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上语文《扁鹊治病》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 复习巩固上节课学习的内容,深入理解扁鹊给蔡桓公治病的经过。
2. 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懂得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的道理。
3.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根据课文内容分角色表演。
二、教学重难点:
1. 抓住有关词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理解讳疾忌医的寓意。
2. 通过小组合作与扮演评价,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文录音等。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 检查生字新词的读音和书写,确保学生已掌握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提问学生:扁鹊给谁治病?他治好了吗?为什么治不好?
(课堂开始,老师和学生开始互动)
老师:好,同学们,我们今天继续学习《扁鹊治病》这篇课文。首先,我们来复习一下上节课的内容。请大家打开课本,我们一起检查生字的读音和书写。
(学生们纷纷打开课本,跟随老师的引导复习生字新词)
老师:非常好,看来大家对于生字新词的掌握都非常扎实。接下来,我们回顾一下上节课学习的内容。有谁能告诉我,扁鹊是给谁治病的呢?
学生A:老师,扁鹊是给蔡桓公治病的。
老师:非常好,小明回答得很准确。那么,扁鹊治好蔡桓公的病了吗?
学生B:没有,扁鹊没有治好蔡桓公的病。
老师:学生B也回答得很好。那么,为什么扁鹊治不好蔡桓公的病呢?这个问题稍微有点难,大家可以思考一下,然后举手回答。
(学生们开始认真思考,课堂上一片寂静)
老师:看来这个问题确实需要我们深思。那么,有没有同学愿意尝试回答一下呢?
学生C:老师,我觉得是因为蔡桓公不相信扁鹊,没有接受扁鹊的治疗,所以病才没有治好。
老师:学生C的理解非常到位,这正是我们上节课学习的重点。蔡桓公因为对自己的身体状况过于自信,忽视了扁鹊的警告,最终导致了无法挽回的后果。这也告诉我们,有时候我们需要听取专业人士的建议,不能盲目自信。
(二)深入研读,理解内容
1. 指名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思考扁鹊给蔡桓公治病的经过。
2. 分段研读,抓住关键词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1)研读第一次拜见段落,讨论扁鹊对蔡桓公病情的判断及建议。
(2)研读后续拜见段落,讨论蔡桓公的态度变化及病情的发展。
(3)研读扁鹊最后一次拜见段落,理解深入骨髓无能为力的含义。
3. 组织学生讨论:扁鹊为什么治不好蔡桓公的病?蔡桓公为什么会病死?从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老师: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课文的基本内容,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深入研读,理解扁鹊给蔡桓公治病的经过。
(老师点名一位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
老师:很好,你读得很流畅。现在,请大家思考一下,扁鹊给蔡桓公治病的经过是怎样的?
(学生们开始思考并互相讨论。)
学生A:扁鹊第一次拜见蔡桓公时,就指出了他的病情,并建议他治疗。但蔡桓公并不相信。
老师:很好,你抓住了第一次拜见的关键内容。那么,扁鹊是如何判断蔡桓公的病情的?
学生B:扁鹊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法,发现蔡桓公的皮肤上有点小病。他建议蔡桓公治疗,以防病情恶化。
老师:很棒!接下来,我们研读后续的拜见段落。扁鹊后来又多次拜见蔡桓公,蔡桓公的态度是如何变化的?
学生C:蔡桓公对扁鹊的建议越来越不以为意,甚至觉得扁鹊是在骗他。他始终不愿意接受治疗。
老师:非常正确。那么,随着蔡桓公态度的变化,他的病情是如何发展的呢?
学生D:蔡桓公的病情逐渐恶化,从皮肤扩展到肌肉,再到肠胃,最后深入骨髓。但他一直不听扁鹊的劝告,错过了治疗的最佳时机。
老师:非常准确。最后,我们研读扁鹊最后一次拜见段落。扁鹊说的‘深入骨髓’‘无能为力’是什么意思?
学生E:‘深入骨髓’是指蔡桓公的病情已经非常严重,深入到身体的内部了。‘无能为力’则表示扁鹊已经没有办法治好他的病了。
老师:很好,你理解得很透彻。那么,我们接下来讨论一下,扁鹊为什么治不好蔡桓公的病?蔡桓公为什么会病死?从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学生们开始热烈讨论,各抒己见。)
学生F:扁鹊治不好蔡桓公的病,是因为蔡桓公一直不听他的劝告,错过了治疗的最佳时机。而蔡桓公之所以会病死,是因为他对自己的病情掉以轻心,不相信扁鹊的诊断。
学生G:我明白了,有时候我们也需要像扁鹊一样,有勇气指出别人的问题,并给出建议。而像蔡桓公这样的人,也要学会听取别人的意见,不要自以为是。
老师:大家说得都很好。这篇课文告诉我们,要勇于面对自己的问题,及时改正错误;同时也要善于听取他人的意见,不要固执己见。这样,我们才能避免像蔡桓公那样的悲剧发生。
(三)小组合作,扮演评价
1. 小组合作,根据课文内容分角色扮演扁鹊、蔡桓公及其他人物。
2. 小组内进行排练,注意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神态。
3. 各小组上台表演,其他同学进行评价,重点评价是否理解课文内容,人物形象是否鲜活。
老师:为了更好地理解课文,我们将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来深入体验故事中的情境。接下来,我们将分组进行角色扮演和表演。
(学生开始分组,并讨论角色分配)
老师:好的,我看到大家都已经分好了组,并选好了角色。现在,请各组开始排练,注意要仔细揣摩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神态,尽量还原课文中的情境。
(学生开始排练,老师巡回指导)
老师:同学们,第一组的表演结束了,请大家来评价一下他们的表演。
学生A:我觉得他们表演得很好,特别是扁鹊的扮演者,把扁鹊的医术高超和诚恳的态度都表现出来了。
学生B:我觉得蔡桓公的扮演者也很棒,他把蔡桓公的固执和傲慢表现得淋漓尽致。
老师:很好,大家都观察得很仔细。那么,在理解课文内容方面,你们认为他们做得怎么样呢?
学生C:我觉得他们很好地理解了课文内容,把扁鹊和蔡桓公之间的对话和互动都展现出来了。
老师:很好,第一组的表演确实很出色。接下来,请其他组继续表演,大家也要认真观看和评价。
(其他组陆续上台表演,学生互相评价)
老师:通过今天的角色扮演活动,我们不仅深入理解了课文内容,还锻炼了我们的表演能力和观察力。希望大家能够把这种学习方式运用到以后的学习中,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提升能力。
(四)感悟寓意,拓展延伸
1. 引导学生讨论: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你从中得到了哪些启示?
2. 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讨论如何避免讳疾忌医的错误,如何善于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
3. 鼓励学生将学到的道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分享自己的经历和感受。
老师: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感悟一下这个寓言故事所蕴含的道理。首先,谁能告诉我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
学生A:老师,我认为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有病要及时医治,不能讳疾忌医。否则,小病会变成大病,最后可能无法救治。
老师:很好,学生A理解得很到位。那么,你从中得到了哪些启示呢?
学生B:我觉得我们应该勇于面对自己的问题,不要害怕别人的批评和指正。只有正视问题,及时改正,我们才能不断进步。
老师:学生B说得也很好。那么,结合我们的生活实际,我们该如何避免讳疾忌医的错误,如何善于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呢?
学生C:我认为,我们应该保持开放的心态,虚心接受别人的建议和意见。当别人指出我们的错误时,我们不应该生气或抵触,而是要认真反思,看看自己是否真的存在问题。
学生D:我觉得我们还可以多和身边的人交流,多听听他们的想法和看法。这样,我们就能更全面地了解自己,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及时改正。
老师:同学们说得都很好。那么,现在我想鼓励大家将学到的道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谁能分享一下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呢?
学生E:有一次,我在数学考试中得了低分,本来很沮丧。但是,当我听到老师和同学们的建议后,我鼓起勇气去面对自己的不足,并努力改进。后来,我的数学成绩逐渐提高了。
老师:学生E的经历很值得大家学习。面对问题,我们要有勇气去正视,去努力改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成长,不断进步。希望大家都能像学生E一样,将学到的道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不断提升自己。
(五)总结归纳: 总结本课学习的重点内容和寓意,强调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的重要性。
老师:同学们,我们刚刚学完了《扁鹊治病》这篇课文,现在我们来一起总结一下这堂课的重点内容和寓意吧。哪位同学愿意先来谈谈你的理解呢?
学生A:老师,我觉得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扁鹊通过高超的医术,成功救治了蔡桓公的故事。其中,扁鹊的医术精湛和蔡桓公的病情变化都是课文的重点内容。
老师:很好,A同学总结得很到位。那么,扁鹊在救治蔡桓公的过程中,表现出了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品质呢?
学生B:老师,我觉得扁鹊表现出了对医术的热爱和敬业精神。他能够细心观察病情,准确判断病因,并且不辞辛劳地为蔡桓公治疗。这种对医术的执着和敬业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老师:没错,B同学说得很好。除了扁鹊的品质,课文中还有哪些寓意值得我们深思呢?
学生C:老师,我认为课文中最重要的寓意是要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蔡桓公一开始只是小病,但因为讳疾忌医,最终病情恶化,险些丧命。这告诉我们,面对问题时要及时发现并解决,不要等到问题严重时才后悔莫及。
老师:C同学说得太对了!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确实是这篇课文的重要寓意。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面对困难和问题时,要勇敢面对,及时解决,以免酿成更大的后果。
那么,同学们,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你们还得到了哪些启示呢?
学生D:老师,我觉得我们还要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扁鹊多次提醒蔡桓公要注意身体,但蔡桓公并没有听进去,导致病情恶化。这告诉我们,在生活中我们要学会倾听他人的建议和意见,不要自以为是。
老师:D同学的思考很深入。确实,倾听他人的意见是我们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一环。我们要学会尊重他人的观点,虚心接受他人的建议,这样才能不断进步。
(六)布置作业:写一篇读后感,谈谈对《扁鹊治病》这篇寓言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五、板书设计
《扁鹊治病》
1. 医术高超:形容医术非常精湛
2. 讳疾忌医:隐瞒疾病,不愿医治
3. 防微杜渐:在错误或坏事刚露出苗头的时候就加以制止,不使其发展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课的教学,学生应能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并懂得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的道理。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和角色扮演等活动,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和提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和分享,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