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15《八角楼上》第1课时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大单元】15《八角楼上》第1课时 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00.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7-15 14:32: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八角楼上》教学设计(第1课时)
课题 八角楼上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第1课时 序号 1
内容分析 文本位置:《八角楼上》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革命先辈”。语文要素一是“借助词句,了解课文内容,练习讲故事”,可以结合插图体会词语的意思,从而读懂课文内容。二是“初步渗透革命传统教育”,可以借助课后思考练习题引导学生了解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体会人物的崇高品质,适当补充必要的背景资料,利用前后学习内容的关联,帮助学生对老一辈革命家形成一定的认知,借助图画,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句的意思,从而了解故事内容。《八角楼上》讲述了毛主席在艰苦的环境中,日夜操劳、紧张工作的事迹,表现了他为领导中国革命忘我工作的精神。
课文共有两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介绍了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和当时毛主席的住所,“每当……就…...”一句暗示了毛主席为革命夜以继日地紧张工作,而且天天如此。第2自然段讲述毛主席在灯下专心写作,写下许多光辉著作。寒冬腊月的深夜,主席却衣着单薄,在油灯下写作,照应了上文的“艰苦斗争”;主席凝视着这“星星之火”在沉思,表现了毛主席专注的工作状态。2.内容分析:识字与写字:认识“楼、争”等10个生字。会写“楼、年”等6个字,其中“楼、批、轻”等字都是左窄右宽,且笔画易错字:轻;笔顺易错字:披。阅读: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借助课文插图体会“夜幕降临、寒冬腊月”等词语在句子中的含义,体会毛主席忘我的精神。口语交际: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故事的发展和结果。3.关系建构: 单元内关系建构:《八角楼上》是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借助课文插图体会“夜幕降临、寒冬腊月”等词语在句子中的含义,体会毛主席忘我的精神。为其他课文奠定基础的作用,通过本篇课文的学习,学生借助课文插图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意思,从而理解课文内容。单元间关系建构:本单元在落实人文主题“革命先辈”和“借助词句,了解课文内容,练习讲故事”“初步渗透革命传统教育”两个语文要素的基础上,为第八单元“借助提示,复述课文”的语文要素之一做了铺垫,又是对第四单元“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了解词语的意思”“学习课文的语言表达,积累语言”这两个语文要素的深入拓展。四、六、八单元之间遵循了从词语的学习到课文语言的表达,再到借助词语了解文章内容这种由浅入深、由学到用的语文学习规律,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册与册:本单元语文要素中“借助词句,了解课文内容,练习讲故事”这一语文要素承接了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通过体验角色,读好对话,读懂课文”这一语文要素;又与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学习“提取主要信息,了解课文内容”这一语文要素打下基础。4.资源拓展:课文的背景是在1927年,伟大领袖毛主席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在湖南和江西两省交界处的井冈山上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当时生活条件非常艰苦,毛主席就住在井冈山上的一个村子里。这个村子叫茅坪村,村子里有一座小楼,毛主席就住在那儿,因为楼的屋顶是八角形的,所以叫八角楼。毛主席不但白天紧张繁忙,而且每到夜晚,毛主席就在八角楼上忘我的工作。主题丛书:《鲧禹治水》
课标分析 识字与写字:1.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其中本单元会认35个;800个左右会写,其中本单元会写26个生字。→认识“楼、争”等10个生字。会写“楼、年”等6个字,会写“八角楼、深夜”等6个词语。2.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注意“楼、年、夜、披、轻、利”字的间架结构。3.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写字姿势正确,书写规范、端正。4.学习独立识字。→运用偏旁归类、借助图片、查字典选择义项等方法进行识字。阅读:1.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默读。→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借助课文插图体会“夜幕降临、寒冬腊月”等词语在句子中的含义,体会毛主席忘我的精神。口语交际: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借助课文插图体会“夜幕降临、寒冬腊月”等词语,讲述毛主席在八角楼上的故事。综合性学习:结合语文学习,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观察插图,结合画面展开想象:毛主席凝视着这“星星之火”,心里在沉思什么呢。
学情分析 (一)知识经验:1.已知:(1)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识字方法,有识字的兴趣。2.未知:会写字:“轻”左半部分“车”的第最后一笔横变提;“披”右半部分的笔顺。3.困难障碍:会写字:个别生字“轻”左半部分“车”的第最后一笔横变提;“披”右半部分的笔顺容易出错。4.突破措施:会认字:范读引导学生正音;会写字:教师指导书写强调易错笔顺,投影展示,伙伴之间及时点评。词语理解:结合生活实际、联系上下文等方式理解词语意思。(二)生活经验:1.已知:学生对毛主席的生平有一定的了解。2.未知:学生没有见过八角楼。3.问题障碍因为生活中没有见过八角楼,难以切身体会八角楼上艰苦环境。4.解决措施借助图片和故事背景帮助学生认识、理解八角楼上艰苦环境。策略经验:1.已知:(1)能运用加一加、减一减、结构归类、顺口溜等方式方法识记、学写生字。(2)学生能够借助图片(二上第一单元)、借助词句(二上第三单元)、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二上第四单元)理解和讲述课文内容。2.未知(1)选择合理的识字方法的能力还需要提升。(2)按照要求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生字的能力还需要加强训练。(3)借助词句,理解人物精神的能力还需要提升。3.困难障碍部分同学借助课文插图体会“夜幕降临、寒冬腊月”等词语在句子中的含义,体会毛主席忘我的精神。4.解决措施通过观察图片,提示语、关键词等方法,引导学生体会毛主席忘我的精神。
学习目标 1.通过伙伴互查、小老师范读、开火车读等多种形式,能准确读出“楼、争”等10个生字。通过教师范写、投影纠正等方式,正确书写“年、轻”两个生字。2.通过观察图片,教师引导,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夜幕降临”“寒冬腊月”的含义,了解毛主席工作时艰苦的环境。
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体会“夜幕降临”“寒冬腊月”的含义。学习难点:了解毛主席工作时艰苦的环境。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评价任务设计
单元总任务 情境创设:红色足迹,凝聚在一个个值得深思的故事里。红色足迹,刻在一个个华夏子孙的灵魂里。
课时评价任务 任务详解:近期我们将举行以“走进伟人事迹,重温红色记忆”为主题的讲故事比赛,感悟革命英雄的爱国主义情怀和高尚品质。驱动性任务:走进毛泽东的故事。任务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目标1、2)任务二:初读感知,解决字词(目标1)任务三:借助插图,深入体会。(目标2)任务四:巩固基础,规范书写(目标1)
学 习 过 程
环节与目标 学习内容及学生活动 评价活动 指导与补救
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学习内容:1.出示八角楼的图片,指名说一说,图中是什么地方? 2.出示八角楼的介绍和图片。3.介绍“楼”字,用“楼”字组词。揭示课题:15.八角楼上 学生活动:生认真看图后猜测图片的地方。生朗读八角楼的简介,认真观看八角楼的图片。生学习“楼”字,举手组词,跟随教师一起书空课题,并大声朗读课题。 随机抽取学生组词。评价标准:站姿端正,声音四级,回答准确。 问题预设:部分学生无法用“楼”字组词。补救措施:教师引导,优生示范。
二、初读感知,解决字词(目标1) 学习内容:检查生字词,正音。词串一:八角楼 战争 年代 夜幕降临 寒冬腊月2.词串二: 文章 握笔 凝视 察觉 清油灯学生活动:伙伴互查词串一,没有掌握的,伙伴教读。指名读词串二。齐读词串。 学习内容: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标出自然段序号。在不懂的地方画上横线,加上问号,联系上下文或者插图想一想。朗读课文,画出表示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词句,并思考:课文写了什么事?学生活动:指名生回答自然段数量。生思考回答,并在教师指导下明确:用“____”画出表示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词句。用“四要素法”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伙伴互查生字,教师指名学困生认读。评价标准:能正确熟练认读生字能正确认读,但部分词语不熟练不能全部正确认读,读错1-2个随机抽取学生说出表示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四要素法说出课文内容。评价标准:能根据课文内容准确填空能大体说出课文内容,用词不太准确。无法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问题预设:少数学生无法准确读出“握”“凝”的读音。补救措施:伙伴教读,课下教师追踪辅导。问题预设:个别学生无法根据课文内容准确填空。补救措施:再次朗读课文,从文中提取信息回答。
三、借助插图,深入体会。(目标2) 学习内容:出示整个插图,引导学生整体观察画面,启发学生思考: 图上画的是谁?他正在干什么?毛主席穿着什么样的衣服?他有什么动作?他的神态 是怎样的?桌子上有什么?引导:结合插图,细看毛主席的穿着与简陋的环境,谈谈自己的理解。学生活动:生回答:图中画的是毛主席正在灯下写文章。毛主席穿着单薄的衣服,正在用手拨灯芯,神情很严 肃,好像在想问题。桌子上有一盏油灯、一个砚台、几张稿纸。预设1:当时的条件很艰苦,毛主席克服重重困难坚持革命。预设2:毛主席生活特别简朴。学习内容:仔细观察课文插图,想一想:“夜幕降临”是什么时间?“寒冬腊月”又是什么季节呢?观看插图,说说毛主席在怎样的环境中工作。你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毛主席的工作条件吗?学生活动:生答:夜晚、冬季。 ①一个冬天的夜晚,毛主席坐在破旧的桌子前写文章。②屋子里没有电灯,只有一盏清油灯,灯光很昏暗。生练习朗读,体会毛主席的艰苦。生答:条件艰苦、简陋。 希沃白板随机抽取学生回答。评价标准:回答准确、声音四级、朗读流利。指名学生谈毛主席的穿着与简陋的环境的理解。评价标准:能根据说出毛主席的精神能大体说出毛主席的艰苦无法说出毛主席的精神指名学生回答问题。评价标准:能够说出夜晚和冬季,能够说出毛主席基本的工作环境。大体说出毛主席的工作环境。无法说出毛主席的工作环境。 问题预设:学生对图片的观察不准确。解决措施:教师引导,优生示范。问题预设:部分学生无法说出毛主席的工作环境。补救措施:1.伙伴交流互助。2.教师引导,优生示范。
四、书写指导。(目标1) 学习内容:“年、轻”书写指导。学生活动:1.观察“年、轻”,发现相同点,并说书写要点。 2.跟随教师范写,生书空。3.生描红、练写。
4.投影纠正,伙伴互评,再次练写。 抽取优等生、中等生、学困生各一个,投影生点评。
评价标准:书写规范、端正,卷面整洁。书写不够规范,卷面欠整洁。 问题预设:个别同学“轻”字的笔画出错。补救措施:伙伴互说笔顺。师及时巡视纠正。
作业内容 作业类型 对应目标 作业时间
五、作业布置 A:识记二类字组两个词。B:识记二类字组一个词。 巩固性作业 目标2 5分钟
阅读主题丛书《鲧禹治水》。 拓展型作业 目标2 5分钟
板书设计 条件艰苦寒冬腊月 八角楼上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存在问题: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是本课的重点,时代久远,学生难以体会出革命先辈的艰辛,本课的引导较少,仅凭借课本上的图片,难以深入体会。改进建议:在教学中重点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指引学生去关注图片,另外抓住教材中的关键词语“凝视”“沉思”“察觉”等,采用图文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体会毛主席为革命事业忘我工作的精神。让学生联系实际,想一想,在寒冷的冬季,你会做什么 你身处的环境是怎样的 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当时环境的艰苦。但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毛主席却写下了光辉著作,学生这时候会情不自禁地说出“毛主席,真是太伟大了”“我要像毛主席一样,做一个不怕吃苦的人”等。
这里可以播放相关的视频资料,引导学生体会毛主席工作环境的艰辛。
针对学生观察图片不细致,找不出关键信息,教师可进行引导,图片上面有什么,再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