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力
复习目标
1.理解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知道力的作用效果。
2.理解重力的概念、重力的方向;理解重力的大小与质量成正比(G=mg)。
3.理解力的三要素,会画力的图示及示意图。
4.知道滑动摩擦、滚动摩擦;知道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
5.会用弹簧秤测力的大小。
重点难点
重点会用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三要素解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难点摩擦力实验
教具准备
摩擦力实验 实物投影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力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压.推.拉.提.吸引.排斥等)
2.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
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3.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4.力的作用效果: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 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都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21cnjy.com
5.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N表示。
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一名中学生对地面的压力约500N.
6.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三个因素中.有一个因素不同,效果就会不同。
二.怎样描述力
1.力的图示:
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三要素都表示出来就叫力的图示.
力的图示的画法:
(1)“一画点”先要画力的作用点.点一般画在物体的重心上.
(2)“二定标度再画线”是指要根据力的大小定出适当长度的线段来表示力的大小.
(3)“三画箭头标大小”是说在所画线段的末端添上箭头表示力的方向,再在箭头附近标上“多少牛顿”.
2.力的示意图:
用带箭头的线段只需把力的作用点和力的方向表示出来.
若没有大小,可不表示,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越长.力的示意图比力的图示要求简单.
画法: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线段的长短表示力的大小,在线段的
末端的画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用线段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
三.弹力与弹簧测力计
1.弹力
(1)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失去力又恢复到原来形状的性质.
(2)塑性:在受力时发生形变,失去力时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
(3)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受到的力叫弹力,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
2.力的测量:
⑴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
⑵分类:弹簧测力计、握力计.
⑶弹簧测力计:
弹簧测力计的结构:弹簧、拉杆、刻度盘、指针、外壳等。
A.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
B.使用方法:
“看”:量程.分度值.指针是否指零.
“调”:调零.
“测”:弹簧测力计受力方向沿着弹簧的轴线方向.
“读”:读数=挂钩受力.
C.注意事项: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许超过它的最大量程。
D.物理实验中,有些物理量的大小是不宜直接 ( http: / / www.21cnjy.com )观察的,但它变化时引起其他物理量的变化却容易观察,用容易观察的量显示不宜观察的量,是制作测量仪器的一种思路。这种科学方法称做“转换法”.利用这种方法制作的仪器象:温度计、弹簧测力计、压强计等.
例题讲解
例1.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人推车时,人也受到车给的推力
B、两个物体不接触,就一定不会发生力的作用
C、用手捏一个易拉罐,易拉罐变瘪了,表明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D、排球运动员扣球使球的运动方向发生了改变,表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例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B.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C.两物体只有相互接触,才产生力的作用 D.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
例3.下列关于力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两个物体接触时才能发生力的作用
B、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C、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D、物体间发生力的作用时,不一定要接触
例4.在湖水中划船时,使船前进的动力是( )
A、桨对水的推力 B、水直接对船的推力
C、人对船的推力 D、水对桨的推力
例5.关于力的作用效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或体积 B、可以改变物体的质量
C、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的快慢 D、可以改变物体运动方向
目标检测
1.关于力的概念,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没有物体就没有力的作用
B.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一定存在施力物体
C.空中飞行的小鸟对地球也有吸引力的作用
D.马拉车前进时,车拉马的力一定小于马拉车的力
2.下列作用力中,大小最接近1牛的是: ( )
A.蚂蚁的拉力 B.人的拉力(一般)
C.马的拉力 D.托起两只鸡蛋的力
3.以下所给出的现象中,物体运动状态不发生改变的是
A.在弯曲的路上汽车匀速转弯
B.小孩沿笔直的滑梯匀速下滑
C.熟透的苹果从树上下落
D.行驶的火车开始进站家庭
4.如图所示,小华同学穿着旱冰鞋用力向前推墙,她将向后运动,此时选取的参照物是_________,上述现象包含的物理知识有:21教育网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小华在课外探究弹簧的长度跟外力的变化关系,利用如图甲所示实验装置记录了相应实验数据如下:
(1) 这项研究在实际中的应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
(2) 分析实验数据你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
(3) 小华作出了如图乙三个图象,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钩码质量/g 0 50 100 150 200 250 300 400
指针位置/cm 2 3 4 5 6 7 7.5 7.5
作业布置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四.重力
1.重力:地面附近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2.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3.重力的计算公式:G=mg.重力跟质量成正比. 其中g =9.8牛/千克.它表示质量是1千克的物体,受到的重力为9.8牛.
4.重垂线是根据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原理制成.
5.重心:重力的作用点叫重心。质地均匀外形 ( http: / / www.21cnjy.com )规则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如均匀细棒的重心在它的中点,球的重心在球心.方形薄木板的重心在两条对角线的交点21·cn·jy·com
☆假如失去重力将会出现的现象:
①抛出去的物体不会下落;
②水不会由高处向低处流;
③液体和大气不会产生压强;
五.摩擦力:
1.定义: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就叫摩擦力。
2.摩擦力产生的条件:
⑴两个物体要相互接触。⑵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
注意:以上两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
3.摩擦力的作用:阻碍相对 ( http: / / www.21cnjy.com )运动,但不是阻碍运动。如利用斜面传送带向高处运送货物时,就靠摩擦力使货物运动(F向上)。此时摩擦力仅仅是阻碍货物向下滑。www.21-cn-jy.com
4.决定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1)压力大小: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2)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5.摩擦力的方向: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有时起阻力作用,有时起动力作用。
6.增大有益摩擦方法:使接触面粗糙些和增大压力. 变滚动为滑动.
7.减小有害摩擦方法:
(1)使接触面光滑和减小压力; (2)用滚动代替滑动;
(3)加润滑油; (4)利用气垫;
8.测量滑动摩擦力:
⑴测量原理:二力平衡条件
⑵测量方法:把木块放在水平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使木块匀速运动,读出这时的拉力就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⑶结论: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 ( http: / / www.21cnjy.com )滑动摩擦力越大;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该研究采用了控制变量法.实验还可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大小.运动速度大小等无关.2·1·c·n·j·y
例题讲解
例1.汽车轮胎表面制成凹凸的花纹形 ( http: / / www.21cnjy.com )状,这是通过_________来增大摩擦,在机器的轴承的加入润滑油是为_________摩擦。自行车刹车时,用力捏闸,因增大了闸皮与车轮闸的_________而增大了它们之间的滑动摩擦力。【来源:21·世纪·教育·网】
例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物体的质量跟它受到的重力成正比
B.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C.质量为1千克的物体重9.8牛,可以写成1千克=9.8牛
D.重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物体表面
例3.航天员在完全失重的太空轨道舱中进行体能锻炼,述活动中可采用的是( )
A、举哑铃 B、在跑步机上跑步
C、用弹簧拉力器健身 D、引体向上
例4.摩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假如没有摩擦,下列现象不可能发生的是( )
A、人无法走路 B、火柴头难以划燃
C、老师仍能用粉笔在黑板上写字 D、自行车刹车失灵
目标检测
1.一个人体检时站在磅秤上,秤的示 ( http: / / www.21cnjy.com )数是50kg,这时秤受到人对它的压力大小是_________N,方向是_________,这个力的受力物体是_________,施力物体是_________.21·世纪*教育网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G=mg”表明:物体受到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B、“m=G/g”表明:物体的质量跟它的重力成正比
C、“g=G/m”表明:g值大小等于物体受的重力跟它质量的比值,且是一个恒定的值
D、上述说法都正确
3.如图,某同学用40N的水平力将一个重30N的物体压在竖直的墙壁上使其处于静止状态,则物体与墙壁间的摩擦力是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40N B、30N
C、10N D、70N
4.如图所示,画出各图中A物体对支持面压力的示意图。
作业布置
教学反思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