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第5课 三大改造
1、了解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因、形式和结果。
2、知道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的方式及政策。
3、分析归纳三大改造的实质、意义和缺点。
学习目标
三大改造
三大行业 改造方式 完成时间 改造 意义 改造实质
农业
手工业
资本主义工商业
农业生产合作社
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公私合营
赎买政策
把生产资料
私有制转变
为社会主义
公有制
标志着我国
建立社会主
义基本制度
进入社会主
义初级阶段
1956年
自主学习
张老汉在旧社会没有自己的土地,新中国建立后,他在土改中分到了土地,本以为能过上好日子了,但是他发现单靠自己干、手里的农具根本不够用,自己还没有耕牛,也没钱买种子;后来好不容易东拼西凑种了点庄稼,却没有水渠灌溉,长势一直不好;更没想到的是,秋天一场蝗灾竟然让他颗粒无收!欲哭无泪的老汉为了活命,在冬天只得把地卖了,又靠借高利贷和租富农的土地艰难度日。
张老汉的困难
为了解决这些困难,国家采取了什么措施?
阅读教材第一段:
国家引导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的目是什么?
提高生活水平
满足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促进农业生产
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是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类别 农业互助组 开端 初级农业合作社 初级社在全国普遍建立 高级农业合作社
农业合作化迅猛发展时期
时间 1949.10-1953年 1954-1955年上半年 1955下半年-1956年底
原则
特点
成果
自愿互利 (典型示范)
土地等主要生产资料
归集体所有
生产资料私有,几户
共同劳动,互相帮助
土地入股,统一经营
特征:公有化程度越来越高
社会主义萌芽
半社会主义性质
完全社会主义性质
1955年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1956年底加入合作社的农户达96.3%。
农业合作化
——经历了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改造过程
农业合作化的实质?
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转变
合作社农民备齐工具一起劳动
生产合作社
兴修水利工程
生产合作社使用大型耕作工具
(1)原因:①土地改革后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影响农
业上产的发展;②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③农民也有进行互助合作的要求。④农业合作化的优越性,促使农民踊跃参加合作社。
(2)时间:
(3)形式:
(4)目的:
1、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
1953年-1956年
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5、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主要形式和阶段?
6、性质:
7、原则:
8、方法:
9、结果:
①农业互助组
②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③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社会主义改造
“自愿互利”
通过典型示范逐步推广
① 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
② 1956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张老汉弟弟的求援
张老汉的弟弟早年进城,开了个木器加工厂,如其他手工业者一样,属于一家一户式家庭作坊,资金少,设备简陋,工艺落后,一家的生活举步维艰。
改造方式: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成果:到1956年,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想想合作实在好,
个体分散办不到,
组织起来乐道道,
机器生产效率高。
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方式是什么?
“爹,咱的合作社今年又丰收了吧!可我在上海水泥厂过得不好!这水泥厂是资本家开的,最高产量还达不到设计能力的90%,劳动条件很差,工具特别老旧,工厂赚不到钱,资本家经常开除工人,我们的工资少得可怜,每天还担心失去工作,怎么办啊。
张老汉儿子的来信
材料1: 上海解放初期,一部分投机商在市场上兴风作浪,牟取暴利。其利用群众对纸币不信任的心理和人民币立足未稳的机会,掀起了一场银元大战,引起市场的物价波动。从5月27日- 6月9日的12天里,银元价格上涨两倍,致使物价上涨247%。这场“银元之战”及其后的“粮棉之战”,都极大地扰乱了上海的经济秩序。
据材料,说说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的背景?
一些私营工商业主严重扰乱经济秩序
材料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很弱,主要是商业和金融资本,工业资本只占1/5;在工业资本中又主要是轻纺工业和食品工业,很少重工业;私营工厂一般规模小,技术落后,经营困难,难以担当起实现国家工业化的重任。
——张岂之
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4年-1956年
资本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财产被没收,但民族资产阶级在革命的过程中作出了很大的贡献,财产没收显然有失公允,可不没收,他们又存在剥削,显然与社会主义的生产资料的公有制不相吻合。
怎么办?
方式:公私合营
公私双方共同经营企业,公方代表居于领导地位。
“公”指什么?“私”指什么?
(国家)、(资本主义工商业中的资本家)
赎买政策
意义: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四马分肥”
政策:
公私合营入股分红存根。
档案
一位资本家自述:对于我,失去的是我个人的一些剥削所得……得到的却是一个人人富裕、繁荣强盛的社会主义国家。
1956年1月工商界代表乐松生向毛主席送喜报
1956年北京人民庆祝
公私合营
1956年1月底,全国所有大城市和50多个中等城市资本主义工商业者,都实行了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结果: 1956年初,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
天津市
1956年天津人民庆祝
公私合营
你知道哪些历经改造发展至今的中华老字号
1956年实现公私合营后,“鼎丰真”获得了壮大与发展,成立了“鼎丰真”食品店。
1952年公私合营,末代老板杨福来。在中国餐饮业500强中,全聚德排名为中式正餐之首。
问题思考:你认为三大改造在当时对推动我国社会发展起了什么作用?
材料:20世纪五十年代新中国经济成分变化表
1.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
三大改造的实质、基本任务
2.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结果:
(2)意义:
三、三大改造的完成
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 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这是中 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四、三大改造的实质
材料一:农民说的一句话:“刚分到的土地屁股还没坐热呢,又被收走了……不仅把土改时分来的土地收公了,把我们自己原有的土地也充公了,牲畜和农具也都统统归公了。”
社会主义改造工作的后期,也存在着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
材料反映在三大改造过程中出现什么问题 ?
五,三大改造的
局限性
材料二:合作化运动,对各地政府来说都是政治任务,务必要完成,由于发展速度过猛,不少地方出现了违反自愿原则的现象,由于侵犯了富裕中农的实际利益,引起了他们很大的抵触情绪,出现大量屠宰牲畜的现象,有的省估计至少杀了三十万头,有的省估计耕畜减少百分之二十。
知识总结
中国近现代史上社会性质发生的三次变化:
鸦片战争
新中国成立
三大改造完成
封建社会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新民主主义社会
新民主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社会
1840年
1949年
1956年底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新民主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社会
课堂小结
资本主义私有制
个体农民私有制
个体手工业私有制
改造后性质
改造前性质
集体所有制
集体所有制
国有制
社会主义公有制建立
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初级阶段)
农业
手工业
资本主义工商业
1.我国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是因为其( )
A.农民缺乏必要的生产工具
B.农村出现了新的贫富不均现象
C.先进的机械化农具难以在农村推广
D.分散的个体经营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2. 土地改革之后,我国又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被称为“三大改造”,其中对农业的改造途径是( )
A .走合作化道路 B .供销合作社
C .一大二公 D .公私合营
D
巩固练习
A
3.1956年1月,上海市副市长兴奋地宣告:“我国资本主义最集中的城市,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了!这一伟大胜利是我们人民的胜利。”他如此激动是因为上海完成了( )
A.手工业合作化 B.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一五”计划 D.土地改革
4.“企业的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转变,这在世界上早就出现过,但采用这样一种和平方法,使全国工商界都兴高采烈来接受这种改变,则是史无前例的。”“和平方法”指的是( )
A.实行股份制 B.廉价收购
C.赎买政策 D.无偿没收
B
C
5. 三大改造的实质是( )
A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公私合营
B .个体手工业者参加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C .农民参加合作社
D .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6.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
A .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
B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
C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 .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
D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