部编版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册历史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课时训练
一、基础巩固
1.在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中医药发挥了巨大作用。中医药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明代李时珍在这一领域的贡献是( )
A.编写《本草纲目》 B.编写《天工开物》
C.编写《伤寒杂病论》 D.编写《农政全书》
【答案】A
【知识点】明朝的科技名著——《本朝纲目》、《天工开物》、《农政全书》
【解析】【分析】明朝医药学家李时珍总结前人经验,历时27年编成的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全书约190万字,记载了药物1800多种,其中374种是新增加的药物。收录药方11000多个,并附有1100多幅药物形态图。《本草纲目》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本草纲目》被达尔文称为“1596年的百科全书”。选项A符合题意;
编写《天工开物》的是宋应星;编写《伤寒杂病论》的是张仲景;编写《农政全书》的是徐光启,排除BC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本草纲目》的相关史实。
2.“北京王麻子剪刀”是享誉海内外几百年的中华老字号。北京王麻子剪刀的生产技术,曾在“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中被详细介绍。该书是( )
A.《本草纲目》 B.《农政全书》
C.《天工开物》 D.《齐民要术》
【答案】C
【知识点】明朝的科技名著——《本朝纲目》、《天工开物》、《农政全书》
【解析】【分析】《天工开物》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有人也称它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作者是明朝科学家宋应星。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作者在书中强调人类要和自然相协调、人力要与自然力相配合,《天工开物》对中国古代的各项技术进行了系统地总结,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科学技术体系。收录了农业、手工业、工业--诸如机械、砖瓦、陶瓷、硫磺、烛、纸、兵器、火药、纺织、染色、制盐、采煤、榨油等生产技术。尤其是机械,更是有详细的记述,排除ABD,选项C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天工开物》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有人也称它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作者是明朝科学家宋应星.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3.明代宋应星在其撰写的《天工开物》一书的序言中写道:“卷分前后,乃‘贵五谷而贱金玉’之义。”从中可以看到宋应星的( )
A.重农抑商思想 B.勤俭节约思想
C.盲目排外思想 D.儒家道德思想
【答案】A
【知识点】明朝的科技名著——《本朝纲目》、《天工开物》、《农政全书》
【解析】【分析】从“卷分前后,乃‘贵五谷而贱金玉’之义”中可以看到宋应星的重农抑商思想,选项A符合题意;
选项BCD在题干中无法体现,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宋应星撰写的《天工开物》的相关史实。
4.下列图片分别来源于三本书。这三本书的共同特点是( )
①成书于明朝 ②农学著作 ③图文并茂 ④具有总结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C
【知识点】明朝的科技名著——《本朝纲目》、《天工开物》、《农政全书》
【解析】【分析】朝杰出的科学家宋应星所著的《天工开物》,总结明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还反映了明代我国手工工场的生产面貌,涉及到农业和手工业等三十多个生产部门,作者在书中强调人类要和自然相协调、人力要和自然力相配合。这部书被外国学者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农政全书》也是有关国计民生的科技名著,作者是明代农学家徐光启。全书60卷,约70万字,分为农本、田制、农事、水利、农器、树艺、蚕桑、种植、牧养、制造、荒政等大类。《农政全书》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是明代末年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明朝医药学家李时珍总结前人经验,历时27年编成的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全书约190万字,记载了药物1800多种,其中374种是新增加的药物。收录药方11000多个,并附有1100多幅药物形态图。《本草纲目》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天工开物》《农政全书》《本草纲目》这三本书的共同特点是:都成书于明朝;都图文并茂;都具有总结性,排除ABD,包含①③④的选项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理解并识记《天工开物》《农政全书》《本草纲目》的相关史实。
5.它真正的价值不是永绝漠北大军而是防御漠北游骑,因为没有它,整个华北平原就没有可能进行正常的农业生产及生活。材料中的“它”是( )
A.都江堰 B.明长城 C.灵渠 D.大运河
【答案】B
【知识点】明朝的建筑与文学——明长城和北京城、小说和戏剧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它真正的价值不是永绝漠北大军而是防御漠北游骑,因为没有它,整个华北平原就没有可能进行正常农业生产及生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它”是明长城。B符合题意;
ACD与“永绝漠北大军而是防御漠北游骑”没有关系,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明长城的修建,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6.下图所示是明朝都城北京的规划布局和功能分区,这种设计意在突出( )
A.君主至高无上的权威 B.宫殿宏伟壮观的景象
C.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D.紫禁城建筑的时代感
【答案】A
【知识点】明朝的科技名著——《本朝纲目》、《天工开物》、《农政全书》
【解析】【分析】为了将至高无上的权威充分体现出来,故宫中有一条贯穿宫城南北的中轴线,在这条中轴线上,按照“前朝后寝”的古制,布置着三大殿和帝后居住的后三宫。三大殿是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它们象征政权中心,而后三宫则是乾清宫、交泰殿和珅宁宫。在其内廷部分,左右各形成一条以太上皇居住的宫殿--宁寿宫,和以太后太妃居住的宫殿--慈宁宫为中心的次要轴线,这两条次要轴线又和外朝以太和门为中心,与左边的文华殿,右边的武英殿相呼应。题干图片体现了明朝都城北京的规划布局和功能分区,这种设计意在突出君主至高无上的权威,排除BCD,选项A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明朝都城北京的规划布局和功能分区的相关史实。
7.“乱世英雄起四方,各为其主动刀枪。中原逐鹿风尘荡,赤壁鏖兵血雨殇。计计连环多智慧,形形怪异各芬芳。百年争斗无穷尽,司马谋高一统强。”这首诗写的是( )
A.《三国演义》 B.《水浒传》
C.《西游记》 D.《红楼梦》
【答案】A
【知识点】清朝的文学艺术——红楼梦、昆曲、京剧
【解析】【分析】《三国志通俗演义》成书于元末明初,俗称《三国演义》,作者是罗贯中。这部小说以三国的史实为基础,充分运用文学手段,生动地描写了魏、蜀、吴三国之间政治、军事和相互交往上的各种矛盾冲突,也反映了人民群众要求统一的强烈愿望。全书结构宏伟,脉络细密,情节跌宕起伏。《三国志通俗演义》是我国章回体小说的开山之作,也是我国最为流行的长篇历史小说之一。据题干这首诗及所学知识可知,这首诗写的是《三国演义》,选项A符合题意;
选项BCD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三国演义》的相关史实。
8.明清时期,“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草船借箭”“诸葛亮借东风”“林冲雪夜上梁山”等小说故事在民间广泛流传,家喻户晓。这种现象说明了( )
A.小说完全替代了其他文学形式 B.小说因其真实性受到大众欢迎
C.小说适应市民阶层的文化需求 D.它们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准
【答案】C
【知识点】明朝的建筑与文学——明长城和北京城、小说和戏剧
【解析】【分析】 明清时期文学最主要成就突出表现于小说,其内容上呈现出世俗化、平民化的趋势,出现了一大批脍炙人口的通俗文学著作。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有《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等。其中“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草船借箭”“诸葛亮借东风”“林冲雪夜上梁山”等小说故事在民间广泛流传,家喻户晓,反映了小说适应市民等大众文化需求,排除ABD,选项C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考查明清时期的小说成就。明清小说作为中国优秀文化的重要一部分,以其独有的表现方式继承和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它开创了小说这一文学体裁,生动描写了明清时期封建盛行的社会氛围。
9.自秦汉以来,汉赋、唐诗、宋词、元曲等文学创作各领风骚。到了明代,小说、戏曲等大众文学流行起来。下列关于明代小说、戏曲的介绍正确的是( )
A.施耐庵的《三国演义》,是我国章回体小说的开山之作
B.罗贯中的《水浒传》,描写了宋代梁山泊好汉反抗官府压迫的武装斗争
C.出现于明朝末年的《西游记》,是一部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神话小说
D.汤显祖是明朝后期最负盛名的戏剧家,代表作是《牡丹亭》
【答案】D
【知识点】明朝的建筑与文学——明长城和北京城、小说和戏剧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汤显祖是明朝最负盛名的戏剧家,代表作是《牡丹亭》,故D符合题意;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作者是元末明初的著名小说家罗贯中,故A不符合题意;
《水浒传》的作者是施耐庵,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故B不符合题意;
《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作者是明代吴承恩,创作于明朝中期,故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明清小说和戏曲的相关史实。
1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科技名著】
材料一:中国古代一向有重农传统,故而历代农书颇多,但同时却轻视手工业,少有全面记载手工业技术的著作。《天工开物》不仅首述农事,随后又以更多的篇幅记述手工业,这与明末启蒙思想中出现的“工商皆本”的先进思想是相符合的。
——摘编自楼宇烈等《中华文明史》
【伟大工程】
材料二:在长城修筑史上,明代修筑长城的规模最大,历时最久,布局更合理,技术更先进,设施更为完善,工程质量更为优异。我们今天所看到的长城,主要是明代修筑的。长城处于北方游牧地区与农耕地区的连接线上,在它附近的多民族聚集的地区,建立了许多农牧贸易场所,使长城同时成为各民族交往的纽带。
——摘编自部编版教材《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科研精神】
材料三:乃穷搜博采,芟烦补阙,历三十年,阅书八百余家,稿三易而成书,曰《本草纲目》。
——摘自《明史·方伎传》
【科技强国】
材料四: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握大势、抢占先机,直面问题、迎难而上,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摘自新华网
(1)依据材料一,写出《天工开物》有何创新之处。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这部科技著作在国际上享有的赞誉。
(2)万里长城常被视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结合材料二,分析这其中的寓意。
(3)材料三表现了李时珍怎样的宝贵精神 (写出一点即可)
(4)依据上述材料,谈谈我们中学生为实现“科技自立自强”能够做些什么。
【答案】(1)以更多的篇幅记述手工业。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2)长城凝聚着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是凝聚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纽带,它体现了中华民族勤劳智慧、坚韧刚毅、充满向心力和凝聚力的民族精神,被视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3)不畏艰苦、坚持不懈、严谨细致等。(言之有理即可)
(4)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树立创新思维,培养自身的创新能力;等等。(言之有理即可)
【知识点】明朝的科技名著——《本朝纲目》、《天工开物》、《农政全书》
【解析】【分析】
(1)依据材料的“《天工开物》不仅首述农事,随后又以更多的篇幅记述手工业”可知《天工开物》的创新之处是以更多的篇幅记述手工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天工开物》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2)依据材料的“在长城修筑史上,明代修筑长城的规模最大,历时最久,布局更合理,技术更先进,设施更为完善,工程质量更为坚固”可知长城凝聚着古代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依据材料三的“长城处于北方游牧地区与农耕地区的连接线上,在它附近的多民族聚集的地区,建立了许多农牧贸易场所,使长城同时成为各民族交往的纽带。”可知长城是凝聚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纽带,它体现了中华民族勤劳智慧、坚韧刚毅、充满向心力和凝聚力的民族精神,被视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3)依据材料的“乃穷搜博采,芟烦补阙,历三十年,阅书八百余家,稿三易而成书”可知,材料四表现了李时珍不畏艰苦、坚持不懈、严谨细致等宝贵精神。
(4)依据材料的“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握大势、抢占先机,直面问题、迎难而上,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可知,我们应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具有创新思维,培养自身的创新能力,实现“科技自立自强”。
故答案为:
(1)以更多的篇幅记述手工业。“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2)长城凝聚着古代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是凝聚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纽带,它体现了中华民族勤劳智慧、坚韧刚毅、充满向心力和凝聚力的民族精神,被视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3)不畏艰苦、坚持不懈、严谨细致等。(言之有理即可)
(4)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创新思维,培养自身的创新能力等。(言之有理即可)
【点评】注意对材料的分析与解读,掌握四大发明、《天工开物》、长城、李时珍与《本草纲目》等知识。
二、思维进阶
11.明朝中后期,几部重要科技著作相继问世。李时珍所著《本草纲目》、徐光启所著《农政全书》和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在各自领域对传统科学技术进行了总结。这充分说明( )
A.中国古代科技积淀深厚 B.明朝科技已落后于西方
C.科技发展依赖国家制度 D.理论探讨甚于技术发明
【答案】A
【知识点】明朝的科技名著——《本朝纲目》、《天工开物》、《农政全书》
【解析】【分析】明朝后期,几部重要科技著作相继问世。李时珍所著《本草纲目》、徐光启所著《农政全书》和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在各自领域对传统科学技术进行了总结。这充分说明中国古代科技在经过科学家的反复积累经验、在进行广泛的研究和实践中总结而成,是中国古代科技深厚的积淀。选项A符合题意;
选项BCD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李时珍所著《本草纲目》、徐光启所著《农政全书》和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的相关史实。
12.《三国志》中说曹操“广贤纳士,善用人才,施行仁政于民”,而《三国演义》中却说曹操是“乱世之奸雄”。以下关于史书与历史小说的评论,正确的是( )
A.历史小说与史书基本一样
B.史书通常以历史小说为依据
C.史书带有强烈的个人感彩
D.历史小说中的人物经过艺术加工
【答案】D
【知识点】明朝的建筑与文学——明长城和北京城、小说和戏剧
【解析】【分析】《三国志》是史书,《三国演义》是历史小说。历史小说通常以史书为依据,历史小说的人物经过了文学艺术加工,源于史书,但往往不同于史书。史书带有强烈的个人感彩不正确,史书以历史史实为依据。选项D符合题意;
选项ABC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史书和历史小说的相关史实。
1 / 1部编版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册历史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课时训练
一、基础巩固
1.在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中医药发挥了巨大作用。中医药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明代李时珍在这一领域的贡献是( )
A.编写《本草纲目》 B.编写《天工开物》
C.编写《伤寒杂病论》 D.编写《农政全书》
2.“北京王麻子剪刀”是享誉海内外几百年的中华老字号。北京王麻子剪刀的生产技术,曾在“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中被详细介绍。该书是( )
A.《本草纲目》 B.《农政全书》
C.《天工开物》 D.《齐民要术》
3.明代宋应星在其撰写的《天工开物》一书的序言中写道:“卷分前后,乃‘贵五谷而贱金玉’之义。”从中可以看到宋应星的( )
A.重农抑商思想 B.勤俭节约思想
C.盲目排外思想 D.儒家道德思想
4.下列图片分别来源于三本书。这三本书的共同特点是( )
①成书于明朝 ②农学著作 ③图文并茂 ④具有总结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它真正的价值不是永绝漠北大军而是防御漠北游骑,因为没有它,整个华北平原就没有可能进行正常的农业生产及生活。材料中的“它”是( )
A.都江堰 B.明长城 C.灵渠 D.大运河
6.下图所示是明朝都城北京的规划布局和功能分区,这种设计意在突出( )
A.君主至高无上的权威 B.宫殿宏伟壮观的景象
C.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D.紫禁城建筑的时代感
7.“乱世英雄起四方,各为其主动刀枪。中原逐鹿风尘荡,赤壁鏖兵血雨殇。计计连环多智慧,形形怪异各芬芳。百年争斗无穷尽,司马谋高一统强。”这首诗写的是( )
A.《三国演义》 B.《水浒传》
C.《西游记》 D.《红楼梦》
8.明清时期,“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草船借箭”“诸葛亮借东风”“林冲雪夜上梁山”等小说故事在民间广泛流传,家喻户晓。这种现象说明了( )
A.小说完全替代了其他文学形式 B.小说因其真实性受到大众欢迎
C.小说适应市民阶层的文化需求 D.它们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准
9.自秦汉以来,汉赋、唐诗、宋词、元曲等文学创作各领风骚。到了明代,小说、戏曲等大众文学流行起来。下列关于明代小说、戏曲的介绍正确的是( )
A.施耐庵的《三国演义》,是我国章回体小说的开山之作
B.罗贯中的《水浒传》,描写了宋代梁山泊好汉反抗官府压迫的武装斗争
C.出现于明朝末年的《西游记》,是一部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神话小说
D.汤显祖是明朝后期最负盛名的戏剧家,代表作是《牡丹亭》
1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科技名著】
材料一:中国古代一向有重农传统,故而历代农书颇多,但同时却轻视手工业,少有全面记载手工业技术的著作。《天工开物》不仅首述农事,随后又以更多的篇幅记述手工业,这与明末启蒙思想中出现的“工商皆本”的先进思想是相符合的。
——摘编自楼宇烈等《中华文明史》
【伟大工程】
材料二:在长城修筑史上,明代修筑长城的规模最大,历时最久,布局更合理,技术更先进,设施更为完善,工程质量更为优异。我们今天所看到的长城,主要是明代修筑的。长城处于北方游牧地区与农耕地区的连接线上,在它附近的多民族聚集的地区,建立了许多农牧贸易场所,使长城同时成为各民族交往的纽带。
——摘编自部编版教材《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科研精神】
材料三:乃穷搜博采,芟烦补阙,历三十年,阅书八百余家,稿三易而成书,曰《本草纲目》。
——摘自《明史·方伎传》
【科技强国】
材料四: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握大势、抢占先机,直面问题、迎难而上,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摘自新华网
(1)依据材料一,写出《天工开物》有何创新之处。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这部科技著作在国际上享有的赞誉。
(2)万里长城常被视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结合材料二,分析这其中的寓意。
(3)材料三表现了李时珍怎样的宝贵精神 (写出一点即可)
(4)依据上述材料,谈谈我们中学生为实现“科技自立自强”能够做些什么。
二、思维进阶
11.明朝中后期,几部重要科技著作相继问世。李时珍所著《本草纲目》、徐光启所著《农政全书》和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在各自领域对传统科学技术进行了总结。这充分说明( )
A.中国古代科技积淀深厚 B.明朝科技已落后于西方
C.科技发展依赖国家制度 D.理论探讨甚于技术发明
12.《三国志》中说曹操“广贤纳士,善用人才,施行仁政于民”,而《三国演义》中却说曹操是“乱世之奸雄”。以下关于史书与历史小说的评论,正确的是( )
A.历史小说与史书基本一样
B.史书通常以历史小说为依据
C.史书带有强烈的个人感彩
D.历史小说中的人物经过艺术加工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明朝的科技名著——《本朝纲目》、《天工开物》、《农政全书》
【解析】【分析】明朝医药学家李时珍总结前人经验,历时27年编成的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全书约190万字,记载了药物1800多种,其中374种是新增加的药物。收录药方11000多个,并附有1100多幅药物形态图。《本草纲目》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本草纲目》被达尔文称为“1596年的百科全书”。选项A符合题意;
编写《天工开物》的是宋应星;编写《伤寒杂病论》的是张仲景;编写《农政全书》的是徐光启,排除BC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本草纲目》的相关史实。
2.【答案】C
【知识点】明朝的科技名著——《本朝纲目》、《天工开物》、《农政全书》
【解析】【分析】《天工开物》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有人也称它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作者是明朝科学家宋应星。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作者在书中强调人类要和自然相协调、人力要与自然力相配合,《天工开物》对中国古代的各项技术进行了系统地总结,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科学技术体系。收录了农业、手工业、工业--诸如机械、砖瓦、陶瓷、硫磺、烛、纸、兵器、火药、纺织、染色、制盐、采煤、榨油等生产技术。尤其是机械,更是有详细的记述,排除ABD,选项C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天工开物》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有人也称它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作者是明朝科学家宋应星.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3.【答案】A
【知识点】明朝的科技名著——《本朝纲目》、《天工开物》、《农政全书》
【解析】【分析】从“卷分前后,乃‘贵五谷而贱金玉’之义”中可以看到宋应星的重农抑商思想,选项A符合题意;
选项BCD在题干中无法体现,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宋应星撰写的《天工开物》的相关史实。
4.【答案】C
【知识点】明朝的科技名著——《本朝纲目》、《天工开物》、《农政全书》
【解析】【分析】朝杰出的科学家宋应星所著的《天工开物》,总结明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还反映了明代我国手工工场的生产面貌,涉及到农业和手工业等三十多个生产部门,作者在书中强调人类要和自然相协调、人力要和自然力相配合。这部书被外国学者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农政全书》也是有关国计民生的科技名著,作者是明代农学家徐光启。全书60卷,约70万字,分为农本、田制、农事、水利、农器、树艺、蚕桑、种植、牧养、制造、荒政等大类。《农政全书》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是明代末年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明朝医药学家李时珍总结前人经验,历时27年编成的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全书约190万字,记载了药物1800多种,其中374种是新增加的药物。收录药方11000多个,并附有1100多幅药物形态图。《本草纲目》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天工开物》《农政全书》《本草纲目》这三本书的共同特点是:都成书于明朝;都图文并茂;都具有总结性,排除ABD,包含①③④的选项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理解并识记《天工开物》《农政全书》《本草纲目》的相关史实。
5.【答案】B
【知识点】明朝的建筑与文学——明长城和北京城、小说和戏剧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它真正的价值不是永绝漠北大军而是防御漠北游骑,因为没有它,整个华北平原就没有可能进行正常农业生产及生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它”是明长城。B符合题意;
ACD与“永绝漠北大军而是防御漠北游骑”没有关系,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明长城的修建,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6.【答案】A
【知识点】明朝的科技名著——《本朝纲目》、《天工开物》、《农政全书》
【解析】【分析】为了将至高无上的权威充分体现出来,故宫中有一条贯穿宫城南北的中轴线,在这条中轴线上,按照“前朝后寝”的古制,布置着三大殿和帝后居住的后三宫。三大殿是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它们象征政权中心,而后三宫则是乾清宫、交泰殿和珅宁宫。在其内廷部分,左右各形成一条以太上皇居住的宫殿--宁寿宫,和以太后太妃居住的宫殿--慈宁宫为中心的次要轴线,这两条次要轴线又和外朝以太和门为中心,与左边的文华殿,右边的武英殿相呼应。题干图片体现了明朝都城北京的规划布局和功能分区,这种设计意在突出君主至高无上的权威,排除BCD,选项A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明朝都城北京的规划布局和功能分区的相关史实。
7.【答案】A
【知识点】清朝的文学艺术——红楼梦、昆曲、京剧
【解析】【分析】《三国志通俗演义》成书于元末明初,俗称《三国演义》,作者是罗贯中。这部小说以三国的史实为基础,充分运用文学手段,生动地描写了魏、蜀、吴三国之间政治、军事和相互交往上的各种矛盾冲突,也反映了人民群众要求统一的强烈愿望。全书结构宏伟,脉络细密,情节跌宕起伏。《三国志通俗演义》是我国章回体小说的开山之作,也是我国最为流行的长篇历史小说之一。据题干这首诗及所学知识可知,这首诗写的是《三国演义》,选项A符合题意;
选项BCD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三国演义》的相关史实。
8.【答案】C
【知识点】明朝的建筑与文学——明长城和北京城、小说和戏剧
【解析】【分析】 明清时期文学最主要成就突出表现于小说,其内容上呈现出世俗化、平民化的趋势,出现了一大批脍炙人口的通俗文学著作。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有《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等。其中“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草船借箭”“诸葛亮借东风”“林冲雪夜上梁山”等小说故事在民间广泛流传,家喻户晓,反映了小说适应市民等大众文化需求,排除ABD,选项C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考查明清时期的小说成就。明清小说作为中国优秀文化的重要一部分,以其独有的表现方式继承和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它开创了小说这一文学体裁,生动描写了明清时期封建盛行的社会氛围。
9.【答案】D
【知识点】明朝的建筑与文学——明长城和北京城、小说和戏剧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汤显祖是明朝最负盛名的戏剧家,代表作是《牡丹亭》,故D符合题意;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作者是元末明初的著名小说家罗贯中,故A不符合题意;
《水浒传》的作者是施耐庵,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故B不符合题意;
《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作者是明代吴承恩,创作于明朝中期,故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明清小说和戏曲的相关史实。
10.【答案】(1)以更多的篇幅记述手工业。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2)长城凝聚着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是凝聚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纽带,它体现了中华民族勤劳智慧、坚韧刚毅、充满向心力和凝聚力的民族精神,被视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3)不畏艰苦、坚持不懈、严谨细致等。(言之有理即可)
(4)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树立创新思维,培养自身的创新能力;等等。(言之有理即可)
【知识点】明朝的科技名著——《本朝纲目》、《天工开物》、《农政全书》
【解析】【分析】
(1)依据材料的“《天工开物》不仅首述农事,随后又以更多的篇幅记述手工业”可知《天工开物》的创新之处是以更多的篇幅记述手工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天工开物》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2)依据材料的“在长城修筑史上,明代修筑长城的规模最大,历时最久,布局更合理,技术更先进,设施更为完善,工程质量更为坚固”可知长城凝聚着古代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依据材料三的“长城处于北方游牧地区与农耕地区的连接线上,在它附近的多民族聚集的地区,建立了许多农牧贸易场所,使长城同时成为各民族交往的纽带。”可知长城是凝聚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纽带,它体现了中华民族勤劳智慧、坚韧刚毅、充满向心力和凝聚力的民族精神,被视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3)依据材料的“乃穷搜博采,芟烦补阙,历三十年,阅书八百余家,稿三易而成书”可知,材料四表现了李时珍不畏艰苦、坚持不懈、严谨细致等宝贵精神。
(4)依据材料的“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握大势、抢占先机,直面问题、迎难而上,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可知,我们应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具有创新思维,培养自身的创新能力,实现“科技自立自强”。
故答案为:
(1)以更多的篇幅记述手工业。“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2)长城凝聚着古代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是凝聚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纽带,它体现了中华民族勤劳智慧、坚韧刚毅、充满向心力和凝聚力的民族精神,被视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3)不畏艰苦、坚持不懈、严谨细致等。(言之有理即可)
(4)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创新思维,培养自身的创新能力等。(言之有理即可)
【点评】注意对材料的分析与解读,掌握四大发明、《天工开物》、长城、李时珍与《本草纲目》等知识。
11.【答案】A
【知识点】明朝的科技名著——《本朝纲目》、《天工开物》、《农政全书》
【解析】【分析】明朝后期,几部重要科技著作相继问世。李时珍所著《本草纲目》、徐光启所著《农政全书》和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在各自领域对传统科学技术进行了总结。这充分说明中国古代科技在经过科学家的反复积累经验、在进行广泛的研究和实践中总结而成,是中国古代科技深厚的积淀。选项A符合题意;
选项BCD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李时珍所著《本草纲目》、徐光启所著《农政全书》和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的相关史实。
12.【答案】D
【知识点】明朝的建筑与文学——明长城和北京城、小说和戏剧
【解析】【分析】《三国志》是史书,《三国演义》是历史小说。历史小说通常以史书为依据,历史小说的人物经过了文学艺术加工,源于史书,但往往不同于史书。史书带有强烈的个人感彩不正确,史书以历史史实为依据。选项D符合题意;
选项ABC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史书和历史小说的相关史实。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