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桂花雨 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3 桂花雨 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7-15 21:35: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桂花雨》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分析《桂花雨》中通过桂花这一具体事物表达的深沉情感,提升朗读技巧与文学鉴赏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再朗读的循环过程,学会从多角度赏析文学作品,尤其关注如何借助具体事物表达复杂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通过学习,激发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和对自然美的欣赏,培养对故乡的深厚感情,学会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并表达情感的细腻之处。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深入学习通过具体事物(如桂花)表达情感的文学手法。
教学难点:
把握从欢乐到淡淡乡愁的情感转折,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快速回顾上节课内容,简述《桂花雨》的结构与情感基调。
课文深入阅读与讨论
通过分析关键句子,理解作者如何运用具体事物表达情感。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段课文深入阅读。
小组讨论并记录对所选段落的感受与理解。
代表汇报,全班分享。
教师引导,补充关键句的赏析与朗读技巧。
全班朗读关键句子,注意语调与情感表达。
预设: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
提问“浸”这个字用得好不好,好在哪里?
指导学生带着感情朗读这句话。
赏析:"不说香飘十里"是一种修辞上的夸张,用来形容桂花香气的浓郁和传播范围之广,虽然实际不可能达到十里之遥,但这种说法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说明了桂花香影响的广泛性,几乎所有的邻近家庭都能感受到这份芳香。
"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中的"浸"字用的特别好,“浸”就是泡在里面的意思。这说明家乡的桂花十分香,就像是泡在水一样,四面八方无处不在,整个村子都沉浸在桂花香里。香气是看不见、摸不到的,而这个“浸”字把无形的东西描写得更加真切——如水般的香气,更容易被感知。
朗读指导:语速适中,保持叙述的流畅性。语调平稳而带有诗意,如:“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浸”字前后的语调可以略微拉长,营造一种沉浸其中的氛围。“浸”字应当重读,突出桂花香的浓厚和无处不在。
“我总是缠着母亲问,怎么还不摇桂花呢?母亲说:‘还早呢,花开的时间太短,摇不下来的。’可是母亲一看天上布满阴云,就知道要来台风了,赶紧叫大家提前摇桂花。”
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
说说“缠”这个字用得好不好,好在哪里?
指导学生角色扮演朗读这句话
赏析:“缠”字在这里形容作者不断地追问母亲何时摇桂花,形象地展现了“我”对于想要摇桂花的急迫心情。它比“问”或者“催促”等词更富有画面感,让人可以想象出一个小孩紧紧跟随在大人身边,不停地询问的情景。
朗读指导:语速可以适当放慢,让听者有足够的时间去想象桂花香的弥漫。语调温柔而略带向往,如:“我总是缠着母亲问,怎么还不摇桂花呢?”可以稍微上扬,表现出“我”的期待和好奇。“还早呢”和“太短”可以加重语气。
(3)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哇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1、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
2、指导学生带着感情朗读这句话。
赏析:这段文字生动地描绘了摇桂花的欢乐场景,通过“纷纷落下来”、“满头满身都是桂花”等细节,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那场香甜的“桂花雨”中。同时,“好香的雨”这一比喻,巧妙地将桂花与雨相结合,既体现了桂花的密集落下,又突出了其香味的浓郁。
三、情感转折分析
学生独立朗读7-8段,感受这部分从欢乐转向淡淡乡愁的情感转变。讨论分析为什么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赏析:家乡的桂花因为承载了童年的记忆、家人的陪伴以及那段不可复制的时光,所以具有无可比拟的情感价值。
“阅读链接”中提到,“谁能没有根呢?”这里的“根”比喻为人的根源,即故乡和家人。桂花树对于作者而言,就像她的根一样,代表着她的起源和身份。无论她走到哪里,都无法忘记和割舍这份源自故乡的情感纽带。
作者还提到,她无法忘掉亲人师友,无法忘掉童年和故乡。这些记忆构成了她生命中最宝贵的部分。杭州或其他地方的桂花虽然可能同样美丽和芳香,但它们无法触动作者内心深处与故乡相连的那些回忆和情感。
琦君在1949年离开了家乡,直到写作时已六十多岁,一直没有回到故乡。时间的流逝和空间的隔离使得她对家乡的思念更加深刻。这种距离感强化了她对家乡桂花的独特情感,使她更加珍惜和怀念那些曾经的日子。
四、情感共鸣与创作
情感共鸣:学生再次朗读,尝试将情感体验融入朗读中,教师给予反馈。
创作练习:学生根据《桂花雨》的启示,选择一种具体的事物,尝试表达自己对某个人、某件事情或某个地方的情感。
五、课堂总结与作业布置
总结要点:回顾课文结构以及情感。
作业布置:完成课堂上的创作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