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14《我要的是葫芦》第1课时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大单元】14《我要的是葫芦》第1课时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58.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7-15 14:32: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
二年级备课组 主备人: 时间:
目标定位
教材 分析
课标分析 新课标第一学段与本课相关联的内容有: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 写字的愿望;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写字姿势正确,书写规范、端正、 整洁;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能较完整地讲述 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梳理学过的字,感知汉字与生活 的联系。
学情分析 已有知识经验学生经过一年级的学习,已经接触过看图识字、反义词识字、象形字识字等多种识字方法,且基本能够通过拼音进行字音的纠正和学习。对于汉字的基本结构、笔画顺序有了基本的了解,有了一定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已有生活经验在生活中见过葫芦制作的手工艺品等。已有策略经验能凭已知经验进行识字活动,能通过自学等方法朗读课文和词语。困难、障碍及突破措施困难与障碍学生年龄小,注意力薄弱,自我约束能力较差,对于自我学习的能力较差。突破措施运用多种方式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的兴趣。多种评价方式,积极进行评价表扬。多进行常规教育训练。
学习目标 1. 借助拼音、多种识字方法,通过自读、小老师领读、同桌互读、开火车检查读等多种形式,能够准确认读“葫、芦”等11个生字,会写“棵、盯、治、怪”4个左窄右宽的字。(语言建构与运用) 2.通过关注标点、提示语等方法,结合学生自读、同桌互读等多种朗读方式,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师生合作、对比朗读等方式,读出反问句的强烈语气。(思维发展与提升) 3.通过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等方式,说出种葫芦的人最后没有得到葫芦的原因,并能联系生活事例,初步懂得看问题要注意事物之间联系的道理。(文化理解与传承)
知识链接 拓展阅读《鱼钩、鱼线和钓竿》、《狐狸的百宝箱》
评价任务设计
单元 总任务 驱动性任务: 同学们,童年的你们聪明可爱,个个都是小小机灵鬼。今天,就让我 们在这一单元学习中,开动小脑筋,发挥你的才智,读懂小故事,体悟大 道理!
课时评价任务 驱动型任务: 子任务一:图片导入,揭示课题 (对应目标1) 子任务二:初读正音,扫清障碍 (对应目标1、2) 子任务三:图文对照,梳理因果 (对应目标2、3) 子任务四:示范引领,自主写字 (对应目标3)
课中学习过程
环节 学习内容与学习活动 评价任务(含评价活动) 预设与补救
一一、观赏葫芦,引入新课 (目标2) 谈话导入: 1.出示葫芦图片或实物:板书“葫芦”,念好轻声。 2.了解葫芦自古以来的功用、葫芦文化。(课件出示相关葫芦制品、葫芦工艺品图片。) 3.教师范读课文,请学生猜故事名字。 4.教师补充板书课题,学生读好课题。 【评价任务】 学生跟随教师板书课题 【评价方式】 学生书空 【评价对象】 全体学生。 预设: 问题预设:学生可能读不好“葫芦”的轻声。 补救:齐读题目、指名读题目。
二、初读正音,扫清障碍 (目标1、2) PPT出示生字词: 1.请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争取读正确、读通顺、读流利。 2.动笔圈圈本课生字,同桌合作互读,归类识字。 3.教师和学生合作读词语,反馈评价。 4.小火车读生字、指生读生字 随文识字:“藤”是后鼻音,借助插图,了解藤的特点,由“葫芦藤”拓展生活中常见的丝瓜藤、南瓜藤等帮助识记汉字。“哇、蚜、盯、慢”都是左形右声的生字,可以在初读中随文识记。 【评价任务】 开火车检查生字词认读。 【评价方式】 指名抽查学生认读单个生字。 【评价标准】 能正确熟练认读字词。 (三颗星) 能正确认读,部分词语不熟练。(两颗星) 不能全部正确认读,读错1-2个。(一颗星) 问题预设:“藤”是后鼻音,容易读错。 补救措施:借助插图,了解藤的特点,由“葫芦藤”拓展生活中常见的丝瓜藤、南瓜藤等帮助识记汉字。
三、图文对照,梳理因果(目标2、3) 1.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从前,有个人种了(一棵葫芦)。 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有一天,他的葫芦叶子上爬着(蚜虫),邻居劝他快(治一治),他(不听),结果小葫芦(一个个都落了)。 2.思考:1.为什么同样是“葫芦”这个词语,使用的量词却不相同呢? 2.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思考:这棵葫芦长什么样?用直线在课文中画出相关的语句。 并用“△”标出一连串的动词。 利用查字典,选义项的方式,理解“谢”在文中的意思。 (教师相机板书:种了葫芦;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小花;挂了小葫芦。) 抓住关键词指导朗读,规范学生语言。感受葫芦的可爱和生机勃勃 ①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读出对葫芦的喜爱之情。   借助词语:种了、长满了、开出了、花谢以后、挂了。 2.学习第一自然段第四至五句,感受种葫芦人对葫芦的喜爱之情。 (1)指导有感情朗读句子: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啊!体会种葫芦人对小葫芦的喜爱、满意之情。 (2)关注种葫芦人的行为,抓住关键词“每天、看几次”,指导重音朗读,体会种葫芦人内心的喜爱与渴望。 3.学习第四自然段。 (1)导语:可是,没过几天,原本长得这么好的葫芦却有了很大的变化,这棵葫芦怎么了? 出示句子: 小葫芦变黄了,都落了。 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都落了。 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 4. 继续读文,寻找原因之一---叶子上生了蚜虫。 (1)对比:“一些”——“几个”。观看图片,发现蚜虫一眼数不清,这叫“一些”,可是这个人视而不见,觉得只有“几个”。 (2)理解“有几个虫子怕什么!”意思就是“有几个虫子不可怕。” (3)对比朗读,感受反问句的强烈语气:在这里是轻视,不在乎的语气。再次朗读。 (4)生听教师补充蚜虫知识:蚜虫会吸食植物的茎秆,汁液,导致植物的养分无法供给而死亡。 5.原因之二---不听邻居的劝告。 (1)同桌二人分角色朗读种葫芦人和邻居的对话。 (2)对比读好问句。体会此时这个人的心情应当是惊讶,不屑。再次朗读。 (3)理解句意,完成填空:我要的是葫芦,不是(叶子 )。叶子上的虫( 不用治)。 (2)齐读最终结果:没过几天,叶子上的蚜虫更多了。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 3.思考:不听劝告的这个人,看见葫芦最后黄了、落了,会怎么想怎么说呢? 生结合课文自由想象说话: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一个一个都黄了,落了,可能会( 伤心/后悔 )地说:( 早知道,应该听从邻居的劝告啊,看来蚜虫真不可以小看呀! ) 1. 伙伴交流,总结种葫芦的人错在哪里: (1)这个人一心只想着葫芦果实,却忽视了和它息息相关的叶子,茎秆,不懂得联系起来看问题、做事情。 (2)没有听从邻居的劝告。 生活中,你遇到过这样的事吗?举例子说一说。 【评价任务】 1.借助关键词,关键语句的描写,感受葫芦的可爱和作者的用词 2.体会用词的准确性,理解小葫芦逐步变化、逐步掉落的过程。 【评价标准1】 1. 关键词寻找准确全面,能够读好重音,读出赞叹语气:三颗星 2. 关键词寻找准确全面,但不能够读好重音,读不出赞叹语气:两颗星 3. 关键词寻找不全面,重音和语气都朗读不到位:一颗星 【评价标准2】 1. 根据课文内容,正确说出蚜虫、树叶、小葫芦之间的因果关系:三颗星 2. 根据课文内容,能说出蚜虫、树叶、小葫芦之间的因果关系,但不通顺:两颗星 3. 不能说出三者关系:一颗星 预设问题: 信息找不全或者不准确 补救措施: 指名其他学生补充交流
四 示范引领,自主写字(目标2) 任务四:示范引领,自主写字 1.课件出示本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生字结构特点。 2.组织学生交流观察结果。 3.师示范书写生字,学生仔细观察,并用小手跟着书空。 4.学生描红,临写,自由练写。 【评价任务】 通过反复观察、分类归纳、观察教师示范写等方法学习生字,大部分学生规范书写本课“棵、谢、想、盯”4个生字,做到笔顺正确、书写端正。 【评价方式】 展示书写 【评价对象】 全体学生 预设: 学生书写没有注意到笔画的穿插,不够美观。 补救: 展示优秀书写作品,再次观察总结方法,同桌互相找出问题,修改完善。
作业 (学习建议) 布置 设计目标具体设计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识记二类字。 1.请同学们指读《我要的是葫芦》课后二类生字并口头词语巩固故事内容,锻炼语言表达能力。2.朗读课文《我要的是葫芦》,读好反问句。
板书 设计
教学 反思 我从教学活动方面进行反思: 1.板书设计和教学内容不同步。 2.学生做了讲学稿上的练习没有全班展示交流。 3.上完课了没有小结。 4.教学反馈及应变能力有待于提高。 建议: 在教学中,随时都有学生当堂的生成,即兴语言的表达,如何围绕教学目标,充分肯定,及时地促进学生,我觉得做得还不够好。这一点,我想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磨练,另外,在听课时多多学习其他老师好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