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我变成了一棵树》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17.《我变成了一棵树》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4.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7-15 16:15: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内容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十七课《我变成了一棵树》 课时 一、二
教材分析 《我变成了一棵树》是语文三年级下册中的一篇富有想象力和童趣的课文。该课文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小主人公奇妙的想象世界,引导学生进入一个充满奇幻色彩的场景。教材编排此课,旨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创意写作能力。课文中的细节描写丰富,如“我的树枝上长满了各种形状的鸟窝”、“我的肚子里,一声声咕咕叫……”等,不仅增强了故事的趣味性,也为学生提供了学习如何运用想象力进行细节刻画的范例。此外,课文还蕴含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主题,引导学生思考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培养环保意识。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享受阅读的乐趣,还能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正处于想象力丰富、好奇心旺盛的年龄阶段,他们对新奇、有趣的事物充满兴趣。《我变成了一棵树》这篇课文正好契合了他们的心理特点和认知需求。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课文的生字词和大意,对故事有了基本的了解。然而,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分析故事中的奇妙想象以及运用想象力进行创意表达方面,学生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练习。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引导他们关注课文中的细节描写,并通过创意写作和创意剧场等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意写作能力。同时,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层次的学生适当的指导和鼓励,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获得进步和提升。
教学目标 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力。 培养学生通过细节描写感受故事情感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意写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深入理解课文,分析故事中的奇妙想象。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力进行创意表达。
教学方法 小组讨论法、练习法、讲授法
教具准备 PPT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板块一:复习回顾,导入新课(约5分钟) 教师行为: 微笑走进教室,拿起课本:“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小真的长头发》,记得小真的头发有多么神奇吗?谁能说说看?” 邀请学生举手回答,并给予肯定和鼓励。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同样充满想象力的课文——《我变成了一棵树》。想象一下,如果你变成了一棵树,会发生什么奇妙的事情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寻找答案吧!” 学生行为: 积极回忆上节课内容,举手回答。 认真聆听教师导入,对新课产生好奇和期待。 师生示例对话:
师:“小真的长头发可以用来做什么?”
生:“可以用来钓鱼、拉牛、当被子……”
师:“非常棒!那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里,主人公变成了什么呢?”
生:“变成了一棵树!” 板块二:整体感知,初步把握课文内容(约15分钟) 教师行为: “首先,请大家翻开课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可以标出来。” 巡视课堂,指导学生用正确的方法阅读。 “现在,我们来进行字词检查。请几位同学来读一读这些词语。”(出示PPT上的词语) 订正易错字音,指导学生书写难写的字。 “现在,谁能用自己的话简单说说课文讲了什么?” 学生行为: 自由朗读课文,标记不认识的字。 认真听教师读词语,跟读并纠正自己的发音。 尝试书写难写的字,注意笔顺和结构。 举手回答课文大意,互相补充。 师生示例对话:
师:“请同学们看这个词,‘形状’,谁来读一读?”
生:“形状(xíng zhuàng)。”
师:“很好,请大家跟读一遍。”
(全班跟读)
师:“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故事呢?”
生:“课文讲了我变成了一棵树,然后树上长出了很多形状奇特的东西,还有小动物们来找我吃东西。” 板块三:结合重点段落,品味想象的神奇(约15分钟) 教师行为: “请大家默读课文,用横线画出你觉得最有意思的想象部分。” “我们来看看这位同学画的部分,‘我的肚子里,一声声咕咕叫……’这段描写多有趣啊!谁能说说为什么你觉得它有趣?” 引导学生分析这些想象之间的关联,感受想象的连贯性和趣味性。 “如果你也能变,你想变成什么呢?会发生什么奇妙的事呢?”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并分享。 学生行为: 默读课文,认真画出有意思的想象部分。 举手分享自己的发现,说明为什么觉得这部分有趣。 聆听同学分享,积极思考自己的想象。 大胆想象并举手分享自己的变身故事。 师生示例对话:
师:“谁来分享一下你画的有意思的部分?”
生:“我画了‘我的树枝上长满了各种形状的鸟窝’,因为我觉得这样很有趣,而且鸟儿们都有了自己的家。”
师:“非常好,你的想象很丰富!那你能想象一下自己变成什么吗?”
生:“我想变成一朵云,在天空中飘来飘去,还可以变成各种形状。” 板块四:课堂小结与作业布置(约5分钟) 教师行为: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仅掌握了生字词,还初步了解了课文的大意,更重要的是,我们感受到了故事中那充满奇幻色彩的想象世界。想象力是我们宝贵的财富,它能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现在,让我们来回顾一下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我们学习了哪些生字词?谁能来给大家读一读,并说说它们的意思?”(邀请学生回答,巩固生字词学习) “很好,大家都掌握得不错。接下来,为了巩固今天所学,并继续激发大家的想象力,我给大家布置几个作业。” 生字词抄写与组词: “请大家认真抄写今天学习的生字词,每个字抄写三遍,并尝试给每个字组两个词。注意书写工整,笔顺正确。” 课文朗读与感悟: “回家后,请继续朗读课文,并尝试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给家人听。同时,想一想,你觉得故事中最有趣的部分是什么?为什么觉得它有趣?” 创意写作: “想象自己变成了一棵树或其他任何你想变成的东西,写一篇小短文。在文中,详细描述你变成的那个事物,以及你变身之后发生的奇妙而有趣的事情。记得用上我们今天学习的生字词哦!” 拓展提升: “除了书面作业,我还想给大家一个额外的挑战——创意画。” 创意画: “请大家发挥想象力,画出你变成的那棵树或其他事物的样子。你可以在画上添加各种奇妙的元素,比如树上长出了会说话的果实,或者你的变身形态有着特殊的超能力。画完后,可以在画的旁边写上几句描述你画作的小短文。” 结束语: “同学们,想象力是无穷无尽的宝藏,希望你们能够珍惜并不断发展自己的想象力。期待在下一节课中,听到你们更多精彩的故事和看到你们富有创意的作品。现在,下课!” 学生行为: 认真听取教师的小结与作业布置,记录下作业内容。 对创意写作和创意画作业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纷纷开始构思自己的作品。 收拾好学习用品,准备离开教室,同时与同伴分享自己对作业的期待和想法。 第二课时 板块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约5分钟) 教师行为: 微笑走进教室,拿起课本:“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我变成了一棵树》的生字词,并初步了解了课文的大意。谁能来给大家复述一下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邀请学生回答) “非常好,看来大家掌握得不错。今天,我们将继续深入学习这篇课文,一起探索故事中那些奇妙的想象和细节。” 学生行为: 积极举手,复述课文大意。 认真聆听教师导入,对新课充满期待。 师生示例对话:
师:“谁能说说课文里我变成了一棵树后,有哪些有趣的事情发生?”
生:“我变成了一棵树后,树上长出了各种形状的鸟窝,还吸引了小动物们来找我吃东西。” 板块二:精读课文,深入分析(约15分钟) 教师行为: “现在,请大家翻开课本,我们一起来精读课文。请大家默读并思考,作者为什么能写出这么有趣的故事?他用了哪些方法来吸引我们?” 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细节描写,如“我的树枝上长满了各种形状的鸟窝”、“我的肚子里,一声声咕咕叫……”等,分析这些描写如何展现作者的想象力。 “我们来看看这一段,‘我的肚子里,一声声咕咕叫……’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它给你带来了怎样的感受?”(邀请学生回答) 学生行为: 默读课文,圈画关键词句。 举手回答,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师生示例对话:
师:“为什么作者要写‘我的肚子里,一声声咕咕叫’?”
生:“因为这样写很有趣,让人感觉到作者变成树后也有饿的时候,就像我们一样。” 板块三:创意表达,写作指导(约20分钟) 教师行为: “上节课我们布置了创意写作的作业,现在请大家拿出自己的作品,我们一起来分享和交流。” 邀请几位学生上台朗读自己的小短文,引导学生从想象力、语言表达、细节描写等方面进行评价。 “同学们,想象力是无限的,我们可以从生活中的点滴事物中寻找灵感。比如,你可以想象自己变成了一只小鸟,在蓝天中自由飞翔;或者变成了一条小溪,流淌在山谷间,与各种生物相遇……” “现在,请大家根据刚才的评价和建议,修改和完善自己的作品。也可以尝试换一个角度,重新创作一篇新的短文。” 学生行为: 拿出自己的作品,准备分享。 认真聆听同学的朗读和评价,积极思考如何改进自己的作品。 修改和完善自己的作品,或尝试新的创作。 师生示例对话:
师:“这位同学,你的短文里描述了变成一棵树后和小动物们的互动,非常有趣。但是,你觉得还可以在哪里添加一些细节,让故事更加生动呢?”
生:“我可以再写一写小动物们在我身上玩耍的情景,比如小松鼠在我手臂上跳来跳去,小鸟在我的枝头唱歌。” 板块四:展示与评价,课堂总结(约10分钟) 教师行为: “时间到,现在请几位同学来展示自己的作品,我们一起来欣赏和评价。” 邀请几位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创意画或小短文,引导学生从创意性、想象力、语言表达等方面进行评价。 “同学们,通过这两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仅感受了作者丰富的想象力,还学会了如何运用想象力进行创意表达。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都能保持这份好奇心和创造力。” 学生行为: 展示自己的作品,接受同学和老师的评价。 认真聆听他人的作品和评价,学习他人的优点。 整理自己的学习笔记和作品,准备下课。 板块五:拓展提升与作业布置(约10分钟) 教师行为: “同学们,除了通过写作来表达我们的想象力,还有很多其他方式可以展现我们的创意。接下来,我将给大家布置一个拓展任务,希望大家能在课后继续探索和实践。” 创意剧场: “想象一下,如果我们把《我变成了一棵树》这个故事搬上舞台,会是什么样子呢?我们可以分组合作,选取故事中的几个精彩片段,进行角色分配和剧本改编。每个小组可以准备一段5分钟左右的表演,下周的语文课上,我们将举行一个‘创意剧场’展示会。” “在这个过程中,大家不仅要考虑角色的对话和动作,还要思考如何通过舞台布景、道具和音效来增强表演效果。这既是对我们理解能力的考验,也是对我们团队合作和创造力的锻炼。” 作业布置: 创意剧场准备:以小组为单位,选择《我变成了一棵树》中的片段进行剧本改编和角色分配。开始准备表演所需的道具、布景和音效,并在课后进行排练。 家庭阅读分享:选择一篇你认为想象力丰富的故事或文章,与家人分享并讨论。尝试从故事中找到一些有趣的细节或想象点,与家人一起探讨如果换成你,你会如何想象这个故事的发展。 教师具体指导: 对于创意剧场,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基本的戏剧知识,如角色塑造、场景转换、台词表达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准备。 鼓励学生利用家中的物品制作简单的道具和布景,增强表演的真实感和趣味性。 对于家庭阅读分享,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推荐书目或文章链接,供学生选择。同时,提醒学生注意与家人沟通的方式和技巧,确保分享活动顺利进行。 学生行为: 学生们兴奋地讨论着创意剧场的想法,纷纷寻找伙伴组成小组。 在小组内分配角色和任务,开始积极准备表演所需的各项材料。 回家后,认真阅读推荐的故事或文章,并主动与家人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和想象。 结束语: “同学们,今天我们不仅深入学习了《我变成了一棵树》这篇课文,还通过创意写作和即将开展的创意剧场活动,进一步锻炼了我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希望你们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继续保持这份热情和创造力,不断探索和发现新的世界。期待在下周的‘创意剧场’展示会上,看到你们精彩的表演。现在,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