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二年级下册《寓言二则》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定位
课标 分析 识字与写字: 1.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本单元48个,其中800个左右会写,本单元34个。→认识汉字“荫、渡”等10个;会写“伞、姨”等8个汉字;会写“好像、一直”等11个词语。 2.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基本的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书写规范、端正、整洁。→注意“伞、姨、弟、便、教、游、戏、母”字的间架结构,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3.学习独立识字。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能借助拼音认读所有的二类字。 阅读与鉴赏: 1.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默读。→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关键字的读音。 2.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渡口”等词语的意思;能够结合想象将句子说具体说完整。 3.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感受“我”对喜鹊一家的喜爱之情和对大自然的由衷热爱。 。 表达与交流: 1.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积极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根据想象仿写句子,猜测喜鹊一家对话的意思。 梳理与探究: 1.观察汉字,体会汉字部件之间的关系。→利用加一加减一减的方法识字:如度—渡,阴-荫,每-母,钢-冈;利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如阴加草字头为荫等等。 2.观察大自然,结合语文学习,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梳理、表达自己在活动中的见闻和想法。→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分享自己理解的词语的意思,结合想象说说自己的看法。
教材 分析 文本位置: 《寓言二则》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的寓言故事有《寓言二则》,《画杨桃》,《小马过河》3篇课文,每篇寓言故事传达了一个真理。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体会每篇寓言故事背后的引申道理。词句的积累和运用是本单元的另一个学习重点。 文本内容: 本课要求会认“寓、则”等15个生字,要求会书写“亡、牢、钻”等8个生字,明确知道生字的结构。《亡羊补牢》讲的是一位养羊人第一次丢羊后,街坊让他修养圈、堵窟窿,养羊人认为羊已经丢了,不用修养;第二天,他又丢了羊,才后悔没有听街坊的劝告,于是赶快把羊圈修好。从此,他的羊再也没有丢过。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就不算晚。《揠苗助长》讲的是古代有一个人希望禾苗长的快一点,就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结果禾苗都枯死了。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不顾事物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会把事情变坏。 关系建构: 通过生字学习,为正确的朗读课文和理解课文内容做好铺垫。通过学习联系上下文的方法了解词语的意思,为理解课文内容打下基础。 资源挖掘: 为了扩展阅读量,可以推荐阅读一些寓言小故事《守株待兔》等,自行体会寓言小故事说明的道理。
学情 分析 已有知识经验: 本学期前四单元的积累,学生已经能熟练掌握生字的间架结构,有一定的识字量,能够独立阅读部分文章。 已有生活经验: 看图说话等活动培养孩子们在生活中发散思维,会运用生活中的阅历来为故事增添色彩。 已有策略经验: 大多数学生喜欢读书,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为学习寓言故事做了良好准备。 学习困难障碍: 把字写美观,联系上下文把握课文深层次含义是这课的困难障碍点。 学生个性差异: 90%以上的学生能迅速准确掌握本课生字,能准确清晰得朗读课文,10%的学生上课效率较差,识字运用率不高,课文不能有感情的朗读出来。80%的同学可以理解深层次的含义,20%同学能理解但是不能准确的运用。 突破措施: 字词方面:1.观看笔顺动画,边看边书空边说,巩固记忆。 2.展示农田、羊圈图片,扩充相关知识。 内容方面:1.可以出示排序题,帮助学生理清脉络,学会表达。 2.出示图片,以及用生动的讲解来使学生理解寓言含义。
学习 目标 1.通过已有生活经验、象形字、对对子、教师示范和自学互学等方式, 95%学生会认“寓、则、亡、牢、圈、钻、叼、坊、悔、此、焦、疲、喘、截”15个生字,会写“亡、钻、丢、牢、筋、劝、告、疲”8个生字,会写“亡羊补牢、劝告、筋疲力尽”等3个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联系生活实际和结合上下文理解课文内容,会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两个寓言故事的意思,并体会“赶紧、焦急”等词语表达的意思。 3.吸取故事中人物的教训,做事不要急于求成,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侥幸心理,做事要老老实实,成功要靠诚实的劳动。懂得应该听取他人的劝告,及时改正错误的行为。通过语文主题丛书拓展学习寓言故事,体会其中道理。
学习 重难点 重点: 会认“寓、则”等10个生字,会写“亡、牢”等8个生字。 难点: 读懂课文,体会寓言寓意。
课前 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画出生字词,了解故事内容。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活动设计
环节/目标 学教活动 评价活动 预设与补救
一、激趣导入,理解题意 目标一 1.同学们,我们学习了本课中的第一则寓言《亡羊补牢》,现在我们来看本课中第二则寓言《揠苗助长》先来跟我一起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请同学们先来自读一下课文,画圈生字并注音。 3.“揠苗助长”这个词语中,你有不理解的字吗?学生提出不理解的字或者词。 (揠) 4.指名解疑,并说说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 5.请你用一句话完整地说说“揠苗助长”的意思。 (生:希望禾苗快快长高,便一棵一棵的把它们拔高。)(指名读后齐读。) 1.通过提问、解释“揠”的字义使学生熟悉课题。 2.通过交流“揠苗助长”的意思,加深了学生对课题的理解。 全体学生能够齐读课题。90%能准确理解字词,10%学生能够通过同桌互助、教师讲解理解。
二、初读课文,识字学习。 目标一 题目我们已经了解,现在请你自由读课文,注意要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画生字,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 2.现在请小组讨论自学生字词情况。 3.检查字词:①齐读课件中的带拼音生词,男女生比赛读带拼音生词。②齐读去拼音的生词,请小老师上台带领大家读去拼音的词。 ③小老师读带拼音的生字,齐读生字。④齐读去拼音生字,男女生比赛读去拼音生字。 (每次读完结合点评) 4.教师教学生生字,指导书写。学生观察教师范写,并书空、描红、临写。 1.通过齐读、男女生比赛读、小老师领读等方法学生会认“焦、筋”等生字词。 2.通过教师范写学生会写“筋、疲”。 90%学生能够准确认读“焦、筋”等7个生字”和重点词语。 10%学生通过小老师、小组交流识字方法、课后巩固等形式补救。
三、精读课文,理清层次。 目标二 目标三 1.字词掌握的不错,把字词带入故事中,请同学思考一下,揠苗助长讲的是一个怎样的故事? 2.同学们概括的真清楚,讲的很精彩!下面朗读课文并思考:课文可以分成几部分? 3.“巴望”、“天天”感受到了什么? 4.禾苗真的一点儿也没有长高吗? 5. 种田人认为禾苗好像一点也没有长高,他的心情是怎样的? (比较句子不同,体会“焦急”在句子中的作用) 6.为什么那个人费了半天力气,结果禾苗都死了呢? 7. 教师引导学生交流分段情况。 8.教师构建课文结构。 通过解析句子和对课文结构的构建理清了故事层次,加深了对寓言的理解,学生对故事情节的关联一目了然。 90%学生能够讲述课文内容,找出关键语句并说出故事内容和成语意思。 10%学生通过朗读课文,圈出关键词句、小组或同桌互助理清课文层次。 90%的学生能够用“焦急”说一句话,体会两个句子意思的不同。10%的同学经过老师和同学的帮助能够运用“焦急”说话。
四、体会寓意。 目标三 1.学生思考:如果这个人再不修羊圈,会出现什么后果? 2.学生尝试总结本文主旨。 《揠苗助长》讲的是古时候有个人用拔苗的办法帮禾苗长高,结果禾苗都枯死了。说明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会把事情弄糟。 2.在现实生活中,如果遇到寓言中那样的人,你会对他们说些什么?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谈看法 通过师生共同总结本文主旨,结合生活实际,加深了对此则寓言的理解,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 90%学生可以说出自己的体会。10%学生通过教师引导等形式说出。
拓展阅读 目标三 我们学习了两则寓言故事,更学到了许多道理,让我们再来继续感受一下寓言故事的魅力吧!引出寓言《掩耳盗铃》。 自读《掩耳盗铃》,思考:小偷为什么要捂住自己的耳朵?这样做管用吗?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 通过自读寓言故事,让学生体会其中道理,举一反三,提高了学生自我阅读和语言表达能力。 90%学生可以说出自己的体会,并对寓言故事有较大阅读兴趣。10%学生通过教师引导等形式说出。
作业 布置 作业内容 作业类型 对应目标 作业时间
书空一类字,并口头组两个词。 巩固类作业 目标1 3分钟
把《揠苗助长》的故事讲给家长听,说说自己的理解。 拓展类作业 目标2 5分钟
书空一类字,并口头组两个词。 巩固类作业 目标1 3分钟
板书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