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二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定位
课标 分析 【核心素养内涵】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语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作的综合体现。 第一学段目标: 【识字与写字】 1. 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 2. 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基本的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写字姿势正确,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3. 学习独立识字。 【阅读与鉴赏】 1. 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3. 尝试阅读整本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向他人介绍读过的书。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 【表达与交流】 1. 学说普通话,逐步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有表达交流的自信心。 2. 与他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3. 对写话有兴趣,留心周围事物,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 【梳理与探究】 1. 观察字形,体会汉字部件之间的关系。梳理学过的字,感知汉字与生活的联系。 2. 观察大自然,热心参加校园、社区活动,积累活动体验。结合语文学习,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整理、表达自己在活动中的见闻和想法。 单元教学目标: 【识字与写字】 1.认识44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会写34个字,会写34个词语。 2.认识“博、馆”等9个生字;认读有关场所名称的词语,学习利用成所名称识字。 3.能正确书写“含、迎”等容易多些或少写笔画的字,以及“荡、满”等结构易错的字。 4.能运用学过的方法猜测词语的意思,并能说出理解词语的方法。 【阅读与鉴赏】 能说说诗句描绘的画面;能在语境中体会“压、垂、挂”等词语运用的好处;能拓展积累自愈,抄写句子。 能背诵《古诗二首》《雷雨》《悯农(其一)》。 能仿照例子,把自己对大自然的疑问写下来。 自主阅读《最大的“书”》,感受川川的勤学好问,有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表达与交流】 1.读课文,能提取主要信息,说出雷雨前后景色的变化、“天然指南针”怎样帮助人们辨别方向和太空生活的趣事。 2.能展示如何参与建立和管理班级图书角,有喜欢读书的系习惯。
教材 分析 【文本位置和结构】 语文园地六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一六单元。本单元以“大自然的秘密”为主题,课文题材各异,有古诗,散文,还有和科技有关的课文。这些课文,语言生动,内容有趣,展示了大自然的无穷魅力。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提取主要信息,了解课文内容” 【学习内容分析】 《语文园地六》有六个板块的内容。“识字加油站”在认识几个处所名称的同时引导学生认字。“字词句运用”引导学生准确写字,注意字的间架结构;能猜出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写话”结合本单元的内容,引导学生写出自己对大自然的疑问。“展示台”延续第五单元的“口语交际”的主题,展示了班级图书的管理及借阅情况,引导学生爱惜图书。 “日积月累”安排了古诗《悯农(其一)》,教育学生尊敬劳动者,激发学生热爱今天的幸福生活。“我爱阅读”通过学习《最大的“书”》这篇短文,培养学生从小关注科学、探索自然的意识。 【关系建构】 通过生字学习,为正确的朗读课文和理解课文内容做好铺垫。通过学习联系上下文的方法了解词语的意思,为理解课文内容打下基础。 【资源拓展】 为达到本单元的阅读量,本节课向学生推荐有关大自然、科技的文章和视频。
学情 分析 已有知识经验:通过以前的学习,学生已经能熟练掌握生字的间架结构,有了一定的识字量。 已有生活经验:学生都接触过大自然,并且阅读过关于大自然的小故事等,对大大自然有浓厚的兴趣。 已有策略经验: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识字写字方法和书写技能,为识字、写字做了铺垫。在之前的学习学生已经接触到了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词语的方法,本节课要继续引导学生对这一阅读理解的方法进行学习和运用。 学习困难障碍:“字词句运用”中的“猜猜词语的意思”对于学生来说有些难度;“写话”对学生来说较难,教师要由说过渡到写,引导学生写出藏在自己心里的“为什么”。 个性差异: 90%的学生能通过课堂学习迅速掌握本课字词,10%的学生由于学习习惯较差,所以对之前学过的识字方法不能熟练运用,识字效率不高。85%的学生书写方法掌握较好,书写端正美观,有15%的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因此书写不够美观,容易写错别字。部分读书多,生活阅历丰富的学生科进一步拓展相关“大自然的秘密”内容的学习。
学习 目标 1、通过借助多种识字方法,95%的学生能正确认读8个生字、并能正确、流利地认读词语,认识一些单位处所的名称及其功能;5%的学生能正确认读词语,认识一些单位处所的名称及其功能。 2、通过反复观察、教师指导,90%的学生规范书写本课“含、迎”等生字,做到笔顺正确、端正、整洁,10%做到笔顺正确、书写整洁。 3、通过联系语境和同学交流,95%的学生理解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5%通过教师在指导后理解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4、通过动脑思考和小组合作学习,100%的学生能用自己的话写出心中关于大自然的疑问。 5、通过交流分享,100%的学生增强爱惜图书的意识。 6、通过自主质疑、合作探究的方式理解词语,学习古诗和短文。 7、进一步激发探索大自然的兴趣;了解古代劳动人民的辛劳生活,懂得尊敬劳动者,热爱今天的幸福生活。
学习 重难点 重点:通过自主质疑、合作探究的方式理解词语,学习古诗和短文。 难点:能用自己的话写出心中关于大自然的疑问。
课前 准备 课件制作PPT、班级优化大师、希沃白板
评价任务设计
单元 总任务 同学们,大自然藏有很多的奥秘等待着我们去探寻它,本单元就让我们走进大自然,去寻找大自然的奥秘。希望每一个同学都积极行动起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你对大自然的喜爱。
课时 评价任务 一个单元结束了,让我们一起来闯关吧! 驱动性任务: 子任务1:日积月累。(对应目标6.7) 子任务2:我爱阅读。(对应目标6.7)
教学活动设计
环节 学教活动(含评价任务) 预设与补救
一日积月累 目标6 目标7 (一)启发谈话。 1.同学们,谁还记得《锄禾》这首古诗?谁能给大家背一背? 2.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有关农民的诗,这首诗选自《悯农二首》,是唐代诗人李绅写的。板书课题:悯农(其一),老师教读,学生齐读。 (二)初读古诗。 1.投影列出学习步骤: (1)学生自由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的意思。 (3)提出不懂的问题。(把问题在书中标写出来) 2.学生进行自学,教师深入到学生中间,回答疑难,解决问题。 (三)相互交流学习情况。 1.检查读。(同桌交流) 2.理解词语的意思。(小组合作) 悯:同情。 粟:谷子,小米。这里泛指粮食作物的种子。 四海:泛指全国各地。 犹:还。 3.提出不懂的地方,全班交流质疑。 4.师生共同介绍作者:李绅是唐代诗人。《悯农》是李绅流传下来的最杰出的作品,思想内容深刻,对比鲜明,富有哲理。 (四)品析体会。 过渡:古诗的语言是浓缩的精华,富有想象的人能从中读出各种画面,那么,透过这首诗,你又读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呢? 1.学生独立想象,畅所欲言。理解每句诗的意思。(让学生自己练习说说意思,教师及时进行指导,全班交流) 2.结合发言,适时引导学生品析诗句,深化理解与体会。 (1)“春种”“秋收”概括了什么?(粮食的生长规律) (2)从“一粒粟”化为“万颗子”写出了什么? (3)从前三句诗中,你读出了怎样的画面?(农民辛勤地种着田,期待丰收) (4)可农夫等到的结果又是什么? (5)议一议:这真是触目惊心的结局!一个“犹”字,发人深思:到底是谁剥夺了他们的劳动成果,陷农夫于死地呢?(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导朗读,读出悲愤与同情) (五)读读背背。 1.齐读古诗。 2.学生自由背诵。 评价任务: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提问:能正确回答PPT 出示的词语的意思 评价标准: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提问:能正确回答PPT 出示的词语的意思 预设: 学生古诗朗读不熟练 补救: 小组内互帮,教师领读。
环节二 二、我爱阅读 目标6 目标7 (一)导入。 同学们,据我观察,我们班有很多同学喜欢看书,你能说说自己平时喜欢看什么书吗?(学生自由交流) 那接下来,我们就共同来学习一篇和书有关的短文。(板书:最大的“书”,齐读课题) 通过读题,你们发现这篇文章的题目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指名说) (二)细读品味。 1.读书品味:最大的 “书”指的是什么? (1)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最大的“书”指的是什么?(岩石) (2)从哪些句段中你知道“书”指的是岩石呢?请生读相关段落。 指导朗读:岩石就是书啊!你看,…… (3)看插图,比较思考:岩石和普通的书有什么相似之处,又有哪些不同? 相似点:都蕴藏着丰富的知识。 不同点:岩石是石头,普通的书是纸质的。 2.品读感悟:为什么把岩石称为最大的“书”? (1)生自由读书,分组讨论。 (2)提问交流,师相机指导。 (3)拓展延伸,介绍化石的作用。 评价任务: 提问时学生能正确回答:最大的书是什么?为什么把它称为最大的“书”? 评价标准: 1.正确回答问题。 预设: 学生不能理解什么是“最大的书” 补救: 教师点拨,同桌互帮。
三、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古诗《悯农》,了解了劳动人民的艰辛;还接触了以前没有接触过的“最大的书”——岩石。
作业 布置 作业内容 作业类型 对应目标 作业 时间
有感情地读古诗两遍。 巩固性作业 目标6 10
将“最大的书”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综合性作业 目标7 10
板书 设计 语文园地六 《悯农》(其一) 最大的书
教后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