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二年级下册《小毛虫》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定位
课标 分析 识字与写字 1.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本单元42个,其中800个左右会写,本单元34个。→本文要求学生会写“整、抽”等8个字,会写“毛虫、叶子”等11个词语。要求会认读“昆、怜”等15个生字,其中包括多音字“尽”。 2.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注意“整、抽”等字的间架结构。 3.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写字姿势正确,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阅读与鉴赏 1.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默读。→读好短文中小毛虫的情感和语气。 2.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语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借助图画阅读。→借助关键词句和插图,说出小毛虫经历了几个阶段的变化,试着讲出小毛虫的故事。 3.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任务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他人交流。→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每个人都有自己该做的事情。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规律。”小毛虫的内心独白,明白其中的道理。 表达与交流 1.学习普通话,逐步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有表达交流的自信心。→敢于在课堂中发表自己的观点。
教材 分析 文本位置: 《小毛虫》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第四篇课文。《小毛虫》是本单元第四篇课文。是意大利的着名艺术家达·芬奇写的。文章描写了一只小昆虫从结茧到破茧羽化的变化过程,从而告诉人们: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将按照自己的规律发展。课文从一开始用对比的手法写出了小毛虫的貌不惊人及行动的迟缓;到小毛虫并不因此而悲观失望,而是尽心竭力地做自己该做的事情;最后一节作者用欣喜的笔调写了小毛虫终于变成了一只美丽的蝴蝶。 内容分析: 课文讲述了一只小毛虫从结茧到破茧羽化的过程,充满了人文气息和童趣。 本文语言质朴自然,描写生动细致。如,“大大小小的昆虫又是唱,又是跳,跑的跑,飞的飞……”浅白易懂,充满童趣。又如,“它愉快地舞动了一下双翅,如绒毛一般,从叶子上飘然而起”,画面生动,极具美感。另外,文中大量运用四字词语,如,“生机勃勃、与世隔绝、悲观失望、色彩斑斓、笨手笨脚”,或形容情态,或描摹外形,或表现心理,或刻画动作,用词准确,语言丰富。 课文配有生幅色彩艳丽的插图。第一幅图中,小毛虫趴在叶片上探头探脑,好奇地打量着周围一切。蚂蚁、瓢虫、蜜蜂等昆虫开心唱跳、欢快飞舞。第二幅图中,小毛虫织成茧屋把自己裹了进去。第三幅图描绘了小毛虫羽化后翩然而飞的画面。三幅插图形象地呈现了小毛虫从结茧到羽化的变化过程,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讲述故事。 识字与写字: 本文要求学生会写“整、抽”等8个字,会写“毛虫、叶子”等11个词语。要求会认读“昆、怜”等15个生字,其中包括多音字“尽”。 阅读与鉴赏: 课文理解: 课文讲述了一只小毛虫从结茧到破茧羽化的过程,充满了人文气息和童趣。 课文共有七个自然段,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展开,结构清晰。第1~2自然段写小毛虫笨拙地在叶片上挪动。第3~4自然段写小毛虫尽心竭力编织茧屋并将自己裹进茧屋。第7自然段写小毛虫最终破茧而出的情景。 课文巧妙地运用对比的手法来表现角色形象。一开篇就将“趴”着的小毛虫和“唱、跳、跑、飞”的大小昆虫进行对比,表现了小毛虫的貌不惊人,突出了小毛虫的笨拙。最后一个自然段,用欣喜的笔调描写小毛虫破茧而出后的“灵巧、轻盈”,这又与第2自然段中“笨拙”的小毛虫形象形成反差,突出了小毛虫的变化。这些鲜明的对比,使故事情节变得更加生动。文中两处独白式的心理描写,含义深刻,突显文章主旨,也让小毛虫的形象更加鲜明丰满。 朗读形式: 分角色朗读、师生对读、赛读 关系建构: 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借助提示讲故事”。有关“借助提示讲故事”的训练,教材从一年级上册开始,就进行了一些有意的安排,如二年级上册《小蝌蚪找妈妈》,引导学生先按顺序把图片连起来,再借助这些图片讲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玲玲的画》引导学生用上“得意”“伤心”“满意”这3个词语,讲讲这个故事。本单元学习要依托已有的基础,指导学生借助提示,梳理故事的内容,按顺序讲述故事,不遗漏重要的内容。 资源拓展: 拓展阅读语文主题丛书2《沉默的仙人球》,学生在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能够借助提示讲故事。
学情 分析 知识经验 已知:通过半个学期的学习,二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已经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有借助工具书解决问题的知识经验积累。 未知:个别不常见、字形复杂的汉字不认识,“布”、“怎”写字时未能做到间架结构合理,书写不够美观。 存在的困难:个别生字如“整”、“消”在字形识记上有难度。 突破措施:可以通过借助拼音识字、语境识字、组词记忆等方法识记生字,教师引导学生交流识字方法,帮助学生突破识字难点。 生活经验 已知:大部分学生见过蝴蝶和小毛虫。 未知:不知道小毛虫经过蜕变会变成美丽的蝴蝶。 突破措施:教师借助课本插图及视频帮助学生了解。 策略经验 已知: 1.一年级已经学过看图识字、象形识字、会意字、反义词、借助拼音、字典等多种识字方法。 2.能够借助标点符号和重音等方式读出人物对话,能够通过圈点勾画等方式,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 未知:通过圈点勾画提取信息不全,不能根据圈出内容正确梳理人物特点。 存在的困难:部分学生不能根据圈出内容正确梳理人物特点。 突破措施: 通过图文结合多种形式的朗读,读中理解,加深学生对课文整体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学习过程中可采用表格的形式,帮助学生把握大象的改变过程和后果。
学习 目标 1.通过随文识记、语境练习等形式,能正确认读“昆、怜”等15个生字,能够在语境中正确区分多音字“尽”的不同读音。 2.通过抓关键词、对比朗读等形式,能读好小毛虫不同阶段的情感和语气。 3.通过抓关键词句和插图,说出小毛虫经历的三个不同阶段的变化。 4.通过联系上下文和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每个人都有自己该做的事情。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规律。”小毛虫的内心独白,明白其中的道理。
学习 重难点 重点: 通过抓关键词、对比朗读等形式,能读好小毛虫不同阶段的情感和语气。 通过抓关键词句和插图,说出小毛虫经历的三个不同阶段的变化。 难点: 通过联系上下文和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每个人都有自己该做的事情。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规律。”小毛虫的内心独白,明白其中的道理。
课前 准备 图片、课件
评价任务设计
教学活动设计
环节/目标 学教活动 评价活动 预设与补救
一、导入课题,自主预习 目标1、2 师:同学们,我们来看两幅图片,分别是小毛虫和蝴蝶,你们更喜欢谁?为什么? 生:蝴蝶,很美丽。 师:其实啊,图上这么美丽的蝴蝶就是小毛虫蜕变成的,那么小毛虫是如何一步步地变成美丽的蝴蝶呢?今天,我们来学习关于大象的故事——《小毛虫》。 课前预习: 下面的时间交给你,请同学们根据要求完成课前预习。 预习任务: 朗读课文《小毛虫》,思考:课文讲了什么故事?(3分钟) 要求: 坐姿端正,声音四级。 读准字音,读好语气和情感。 检测任务1:开火车,接读句子。 检测任务2: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开火车选取4名学生朗读4个问句 评价标准:①读音准确②不添字漏字③读出问句的语气 选取后进生根据补白提示填空。 评价标准:合理完成填空。 问题预设:“既不会跑、不会唱”应读得缓慢一些,沉重一些,学生没有读出。 补救措施:老师示范,学生练读。
二、理解故事发展过程 (目标2、3、4 ) 任务1:快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小毛虫哪几个阶段的变化?(2次修改;在默读课文之前,可以先引导学生观察课本上的几幅插图,从三幅插图中,体会三个阶段的变化。 ) 师:小毛虫经过了漫长的过程才变成了一只色彩斑斓的蝴蝶,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思考:小毛虫变成蝴蝶经历了哪几个阶段的过程? 生自由举手回答。 师:小毛虫经历了几个阶段的过程? 生:3个。 师:这三个阶段分别是什么?在哪几个自然段? 生:第一个阶段是小毛虫,在1-3自然段;第二个阶段是茧,在4-6自然段;第三个阶段是蝴蝶,在7自然段。 课中任务2:读悟变化过程。 默读课文第1~3自然段,思考:这是一只怎样的小毛虫? (一)师:现在让我们一起来默读1-3自然段,思考这是一只什么样的小毛虫?你从哪里看出来,用波浪线画出来。 生:这是一只可怜的小毛虫,既不会唱,也不会跑,更不会飞。 师:小毛虫不会唱不会跑,其他昆虫是什么样子?(2次修改)小毛虫和其他昆虫的对比,生读之前,教师先范读,读出之间的对比。 生:生机勃勃,又是唱,又是跳,跑的跑,飞的飞…… 师:你注意到了生机勃勃,生机勃勃是什么意思呢?生:生命力旺盛的样子。 师:对于可怜的小毛虫和生机勃勃的其他昆虫,我们一起来对比读一读,男生读昆虫,女生读小毛虫。 师:除了可怜,还是一只笨拙的小毛虫,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小毛虫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挪动了一点点。 师:你知道什么是“九牛二虎之力”吗? 生:形容很大的力气。 师:你还能仿照着句子,用“九牛二虎之力”造个句子吗? 师:尽管小毛虫可怜又笨拙,但是它气馁了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第三自然段。小毛虫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吗? 生:每个人都有自己该做的事情。最要紧的是学会抽丝纺织,为自己编织一间牢固的茧屋。 师:你知道其他动物应该做什么吗? 生:蚂蚁该做的事情是搬运粮食,蜜蜂该做的事情是采蜜,蜘蛛该做的事情是织网。 (二)默读课文第4~6自然段,思考:小毛虫是如何做的呢? 生:小毛虫竭尽全力它织啊,织啊,最后把自己从头到脚裹进了温暖的茧屋里。 师:你知道什么尽心竭力吗? 生:尽心竭力就是竭尽全力。 师:我们注意到了,尽是多音字,谁能试着说一说,尽有几个音分别组词? 生:尽有两个音,分别是三声和四声。 在语境中应用多音字。 师:小毛虫在茧屋里学到了什么? 生: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规律! 师:你还知道哪些事物的规律?通过这些规律,你懂的了什么? 生:我懂得了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规律,要想成功,还必须有耐心,学会等待时机。 师:默读课文第7自然段,思考:小毛虫变成了一只怎样的蝴蝶?(2次修改:在默读课文之前,可以先引导学生观察课本上的几幅插图,从三幅插图中,体会三个阶段的变化) 生:灵巧、轻盈、色彩斑斓。 师:小毛虫变成蝴蝶后心情怎样的呢?我们一起来试着读一读。 生:欢快、喜悦。 师:我们再来看之前笨拙的小毛虫,一起对比读一读。女生读蝴蝶,男生读小毛虫。 师:现在你喜欢文中的小毛虫了吗?你想对小毛虫说些什么?(2次修改:你想对小毛虫说些什么,引导学生结合今天学习的两条规律,说出道理。 ) 课中任务3:结合插图,借助关键词句讲故事。 师:小毛虫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努力变成了美丽的蝴蝶,请你试着结合三幅插图和关键句子,讲一讲这个美丽的故事,先自己讲一讲,再和同桌交流一下。 总结:课文讲述了一只小毛虫从结茧到破茧羽化的过程,明白了每个人都有自己该做的事情,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规律。 随机抽取1名同学回答小毛虫经历了哪几个阶段的变化。 若回答不准确,再次抽取一名学生进行补充。 评价标准:回答完整准确。 抽取1名同学回答这是一只什么样 小毛虫。 评价标准:声音四级,概括简洁、完整。 随机抽取2名学生对比读其他昆虫和小毛虫。 评价标准: 读出小毛虫的沉重缓慢,读出昆虫的活泼和生机勃勃。 指名不同层次的学生用九牛二虎之力造句子。 评价标准: 表述清晰、用法得当。能正确运用,但语句不通顺。
随机抽取不同层次的学生说出自己的理解。 评价标准:合理即可。 随机抽取2名同学说出多音字的不同读音。 评价标准:正确说出两个读音。 抽取2名学生完成语境练习。 评价标准: 选择字音准确 抽取2名学生对比蝴蝶和小毛虫,读出蝴蝶的灵动轻快和小毛虫的笨拙缓慢。 能语气夸张,读出小毛虫的笨拙缓慢 语速放慢,适当延长。无法准确读出读出小毛虫的笨拙缓慢 不能语速放慢,延长。
问题预设:朗读感情不够充沛,声音较小,语调平淡。 补救措施: 1.教师范读、学生示范法读等方式。2.鼓励学生大胆开口,并予以表扬。 问题预设: 对于大象的心理变化,无法用合适的词语概括出。 补救措施: 教师在第一次时给出提示,是相信自己还是怀疑自己?第二次抓住关键词“不安”体会,第三次请优等生示范。 问题预设:本文蕴含的道理学生可能会说不上来。 解决措施:通过小毛虫前后的对比,帮助学生进行理解。
三、当堂练习,巩固新知。 (目标2.3) 1.借助插图和词句提示讲故事。 2.大声朗读课后第三题的词语。 教师巡视伙伴合作情况。 指名2位同学讲故事。 评价标准:合理、完整地讲出故事。 问题预设:个别学生无法完整地讲出故事。 补救措施:多位学生接力讲故事。
作业 布置 作业内容 作业类型 对应目标 作业时间
1.给同伴讲讲小毛虫的故事 基础巩固型 目标2 5分钟
2.阅读语文主题丛书2《沉默的仙人球》,边读边画出其中的问句,在读好问句的基础上讲出这个故事。 拓展型 目标1 2 3 10分钟
板书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