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 素养训练(含解析)--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单元 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 素养训练(含解析)--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7-15 18:52: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
一、选择题
1.国际联盟在实际上失去了制止侵略、制止战争的可能性,主要是由于(  )
A.集体安全原则 B.委任统治原则
C.全体一致原则 D.维护和平原则
2.周恩来说:“一个民族完全聚居在一个地方的比较少,甚至极少。历史的发展使中国各民族多数是杂居的,互相同化,互相影响。”从中可以看出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因素是(  )
A.杂居融合的现实国情
B.民族团结与平等的历史传统
C.民族共同繁荣的经济任务
D.各民族反侵略的政治需要
3.下图是20世纪中期的宣传画。该画有助于了解 (  )
A.“一边倒”方针的实施
B.日内瓦会议的召开
C.“万隆精神”的形成
D.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4.1977年,中国加入的政府间国际组织有21个,到1989年增加到37个,到1997年,增加到52个;1977年,中国参加的非政府间国际组织71个,到1989年,增加到677个,到1997年,增加到1 163个。由此说明,此时期我国的外交战略
是(  )
A.独立自主
B.冷静观察,沉着应对
C.韬光养晦,有所作为
D.积极参与国际社会,拓展总体外交
5.“既维护了国家主权统一,又保障了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地区事务的权利;
有助于把国家的方针政策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具体特点结合起来,做到因民族制宜,因地区制宜。”这一评价适用于(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6.唐朝加强对西北地区管辖的主要措施是(  )
①册封少数民族首领
②打败少数民族的进攻
③与少数民族结盟
④设置行政机构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7.汉代丝绸之路形成的条件有(  )
①西汉丝织业的发展
②张骞沟通与西域的联系
③甘英沟通与大秦的联系
④西域都护府的设置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8.《三国志》卷三十称:“魏兴,西域虽不能尽至,其大国龟兹、于阗、康居、乌孙、疏勒、月氏、鄯善、车师之属,无岁不奉朝贡,略如汉氏故事。”据此可知(  )
A.国家分裂阻碍了对外贸易的发展 B.曹魏政权中断了与西域的联系
C.西域诸国与中原的交往仍很频繁 D.西域依然是东西方交往的桥梁
9路德最大的意义在于他是最早找到“德意志”的人,他将整个民族的嘴和心用德语这条线连在一起,使德国开始了艰难的近代化之路。材料强调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最大意义在于(  )
A.确立了王权高于教权的原则 B.推动德意志民族国家的形成
C.直接推动了德意志的近代化 D.冲击了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
10下表是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建立的过程,这体现了民族区域自治(  )
1945年毛泽东《论联合政府》 提出要“改善国内少数民族的待遇允许各少数民族有民族自治的权利”
1949年周恩来《关于人民政协的几个问题》 用“民族的区域自治”代指“民族自治”限定了“自治”的范围使我国的民族政策表述更全面、更准确
1982年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对民族政策的相关内容加以补充和修改规定民族区域自治是重要内容
A.灵活适度的原则 B.因时而变的特性
C.重视历史的传承 D.民主范围的扩大
11.1934年法国外交部长和南斯拉夫国王在马赛遇刺身亡后,国际联盟成立反恐怖主义委员会,负责起草反恐法案。1937年国际联盟通过了《防止和惩治恐怖主义公约》和《建立国际刑事法院公约》。这表明国际联盟(  )
A.促成了国际社会的有序发展 B.触及了全球公共问题的治理
C.消除了“欧洲中心论”的影响 D.集体安全机制得到充分发挥
12.1982年邓小平会见印度代表团时说:“中国有句话:愈富的人愈悭吝。要富国多拿点钱出来,它不肯,技术转让更不愿意。所以,第三世界仅寄希望于南北问题(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矛盾)的解决是不够的,南南之间还要进行合作。”邓小平的话指出了(  )
A.要加快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步伐 B.新中国重返世贸组织的迫切性
C.推翻现存的世界政治秩序的必要性 D.发展中国家加强合作的重要性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际联盟之宗旨为:各缔约国为促进国际合作,并保持其和平与安全起见,特允承受不从事战争之义务,维护各国间公开、公正、荣誉之邦交,严格遵守国际公法之规定。
——《国际联盟盟约》
材料二 传统国际法认为,以战争作为推行国家政策、解决国际争端的手段是合法的,国家有诉诸战争的不容置疑的权利,即所谓“诉诸战争权”。
材料三 在国联成立以前,无论在理论还是在实践上,大家都认为每个国家都是判断自身行动的唯一和最高的裁判,因为国家再不服从任何更高的权力,对于其他国家的批评或质问,国家都有权表示愤慨。国联是人们为组织一个世界性的政治和社会秩序而采取的第一个有效步骤。在这个秩序中,人们可以超越国家传统、种族差异和地理上的阻隔看到并促进人类的共同利益。
  国联作为一个工作机构来说已经不存在了;但是,它所努力促进的思想,它所引起的希望,它所制订的方法,以及它所建立的机构,都已成为文明世界政治思想活动的重要部分,它们的影响将一直存在到人类消除国家和民族界限的融洽无间的时代。
——华尔脱斯《国际联盟史》
(1)依据材料一,指出国际联盟的建立反映了当时世界各国怎样的愿望。(4分)
(2)结合上述材料分析国联的成立具有什么历史意义。(10分)
(3)结合当今世界各种国际组织迅猛发展的事实,思考国联给我们留下了哪些经验教训。(12分)
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
一、选择题
1.国际联盟在实际上失去了制止侵略、制止战争的可能性,主要是由于(  )
A.集体安全原则 B.委任统治原则
C.全体一致原则 D.维护和平原则
【解析】选C。国际联盟的存在并没有给世界带来持久和平,是因为国联盟约规定的形成决议需要“全体一致”的原则,这样就使国际联盟在实际上失去了制止侵略、制止战争的可能性,故C与题意相符。
2.周恩来说:“一个民族完全聚居在一个地方的比较少,甚至极少。历史的发展使中国各民族多数是杂居的,互相同化,互相影响。”从中可以看出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因素是(  )
A.杂居融合的现实国情
B.民族团结与平等的历史传统
C.民族共同繁荣的经济任务
D.各民族反侵略的政治需要
【解析】选A。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和杂居融合的现实国情才是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原因。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由我国国情所决定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三大基本制度之一。A符合题意。
3.下图是20世纪中期的宣传画。该画有助于了解 (  )
A.“一边倒”方针的实施
B.日内瓦会议的召开
C.“万隆精神”的形成
D.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解析】选A。由图上的标志可知,代表苏联的手和代表中国的手握在一起,这意味着中苏关系友好。1949年10月2日,苏联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新中国建立之初,为了巩固新生政权,打破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封锁,中国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即坚定地站在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边,故A正确。
4.1977年,中国加入的政府间国际组织有21个,到1989年增加到37个,到1997年,增加到52个;1977年,中国参加的非政府间国际组织71个,到1989年,增加到677个,到1997年,增加到1 163个。由此说明,此时期我国的外交战略
是(  )
A.独立自主
B.冷静观察,沉着应对
C.韬光养晦,有所作为
D.积极参与国际社会,拓展总体外交
【解析】选D。材料表明1977年至1997年,我国积极参与国际社会,积极参加各种政府间和非政府间的国际组织,故D符合题意。
5.“既维护了国家主权统一,又保障了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地区事务的权利;
有助于把国家的方针政策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具体特点结合起来,做到因民族制宜,因地区制宜。”这一评价适用于(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解析】选B。由材料中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地区事务”“因民族制宜”等关键信息可知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6.唐朝加强对西北地区管辖的主要措施是(  )
①册封少数民族首领
②打败少数民族的进攻
③与少数民族结盟
④设置行政机构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选D。③说明的是一种对等关系,与题干“对西北地区管辖”不符,排除③,其他组合项符合史实,故选D。
7.汉代丝绸之路形成的条件有(  )
①西汉丝织业的发展
②张骞沟通与西域的联系
③甘英沟通与大秦的联系
④西域都护府的设置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选B。③是丝绸之路以后出现的事件,应排除③,①②④属于题干的条件,且符合史实,故选B。
8.《三国志》卷三十称:“魏兴,西域虽不能尽至,其大国龟兹、于阗、康居、乌孙、疏勒、月氏、鄯善、车师之属,无岁不奉朝贡,略如汉氏故事。”据此可知(  )
A.国家分裂阻碍了对外贸易的发展 B.曹魏政权中断了与西域的联系
C.西域诸国与中原的交往仍很频繁 D.西域依然是东西方交往的桥梁
【解析】根据材料“西域虽不能尽至”“无岁不奉朝贡”可知,西域诸国与中原的交往仍然比较频繁,故选C项。
9路德最大的意义在于他是最早找到“德意志”的人,他将整个民族的嘴和心用德语这条线连在一起,使德国开始了艰难的近代化之路。材料强调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最大意义在于(  )
A.确立了王权高于教权的原则 B.推动德意志民族国家的形成
C.直接推动了德意志的近代化 D.冲击了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
【解析】材料“路德最大的意义在于他是最早找到‘德意志’的人”说明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使德意志人认识到作为一个民族存在的意义,从而推动了德意志民族国家的形成,故选B项。
10下表是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建立的过程,这体现了民族区域自治(  )
1945年毛泽东《论联合政府》 提出要“改善国内少数民族的待遇允许各少数民族有民族自治的权利”
1949年周恩来《关于人民政协的几个问题》 用“民族的区域自治”代指“民族自治”限定了“自治”的范围使我国的民族政策表述更全面、更准确
1982年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对民族政策的相关内容加以补充和修改规定民族区域自治是重要内容
A.灵活适度的原则 B.因时而变的特性
C.重视历史的传承 D.民主范围的扩大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对民族区域自治的范围和历史地位的界定不断深化,表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容不断深化,体现出因时而变的特性,故B项正确。
11.1934年法国外交部长和南斯拉夫国王在马赛遇刺身亡后,国际联盟成立反恐怖主义委员会,负责起草反恐法案。1937年国际联盟通过了《防止和惩治恐怖主义公约》和《建立国际刑事法院公约》。这表明国际联盟(  )
A.促成了国际社会的有序发展 B.触及了全球公共问题的治理
C.消除了“欧洲中心论”的影响 D.集体安全机制得到充分发挥
【解析】国际联盟成立反恐怖主义委员会,负责起草反恐法案,通过了《防止和惩治恐怖主义公约》和《建立国际刑事法院公约》,说明国际联盟在利用国际力量来反对恐怖主义,解决世界公共问题,故B项正确;A项夸大了国联的作用,20世纪30年代的世界逐渐走向战争,排除A项;国联操纵在英法手中,欧洲仍然处于中心地位,排除C项;国联的国际和平保障机制以集体安全观念为基础,但集体安全机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没有能够阻止世界大战的再次爆发,排除D项。
12.1982年邓小平会见印度代表团时说:“中国有句话:愈富的人愈悭吝。要富国多拿点钱出来,它不肯,技术转让更不愿意。所以,第三世界仅寄希望于南北问题(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矛盾)的解决是不够的,南南之间还要进行合作。”邓小平的话指出了(  )
A.要加快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步伐 B.新中国重返世贸组织的迫切性
C.推翻现存的世界政治秩序的必要性 D.发展中国家加强合作的重要性
【解析】材料“第三世界……南南之间还要进行合作”强调了发展中国家加强合作的重要性,故选D项。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际联盟之宗旨为:各缔约国为促进国际合作,并保持其和平与安全起见,特允承受不从事战争之义务,维护各国间公开、公正、荣誉之邦交,严格遵守国际公法之规定。
——《国际联盟盟约》
材料二 传统国际法认为,以战争作为推行国家政策、解决国际争端的手段是合法的,国家有诉诸战争的不容置疑的权利,即所谓“诉诸战争权”。
材料三 在国联成立以前,无论在理论还是在实践上,大家都认为每个国家都是判断自身行动的唯一和最高的裁判,因为国家再不服从任何更高的权力,对于其他国家的批评或质问,国家都有权表示愤慨。国联是人们为组织一个世界性的政治和社会秩序而采取的第一个有效步骤。在这个秩序中,人们可以超越国家传统、种族差异和地理上的阻隔看到并促进人类的共同利益。
  国联作为一个工作机构来说已经不存在了;但是,它所努力促进的思想,它所引起的希望,它所制订的方法,以及它所建立的机构,都已成为文明世界政治思想活动的重要部分,它们的影响将一直存在到人类消除国家和民族界限的融洽无间的时代。
——华尔脱斯《国际联盟史》
(1)依据材料一,指出国际联盟的建立反映了当时世界各国怎样的愿望。(4分)
(2)结合上述材料分析国联的成立具有什么历史意义。(10分)
(3)结合当今世界各种国际组织迅猛发展的事实,思考国联给我们留下了哪些经验教训。(12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和对国联实质的理解及其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所作的努力的认识。第(1)题从材料一中概括、提炼有效信息即可;第(2)题要依据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注意要回答“意义”,即回答其积极的一面;第(3)题应从国际组织的建立、宗旨、活动、发挥作用等方面谈经验教训。
答案:(1)反映了当时世界各国追求和平(合作)的愿望。
(2)国联倡导和平与安全,反对战争;国联成立意在建立世界性的政治和社会秩序,维护人类的共同利益等,这些都成为人类文明演进历史中的重要内容,对于人类和平解决各种国际争端,处理好国家之间、民族之间的关系,避免冲突和战争,促进人类社会和平、稳定、发展和进步,有一定的积极影响和历史意义。
(3)国际组织是各个成员国所共有的,成员国拥有平等权利,要防止和避免少数大国操控,把国际组织变成大国的工具;国际组织在国际事务中要恪守宗旨、坚持原则、有所作为,发挥其应有的积极作用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