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历史选修一:5.1《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学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历史选修一:5.1《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学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12-27 22:02: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学案1 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
[课程标准] 了解中世纪天主教的地位,认识欧洲宗教改革的必要性。
( http: / / www.21cnjy.com )
一、罗马教会的封建神权统治
1.建立
(1)公元4世纪末,基督教被定为罗马帝国的国教,成为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
(2)后来,基督教分裂成东西两派,西派教会以罗马为中心,自称“公教”,又称罗马教会,最高统治者为教皇,最高统治机构为罗马教廷。
2.全盛时期
(1)时间:11世纪初~13世纪末。
(2)概况:整个西欧和中欧都归教皇统辖。垄断所有的教育、文化和舆论机构,控制各国的司法。罗马教会成为欧洲最大的政治势力和经济集团。
[教材互补]
天主教会在中世纪的西欧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从国王到农奴,人人都是天主教徒,人们从出生到去世,每一件事情都受到天主教会的控制和影响。
……由于当时各国王权软弱,天主教会成为西欧封建统治巨大的国际中心。(岳麓版)
中世纪晚期,天主教会日渐专制。首先,教会加紧了对人们思想信仰的控制。……
其次,教会神职人员生活腐化,道德败坏。……
最后,教会贪婪成性,疯狂敛财。(人民版)
[重点精讲]
宗教改革的原因:
16世纪,西欧处在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 ( http: / / www.21cnjy.com )过渡时期。当时,罗马天主教会是西欧最有势力的封建主集团,为了自身利益,竭力维护封建秩序,严重阻碍了社会进步。新兴的资产阶级和社会其他阶层将矛头指向天主教会,掀起了一场社会改革运动,史称宗教改革。
深化探究
材料一 德意志皇帝在同教皇的斗争中失利,被 ( http: / / www.21cnjy.com )教皇开除教籍,国内诸侯乘机反叛。1075年1月,亨利四世冒着风雪严寒,前往意大利北部的卡诺沙城堡向教皇“忏悔罪过”。据说亨利四世身着罪衣,立在城堡门口三昼夜,才获得教皇的赦免。这就是“卡诺莎之辱”。
思考
该事件说明了什么问题?
答案 “卡诺莎之辱”说明在中世纪的欧洲,教权高于王权,王权屈从于教权。
材料二
( http: / / www.21cnjy.com )
     图一        图二        图三
思考
(1)材料中三幅图画反映了中世纪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有哪些表现?
(2)天主教的神权统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答案 (1)经济上,通过兜售“赎罪券”等方 ( http: / / www.21cnjy.com )式搜刮钱财;政治上,鼓吹教权高于王权,使封建王权屈从于教权;思想方面,天主教会控制了人们的思想;在社会生活方面,其影响无处不在。
(2)天主教会成为欧洲资本主义发展与社会进步的最大障碍,成为众矢之的。
二、异端派别和人文主义思潮
1.背景
(1)随着生产力的进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人们与罗马教廷的矛盾日益突出。
(2)教会日益腐朽,与各国国王、贵族以及手工业者、农民的矛盾日益激化起来。
(3)随着西欧各国统一的国内市场逐步形成,人民要求有一个强大的国家保证经济利益,促使王权尽力摆脱教权的控制。
(4)西班牙、法国等国建立中央集权国家,将教会置于君权控制之下。
2.异端派别
(1)在农民、城市平民和新兴市民中不断出现被斥为异端的派别。
(2)14~15世纪,著名的异端运动有英国的威克里夫运动和捷克的胡司运动。反对神职人员聚敛财富、生活腐化、主张简化仪式、抵制教会的捐税。
(3)在历史上起了改革先驱的作用。
3.人文主义思潮
(1)兴起:兴起于14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以人文主义为主导,以文学艺术形式表达新兴资产阶级的政治理想和社会要求。
(2)内容:主张人唯有靠信上帝之心,通过与上帝交往才能得救;强调信仰发自内心,而不在于外在的礼仪。
(3)作用:严重打击了教会的威信,为宗教改革作了思想铺垫。
[概念阐释]
宗教异端:随着城市的发展, ( http: / / www.21cnjy.com )市民阶层也逐渐兴起,对教会的大一统神权与正统神学的统治极其不满,于是酝酿出反教会的市民“异端”思想。市民的“异端”思想,有力地冲击了天主教会神权的合法权威,反映了市民阶级建立“民族教会”或“廉价教会”的愿望,为16世纪西欧的宗教改革提供了可借鉴的历史遗产。
[重点精讲]
西欧反封建斗争为什么会采取宗教“异端”的方式?
处于工场手工业时期的资产阶级比较幼稚, ( http: / / www.21cnjy.com )没有形成自己的思想体系,在斗争中不得不借助宗教力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无力通过大规模的革命方式实现自己的愿望。因此只能通过宗教“异端”的方式。
[归纳总结]
16世纪前后,哪些现象冲击了欧洲天主教的统治地位?
(1)各国民族意识的增长和专制君主的兴起。
(2)专制君主、贵族、商人、新兴资产阶级、贫民等各阶级阶层都反对教会的经济特权。
(3)早期基督教思想和文艺复兴运动宣传的人文主义。
(4)新兴资产阶级的经济思想等。
[教材互补]
挑战之一,民族意识的增长和专制君主的兴起对凌驾于民族、国家之上的天主教会形成威胁。……
挑战之二,来自经济领域。……
挑战之三,来自思想领域。早期基督教 ( http: / / www.21cnjy.com )思想和文艺复兴运动所宣传的人本主义思想,为人们挑战天主教权威提供了思想源泉。更重要的是,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新的生活方式的出现,导致天主教所宣传的那套陈旧的思想不再适应现实的需要。(人民版)
深化探究
( http: / / www.21cnjy.com )
 材料一 这幅15世纪的图画描绘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被判为异端的约翰·胡司的死刑过程。被告在康斯坦茨的大街上被游行示众,他佩戴的帽子上饰有两个魔鬼,正在为争夺其灵魂而争执。胡司在临行前仍高喊:“我宣讲的福音闪耀着真理之光,而令我甘愿死于其光芒之中。”
思考
(1)为什么天主教会要设立宗教“异端”裁判所?
(2)宗教“异端”与天主教会的斗争说明了什么?
答案 (1)宗教“异端”思想对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提出了有力地挑战,天主教会为了维护自身利益而设置了宗教“异端”裁判所。
(2)表明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已成为中世纪欧洲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巨大障碍,宗教改革势在必行。
材料二 16世纪时,法国和英国的君主们所拥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新力量,多半来源于他们与新兴的商人阶级所结成的非正式联盟。君主保护市民们不受频繁的战争和封建主任意征收的苛捐杂税的侵害,而市民们则向君主提供财政支援作为报答。随着民族君主的力量日渐增强、国家机构逐渐完备,君主们在动员人力、物力以及从事海外冒险事业方面,作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思考
法国和英国封建君主能战胜教皇权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造成了什么影响?
答案 主要原因:随着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支持封建君主与封建割据势力、教皇势力进行斗争。
影响:促进了民族国家的发展,为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
课堂小结
( http: / / www.21cnjy.com )
( http: / / www.21cnjy.com )
1.中世纪的欧洲被称为蒙昧时代,主要是因为(  )
A.社会经济凋敝 B.政治四分五裂
C.教会神权统治 D.王权极度衰弱
答案 C
解析 在中世纪的欧洲,天主教会实行神权大一统的统治,它垄断文化教育,控制社会生活,欧洲社会处于黑暗和蒙昧的状态。
2.中世纪的欧洲,天主教势力占据支配地位,其原因是(  )
①中世纪,天主教加强对教会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整顿 ②天主教不断拓展势力,与封建王权争夺势力 ③欧洲封建割据严重,王权衰弱 ④天主教会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领域及社会生活方面形成了大一统神权统治
A.①②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 D
3.教皇格列高利七世继任 ( http: / / www.21cnjy.com )后,颁布敕令:罗马天主教会系由上帝独自创立,只有教皇才能任命和废黜主教,如果有人从世俗界接受主教的职位,教廷将不予承认。这体现了(  )
A.教权高于王权
B.王权与教权平等
C.王权高于教权
D.教权与王权互不干涉
答案 A
解析 教皇格列高利七世的敕令,实际上就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否定了世俗政权的君主任命本国或本地区主教的权力,这是教权高于王权的反映。教权与王权矛盾的尖锐,是欧洲一些封建主要求摆脱教皇势力、脱离天主教会控制的原因。
4.观察右图,
( http: / / www.21cnjy.com )
十字军东征
与右图有关的军事活动相关的是(  )
A.加速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
B.增强了资产阶级的力量
C.进一步增强了教皇的实力
D.促进了欧洲的思想解放
答案 C
解析 十字军东征是由教会组织的前后长达近两个世纪的对近东地区的侵略战争。它进一步增强了教皇的实力,提高了罗马教廷的威望。
5.14、15世纪,英文版、捷克文版等用各国文字印刷的《圣经》纷纷问世,这表明(  )
①民族主义的潮流在欧洲兴起 ②资本主义在欧洲迅速发展 ③天主教会的权威受到了挑战 ④天主教会放宽了对人们思想的控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 C
解析 用本国的文字印刷《圣经》,这是民 ( http: / / www.21cnjy.com )族主义兴起的重要体现,但它不能反映资本主义的发展,教会对这种现象进行严格的惩治,因此,②④的叙述是不正确的。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任何时候我进入教廷神职人员的房间,总是看见神父和银钱商在一起,忙于鉴别钱币的成色和计算数目,面前堆着成堆的钱币。——一位西班牙官员
材料二 被告人如不承认“罪行”,就 ( http: / / www.21cnjy.com )反复用刑拷问。一切有利于被告人的证词都不能成立。被告可以不经审判便予处死。被告认罪之后,如又否认,即不再审讯,予以烧死。——宗教裁判所审讯条例
请完成:
(1)据材料一,这位西班牙官员对天主教会的观察反映的实质问题是什么?
(2)据材料二,宗教裁判所的审讯条例说明了什么?
(3)结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谈谈你对中世纪晚期天主教会的认识。
答案 (1)天主教会已成为赚钱敛财的机器。
(2)中世纪的天主教会为控制人们的思想不择手段。
(3)中世纪晚期,天主教会已腐化堕落,成为阻碍社会进步的障碍。
( http: / / www.21cnjy.com )
[探究与思考]
1.提示 (1)教权高于王权,王权依附于教权。世俗的王公贵族是教会的臣民,向教皇称臣纳贡。
(2)中国没有。因为中国古代大多时间是统一王朝,封建王权日益加强专制,十分强盛。
2.提示 整个西欧和中欧都归教皇统辖。罗 ( http: / / www.21cnjy.com )马教会不仅广占田地,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而且还有严密的教会组织。它控制各国的司法,垄断所有的教育、文化和舆论机构,甚至支持封建主反对国王,阻挠各国从封建割据走向统一,是欧洲最大的政治势力和经济集团。
( http: / / www.21cnjy.com )
一、选择题
1.中世纪的一位教皇把他的母校巴黎大学称作“为整个世界烤制面包的烤炉”。这一比喻的含义是希望母校(  )
A.开展世俗教育 B.成为传播神学的中心
C.自由探讨真理 D.多出学术研究的成果
答案 B
解析 注意题干中的关键词“中世纪”“ ( http: / / www.21cnjy.com )教皇”,中世纪的欧洲处于教皇和教会的神权独裁统治下,世俗教育、自由探讨真理、学术研究都受到严格限制,当时欧洲只有一门学问,那就是神学。“为整个世界烤制面包的烤炉”是个形象的说法,就是希望巴黎大学成为传播神学的中心,故选B项。
( http: / / www.21cnjy.com )
教皇为查理大帝加冕
2.从公元800年教皇利奥三世为查理大帝加冕开始,在中世纪的西欧,国王的加冕典礼必须由教皇主持,这一现象从本质上反映出当时的欧洲(  )
A.王权受到教权的制约
B.王权神圣不可侵犯
C.国王相信“君权神授”
D.教会主宰精神世界
答案 A
解析 国王的加冕必须经过教皇主持,这样世俗君主的权力就有了神圣的性质,但是,王权也必须依附于教权,受到教皇的制约。
3.13世纪30年代,天主教会开始设立宗教裁判所,对持“异端”思想的人进行残酷迫害。这一现象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天主教会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B.天主教会开始堕落
C.天主教会的神权地位受到冲击
D.天主教会禁锢人性
答案 C
解析 12世纪时,天主教会的权威发展到 ( http: / / www.21cnjy.com )了鼎盛时期,天主教会一开始就利用神权禁锢人性,利用特权向全体信徒征收“什一税”,生活腐化。它对“异端”进行残酷镇压,就是为了维护其至高无上的神权地位,这在客观上反映了其说教的虚伪性。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人们认识自然能力的提高,教会的说教不断受到冲击。
4.14~16世纪,欧洲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受到挑战,主要原因有(  )
①资产阶级开始兴起 ②新贵族产生 ③一些国家的君主也想加强中央集权,实现富国强兵 ④民族国家的形成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 A
解析 本题的解答应从时代特征着 ( http: / / www.21cnjy.com )手。当时的欧洲资本主义兴起并发展,新贵族形成,他们要求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教会,部分国君要求摆脱天主教会的束缚,新兴的民族国家也要求实现真正的独立。这一切都使天主教会对西欧的神权统治受到挑战。
5.恩格斯在评价14世纪英国牛津大学教 ( http: / / www.21cnjy.com )授威克里夫的宗教主张时说,他是城市异教的著名代表,他主要追求的是“廉价的教会”。恩格斯称威克里夫为“城市异教的著名代表”,主要是因为其主张代表了(  )
A.城市教会的利益 B.城市贵族和市民的利益
C.资产阶级的利益 D.英国国王的利益
答案 B
解析 威克里夫主张宗教信仰根本不需要教会和 ( http: / / www.21cnjy.com )教士,宗教教规及仪式完全没有必要,这实际上代表了城市贵族和部分市民不满教会掠夺,要求发展工商业的需要。
6.
( http: / / www.21cnjy.com )
威克里夫
右图中的人物被称为“14世纪天主教中的异类”,他把《圣经》翻译成英文,并系统阐述了“异端”学说,其学说的内容不包括(  )
A.国家要没收教会财产
B.信徒和上帝之间不需要中介
C.人们不需要信仰《圣经》
D.宗教仪式完全不必要存在
答案 C
解析 威克里夫认为《圣经》是人们信仰的唯一教条,他尊崇《圣经》的权威。
二、非选择题
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天主教会把从事商业贸易和发财致富说成堕落行为,这种轻商思想与当时商品货币关系蓬勃发展的趋势背道而驰。
材料二 许多修道院与公共妓院无甚差别。——伊拉斯谟
材料三
( http: / / www.21cnjy.com )
出售赎罪券
材料四
( http: / / www.21cnjy.com )
迫害异教徒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三,概括宗教改革运动的原因。
(2)对材料四应怎样认识?
(3)以上材料表明天主教会面临怎样的形势?
答案 (1)原因:①天主教会阻碍资本主义发展。②天主教会的腐败。③教会贪婪成性,疯狂敛财。
(2)认识:①教会的目的是维护自己的权威,巩固自己的地位。②教会采取的手段卑劣野蛮。③反对天主教会的斗争已经开始。
(3)天主教会逐渐成为欧洲历史发展的障碍,遭遇各方挑战,迫切需要通过改革适应社会的发展。
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几乎所有的欧美总统都是有宗教信仰的,而且大多数是基督徒。就职时,一方面要手按《圣经》宣誓,同时也安排牧师祈祷。
材料二 天主教罗马教皇约翰· ( http: / / www.21cnjy.com )保罗二世(John Paul Ⅱ)于当地时间2005年4月2日21时37分因病在梵蒂冈去世,200多名世界各国政要及宗教领袖出席了弥撒及葬礼,包括联合国秘书长安南、美国总统布什、英国首相布莱尔、法国总统希拉克等。
请回答:
(1)从材料可看出宗教在欧美的深远影响。天主教何时出现?在历史上它是怎样实现对欧洲广泛影响的?
(2)16世纪天主教的影响受到重大冲击,你知道都是有哪些因素吗?
答案 (1)产生于公元1世纪的基督教在1054年分裂后而出现天主教。
在中世纪的欧洲,天主教经济上是最大的封建主,政治上教权高于王权,思想文化上支配着教育和人们的思想,其影响无处不在。
(2)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兴起、资产阶级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壮大、西欧封建君主的兴起和民族意识的觉醒,落后腐朽的天主教成为社会发展的阻力而受到广泛的反对,宗教改革在各国纷纷兴起,严重冲击了天主教的地位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