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定位
课标 分析 【识字与写字】 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写字姿势正确,书写规范。 2.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偏旁部首,能按笔画规则用硬笔书写,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3.学习独立识字,能借助汉字拼音,认识汉字。 【阅读与鉴赏】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表达与交流】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梳理与探究】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教材 分析 【文本位置】本单元是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围绕“大自然的秘密”这个主题编排了《小蝌蚪找妈妈》《我是什么》《植物妈妈有办法》3篇课文,侧重于体现大自然的一些学科知识。本文是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意在让学生积累并运用表示动作的词语,能借助图片,了解课文内容。 【内容分析】《小蝌蚪找妈妈》是一篇科学童话,借助插图,展现了小青蛙的变化过程,蕴含了从小就要独立生活、遇事主动探索的道理。作者以拟人的修辞手法展现了一个充满儿童情趣的科学童话。 【关系建构】掌握本单元生字、积累并能运用表示动作的词语,帮助理解课文,更加顺畅的学习第二单元的课文。 【资源拓展】《小蝌蚪》。主题丛书第一单元《奇妙的动物朋友》中的第一篇文章。这是一首小诗,用简练的语言写出了小蝌蚪变为青蛙的过程。
学情 分析 【已有经验】 1.已有知识经验:经过一年的语文学习,能借助拼音读准生字词,掌握了一定的识字方法,例“熟字加偏旁”“换一换”等等,能通过插图读懂课文,了解大意。 2.已有生活经验:在生活经验方面学生对助人和奉献这些词语的精神内涵感悟不够深刻,需要老师的积极引导。 3.已经策略经验:划分文章段落,通过朗读,浏览圈划文章的动词和形容词。 【未知经验】对于文中的动词“追”“游”认识模糊。学生对蝌蚪变青蛙的过程理解不到位。 【困难与障碍】学生知识积累有限,理解感悟能力有限,对文章不能全面、准确的把握。 【突破措施】 多朗读课文。 1.说顺序。要求学生用上先、再、接着、最后,说小蝌蚪的生长过程。通过学生的说来完成填空题。 2.说内容。在学生知道青蛙的样子以后,要求他们在寻人启事中加入青蛙的特征。把学到的内容及时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3.贴——据文贴画,贴中取乐 教师准备好五幅画,分别为小蝌蚪、长了两条前腿的蝌蚪、长了前腿和后腿的蝌蚪、尾巴变短的青蛙、小青蛙。通过学生看图引导学生说出小蝌蚪的变化过程,教师相机贴出对应的图片。这样学生掌握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时就轻松自如,毫不吃力。
学习 目标 1.能联系生活实际和结合上下文理解趋向动词“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等的用法。理解课文内容,回答课后问题。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讲述故事,感受小蝌蚪遇事主动探索的精神,增强阅读科学童话的兴趣。
学习 重难点 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讲述故事,感受小蝌蚪遇事主动探索的精神,增强阅读科学童话的兴趣。
课前 准备 课件、学历案、写字本
评价任务设计
单元 总任务 本单元我们要开启自然之旅,认识一些可爱的动植物朋友!
课时 评价任务 驱动性任务:今天我们来认识自然探寻之旅的第一位朋友小蝌蚪,它遇到了一些麻烦,找不到自己的妈妈了,我们一起帮助小蝌蚪找妈妈。 子任务1:复习旧知,巩固字词 子任务2:精读课文,重点突破 子任务3:课堂练习,巩固提高 子任务4: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教学活动设计
环节 学教活动(含评价任务) 预设与补救
一、复习旧知,巩固字词 (目标1) 【学教活动】 1.出示字词,检查朗读情况。 2.按照小蝌蚪变成青蛙的正确顺序给图片排排序。 【评价标准】 1.正确朗读字词。 2.能够按照小蝌蚪变成青蛙的正确顺序给图片排排序。 【评价任务】 1.朗读词语。 2.排序练习。 【问题预设】 少数同学朗读有错词。 【补救措施】 同桌互助的方式,运用多种方法识记。
二、精读课文,重点突破 (目标123) 【学教活动】 1.导读第1自然段 (1)课文里是怎么描写小蝌蚪的呢?(一群小蝌蚪,长着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快活地在池塘里游来游去。)教师一边讲评一边(板书:大脑袋 黑灰色的身子 长尾巴)。 (2)小蝌蚪的脑袋怎样?连用两个“大”,给你什么感觉?(小蝌蚪的脑袋很大很大) (3)什么样的尾巴?连用两个“长”给你什么感觉?(小蝌蚪的尾巴很长很长)文中那个词写出了小蝌蚪长长的尾巴特别好玩?请你用一只手臂做一做“甩”的动作。 小蝌蚪在池塘里快活地游来游去,我们也来快活地读读书, 2.导读第2自然段 小蝌蚪游哇游,过了几天——怎么了?(长出了两条后腿。)(师贴长后腿的画于黑板上) 小蝌蚪见了鲤鱼阿姨是怎么做的?(迎上去)迎上去是什么意思?谁来扮演小蝌蚪,表演“迎上去”。 交换,学生读鲤鱼妈妈,教师读小蝌蚪。 (师生对读,边读边做动作)4从鲤鱼妈妈的回答中,我们可以知道蝌蚪妈妈的特点是什么?(四条腿,宽嘴巴。)正确读“宽嘴巴”。 过渡:我们继续了解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 (1)小蝌蚪听了鲤鱼妈妈的话,继续游哇游,过了几天,小蝌蚪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又长出了两条前腿。)(师贴长前腿的画于黑板上) (2)小蝌蚪看见鲤鱼是“迎上去”,看见乌龟是怎样做的?正确读“追上去”。“追上去”是什么意思?(从背后赶上去打招呼)谁来扮演小蝌蚪、乌龟,表演“追上去”? (3)小蝌蚪为什么“连忙追上去”?“妈妈,妈妈!”感叹号告诉了你什么? 小蝌蚪太想念妈妈了,小蝌蚪又错把乌龟当妈妈。(乌龟同青蛙一样是四条腿,宽嘴巴) 扮演小蝌蚪、乌龟,表演“追上去”? 读好问句和感叹句。 4.导读第4自然段。 (1)指名朗读本段。青蛙妈妈什么样?找出描写大青蛙的句子。(板书:大青蛙)(课件出示17):蝌蚪妈妈:四条腿(蹲) 宽嘴巴 大眼睛(鼓) 绿衣裳(披) 白肚皮(露); 小蝌蚪:尾巴变短了。 5.齐读第5自然段。 过渡:小青蛙找到妈妈了吗? (1)从以下两个感叹句你感受到了什么? ①“妈妈,妈妈!”(感受到小蝌蚪见到妈妈的惊喜之情。) ②“好孩子,你们已经长成青蛙了,快跳上来吧!”(体会到妈妈见到孩子很高兴,充满慈爱。) 练习读出小青蛙找出妈妈的惊喜之情和妈妈见到孩子的高兴和慈爱的语气。 (2)读读这个自然的最后一句,请找出描写小青蛙动作的词。(“蹬、跳、蹦”) (3)朗读这个自然段,体会青蛙一连串动作轻盈、敏捷。 6.教学第6自然段。 (1)小青蛙跟着妈妈天天做什么?(捉害虫)“天天”这个词语告诉了你什么?(小青蛙很勤劳。) (2)读一读小青蛙捉害虫的资料。 7.用自己的用讲述一下这个故事。 【评价标准】 学生按照要求画句子。 能用动作演示词语的意思。 3.正确填写小蝌蚪在找妈妈过程中的变化及妈妈的特征。 【评价任务】 学生边画边读描写小蝌蚪样子的句子。 2.表演动作,理解“迎上去、追上去”等动词。 3.以表格的形式填写小蝌蚪在找妈妈过程中的变化及妈妈的特征。 【问题预设】 多音字“教”,学生不能理解。 学生朗读语气不到位。 【补救措施】 1.在语境中学习,在句子中理解。 2.优生示范,教师示范读。
三、课堂练习,巩固提高 (目标123) 【学教活动】 指导书写生字。 读写生字新词。 3.排序练习 【评价任务】 书写生字 完成练习 【评价标准】 1.规范正确地书写生字并组词。 2.正确完成练习题 【问题预设】 小部分学生书写不够规范。 【补救措施】 推送生字书写视频微课。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课文里通过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讲述了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每一段的写法都是一样的:先写小蝌蚪的变化,再写小蝌蚪看见了谁,最后用对话来结束。 通过本课学习,我们不但掌握了生字、新词,而且知道了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作者根据图画的主要内容,合理想象,按顺序写出了这样一篇好文章,对我们今后的看图作文会有帮助。
作业 布置 作业内容 作业类型 对应目标 作业 时间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巩固性作业 对应目标1 5分钟
读语文主题丛书对应篇目 拓展性作业 对应目标3 5分钟
板书 设计
教后 反思 教学本课,我紧紧围绕小蝌蚪的成长变化这一线索,紧抓识字、读书的重点,把朗读和看图及随课文识字结合起来,让孩子学会动脑,学会讲述故事梗概,同时把积极思考、努力发现结合起来,从不同角度带领学生们走进了一个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动物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