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孙权劝学》导学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课《孙权劝学》导学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9.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7-15 15:43: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孙权劝学》巩固练习—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孙权劝学①
《资治通鉴》
初,权谓吕蒙②曰:“卿③今当涂④掌事,不可不学!”蒙辞⑤以军中多务⑥。权曰:“孤⑦岂欲卿治经⑧为博士⑨邪⑩!但 当涉猎 ,见往事 耳。卿言多务,孰若孤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 寻阳 ,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 才略 ,非复 吴下 阿蒙 !”蒙曰:“士别三日,即更 刮目相待 ,大兄 何见事 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①节选自《资治通鉴》卷六十六(中华书局1956年版)。题目是编者加的。孙权(182—252),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三国时吴国的创建者。《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属山西)人,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②〔吕蒙(178—219)〕字子明,汝南富陂(今安徽阜南东南)人,东汉末孙权手下的将领。
②〔卿(qīng)〕古代君对臣的爱称。朋友、夫妇间也以“卿”为爱称。
④〔当涂〕当道,当权。
⑤〔辞〕推托。
⑥〔务〕事务。
⑦〔孤〕古时王侯的自称。
⑧〔治经〕研究儒家经典。经,指《易》《书》《诗》《礼》《春秋》等书。治,研究,如“治学”。
⑨〔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⑩〔邪(yé)〕语气词,同“耶”。
〔但〕只,只是。
〔涉猎〕粗略地阅读。
〔见往事〕了解历史。见,了解。往事,指历史。
〔及〕到,等到。
〔过〕经过。
〔寻阳〕古县名,治所在今湖北黄梅西南。
〔今者〕如今,现在。者,用在时间词后面,如“昔者”“囊者”。
〔才略〕才干和谋略。
〔非复〕不再是。
〔吴下〕泛指吴地。
〔阿蒙〕吕蒙的小名。
〔更〕另,另外。
〔刮目相待〕拭目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他。刮,擦拭。
〔大兄〕对朋友辈的敬称。
〔见事〕知晓事情。
课文说明
一、内容分析
本文是(司马光)根据史书改写的,因史书已有较详细的记载,而又无新的史料可以补充,所以本文根据从略的原则对有关记载进行改写。与《三国志·吴志·吕蒙传》裴松之注引《江表传》的文字相比,本文仅119字,虽极简略但剪裁精当,不仅保留了原文的精华,保持了故事的完整性,而且以更精练的文笔突出了人物的风采,是一篇成功的改写之作。
本文写的是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可分两层:先写孙权劝学,吕蒙“乃始就学”;后写鲁肃“与蒙论议”,“结友而别”。
本文记事简练。全文只写了孙权劝学和鲁肃“与蒙论议”两个片段,即先交代事情的起因,紧接着就写岀结果,而不写吕蒙如何好学,他的才略是如何长进的。写事情的结果,也不是直接写吕蒙如何学而有成,而是通过鲁肃与吕蒙的对话生动地表现出来。写孙权劝学,着重以孙权的劝说之言来表现他的善劝,而略去吕蒙的对话,仅以“蒙辞以军中多务”一句写吕蒙的反应,并仅以“蒙乃始就学”一句写呂蒙接受了劝说;写鲁肃“与蒙论议”,着重以二人富有风趣的一问一答,来表现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而略去二人“论议”的内容,并仅以“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一句作结。
二、成语总结
吴下阿蒙:最早出自于《三国志·吴书·吕蒙传》裴松之注引《江表传》。吴下,现江苏长江以南。阿蒙,指吕蒙。指居处吴下一隅的吕蒙,比喻人学识尚浅。
刮目相待:出自《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比喻去掉旧日的看法,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人或事物。
三、文言文翻译原则
留——国号、年号、地名、书名、人名等专名词可以保留,直接使用;
替——用现代汉语双音词替换古代汉语单音词;
调——调整语序,使其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补——补充省略部分,使意思完整;
删——删去无实在意义的词,不译。
四、参考译文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了,不可不学习!”吕蒙以军中事务多来推辞。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钻研经书当博士吗?只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事务多,比起我来怎么样?我经常读书,自以为大有益处。”吕蒙于是开始学习,到了鲁肃经过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论议,十分惊奇地说:“以你现在的才干、谋略来看,你不再是原来那个吴下阿蒙了!”吕蒙说:“读书人离开几天,就要另外拭目相看,长兄知道这件事怎么这么晚呢!”鲁肃于是叩拜目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然后分别了。
同步练习
一、阅读课文,完成各题
1.解释加粗词的含义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3)及鲁肃过寻阳
(4)非复吴下阿蒙
(5)即更刮目相待
2.诵读下列句子,体会加粗词所表示的语气,写出它的的含义。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3.文言文中的称谓语非常丰富,有自称,有对他人的爱称、敬称等。说说下列句中加粗的称谓语分别属于哪种情况。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2)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4)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4.下列句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成,当)
B.蒙辞以军中多务(事务)
C.见往事耳(了解)
D.但当涉猎(然而,却)
5.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蒙辞/以军中多务
B.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C.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D.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6.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一句中“经”指的是《易》《诗》《书》《礼》《春秋》等书。“博士”指的是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B.鲁肃与吕蒙的对话,既从正面烘托了孙权劝学的显著成效,也进一步告诉人们读书、学习的重要性。
C.“卿”是古代君对臣的爱称,“大兄”是对朋友辈的敬称,“孤”是古时王侯的自称。
D《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文言文句。
(1)蒙辞以军中多务。
(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8.说说孙权为什么要劝吕蒙学习,又是怎样说服吕蒙的?
9.课文是怎样表现吕蒙学识进步的 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
10.【学习与探究】
2023年4月23日是第29个“世界读书日”,学完《孙权劝学》一文后,河北某校七年级(1)班决定开展以“好读书·读好书”为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任务。
(1)下面是本次活动的宣传标语,请你补充完整。
好读书,读书让生活变得充实;

(2)请你针对以下发言,给在场的校长和同学分别提一条建议,注意语言得体。
甲同学:网络时代,信息量很大,可以看书很多,但是,面对茫茫书海、不知从何下手。
乙同学:我们现在太忙了,要做那么多题目,哪有时间读课外书
丙同学:我们读过很多书,但读后很容易忘记,留下深刻印象的不多。
①向校长提建议:
②向同学提建议:
二、阅读【甲】乙】两文,回答问题。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选自《孙权劝学》)
【乙】范文正公读书南都学舍,煮粟二升,作粥一器,经宿遂凝;以刀画为四块,早晚取二块,断齑①十茎啖之。留守有子居学归告其父以公厨室②馈,公置之,既而悉已败矣。留守子曰:“大人闻公清苦,遗以食物,而不下筯②,得非以相浼为罪乎④ ”公谢曰:“非不感厚意,盖食粥安之已久,今遽享盛馔,后日岂能啖此粥也!”(节选自《昨非庵日纂》)
【注释】齑(jī):捣碎的姜、蒜、辣椒等腌菜。(2)公厨室:官府厨房。③筯:筷子。
④得非以相浼为罪乎:难进认为我们送你好饭莱是错误的吗
和型街光化雪有道知算商h:朗胞”有明气到记场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词语。
(1)遗以食物
(2)既而悉已败矣
(3)后日岂能啖此粥也
2.下列加粗词意思正确的一项是
A.自以为大有所益(更,更加)
B.蒙辞以军中多务(告别)
C.卿言多务,孰若孤(哪一个)
D.及鲁肃过寻阳(错误,过失)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2)非不感厚意,盖食粥安之已久。
4.给【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限两处)
留守有子居学归告其父以公厨室馈
5.对两则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写吕蒙在孙权劝导下发奋学习的故事,【乙】文写范仲淹甘于清苦潜心学习的故事。
B吕蒙通过读书改变了别人对他的看法;范仲淹沉迷读书,而忘记吃朋友送来的食物。
C.鲁肃和留守之子虽不是主角,但他们都有优秀品质,一个敬才爱才,一个热心善良。
D.【甲】乙】两文使用了语言描写,生动形象地刻面了孙权、吕蒙、范仲淹等人的不同形象。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甲】《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乙】《秉烛夜读》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1.解释加粗词。
①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②恐已暮矣
③何不炳烛乎
④盲臣安敢戏其君乎
2.翻译句子
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②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
3.晋平公担心学不好的理由是 。吕蒙不愿学的理由是 。
4.两文都是谈学习,共涉及四个人,读完后你得到什么启发
四、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节选自《资治通鉴》)
【乙】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选自《列子·汤问》,有删节)
【注释】薛谭、秦青:传说中秦国两名善于唱歌的人。
讴(ōu):徒歌(无伴奏)歌唱。这里指唱歌。
衢(qú):大路,四通八达的路。郊衢:郊外的大道边。
饯:用酒食设宴送行,设酒送行。
振:使……振动。
1、下列句中加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及鲁肃过寻阳( 等到 )
B. 未穷青之技( 尽、完,这里指学完)
C. 自谓尽之(以为,认为)
D. 即更刮目相待(更加)
2、文中画波浪线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B. 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C. 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D. 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3、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⑴蒙乃始就学。
⑵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4、读了甲乙两文,你认为孙权和秦青在劝说艺术上有哪些高妙之处 吕蒙和薛谭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
参考答案
一、
1.(1)当道,当权 (2)研究 (3)等到 (4)不再是 (5)另外
2.(1)邪:通“耶”,表示反问语气,可译为“吗” (2)耳:表示限止语气,可译为 “罢了” (3)乎:表示反问语气,可译为“呢”
3.(1)卿是古代君对臣的爱称,译为“你”。(2)孤是古代王侯的自称,译为“我”。(3)大兄是对朋友辈的敬称,译为“长兄”。(4)子是对对方的敬称,译为“你”(您)
4.D(但:只,只是)
5.B
6.B(侧面衬托)
7.(1)吕蒙以军中事务多来推辞(辞,推辞。以军中多务,状语后置句)(2)(你)只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但,只。涉猎,粗略阅读。见,了解。往事,历史。耳,罢了)
8.孙权认为学习对执掌军权的吕蒙来说,尤为重要。孙权劝说吕蒙,首先向吕蒙指出学习的必要性,“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当吕蒙“以军中多务”相推辞时,孙权指出学习的目的和方法,最后,孙权现身说法,用自己的体会强调学习的作用。
9.课文主要是通过鲁肃与吕蒙对话和“结友”,侧面表现吕蒙学识进步的。鲁肃与吕蒙论议,惊叹吕蒙今昔的变化——“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吕蒙以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表明自己确实学识进步很快、很大。鲁肃为之折服,与其“结友”。吕蒙的变化启示我们,要善于听取他人意见,学习永远不晚,只要肯努力,一定会有长进。
10.(1)读好书,好书让灵魂得以升华。
(2)①校长您好,我们学校每周可以为学生专门安排一节课,让学生自由阅读吗
②同学们,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可以从自己感兴趣的书籍人手,有选择性地阅读,制定阅读计划,做好读书批注,与喜欢读书的朋友们交流读书心得。
二、
1.(1)送给 (2)腐烂 (3)怎么
2.C
3.(1)读书人分别几天,就要另外拭目相看。(2)我不是不感谢你们的好意,因为我心里安于吃粥已经很久了。
4.留守有子居学/归告其父/以公厨室馈
5.B
三、
1.(1)擦拭 (2)迟、晚 (3)点燃 (4)怎么
2.①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
②年少爱好学习,就如同刚刚升起的太阳。
3.年纪大 事务多
4.从孙权和师旷角度:善于引导(劝导)
从吕蒙和晋平公角度:虚心听取合理化意见,热爱学习,珍惜时间。
四、
1.D
2.D
3.(1)吕蒙于是开始学习。 (2)于是薛谭向秦青道歉,要求回来继续学习。从此以后,他一辈子也不敢再说要回家。
4. 二人都是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达到劝人的目的。孙权是现身说法,直言劝说,提出要求,易为人所接受;秦青则不说话,以自身演奏的高超技巧让薛谭折服,从而达到劝人的目的。
启示:我们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不要满足于眼前所学,只有不断努力学习,才能达到更高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