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解密】2020-2024五年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全国版)专题18 溶解度曲线(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中考解密】2020-2024五年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全国版)专题18 溶解度曲线(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4-07-15 16:20:02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考解密】2020-2024五年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全国版)
专题18 溶解度曲线
1.我国盐湖地区有“夏天晒盐(NaCl),冬天捞碱(Na2CO3)”的做法。NaCl、Na2CO3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20℃时Na2CO3的饱和溶液,升温到40℃时仍是饱和溶液
B.30℃时,在100g水中加入40g NaCl,形成不饱和溶液
C.NaCl的溶解度比Na2CO3的大
D.“夏天晒盐”经过蒸发结晶过程,“冬天捞碱”经过降温结晶过程
【答案】D
【详解】A、20℃时,碳酸钠的饱和溶液升温至40℃,升温后,碳酸钠的溶解度增加,变为不饱和溶液,不符合题意;
B、3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小于40g,则该温度下,在100g水中加入40g氯化钠,氯化钠部分溶解,形成的是饱和溶液,不符合题意;
C、溶解度比较,应指明温度,否则无法比较,不符合题意;
D、由图可知,碳酸钠和氯化钠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碳酸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故“夏天晒盐”通过蒸发结晶获得氯化钠,“冬天捞碱”通过降温结晶得到碳酸钠,符合题意。
故选D。
2.下图是KNO3和NaCl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不考虑水分的蒸发,析出的晶体中不含结晶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50℃时,将185.5g的KNO3饱和溶液降温到20℃,析出晶体的质量为53.9g
B.NaCl的溶解度小于KNO3的溶解度
C.20℃时,NaCl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6.0%
D.若KNO3中混有少量的NaCl,可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KNO3
【答案】A
【详解】A、50℃时,KNO3的溶解度为85.5g,20℃时,KNO3的溶解度为31.6g,50℃时,将185.5g的KNO3饱和溶液降温到20℃,析出晶体的质量,85.5g-31.6g,=53.9g,故选项说法正确;
B、没有指明溶液的温度,无法比较NaCl和KNO3的溶解度大小,故选项说法错误;
C、20℃时,NaCl的溶解度为36.0g,则20℃时,NaCl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故选项说法错误;
D、KNO3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而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若KNO3中混有少量的NaCl,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KNO3,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3.某种“果蔬洗盐”的主要成分及其质量分数是: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氯化钠、碳酸钠属于易溶物质
B.该“果蔬洗盐”不能与食醋一起使用
C.时,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等于
D.时,将50g“果蔬洗盐”放入100g水中,形成的溶液是的不饱和溶液
【答案】C
【详解】A、根据溶解度曲线,氯化钠、碳酸钠在20°C时的溶解度都大于10g,则属于易溶物质,正确;
B、该“果蔬洗盐”中含有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会与食醋中的醋酸反应,则不能与食醋一起使用,正确;
C、碳酸钠在30°C时的溶解度是40g,则此时碳酸钠的饱和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等于,错误;
D、氯化钠在20°C时的溶解度大约是36g,50g“果蔬洗盐”含有氯化钠的质量是,则20°C时25g氯化钠放入100g水中,形成的溶液是NaCl的不饱和溶液,正确;
故选C。
4.《本草纲目》记载:“火药乃焰硝、硫黄、杉木炭所合……”焰硝经处理可得到含少量的溶液,将其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最终得到较纯净的固体。和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的溶解度大于的溶解度
B.“蒸发浓缩”是为了获得较高温度下的饱和溶液
C.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大幅减小,所以“冷却结晶”时析出晶体
D.“过滤”所得滤液中的溶质只含有
【答案】C
【详解】A、选项中没有指明温度,无法比较KNO3和NaCl的溶解度大小,故A说法错误;
B、含少量 NaCl 的 KNO3 溶液,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蒸发浓缩”是为了获得较高温度下硝酸钾的饱和溶液,故B说法错误;
C、由溶解度曲线可知,KNO3 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大幅减小,所以“冷却结晶”时析出 KNO3 晶体,故C说法正确;
D、KNO3 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大幅减小,所以“冷却结晶”时析出 KNO3 晶体,则“过滤”所得滤液为硝酸钾的饱和溶液,滤液中的溶质含有 NaCl和硝酸钾,故D说法错误;
故选:C。
5.KNO3、KCl可用作钾肥,对大豆的生长具有重要的作用。KNO3、KCl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a点表示在18℃时,KCl和KNO3的溶解度相同
B.在70℃时,将238gKNO3的饱和溶液降温至40℃,析出74gKNO3
C.d点对应的KNO3溶液为饱和溶液
D.e点对应的KCl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0%
【答案】B
【详解】A、由图可知,a点表示在22℃时(大于20℃),KCl和KNO3的溶解度相同,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由图可知,70℃时KNO3的溶解度为138g,则70℃时238gKNO3的饱和溶液中硝酸钾的质量为,在70℃时将238gKNO3的饱和溶液降温至40℃,40℃时KNO3的溶解度为64g,则析出KNO3的质量为,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C、由图可知,d点在硝酸钾溶解度曲线下方,说明d点对应的KNO3溶液为不饱和溶液,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由图可知,e点表示4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为40g,则e点对应的KCl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硫酸铝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将硫酸铝饱和溶液从10℃升温至40℃,仍是饱和溶液
B.20℃时,将16.0g硫酸铝加入50.0g水中,形成不饱和溶液
C.30℃时,硫酸铝的溶解度为36.4g
D.40℃时,硫酸铝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45.8%
【答案】B
【详解】A、根据图像,硫酸铝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升温后,硫酸铝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故A错误;
B、20℃时,硫酸铝的溶解度为36.4g,即100g中最多能溶解硫酸铝的质量为36.4g,所以将16.0g硫酸铝加入50.0g水中,能全部溶解,形成不饱和溶液,故B正确;
C、根据图像,30℃时,硫酸铝的溶解度大于36.4g,故C错误;
D、40℃时,硫酸铝的溶解度为45.8g,硫酸铝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故D错误。
故选B。
7.侯德榜先生发明了侯氏制碱法,部分操作及原理如下:
步骤 操作 原理
1 30℃时,将NH3、CO2依次通入饱和NaCl溶液
2 过滤,加热NaHCO3固体
根据图表相关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aCl的溶解度大于NH4Cl的溶解度
B.30℃时,NaCl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6.3%
C.NaHCO3析出的原因:生成的质量大于其能溶于水的质量
D.在步骤2中,过滤后所得到的滤液中不含NaHCO3
【答案】C
【详解】A、比较物质溶解度时,应指定温度。根据溶解度曲线,温度较低时,NaCl的溶解度大于NH4Cl的溶解度,温度较高时,NaCl的溶解度小于NH4Cl的溶解度,A错误;
B、根据溶解度曲线,30℃时,NaCl的溶解度为36.3g,则此时NaCl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B错误;
C、溶质能析出的原因是溶剂所能溶解的溶质质量小于该溶质的质量,所以NaHCO3析出的原因是生成的质量大于其能溶于水的质量,C正确;
D、饱和溶液改变条件析出溶质后仍是饱和溶液,在步骤2中,过滤后所得到的滤液是NaHCO3饱和溶液,含有NaHCO3,D错误。
故选:C。
8.甲、乙、丙三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1所示,如图2是选用图1中某种固体进行实验时的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2试管中固体对应图1中的丙
B.t2℃时,甲、乙两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
C.t3℃时,将40g甲加入到50g水中,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80%
D.将等质量的甲、乙、丙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得到溶液的质量:丙>乙>甲
【答案】D
【详解】A、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使温度升高,试管内的原来剩余的固体完全溶解,说明该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图2试管中固体对应的不可能是图1中的丙,故A错误;
B、选项说法没有指明饱和溶液的质量,则t2℃时甲、乙两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不一定相等,故B错误;
C、t3℃时,甲的溶解度为80g,将40g甲加入到50g水中,最多能溶解40g,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故C错误;
D、将等质量的甲、乙、丙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甲、乙的溶解度减小,有晶体析出,t1℃时乙的溶解度大于甲,甲析出晶体的质量大于乙,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没有晶体析出,则得到溶液的质量:丙>乙>甲,故D正确。
故选:D。
9.利用溶解度曲线,可以获得许多有关物质溶解度的信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时,甲和乙的溶解度均为
B.在℃时,甲的溶解度小于乙的溶解度
C.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D.升高温度,可将甲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答案】A
【详解】A、由图像可知在a1℃时,甲和乙的溶解度均为30g,故正确;
B、由图像可知在a2℃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故错误;
C、曲线都是上升型的,因此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变大,故错误;
D、升高温度,甲的不饱和溶液仍为不饱和溶液,故错误。
故选A。
10.如图是氯化钾、氯化铵、硝酸钾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三种物质中,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最大的是硝酸钾
B.30℃时接近饱和的氯化铵溶液,增加溶质或恒温蒸发溶剂可使其变成饱和溶液
C.t℃时,硝酸钾饱和溶液和氯化钾饱和溶液中所含溶质质量相等
D.10℃时,将硝酸钾、氯化铵、氯化钾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升温到30℃(不考虑水的蒸发),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依次为氯化铵、氯化钾、硝酸钾
【答案】C
【详解】A、由图可知,三种物质中,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最大的是硝酸钾,选项正确;
B、30℃时接近饱和的氯化铵溶液,增加溶质或恒温蒸发溶剂可使其变成饱和溶液,选项正确;
C、t℃时,硝酸钾和氯化钾溶解的相同,所以t℃时,硝酸钾饱和溶液和氯化钾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但没有指明溶液质量是否相同,所以不能确定溶液中所含溶质是否相同,选项错误;
D、由图可知,10℃时,三种的溶解度关系:氯化铵>氯化钾>硝酸钾,所以10℃时,将硝酸钾、氯化铵、氯化钾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关系:氯化铵>氯化钾>硝酸钾,由于硝酸钾、氯化铵、氯化钾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10℃时,将硝酸钾、氯化铵、氯化钾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升温到30℃(不考虑水的蒸发),溶液均由饱和变为了不饱和,溶液中溶质、溶剂质量均不变,质量分数不变,所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依次为氯化铵、氯化钾、硝酸钾,选项正确;
故选C。
11.溶液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图为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不形成结晶水合物)在水中随温度变化的溶解度曲线,请按要求填空。
(1)由图可知,甲、乙、丙三种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最小的物质是 。
(2)交点C的含义是 。
(3)时,将乙溶液由B点变为A点的方法是 (填一种)。
(4)时,将35g甲物质放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答案】(1)乙
(2)℃时甲、丙的溶解度相等
(3)恒温蒸发溶剂、增加溶质乙
(4)37.5%
【详解】(1)由溶解度曲线图可知,甲、乙、丙三种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最小的物质是乙;
(2)由溶解度曲线图可知,交点C的含义是℃时甲、丙的溶解度相等;
(3)由溶解度曲线图可知,B点在乙的溶解度曲线下方,A点在乙的溶解度曲线上,说明B点对应的溶液为℃时乙的不饱和溶液,A点对应的溶液为℃时乙的饱和溶液,则时,将乙溶液由B点变为A点的方法是恒温蒸发溶剂、增加溶质乙;
(4)由溶解度曲线图可知,时,甲的溶解度为60g,此温度下将35g甲物质放入50g水中最多能溶解30g,则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2.硝酸钾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硝酸钾的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 (填“增大”或“减小”);20℃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只写出计算式)。
【答案】 增大 ×100%
【详解】硝酸钾的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大;
根据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则硝酸钾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3.《天工开物》记载“凡引水种盐,……南风大起,则一宵结成,名曰颗盐”,表明古人已经掌握了制盐工艺。回答问题:
(1)古人的制盐工艺属于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该工艺获得的“颗盐”属于 (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2)用化学知识能很好地解释古人的制盐工艺。图为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 g。此温度下,将9g氯化钠溶解到25g水中,可配得氯化钠的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保持温度不变,蒸发部分溶剂,该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答案】(1) 物理 混合物
(2) 36.0 饱和 不变
【详解】(1)古人利用蒸发结晶的方法制盐,故制盐工艺属于物理变化;该工艺获得的“颗盐”会混有其它物质,属于混合物;
(2)根据图示,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0g;
2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36g氯化钠,故该温度下,将9g氯化钠溶解到25g水中,可配得氯化钠的饱和溶液;
保持温度不变,蒸发部分溶剂,有晶体析出,但仍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故该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14.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P点的含义是 。
(2)若乙中混有少量甲,可用 的方法提纯乙(填“蒸发结晶”或“降温结晶”)。
(3)时,将丙加入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是 g。
(4)将时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对所得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_。
A.溶解度:丙>乙=甲 B.溶剂质量:甲>乙>丙
C.溶液质量:丙>乙>甲 D.溶质质量分数:丙>乙=甲
【答案】(1)时,乙、丙溶解度相等,均为
(2)蒸发结晶
(3)70
(4)AC
【详解】(1)由图可知,P点时乙、丙溶解度相交,则表示t2℃,乙、丙溶解度相等,均为40g。
(2)甲、乙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且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较小,则若乙中混有少量甲,可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乙。
(3)t2℃,丙的溶解度为40g,则该温度下,50g水中最多可溶解丙的质量为,则将25g丙加入50g水中,形成溶液的质量为20g+50g=70g。
(4)A、由图可知,t1℃,溶解度丙>乙=甲,该选项叙述正确;
B、降温过程中,溶剂质量不变,t3℃,溶解度甲>乙>丙,则等质量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剂质量:丙>乙>甲,该选项叙述不正确;
C、降温过程中,甲、乙溶解度减小,且甲溶解度变化较大,则析出晶体:甲>乙,丙溶解度增大,溶液中没有晶体析出,则溶液质量:丙>乙>甲,该选项叙述正确;
D、降温后,t1℃,溶解度:甲=乙,且降温后甲仍为饱和溶液,则溶质质量分数:甲=乙,降温后,丙溶解度增大,溶液由饱和变为不饱和,溶质质量分数仍和降温前相同,t3℃丙的溶解度故选AC。
15.下图是亮亮看到的NH4H2PO4和MgSO4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搅拌,可以使溶解度变大
B.20℃时,在100g水中加33.7 gNH4H2PO4形成不饱和溶液
C.40℃时,NH4H2PO4的溶解度大于MgSO4的溶解度
D.NH4H2PO4溶液降温一定有晶体析出
【答案】C
【详解】A、固体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搅拌不能改变溶解度大小,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由图可知,20℃时,NH4H2PO4的溶解度为33.7g,则在100g水中加33.7 gNH4H2PO4形成饱和溶液,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由图可知,40℃时,NH4H2PO4的溶解度大于MgSO4的溶解度,该选项说法正确;
D、将NH4H2PO4饱和溶液降温一定有晶体析出,但将其不饱和溶液降温不一定有晶体析出,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C。
16.煤化工废水中含有NaCl、、,这三种盐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与相比,NaCl更适合通过饱和溶液降温结晶得到
B.℃时,的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80%
C.℃时,NaCl和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40℃时,的饱和溶液,升温到60℃变为不饱和溶液
【答案】C
【详解】A、由图可知,硝酸钠、氯化钠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硝酸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故与硝酸钠相比,氯化钠更适合通过蒸发结晶得到,不符合题意;
B、a1℃时,硝酸钠的溶解度为80g,该温度下,硝酸钠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不符合题意;
C、由图可知,a2℃时,硫酸钠和氯化钠的溶解度相等,则该温度下,氯化钠和硫酸钠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符合题意;
D、40℃时, Na2SO4 的饱和溶液,升温到60℃,升温后,硫酸钠的溶解度减小,有溶质析出,还是饱和溶液,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7.和NaCl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的溶解度一定小于NaCl的溶解度
B.升高温度可以降低的溶解度
C.T℃时,NaCl和两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D.分别将等质量80℃的NaCl和饱和溶液降温至20℃,析出晶体质量NaCl大
【答案】C
【详解】A、在0-T℃,NaCl的溶解度大于CuSO4 ,在高于T℃,CuSO4的溶解度大于NaCl,选项错误;
B、CuSO4 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选项错误;
C、T℃时,NaCl和 CuSO4的溶解度相等,所以T℃时, NaCl和 CuSO4两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选项正确;
D、分别将等质量80℃的NaCl和 CuSO4 饱和溶液降温至20℃,CuSO4溶解度降低更多,析出晶体质量CuSO4大,选项错误;
故选:C。
18.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

A.t3℃时,等质量的甲、乙、丙的溶液降温到t1℃时,析出晶体最多的是甲的溶液
B.t2℃时,将25g乙加入到50g水中,再降温到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约为33.3%
C.t1℃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丙分别溶于水,配成饱和溶液,所需水的质量大小关系为乙<甲=丙
D.t1℃时,甲、乙、丙的饱和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大小关系为乙>甲=丙
【答案】C
【详解】A、由于没有确定三种溶液的状态(是否饱和),无法确定降温后析出晶体的质量,错误;
B、t2℃时,乙的溶解度为50g,将25g乙加入到50g水中,恰好形成饱和溶液,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再降温到t1℃,溶解度变小,有溶质析出,溶剂质量不变,溶质质量分数变小,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33.3%,错误;
C、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乙>甲=丙,将等质量的甲、乙、丙分别溶于水,配成饱和溶液,所需水的质量大小关系为乙<甲=丙,正确;
D、溶质的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由于没有确定溶液的质量,无法确定t1℃时,甲、乙、丙的饱和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大小,错误。
故选C。
19.KNO3和NaCl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KNO3的溶解度比NaCl大
B.将室温下KNO3的饱和溶液升高温度,溶液仍饱和
C.KNO3和NaCl均属于难溶物质
D.除去KNO3中少量NaCl可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结晶的方法
【答案】D
【详解】A、比较物质的溶解度要指明温度,故A错误;
B、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将室温下KNO3的饱和溶液升高温度,溶解度增大,溶液变为不饱和,故B错误;
C、KNO3和NaCl在20℃时的溶解度均大于10g,均属于易溶物质,故C错误;
D、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大,提纯硝酸钾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结晶的方法,故D正确。
故选D。
20.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阴影部分的任意点表明甲、乙两种溶液都是饱和溶液
B.P点时,甲、乙两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C.t2℃时,在100g水中加入60g甲,形成不饱和溶液
D.t1℃时,甲、乙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甲>乙
【答案】B
【详解】A、图中阴影部分中的点在甲曲线的上部,是甲的饱和溶液,在乙曲线的下部,是乙的不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B、由图可知,t1℃时,甲、乙两物质相交于P点,因此P点时,甲、乙两种溶液的溶解度相等,P点表示两溶液的饱和状态,则P点时,甲、乙两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故选项说法正确;
C、t2℃时,甲的溶解度为60g,则t2℃时,在100g水中加入60g甲,只能溶解50g甲,形成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D、甲、乙的溶解度都温度的升高而增大,t1℃时,乙的溶解度大于甲的溶解度,此时溶质的质量分数:乙>甲,将t1℃时,甲、乙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溶液都变成不饱和溶液,溶液组成不变,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则升温至t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乙>甲,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B。
21.t1℃时,将等质量的硝酸钾和氯化钾分别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两个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1所示,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烧杯①中溶解的溶质是氯化钾
B.烧杯②中的上层清液属于饱和溶液
C.将t1℃时50g硝酸钾的饱和溶液稀释成5%的溶液,需加水150g
D.t1℃时,将两个烧杯中的溶液混合,充分搅拌后,烧杯中一定还有剩余固体
【答案】D
【详解】A、由溶解度曲线可知:t1℃时,氯化钾的溶解度大于硝酸钾的溶解度,该温度下,将等质量的硝酸钾和氯化钾分别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两个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1所示,则烧杯①中溶解的溶质是氯化钾,说法正确;
B、烧杯②经充分搅拌后烧杯底有未溶解的固体,烧杯②中的上层清液属于饱和溶液,说法正确;
C、将t1℃时50g硝酸钾的饱和溶液稀释成5%的溶液,设加水的质量为,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由溶解度曲线可知,t1℃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25g,,,需加水150g,说法正确;
D、t1℃时,将两个烧杯中的溶液混合,充分搅拌后,相当于增加溶剂的质量,氯化钾会溶解,硝酸钾也会溶解,烧杯中没有剩余固体,说法错误;
答案:D。
22.常温下,工业可利用(未配平)原理制备。、KCl、NaCl和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KCl的溶解度一定大于NaCl的溶解度
B.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一直增大
C.60℃时,、KCl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D.该制备反应利用了常温下溶解度相对较小的性质
【答案】D
【详解】A、由溶解度曲线图可知,KCl的溶解度不一定大于NaCl的溶解度,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B、由溶解度曲线图可知,的溶解度先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后又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C、60℃时,、KCl交于一点,说明该温度下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所以此时两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相等,由于未指明溶液的状态,不能比较两种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D、根据反应原理:硫酸钠与氯化钾反应生成氯化钠和硫酸钾,由于常温下溶解度相对较小,硫酸钾会结晶析出,因此可制备硫酸钾,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23.碳酸钠和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b点表示t2℃时碳酸钠和氯化钠的溶解度相等
C.t1℃时,将20g氯化钠放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得到70g溶液
D.t3℃时,可通过升高温度的方法使接近饱和的碳酸钠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答案】C
【详解】A、根据溶解度曲线图分析可知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故选项说法正确;
B、b点为两物质溶解度曲线的交点,则b点可以表示t2℃时碳酸钠和氯化钠的溶解度相等,故选项说法正确;
C、t1℃时,NaCl的溶解度为36g,则此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可溶解36gNaCl,50g水中最多可溶解18gNaCl,所以t1℃时,将20g氯化钠放入50g水中,NaCl不能完全溶解,溶液的质量=50g+18g=68g,故选项说法错误;
D、根据溶解度曲线图分析可知当温度高于t3℃时,碳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则t3℃时,可通过升高温度的方法使接近饱和的碳酸钠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24.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B.甲中混有少量的乙,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C.将t1℃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不考虑溶剂的挥发),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
D.t1℃时,将20g甲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后得到的溶液为不饱和溶液
【答案】B
【详解】A、比较物质的溶解度,必须指明温度,故A说法不正确;
B、甲乙的溶解度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甲中混有少量的乙,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故B说法正确;
C、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将t1℃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不考虑溶剂的挥发),甲的溶解度增大,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溶液组成不变,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故C说法不正确;
D、t1℃时,甲的溶解度为30g,即100g水中最多溶解30g甲物质达到饱和状态,所以将20g甲物质加入到50g水中,最多只能溶解15g甲物质,充分溶解后得到的溶液为饱和溶液,故D说法错误;
故选B。
25.图甲是M、N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20℃时,将等质量的M、N两种固体,分别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乙;升温到40℃时,现象如图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烧杯a中加入的固体为N B.20℃时,烧杯a中为饱和溶液,b中为不饱和溶液
C.40℃时,烧杯a、b中均为不饱和溶液 D.40℃时,烧杯a、b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相等
【答案】C
【详解】A、乙中烧杯a中底部有固体剩余,烧杯b中底部没有固体剩余,说明a中物质的溶解度小于b中物质的溶解度,故a烧杯中加入的固体是M,b中加入的固体是N,故A不符合题意;
B、因为并不知道加入溶质的具体质量,烧杯a有不溶物所以一定是饱和溶液,但是b不能确定溶液是否饱和,故B不符合题意;
C、由图像可知,温度升高两种物质溶解度增大,由图乙知b在20℃时可能是饱和溶液,升温到40℃后b一定是不饱和溶液,且40℃时M的溶解度大于N,b已经是不饱和溶液,由于所加入溶质质量相同,所以a一定是不饱和溶液,故C符合题意;
D、如图可知,在35℃时,M和N溶解度相等,如果刚好加入的35℃状态下溶解度大小质量的溶质,40℃时,两溶液溶质质量相同,溶剂的质量相等,则质量分数相等,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结合溶解度曲线进行判断溶液的性质,难度较大。
26.下图是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氯化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t1℃时,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相等
C.将t1℃时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升温至t2℃,溶质质量不变
D.t2℃时,硝酸钾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11:21
【答案】D
【详解】A、由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图可知,氯化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A正确;
B、由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图可知,t1℃时,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相交,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相等,故B正确;
C、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将t1℃时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升温至t2℃,溶质质量不变,故C正确;
D、t2℃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g,硝酸钾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故D不正确。故选D。
27.碳酸钠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碳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将20℃的碳酸钠饱和溶液升温至30℃,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C.30℃时,将25g碳酸钠加入50g水中,所得溶液质量为75g
D.40℃时,碳酸钠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50%
【答案】B
【详解】A.由图可知,碳酸钠的溶解度是先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40℃后又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该选项说不正确;
B.将碳酸钠饱和溶液由20℃升温至30℃,碳酸钠的溶解度变大,则溶液由饱和变为不饱和,但溶质质量分数不变,该选项说法正确;
C.30℃时,碳酸钠的溶解度为40g,即该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可溶解40g碳酸钠,则50g水中最多溶解,则将25g碳酸钠加入50g水中,所得溶液质量为20g+50g=70g,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40℃时,碳酸钠的溶解度为50g,则碳酸钠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而不是50%,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B。
28.已知 A、B、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现将 a gA、b gB、c gC 分别在 10℃。20℃、30℃时加入 100g 水中,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a、b、c 三点表示的溶液均为饱和溶液
B.三种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是A
C.c 点恰好形成无色、均一、稳定的溶液
D.升温至 30℃时,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关系为:A=C>B
【答案】D
【详解】A、溶解度曲线上的点表示恰好饱和的溶液,溶解度曲线上方的点表示饱和溶液且有未溶解的溶质,溶解度曲线下方的点表示不饱和溶液,故a、c点表示饱和溶液,b点表示不饱和溶液,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B、由图像可知b<a=c,10℃时agA不能全部溶于100g水中,30℃时cgC恰好溶于100g水中,20℃时bgB完全溶解在100g水中,故三种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是C;
C、c点形成的是恰好饱和的溶液,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但不一定是无色的,与是否饱和无关,故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D、升温至30℃时,A的溶解度大于ag,agA能够完全溶解在100g水中, C的溶解度等于cg,cgC能完全溶解在100g水中,B的溶解度大于bg,bgB也能完全溶解在100g水中。等量的溶剂中,溶质越多溶质质量分数越大,由图像可知a=c>b,故升温至 30℃时,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关系为A=C>B,选项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D。
29.20℃时,向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加入60 g ZnSO4进行实验(忽略水的蒸发)。依据下图所示的实验和ZnSO4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0℃时,充分搅拌后烧杯中溶液的质量为160g
B.升温到40℃时,烧杯中的溶液为饱和溶液
C.从60℃升温到80℃时,烧杯内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
D.100℃时,烧杯内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7.5%
【答案】D
【详解】A、从溶解度曲线中可以看出,硫酸锌在20℃时的溶解度小于60g,故左图中加入的60g硫酸锌不能完全溶解,所以充分搅拌后烧杯中溶液的质量小于160g,不符合题意;
B、右图中,40℃时硫酸锌的溶解度约为70g>60g,故此时烧杯中的溶液为不饱和溶液,不符合题意;
C、从60℃升温到80℃时,烧杯中溶剂和溶质的质量均未发生改变,故其溶质质量分数也保持不变,不符合题意;
D、100℃时,硫酸锌的溶解度恰好为60g,此时烧杯内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符合题意。
故选 D。
30.NaCl、KCl、MgCl2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80℃时,KCl的溶解度比NaCl小
B.t℃时,NaCl和KCl的溶解度相同
C.t℃时,KCl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为40%
D.NaCl中含有少量MgCl2,可以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NaCl
【答案】B
【详解】A.从图中可以看到, 8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在氯化钠溶解度曲线的上方,所以KCl的溶解度比NaCl大,错误;
B. t℃时氯化钠和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一点,所以NaCl和KCl的溶解度相同,正确;
C. t℃时氯化钾的溶解度为40g,则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错误。
D. 氯化钠、氯化镁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氯化钠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氯化镁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所以NaCl中含有少量MgCl2,可以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氯化钠,错误;
故选:B。
31.固体物质a、b、c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t1℃时,将接近饱和的c溶液通过降温变为饱和溶液
B.要从b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得到b物质的晶体,一般采用冷却结晶法
C.分别将a和c的饱和溶液从t1℃升温至t2℃,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是a增大、c减小
D.t2℃时,将30g a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可得75g a的饱和溶液
【答案】D
【详解】A、物质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t1℃时,将接近饱和的c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以采用升温的方式,A错误;
B、物质b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要从b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得到b物质的晶体,一般采用蒸发结晶法,B错误;
C、分别将a和c的饱和溶液从t1℃升温至t2℃,a从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溶质、溶液不发生变化,溶质质量分数不变,c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变小,会析出晶体,溶质质量分数减小,C错误;
D、t2℃时,a的溶解度为50g,将30g a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可溶解25g,得到75g a的饱和溶液,D正确。
故选D。
32.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丙一定是气体物质
B.若甲中混有少量的乙,可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C.t1℃时,将8克乙物质放入25克水中,充分溶解可获得33克乙溶液
D.t2℃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溶剂质量的大小关系:甲<乙
【答案】D
【详解】A、丙可能是固体氢氧化钙,是因为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减小,故A错误;
B、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若甲中混有少量的乙,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故B错误;
C、t1℃时乙的溶解度是28克即100g水中最多溶解28g乙,因此25g水中中最多溶解7g乙,将8克乙物质放入25克水中,充分溶解,有1g未溶解,可获得25+7=32g乙溶液,故C错误;
D、t2℃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甲中的水的质量小于乙中水的质量)降温至t1℃,析出固体,溶剂质量不变,溶剂质量的大小关系:甲<乙,故D正确。
故选:D。
33.溶液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1)下列少量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的是______(填序号)。
A.植物油 B.面粉 C.白糖
(2)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①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②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是 ;
③将t2℃时的甲、乙、丙三种物质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三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3)用氯化钠和蒸馏水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8%的氯化钠溶液。
①配制过程有以下步骤:a.称量及量取b.计算c.溶解d.装瓶贴标签,正确顺序是 (填序号)。
A.abcd B.bcad C.bacd
②该实验中需要称量氯化钠 g。
【答案】(1)C
(2) 丙乙甲 甲 乙丙甲
(3) C 8
【详解】(1)A、植物油不溶于水,形成乳浊液,故选项错误;
B、面粉不溶于水,形成悬浊液,故选项错误;
C、白糖易溶于水能形成均一稳定的溶液,故选项正确,故选:C;
(2)①由溶解度曲线图可知,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丙乙甲;
②t2℃时,甲、乙、丙的溶解度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是甲;
③在t2℃时,溶解度为甲>乙>丙,此时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甲和乙还是饱和溶液,此时溶质质量分数可以利用溶解度计算,而丙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因此此时溶液质量分数与t2℃时相同,利用丙在t2℃时的溶解度计算,降温至t1℃时,溶解度为丙>甲,所以将t2℃时的甲、乙、丙三种物质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三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乙丙甲;
(3)①配制溶液的步骤是:计算、称量、溶解、装瓶,所以正确的实验步骤顺序是bacd,故填:C;
②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8%的氯化钠溶液需要氯化钠的质量为100g×8%=8g。
34.如图是硼酸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点的硼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
B.将a点的硼酸溶液升温至t2℃时,仍是饱和溶液
C.将b点的硼酸溶液降温至t1℃时,有晶体析出
D.t2℃时,向50g水中加入20g硼酸后充分搅拌,可得70g溶液
【答案】C
【详解】A、a点是溶解度曲线上的点,表示饱和溶液,溶解度是10g,此时硼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A错误。
B、将a点的硼酸溶液升温至t2℃时,溶解度变大,变为不饱和溶液,B错误。
C、b点是溶解度曲线上的点,表示饱和溶液,硼酸溶液降温至t1℃时,溶解度减小,有晶体析出,C正确。
D、t2℃时,向50g水中加入20g硼酸后充分搅拌,溶解硼酸可得50g+15g=65g溶液,D错误。
故选:C。
35.KNO3和NaCl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40gNaCl
B.0℃时,KNO3和NaCl两种饱和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NaCl大于KNO3
C.将30℃的KNO3溶液降温到20℃时一定有晶体析出
D.30℃时,将等质量的 KNO3和NaCl分别配成饱和溶液,所得溶液的质量:NaCl大于KNO3
【答案】D
【详解】A.由图可知, 0℃时,氯化钠溶解度小于40g,故100g水中不能溶解40g NaCl,错误;
B.没有确定的溶液质量,不能判断 0℃时,KNO3和NaCl两种饱和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多少,错误;
C. 没有说明溶液是否饱和,故将30℃的KNO3溶液降温到20℃时不一定有晶体析出,错误;
D. 30℃时,硝酸钾溶解度大于氯化钠溶解度,故将等质量的 KNO3和NaCl分别配成饱和溶液,所需水的质量氯化钠大于硝酸钾,则所得溶液的质量:NaCl大于KNO3,正确。
故选D。
36.60℃时,向100g水中加入一定量KNO3形成溶液,再降温至20℃,析出固体质量的变化如图1,结合图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加入的KNO3质量为41.6g B.降温过程中KNO3溶液始终为饱和溶液
C.蒸发溶剂可将M点的溶液转化到N点 D.20℃时,100g KNO3饱和溶液中有KNO331. 6g
【答案】A
【详解】A、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即该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31.6g硝酸钾,故60℃时,向100g水中加入一定量KNO3形成溶液,再降温至20℃,共析出10g硝酸钾,说明加入硝酸钾的质量为41.6g,符合题意;
B、由图2可知,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由图1可知,降温过程中,一开始没有溶质析出,说明一开始是不饱和溶液,后有溶质析出,变为饱和溶液,不符合题意;
C、M点为20℃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N点为20℃时,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故增加溶剂可将M点的溶液转化到N点,不符合题意;
D、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131.6g硝酸钾饱和溶液中硝酸钾的质量31.6g,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7.有关如图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关系为S甲>S乙>S丙
B.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最大
C.27℃时,往26g丙里加100g水,形成不饱和溶液
D.33℃时,甲乙两种物质溶解度相等
【答案】D
【详解】A、在一定温度条件下,100g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溶解固体物质的质量,单位是g,叫做该温度下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选项中没有给出温度条件,无法进行比较,说法错误;
B、由溶解度曲线可知:溶解度曲线越陡,这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最大,溶解度曲线越平缓,这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最小,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最小,说法错误;
C、由溶解度曲线可知,27℃时,丙物质的溶解度为26g,即27℃时,往26g丙里加100g水,形成饱和溶液,说法错误;
D、两条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该温度下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33℃时,甲乙两种物质溶解度相等,说法正确;
故选:D。
38.如图是氯化钠、硝酸钾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硝酸钾的溶解度大于氯化钠的溶解度
B.50℃时,向45g硝酸钾固体中加入50g水充分搅拌,得到95g溶液
C.50℃时,将等质量的硝酸钾、氯化钠两种固体分别配制成饱和溶液,需要水的质量硝酸钾比氯化钠少
D.分别将50℃的硝酸钾、氯化钠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硝酸钾溶液析出的固体多
【答案】C
【详解】A、未指明温度,无法比较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错误。
B、5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85.5g,50g水不能溶解45g硝酸钾,所以得到溶液的质量小于50g+45g=95g。错误。
C、5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大于氯化钠的溶解度。相同质量的水种可以溶解更多的硝酸钾。所以将等质量的硝酸钾、氯化钠两种固体分别配制成饱和溶液,需要水的质量硝酸钾比氯化钠少,正确。
D、因不确定溶液的质量,所以无法确定析出固体的多少。错误。
故选C。
39.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为甲>乙>丙
B.t2℃时,将20g甲加入50g水中,得到70g溶液
C.t3℃时,用等质量的甲、乙、丙固体配成饱和溶液,需要水的质量大小关系是乙>甲>丙
D.将t2℃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乙>丙>甲
【答案】D
【详解】A、没有确定温度,不能比较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故A错误;
B、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t2℃时,甲的溶解度为30g,根据溶解度概念可知,t2℃时,100g水最多溶解30g甲,50g水最多溶解15g甲,将20g甲加入50g水中,得到65g溶液,故B错误;
C、 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为乙> 甲>丙,t3℃时,用等质量的固体配成饱和溶液,需要水的质量大小关系是丙>甲>乙,故C错误;
D、将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甲、乙的溶解度减小,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甲、乙有晶体析出,质量分数变小,溶液仍为饱和溶液,丙没有晶体析出,质量分数不变,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分数=,溶解度越大,质量分数越大,t1℃时乙的溶解度大于t2℃时丙的溶解度,t2℃时丙的溶解度大于t1℃时甲的溶解度。将t2℃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乙>丙>甲,故正确。故选D。
40.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的是 。
(2)在 ℃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3)t2℃时,要使40g甲物质完全溶解至少需要水的质量为 g。
(4)t2℃时,将70g甲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析出甲固体物质的质量为 g。
(5)t2℃时,甲物质在a、b两点对应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关系为:a b(填“=”、“>”或“<”)。
【答案】(1)乙
(2)t1
(3)100
(4)10
(5)=
【详解】(1)乙的溶解度曲线较为平缓,所以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的是乙。
(2)t1℃甲乙两条溶解度曲线相交,所以该温度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3)t2℃时,甲的溶解度为40g,所以要使40g甲物质完全溶解至少需要水的质量为100g。
(4)t2℃时,70g甲的饱和溶液中含有溶质的质量为水则质量为70g-20g=50g。t1℃甲的溶解度为20g,所以50g水中最多溶解10g甲,所以析出固体质量为20g-10g=10g。
(5)a点位于甲的溶解度曲线上,是甲在t2℃时的饱和溶液。b在甲溶解度曲线上方,有固体剩余,是甲在t2℃时的饱和溶液,所以甲物质在a、b两点对应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关系为:a=b。
41.如图是KNO3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从b点降温到a点,有晶体析出
B.60℃时,b、c点对应的都是饱和溶液
C.将a点的饱和溶液从20℃升温到60℃时仍是饱和溶液
D.60℃时,向50g水中加入60gKNO3,形成不饱和溶液
【答案】A
【详解】A、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b点为60℃时的饱和溶液,a点20℃时的饱和溶液,溶液从b点降温到a点,有晶体析出,故A正确;
B、60℃时,b点对应的都是饱和溶液,c点在溶解度曲线下面,为不饱和溶液,故B不正确;
C、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大于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将a点的饱和溶液从20℃升温到60℃时变为不饱和溶液,故C不正确;
D、由溶解度曲线图可知,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g,50g水中最多溶解的硝酸钾的质量为,则向50g水中加入60gKNO3,只能溶解55g硝酸钾,形成饱和溶液,故D不正确。故选A。
42.如图是MgCl2、KCl和MgSO4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P点表示t2℃时KCl和MgSO4的溶解度相等
B.t1℃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是MgCl2
C.将t2℃时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升温至t3℃,会析出晶体的是MgSO4
D.t2℃时,将40g MgCl2加入50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质量为90g
【答案】D
【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形成溶液的质量;可以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可以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
【详解】A、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P点表示t2℃时KCl和MgSO4的溶解度相等,故A选项正确;
B、t1℃时,氯化镁的溶解度最大,所以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是MgCl2,故B选项正确;
C、将t2℃时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升温至t3℃,硫酸镁的溶解度减小,氯化镁、氯化钾的溶解度增大,所以会析出晶体的是MgSO4,故C选项正确;
D、t2℃时,氯化镁的溶解度是70g,所以将40gMgCl2加入50g水中充分搅拌,只能溶解35g的晶体,所以所得溶液质量为85g,故D选项错误。
故选D。
【点睛】掌握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43.下图为Ca(OH)2的溶解度曲线;下表为20℃时溶解度的相对大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溶解度/g 一般称为
<0.01 难溶
0.01~1 微溶
1~10 可溶
>10 易容
A.Ca(OH)2 属于易溶物质
B.Ca(OH)2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30℃时,Ca(OH)2的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3﹕20
D.70℃时Ca(OH)2的饱和溶液,降温到50℃时没有析出固体
【答案】D
【详解】A、20℃时,氢氧化钙的溶解度为0.16g,对照表格可知,其属于微溶物质,说法错误;
B、Ca(OH)2的溶解度曲线可知,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说法错误;
C、30℃时,氢氧化钙的溶解度为0.15g,其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0.15g:100g=3﹕2000,说法错误;
D、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70℃时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50℃时没有析出固体,说法正确。
故选:D。
44.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阴影区域中,A、C均处于不饱和状态
B.除去B固体中含有的少量A杂质,可采用配成热饱和溶液,降温结晶、过滤、洗涤、干燥的方法提纯B
C.将A和B的饱和溶液从t2℃降到t1℃时,析出晶体的质量关系为A>B
D.t1℃时,将50g固体A加入到200g水中,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约为16.7%
【答案】D
【详解】A、某一点若恰好落在溶解度曲线上,则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在溶解度曲线下方是不饱和溶液。在溶解度曲线的上方是饱和溶液而且有部分溶质无法继续被溶解。通过图示可知,阴影均在A、C溶解度曲线的上方,则说明阴影区域表示A、C的饱和状态,并且有溶质未被溶解。A错误;
B、通过图示可知,A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提纯应该选择降温结晶的方法。B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提纯应该选择蒸发结晶的方法。则为了除去B中的杂质A,则应该选择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物质B,从而除去杂质A。B错误;
C、将A和B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后,则降温后B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A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但是由于题干没有描述溶液的质量,则不能比较温度变化时析出晶体质量的大小。C错误;
D、t1℃时,A的溶解度为20g,则说明在t1℃时,100g的水中,最多能溶解A物质20g。则200g的水最多能溶解A物质40g。则此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40g,溶液的质量为:40g+200g=240g,则此时,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D正确。
故选D。
45.KCl和KNO3的溶解度表及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温度/℃ 10 20 30 40 50
溶解度S/g KCl 31.0 34.0 37.0 40.0 42.6
KNO3 21.9 31.6 45.8 63.9 85.5
A.甲表示KCl的溶解度曲线
B.T2应介于30℃~40℃
C.若将a点时甲溶液转化到b点,先蒸发一定量的水,再降温到T1℃
D.将T2℃时饱和的甲、乙溶液分别降温到T1℃,甲析出晶体的质量一定大于乙
【答案】C
【详解】A、由溶解度曲线可知,甲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乙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甲表示的是硝酸钾溶解度曲线,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30℃~4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大于氯化钾的溶解度,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a是甲的不饱和溶液,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小于b,因此将a转化到b,可以先蒸发一定量的水,使溶质质量分数和b相等,再降温至T1℃,变成甲的饱和溶液,该选项说法正确;
D、由于不知道溶液质量,不能比较析出晶体质量大小,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C。
46.X、Y、Z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Y的溶解度为50 g
B.T2℃时,X、Y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C.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Y>X>Z
D.T2℃时,50 g H2O与50 g X混合,可得到100 g X的饱和溶液
【答案】B
【详解】A、由图可知,T2 ℃时,Y的溶解度为50g,不能说Y的溶解度是50g,应指明温度,不符合题意;
B、由图可知,T2 ℃时,X、Y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相交,说明该温度下,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符合题意;
C、由图可知,T1 ℃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Y>X=Z,不符合题意;
D、由图可知,T2 ℃时,X的溶解度是50g,即该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50gX,故T2 ℃时,50 g H2O与50 g X混合,只能溶解25gX,得到溶液的质量是75g,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考解密】2020-2024五年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全国版)
专题18 溶解度曲线
1.(2024·江苏连云港·中考真题)我国盐湖地区有“夏天晒盐(NaCl),冬天捞碱(Na2CO3)”的做法。NaCl、Na2CO3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20℃时Na2CO3的饱和溶液,升温到40℃时仍是饱和溶液
B.30℃时,在100g水中加入40g NaCl,形成不饱和溶液
C.NaCl的溶解度比Na2CO3的大
D.“夏天晒盐”经过蒸发结晶过程,“冬天捞碱”经过降温结晶过程
2.(2024·四川遂宁·中考真题)下图是KNO3和NaCl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不考虑水分的蒸发,析出的晶体中不含结晶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50℃时,将185.5g的KNO3饱和溶液降温到20℃,析出晶体的质量为53.9g
B.NaCl的溶解度小于KNO3的溶解度
C.20℃时,NaCl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6.0%
D.若KNO3中混有少量的NaCl,可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KNO3
3.(2024·山东烟台·中考真题)某种“果蔬洗盐”的主要成分及其质量分数是: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氯化钠、碳酸钠属于易溶物质
B.该“果蔬洗盐”不能与食醋一起使用
C.时,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等于
D.时,将50g“果蔬洗盐”放入100g水中,形成的溶液是的不饱和溶液
4.(2024·江苏扬州·中考真题)《本草纲目》记载:“火药乃焰硝、硫黄、杉木炭所合……”焰硝经处理可得到含少量的溶液,将其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最终得到较纯净的固体。和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的溶解度大于的溶解度
B.“蒸发浓缩”是为了获得较高温度下的饱和溶液
C.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大幅减小,所以“冷却结晶”时析出晶体
D.“过滤”所得滤液中的溶质只含有
5.(2024·四川广安·中考真题)KNO3、KCl可用作钾肥,对大豆的生长具有重要的作用。KNO3、KCl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a点表示在18℃时,KCl和KNO3的溶解度相同
B.在70℃时,将238gKNO3的饱和溶液降温至40℃,析出74gKNO3
C.d点对应的KNO3溶液为饱和溶液
D.e点对应的KCl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0%
6.(2024·广东·中考真题)硫酸铝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将硫酸铝饱和溶液从10℃升温至40℃,仍是饱和溶液
B.20℃时,将16.0g硫酸铝加入50.0g水中,形成不饱和溶液
C.30℃时,硫酸铝的溶解度为36.4g
D.40℃时,硫酸铝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45.8%
7.(2024·吉林长春·中考真题)侯德榜先生发明了侯氏制碱法,部分操作及原理如下:
步骤 操作 原理
1 30℃时,将NH3、CO2依次通入饱和NaCl溶液
2 过滤,加热NaHCO3固体
根据图表相关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aCl的溶解度大于NH4Cl的溶解度
B.30℃时,NaCl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6.3%
C.NaHCO3析出的原因:生成的质量大于其能溶于水的质量
D.在步骤2中,过滤后所得到的滤液中不含NaHCO3
8.(2024·四川广元·中考真题)甲、乙、丙三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1所示,如图2是选用图1中某种固体进行实验时的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2试管中固体对应图1中的丙
B.t2℃时,甲、乙两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
C.t3℃时,将40g甲加入到50g水中,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80%
D.将等质量的甲、乙、丙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得到溶液的质量:丙>乙>甲
9.(2024·湖南长沙·中考真题)利用溶解度曲线,可以获得许多有关物质溶解度的信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时,甲和乙的溶解度均为
B.在℃时,甲的溶解度小于乙的溶解度
C.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D.升高温度,可将甲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10.(2024·黑龙江大庆·中考真题)如图是氯化钾、氯化铵、硝酸钾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三种物质中,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最大的是硝酸钾
B.30℃时接近饱和的氯化铵溶液,增加溶质或恒温蒸发溶剂可使其变成饱和溶液
C.t℃时,硝酸钾饱和溶液和氯化钾饱和溶液中所含溶质质量相等
D.10℃时,将硝酸钾、氯化铵、氯化钾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升温到30℃(不考虑水的蒸发),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依次为氯化铵、氯化钾、硝酸钾
11.(2024·甘肃白银·中考真题)溶液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图为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不形成结晶水合物)在水中随温度变化的溶解度曲线,请按要求填空。
(1)由图可知,甲、乙、丙三种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最小的物质是 。
(2)交点C的含义是 。
(3)时,将乙溶液由B点变为A点的方法是 (填一种)。
(4)时,将35g甲物质放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12.(2024·河南·中考真题)硝酸钾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硝酸钾的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 (填“增大”或“减小”);20℃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只写出计算式)。
13.(2024·广西·中考真题)《天工开物》记载“凡引水种盐,……南风大起,则一宵结成,名曰颗盐”,表明古人已经掌握了制盐工艺。回答问题:
(1)古人的制盐工艺属于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该工艺获得的“颗盐”属于 (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2)用化学知识能很好地解释古人的制盐工艺。图为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 g。此温度下,将9g氯化钠溶解到25g水中,可配得氯化钠的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保持温度不变,蒸发部分溶剂,该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14.(2024·黑龙江齐齐哈尔·中考真题)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P点的含义是 。
(2)若乙中混有少量甲,可用 的方法提纯乙(填“蒸发结晶”或“降温结晶”)。
(3)时,将丙加入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是 g。
(4)将时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对所得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_。
A.溶解度:丙>乙=甲 B.溶剂质量:甲>乙>丙
C.溶液质量:丙>乙>甲 D.溶质质量分数:丙>乙=甲
15.(2023·广东深圳·中考真题)下图是亮亮看到的NH4H2PO4和MgSO4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搅拌,可以使溶解度变大
B.20℃时,在100g水中加33.7 gNH4H2PO4形成不饱和溶液
C.40℃时,NH4H2PO4的溶解度大于MgSO4的溶解度
D.NH4H2PO4溶液降温一定有晶体析出
16.(2023·安徽·中考真题)煤化工废水中含有NaCl、、,这三种盐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与相比,NaCl更适合通过饱和溶液降温结晶得到
B.℃时,的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80%
C.℃时,NaCl和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40℃时,的饱和溶液,升温到60℃变为不饱和溶液
17.(2023·江苏苏州·中考真题)和NaCl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的溶解度一定小于NaCl的溶解度
B.升高温度可以降低的溶解度
C.T℃时,NaCl和两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D.分别将等质量80℃的NaCl和饱和溶液降温至20℃,析出晶体质量NaCl大
18.(2023·广西·中考真题)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

A.t3℃时,等质量的甲、乙、丙的溶液降温到t1℃时,析出晶体最多的是甲的溶液
B.t2℃时,将25g乙加入到50g水中,再降温到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约为33.3%
C.t1℃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丙分别溶于水,配成饱和溶液,所需水的质量大小关系为乙<甲=丙
D.t1℃时,甲、乙、丙的饱和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大小关系为乙>甲=丙
19.(2023·江苏扬州·中考真题)KNO3和NaCl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KNO3的溶解度比NaCl大
B.将室温下KNO3的饱和溶液升高温度,溶液仍饱和
C.KNO3和NaCl均属于难溶物质
D.除去KNO3中少量NaCl可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结晶的方法
20.(2023·湖南永州·中考真题)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阴影部分的任意点表明甲、乙两种溶液都是饱和溶液
B.P点时,甲、乙两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C.t2℃时,在100g水中加入60g甲,形成不饱和溶液
D.t1℃时,甲、乙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甲>乙
21.(2023·山东济宁·中考真题)t1℃时,将等质量的硝酸钾和氯化钾分别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两个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1所示,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烧杯①中溶解的溶质是氯化钾
B.烧杯②中的上层清液属于饱和溶液
C.将t1℃时50g硝酸钾的饱和溶液稀释成5%的溶液,需加水150g
D.t1℃时,将两个烧杯中的溶液混合,充分搅拌后,烧杯中一定还有剩余固体
22.(2023·江苏南通·中考真题)常温下,工业可利用(未配平)原理制备。、KCl、NaCl和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KCl的溶解度一定大于NaCl的溶解度
B.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一直增大
C.60℃时,、KCl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D.该制备反应利用了常温下溶解度相对较小的性质
23.(2023·新疆·中考真题)碳酸钠和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b点表示t2℃时碳酸钠和氯化钠的溶解度相等
C.t1℃时,将20g氯化钠放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得到70g溶液
D.t3℃时,可通过升高温度的方法使接近饱和的碳酸钠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24.(2023·湖北·中考真题)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B.甲中混有少量的乙,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C.将t1℃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不考虑溶剂的挥发),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
D.t1℃时,将20g甲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后得到的溶液为不饱和溶液
25.(2022·内蒙古呼伦贝尔·中考真题)图甲是M、N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20℃时,将等质量的M、N两种固体,分别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乙;升温到40℃时,现象如图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烧杯a中加入的固体为N B.20℃时,烧杯a中为饱和溶液,b中为不饱和溶液
C.40℃时,烧杯a、b中均为不饱和溶液 D.40℃时,烧杯a、b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相等
26.(2022·北京·中考真题)下图是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氯化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t1℃时,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相等
C.将t1℃时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升温至t2℃,溶质质量不变
D.t2℃时,硝酸钾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11:21
27.(2022·江苏苏州·中考真题)碳酸钠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碳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将20℃的碳酸钠饱和溶液升温至30℃,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C.30℃时,将25g碳酸钠加入50g水中,所得溶液质量为75g
D.40℃时,碳酸钠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50%
28.(2022·湖南岳阳·中考真题)已知 A、B、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现将 a gA、b gB、c gC 分别在 10℃。20℃、30℃时加入 100g 水中,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a、b、c 三点表示的溶液均为饱和溶液
B.三种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是A
C.c 点恰好形成无色、均一、稳定的溶液
D.升温至 30℃时,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关系为:A=C>B
29.(2022·四川宜宾·中考真题)20℃时,向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加入60 g ZnSO4进行实验(忽略水的蒸发)。依据下图所示的实验和ZnSO4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0℃时,充分搅拌后烧杯中溶液的质量为160g
B.升温到40℃时,烧杯中的溶液为饱和溶液
C.从60℃升温到80℃时,烧杯内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
D.100℃时,烧杯内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7.5%
30.(2022·江苏无锡·中考真题)NaCl、KCl、MgCl2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80℃时,KCl的溶解度比NaCl小
B.t℃时,NaCl和KCl的溶解度相同
C.t℃时,KCl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为40%
D.NaCl中含有少量MgCl2,可以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NaCl
31.(2022·内蒙古鄂尔多斯·中考真题)固体物质a、b、c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t1℃时,将接近饱和的c溶液通过降温变为饱和溶液
B.要从b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得到b物质的晶体,一般采用冷却结晶法
C.分别将a和c的饱和溶液从t1℃升温至t2℃,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是a增大、c减小
D.t2℃时,将30g a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可得75g a的饱和溶液
32.(2022·广西玉林·中考真题)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丙一定是气体物质
B.若甲中混有少量的乙,可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C.t1℃时,将8克乙物质放入25克水中,充分溶解可获得33克乙溶液
D.t2℃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溶剂质量的大小关系:甲<乙
33.(2022·天津·中考真题)溶液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1)下列少量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的是______(填序号)。
A.植物油 B.面粉 C.白糖
(2)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①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②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是 ;
③将t2℃时的甲、乙、丙三种物质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三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3)用氯化钠和蒸馏水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8%的氯化钠溶液。
①配制过程有以下步骤:a.称量及量取b.计算c.溶解d.装瓶贴标签,正确顺序是 (填序号)。
A.abcd B.bcad C.bacd
②该实验中需要称量氯化钠 g。
34.(2021·广东·中考真题)如图是硼酸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点的硼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
B.将a点的硼酸溶液升温至t2℃时,仍是饱和溶液
C.将b点的硼酸溶液降温至t1℃时,有晶体析出
D.t2℃时,向50g水中加入20g硼酸后充分搅拌,可得70g溶液
35.(2021·河北·中考真题)KNO3和NaCl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40gNaCl
B.0℃时,KNO3和NaCl两种饱和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NaCl大于KNO3
C.将30℃的KNO3溶液降温到20℃时一定有晶体析出
D.30℃时,将等质量的 KNO3和NaCl分别配成饱和溶液,所得溶液的质量:NaCl大于KNO3
36.(2021·四川成都·中考真题)60℃时,向100g水中加入一定量KNO3形成溶液,再降温至20℃,析出固体质量的变化如图1,结合图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加入的KNO3质量为41.6g B.降温过程中KNO3溶液始终为饱和溶液
C.蒸发溶剂可将M点的溶液转化到N点 D.20℃时,100g KNO3饱和溶液中有KNO331. 6g
37.(2021·广东深圳·中考真题)有关如图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关系为S甲>S乙>S丙
B.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最大
C.27℃时,往26g丙里加100g水,形成不饱和溶液
D.33℃时,甲乙两种物质溶解度相等
38.(2021·山东青岛·中考真题)如图是氯化钠、硝酸钾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硝酸钾的溶解度大于氯化钠的溶解度
B.50℃时,向45g硝酸钾固体中加入50g水充分搅拌,得到95g溶液
C.50℃时,将等质量的硝酸钾、氯化钠两种固体分别配制成饱和溶液,需要水的质量硝酸钾比氯化钠少
D.分别将50℃的硝酸钾、氯化钠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硝酸钾溶液析出的固体多
39.(2020·广西·中考真题)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为甲>乙>丙
B.t2℃时,将20g甲加入50g水中,得到70g溶液
C.t3℃时,用等质量的甲、乙、丙固体配成饱和溶液,需要水的质量大小关系是乙>甲>丙
D.将t2℃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乙>丙>甲
40.(2021·广西河池·中考真题)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的是 。
(2)在 ℃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3)t2℃时,要使40g甲物质完全溶解至少需要水的质量为 g。
(4)t2℃时,将70g甲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析出甲固体物质的质量为 g。
(5)t2℃时,甲物质在a、b两点对应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关系为:a b(填“=”、“>”或“<”)。
41.(2020·广东·中考真题)如图是KNO3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从b点降温到a点,有晶体析出
B.60℃时,b、c点对应的都是饱和溶液
C.将a点的饱和溶液从20℃升温到60℃时仍是饱和溶液
D.60℃时,向50g水中加入60gKNO3,形成不饱和溶液
42.(2020·山东烟台·中考真题)如图是MgCl2、KCl和MgSO4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P点表示t2℃时KCl和MgSO4的溶解度相等
B.t1℃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是MgCl2
C.将t2℃时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升温至t3℃,会析出晶体的是MgSO4
D.t2℃时,将40g MgCl2加入50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质量为90g
43.(2020·广东深圳·中考真题)下图为Ca(OH)2的溶解度曲线;下表为20℃时溶解度的相对大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溶解度/g 一般称为
<0.01 难溶
0.01~1 微溶
1~10 可溶
>10 易容
A.Ca(OH)2 属于易溶物质
B.Ca(OH)2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30℃时,Ca(OH)2的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3﹕20
D.70℃时Ca(OH)2的饱和溶液,降温到50℃时没有析出固体
44.(2020·黑龙江大庆·中考真题)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阴影区域中,A、C均处于不饱和状态
B.除去B固体中含有的少量A杂质,可采用配成热饱和溶液,降温结晶、过滤、洗涤、干燥的方法提纯B
C.将A和B的饱和溶液从t2℃降到t1℃时,析出晶体的质量关系为A>B
D.t1℃时,将50g固体A加入到200g水中,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约为16.7%
45.(2020·江苏·中考真题)KCl和KNO3的溶解度表及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温度/℃ 10 20 30 40 50
溶解度S/g KCl 31.0 34.0 37.0 40.0 42.6
KNO3 21.9 31.6 45.8 63.9 85.5
A.甲表示KCl的溶解度曲线
B.T2应介于30℃~40℃
C.若将a点时甲溶液转化到b点,先蒸发一定量的水,再降温到T1℃
D.将T2℃时饱和的甲、乙溶液分别降温到T1℃,甲析出晶体的质量一定大于乙
46.(2020·新疆·中考真题)X、Y、Z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Y的溶解度为50 g
B.T2℃时,X、Y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C.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Y>X>Z
D.T2℃时,50 g H2O与50 g X混合,可得到100 g X的饱和溶液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