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课后练(含答案)--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课后练(含答案)--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6.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7-15 19:05: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一、选择题
1.对于封建时代的历史循环变迁,史学家们常常用一个成语加以描述,便是“换汤不换药”。对“换汤不换药”解读正确的是(  )
A.“汤”是指官僚政治体系扭曲混乱
B.体现君主专制统治效能空前提高
C.“药”是指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
D.清代对宰相制度得以变相的恢复
2.秦汉时期的“九卿”作为国家机关,其职能既包括了国家事务,也包括了皇家事务。唐代完成了国家事务和皇家事务的分离,行政和事务的处理也进入了一个更加有序的时代。这反映了(  )
A.官僚政治逐渐发展完善
B.“家国同构”形态的终结
C.政务处理的高度程式化
D.君主权力不断得以强化
3.有学者认为,春秋以前中国是个族群社会,以封地为族姓、又以族姓为地名是常见的现象;但自秦以下,族群社会被官僚帝国的编户齐民社会取代,乡村聚落的命名也就彻底的非族姓化,其名或取自“吉语”,或取自地理方位,或取自俚俗,偶有姓氏命名的,也大多与当地实际居民姓氏无关。秦以后的村落命名变化从本质上体现了(  )
A.宗法观念弱化 B.专制集权强化
C.风俗观念演化 D.社会治理僵化
4.在明朝的中枢系统中,内阁有票拟权,司礼监有批朱权,是内外相维的双轨制。内阁和司礼监双方权力的大小,是以皇帝的向背为转移而互相成比,因此,他们之间不可能有真正的相维相济,而只能有对权力的激烈争夺。据此可知明朝(  )
A.中枢权力分配日趋合理
B.内阁已无实际权力
C.杜绝了权相的出现
D.体现权力制衡的色彩
5.《礼宾图》(如图)是出土于陕西唐章怀太子(655﹣684年)墓中的壁画,描绘了鸿胪寺官员引见三位使节的情景。据此分析正确的是(  )
A.反映了唐太宗时期友好和睦的民族关系
B.鸿胪寺的职责仅限于管辖少数民族事务
C.鸿胪寺是隶属于唐朝尚书省的官方机构
D.说明唐朝与世界各地区的交往更加频繁
6.如果你到故宫参观,你可以在“军机处”景点的文字说明上发现这样的文字:“军机处一日日程:……接折(阅读奏折)﹣﹣见面(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这说明军机处的主要职能是(  )
A.辅助皇帝,参与决策 B.纵论军机,谋划战事
C.陪读陪写,赋诗作画 D.跪受笔录,上传下达
7.清朝军机大臣这样形容自己的工作:“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样旧葫芦,要把葫芦仔细看。”由此看来,军机处的基本职责是(  )
A.决定清朝军国大事
B.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
C.掌管国家政令的草拟
D.笔录、传达皇帝的旨意
8.元代学者虞集指出:“中书省以治内,行省以治外。”行省除了有地方行政权外,还兼有军政与财政大权,即行省可统辖地方军队,地方财税亦可自留三成于本行省。由此可见,元代行省制(  )
A.造成了元末社会动荡不安
B.协调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C.加强了对全国各地区管辖
D.体现了中央高度集权特点
9.《元史 地理志》总结道:“盖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羁縻:笼络控制)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这说明元朝(  )
A.消除了中央和地方矛盾
B.边疆管理与内地一体化
C.地方管理沿袭唐朝制度
D.地方行政效率不断提升
10.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在北京签订了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十七条协议”,开启了西藏社会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历史转折。西藏正式成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在(  )
A.西汉 B.唐朝 C.元朝 D.清朝
11.据记载,西周规定周天子的乐队和乐器可以排列在东西南北四面,诸侯的可以排列三面,卿大夫的可以排列两面,而士的只能排一面。这主要体现了 (  )
A.分封制下权力的不同分配 
B.宗法制下的等级秩序规范
C.周天子已经实现中央集权 
D.西周上层社会中乐舞流行
12.(2023·广东汕尾)唐太宗时提出了“山川形便”的道制区划理念,注重自然地理的交通便利;到了宋朝,宋太宗确立了“土地形势”的路制区划理念,有意识地使路辖区跨越山河,互相渗透。这一变化有助于 (  )
A.提高地方行政效率
B.扩大地方行政权力
C.消除地方割据隐患
D.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二、综合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皇帝专制和中央集权,一般是要通过官僚组织来贯彻的。就历史上大多数情况看,在存在专制、集权的地方,往往也存在着一大批官员。对传统中国政治是不是专制和集权的,人们也有不同看法。有人认为传统中国存在相权、存在科举考试、存在士人,皇帝不能为所欲为,所以帝制中国不是“专制”的;还有人认为,技术条件限制了传统皇权,使其达不到专制和集权。这问题该怎么看呢 我们觉得,概念的界定应以能更好地区分事物之间的差别为原则。
——摘编自阎步克《波峰与波谷:秦汉魏晋南北朝的政治文明》
就材料中有关传统中国政治的问题,提出你的观点,并结合相关史实进行阐释。(要求:观点具体而明确,阐释须史论结合)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一、选择题
1.对于封建时代的历史循环变迁,史学家们常常用一个成语加以描述,便是“换汤不换药”。对“换汤不换药”解读正确的是(  )
A.“汤”是指官僚政治体系扭曲混乱
B.体现君主专制统治效能空前提高
C.“药”是指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
D.清代对宰相制度得以变相的恢复
【答案】C
2.秦汉时期的“九卿”作为国家机关,其职能既包括了国家事务,也包括了皇家事务。唐代完成了国家事务和皇家事务的分离,行政和事务的处理也进入了一个更加有序的时代。这反映了(  )
A.官僚政治逐渐发展完善
B.“家国同构”形态的终结
C.政务处理的高度程式化
D.君主权力不断得以强化
【答案】A
3.有学者认为,春秋以前中国是个族群社会,以封地为族姓、又以族姓为地名是常见的现象;但自秦以下,族群社会被官僚帝国的编户齐民社会取代,乡村聚落的命名也就彻底的非族姓化,其名或取自“吉语”,或取自地理方位,或取自俚俗,偶有姓氏命名的,也大多与当地实际居民姓氏无关。秦以后的村落命名变化从本质上体现了(  )
A.宗法观念弱化 B.专制集权强化
C.风俗观念演化 D.社会治理僵化
【答案】B
4.在明朝的中枢系统中,内阁有票拟权,司礼监有批朱权,是内外相维的双轨制。内阁和司礼监双方权力的大小,是以皇帝的向背为转移而互相成比,因此,他们之间不可能有真正的相维相济,而只能有对权力的激烈争夺。据此可知明朝(  )
A.中枢权力分配日趋合理
B.内阁已无实际权力
C.杜绝了权相的出现
D.体现权力制衡的色彩
【答案】D
5.《礼宾图》(如图)是出土于陕西唐章怀太子(655﹣684年)墓中的壁画,描绘了鸿胪寺官员引见三位使节的情景。据此分析正确的是(  )
A.反映了唐太宗时期友好和睦的民族关系
B.鸿胪寺的职责仅限于管辖少数民族事务
C.鸿胪寺是隶属于唐朝尚书省的官方机构
D.说明唐朝与世界各地区的交往更加频繁
【答案】C
6.如果你到故宫参观,你可以在“军机处”景点的文字说明上发现这样的文字:“军机处一日日程:……接折(阅读奏折)﹣﹣见面(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这说明军机处的主要职能是(  )
A.辅助皇帝,参与决策 B.纵论军机,谋划战事
C.陪读陪写,赋诗作画 D.跪受笔录,上传下达
【答案】D
7.清朝军机大臣这样形容自己的工作:“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样旧葫芦,要把葫芦仔细看。”由此看来,军机处的基本职责是(  )
A.决定清朝军国大事
B.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
C.掌管国家政令的草拟
D.笔录、传达皇帝的旨意
【答案】D
8.元代学者虞集指出:“中书省以治内,行省以治外。”行省除了有地方行政权外,还兼有军政与财政大权,即行省可统辖地方军队,地方财税亦可自留三成于本行省。由此可见,元代行省制(  )
A.造成了元末社会动荡不安
B.协调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C.加强了对全国各地区管辖
D.体现了中央高度集权特点
【答案】B
9.《元史 地理志》总结道:“盖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羁縻:笼络控制)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这说明元朝(  )
A.消除了中央和地方矛盾
B.边疆管理与内地一体化
C.地方管理沿袭唐朝制度
D.地方行政效率不断提升
【答案】B
10.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在北京签订了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十七条协议”,开启了西藏社会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历史转折。西藏正式成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在(  )
A.西汉 B.唐朝 C.元朝 D.清朝
【答案】C
11.据记载,西周规定周天子的乐队和乐器可以排列在东西南北四面,诸侯的可以排列三面,卿大夫的可以排列两面,而士的只能排一面。这主要体现了 (  )
A.分封制下权力的不同分配 
B.宗法制下的等级秩序规范
C.周天子已经实现中央集权 
D.西周上层社会中乐舞流行
答案:B
12.(2023·广东汕尾)唐太宗时提出了“山川形便”的道制区划理念,注重自然地理的交通便利;到了宋朝,宋太宗确立了“土地形势”的路制区划理念,有意识地使路辖区跨越山河,互相渗透。这一变化有助于 (  )
A.提高地方行政效率
B.扩大地方行政权力
C.消除地方割据隐患
D.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答案:C
二、综合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皇帝专制和中央集权,一般是要通过官僚组织来贯彻的。就历史上大多数情况看,在存在专制、集权的地方,往往也存在着一大批官员。对传统中国政治是不是专制和集权的,人们也有不同看法。有人认为传统中国存在相权、存在科举考试、存在士人,皇帝不能为所欲为,所以帝制中国不是“专制”的;还有人认为,技术条件限制了传统皇权,使其达不到专制和集权。这问题该怎么看呢 我们觉得,概念的界定应以能更好地区分事物之间的差别为原则。
——摘编自阎步克《波峰与波谷:秦汉魏晋南北朝的政治文明》
就材料中有关传统中国政治的问题,提出你的观点,并结合相关史实进行阐释。(要求:观点具体而明确,阐释须史论结合)
解析:本题为开放性试题。通过材料“皇权专制和中央集权……为原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从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趋势的角度对其进行分析说明。
答案:示例
观点:传统中国政治是专制、集权的。
阐释:秦始皇创立的皇帝制度,使皇帝地位独尊,权力至高无上。郡县制的推行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体系,加强了中央集权。隋朝开始实行并于唐朝进一步完善的科举制,选拔的人才只是为皇权服务的奴仆,这一制度扩大了封建统治的基础,有利于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因此,传统中国政治是专制、集权的。(答出其他合理的“观点”“阐释”亦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