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潮》第二课时说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观潮》,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五个方面对本课的第二课时作具体的阐述。
挖掘文本,说教材
教材具有培根铸魂 ,启智增慧的作用。是老师教学,学生学习的主要工具,是传播知识的主要载体。《观潮》选自小学语文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本单元以“自然之美”为主题,共编排了《观潮》《走月亮》《现代诗二首》《繁星》四篇课文,其中,《观潮》是本单元第一篇精读课文。作者用生动的语言,丰富的想象,细腻的笔触,描写了钱塘潮由远及近,奔腾西去的全过程,写出了大潮的雄伟壮观,表达了对钱塘潮这一“天下奇观”的惊叹和赞美。 本课是落实是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语感训练,提高语文素养的好素材。
二、关注差异,谈学情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上好一堂好课,不仅要备教材,备方法,还要备学生,才能达到教学的本质目的。四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对”边读边想象画面“并不陌生,本单元是在以前学习的基础上强化对这一能力的培养。但学生生活阅历有限,通过文字去想象潮汐形成的原因和文中描绘到的壮观景象,缺乏直观感受,需要老师提供直观的图像帮助。
三、立足生本定目标
基于新课标中对四大核心素养教学目标的要求和对教材的分析、对四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1.文化目标:通过想象,与他人分享画面。
2.思维目标: 借助思维导图的方式,找出描写大潮声形随着时间的变化的句子,学习比喻,衬托等修辞手法,写出大潮汹涌澎拜的动态美和惊天动地的声威效果。
3.发展目标:读诗歌《浪淘沙》,能从课文中找出与诗内容相关的句子,想象文字描绘的画面,体会文字表达的效果,感受大自然的壮观,感受自然美的熏陶。
其中,借助多种方式学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是本课的教学重点。运用思维导图的方式理清课文的写作顺序,以及分析声音和形状的变化,从文字中感受大潮的壮观之美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四、说教法学法
新课标主张,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因此本课教学教法:采取多元多样的方式,通过圈点勾画时间的词语,理清写作顺序。通过对比,合作朗读等方法体悟比喻,衬托等修辞手法,借助多媒体展示钱塘江大潮的实况,感受大潮壮观之美。
学法:安排小组讨论,分享画面,理清时间顺序,完成 大潮声形的变化的思维表格。朗读法,通多多种朗读形式,体悟大潮之奇,之美。
立足发展,说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设计以下四个环节: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我会运用情境导入法,播放钱塘江大潮来前的纪录片。吸引学生兴趣。具体我会这样说:“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观潮这篇课文。学习了字词,并梳理了课文主要内容及写作顺序,还初步感知了潮来前的景象,相信大家对潮来前的平静和人们的期待,留下来深刻印象。看这是潮来时的景象,播放视频,多么汹涌澎湃啊,怎样用文字表现这份变化中的澎湃力量呢?好,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通过课文继续感受钱塘江大潮潮来时和潮退后的景象吧!自然而然的导入新课。
(设计理念:作为第二课时的导入,教师应该在尊重学生,尊重学情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回忆了观潮的顺序,为学习下文奠定基础。这样图片视频视频先行的设计,可以让学生图文结合,充分掌握上节课所学内容,又借势把学生的兴趣点引到新课潮来时上。)
第二环节:朗读课文,感受雄奇。
任务一:初步感受潮声之雄伟,潮形之雄奇
1.朗读课文,初步圈画。
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读,我会布置这样的任务:“大家要仔细听潮、看潮,用心体验潮,请用直线画出描写潮来时声音的语句,用曲线画出描写潮来时样子的语句。
2.分享句子,朗读感悟
学生分享读后,我将学生反馈勾画的语句进行展示。通过对比法,引导学生把表示作者观察写作顺序的词语,读得重一些。让学生充分感受潮来之时,大潮声音和大潮形态的变化,以及作者由远及近的观察,随着位置的转变和时间的推移,来描写潮水变化的叙述方法。
(设计理念:文字是无声的语言,朗读课文想象画面是本单元学习要素。让学生带着视觉和听觉目的去朗读,让文字给学生感官以强烈的刺激,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动态形象的思维能力。学生以文见其形、闻其声。同时结合课前导入视频适当联想,这样不仅能提高课堂教学艺术,抓住本节教学重点,而且为突破难点打下了基础。)
第三环节:精读鉴赏,细读品位。
本环节是落实教学目标的重要环节。主要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通过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的方式进行,有以下环节。
1.根据提示,小组学习。通过上一环节的教学,学生初步感受了钱塘江大潮来时的壮阔,也勾画了相关语句。为了进一步品读文中的好词佳句,我会引导他们进行小组合作。在组间分享自己对勾画语句的看法,从中能够感受到什么?
2.合作学习,互动分享。小组探讨完后,随机抽取小组代表,分享小组探讨的结果,并做相关的引导与总结。其余同学可以借助评价表格进行小组间的评价和补充交流。
3.适当点拨,深度学习。在交流过程中,我们教师要明确自己的位置,需要及时根据情况给予孩子交流的支架。提供评价的标准。如分享处可以提供交流句式:——这句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文中的——等词语让我的脑海里浮现出——的画面。让我仿佛听到——看到——。为了加深学生的感受力,教师适当点拨,以增强对语言化为脑海中画面的理解。比如这样的句子: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明确句子里的比喻修辞手法,并继续播放剪辑好的视频,图文结合,让学生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阔。
(设计理念:通过学生的自我展示,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通过观看视频,直观地让学生感受钱塘江大潮滚滚而来,奔腾咆哮的壮丽景象。增强视觉听觉刺激强化想象画面能力。可以让学生更深刻的领略到大自然的壮观神奇,激发学习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4.朗读感悟,内化表达
叶圣陶先生有这么一段描述:“吟诵的时候,对于讨究所得的不仅理智的理解,而且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解化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 朗读就是一个将无声的书面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的过程。是眼、口、耳,手、脑协同作用的创造性的阅读活动。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精彩的描写可以及时积累下来,朗读就是最好的积累。本课的三、四自然段有背诵要求,可以在教学品读过程中,通过个别读,小组赛读,男女生合作读,师生合作读最后挖空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积累文本。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可以在个别读后进行师生合作读增强最后的情感升华,以朗读内化语言。
(设计理念:朗读,是一门用心来揣摩,用情来表达的声情并茂的艺术。通过朗读来培养学生的语感最常见、有效的方式。本次设计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提高朗读频次,进而加深理解,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气势。)
第四环节:安排作业,拓展延伸
为了更好的激发学生持续学习的兴趣,巩固所学知识。我将布置两个作业。
1. 如果你是小导游,你怎样向游人介绍钱塘江大潮呢?试着为钱塘江大潮写一段解说词。
2. 完成《课堂作业本》对应作业,朗读古人赞美钱塘江大潮的诗句。如:刘禹锡的《浪淘沙》
另外为了体现学层不同,我也设计了自选作业:
3.观察身边的一处景色,按照一定顺序,写出变化,用多感官地写出它的独特和迷人之处。
(设计理念:作业设计目的是为了检测学生当堂课的学习效果,以解说方式复述课文可以增强孩子兴趣。同时根据学层不同,让学生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抓住事物特点的观察方法进行写作练习。达到迁移运用语言的效果。)
说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根据学生的反馈,在体现形式美的同时,更兼具对文本要点的提炼,让板书真正成为师生互动的良性载体。我设计了这样的板书:
1、观潮
潮来前 十分平静 多种感官 合理联想
潮来时 声音 闷雷滚动——越来越大——山崩地裂
样子 一条白线——白色城墙——白色战马
由远及近
潮过后 余波未熄 风平浪静
(设计理念:好的板书是一篇文章的袖珍版,是一种直观的教学方法,是课堂教学中师生双边活动的缩影,反映课堂教学的全部过程。简洁明了而重点突出的板书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回顾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