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功名耶落空 ,
富贵耶如梦。
忠臣耶怕痛,
锄头耶怕重,
著书二十年耶而仅堪覆瓮。
之人耶有用没用?”
——张岱《自题小像》
——赏奇景悟痴情
湖
雪
看
亭
心
张岱
张岱(1597—1689)字宗子,号陶庵,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明末清初文学家。他早年过着精舍骏马,鲜衣美食,斗鸡放鹰,弹琴吟诗的贵公子生活。喜游山水,通晓音乐戏剧,一生未曾仕宦。他崇尚“冰雪人格”,在诗文中多赋予冰雪高洁的灵魂,论诗亦主张“冰雪之气”。其作品多写山水景物、日常琐事。明亡后,避居浙江剡溪山中,从事著述。其中表现出对乡土和故园的怀念,也流露出不少伤感情绪。
著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
公元1644年,清军入关后,大举南下。张岱避居浙江剡溪山。在此期间,他写下了《西湖梦寻》和《陶庵梦忆》,书中主要追忆了当年风月繁华、故国往事,凡记叙过去的行踪皆用明朝纪年。《湖心亭看雪》就是出自回忆录《陶庵梦忆》。
本文写于明朝灭亡后,大约1645年,它是张岱小品的传世之作。作者追忆在西湖乘舟看雪的一次经历,写出了雪后西湖之景清新雅致的特点,表现了深挚的隐逸之思,寄寓了幽深的眷恋和感伤的情怀。
1.熟读并背诵课文,体会本文白描的写法。
2.整体感悟,细心品读,体会本文的审美意境。
3.联系作者的生平事迹及创作背景,体会其家国之思。
看雪是本文的主要事件,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出以下几个要素
看雪的时间:
目的地:
人物:
事件:
写冬雪寒冷威严的句子是:
湖心夜景给作者总的印象是:
崇祯五年十二月,大雪三日之后的更定时分
西湖湖心亭
作者、及两个金陵人,(舟子、小童)
看雪、遇知音。
湖中人鸟声俱绝
雾凇沆砀, 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 改成“长堤一条、湖心亭一座、与余舟一艘、舟中人两三个而已”好不好?为什么?
来到亭上,看到了什么
我的态度是什么?
借这缩小的量词来表现人、物的渺小,与苍茫浩大的天地形成对比,寄托了作者对人生渺小的感叹。
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余强饮三大白
运用侧面描写借他人之口更显出作者痴迷、陶醉程度。
抒发了作者痴迷于天地合一的山水,感叹人的渺小,醉情于世俗之外。天涯遇知音的喜悦,又抒发对故国的怀念。
从文中找出一个最恰当的字来评价张岱:
痴
张岱的“痴”体现在哪方面?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ɡēnɡ定矣,余/拏ná一小舟,拥/毳cuì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sōnɡ/沆hànɡ砀dànɡ,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jiè、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 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我
全都消失
这
初更,晚上八时左右
撑(船)
裹,围
鸟兽的细毛
冰花周围弥漫着白汽
全,都
比喻细微、微小,这里用作量词
只,只有
前往
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大雪接连下了多天,湖中的行人、飞鸟的声音全都消失了。这一天晚上八点左右,我撑着一叶小船,裹着动物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湖面上白色的冰花一片弥漫,天和云和山和水,天光湖色全是白皑皑的。湖上的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课文是从哪几个角度写西湖雪景的?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没有正面写雪,而写“大雪三日”后人声鸟鸣断绝,寂寥凄清。
侧面
描写
间接
描写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没有直接写雪,而是写出了雪后雾气弥漫,云、天、山、水合而为一,完全成为雪与雾的世界。
全景式
描写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由远及近,把雪后西湖仅能见到的景物收罗在一起,仿佛是一个逐渐拉近的长镜头,极写大雪造成的“艺术效果”。
西湖雪景有什么特点?哪些词句最能表现这些特点?
湖中人鸟声俱绝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幽静
洁白
纯美
雪后西湖全景,突出天地茫茫,设造了静寂、空旷、混沌的境界,突出“大”。
特写西湖近景,描绘眼前景物渺小、微弱,突出“小”
景物白描: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白描是一种描写的方法。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是指一种不加色彩或很少用色彩,而只用墨线在白底上勾勒物象的画法。
作为一种描写方法:白描是指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用简练朴实的文字,只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事物形象的方法。
白描写景,只需几笔就可勾勒出一幅鲜明的图画,使人如身临其境。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作者只是利用白描手法对景物进行了排列,就勾勒出一幅“天涯游子图”,成就一首千古绝唱。
找一首诗歌描述下面的图画,并说一说其表现手法。
“独往湖心亭” 与“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前后内容表达很矛盾,如何理解?
1、作者带着闲情雅致去赏雪。在作者心里,只有他会在天寒地冻、人鸟声俱绝之时忘记一切俗念,只想着赏雪。这是一种脱离世俗的想法,所以“独”字表现他的超凡脱俗。
2、他的家庭背景和学识水平使他认为舟子不可能跟他志趣相投,也进不了他的内心。而后文舟子喃喃所言恰恰说明舟子不理解作者的行为。如此“独”字表现他的孤芳自赏、孤傲清高。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ɡènɡ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qiǎnɡ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 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 三大白 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 喃喃曰:“莫说 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很,非常
哪能
还
尽力,竭力
三大杯酒
连词,表顺承
客居此地
等到
船夫
低声嘟哝
不要
旧时对士人的尊称
……的人
这样的人
到了亭子上,看见有两个人已铺好了毡子,相对而坐,一个童子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在湖中哪能还有这样的人呢!”拉着我一同饮酒。我尽力饮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客居此地。等到(回来时)下了船,船夫嘟哝道:“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呢。”
是
是日更定矣
是金陵人
代词,这
判断,是
白
上下一白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形容词,白色的
名词,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
一、一词多义
量词,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
更
是日更定矣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副词,还
大
见余大喜曰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副词,很、非常
形容词,大,跟“小”相对
一
上下一白
惟长堤一痕
副词,全、都
数词,一
大雪三日
客此
名词用作动词,下雪
名词用作动词,客居
二、词类活用
拥毳衣炉火
名词作动词,带着炉火
与余舟一芥
名词作状语,像小草一样的微小
三、文言句式
判断句:“是”表判断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
省略句:句首省略主语“他们”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更有痴似相公者
倒装句:定语后置,“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分别是“长堤”“湖心亭”“舟”“舟中人”的后置定语,翻译时应提前
倒装句:状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更有似相公痴者”
及下船
省略句:“及”后省略主语“余”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亭中人
张岱遇到了谁?
一个大雪后的夜晚到湖心亭看雪
(有共同的情趣爱好)
他们有何相似之处?
惊喜
他们的心情如何?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舟子是如何评价作者的?
我们从文章哪些地方能看出张岱的“痴”的?
“痴”行
“痴”景
“痴”情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晚上八点)矣
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出行环境“痴”
出行时间“痴”
出行过程“痴”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
水汽苍茫一片
天地间混沌一片
万物只剩一点影子
崇祯五年十二月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强饮三大白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念念不忘明朝
酒逢知己千杯少
故国之思
本文以清新淡雅之笔,记叙了作者晚上独往湖心亭看雪的经过,描绘了一幅风韵绰约、气象雄浑的江南湖山雪景图以及偶遇知音畅饮湖心亭的图画。
突出了作者超凡脱俗、清高、孤芳自赏、孤高自傲的文人情怀,表达了淡淡的愁绪以及故国之思。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出自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的回忆录《陶庵梦忆》,作者对故国往事的怀恋,以浅淡的笔触融入了其间,看似不着痕迹,但作者的心态却可从中窥知。
B. 文章开篇交代看雪时间、目的地、天气状况。作者选择在“人鸟声俱绝”的情况下看雪,可见他与众不同的情趣。
C. “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使用夸张手法,描绘出一幅水墨模糊的湖山夜雪图。
D. 湖心亭巧遇虽是叙事,但重在抒情。因意外遇到两个赏雪人而惊喜,短暂的相遇都很畅快,随之而来的分别不免伤感,但遇到志趣相投的人又让他释怀。
C
试从表现手法和表达情感两方面来分析《江雪》与《湖心亭看雪》的区别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比较阅读 表现手法 表达感情
《湖心亭看雪》
《江雪》
白描
清高自赏、淡淡愁绪
夸张、烘托
怀才不遇的孤独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