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雷雨(节选)》课件(共9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5.《雷雨(节选)》课件(共9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5.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7-15 20:03: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92张PPT)
节选
5
有人说,《雷雨》是“一出动人的戏,一部具有伟大性质的长剧。”有人说,“说到《雷雨》,我应当告白,亏了它,我才相信中国确乎有了近代剧。”
当然也有人说,《雷雨》不过是一部多角爱情剧而已。也许,正是因为《雷雨》里有无数个难解的谜,有深刻而丰富的内涵,才构筑了作品不可抗拒的魅力。
曹禺说,“我用一种悲悯的心情来写剧中人物的争执。我诚恳地祈望看戏的人们也以一种悲悯的眼光来俯视这群地上的人们。”
是的,悲悯的眼光审视命运,审视苦难,审视无可奈何的人生悲剧,因为文学是现实苦难的诗意表达。
让我们走近被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的戏剧大师,走近《雷雨》,用激情去解读,用心灵去感受。让“周冲”这个年轻的被毁灭的生命带着我们走进他生活的时代吧!
让我们倾听戏剧家为生命发出的呐喊,看看那是一个怎样的时代!十七岁的年轻人和他所爱所恨的人,生活在一个怎样残酷的世界!
1、语言建构与运用:厘清情节结构,了解戏剧主要人物之间的关系和矛盾冲突。
2、思维发展与提升:分析周朴园、鲁侍萍等人物的性格特征,理解人物及其情感的复杂性。 3、审美鉴赏与创造:品味戏剧语言,掌握鉴赏戏剧语言的基本方法。 4、文化传承与理解:理解作品中蕴含的对社会现实的认识和对人生的深切关怀,把握作品的悲剧意蕴,激发同情他人、追求正义、坚守良知的情怀。
曹禺(1910-1996),著名戏剧家。原名万家宝。1933年大学四年级的时候,完成处女作《雷雨》,震惊当时戏剧界。1935年创作《日出》,之后又发表《北京人》,改编《家》为话剧,被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 。
1.了解作者
新中国成立后完成了《明朗的天》(1954)《胆剑篇》(1960年初)《王昭君》(1978)等。散文集《迎春集》。
代表作:《原野》《日出》《北京人》《王昭君》。
曹禺出生于一个没落的封建官僚家庭。其父曾任总统黎元洪的秘书,后赋闲在家,抑郁不得志。曹禺幼年丧母,在压抑的氛围中长大,个性苦闷而内向。三岁即随继母看戏,是一个小戏迷。
2.背景介绍
1922年,入读南开中学,并参加了南开新剧团。导师张彭春对他格外器重,他则以扮演娜拉等角色而闻名,展露表演才华。少年时,喜写新诗,常吐露着感伤和凄婉的调子。
1928年,入南开大学政治系,翌年转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在校期间,继续演剧并攻读了大量的中外剧作,广泛涉猎欧美文学作品,特别喜欢古希腊悲剧和莎士比亚、易卜生等人的戏剧作品,这为他以后的戏剧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于1933年毕业前夕,年仅23岁,即完成了处女作《雷雨》。继而又发表了《日出》《北京人》《原野》。
他的这四大经典名作,犹如一道道的丰碑,矗立在中国的剧坛上,从而决定了曹禺在中国话剧发展史上,特别是话剧文学史上的奠基地位。
3.文体知识
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它是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艺术形式。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戏剧被分成不同的种类。
按容量大小分为
按戏剧冲突的性质分
按题材分
按表现形式分
悲剧、喜剧和正剧
神话剧、历史剧、传奇剧、市民剧、社会剧、家庭剧等
话剧、歌剧、舞剧等
多幕剧、独幕剧
悲剧
往往反映社会生活中的重大矛盾冲突、展示善恶两种社会力量的严重斗争。
主要表现主人公所追求的理想、所从事的事业,由于邪恶势力的迫害及本身的过错而不能实现,并以其悲惨遭遇或自身毁灭引起人们的怜悯、同情、悲愤、崇敬。
基调庄重,气氛严肃。
喜剧
以讽刺、幽默为特点,以揭露、嘲笑社会生活中的落后丑恶现象,从而肯定歌颂美好事物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戏剧。
又称“悲喜剧”,兼有悲剧和喜剧两种因素,能够反映悲喜等思想感情的复杂变化和广阔的社会生活的一种戏剧。正剧既可表现重大、严肃的社会事件,也可以表现富有社会意义的日常生活;既有对正面人物的歌颂,又有对反面人物的批判。
正剧
话 剧
一种以对白和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的戏剧。最早出现在辛亥革命前夕,当时称作“新剧”或“文明戏”。新剧于辛亥革命后逐渐衰落。“五四”运动以后,欧洲戏剧传入中国,中国现代话剧兴起,当时称“爱美剧”和“白话剧”。它通过人物性格反映社会生活。话剧中的对话是经过提炼加工的口语,必须具有个性化,自然,精炼,生动,优美,富有表现力,通俗易懂,能为群众所接受。郭沫若的《屈原》、老舍的《茶馆》,曹禺的《雷雨》苏叔阳的《丹心谱》等,都是我国著名的话剧。
戏剧
三要素
戏剧语言
舞台说明
戏剧冲突
语言是戏剧的基础,
是戏剧第一要素。
矛盾冲突
是戏剧的基本要素。
戏剧鉴赏方法:
①把握戏剧冲突
②分析人物形象
③揣摩戏剧语言
文体知识
戏剧
《雷雨》是一部不但可以演,也可以读的作品。(巴金)
一出动人的戏,一部具有伟大性质的长剧。(李健吾)
《雷雨》从错爱血缘关系角度写了一出悲剧,客观上反映了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某些侧面,充满不义和邪恶的旧家庭正是整个旧社会旧制度的缩影。 (《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卷》)
当年海上惊雷雨。(茅盾)
4.社会影响
悲剧是把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雷雨》——一部纠缠着复杂的血缘关系和聚集着许多的巧合,但却透露着必然的悲剧。
远看《红楼梦》,近看《雷雨》。《雷雨》是影响中国现代文化的经典著作,中国话剧史上的里程碑式著作。
《雷雨》是著名剧作家曹禺的开山之作,也是他的成名之作。它不仅奠定了曹禺先生在中国话剧史上杰出的现实主义剧作家的地位,同时也是中国年轻的话剧艺术成熟的标志。
郁热( ) 烦躁( ) 汗涔涔( )
惊愕( ) 纺绸( ) 窟窿( )
半晌( ) 弥补( ) 敲诈( )
交涉( ) 江堤( ) 昧心( )

zào
è
chóu

shǎnɡ

cén
5.读准字音
zhà
shè

mèi
把握戏剧冲突
揣摩戏剧语言
分析人物形象
戏剧鉴赏法:
活动一:
理清人物关系,把握戏剧主要矛盾。
鲁贵
周公馆管家、侍萍丈夫,48岁。
周朴园
某煤矿公司董事长、侍萍前夫,55岁。
蘩漪
周朴园妻,35岁。
周萍
周朴园、侍萍长子,28岁。
周冲
周朴园、蘩漪之子,17岁。
鲁侍萍
鲁贵妻、周萍和鲁大海生母,47岁。
鲁大海
周朴园、侍萍次子,工人,27岁。
四凤
鲁贵与侍萍之女,18岁。
剧中人物

矛盾冲突
PPT定制
PPT定制
PPT定制
PPT定制
四人矛盾
(1)周朴园和蘩漪:夫妻不相爱却相恨
(2)周朴园同鲁大海:父子不相安却相怨
(资本家与工人之间的矛盾冲突)
(3)鲁大海与周萍:兄弟不相和却相斗
(4)蘩漪与周萍:母子不相亲却相乱
高墙大院之内监狱一般的周公馆,隐藏着阶级关系与血缘关系的错位
活动二:
戏剧人物的语言往往有潜台词,潜台词即言中有言,意中有意,弦外有音。品味作品中的潜台词,窥见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三十年后的周朴园对曾经的梅侍萍是什么感情?
(结合原文周朴园的行为佐证你的观点)
一直保留旧雨衣、侍萍绣了梅花的旧衬衣
一直保留家中一切侍萍喜欢的摆设
一直保留关窗的习惯
记得侍萍的生日
把侍萍美化成贤惠、规矩的小姐
特地派人到无锡打听侍萍下落
想去修缮侍萍坟墓
“你还记得你的名字为什么叫萍吗?
我请你为着你的母亲,把现在的行为改正过来!”
深深的思念与爱
言语 心理变化
你——你贵姓?
(抬起头来)你姓什么?
什么?/她还在?不会吧?
(忽然立起)你是谁?
什么?她就在这儿?此地?
(惊愕)梅花?
(徐徐立起)哦,你,你,你是——
你来干什么?谁指使你来的?
似曾相识,感到奇怪,内心仍很平静
疑惑、紧张
警惕、起疑:预感事情不妙
有些不知所措
厉声责问,恼怒,惊惧
惊慌:害怕侍萍找来
意外:内心开始慌乱
内心开始惊愕不安
奇怪
疑虑
慌张
惊惧
资本家,自私冷漠
如何理解周朴园对侍萍的感情?
梅小姐:
年轻漂亮的小姐;
认为她已经投河自尽,代表着他三十年前的“美好”回忆;
不会给他现在的生活带来任何麻烦。
鲁妈:
历尽沧桑的老妈子;
活着,就站在他的面前,提醒着他三十年前事实的真相;
威胁着他现在的生活和社会地位。
——怀念的对象不同:
是“梅小姐”,不是“鲁妈”
周朴园对侍萍的怀念,“是真实的,绝对真实的”。
(曹禺语)
这种爱情非常脆弱,潜伏着危机。
客观因素:封建婚姻的等级观念
主观因素:周朴园的爱情不是建立在真正的人格平等的基础上的,而是以自我为核心,以不损害自己的利益为基础的。
——侍萍的悲剧是必然的
如何理解周朴园对侍萍的感情?
周朴园对侍萍的怀念是有真诚的成分的,但他怀念的是30年前的梅小姐,是不会对他的现在构成威胁的梅小姐,从这点看,他又是虚伪的。
现在,现实的利害关系占了上风,侍萍的出现会破坏他的形象,威胁他的名誉、地位。
周朴园对侍萍的怀念,“是真实的,绝对真实的”。
(曹禺语)
鲁侍萍的心理变化
“哦。——老爷没有事了?”
“说不定,也许记得的”
“老爷,您想见一见她么?”
“老爷,没有事了?”(望着朴园,眼泪要涌出)
抱有一丝幻想
怨恨
悲愤
“可是她不是小姐,她也不贤惠,并且听说是不大规矩的。”
“她是个下等人,不很守本分的。”
“你自然想不到,侍萍的相貌有一天也会老得连你都不认识了了。”
“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 。”
“我没有找你,我以为你早死了。”
“哼,你还以为我是故意来敲诈你,才来的吗?”
怨恨,内心复杂
鲁侍萍怀着怎样的心情去周家
戏剧语言的动作性(或称动作语言、情节语言),是指人物的语言流向(人物语言间的交流和交锋)起着推动或暗示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
周朴园:那你走错屋子了。
鲁侍萍:哦。——老爷没有事了?
周朴园:(指窗)窗户谁叫打开的?
(暗示)
(直接推动,节外生枝)
“我前几天还见着她!”
“老爷,您想见一见她吗?”
“说不定,也许记得”
“老爷,没有事了?”
(暗示周朴园,使情节继续)
(推动情节发展)
(提醒周朴园)
(强烈的暗示)
活动三:
结合文本品读人物语言,体会人物形象。
走进冲突,探究人物性格
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中,周朴园留给你的印象是什么样的?你能从文中找到依据吗?
周朴园对过去的侍萍:
始乱终弃
自私冷酷
周朴园对“死去”的侍萍:
“于心不忍”,供起“遗照”来“纪念”
虚伪
周朴园对面前的侍萍:
凶相毕露,软硬兼施,彻底决绝
阴险狡猾
冷酷无情
第一场:从私生活角度暴露了他的虚伪、自私、冷酷,说明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伪君子。
走进冲突,探究人物性格
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中,周朴园留给你的印象是什么样的?你能从文中找到依据吗?
他用钱收买罢工代表,孤立大海,瓦解了工人的罢工。
阴险、毒辣、狡诈
第二场:从阶级斗争角度揭露其反动阶级本性。说明他是一个老奸巨猾而又冷酷无情的资本家。充分暴露了他残忍狠毒的阶级本性。
他开除自己的亲生儿子大海。
绝情
他指使警察开枪杀死罢工工人,在哈尔滨包修江桥时,故意让江堤出险,淹死2200个小工发了断子绝孙的昧心财。
贪婪凶残
丧尽天良
周朴园性格与形象小结
自私
虚伪
阴险
狡诈
冷酷
封建资本家
周朴园是一个由封建地主转化而成的资本家,两种不同的性格集于一身。
课文节选部分刻画了他自私、虚伪、冷酷、残忍和奸诈。
周朴园是一个坏到了连自己都不认为是坏人的坏人。
——曹 禺
鲁侍萍的性格与形象小结
过去:上当受骗、听天由命
没有认识到自己的不幸是腐朽的制度造成的而是把这一切不幸归结于“报应”和“命运”。
善良软弱
讨饭、缝衣、当老妈子,历尽苦难,带大孩子
备受欺辱压迫,顽强
控诉周朴园的罪恶/撕支票/痛斥“一群强盗”
正直刚毅,坚强、自尊,有一定觉醒
鲁侍萍是一个旧中国的劳动妇女形象。
唯一的要求就是“见见我的萍儿”
纯洁、崇高的母爱
鲁大海性格与形象小结
可贵的坚定的阶级立场,英勇、顽强的斗争精神和决心
工人阶级的真正代表
  他忠心耿耿地为工人弟兄争取权利,同资本家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尽管在这场斗争中他是失败者,被工厂开除,但他却表现出了工人阶级的大公无私和英勇顽强的反抗精神。当然,他也有斗争经验不足,幼稚而又鲁莽等弱点。
斗争经验不足,幼稚而鲁莽
周萍
怯懦胆小、犹疑不定。
周冲
受过高等的教育,性格冲动、热情、又富有同情心。
鲁四凤
一个天真烂漫的少女,有着天真、善良的品质,但她也有着让人悲怜的身世。
蘩 漪
蘩漪是一个最具有“雷雨”的性格的人——她有着火一般的热情,爱意炽热,在这燃烧的火背后,是毁灭的影子。
1.偏执、执拗
2.美丽、痴情、敢爱敢恨
3.渴望自由
《雷雨》是在“没有太阳的日子里的产物”,
“那个时候,我是想反抗的。因陷于旧社会的昏暗、腐恶,我不甘模棱地活下去,所以我才拿起笔。
《雷雨》是我的第一声呻吟,或许是一声呼喊”
(《曹禺选集·后记》)。
《雷雨》所展示的是一幕人生大悲剧,是不平等的社会里,命运对人残忍的捉弄。周朴园的专制、冷酷和伪善;周冲的热情和单纯;以及蘩漪对爱情的深挚乃至略显变态的执着;痛悔着罪孽却又不自知地犯下更大罪孽的软弱周萍;被侮辱被捉弄的悲苦的鲁妈……还有家庭的秘密,身世的秘密,所有这一切在一个雷雨夜爆发。最后,有错的、有罪的,无错的、无辜的人,竟然一起走向了毁灭。
结语
  鲁迅曾说过这么一句话:“悲剧是把人生有价值的毁灭给人看。”《雷雨》给我们展示的是人性中良知、温情的毁灭,揭示的是资产阶级冷酷无情的嘴脸。
导学探究一:
第一场 周朴园与侍萍的冲突
矛盾焦点
三十年生死恩怨、爱恨纠葛
他们之间的矛盾冲突发展过程,集中、鲜明地体现在周朴园对侍萍情态的变化上。
一、把握戏剧冲突
赏析视频
关窗
姓鲁
无锡口音!
熟知旧事?
姓鲁
修墓
她没有死?
四凤的妈
侍萍,是你?
奇怪—疑虑—慌张—惊惧
周朴园:
相遇诉旧怨
①第一层
两人心理
熟知旧衬衣!
鲁侍萍:
怨恨,内心复杂
认出鲁侍萍之前的情态 鲁侍萍 周朴园
“相遇述旧怨”这一层中,周朴园的情态有哪些变化?
进屋寻找女儿
漫不经心地谈起雨衣、窗子
关窗
感到奇怪,认真询问,气氛紧张
平淡回答
气氛稍有缓和
无锡口音
有意识地询问无锡事件
保持语调平缓
有意撒谎,遮盖罪行
叙述悲惨遭遇
惊恐紧张,表情痛苦,汗涔涔
表明身份
惊愕,低声
蘩漪对周萍说:
“你父亲是第一个伪君子。”
“你们的祖父、叔祖,同你们的好父亲,背地做出许多可怕的事情,外表还是一副道德家,是慈善家,是社会上的好人物。”
相认生新恨
②第二层
周朴园认出侍萍后的情态
手段
言行
责问
稳住
哄骗
平息
“你来干什么?”“谁指使你来的?”
“现在你我都是有子女的人”
“我看过去的事不必再提了吧。”
保留家具,熟记生日,关窗习惯
——没忘旧情
拿出支票
艺术作品要写得美,就要明确地把人的多样变化写出来。同一个人,有时是恶棍,有时是天使;有时聪明,有时愚蠢;有时坚强有力,有时十分脆弱。
——列夫 托尔斯泰
二、分析人物形象
1.周朴园
周朴园对过去的侍萍:
周朴园对面前的侍萍:
周朴园对“死去”的侍萍:
始乱终弃——自私残忍
“于心不忍”供起“遗照”来“纪念”——虚伪
凶相毕露,软硬兼施——阴险狡猾,冷酷无情
冷酷
虚伪
自私
道貌岸然
2.鲁侍萍
悲愤控诉
刚强中有软弱
怨恨中有情丝
痛苦中有骨气与尊严
善良正直,备受屈辱,又始终保持着自己的刚强与自尊的一个受侮辱被损害的旧中国劳动妇女形象
心软
撕支票抗议
反抗性
轻信、纯朴、善良
觉醒、蔑视、抗议、自尊
鲁侍萍是一个旧中国劳动妇女形象。她正直、善良,但是在周公馆却备受凌辱和压迫。大年三十的晚上,被周家赶出家门,她走投无路,痛不欲生,跳河自杀。遇救以后,一直挣扎在社会最底层,含着怨愤生活了三十年。生活磨炼了她,使她认清了周朴园的本性,勇敢地控诉周朴园的罪行。
她撕毁五千元支票的举动,表现了她的骨气和尊严,表达了她对周朴园的蔑视。她的唯一的要求就是“见见我的萍儿。”表现出她那纯洁、崇高的母爱。
导学探究二:
第二场 周朴园与鲁大海的冲突
罢工与反罢工的尖锐矛盾(阶级斗争)
矛盾焦点
一、把握戏剧冲突
1.课文第二部分主要写周朴园和鲁大海相见后的对话,
他们开始的对话有什么特点?作者为什么要这么写?
第一、周朴园在和鲁大海见面前,已经从鲁侍萍那里得知鲁大海就是他的“亲骨肉”,也知道鲁大海“鼓动罢工反对他”,但是他还要问大海“你叫什么名字?”“你有什么事吧?”这种明知故问的态度正表现了周朴园的虚伪残忍思想本质。
【提示】
鲁大海的简明回答表明了他作为罢工工人代表的鲜明立场。
周朴园摆出资本家、董事长的臭架子对待大海,说明他对大海已不存在什么骨肉亲情,他们之间只有劳资间的阶级对立。
2.鲁大海被周朴园宣布开除后又是怎样同周朴园斗争
的?通过鲁大海与周朴园的斗争,你看出什么问题?
第一、鲁大海已经清楚地认识到周朴园为了赚钱什么都干得出来的阶级本性,愤怒痛斥周朴园的血淋淋的发家史:在哈尔滨包修江桥时,周朴园故意叫江堤出险,淹死2200名小工,每个小工的性命他扣了300块钱。之后大海又顽强地与周朴园的打手们“还手”对打,痛骂周家的人是一群强盗。
【提示】
第二、但他的斗争明显地表现出经验不足,从他的语言也足见他的鲁莽和幼稚,但通过他的斗争,毕竟表现出工人阶级的大公无私和英勇、顽强的斗争精神,表现出中国无产阶级斗争到底的决心。
二、分析人物形象
第一、鲁大海是工人阶级的真正代表。他忠心耿耿地为工人弟兄争取权利,同资本家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
①鲁大海
他是觉醒的工人阶级,通过周朴园的行为看清了其为赚钱什么都干得出来的资产阶级的本性。
第二、面对虚伪冷酷的周朴园,他彻底地、义正严辞地揭露了其灭绝人性的滔天罪行。他顽强地同周公馆的一群打手对打,痛骂周家的人是一群强盗。尽管在这场斗争中他是失败者,被工厂开除,但他却表现出了工人阶级的骨气和英勇、刚强的反抗性格。
第三、他有斗争经验不足,勇敢却鲁莽等弱点。
②周朴园与鲁大海的冲突进一步揭示了他的什么性格?
自私
虚伪
阴险
狡诈
冷酷
封建资本家
周朴园是一个由封建地主转化而成的资本家。他残忍、冷酷、自私、贪婪、虚伪、狡猾,是一个人格卑下的伪君子,一个没有任何仁义道德的反动资本家。
周朴园是一个坏到了连自己都不认为是坏人的坏人。
——曹 禺
思考:周鲁两家的矛盾冲突的根源是什么?
周朴园是封建资本家的代表,鲁家母子是善良的下层劳动人民,他们在阶级地位和思想意识上存在着截然对立的矛盾,这一悲剧深刻地反映了阶级剥削和压迫,暴露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罪恶。
夫妻相见不相认却相恨
父子相见不相认却相斗
母子相见不相认却相怨
兄弟相见不相认却相仇
阶级冲突
导学探究三:揣摩戏剧语言
课文开头一段“舞台说明”的作用是什么?
它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舞台气氛。这种气氛同剧情紧密配合,烘托了人物烦躁、郁闷不安的情绪,预示着一场雷雨即将到来。
不仅为完整地塑造人物服务,而且感染了读者和观众,也随之产生一种压抑感。
品味人物语言
高度个性化
丰富的潜台词
富于动作性
1.什么是个性化语言?
个性化语言是指人物的语言符合并表现人物的身份、性格,即什么人说什么话,听其声则知其人。个性化语言,是刻画人物达到合理性、真实性的重要手段。
周朴园 (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
鲁侍萍 不是我要来的。
周朴园 谁指使你来的?
鲁侍萍 (悲愤)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
2.什么是潜台词?
潜台词即是言中有言,意中有意,弦外有音。它实际上是语言的多意现象。“潜”,是隐藏的意思。即语言的表层意思之外还含有别的不愿说或不便说的意思。
潜台词不仅充分体现了语言的魅力,而且通过它还可以窥见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潜台词分析(一)
周朴园 (汗涔涔地)哦。
鲁侍萍 她不是小姐,她是无锡周公馆梅妈的女
儿,她叫侍萍。
周朴园 (抬起头来)你姓什么?
潜台词 ( )
鲁侍萍 我姓鲁,老爷。
你怎么知道这么多?
周朴园 (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
潜台词 ( )
周朴园 谁指使你来的?
周朴园 (冷冷地)三十年的工夫
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
潜台词 ( )
该不会来敲诈我吧!
你来一定有幕后的主使!
鲁大海 (挣扎) 放开我,你们这一群强盗!
周 萍 (向仆人们)把他拉下去!
鲁侍萍 (大哭)这真是一群强盗!(走至周萍面前)
你是萍,……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
潜台词 ( )
周 萍 你是谁?
鲁侍萍 我是你的——你打的这个人的妈。
潜台词 ( )
潜台词分析(二)
他是你的弟弟呀!
你这个畜生!你哪里像我的儿子啊!……
思考:第一句反映了侍萍怎样的思想变化?第二句的语言巧妙在哪里?表现了侍萍什么样复杂的感情?
第一句表现了侍萍对儿子由思念到失望、愤慨的感情;
后一句欲言又止,借助谐音改口的过程,表现了她悲愤交加,想认儿子又不能认的痛苦感情。
【提示】
3.什么是动作语言?
动作语言也叫情节语言,是指人物的语言流向(人物语言间的交流和交锋)起着推动或暗示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
它不是静止的,它是人物性格在情节发展中内在力的体现。
4.作品为什么要用“雷雨”命名?
《雷雨》整个故事的背景、情节都和雷雨有关。雷电交加的狂风暴雨之夜所有蓄积的矛盾冲突顷刻间爆发。
作者以象征的手法告诉人们,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沉闷的空气里,一场革命的大雷雨即将来临,此时中国的社会酝酿着一场大变动。
“雷雨”标题寓意
“雷雨”是整个作品的自然环境,又是社会环境,以象征的手法反映了正在酝酿大雷雨般大变动的20年代的中国社会现实。
多重寓意:①表示故事的背景与环境气氛;②预示情节的发展,暗示情节的高潮;③象征着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沉闷的空气里,一场暴风骤雨式的斗争即将到来。
导学探究四:探究戏剧主题
写《雷雨》是为了反封建。我生长在封建气氛很浓的家庭里,我周围的亲戚、朋友,差不多都是封建社会里的核心人物,代表了封建社会的丑恶、黑暗,使我感到可厌、可恨,不能自制。写《雷雨》的时候我还在大学念书,初生牛犊不怕虎。我只有一个反封建的思想,便开始思索结构,有时甚至动了笔。
一、反封建主题
“无论是人的精神要求遭扼杀还是人的自然本性遭贱视,其源盖出于罪恶的封建势力”,“(《雷雨》里)响彻着对封建主义的悲愤控诉和对个性解放的热烈响应与追求”。
钱理群进一步说,“一切恶果都是封建主义造成”,除了四凤、周萍、侍萍、蘩漪、周冲,甚至周朴园本人也是封建制度的牺牲品。
“一部雷雨全都是巧合”,曹禺在叙述自己的创作时说,“我不能断定《雷雨》的推动是由于鬼神,起于命运或源于哪种明显的力量。情感上《雷雨》所象征的对我是一种神秘的吸引,一种抓牢我心灵的魔”。
二、命运观
“(冲突)背后或有一个主宰来使用它的管辖。这主宰,希伯来的先知们赞它为‘上帝’,希腊的戏剧家们称它为‘命运’,近代的人抛弃了这些迷离恍惚的观念,直截了当地叫它为‘自然的法则’,而我始终不能给它以恰当的命名,也没有能力来表现它的真实相”。(《雷雨》序)
重逢
怀疑追探话明相认责问收买
周朴园认出鲁侍萍
(家庭伦理的角度)
斗争
交涉开除揭露被打怒斥
鲁大海闯入周公馆
(社会阶级斗争的角度)
艺术特点
1.个性化的对话语言。
2.紧凑集中的戏剧结构。
3.用必要的“舞台说明”更完整地塑造人物,更深刻地表现主题。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理性经济人”,把利己看作人的天性,只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这是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假设之一。  ,   。   ,   ,  , ,更倾向于暂时获得产品或服务,或与他人分享产品或服务。使用但不占有,是分享经济最简洁的表述。
①反而更多地采取一种合作分享的思维方式
②不再注重购买、拥有产品或服务
③但在分享经济这一催化剂的作用下
④人们不再把所有权看作获得产品的最佳方式
⑤在新兴的互联网平台上
⑥这个利己主义的假设发生了变化
A.③⑥⑤①④②  B.③⑥⑤④②①
C.⑤⑥③①④②  D.⑤⑥③④②①
【解析】选B。本题考查句子的连贯性。语段从与“理性经济人”对比的角度来分析“分享经济”的特点,表示转折意思的③一定是第一空。结合第二空后是句号,而且“这个利己主义的假设”承前面的“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假设”而来,可知前面相对独立的两
句是③⑥。④②中两个“不再”是连在一起的;如果能注意到第六空后的文字“更倾向于”,就可以推知第六空应是“更多地”。
2.人物语言——人物对话、独白等。
戏剧语言的种类
1.舞台语言(也叫舞台说明):
除人物语言之外的其他语言,包括背景介绍,人物动作、神态说明,旁白、画外音以及其他叙述语言等。
本文中出现了许多舞台说明,请思考这些舞台说明有什么作用。
1.周家客厅的布局设计:既透露出故事发生的根由,又为故事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2.人物的服饰:鲁侍萍上场,衣着反映她的性格,白毛巾裹头是劳动妇女的习惯,同时表明了她的身份。
3.人物动作:鲁侍萍有关窗的习惯,暗示了她的身份,“慢慢地”则表明了她内心的痛苦、矛盾,同时,她的动作,自然地使周朴园回想起三十年前的往事,推动了剧情的发展。
4.表情:更完整地塑造人物,更深刻地表现主题。如,周朴园“汗涔涔”表现出一副狼狈的样子,而“惊愕”的表情则表现出他极度的恐惧和不安。
5.人物的上下场:作者总是在剧情发展最为需要的时候让人物上场,让人物下场也是为了剧情的下一步发展而服务,人物的上下场都是为了戏剧冲突的发展服务的。
1.你认为本剧中最具有“雷雨”性格的人应该是谁?请据此写一篇文学短评。
2.从《雷雨》全剧中挑选你喜爱的片段,分组准备戏剧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