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5《玲玲的画》 第1课时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大单元】5《玲玲的画》 第1课时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77.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7-15 14:32: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二级上册第三单元《玲玲的画》教学设计(第1课时)
学习目标定位
课标 分析 【核心素养内涵】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语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作的综合体现。 第一学段目标: 【识字与写字】 1. 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认识常用汉字1600 个左右,其中 800个左右会写。 2.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 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基本的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写字姿势正确,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4. 学习独立识字。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学会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 【阅读与鉴赏】 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默读。 2.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3. 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他人交流。通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4. 尝试阅读整本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向他人介绍读过的书。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 5. 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 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 万字。 【表达与交流】 1.学说普通话,逐步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有表达交流的自信心。 2.能认真听他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听故事、看影视作品,能复述大意和自己感兴趣的情节。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与他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积极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3. 对写话有兴趣,留心周围事物,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4. 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梳理与探究】 1.观察字形,体会汉字部件之间的关系。梳理学过的字,感知汉字与生活的联系。 2. 观察大自然,热心参加校园、社区活动,积累活动体验。结合语文学习,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整理、表达自己在活动中的见闻和想法。 3. 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结合其他学科的学习和生活经验交流讨论,尝试提出自己的看法。 单元教学目标: 【识字与写字】 ◎认识66个生字,读准4个多音字,会写37个字,会写32个词语。 ◎能正确辨析与运用同音字。 【阅读与鉴赏】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能借助词句,理解课文内容,试着讲讲故事。 ◎能针对问题,说出自己的感受或想法。 ◎背诵积累古诗《小儿垂钓》。 ◎阅读《王二小》,感受王二小的机智勇敢。 【表达与交流】 ◎选择自己的一件手工作品,能按照顺序介绍制作的过程。 ◎认真聆听别人的介绍,能够边听边记住主要信息。 ◎学习用“一边……一边……”说句子。 ◎写写自己喜欢的玩具。学习“在方格纸上写,标点符号占一格”等基本写话格式要求。 【梳理与探究】 ◎能够感受到启发,有在生活中善于思考的意识,敢于表达自己,具备初步的转化思维。
教材 分析 【文本位置和结构】 教材解析 《玲玲的画》是一篇读后让人深受启发的小故事。主人公玲玲准备参加评奖的画不小心被弄脏,因为来不及重画一张,玲玲着急地哭了。在爸爸的启发下,玲玲开动脑筋,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不仅巧妙地掩盖了污渍,还让整幅画看上去更好了。课文一共有九个自然段,按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可以分成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交代了故事的起因,玲玲画了一幅《我家的一角》要去参加评奖,非常得意。可她一不小心把画弄脏了,重画一张也来不及了,所以又很伤心。“得意、伤心”点出了玲玲心情的变化。 第二部分(第5~8自然段)是故事的经过,写了玲玲在爸爸的指点下,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整张画看起来更好了。“来不及、满意地笑了”写出了玲玲从“焦急、无奈”到“满意”的心情变化,玲玲不仅对自己画的画表示满意,更对自己能动脑筋想出办法感到满意。 第三部分(第9自然段)是故事的结尾,通过爸爸的话,告诉了玲玲做人做事的道理:在生活中遇到挫折或困难时不要过于伤心,只要我们开动脑筋想出合适的办法,就有解决问题的机会。 全文由玲玲和爸爸的对话展开故事情节,通过对话能感受到爸爸的和蔼可亲和循循善诱。课后第一题引导学生借助“得意、伤心、满意”三个关键词讲述课文内容、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和复述故事的能力。第二题引导学生结合实际理解课文表达的道理,从阅读中获 得个人感受。 【学习内容分析】 一、识字与写字 认识“玲、详、幅、评、催、脏、伤、报、另、及、懒、并、糟、肯”154个生字,会写“画、评、纸、另、拿、幅、奖、报、及、并”10个生字,会写“评奖、时间、报纸、来不及、事情、坏事、好事”7个词语。 二、阅读与鉴赏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借助关键词、句尝试讲述课文内容; 3.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三、表达与交流 试着用文中“得意、伤心、满意”这3个词语,讲讲这个故事。 四、梳理与探究 结合故事,能够感受到启发,有在生活中善于思考的意识,敢于表达自己,具备初步的转化思维。 五、【资源拓展】 主题丛书:阅读《一封奇怪的信》和《香香鸟》,找到文中主人 公心情变化的词语,借助这些词语讲故事。
学情 分析 已有知识经验: 1.经过一年级的学习,学生已经认识700个生字,学生对汉字的偏旁、结构、汉字的构字原理有了初步的了解。 2.学生能够读懂简短的语句。 已有生活经验: 3.有过参加比赛或者类似的生活经历,心境上能理解玲玲画被毁坏时的伤心和紧张。 已有策略经验: 学生已经初步学习了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词语的方法,并且掌握了一定的识字写字方法。 学习困难障碍: 1.文中需要认识的字中“催、懒、糟”字形较复杂。要求会写的字“拿、候、报”比较难写。 2.学生理解课文光停留在表面,不能入情入境地读。 3.对于“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理解较困难。 突破障碍措施: 1.字词方面,一类字: (1)认真读帖,描一个写一个反馈后再写一个。 (2) 观察强调。通过多种识字形式及教师指导,认读课文中的“玲、详、幅、评、奖、催、啪、报、另、及、懒、并、糟、肯”15个生字 一类字: (1)“另”、“及”、“并”、“画”字形相对简单,放手让学生独立观察书写。 (2)“幅”“评”“报”都是左右结构的生字,书写时要做到左窄右宽,师生共同梳理左右部件相互穿插相互关联。 (3)“报”右半部分笔顺是难点(第一笔是横折钩),采用教师范写-------学生边看边书空------描红-------仿写的方法加强识记。 2.朗读方面 教师播放示范朗读录音,教师引导学生边听边注意停顿。 3.拓展方面 (1)布置课前预习,学生自由搜集资料。 (2) 课上小组讨论交流,通过组员的相互追问、补充,让拓展的知识逐渐丰富起来。
学习 目标 1.认识“玲、详”等8个生字,通过做动作、联系生活等方式理解“端详、啪的一声”等词语的意思,通过自主观察和借助橙果果软件的指导,书写“评、奖、拿、及、候”5个字,做到笔顺正确、书写端正、整洁。 2.借助图画理清课文顺序,结合“得意、伤心、满意”这3个词语,了解课文内容。 3.研读关键句,感受人物心情。对玲玲动脑筋想出好办法感到欣赏。
学习 重难点 重点:理解词语意思,理清课文顺序。 难点:对人物心情的体会。
课前 准备 多媒体,PPT
评价任务设计
单元 总任务 每个人都有丰富多彩的童年生活,今天我们要召开童年生活分享会,请你和大家一起来分享自己的生活中的趣事。
课时 评价任务 驱动性任务:学校要举行书画大奖赛了,有一位小姑娘要去参加,她的名字叫“玲玲”。谁来亲切地叫她一声?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和玲玲有关,一起来读课题。 任务一:图文对照,整体感知(目标2) 任务二:细读故事,学词学文(目标3) 任务三:练写生字,学习小结(目标1)
教学活动设计
环节 学教活动(含评价任务) 预设与补救
环节一话题导入 识字导入,认识人物: 学校要举行书画大奖赛了,有一位小姑娘要去参加,她的名字叫“玲玲”。谁来亲切地叫她一声? (1)识字:“玲”字是形声字,右边命令的“令”表示读音,左边是个王字旁,表示意思。王字旁表示什么意思呢?表示非常珍贵的、美好的东西。“玲玲”用来形容玉器碰击的时候发出的清脆的声音。 师问:你们喜欢画画吗 假如你在画画时,不小心弄脏了画,该怎么办?(学生说说自己的解决办法)玲玲遇到这种情况时怎么办?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和玲玲有关,齐读课题《玲玲的画》,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预设: 能读准“玲”字读音,但是对“玲”的意思不清楚。 补救:用形声字构字特点借助“玲”字渗透王字旁的内涵。
环节二 图文对照,整体感知(目标2) (一)正确读文 1.借助拼音读课文。 做到读准字音、不丢字、不掉字,读的过程中用笔圈出生字新词,标出自然段序号。 2.指名分段读课文。 其它学生评议读书情况。(评议要点:字音是否正确,语句是否通畅。) 师生正音 3.教师重点强调被圈出的生字、词语的读音。(如:“幅”读音是二声;“详”读本调和轻声表示不同的含义。) (二)整体感知 1.出示三幅图画,教师引导排序:要是把这三幅图当作是课文的插图,应该谁在前谁在后呢?读读课文想一想。 2.学生根据故事顺序给图画排序,并说明理由。 3.学生借助图画,用几句话来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评价:学生都能做到给插图正确排序。 (3)提示两个多音字“脏”和“得”。 3.请学生当小老师领读生字卡片。 4.组织学生分组比赛读,教师随机正音,表扬。 5.分男女生两大组,开火车认读去掉拼音的生字,检测生字的掌握情况。读得好的奖励一张生字卡片。 预设: 有学生课文读不熟练,个别词语出现错误,如“端详”中“详”读轻声。 补救:及时指出问题,请学生对照拼音,读准字音,后进行二次朗读。 预设:大部分学生都能做到给插图正确排序,但是对课文讲了什么,要么说得过于详细,要么过于简单。 补救: 通过镂空填空方式,引导学生熟知课文内容,并能完整表达。
环节三 细读故事,学词学文(目标3) 文图结合: 1.想想这三幅图可以分别和文中哪三个自然段对应,在这三个段落前做上记号。 评价:学生能找到三幅画分别对应课文第1、4、8自然段。 2.找心情词语:请从这三段话中找出玲玲心情变化的词语。 评价:学生能结合1、4、8段找到能表现人物心情的句子,从而提炼出词语(得意—伤心—满意)。 交流讨论: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分别是什么? (起因:画弄脏,来不及画。经过: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结果:画看上去更好了。) 过渡: 玲玲的情绪怎么会有那么大的变化呢?让我们细细去读这三段话。 二、细读语段: 1.第1自然段:玲玲得意地端详着自己画的《我家的一角》。这幅画明天就要参加评奖了。 (1)了解“端详”:端详是什么意思,谁能来做个动作?像他这样仔仔细细、认认真真地看,就叫“端详”(出示词语卡“端详”,学生认读)。 (2)引导想象:课文中写玲玲端详自己的作品,这幅画明天就要参加评奖(出示词语“评奖”)。玲玲一边端详着自己的作品,一边会想什么呢? (3)联系生活,理解人物心情:同学们,你们在学习和生活中有过和玲玲一样的感受吗?哪件事情觉得自己做得特别好,挺得意的? 评价:学生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畅谈令自己觉得得意、骄傲的事儿。(学生畅谈。) 指导朗读:把玲玲得意的心情读出来。教师板书“得意”一词。 请大家读一读2、3两个自然段。 自读、指名读 启发:当你很晚不睡觉时,爸爸妈妈催过你吗?想一想当时的情景,谁再来读一读? 2.第4自然段:就在这时候,水彩笔啪的一声掉到了纸上,把画弄脏了。玲玲伤心地哭了起来。 (1)教师出示词语“弄脏”,请学生把词语读正确并说说“脏”在哪里。 (2)实操感知拟声词“啪”:教师拿出一支水彩笔,模仿水彩笔掉在桌面上,请学生听声音。 教师引导:这就是“啪的一声”,“啪”是表示声音的。“啪的一声”该怎么读?(响而短。) 师范读,生再读,读出玲玲又伤心又着急的语气。 师板书:伤心 3.第8自然段:玲玲想了想,拿起笔,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小花狗眯着眼睛,懒洋洋地趴在楼梯上,整张画看上去更好了。玲玲满意地笑了。 (1)观察最后一幅图:找找弄脏的地方和小花狗的关系。 评价:学会能抓住文中“整张画看上去更好了”,与第一幅图和第二幅图的差别,对比欣赏图画,说说好在哪里。 品析词语“满意”;请你夸一夸玲玲。 评价:学生在夸赞中理解满意的两重含义:玲玲不仅对自己画的画表示满意,更对自己能动脑筋想出绝妙的办法感到满意。 教师指导朗读,读出满意的语气。并板书“满意”一词。 评价:学生积极思考然后回答问题,回答出来的答案有自己的想法,语言组织流畅。 预设:学生愿意分享自己的经历,但是说事情的时候没有做到清楚明白。 补救:引导学生先说清原因,再说自己是怎样做到,鼓励学生把话说完整。 预设:对玲玲行为的称赞只是用一到两个词。 补救:提示学生在表达过程中说一说自己的对满意一词的理解。
环节四 练写生字,课文小结 (目标1) 过渡: 玲玲能把图画画得那么令人满意,我们也一定能把字写得让自己满意。今天我们还要写五个字:评、奖、拿、候、及。 指导书写: “奖”和“拿”笔画较多,书写时把上下两个部分都写得扁一些。 “候”要特别注意:中间有一小竖,不漏写。 “及”字的笔顺容易出错,“及”的笔顺起笔应是撇。要先书空再书写。 课件出示生字,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生字特点。 组织学生交流观察结果。 教师范写,学生练习。 投屏展示,对比进行二次书写。 交流点评。 根据反馈情况再次练习。 评价:学生认真书写,写字姿势正确,写出来的字端正、美观。 教师小结: 这节课我们读了《玲玲的画》这个故事,知道了玲玲开动脑筋,把弄脏的画改得更好了。下节课,我们要一起去读读写爸爸的部分,看看爸爸是怎么引导玲玲把坏事变成好事的。 预设:有学生不能正确书写。 补救:教师板书示范,教室里巡视,发现问题及时指正。
作业 布置 作业内容 作业类型 对应目标 作业 时间
用“得意、伤心、满意”各写一句话。并用这三个词语再讲一讲这个故事 巩固性作业 目标2 5分钟
读《一封奇怪的信》,找出表现人物心情的词语。 拓展性作业 目标3 10分钟
板书 设计
教后 反思 本文记叙的是常见的生活小事,在课堂一时我就引导学生理出了文章的情感线索,在教学中牢牢抓住这条线索,使全文脉络清楚,豁然开朗,课文内容就拨云见日,明朗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