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第24课《穿井得一人》表格式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第24课《穿井得一人》表格式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7-15 10:32: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文言文教学设计
《穿井得一人》教学设计
授课班级:初一( )班 教师:
教材分析 本课文选自七年级《语文》第六单元《寓言四则》;本单元为文言类寓言故事,单元要求调动自己体验,发挥联想想象,把握作者思路,深入理解课文。吕不韦《穿井得一人》是第三篇寓言小故事,短小精悍,意蕴深厚;语言自然生动,富有哲理。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对文言文接触较少,学习难度较大,字词语感仅仅略有感受,应该重点培养学生文言文学习兴趣,鼓励学习信心。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吕氏春秋》,了解吕不韦;理解课文大意,积累常用文言词语,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探究、讨论读懂理解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发散思维,从故事中明确,对于生活中的传闻,要以审慎的态度对待。
教学重难点 重点:积累文言词语,能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文章大意。 难点:多角度概括本文寓意,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教学策略 主动参与学习;合作探究学习。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步骤 设计说明
导入新课 1.讲诉“铁锤锤鸡蛋锤不破”的小故事,引入课堂(板书:穿井得一人 《吕氏春秋》)(抽点学生介绍《吕氏春秋》的相关内容)《吕氏春秋》又称《吕览》,先秦杂家代表著作。战国末秦相吕不韦集合门客共同编写而成。全书共二十六卷,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共一百六十篇。 初读感知 同学们大声自由朗读全文,圈画出读不准、看不懂或认为重要的字词句,可以互相交流。 朗读要求:①读准字音;②明确句读。 3.教师巡视指导,掌握阅读进程。 三、理解文义 活动一:疏通音义 请1个学生朗读全文,要求:读准字音、明确句读。 请1-3个学生点评(点评重点:字音、字义、句读等)。 明确:生生互评,教师指导,疏通音义注意必须让学生提出字词句问题,尽量学生自己解决,不可包办代替满堂灌。注重文言知识迁移:如“得”,可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进行翻译,分别得出三个“得”的含义。 3.教师小结:预设(PPT展示) 溉汲:(gài jí) 传:(chuán) 活动二:朗读指导(抓要点) 1.请1个学生朗读全文,要求:读出节奏,读出感情。 2.请1-3个学生点评,教师指导,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朗读课文,明确句读,指导重音、停顿、快慢、语调、语气等朗读技巧,抑扬顿挫读出情感,运用朗读技巧表现情感,理解文意。重点句子指导:“吾穿井得一人、丁氏穿井得一人、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3.聆听名家范读,明确字音、句读、节奏,读出感情。 4.学生齐读全文,巩固以读带悟效果。 活动三:讲述故事 (抽学生运用联想与想象在学习的基础上对本故事进行讲诉) 四、合作探究(品析课文) 活动四:“判断案情” 默读全文,思考:假如你出生在宋国,你现在是宋国 的法官,你觉得这起谣言的罪魁祸首是谁?你最想对谁说什么? 预设:提问2-3个学生完成 明确:丁氏、传之者 2.从他们的身上你学到了什么?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想法。 2.教师小结 “流言止于智者”一个智慧的人是不会传播谣言,在当今的网络世界,我们更应该做到不信谣,不传谣,谨言谨行。 背诵全文 以小故事的形式导入,能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习动力。 学生根据要求动手动脑自学课文,完整把握课文,获取整体印象,为教学奠定基础。 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主导,发现学生需要,激励学生探究,完成课文主要生字词疏通和文义理解。 突出学生主体,通过系列问题引导学生体悟课文法深刻的寓意。 总结课堂内容,强调要点。
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课外完成本课学法
板书设计 穿井得一人 《吕氏春秋》 故事:“穿井得一人” 寓意:慎言慎行,不以讹传讹
教学反思:
初一年级重视对学习习惯的培养,包括使用字典、课前经典诵读等。整节课设计力求有趣,抓住学生感兴趣的点,在整体感知环节切入课文,使学生对文章的大意有整体了解;注重寓言的教育功能,教人向善,引导正确价值观。抓住小组合作,用恰当的活动引导学生课堂互动!
不足有很多,过于重视文意和与现代生活的链接,依靠文意梳理,文言词汇未得到有效落实。学生讲诉故事环节,也没能充分完成,延伸拓展也省去了。同时,自己的教学用语不够精炼、口头禅太多、过渡语衔接不自然、对于突发事件也不能很好地去处理。没能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中,译写环节忽视了学生学情,导致课堂很沉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