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十四课《蜜蜂》 课时 一、二
教材分析 《蜜蜂》一文作为三年级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不仅是一次对自然科学现象——蜜蜂飞行能力的生动描述,更是一次对学生科学精神、探索意识及阅读理解能力培养的重要契机。教材通过法布尔的严谨实验,展现了科学探索的魅力和价值,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实验过程与结果,体会科学家在追求真理过程中的坚持与严谨。同时,课文的语言生动有趣,易于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在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文学作品的魅力。此外,教材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批判性思维,通过逻辑推理题的设计,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进一步拓展他们的思维空间。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好奇心旺盛、求知欲强的年龄阶段,他们对自然界中的各种现象充满了好奇,尤其是对昆虫等微小生物更是充满了探索欲。因此,《蜜蜂》这篇课文非常符合他们的兴趣点,能够有效地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然而,三年级学生的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尚在发展之中,对于较为复杂的科学实验过程和结果可能存在一定的理解难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采用直观、生动的教学方式,如展示图片、视频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同时,通过设计合理的讨论题和逻辑推理题,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思考,培养他们的分析能力和科学精神。此外,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还应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帮助,确保每位学生都能从学习中获得成长和进步。
教学目标 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法布尔实验的科学性和严谨性。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会从文本中提取关键信息。 进一步增强对蜜蜂及科学实验的兴趣,激发探索自然奥秘的热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深入理解实验过程和结果,体会科学精神。 教学难点: 分析实验结果,理解实验结论的科学意义。
教学方法 小组讨论法、练习法、讲授法
教具准备 PPT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板块一:前文回顾,导入新课(约5分钟) 教师行为: 展示《花钟》的图片或简短回顾,提问:“同学们,还记得我们上节课学习的《花钟》吗?它告诉我们什么?” 引出新课:“大自然中还有许多奇妙的生物和现象等待我们去发现。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蜜蜂》,看看法布尔和蜜蜂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 学生行为: 回忆《花钟》内容,积极回答教师提问。 认真听教师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师生示例对话:
师:“《花钟》告诉我们不同时间开放的花可以组成一个时钟,那么蜜蜂又和什么有关呢?”
生:“可能和蜜蜂的行为或者习性有关。” 板块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约15分钟) 教师行为: 认识作者:简要介绍法布尔及其作品《昆虫记》。 读准字音: 要求学生大声朗读课文,注意字音。 出示生字卡片,带领学生读准字音。 去掉拼音,再次朗读词语,检查学生掌握情况。 学习生字词: 引导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字,重点讲解“蜜蜂”、“途”、“辨”的书写。 学生尝试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整体感知: 提问:“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引导学生概括课文大意。 学生行为: 认真朗读课文,注意字音。 积极参与生字词的学习,书写生字。 尝试概括课文大意,准备分享。 师生示例对话:
师:“‘蜜’字怎么写才美观?”
生:“左边是‘虫’,右边是‘必’,注意两部分要紧凑。” 板块三:初步理解,梳理内容(约10分钟) 教师行为: 明确目标:提问:“法布尔为什么要做这个实验?”引导学生初步理解实验目的。 梳理实验过程: 默读第2至7自然段,画出体现实验过程的句子。 引导学生给实验过程划分步骤,概括每个步骤。 示范使用“先……接着……然后……最后……”的句式,帮助学生组织语言。 学生行为: 默读课文,找出实验过程的句子。 尝试划分步骤,概括实验过程。 练习使用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组织语言。 师生示例对话:
师:“谁能用‘先……接着……然后……最后……’说说实验的第一步?”
生:“法布尔先捉了一些蜜蜂,接着在它们背上做了记号,然后放飞它们,最后观察它们是否飞回蜂巢。” 板块四:拓展提升,激发兴趣(约10分钟) 教师行为: 科学小讲堂: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法布尔会选择蜜蜂来进行这个实验?蜜蜂有哪些特别之处?” 简短介绍蜜蜂在自然界中的角色,如授粉、社会结构等,激发学生对蜜蜂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提问:“你还知道哪些关于蜜蜂或其他昆虫的有趣知识吗?愿意和大家分享吗?”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见闻或阅读所得。 科学精神探讨: 引导学生讨论:“从法布尔的实验中,我们可以学到哪些科学精神?”引导学生归纳出严谨、求实、善于观察、勇于探索等品质。 提问:“如果你有机会做一个小实验,你会选择什么主题?为什么?”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提出自己的实验设想。 学生行为: 认真聆听教师的介绍,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 踊跃分享自己知道的关于蜜蜂或其他昆虫的知识,参与课堂讨论。 思考并回答关于科学精神的问题,提出自己的实验设想。 师生示例对话: 师:“蜜蜂不仅是勤劳的象征,还是自然界中非常重要的授粉者。那么,大家觉得法布尔为什么选择蜜蜂做实验呢?” 生:“可能是因为蜜蜂容易观察,而且它们有特殊的飞行能力,可以让我们看到它们是如何辨认方向的。” 师:“非常好!那么,从法布尔的实验中,我们学到了哪些科学精神呢?” 生:“我学到了要严谨求实,不能随便下结论;还要善于观察,发现细微的变化;更要有勇气去探索未知的世界。” 板块五:作业布置与拓展阅读(约5分钟) 教师行为: 作业布置: 除了之前布置的书写生字词和复述实验过程外,增加一项作业:“请选择一个你感兴趣的小实验,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并尝试记录下来。可以包括实验目的、所需材料、实验步骤和预期结果。” 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小实验,培养动手能力和科学探索精神。 拓展阅读: 推荐学生阅读《昆虫记》中的其他章节或相关科普书籍,如《昆虫世界历险记》等,进一步了解昆虫的奥秘和科学家的探索精神。 学生行为: 记录作业内容,准备完成。 认真聆听教师的推荐,表达对拓展阅读的兴趣。 师生示例对话: 师:“除了完成今天的作业外,我还希望大家能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小实验,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这不仅能锻炼我们的动手能力,还能让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科学原理。同时,我也推荐大家阅读《昆虫记》的其他章节,相信你们会从中发现更多有趣的知识。” 生:“好的,老师!我一定会认真完成作业,并阅读推荐的书籍。” 第二课时 板块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约5分钟) 教师行为: 回顾上节课内容:“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法布尔的实验和蜜蜂的特别之处,谁能简要复述一下实验的主要步骤?” 引导学生快速回顾,并请一位学生回答。 学生行为: 积极回忆并尝试复述实验步骤。 师生示例对话:
师:“好,请小明来复述一下法布尔的实验步骤。”
生(小明):“法布尔先捉了一些蜜蜂,在它们背上做了记号,然后放飞它们,最后观察它们是否飞回蜂巢。” 板块二:深入研读,分析实验(约15分钟) 教师行为: 引导学生深入研读课文,特别是实验过程和结果部分。 提问:“法布尔在实验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如何克服的?”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并请代表分享讨论结果。 学生行为: 认真阅读课文,标注出关键信息。 小组讨论,积极发言,分享见解。 师生示例对话:
师:“同学们,法布尔在实验过程中是否一帆风顺呢?他遇到了哪些挑战?”
生(小组代表):“法布尔在实验过程中遇到了蜜蜂可能迷路不回的困难,但他通过细致的观察和耐心的等待,最终得到了准确的实验结果。” 板块三:实验结果与科学精神(约10分钟) 教师行为: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理解实验结论的科学意义。 提问:“实验结果说明了什么?这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引导学生归纳出科学精神,如严谨、求实、坚持等。 学生行为: 思考并回答实验结果及其意义。 归纳并分享自己从实验中领悟到的科学精神。 师生示例对话:
师:“通过法布尔的实验,我们得出了什么结论?”
生:“实验结果表明,蜜蜂确实具有辨认方向的能力,这证明了它们的飞行能力非常出色。”
师:“那么,从这个实验中,我们可以学到哪些科学精神呢?”
生:“我学到了要严谨求实,不能轻易放弃,还要有耐心和毅力去等待实验结果。” 板块四:实验设计与应用(约10分钟) 教师行为: 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你来设计一个类似的实验,你会选择什么动物或现象作为研究对象?为什么?”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并分享给全班。 学生行为: 思考并设计自己的实验方案。 踊跃分享自己的实验设想,并接受其他同学的评价和建议。 师生示例对话:
师:“现在,如果你来设计一个实验,你会选择什么主题呢?”
生(小李):“我想研究蚂蚁的搬运能力,看看它们是如何协同合作搬运食物的。”
师:“这个主意很不错!那你能简单说说你的实验方案吗?”
生(小李):“我会先准备一些食物,放在蚂蚁出没的地方,然后观察它们是如何发现并搬运食物的,最后记录下整个过程。” 板块五:拓展提升,激发兴趣(约10分钟) 教师行为: 科学小讲堂深化: 引入更多关于蜜蜂或其他昆虫的有趣知识,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例如:“同学们,你们知道蜜蜂除了授粉之外,还是自然界中非常高效的建筑师吗?它们能够用蜡质建造出复杂的蜂巢结构,这种结构既坚固又保温,真是令人惊叹!” 展示一些蜜蜂蜂巢的图片或视频片段,让学生直观感受蜜蜂的智慧和勤劳。 科学思维训练: 设计一个简短的逻辑推理题,与蜜蜂实验相关,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例如:“假设你是一位小科学家,也想要研究昆虫的某种能力,但你没有足够的蜜蜂,只有一些蝴蝶。你能否设计一个实验,利用蝴蝶来探索类似的问题?请简要说明你的实验思路。” 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并请代表分享他们的想法。 学生行为: 认真聆听教师的讲解,观看图片或视频,感受蜜蜂的神奇之处。 积极参与逻辑推理题的讨论,尝试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并分享自己的见解。 师生示例对话: 师:“同学们,看这张蜂巢的图片,你们有什么感想?”
生(小芳):“我觉得蜜蜂真的太厉害了,能造出这么复杂的房子!”
师:“确实如此。现在,我们来一个挑战,如果你只有蝴蝶,你会怎么设计实验来探索类似蜜蜂的问题呢?”
生(小杰):“我们可以研究蝴蝶的迁徙路线,看看它们是如何找到回家的路的。我们可以给蝴蝶做上标记,然后放飞它们,观察它们是否会回到起点。” 板块六:作业布置与深度拓展(约5分钟) 教师行为: 作业布置深化:除了之前的作业外,增加一项挑战性作业:“请结合今天学到的知识和你的实验设想,写一篇短文,题为《假如我是小小科学家——探索昆虫的奥秘》。在文章中,你可以详细描述你的实验设计、预期结果以及你对科学精神的理解和感悟。” 深度拓展阅读:推荐学生观看一部关于昆虫的科普纪录片,如《微观世界》或《昆虫帝国》,并要求学生记录下观看后的感受和学到的新知识,准备在下节课分享。 学生行为: 记录下新的作业内容和拓展阅读任务,准备认真完成。 表达对观看纪录片和完成作业的热情和期待。 师生示例对话: 师:“除了之前的作业,我还给大家布置了一个特别的写作任务。请大家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写一篇短文,探索昆虫的奥秘。同时,我也推荐大家观看一部非常精彩的昆虫纪录片,相信你们会从中获得更多启发。”
生:“谢谢老师!我一定会认真完成作业,并观看推荐的纪录片,期待下次课能和大家分享我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