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一、选择题
1.据记载,一位名叫梅斯的马其顿巨商从地中海东岸的推罗城启程,沿于阗、楼兰、敦煌等地,于公元100年抵达洛阳,受到中国皇帝的接见,并被赐予“金印紫缓”。这一记载反映了( )
A.海上丝绸之路的畅通
B.汉代东西方间的接触和交流
C.宋元海外贸易的发展
D.洛阳发展成为国际性大都会
2.汉初,吴、楚等七国叛乱时,吴王刘濞宣称:吴国坐拥铜山,寡人所铸金钱数量巨大,诸王如有需要,尽管开口。叛乱虽然很快被平定,但造成的破坏却不容小视。这反映出当时( )
A.加强中央集权势在必行
B.盐铁官营触及诸侯王利益
C.地方军阀割据局面出现
D.朝廷沿袭前朝制度的失误
3.楚汉战争期间,刘邦用陈平之计,制造范增背叛项羽的假象,不久,范增被项羽猜疑,忧愤而终。韩信破坏了刘邦与齐国的和谈,还写信给刘邦表示由自己出任代理齐王,刘邦答复说:“大丈夫定诸侯,即为真王耳,何以假(代理)为?”由此可见,刘邦取得楚汉战争胜利的原因之一是( )
A.将士用命,指挥得当 B.废秦苛法,深得民心
C.经略巴蜀,根基稳固 D.重视人才,善于应变
4.丝绸之路开通后,丝路上的商队从西方运来稀有动物、植物、皮货、药材香料、珠宝首饰,再从中国运出丝绸、茶叶、瓷器等货物,中国的四大发明、丝织技术、漆器工艺等也经由丝绸之路传向世界。这表明丝绸之路开通( )
A.促进了中西直接交流
B.体现了汉朝的世界中心地位
C.扩大了汉朝统治区域
D.丰富了世界人民的物质生活
5.据考古发现,新疆哈密市南郊曾出土一组距今3000年左右具有鲜明内蒙古鄂尔多斯风格的青铜器,如鹿首弯背短刀、环首小铜刀、锨等,而同类短刀在河北、山西、陕西等省的北部地区也曾发现过。这说明( )
A.丝绸之路是中外交往主要通道
B.中原与西域生活方式没有区别
C.区域间经济文化交流早已存在
D.内蒙古曾是中华文明核心地区
6.《后汉书西域传》载:“(大秦)其人质直,市无二价。谷食常贱,国用富饶。其王常欲通使于汉,而安息欲以缯彩与之交市,故遮阂不得自达。至桓帝延熹九年(166年),大秦王安敦遣使自日南(汉朝郡名)微外(塞外)献象牙犀角、玳瑁,始乃一通焉。”材料描述的是( )
A.瓷器之路 B.丝绸之路 C.香料之路 D.玉石之路
7.汉武帝时代,赋的创作走向全盛,名家名作迭出。下列各项最能体现当时赋的特色的是( )
A.巧文多智 B.意境深沉 C.气势恢弘 D.清新活泼
8.有学者认为,经秦末战乱,西汉建立之初经济凋敝,特别是广大统治区域内经济差异和文化差异非常大,由中央统一全国的经济政治文化政策,殊为不易。此观点可以用来说明汉初需要( )
A.确立独尊儒术的方针 B.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
C.实施郡国并行的制度 D.倡导休养生息的理念
9.19世纪末德国学者李希霍芬首次将中国西域至希腊、罗马的交通路线称为“丝绸之路”。现在也有学者根据研究试图将这条交通路线称为“皮毛之路”、“玉石之路”、“珠宝之路”和“佛教之路”等。这些从根本上说明在古代丝绸之路上( )
A.交通十分发达
B.商业贸易繁荣
C.各种文明相互交流
D.中国丝绸出口地位不断下降
10.公元前206年,刘邦率军进入咸阳,废除秦朝的一些苛法,与关中父老“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并且还让秦的一些地方官留任原职。这些做法( )
A.促进了法律体系的完善
B.导致了地方势力的膨胀
C.继承了秦朝的典章制度
D.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
11.西汉朝官自汉武帝以后有中朝、外朝之分,中朝又称内朝。颜师古注引孟康曰:“中朝,内朝也。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为中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为外朝也。”汉武帝设置中朝的主要目的是
A.完善中央管理体制
B.维护皇位世袭
C.加强皇权,削弱丞相权力
D.体现高度中央集权
12.关于鲁迅先生评价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学作品表述正确的是:
A.首创纪传体通史体例
B.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C.上起黄帝下至汉光武帝
D.讲究铺陈排比,辞藻华丽
二、综合题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史书记载“汉承秦制,有所损益”。
材料二
材料三 “诸侯王死后,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他子弟可分割王国的一部分土地成为列侯,由郡守统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承秦制”具体是指汉朝继承了秦朝的什么政治制度?(6分)
“有所损益”又有哪些表现?(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汉初在地方上实行什么制度?产生了什么影响?后来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激化,发生了什么历史事件?(8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汉朝统治者如何解决王国问题的。(6分)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一、选择题
1.据记载,一位名叫梅斯的马其顿巨商从地中海东岸的推罗城启程,沿于阗、楼兰、敦煌等地,于公元100年抵达洛阳,受到中国皇帝的接见,并被赐予“金印紫缓”。这一记载反映了( )
A.海上丝绸之路的畅通
B.汉代东西方间的接触和交流
C.宋元海外贸易的发展
D.洛阳发展成为国际性大都会
【答案】B
2.汉初,吴、楚等七国叛乱时,吴王刘濞宣称:吴国坐拥铜山,寡人所铸金钱数量巨大,诸王如有需要,尽管开口。叛乱虽然很快被平定,但造成的破坏却不容小视。这反映出当时( )
A.加强中央集权势在必行
B.盐铁官营触及诸侯王利益
C.地方军阀割据局面出现
D.朝廷沿袭前朝制度的失误
【答案】A
3.楚汉战争期间,刘邦用陈平之计,制造范增背叛项羽的假象,不久,范增被项羽猜疑,忧愤而终。韩信破坏了刘邦与齐国的和谈,还写信给刘邦表示由自己出任代理齐王,刘邦答复说:“大丈夫定诸侯,即为真王耳,何以假(代理)为?”由此可见,刘邦取得楚汉战争胜利的原因之一是( )
A.将士用命,指挥得当 B.废秦苛法,深得民心
C.经略巴蜀,根基稳固 D.重视人才,善于应变
【答案】D
4.丝绸之路开通后,丝路上的商队从西方运来稀有动物、植物、皮货、药材香料、珠宝首饰,再从中国运出丝绸、茶叶、瓷器等货物,中国的四大发明、丝织技术、漆器工艺等也经由丝绸之路传向世界。这表明丝绸之路开通( )
A.促进了中西直接交流
B.体现了汉朝的世界中心地位
C.扩大了汉朝统治区域
D.丰富了世界人民的物质生活
【答案】D
5.据考古发现,新疆哈密市南郊曾出土一组距今3000年左右具有鲜明内蒙古鄂尔多斯风格的青铜器,如鹿首弯背短刀、环首小铜刀、锨等,而同类短刀在河北、山西、陕西等省的北部地区也曾发现过。这说明( )
A.丝绸之路是中外交往主要通道
B.中原与西域生活方式没有区别
C.区域间经济文化交流早已存在
D.内蒙古曾是中华文明核心地区
【答案】C
6.《后汉书西域传》载:“(大秦)其人质直,市无二价。谷食常贱,国用富饶。其王常欲通使于汉,而安息欲以缯彩与之交市,故遮阂不得自达。至桓帝延熹九年(166年),大秦王安敦遣使自日南(汉朝郡名)微外(塞外)献象牙犀角、玳瑁,始乃一通焉。”材料描述的是( )
A.瓷器之路 B.丝绸之路 C.香料之路 D.玉石之路
【答案】B
7.汉武帝时代,赋的创作走向全盛,名家名作迭出。下列各项最能体现当时赋的特色的是( )
A.巧文多智 B.意境深沉 C.气势恢弘 D.清新活泼
【答案】C
8.有学者认为,经秦末战乱,西汉建立之初经济凋敝,特别是广大统治区域内经济差异和文化差异非常大,由中央统一全国的经济政治文化政策,殊为不易。此观点可以用来说明汉初需要( )
A.确立独尊儒术的方针 B.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
C.实施郡国并行的制度 D.倡导休养生息的理念
【答案】C
9.19世纪末德国学者李希霍芬首次将中国西域至希腊、罗马的交通路线称为“丝绸之路”。现在也有学者根据研究试图将这条交通路线称为“皮毛之路”、“玉石之路”、“珠宝之路”和“佛教之路”等。这些从根本上说明在古代丝绸之路上( )
A.交通十分发达
B.商业贸易繁荣
C.各种文明相互交流
D.中国丝绸出口地位不断下降
【答案】C
10.公元前206年,刘邦率军进入咸阳,废除秦朝的一些苛法,与关中父老“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并且还让秦的一些地方官留任原职。这些做法( )
A.促进了法律体系的完善
B.导致了地方势力的膨胀
C.继承了秦朝的典章制度
D.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
【答案】D
11.西汉朝官自汉武帝以后有中朝、外朝之分,中朝又称内朝。颜师古注引孟康曰:“中朝,内朝也。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为中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为外朝也。”汉武帝设置中朝的主要目的是
A.完善中央管理体制
B.维护皇位世袭
C.加强皇权,削弱丞相权力
D.体现高度中央集权
【答案】C
12.关于鲁迅先生评价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学作品表述正确的是:
A.首创纪传体通史体例
B.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C.上起黄帝下至汉光武帝
D.讲究铺陈排比,辞藻华丽
【答案】A
二、综合题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史书记载“汉承秦制,有所损益”。
材料二
材料三 “诸侯王死后,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他子弟可分割王国的一部分土地成为列侯,由郡守统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承秦制”具体是指汉朝继承了秦朝的什么政治制度?(6分)
“有所损益”又有哪些表现?(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汉初在地方上实行什么制度?产生了什么影响?后来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激化,发生了什么历史事件?(8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汉朝统治者如何解决王国问题的。(6分)
【答案】
(1)“汉承秦制”
①承袭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如皇帝制度和三公九卿制度。
②承袭秦朝的郡县制。郡守和县令的任免权归皇帝。
③承袭秦朝的田租、户赋、徭役、兵役制,西汉发展为编户制度,以加强对人民的管理和控制。
“有所损益”:
①秦朝赋税、兵役、徭役繁重,汉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
②秦朝法律严酷,汉文帝减轻刑罚,约法省禁。
③秦朝焚书坑儒,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成为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
(2)制度:郡国并行制。影响:诸侯王势力膨胀,给汉王朝的统治和稳定埋下了隐患。事件:引发“七国之乱”。
(3)措施:
①汉景帝削藩,平定“七国之乱”;
②汉武帝颁布“推恩令”,成功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