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16《朱德的扁担》第1课时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大单元】16《朱德的扁担》第1课时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13.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7-15 14:32: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朱德的扁担》教学设计(第1课时)
学习目标定位
课标 分析 【识字与写字】 认识本单元“楼、争”等51个生字,读准“铺、盛、血”3个多音字,写好“楼、年”等28个生字,会写29个词语。 【阅读与鉴赏】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利用插图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进而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革命领袖和革命先辈的精神,并由衷产生敬意。积累立志名言,感受其中的道理 【表达与交流】 仔细观察图画,了解图画的意思,并按顺序讲清楚图意。 【梳理与探究】 学习多音字据义定音的方法。了解形声字声旁表音的规律。
教材 分析 【文本位置】 《朱德的扁担》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内容分析】 《朱德的扁担》讲述朱德同志和红军战士一起挑粮的故事,赞扬了朱德同志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表现了战士们对朱德同志的敬爱之情。 【关系建构】在前面识字学习的基础上,本课安排了根据生字构字特点及语境先猜带点的字,再查字典验证。 【资源拓展】 拓展阅读语文主题丛书
学情 分析 【已有经验】 1.知识经验 能够借助拼音读准生字,自己读通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生活经验 大多数孩子都听说过“红军”的故事,对故事的背景有个基本上的了解。 3.策略经验 能够运用朗读圈画重点语句,感受朱德吃苦在前、以身作则的精神。 【未知经验】 1.知识经验 10%的同学部分生字的偏旁部首和笔顺顺序不明确,笔顺名称记忆不牢固。 2.生活经验 95%的同学因为生活实际与课文背景较远对学习课文、感悟人物品质不能提供帮助 【困难与障碍】 字词方面:本课部分生字的字形较复杂,且这些字大多集中在第一自然段和第四自然段; 【突破措施】结合语境帮助学生构筑画面,进行联想记忆
单元学习目标 1.通过图文结合、识字卡片等方式认识本单元二类字,读准多音字“难”。通过老师范写,学会书写本单元一类字。 2.初读课文,读准字音,了解文章大意。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革命先辈的精神,对革命先辈产生敬意。
课时学习目标 1.通过图文结合、识字卡片等方式认识“朱、德”等1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难”。通过老师范写,学会书写“战”等8个生字。 2.初读课文,读准字音,了解文章大意。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大家为什么更敬爱朱德同志了,感受朱德的以身作则,以及和同志们同甘共苦的精神,对革命先辈产生敬意。
学习 重难点 重点: 1.通过图文结合、识字卡片等方式认识“朱、德”等1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难”。通过老师范写,学会书写“战”等8个生字。 2.初读课文,读准字音,了解文章大意。 难点:理解大家为什么更敬爱朱德同志了,感受朱德的以身作则,以及和同志们同甘共苦的精神,对革命先辈产生敬意。
课前 准备 课件制作
评价任务设计
单元 总任务 情境创设:红色足迹,凝聚在一个个值得深思的故事里。红色足迹,刻在一个个华夏子孙的灵魂里。
课时 评价 任务 任务详解:近期我们将举行以“走进伟人事迹,重温红色记忆”为主题的讲故事比赛,感悟革命英雄的爱国主义情怀和高尚品质。 驱动性任务:走进扁担的故事。 任务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目标3) 任务二:预习检测,初读课文,认识生字词 任务三:整体感知 任务四:再读感悟
教学活动设计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学习内容: 通过谈话导入进入新课情境。根据回答,教师板书课题。 学生活动: 1.根据图片,知道本节课的主人公是一位革命先辈。 2.(课件出示扁担的图片)同学们,你们认识这种工具吗?它叫做扁担。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这篇文章——朱德的扁担。 生齐读并书空课题。 3.注意“扁担”的发音,“担”为轻声。 教师活动; 同学们,你们知道朱德吗?教师简单介绍一下朱德。 (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军事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之一。) 评价方式: 指名学生准确回答图片上的人物,了解本节课学习的主人公是一位革命先辈。 评价标准: 学生声音洪亮,读音准确,能正确读出轻声。学生不能正确读出词语
二、预习检测,初读课文,认识生字词 学习内容: 1.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数一数,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3.教师PPT出示带拼音二类字。 学生活动: 自由朗读课文,标好自然段。 2.带拼音学生自读、同桌互读检查,指名学生开火车读课文 学习内容: 学生活动: 指读、小老师领读、排火车读词语。 学习内容: 多音字“难”。 学生活动: “难”读二声时,可以组词“困难、难忘”。 “难”读四声时,可以组词“灾难、苦难”。 评价方式: 指名开火车朗读课文。 评价标准: 学生能流畅、准确认读所有生字,课文朗读流畅,读音正确学生在认读课文是不够流畅,错误在2个以上
问题预设: “陡”这个字的读音对孩子可能有一定的难度,而且学生可能不太理解其意思。 补救措施: 可以通过词语“陡坡”、“陡立”等加深记忆,出示陡坡的图片帮助理解。
三、整体感知 学习内容: 这课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学生活动: 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生:朱德和大家一起挑粮。战士把他的扁担藏起来,后来朱德找来新的扁担,并在上面写上“朱德的扁担”五个字,大家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担了。 师:对啊,课文就是讲了朱德同志和战士们一起去茅坪用扁担挑粮的故事。 随评价方式: 随机抽取学生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评价标准: 能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简洁的概括出文章大意。能大体说出课文内容,用词不太准确。无法根据课文内容说出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问题预设: 学生对于概括故事内容有难度。 补救措施: 要给出一定的提示支架,可以让学生填空。
四、再读感悟 学习内容: 跟着老师一起读第1自然段,读完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一段写了谁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干什么事情?。 学生活动: 边读边在课文中进行圈画关键信息(时间、地点、人物、事情) 学习内容: 故事背景——井冈山周围500多里都是高山,地势险要。1927年,毛泽东带领红军在井冈山建立了第一个革命根据地。1928年,朱德同志带领的队伍在这里会和在一起了,这就是会师。当时红军遭到了敌人的围攻,要坚守井冈山根据地,不仅要加紧练兵,从军事上做好准备,还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就是要储备足够的军粮,保障后勤供给。但是“红军在山上,山下不远处就是敌人”说明当时环境非常危险,红军下山挑粮可谓困难重重。
学生活动: 了解故事背景。 学习内容: “红军在山上,山下不远处就是敌人。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学生活动: 思考:说明当时环境的危险,红军与敌人距离很近,为下文的艰苦挑粮做了铺垫。 学习内容: 怎么读好这一段?教师朗读指导。 学生活动: 学生自己尝试朗读 同桌互读 教师指名读 教师范读 5.思考:如此危险情况,红军还是要挑粮,那么你知道他们遇到哪些困难吗?读读第2自然段找找答案吧! 学习内容: 想一想:井冈山如果没有足够的粮食,会有什么严重的后果? 学生活动: 自由读课文,思考问题。 同伴相互交流。 全班交流。 生:红军没有食物,没有体力,没法和敌人作斗争,也就不能好好建设井冈山根据地了。 2.下山挑粮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吗? 生:不容易,又远又陡,十分难走。 3.你能读出下山挑粮难走的句子吗? 师:我们要重读“山高路陡,非常难走”,突出下山挑梁的重重困难。 学习内容: 挑粮困难重重,为什么大家都“争着去”呢? 学生活动: 朗读课文,思考问题。 小组合作交流。 师:对啊,大家争着去挑粮体现了红军战士不怕危险、不怕困难、团结互助的大无畏精神。这为后面朱德同志也争着挑粮埋下伏笔。 师总结: 这节课我们读熟了课文,并会认了本课的生字,还知道了红军战士不怕吃苦,争着去挑粮的事,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朱德同志以身作则和战士们一起挑粮同甘共苦的优秀品质。 请同学们课下搜集一下朱德同志的其他小故事,这节课上到这里,下课。 评价方式: 希沃白板随机抽取一名同学回答。 评价标准: 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内容,能够准确说出重点语句表达的含义。无法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内容,能够准确说出重点语句表达的含义。
评价方式: 指名学生尝试读出朱德同志十分忙碌、十分辛苦的语气。 评价标准: 朗读画线句子时,要重读强调,读出井冈山根据地当时的严峻形势。不能够重读画线句子,读不出井冈山的严峻形式。关键词寻找不全面,重音和语气都朗读不到位。
问题预设: 学生不能很准确地找到不理解的词语。 补救措施: 老师要在学生圈画词语时时及时的巡视、指导。 问题预设: “会师”这个词语在生活中接触得比较少,不能准确说出其意思。 补救措施: 教师可以举个例子帮助学生理解,也可以找同学来演示一下。 问题预设: 学生画出的句子不够具体。 补救措施: 教师可以提前告知学生需要画出一个完整的句子,画完之后同桌相互检查。 问题预设: “不料”这个词有的学生没有接触过,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补救措施: 可以通过换词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
五、作业布置 作业内容 作业类型 对应目标 作业时间
1.积累“戴着斗笠”等词语,说出两个类似词语。 巩固类作业 目标1、3 5分钟
2.搜集朱德同志的其他小故事。 拓展类作业 目标2 5分钟
板书设计 朱德的扁担 战士们 藏 扁担 以身作则,同甘共苦 朱德 找 扁担
教学反思 一、本课我从重点内容入手,一开始就让孩子们明白挑粮的不容易,尤其走山路,需要的是年轻力壮的战士才能胜任。朱德年纪大了,工作繁忙可是依然坚持要去,从而让学生体会了革命领袖以身作则、与群众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培养了敬爱革命领袖的思想感情。 二、不足之处:由于文章篇幅较长,课文讲述的内容与学生生活的经历相差甚远,学生学起来比较吃力,教学中没有把握好分寸,应多利用一些现代化的工具资料,帮助学生理解,这样教学起来就不会那么辛苦。因此,课前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 三、改进措施:“教学有方,但教无定方。”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选择合适的阅读教学方法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作为一个语文教师,我要会选教法,能让学生在引导下尽可能用最少的时间,捕捉到最多的信息。当然,还应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