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24-2025学年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预习检测卷(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2024-2025学年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预习检测卷(有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7-15 14:59: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预习检测卷
一、 看拼音,写词语。(4分)
草原之景多么特别,只见满眼的绿色máo tǎn(   )一直铺向远方,河边的水明如bō li(   )。耳边传来嗒嗒的mǎ tí
(   )声,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身着各色yī shanɡ(   )的人,如cǎi hónɡ(   )般朝我们奔来。shāo wēi(   )注意一下就可以发现,草原上的蒙古包散落四方,星星点点。
二、 选择题。(20分)
1. 下列加点的多音字的读音完全不同的一项是(   )
A. 勾勒 勒索 勒紧 B. 蒙古包 蒙骗 蒙面
C. 参差 参加 参谋 D. 糊涂 糊弄 糊口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 浑浊 迷蒙 拘束 恰好
B. 眼帘 宅院 礼貌 回昧
C. 恍惚 鹊跃 愁怨 顺心
D. 梢微 柔美 乐趣 幽静
3.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读音及含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
A. 明月别枝惊鹊 映日荷花别样红
B. 卷地风来忽吹散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C. 路转溪桥忽见 风吹草低见牛羊
D. 稻花香里说丰年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4.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我们班取得了拔河比赛的第一名,这真令人心驰神往。
B. 你看那满园的竹子,翠色欲流,十分惹人喜爱。
C. 你的孤芳自赏会让你故步自封,也会让你失去更多的朋友。
D. 茫茫草原一碧千里,像一块绿色的地毯。
5. (教材核心题)下列句子中的分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内容有分量,尽管文章短小,也是有分量的;内容没有分量,即使写得再长,也没有用。
B. 语言;人们用来抒情达意;文字,人们用来记言记事。
C.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D. 春天,细雨绵绵;夏天,炎热似火;秋天,秋高气爽;冬天,寒风刺骨。这是四季的魅力。
6. 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 关山草原冬春无界,夏秋相连,景观自然而又不失壮观。
B. 客人们也舞的舞,唱的唱,还要骑一骑蒙古马。
C. 据报道,目前许多高原植物的药用价值正在被推广和发现。
D. 去年我国是世界上石油输出最多的国家之一。
7. (阅读要素)作者爱用奇异的想象、夸张的表述描述自己内心的感受,下列诗词句中,没有运用这一方法的一项是(  )
A.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B.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C.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D.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8.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草原》一文中,作者对草原依依不舍,除了因为对草原美景的喜爱,还因为深深的民族情谊。
B. 《丁香结》一文表达了作者“正视生活中遇到的不顺心,把它看作生活的一部分”的豁达的人生态度。
C. 《宿建德江》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这两首诗词都通过描写月色,抒发了作者的孤寂、落寞之情。
D. 《花之歌》是纪伯伦写的一首散文诗,作者以花自喻,运用第一人称表达了自己积极地向往和追求光明的人生态度。
9. 填入下面句子中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在我迷惘徘徊的时候,你呼唤我:是山的儿女就应该坚如磐石;在我骄傲的时候,你呼唤我:     ;在我怯懦的时候,你呼唤我:是山的儿女就应该勇敢如山。
A. 是山的儿女怎能居功自傲
B. 谦虚谨慎是山的儿女的品质
C. 是山的儿女就不能自满自足
D. 是山的儿女就应该虚怀若谷
10. 将下面的句子插入语段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
这是世界上第一次将动物的血液输入人体。
① 1667年,一个法国年轻人因为失血过多,生命垂危。② 情急之下,国王的御医丹尼斯把从羊身上抽出的血,注入年轻人的身体里,奇迹般地拯救了他。③ 从这以后,丹尼斯又成功地进行了几次输血试验。④ 可在1668年,有个病人竟在输血后死了。
A. ①句之前 B. ①句和②句之间
C. ②句和③句之间 D. ③句和④句之间
三、 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4分)
1. 以“河流”为对象,分别写一个比喻句和拟人句。
比喻句: 拟人句: 2. 我爱太阳,因为它温暖我的身体;我爱 ,因为它洗涤我的灵魂;我爱春风,因为它 ;我爱 ,因为它 。(补全句子)
四、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9分)
1. 祖国景色美。在老舍的文中,我们领略了草原风光,看到“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 ,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 ,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苏轼的诗中,我们见到“ ,白雨跳珠乱入船”的奇丽景色。
2. 孟浩然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在《宿建德江》中借景物表达孤寂之感的诗句:“ , ”;而在《过故人庄》中,因为故人的热情招待,所以他在临走时率真地向主人表示“ , ”。
3. 月明风清、蛙噪蝉鸣、稻花飘香、丰收在望………此情此景,怎能不让人心生喜悦?于是词人 提笔写下了“ ,听取蛙声一片”这样的千古名句。
五、 语文与生活。(2分)
1. 暑期晓梅跟团旅游,旅行团给她发了一张胸牌,上面的名字用汉语拼音应该写作 。途中她发现一处路牌上“贡湖大道”的地名拼音模糊了,正确的地名拼音应是 。
2. 旅行团此时在南湖大道,下一个地点在蠡湖大道附近,他们应该往 (填方向)再走 千米。
第二部分 阅读与理解(31分)
六、 阅读古诗和短文,完成练习。(31分)
(一) (8分)
[甲] 宿建德江
[唐] 孟浩然
, 。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乙] 江亭夜月送别二首(其二)
[唐] 王 勃
乱烟笼碧砌①,飞月向南端。
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注释] ① 碧砌:青石台阶。
1. 把甲诗补充完整。(2分)
2. (阅读要素)阅读乙诗,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第一、第二句诗的画面。(2分)
3. 乙诗围绕送别来写,情景交融,下列对关键字词分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   )
A. “乱”,既形容烟雾凌乱的样子,也表达了诗人因分别而感到心烦意乱的样子。
B. “寂寞”,既是写外界的景象,也是写内心的情怀。
C. “掩”,既形容夜色掩盖了离亭,也写出夜色掩盖住了诗人内心的悲伤。
D. “寒”,不仅写出因夜深感觉到的肌肤的寒冷,也写出送别后的孤独之情。
4. (思辨探究)两首诗中都写了月夜的景色,月亮带给诗人的感受有何不同?(2分)
(二) 锡林郭勒草原(12分)
佚 名
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是广阔美丽的。
蓝天底下,满眼绿色,一直铺向远方。山岭上、深谷里、平原
上,覆满了青青的野草,最深的地方可以没过十来岁的孩子,能让
他们在里面捉迷藏。高低不平的草滩上,嵌着一汪汪清亮的湖水,
水面映出太阳七彩的光芒,就像神话故事里的宝镜一样。草丛中开
满了各种各样的野花。鲜红的山丹丹花,粉红的牵牛花,宝石蓝的
铃铛花,散发出阵阵幽香。
草原不仅是个美丽的世界,还是个欢腾的世界。
矫健的雄鹰自由地飞翔,百灵鸟在欢快地歌唱。成群的牛羊安闲地嚼着青草。小马驹蹦蹦跳跳地撒欢,跟着马群从这边跑到那边。偶尔还会看到成群的黄羊,它们跑起来极快,像一阵风。一碧千里的草原上还散落着一个个圆顶的蒙古包。牧民骑在高高的马背上,神气地挥舞着鞭子,放声歌唱:“蓝蓝的天空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
(根据学生优秀习作改编)
1. (阅读要素)阅读时要能从所读的内容展开联想。阅读短文,完成对话框中的批注。(4分)
2. 从短文中找出与“一碧千里”相照应的句子。(1分)
3. 阅读短文,补全思维导图。(3分)
4. 从文中摘抄一个比喻句或拟人句,并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进行赏析。(2分)
摘抄:
赏析:
5. (对比阅读)这篇短文和课文《草原》相比,在内容上、情感上、表达方法上,既有相同处,也有不同处。对比一下,写出它们的相同处和不同处。(2分)
相同处(两个方面):
不同处(两个方面):
(三) 稠李子花,稠李子果(11分)
朱明东
① 树叶黄,野果香,秋色映山梁,一串串豆粒般大小的黑果挂在树上。
② 大兴安岭秋果并不多,稠李子算是一类。初到大兴安岭,家里的菜园子就栽着几棵稠李子树。它们其貌不扬,到了晚春,枝丫上才渐渐绽出小花,散发出阵阵馨香。
③ 一点一点,一粒一粒,稠李子树悄然出果,没几天,嫩嫩的幼果挂满了枝枝丫丫。可长着长着它就不长了,而且变黑了,结的那果又小又不好看。我跑到菜园子里摘了一颗放到嘴里。哎呀,可真涩。
④ 望着菜园子里的稠李子树,我心里长出一片不开心的草。我缠着父亲栽几棵樱桃树、沙果树或者杏树。父亲说:“没熟的果子怎么能不涩?大兴安岭气温低,不是啥树都能活。”父亲缓缓坐到炕沿上,为我讲起一个故事。
⑤ 刚开发大兴安岭时,正是数九寒天,岭上岭下到处飞雪。铁道兵们在恶劣的环境下,爬冰卧雪,战天斗地,硬是在群岭中建出一条壮美的铁路。那时候,铁道兵们生活很艰苦,稠李子就成了他们打牙祭的主要秋果。正值稠李子熟时,呼玛河两岸结满了又黑又亮的稠李子,可上游却发起大水来,将岸边建桥用的木材都卷进了河里。为了挽救国家财产,几名铁道兵乘船打捞木材。行至河中,船不幸被激流打翻。岸上的副班长付铁虎见状,毫不犹豫地跳入冰冷的呼玛河中,在把一名战友救上岸后,又毅然向河中奋力游去。怎奈水流湍急,一个浪头过后,付铁虎就不见了踪影,最后战友们在下游找到付铁虎的遗体……
⑥ 父亲眼睛湿润了,我则抽泣起来。父亲告诉我,要在大兴安岭扎下根活下去,光好看不行,还要耐寒、有毅力,这样才会茁壮成长。我默默倾听,父亲娓娓叙说。付铁虎牺牲后,铁道兵们在营地附近栽了一排稠李子树。第二年春天,这排稠李子树都开满了像雪一样白的花,离它们很远就能闻到馥郁的香。到了秋天,每棵树的枝丫上都挂满又黑又亮的果。
⑦ 能在大兴安岭生长的树,都是坚强的树。寒冷的日子里,稠李子树忍寒受苦,任风雪肆虐,依然坚定生长。春风越岭,稠李子树绽放容颜,给大兴安岭回报灿烂的笑。稠李子树低调而随和,不显山、不露水,平凡而朴素,而且生命力顽强,栽了就活。它适应了大兴安岭这片土地,早已将自己的根坚实地扎了下去。[批注: ]
⑧ 这些年,小城没少栽种稠李子树。有一天,我散步时发现路旁有一棵高大的稠李子树,它可比当年菜园子里的稠李子树高大许多,那上面结的果也比原来的黑,比原来的亮……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 作者笔下的稠李子树有哪些特点?结合短文内容简要概括。(2分)

2. (阅读要素)由第③自然段中的加点词语“枝枝丫丫”想开去,我仿佛看到了 的画面,也感受到了作者 的心情。(2分)
3. 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文中画“  ”的句子,将短文中的批注补充完整。(1分)
4. (思辨探究)短文以《稠李子花,稠李子果》为题,为什么要写铁道兵的故事?(2分)
5. 短文结尾的内容意味深长,下列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
A. 写“我”看到更高大、果实更黑更亮的稠李子树,突出“我”内心的喜悦。
B. 和当年菜园子里的稠李子树形成对比,突出了菜园子中稠李子树的低矮、普通。
C. 与本文开头的“黑果”形成照应,使文章结构更加完整。
D. 小城的变化也暗示了生活会更加美好,升华了文章的主题。
6. (生活实践)读完本文后,你从稠李子树身上获得了什么启发?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2分)
第三部分 习作与表达(30分)
七、 (写作要素)习作。(30分)
大自然中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妙,请你选择平时观察到的大自然中的某一幅画面,展开丰富的想象,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写一篇习作。题目自拟。不少于500字。
答案
一、毛毯 玻璃 马蹄 衣裳 彩虹 稍微
二、1.B
解析:A项中,“勾勒”的“勒”读lè,“勒索”的“勒”读lè,“勒紧”的“勒”读lēi;B项中,“蒙古包”的“蒙”读měnɡ,“蒙骗”的“蒙”读mēnɡ,“蒙面”的“蒙”读ménɡ;C项中,“参差”的“参”读cēn,“参加”的“参”读cān,“参谋”的“参”读cān;D项中,“糊涂”的“糊”读hú,“糊弄”的“糊”读hù,“糊口”的
“糊”读hú。
2.A
解析:B项中,“回昧”的“昧”应写作“味”;C项中,“鹊跃”的“鹊”应写作“雀”;D项中,“梢微”的“梢”应写作“稍”。
3.C
解析:A项,“别”都读bié,横斜/特别;B项,“卷”分别读juǎn、juàn,把东西弯成圆筒状/量词;C项,“见”都读xiàn,同“现”,出现;D项,“说”分别读shuō、yuè,谈论/喜悦。
4.A
解析:“心驰神往”形容非常向往。拔河比赛得了第一名,应是“令人欢欣鼓舞”。
5.B
解析:B项,句子是从“语言”和“文字”两方面表达的,应改为“语言,人们用来抒情达意;文字,人们用来记言记事”。
6.C
解析:“推广”和“发现”应调换顺序。
7.C
解析:这两句是词人描写的真实场景,没有运用想象和夸张的手法。
8.C
解析:《宿建德江》抒发了诗人的孤寂、落寞之情,《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抒发了词人的喜悦、欢快之情。
9.D
解析:根据“是山的儿女就应该坚如磐石”和“是山的儿女就应该勇敢如山”可知,横线处的句式应是“是山的儿女就应该”+四字词语。再由前面的“骄傲”一词可知,四字词语的意思应与“骄傲”相反。
10.C
解析:由句子中的“第一次”并结合语境可知,句子应放在②句和③句之间。
三、1.长长的河流像一条透明的带子似的。  
河流唱着歌一路前行。  
2.雨水 轻抚我的面庞 
露珠 滋润我的心田 
四、1.可爱 高歌一曲  黑云翻墨未遮山
2.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待到重阳日 还来就菊花 
3.辛弃疾 稻花香里说丰年 
五、1.Xiǎo Méi GONGHU DADAO 
2.西  4 
六、(一)1.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2.示例:乱糟糟的烟雾笼罩着青绿的台阶,高高的月亮照耀着江亭的南边。 
3.C
解析:“掩”字形容夜色掩盖了离亭,但诗人心中因离别而生的悲伤无法掩盖。
4.《宿建德江》后两句描写了夜幕降临,高挂在天空中的明月映在澄清的江水中,和舟中的人那么近,“近”和“清”相互依存,此情此景是诗人亲眼所见,衬托出诗人孤身一人夜宿建德江的孤寂心情。《江亭夜月送别二首》(其二)中,诗人的离情不是直接表达出来的,而是通过对景物的描绘来间接表达的。仰望明月,远眺江山,感
怀此夜,全诗看上去都是写景,但诗人送别后的流连顾望之状、凄凉寂寞之情,自然浮现于纸上。 
解析:《宿建德江》运用了借景抒情的写法,通过景物描写抒发了诗人孤身一人的孤寂之情。《江亭夜月送别二首》(其二)这首诗寓情于景、景中见情,所有离情并没有直接用语言来表达,而是通过对景物的描绘来间接表达,全诗看上去都是写景,而诗人送别后的流连顾望之状、凄凉寂寞之情,自然浮现于纸上,兼有耐人寻味的深度和美感。
(二)1.
2.蓝天底下,满眼绿色,一直铺向远方。 
3.
4.高低不平的草滩上,嵌着一汪汪清亮的湖水,水面映出太阳七彩的光芒,就像神话故事里的宝镜一样。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湖水比作神话故事里的宝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湖水的清澈闪亮。  
5.① 内容上均写自然美景;② 情感上均表达了对所写景物的赞美之情。  
① 内容上,《草原》着重用几处景物体现草原的特点,这篇短文则通过多种景物体现草原的特点;② 表达方法上,《草原》把景与感受融合起来写,这篇短文把情感藏在了写景的字里行间,情感表达得比较含蓄。  
(三)1.① 其貌不扬,花香馥郁;② 生命顽强,适应性强;③ 低调随和,平凡朴素。
2.稠李子幼果缀满枝头  喜悦 
3.这个句子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稠李子花开放时的灿烂和给大兴安岭带来的生机,表达了作者对稠李子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4.铁道兵生活艰苦,靠稠李子打牙祭;副班长在稠李子成熟时为救落水战友而牺牲,铁道兵们栽稠李子树纪念他;作者借写铁道兵的故事,赋予稠李子以丰富内涵,赞美大兴安岭建设者们不畏艰辛、舍身忘我、勇于牺牲的精神。 
5.B
6.示例:做人应该要有顽强的精神,要学会吃苦,要适应能力强,学会在平凡中开出馥郁的花,低调处世。 
七、提示:这是一篇写景的习作,选材的范围只限于大自然中的某一幅画面,习作时要按一定的顺序,并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把自己观察到的景物写下来,同时运用本单元学习到的写作方法,发挥想象,把重点部分写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