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狐假虎威》教学设计(第2课时)
学习目标定位
课标 分析 【第一学段目标】 【识字与写字】 1. 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 2. 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基本的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写字姿势正确,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3. 学习独立识字。 【阅读与鉴赏】 1. 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3. 尝试阅读整本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向他人介绍读过的书。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 【表达与交流】 1. 学说普通话,逐步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有表达交流的自信心。 2. 与他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3. 对写话有兴趣,留心周围事物,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 【梳理与探究】 1. 观察字形,体会汉字部件之间的关系。梳理学过的字,感知汉字与生活的联系。 2. 观察大自然,热心参加校园、社区活动,积累活动体验。结合语文学习,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整理、表达自己在活动中的见闻和想法。
教材 分析 1.文本位置:《狐假虎威》是义务教育教科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8单元第一篇课文,本单元以“相处”为主题。本文是一则寓言故事,也是一则成语故事。 2.内容分析:本课要求认识的字有“假、威”等15个字,本课生字较多,可让学生在初读的过程中,借助拼音拼一拼、读一读生字,培养学生自主正音的习惯。其中“嗓”是平舌音,“批、爪、神、猪、受”是卷舌音,“神、骗”是前鼻音,“嗓、抗、趟”是后鼻音。可通过组词辨读,帮学生正音。读准“转、闷”两个多音字。会写的字有“食、物”等8个字。课文主要讲了狡猾的狐狸借着老虎的威风吓跑了百兽。告诉我们生活中不能做像狐狸一样借着别人的力量吓唬人,其实自己根本没有什么本事的人。课文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语言形象生动,富有童趣。本课以成语为题,课文第九自然段就是对课题的释义。课文插图生动形象地再现了课文内容。 3.关系建构:通过童话故事,让学生感受应该怎样与人与人相处。课后题通过分角色表演故事,表现词语的意思。童话故事情节生动有趣,引导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注意与人友好相处。 4.资源挖掘:为了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达到本单元的阅读量,本节课向学生推荐阅读寓言故事《守株待兔》、《亡羊补牢》、《画蛇添足》,并有声朗读主题丛书相关文章,在读书中潜移默化识字。
学情 分析 已有生活经验:大部分的学生已经通过其他途径对“狐假虎威”的故事有一定的了解,也基本能通过揣摩知道动物内心的想法 已有知识经验:通过一年半的学习,孩子们已经能够掌握非常多的识字方法,在识字上基本能够占据主导,通过合作探究自主完成;在朗读上也基本能够做到根据不同的标点符号读出语气语调。 未知及突破:本文的学习主体是小学低年级儿童,他们在语文知识和能力水平方面还不是很高,还不能独立运用语言文字来切实感悟文章文意,因此,学生学习时要融入一定的课文情境中,合作交流,反复诵读,在多形式,多层次的朗读中理解内容,在小组合作表演中弄懂道理。
单元学习目标 1.通过查字典、同桌互读、借助形声字构字规律等方式,学生能认识43个生字,会写27个字和46个词语。 2.通过反复朗读的方式,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根据课文内容,情景表演,了解如何相处。 4.通过图片提示、教师引导、小组讨论等方法,学生能向别人推荐自己喜欢的寓言故事。
课时学习目标 1.通过识字方法的分享指导,认识本课1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认识“转”“闷”2个多音字并结合课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掌握不同读音在不同语境中的使用。 2.通过表演加深对“神气活现、摇头摆尾、半信半疑、东张西望、大摇大摆、纳闷”等词语的理解。 3.抓住文中关键词,通过分角色朗读的形式,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通过对课文的演绎以及心理揣摩,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狐假虎威”的意思,体会寓意,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学习 重难点 重点: 通过表演加深对“神气活现、摇头摆尾、半信半疑、东张西望、大摇大摆、纳闷”等词语的理解。 难点:通过对课文的演绎以及心理揣摩,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狐假虎威”的意思,体会寓意,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课前 准备 课件制作
评价任务设计
单元 总任务 同学们,生活中我们常与伙伴、师长相处,然而自然界中的一切都在与我们相伴,本单元让我们跟随课文,看看应该如何与人事物友好相处,举办一场以“相处”为主题的心得交流会吧!
课时 评价 任务 驱动性任务:同学们,我们先来做一个猜谜游戏 1)黄袍袍,黑斑斑,龇牙咧嘴瞪眼睛;森林里面称大王,捕食野兽本领强。(老虎) 2)模样像狼脸儿长,三角耳朵猫儿黄,昼伏夜出捕肉吃,毛皮好做女士装。(狐狸)说说你对它们有怎样的印象? 他们俩之间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则寓言故事 子任务一:回顾课文、复习巩固 子任务二:精读课文、理解课文 子任务三:揭示寓意、拓展升华
教学活动设计
环节/目标 学教活动 评价活动 预设与补救
一、回顾课文、复习巩固 1. 检查字词。教师出示词语卡片,学生开火车读。 2、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生:1.生字认读 2.说一说课文所讲的故事 开火车检查 预设:个别字读的不准确 补救措施:强化认读、检查
二、精读课文、理解课文 1.引导学生轻声朗读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思考并交流:读懂了什么? 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词语、句子,感受老虎和狐狸的心理,指导朗读。 (1)思考并交流:狐狸在被抓时,是怎么做的? (2)“眼珠子骨碌一转”是什么样?他为什么要“扯着嗓子问”? (3)指导朗读第二、四自然段。 (4)老虎为什么会“一愣”? (5)指导朗读第三自然段。 2.自由读文章第5~8自然段,思考:老虎真的被骗了吗?狐狸是怎么做的? (1)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老虎被骗了? (2)狐狸的哪些动作表现出他骗人成功后的得意? (3)森林里大大小小的野兽真的怕狐狸吗? 3.学生分角色练习朗读对话。 4.引导学生想象狐狸和老虎还会想些什么,并加上适当的表情、动作进行表演 5.学习第九自然段,理解寓意 1)百兽们害怕的究竟是狐狸还是老虎?(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2)原来,百兽害怕的是老虎。狐狸是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这个故事衍生出一个成语,就是“狐假虎威” 3)原来,受骗的不仅是老虎,还有百兽,它们为什么会上当呢? 生:1.学生读文后小组交流,总结出:狐狸用“老天爷”来吓唬老虎,不让老虎吃掉他。 狐狸被抓时眼珠子骨碌一转,扯着嗓子问老虎:“你敢吃我?” 狐狸“扯着嗓子问”,是因为他心里害怕,用大声喊来掩盖恐惧,同时也想吓住老虎。 老虎半信半疑,所以“一愣”。 2.老虎真的被骗了!从“蒙住了”“松开”“半信半疑”“东张西望”这几个词语可以看出来。 “神气活现”“摇头摆尾”这两个词语表现出了狐狸骗人成功后的得意。 3.注意读出不同动物的特点。 4.学生先自由练习,再进行表演 把词语和对应的意思连起来。 狐假虎威 表示对真假是非不能肯定。 东张西望 狐狸借着老虎士气显威风。 半信半疑 形容到处看的样子。 狐狸是借着( )的威风把( )蒙住了。 老虎被蒙住了,松开了爪子。其实他受骗了。原来,_______________。 老虎半信半疑,东张西望。其实他受骗了。原来,______________。 狐狸大摇大摆走过来,跟往常不一样,都很纳闷。其实他们受骗了。原来,__________。 【评价方式】 指名回答 预设:学生能够找出关键词,大体说出老虎和狐狸的心理 补救措施:个别学生小组合作的时候给予指导。
三、揭示寓意、拓展升华 大家说得真好,那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不要学习狐狸? 2、通过讨论明白:在实际生活中,我们要学聪明的狐狸用智慧与坏人作斗争,千万不要学狡猾的狐狸去骗人,这样才是人人喜欢的好孩子。 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所感所想 【评价任务】 选一选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 A.不要相信狐狸,狐狸是狡猾的。 B.不要借别人的势力欺压别人 【评价方式】 小组汇报、随机提问 预设:个别学生表达不够完整。补救措施:在小组讨论时给予指导
四、指导书写,评价练习 1.指导书写生字:“爪”“神”“活”“猪”。 (1)指导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指导“神”字的写法。 左窄右宽。顶部“礻”低,底部“申”低;第二笔横撇与第三笔竖相交于横中线;最后一笔竖在竖中线右侧。 指导“活”字的书写。 “氵”第二点偏左,收在横中线上;“舌”下面的“口”上宽下窄。 2.反馈评议。 生:1.学生认读生字并组词,比一比谁组得多。 2.学生观察并交流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和书写注意点。 3.老师范写时,学生一边观察一边做书空练习。 4.同桌、全班相互交流,指出书写的优点,再看看不足,并改正。 【评价任务】 1.认读生字并组词 2.观察占格并相互交流 3.规范书写汉字 【评价方式】 随机提问 预设:“爪”个别学生和“瓜”弄混。 补救措施:多提醒纠正。
作业 布置
板书 设计
教后 反思 这篇课文是一个有趣的成语故事,孩子们很喜欢。本课要通过抓住“眼珠子骨碌碌一转、扯着嗓子、神气活现、摇头摆尾、大摇大摆”等词句,体会狐狸的狡猾。从“愣、松、半信半疑、东张西望”等词句,了解老虎被骗的经过。在教学中我着力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在理解的基础之上,分角色朗读,配合动作朗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读出狐狸的诡计得逞,读出老虎信以为真,再让学生进行表演,学生们就能在表演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走进故事,课堂也会洋溢着趣味与活力,这样也加深了孩子们了对文章的理解感悟,对“狐假虎威”意思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