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6张PPT。1991年12月25日19时32分锤子镰刀红旗从克里姆林宫上降落,俄罗斯白蓝红三色旗升上了旗杆。世界上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社会主义国家成为历史。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赫鲁晓夫,前苏联领导人。从1953年9月3日任苏共中央第一书记,他主张东西方缓和,以避免核战争,他多次访问美国等西方国家,但他的对外政策仍然导致美苏核对抗,他是冷战期间的苏联主要领导人,是第二次柏林危机,古巴导弹危机等事件的主要策划者。1964年10月11日赫鲁晓夫下台。1971年9月11日因心脏病而逝世。
一、赫鲁晓夫改革 留下了世界一流的军事强国和政治大国的辉煌,也留下了制约苏联进一步发展的政治经济桎梏。1953年3月5日,斯大林突患脑溢血逝世,终年七十四岁。莫斯科市民排队购买日用品1926到1940年,苏联重工业年均增速21.9%,轻工业只有14.1%,农业为1.5%。1949年苏联爆炸第一颗原子弹,成为世界第二核大国,而全国一亿七千万人口平均每人买不到一双皮鞋,到1953年一个人才有0.4平米的住房。一、赫鲁晓夫改革1.背景:斯大林模式阻碍苏联经济的发展2.内容:政治上:
经济上:
批判个人崇拜和斯大林的某些观点,
平反冤假错案等。农业:大面积开垦荒,推广玉米种植。工业:改革工业管理体制,精减机构。“秘密报告”:报告很大胆,后果很严重。 1956年,苏共二十大
《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全盘否定了斯大林苏联城市青年出发参加垦荒 由于开垦前对那里的土壤和气候条件未进行科学的分析,大规模的开垦破坏了广阔草原上的植被,从1955年到1960年,已有几十万公顷土地被风沙侵蚀。1962年夏季东部干旱,风化侵蚀波及了几百万公顷。仅在巴夫洛达州一地就有150万公顷土地被风“刮走了”。
——1964年莫斯科版《处女地地区国营农场和集体农庄》1957年10月4日,苏联发射成功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加加林在苏联“东方一号”宇宙飞船内
以赫鲁晓夫为首的苏联领导人接见永载史册的"征服宇宙空间英雄"尤里.加加林据赫鲁晓夫自己说,当西班牙代表发言时,整个苏联代表团的人都开始喧哗和喊叫,而他自己则脱下一只皮鞋并使劲地敲击斜面桌。1960年联合国大会上,一位在联合国大会上坐在离赫鲁晓夫只有一米半远处的著名特工说,当那个人开始进行反苏宣传时,赫鲁晓夫发火了。他把身子俯在桌子底下,拖出了他的皮鞋。坐在赫鲁晓夫左边的葛罗米柯一下子闪开了……黑白相间的墓碑毁誉参半的一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年代里,没有一位世界领袖人物的成败能像赫鲁晓夫的成败如此急剧地和决定性地改变历史的进程。”
──尼克松3.评价
一定程度冲击了斯大林模式,取得一定成效,但未根本改变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最终失败。一、赫鲁晓夫改革二、勃列日涅夫改革1.内容:
2.评价重点是重工业苏联的综合国力特别是军事实力有所提高,但改革仍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的制约,反而使这一体制更加僵化。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几乎每两位科学家中就有一位在研究坦克、火炮和导弹,军工生产差不多占国民生产的40% 美苏两国力量对比 战略核武器军备上赶上美国常规武装力量戈尔巴乔夫(1931年3月2日-),前苏联政治家。1990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1991年12月25日独立国家联合体成立后,他被迫宣布辞职,苏联正式解体。戈尔巴乔夫是最后一位苏联最高领导人,也是惟一一位在苏联共产党统治时期出生的总书记。
三、戈尔巴乔夫的改革:1985年三、戈尔巴乔夫的改革:1985年1.改革内容:首先把经济改革作为重点,
后转到政治方面,由一党制转变为多党制。2.评价:改革没有成效,引起
人们思想上的混乱,
社会危机加剧。 1.八一九事件(1)时间:1991年8月19日(2)目的:使国家结束分裂,摆脱危机。(3)结果:失败。(4)影响:戈尔巴乔夫实际上失去了领导国家的威望和能力,苏联的分裂进一步加快。四、苏联解体四、苏联解体3.苏联解体的含义。苏联分裂成为多个国家。
社会主义制度被资本主义制度所取代。1991年底;
戈尔巴乔夫辞去苏联最高领导人职务;2.苏联解体时间、标志、1991年12月21日,原苏联11个加盟共和国领导人签署《阿拉木图宣言》,停止苏联的存在,12月25日,苏联正式解体。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议一议:苏联为什么会解体?戈尔巴乔夫错误的政治体制改革苏联体制僵化成为生产力发展障碍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
外部条件:这个词汇出现于二战后50-60年代的冷战时期,由美国国会议员杜勒斯在20世纪50年代初提出。由于它所进行的过程中并没有发生战争,所以叫"和平演变". 西方国家以贷款、贸易、科技等各种手段诱压东欧国家,促使它们向西方靠拢,向资本主义“和平演变”。
苏联解体后的地图苏联解体仅是一种社会主义模式的失败
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的失败苏联经济改革的启示1.社会主义制度需要在发展的道路上自我调整和自我完善。2.社会主义改革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走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3.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帆风顺,必然具有复杂性、曲折性和艰巨性。4.改革要关注人民大众的生活。1.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后,将改革的重点首先放在了 ( )
A.政治领域 B.经济领域
C.思想领域 D.外交政策
2.1991年8月19日,苏联发生了震惊世界的“八·一九事件”。下列对此事件叙述正确的是 ( )
A.它试图使苏联摆脱危机
B.“八·一九事件”标志着苏联的正式解体
C.通过政变戈尔巴乔夫强化了国家领导权
D.没有“八·一九事件”,苏联就不会解体基础知识BA3.对赫鲁晓夫改革评述不正确的选项是
A.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
B.改革并未根本改变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C.进入60年代改革带来的各种矛盾日益突出
D.改革使苏联由一党制变为多党制
4.对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评价不正确的是
A.使苏联由一党制转变为多党制
B.使国家权力分散
C.各加盟共和国脱离苏联的趋势加强
D.没能突破斯大林模式的制约DD5.“九一八事件”的直接影响不包括
A. 戈尔巴乔夫实际上失去领导国家的威望和能力
B.俄罗斯领导人叶利钦控制了全局
C.苏联的分裂进一步加快
D.使苏联立即解体
6.首先宣布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的加盟共和国不包括
A.俄罗斯 B.白俄罗斯
C.立陶宛 D.乌克兰
D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