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6张PPT)
满
江
红
秋瑾
平
生
肝
胆
,
抱
负
不
输
男
儿
身
上
天
不
公
,
强
侬
委
身
女
儿
列
秋瑾(1875-1907),字璿(xuán)卿,号竞雄,别署鉴湖女侠,中国民主革命志士。代表作有《秋瑾诗词》《秋女士遗稿》《秋女烈士遗稿》《秋瑾集》等。《满江红》这首词写于光绪二十九年(1903),时作者与丈夫寓居北京。 秋瑾目睹民族危机的深重和清政府的腐败,决心寻求救国之道,后于1904年东渡日本留学。
1904年夏,秋瑾冲破封建家庭的束缚,自费东渡日本留学,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
1905年,秋瑾回国加入光复会。同年7月再赴日本东京,加入同盟会。翌年归国,在上海参与创办中国公学。
1907年1月她创办我国第一份妇女报刊——《中国女报》,号召妇女为争取解放而斗争。1907年2月回浙江,接任绍兴大通学堂督办,与徐锡麟共筹在皖、浙两地发动武装起义。
1907年7月6日,安庆起义失败,7月13日清兵包围大通学堂,秋瑾不幸被捕。她坚贞不屈,怅恨自己壮志未酬,写下了“秋风秋雨愁煞人”的绝命诗,7月15日从容就义于绍兴轩亭口。
《满江红》这是秋瑾在 1903 年中秋节的述怀之作,时值八国联军入侵后不久,她目睹民族危机的深重和清政府的腐败,决心献身救国事业,而其丈夫无心国事。中秋节,秋瑾与丈夫王廷钓发生冲突,离家出走,寓居北京阜城门外泰顺客栈。后虽由别人出面调解,但秋瑾下决心冲破家庭牢笼,投身革命。不久便东渡日本留学。
《满江红》 秋瑾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 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 青衫湿!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 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 青衫湿!
我在北京小住了一段时间,转眼间就又到了中秋佳节。篱笆下的菊花都已盛开,秋色明净,就像刚刚擦洗过一般。列强逼近,中国前途危殆,我也终如汉之破楚,突破了家庭的牢笼,如今一个人思量着在浙江时那八年的生活况味。他们苦苦地想让我做一个贵妇人,其实,我是多么的不屑啊!
今生我虽然身子不在男儿的行列,但是我的心,要比男子的心还要刚烈。想想平日,我的一颗心,常为别人而热。那些俗人,心胸狭窄,怎么能懂我呢 英雄在无路可走的时候,难免要经受磨难挫折。在这莽莽红尘之中哪里才能觅到知音呢 眼泪打湿了我的衣襟。
《满江红》 秋瑾 原文 诗歌鉴赏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 简洁交待了写作的时间、地点和作者的心绪。小住京华:说明来北京住的时间不长。
"早又是"三个字,十分传神地把作者对时光飞逝、年华虚度的抑郁全部都泄漏出来。
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为篱下,黄花开遍”,用典,化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和李清照“人比黄花瘦”的诗句。
写秋色, 但主要是用来说明冲破家庭牢笼后兴奋而又愁苦的心理,来表达自己初离家庭时的矛盾心情。
《满江红》 秋瑾 原文 诗歌鉴赏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 “四面歌残终破楚”:用典,《史记·项羽本纪》中汉军破楚的故事。
比喻自己终于冲破封建家庭牢笼的喜悦心情。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进一步说明表面上过着贵妇人的生活,实则奴仆不如的:“八年风味”。
殊未屑!表明作者对贵妇人的生活,并不留恋,相反加以蔑视。
《满江红》 秋瑾 原文 诗歌鉴赏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这四句,深入浅出,是作者的自我写照,一幅巾帼英雄的形象,生动地展现在我们眼前。
作者运用“列”与“烈”两字谐音和意义不同的显著变化,来表达她的抱负志向。
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 “肝胆”是说“肝胆相照”对人一片赤诚。
“因人而热”是指诗人十分热情,有一副热心肠,为人排忧解难能竭尽全力而不辞,有古侠义之士的雄风。
“不因人热”:用典,《东观汉记·梁鸿传》:“比舍先炊已,呼鸿及热釜炊。鸿曰:‘童子鸿不因人热者也。’灭灶更燃火。”汉时梁鸿不趁他人热灶烧火煮饭。比喻为人孤僻高傲,也比喻不依赖别人。
此处反用其语,有“处冷地而举热肠”(秋瑾《致琴文书》)之义。惟其如此。才有了她愤然东渡,献身革命事业的豪然壮举;才有了“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秋瑾《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誓把革命进行到底的撼人气概。
《满江红》 秋瑾 原文 诗歌鉴赏
俗子胸襟谁识我 英雄末路当磨折。 “俗子”指凡夫俗子,市侩平庸之辈,这样的人岂能了解忧国如焚的作者的内心世界
“英雄”,是指胸怀壮志、勇于实践之人,作者用以自比。
“俗子胸襟谁识我 ”是诗人发出震撼人心的感慨。即使如此,“英雄末路当磨折。”也不能阻挡作者探索的脚步,这只不过是英雄所经历的磨难罢了。
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全词的结尾句,从高昂及悲愤处突然下来趋于极度冷静的心态,在这莽莽红尘,茫茫人海中,哪里去寻找和我志同道合的人 知音难觅,壮志谁诉。
“青衫湿”:用典,出自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的“江州司马青衫湿”,极言作者对自己前途的担心和忧虑。但这不是消极的自怨自艾,而是积极的探索和追寻。词中蕴含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对之后的革命起到思想上的推动作用。
这首词的基调高昂,语言刚健清新。诗人在词中以男子自许,表示了词人对祖国前途的担忧,唱出一个女英雄的高亢壮歌。同时,也讲述了因自己的情怀和理想,不为丈夫和其他庸人所理解,而生出的苦恼和悲愤。曲折地反映了革命者参加革命前的复杂矛盾的心情,走向革命道路前夕的苦闷彷徨,真切而感人。
抒发了词人对寄生无聊生活的厌倦和对冲破封建束缚,为祖国的前途命运而奋斗的强烈向往之情,表达了词人匡扶天下,救民于水火的凌云壮志。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中“终破楚”指什么 这句话写出了词人怎样的心情
冲破家庭的束缚本该开心才对,作者为什么还会 “青衫湿”?
“终破楚”喻指八国联军攻破北京事。
表达了词人冲破家庭牢笼的喜悦心情。
因为作者虽是女子,但“心却比,男儿烈”,所以能冲破家庭牢笼,然而离开家以后,在大千世界中,何处才能寻找到知音呢 如果找不到知音,又将会受到急样的折磨 想到这一点,作者不觉伤心落泪。
有人评价秋瑾这首词“基调高昂,语言刚健清新”,试联系诗歌内容加以分析。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运用短句,节奏明快,格调高昂,豪迈雄健,将身不能为男儿,心却不让须眉的苦闷表达得淋漓尽致。
“平生肝胆”“英雄末路”等词句脱口而出,不假雕饰,显得清新自然,却又刚健质朴。而结语真实地表达了自己知音难觅的苦闷。
结合秋瑾的经历,说说你认为秋瑾是一个怎样的人。
秋瑾爱国为民,舍生取义,无愧于辛亥革命先驱的敬称。
对于为推翻清朝封建专制、创立民国而英勇献身的女中豪杰秋瑾,孙中山和宋庆龄都曾给予很高的评价。
秋瑾就义后,芳名远播,名垂青史。她就义的地方为世人所敬仰,她的墓地成了多少年轻人仰慕凭吊的地方。
可以说她是优裕家庭里走出的“鉴湖女侠”,她是巾帼不让须眉的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