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考解密】2020-2024五年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全国版)
专题20 基础实验
1.下列实验方案设计不合理的是
A.灼烧闻气味鉴别羊毛线和棉线 B.用肥皂水鉴别软水和硬水
C.用火柴梗比较蜡烛火焰各层的温度 D.用带火星木条鉴别空气和呼出气体
【答案】D
【详解】A、羊毛线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灼烧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棉线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灼烧产生烧纸的气味,可以鉴别,故选项实验方案设计合理;
B、用肥皂水鉴别软水和硬水,水样中加入肥皂水,振荡后产生浮渣多的是硬水,产生泡沫多的是软水,可以鉴别,故选项实验方案设计合理;
C、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中约1-2秒后,通过不同地方的炭化程度,可比较火焰各层的温度,故选项实验方案设计合理;
D、空气和呼出气体均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无法鉴别,故选项实验方案设计不合理;
故选:D。
2.正确的实验操作是化学实验成功的重要保证,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A.倾倒液体 B.过滤
C.稀释浓硫酸 D.氧气的验满
【答案】A
【详解】A、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试管要倾斜,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应用玻璃棒引流,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的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以防止酸液飞溅,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氧气具有助燃性,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时,应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而不能伸入瓶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A。
3.对如图所示实验的分析错误的是
A.甲:试管口略向下倾斜,可防止冷凝水回流使试管炸裂
B.乙:把活塞迅速压下去,棉花燃烧,说明对气体做功,气体内能减少
C.丙:左侧铜片生锈,右侧铜片不生锈,说明铜生锈的条件之一是与接触
D.丁:用橡胶棒连接两个验电器,验电器的金属箔张角不变,说明橡胶棒是绝缘体
【答案】B
【详解】A、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中,试管口略向下倾斜,可防止冷凝水回流使试管炸裂,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活塞迅速向下压时,活塞压缩气体做功,空气内能增加,温度升高,达到棉花的着火点,所以棉花燃烧,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C、左侧铜片同时与氧气、二氧化碳和水接触,铜片生锈;右侧铜片只与二氧化碳和水接触,铜片不生锈,说明铜生锈的条件之一是与接触,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用橡胶棒连接两个验电器,验电器的金属箔张角不变,说明电子没有发生转移,说明橡胶棒是绝缘体,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实验室用制取并用排水集气法收集较纯净的。下列实验操作的先后顺序合理的是
A.检查装置气密性时,先用手握住试管,再将导管的一端伸入水中
B.先向试管中加入固体,再检查装置气密性
C.实验时,先将导管伸入集气瓶中,再点燃酒精灯
D.气体收集完毕后,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
【答案】D
【详解】A、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时,应先将导管的一端伸入水中,然后用手紧握试管,观察导管口是否有气泡冒出,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不符合题意;
B、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然后向试管中加入高锰酸钾固体,防止装置漏气,浪费药品,不符合题意;
C、实验时,先点燃酒精灯,待导管口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再将导管伸入集气瓶中开始收集氧气,因为一开始排出的是空气,不符合题意;
D、气体收集完毕后,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倒流,炸裂试管,符合题意。
故选D。
5.液体药品通常盛放在细口瓶中,常用倾倒的方法取用。如图所示,关于实验用品的使用正确的是
A.试管内液体的体积 B.试剂瓶标签的位置
C.试剂瓶瓶塞的放置 D.试管口倾斜的方向
【答案】D
【分析】取用液体药品时,瓶塞应倒放,试管应略倾斜,标签应向着手心,瓶口应紧挨着试管口。
【详解】A、使用试管时,不加热情况下所装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二,加热情况下不能超过三分之一,图示操作液体量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二,A错误;
B、图示操作标签没有向着手心,可能导致标签被腐蚀,B错误;
C、图示操作瓶塞没有倒放在桌面上,会导致瓶塞被污染,C错误;
D、倾倒液体时,试管口应略倾斜,D正确。
故选:D。
6.下列行为不符合实验室安全常识的是
A.在实验室嬉戏打闹,吃零食
B.远离火源存放易燃易爆药品
C.酒精灯不慎被碰倒着火,立即用湿抹布盖灭
D.眼里溅入药品,立即用水冲洗,必要时送医治疗
【答案】A
【详解】A、实验室禁止嬉戏打闹、吃零食,不符合实验室安全常识,符合题意;
B、远离火源存放易燃易爆药品,符合实验室安全常识,不符合题意;
C、酒精灯不慎被碰倒着火,立即用湿抹布盖灭,隔绝氧气灭火,符合实验室安全常识,不符合题意;
D、眼里溅入药品,立即用水冲洗,切不可用手揉眼睛,洗的时候要眨眼睛,必要时送医治疗,符合实验室安全常识,不符合题意。
故选:A。
7.试管是实验中常用仪器,试管口朝向可能因实验的不同而不同。下列实验中试管口的朝向错误的是
A.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 B.向试管中加入块状固体
C.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 D.向试管中滴加液体药品
【答案】C
【详解】A、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应向上倾斜,与桌面约成 45°角,用试管夹夹在试管的中上部,手握试管夹的长柄,试管口的朝向正确,不符合题意;
B、向试管中加入块状固体时,应先将试管横放,用镊子把固体放在试管口,再慢慢将试管竖立起来,使固体滑到试管底部,试管口的朝向正确,不符合题意;
C、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使试管炸裂,试管口的朝向错误,符合题意;
D、向试管中滴加液体药品时,试管口应垂直向上,试管口的朝向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今年5月12日是第16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是“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着力提升基层防灾避险能力”,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电动车不能在居民楼内充电,以免发生火灾
B.厨房天然气泄漏,要立即打开抽油烟机排气
C.加热液体时,试管口不能朝着自己或他人
D.氢氧化钠不慎沾到皮肤上,要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然后涂上硼酸溶液
【答案】B
【详解】A.电动车在居民楼内充电可能因过度充电、高温环境或存在可燃物而引发火灾或爆炸,所以电动车不能在居民楼内充电,故A正确;
B.天然气是一种易燃易爆气体,抽油烟机可能将泄露的天然气吸入,并在其内部或排气管道中遇到火星或电火花,从而引发爆炸,应立即关闭燃气阀门,打开门窗通风,并疏散室内人员,到室外通知燃气公司进行故障处理,故B错误;
C.加热液体时,试管口不能朝着自己或他人,以免液体沸腾喷出伤人,故C正确;
D.氢氧化钠有腐蚀性,氢氧化钠不慎沾到皮肤上,要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然后涂上酸性较弱的硼酸溶液,故D正确。
故选:B。
9.学习化学知识,提高安全意识。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绝对不能食用霉变食物
B.实验剩余药品要放入指定的容器内
C.禁止用亚硝酸钠代替食盐烹饪食物
D.在煤炉上放一壶水就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答案】D
【详解】A、霉变的食物中含有黄曲霉素,即使洗净或蒸煮后也不能去除,因此霉变食物不能食用,故A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实验剩余药品不能放回原瓶,不能随意丢弃,不能带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的容器内,故B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亚硝酸钠有毒,不能用酸钠代替食盐烹饪食物,故C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一氧化碳难溶于水,也不能和水反应,在煤炉上放一壶水不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故D选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10.中国应用的湿法炼铜技术,是对世界化学史的一个贡献。现将一根光亮的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里充分反应。下列说法的组合中正确的是
①反应能证明两种金属的活动性
②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增加
③反应生成的溶质为硫酸铁
④反应后固体表面附着一层红色物质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答案】A
【详解】①活泼金属能将不活泼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铁能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说明活动性铁大于铜,反应能证明两种金属的活动性,正确;
②,反应前后溶剂水的质量不变,溶质由硫酸铜变为硫酸亚铁,每160份质量的硫酸铜生成152份质量的硫酸亚铁,溶液的质量减少,错误;
③反应生成的溶质为硫酸亚铁,错误;
④反应后有铜单质析出,所以固体表面附着一层红色物质,正确;
①④正确,故选A。
11.化学实验要严格按照实验步骤操作,下列实验操作先后顺序错误的是
A.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实验,先加热氧化铜,再通入一氧化碳
B.检查装置气密性,先将导管放入水中,再用手紧握容器外壁
C.用排水法收集气体结束时,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
D.实验室制取氢气,先将锌粒加入锥形瓶中,再滴加稀硫酸
【答案】A
【详解】A、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混有一定量的空气,遇到明火,容易发生爆炸,故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实验,应先通入一氧化碳,将装置内空气排尽,然后加热氧化铜,防止发生爆炸,符合题意;
B、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先将导管置于水中,再用手紧握容器外壁,观察导管口是否有气泡冒出,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不符合题意;
C、用排水法收集气体结束时,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倒流,炸裂试管,不符合题意;
D、制取气体加入反应物时,先加固体,再加入液体,故实验室制取氢气,先将锌粒加入锥形瓶中,再滴加稀硫酸,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2.实验室要配制50g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计算:配制该溶液所需氯化钠固体的质量为8.0g
B.称量:用托盘天平称量所需的氯化钠固体
C.溶解:将称量好的氯化钠固体倒入量筒中溶解
D.装瓶:将配制好的溶液装入贴好标签的试剂瓶并盖好瓶塞
【答案】C
【详解】A、配制该溶液所需氯化钠固体的质量为=8.0g,故A正确;
B、固体药品用托盘天平称取,故B正确;
C、溶解固体不能在量筒中进行,故C错误;
D、将配制好的溶液装入贴好标签的试剂瓶并盖好瓶塞,故D正确。
故选C。
13.给某液体加热的操作如图所示。
(1)图中有一处操作错误,请纠正。
(2)请从以下所给问题中任选一个回答。
①酒精灯被点燃,说明可燃物燃烧需满足什么条件 ?
②加热完毕,要用灯帽盖灭酒精灯,其灭火原理是什么 ?
【答案】(1)加热时,应用酒精灯的外焰
(2) 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着火点) 隔绝空气(或氧气)
【详解】(1)加热试管中的液体时,因为酒精灯的外焰温度最高,则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液体不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试管夹夹在中上部,用手拿试管夹的长柄,试管口斜向上,与水平方向大约成45°夹角,观察图示,则图示没有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加热时,应用酒精灯的外焰;
(2)①可燃物燃烧的三要素为: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酒精灯被点燃,说明可燃物燃烧需温度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着火点);
②加热完毕,要用灯帽盖灭酒精灯,隔绝氧气或空气,达到灭火的目的。
14.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部分装置。
(1)仪器a的名称是 。
(2)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CO2。
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用该方法制取CO2的发生装置应选择 (填序号)。
(3)用装置C收集CO2,验满的操作为 。
【答案】(1)试管
(2) B
(3)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则满了
【详解】(1)图中显示的a仪器是试管,故填试管
(2)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来制备二氧化碳,原理是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故填:
用这种固液不加热型制取二氧化碳 ,可以用到的仪器是B,锥形瓶底部放大理石块,长颈漏斗里面加稀盐酸;
(3)用C收集二氧化碳的时候,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当收集到一瓶二氧化碳的时候,可以把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作为验证,二氧化碳不助燃也不可燃,所以如果收集满了,那么燃着的木条就会熄灭,故填: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则满了。
15.请结合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是 。
(2)若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还应对A装置做出的改进是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若实验室采用C装置代替B装置制取,突出优点是 。
(4)既不能收集,也不能收集的装置是 (填字母序号)。
(5)如果用G装置测量生成的体积,则在虚线框内还需添加的仪器是 。
【答案】(1)酒精灯
(2) 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
(3)可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4)E
(5)量筒
【详解】(1)仪器①的名称是酒精灯;
(2)若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还应对A装置做出的改进是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防止加热时粉末状物质进入导管,堵塞导管;
高锰酸钾加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3)若实验室采用C装置代替B装置制取CO2,装置C中,当打开弹簧夹时,长颈漏斗内的液体进入试管,使试管内液面上升到多孔塑料隔板以上,与固体试剂接触,开始反应;当关闭弹簧夹时,产生的气体无法排出,在试管上半部分聚积,使试管内部气压增大,将液体压回到长颈漏斗,使液面降到多孔塑料隔板以下,使反应物相互分离,反应停止,故该装置的突出优点是可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4)氧气密度比空气大,氧气不易溶于水,可选择D向上排空气法或F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能与水反应,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可选择D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既不能收集O2,也不能收集CO2的装置是E向下排空气法;
(5)氧气不易溶于水,氧气的密度比水小,如果用G装置测量生成O2的体积,氧气从短管通入,排出水的体积即为生成氧气的体积,则在虚线框内还需添加的仪器是量筒。
16.实验室制取气体的部分装置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图A中标号仪器的名称:a 。
(2)实验室采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可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可以用D装置收集氧气的原因是 。
(3)实验室制取并收集干燥的二氧化碳,可将装置B与装置 (按连接顺序填字母序号)组合,其中起到干燥作用的装置中所盛放的药品名称是 。若将装置B改为装置C,优点是 。
【答案】(1)铁架台
(2) A 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
(3) GD 浓硫酸 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详解】(1)由图可知,仪器a为铁架台。
(2)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为加热固体的反应,发生装置选A;
高锰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D装置为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密度比空气大,可用D装置收集。
(3)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作干燥剂,则可选G装置干燥,其中G装置盛放浓硫酸,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选用D装置收集,则可将装置BGD连接;
C装置中,可将大理石放在多孔塑料板上,关闭弹簧夹,产生的气体使装置中的压强增大,将液体压回长颈漏斗中,与固体分离,反应停止,打开弹簧夹,液体重新进入,与固体接触,反应开始,则该装置能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17.甲烷是一种较清洁的能源。小彦同学在实验室制取甲烷并验证其组成。
(1)装置甲可用于制取甲烷,还可以制取氧气,用该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实验前,用图乙所示方法检查装置气密性时,如果气密性良好,很快会出现的现象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 B. C.
(3)甲烷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小,实验室收集甲烷的方法是 (写1种即可)。
(4)用装置丙验证甲烷的组成时,为保证安全,点燃前应先验纯。下列能证明甲烷中含有碳、氢元素的现象有______(填字母序号)。
A.火焰呈淡蓝色
B.干燥的烧杯壁出现水雾
C.倒转烧杯,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后溶液变浑浊
【答案】(1)
(2)A
(3)排水法或向下排空气法
(4)BC
【详解】(1)甲是固体加热型装置,且试管口没有棉花,可用于氯酸钾制取氧气,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及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2)检查装置气密性,先将导管放入水中,然后用手捂住试管,手使试管内气体温度升高,气压变大,如装置气密性良好,则气体从短管口逸出,会很快看到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故选A。
(3)甲烷难溶于水,则实验室可以使用排水法收集甲烷。密度比空气的小,则可以使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甲烷。
(4)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二氧化碳中含有碳元素,水中含有氢元素,所以验证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则可说明甲烷中含有碳、氢元素。水蒸气遇冷凝结为水滴,所以干燥的烧杯壁出现水雾可说明生成水,证明甲烷中有氢元素。倒转烧杯,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后溶液变浑浊,说明生成二氧化碳,可证明甲烷中有碳元素。
故选BC。
18.有关NaOH说法错误的是
A.NaOH固体溶解时放出热量 B.NaOH包装箱上张贴的标识是
C.NaOH是所有气体的干燥剂 D.NaOH应密封保存
【答案】C
【详解】A、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出热量,故A说法正确;
B、氢氧化钠具有强腐蚀性,属于腐蚀品,故B说法正确;
C、氢氧化钠易吸收水分而潮解,可用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但是不是所有气体的干燥剂,氢氧化钠显碱性,不能干燥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酸性气体,故C说法错误;
D、氢氧化钠易吸收水分而潮解,易吸收二氧化碳而变质,所以氢氧化钠应该密封保存,故D说法正确;
故选C。
19.下列是某同学整理实验室的做法,不正确的是
A.实验后的废液直接倒入下水道 B.洗涤后的试管倒放在试管架上晾干
C.实验剩余药品放入指定容器 D.归类整理试剂瓶并使标签朝外
【答案】A
【详解】A、未经处理的废液可能有腐蚀性,直接倒入下水道会腐蚀下水道,选项错误;
B、洗涤后的试管倒放在试管架上晾干,防止受污染,选项正确;
C、实验剩余药品应放入指定容器,防止造成浪费、污染环境,选项正确;
D、归类整理试剂瓶并使标签朝外,方便查看,选项正确。
故选A。
20.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A. 取用固体粉末 B. 倾倒液体
C. 滴加液体 D. 加热液体
【答案】B
【详解】A、取固体粉末时,先将试管倾斜,再用药匙或纸槽将药品送至试管底部,该选项操作正确;
B、倾倒液体时,试管倾斜,试剂瓶口紧挨试管口,标签向手心,瓶塞倒放,该选项操作错误;
C、用胶头滴管滴加液体时,应竖直悬空,该选项操作正确;
D、加热液体时,应用酒精灯外焰加热,且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溶剂的三分之一,该选项操作正确。
故选B。
21.安全离不开化学知识。下列有关做法不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A.油锅着火后立即用锅盖盖灭 B.向燃着的酒精炉中直接添加酒精
C.面粉加工厂等场所严禁烟火 D.煤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答案】B
【详解】A、油锅着火后,立即用锅盖盖灭,隔绝氧气灭火,不符合题意;
B、酒精具有可燃性,向燃着的酒精炉中直接添加酒精,容易引发火灾,符合题意;
C、面粉加工厂的空气中含有大量的可燃性颗粒,混有一定量的空气,遇到明火,容易发生爆炸,故应严禁烟火,不符合题意;
D、煤气具有可燃性,混有一定量的空气,遇到明火,容易发生爆炸,故煤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不符合题意。
故选B。
项目学习小组在实验室将树叶放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中煮沸,叶肉变黄时取出,洗刷干净后制成叶脉书签,如图甲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22.实验要有安全意识。下列行为正确的是
A.在实验室吃零食
B.在实验室追打闹
C.穿实验服和护目镜
D.将药品带出实验室
23.配制 NaOH 溶液不需用到的仪器是
A.烧杯 B.量筒 C.漏斗 D.玻璃棒
24.下列与制作叶脉书签项目有关的说法错误的是
A.NaOH溶液可以腐蚀叶肉
B.制作过程涉及化学变化
C.制作完成后废液需回收处理
D.NaOH固体存放处应张贴如图乙所示标志
【答案】22.C 23.C 24.D
【解析】22.A、实验室中很多药品有毒,不能在实验室吃零食,故选项行为不正确;
B、为防止发生人身危险,不能在实验室追逐打闹,故选项行为不正确;
C、很多药品具有腐蚀性、有毒,实验时穿实验服和戴护目镜,故选项行为正确;
D、很多药品具有腐蚀性、有毒,不能将药品带出实验室,故选项行为不正确。
故选C;
23.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首先计算配制溶液所需NaOH和水的质量,再称量所需的NaOH和量取水,最后进行溶解;在这些操作中需要的仪器:托盘天平、药匙、量筒、胶头滴管、烧杯和玻璃棒,不需用到漏斗,故选C;
24.A、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能腐蚀叶肉,故选项说法正确;
B、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能腐蚀叶肉,制作过程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说法正确;
C、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直接排放会污染水体,制作完成后废液需回收处理,故选项说法正确;
D、NaOH固体存放处应张贴腐蚀品标志,不能贴图乙所示标志,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D。
25.实验室量取40.0mLNaCl溶液时,可供选用的仪器如图所示,应选择的仪器及原因均正确的是
A.50mL烧杯,因为烧杯放置于桌面时更稳定,不易翻倒
B.50mL烧杯,因为烧杯的杯口较大,便于加入溶液
C.50mL量筒,因为量筒量取液体体积更精准
D.50mL量筒,因为量筒操作时便于手握
【答案】C
【详解】量筒常用于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因为量筒量取液体体积更精准,量筒量程的选择,应遵循“大而近”的原则,故量取40.0mL氯化钠溶液,应选择50mL量筒,不能选择烧杯,是因为烧杯误差大。
故选C。
26.关注实验安全,规范实验操作。下列做法符合实验规范的是
A.酒精洒落桌面着火,用水浇灭
B.实验室加热液体时,试管口对着他人
C.用实验室的蔗糖泡水喝
D.实验室中将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放在不同药品柜中保存
【答案】D
【详解】A、酒精洒落桌面着火,应用湿抹布盖灭,不能用水浇灭,不符合实验规范;
B、实验室加热液体时,试管口不能对着他人,防止液体飞溅伤人,不符合实验规范;
C、实验室的药品不能品尝,不能用实验室的蔗糖泡水喝,不符合实验规范;
D、实验室中液体试剂和固体试剂分开保存,故将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放在不同药品柜中保存,符合实验规范。
故选:D。
27.实验室用蔗糖配制50g质量分数为6%的蔗糖溶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所需蔗糖的质量为3g
B.蔗糖放在托盘天平的左盘称量
C.量水时仰视读数会使溶液浓度偏大
D.所需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量筒等
【答案】C
【详解】A、所需蔗糖的质量=,说法正确;
B、使用托盘天平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蔗糖放在托盘天平的左盘称量,说法正确;
C、量水时仰视读数会导致量取水的体积偏大,蔗糖质量不变,溶液浓度偏小,说法错误;
D、所需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量筒等,说法正确;
答案:C。
28.在怀化市初中学业水平实验操作考试中,小明同学抽到的化学考题是“配制50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他的以下实验操作步骤中不正确的是
A.计算出配制该溶液需要3g氯化钠固体和47mL水
B.称量时发现托盘天平指针偏向左边,于是向右移动游码
C.量取水读数时,视线与量筒内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D.将称得的氯化钠和量取的水倒入同一烧杯中,并用玻璃棒轻轻搅拌
【答案】B
【详解】A、计算出配制该溶液需要氯化钠固体:,水:,水的密度是1g/mL则是47mL,正确。
B、称量固体时,是先调节好砝码的质量,再加药品,发现指针向左偏,说明药品的质量大于砝码的质量,应减少药品,直至天平平衡,错误。
C、量取水读数时,量筒应放在水平桌面上,视线与量筒内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正确。
D、溶解操作在烧杯中进行,则将称得的氯化钠和量取的水倒入同一烧杯中,并用玻璃棒轻轻搅拌,正确。
故选:B。
29.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进行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下列实验操作中,合理的是
A.用量筒量取液体读数时,视线与液体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
B.稀释浓硫酸时,将水注入盛有浓硫酸的烧杯中
C.向试管内滴加液体时,将胶头滴管伸入试管内
D.用润湿的pH试纸,直接伸入待测溶液中测定其酸碱性强弱
【答案】A
【详解】A、用量筒量取液体读数时,视线与液体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正确;
B、稀释浓硫酸时,应把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切不可把水倒进浓硫酸里;如果将水注入浓硫酸里,由于水的密度较小,水会浮在浓硫酸的上面,溶解时放出的热量能使水立刻沸腾,使硫酸液滴向四周飞溅,错误;
C、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胶头滴管要竖直悬空,为防止污染滴管,不能伸入试管内,错误;
D、先用水将pH试纸润湿,相当于把待测液加水稀释,可能改变了溶液的酸碱度,错误。
故选A。
30.实验室用固体氯化钠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所需固体氧化钠的质量是
B.固体氯化钠可以直接放在托盘天平的左盘上称量
C.溶解固体氯化钠时,用玻璃棒搅拌能增大氯化钠的溶解度
D.用量筒量取所需水时仰视读数,会导致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大
【答案】A
【详解】A、氯化钠质量=50g×6%=3.0g,正确;
B、天平称量遵循左物右码原则,氯化钠会使托盘腐蚀,不能直接放于托盘天平托盘上直接称量,需要利用称量纸或烧杯,错误;
C、玻璃搅拌可以加快溶解,不能增加物质溶解度,错误;
D、仰视读数,造成溶剂体积偏大,溶剂质量偏大,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变小,错误。
故选A。
31.某化学兴趣小组按如图操作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③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加速溶解
B.⑥读数时视线与凹液面最低点保持水平
C.①~⑥项实验操作均正确
D.实验操作顺序为④②①⑥⑤③
【答案】C
【分析】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要计算出溶质的质量,所需水的质量和体积,然后把溶质转移到烧杯中,加水溶解,玻璃棒不断搅拌,得到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详解】A、③是溶解,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速固体的溶解,故正确;
B、⑥读数时应该平视,视线与凹液面最低点保持水平,操作正确,故正确;
C、②操作中,用天平称量药品时,应该称量物放左盘,砝码放右盘,图示操作错误,故错误;
D、用固体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实验步骤为:计算、称量、量取、溶解、装瓶贴标签,实验操作顺序为④②①⑥⑤③,故正确;
故选:C。
32.同学们学习了燃烧与灭火后,在实验室设计并完成了如下实验,以探究灭火的原理。
实验方法:点燃3支蜡烛,在其中一支蜡烛上扣一个烧杯;将另两支蜡烛分别放在两个烧杯中,然后向一个烧杯中加入适量碳酸钠和盐酸。
(1)实验原理:Ⅲ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实验现象:Ⅱ中蜡烛正常燃烧,Ⅰ和Ⅲ中蜡烛熄灭,Ⅲ中的现象还有 。
(3)实验后,接下来必须要做的事情是 ,完善实验报告,离开实验室。
(4)问题与交流:Ⅲ中的操作,可能造成的结果是 。
【答案】(1)
(2)产生大量气泡
(3)整理洗涤仪器(合理即可)
(4)盐酸洒出/Ⅲ中蜡烛没熄灭(合理即可)
【详解】(1)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碳酸钠和盐酸反应能生成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燃烧的蜡烛熄灭;
(3)结束实验后,将残余物倒入水池中,用清水洗涤仪器;整理实验台,报告老师后离开实验室;
(4)向烧杯中倾倒液体时,试剂瓶口未紧靠烧杯口,可能造成的后果是盐酸洒出或Ⅲ中蜡烛没熄灭。
33.气体的实验室制备是学生必备的实验技能,以下是实验室用于制取气体的部分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为 。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使用装置C收集二氧化碳,将燃着的木条放在导管口 (填“a”或“b”)处,观察到 则证明气体已经收集满。
(4)实验室制取少量氢气时,可选用装置D或E收集。由此推断,氢气具有的物理性质是 。
【答案】(1)分液漏斗
(2) B
(3) b 木条熄灭
(4)难溶于水、密度小于空气
【详解】(1)由图可知,仪器①的名称为:分液漏斗;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该反应属于固液常温型,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B;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若使用装置C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应从a导管口进入,将燃着的木条放在导管口b处,观察到木条熄灭,则证明气体已经收集满;
(4)实验室制取少量氢气时,可选用装置D或E收集,装置D为排水法收集装置,装置E为向下排空气法收集装置,由此推断,氢气具有的物理性质是:难溶于水、密度小于空气。
34.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根据下图所示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A实验中,打开活塞,用 分别接近a、b玻璃尖嘴处,检验产生的气体。
(2)B实验中,小卵石和石英砂的作用是 。
(3)C实验 (填“能”或“不能”)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4)在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时,量取水的操作如D图所示,其它操作作均正确,所配制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5)E实验中,小气球的作用是 。
【答案】(1)燃着的木条
(2)过滤
(3)不能
(4)偏大
(5)平衡锥形瓶内外压强,防止胶塞弹出
【详解】(1)A实验中,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具有可燃性,氧气具有助燃性,检验氢气可以用点燃的方法进行检验,所以可以用燃着的木条分别接近a、b玻璃尖嘴口处,产生氢气处的现象是气体燃烧,发生淡蓝色火焰,产生氧气处的现象是木条燃烧更旺;
(2)简易净水器中小卵石、石英砂可除去水中不溶性固体杂质,其主要作用是过滤;
(3)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原理是可燃物消耗空气中的氧气,导致锥形瓶中气体压强减小,使水倒吸进入锥形瓶,要使氧气消耗后锥形瓶内气体压强减小,生成物就不能是气体,否则反应前后气体压强几乎不变,木炭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所以不能用木炭燃烧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4)如图为俯视读数,读数偏大,则实际量取水的体积偏小,若其它操作作均正确,所配制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偏大;
(5)E实验中,红磷燃烧放出大量热,使装置内气压增大,所以小气球的作用是:平衡锥形瓶内外压强,防止胶塞弹出。
35.关于托盘天平的使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游码应放在标尺的最大刻度线处
B.测量物体质量时,向右盘中加减砝码应使用镊子
C.被测物体的质量总等于右盘中砝码的总质量
D.称粉状物体质量时,可以将其直接放在盘中
【答案】B
【详解】A、调节天平平衡时,游码要放在标尺的0刻度;错误。
B、左盘放物体,右盘放砝码,在添加砝码时,应使用镊子;正确。
C、根据托盘天平的原理,被测物的质量应等于右盘中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错误。
D、称物质质量时,一般药品要放在纸上称,有腐蚀性的物质要放在玻璃器皿(如小烧杯)中称量,不可以将其直接放在盘中;错误。
故选B。
36.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展现了化学课程对学生发展的重要价值,下列示例说法错误的是
A.化学观念:酸溶液中都含有H+,所以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B.科学思维:碱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的一定是碱
C.科学探究与实践:将火柴梗迅速平放入蜡烛的火焰中约1s后取出,探究火焰哪层温度最高
D.科学态度与责任:可燃性气体遇明火易发生爆炸,加油站要严禁烟火
【答案】B
【详解】A、酸溶液中均能解离出氢离子,故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
B、碱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的一定是碱性溶液,不一定是碱,如碳酸钠溶液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但是属于盐,符合题意;
C、将火柴梗迅速平放入蜡烛的火焰中约1s后取出,与外焰接触部位碳化最严重,说明外焰温度最高,不符合题意;
D、可燃性气体遇明火易发生爆炸,加油站的空气中含有大量的可燃性颗粒,混有一定量的空气,遇到明火,容易发生爆炸,故要严禁烟火,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7.下列实验操作或对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错误的
A.取液后的胶头滴管平放于实验台上
B.实验时,应穿好实验服,戴好防护眼镜
C.点燃氢气等可燃性气体前一定要检验其纯度
D.若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
【答案】A
【详解】A、取液后的胶头滴管,应保持橡胶胶帽在上,不能平放或倒置,防止液体倒流,腐蚀橡胶胶帽或污染试剂,符合题意;
B、实验时,应穿好实验服,戴好防护眼镜,防止发生危险,不符合题意;
C、氢气等可燃性气体混有一定量的空气,遇到明火,容易发生爆炸,故点燃氢气等可燃性气体前一定要检验其纯度,不符合题意;
D、若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上,浓硫酸具有腐蚀性,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8.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配制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配制该溶液的顺序为:乙→甲→丙→丁
B.甲中氯化钠和砝码的位置放反了
C.丙步骤必须是先倒入水再放入氯化钠固体
D.丁中玻璃棒起搅拌作用,加速固体溶解
【答案】C
【详解】A、配制过程中含有的步骤是:计算、称量、量取、溶解、装瓶贴签;配制该溶液的顺序为:乙→甲→丙→丁,故选项正确;
B、使用托盘天平称量药品时应遵循“左物右码”,甲中氯化钠和砝码的位置放反了,故选项正确;
C、丙步骤必须是放入氯化钠固体再先倒入水,故选项错误;
D、丁是溶解,玻璃棒起搅拌作用,加速固体溶解,故选项正确。
故选C
39.加热是最常见的反应条件,这一基本实验操作常要使用酒精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若没有火柴或打火机,可用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
B.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以免失火
C.用酒精灯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时,要用酒精灯的内焰加热
D.用完酒精灯后,既可用嘴吹灭,又可用灯帽盖灭
【答案】B
【详解】A、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灯,防止发生火灾,不符合题意;
B、酒精具有可燃性,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以免失火,符合题意;
C、用酒精灯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时,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因为外焰温度最高,不符合题意;
D、用完酒精灯后,要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灭,防止发生火灾,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0.下列实验现象或操作描述正确的是
A.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
B.用酒精灯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时,试管口不要对着自己或他人
C.过滤液体时,将烧杯中的液体直接倾倒入漏斗中
D.氢气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黄色火焰
【答案】B
【详解】A、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不是白雾,故A错误;
B、用酒精灯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时,试管口不要对着自己或他人,防止液体飞溅烫伤自己或他人,故B正确;
C、过滤液体时,需要用玻璃棒引流,需将烧杯中的液体沿着玻璃棒倾倒入漏斗中,防止液体溅出,故C错误;
D、氢气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淡蓝色火焰,不是黄色火焰,故D错误;
故选B。
41.实验室用固体氯化钠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所需固体氯化钠的质量是8.0g
B.固体氯化钠可以直接放在托盘天平的左盘上称量
C.溶解固体氯化钠时,用玻璃棒搅拌能增大氯化钠的溶解度
D.用量筒量取42mL水时,若仰视读数,会导致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大
【答案】A
【详解】A、所需固体氯化钠的质量是50g×16%=8.0g,说法正确;
B、因为氯化钠会粘在天平盘中,不易倒出,要放在天平上的纸上,不能直接放在天平上,说法错误;
C、溶解固体氯化钠时,用玻璃棒搅拌可加速溶质溶解,但不能增大氯化钠的溶解度,说法错误;
D、用量筒量取42mL水时,若仰视读数,量取的水大于42mL,会导致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说法错误。
故选A。
42.实验室常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实验前应先检查装置气密性 B.MnO2在反应前后质量和性质不变
C.收集氧气可用向上排空气法 D.将带火星的木条置于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证明氧气已收集满
【答案】B
【详解】A、实验前应首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以免装置漏气浪费药品,所以选项正确;
B、MnO2是催化剂,在反应前后,其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没有发生变化,物理性质可能改变,所以选项错误;
C、氧气密度比空气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所以选项正确;
D、氧气具有助燃性,氧气的验证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置于集气瓶口,如果木条复燃则证明氧气已满,所以选项正确。
故选B。
43.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将明矾加入浑浊的井水中,静置,井水变澄清
B.碳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
C.一氧化碳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火焰呈黄色
D.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溶液不变色
【答案】A
【详解】A、明矾可以加速水中悬浮颗粒物的沉淀,达到净水目的,正确;
B、生成二氧化碳是实验结论不是实验现象,错误;
C、一氧化碳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火焰呈蓝色,错误;
D、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色,错误;
故选A。
44.在化学实验中要特别注意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下列实验现象的记录正确的是
A.硫粉燃烧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
B.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黑色氧化镁
C.干冰放置在空气中有白雾出现
D.铜片加入稀硫酸中有大量气泡出现
【答案】C
【详解】A、硫粉燃烧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错误;
B、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白色固体,描述现象不能出现具体物质的名称,错误;
C、干冰升华吸热,温度降低,导致空气中水蒸气冷凝,故放置在空气中有白雾出现,正确;
D、铜位于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氢的后面,不和稀硫酸反应,加入稀硫酸中没有气泡出现,错误;
故选C。
45.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实验涉及到称量、溶解、过滤、蒸发等操作。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蒸发时,将滤液蒸干后停止加热
B.溶解时,振荡烧杯加速粗盐的溶解
C.过滤时,将玻璃棒靠在三层滤纸一边
D.称量时,将粗盐直接放在天平的左盘上
【答案】C
【详解】A、蒸发时,待出现较多晶体时就停止加热,防止晶体飞溅,故不能蒸干滤液,选项错误;
B、溶解时,须使用玻璃棒搅拌加速溶解,选项错误;
C、过滤时,将玻璃棒靠在三层滤纸一边防止将滤纸顶破,造成过滤失败,选项正确;
D、称量时,将天平的左右两盘垫上一张质量相同的纸,然后再称量,选项错误;
故选:C。
46.某化学兴趣小组对教材部分“课外实验”做了以下方案设计,不合理的是
A.可用蓬松棉、活性炭等自制简易净水器 B.把冷碟子放在蜡烛火焰的上方自制炭黑
C.可用浓硫酸浸泡树叶自制“叶脉书签” D.可用食用小苏打、柠檬酸等自制汽水
【答案】C
【详解】A、蓬松棉可起到过滤的作用,除去难溶性杂质,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故可用蓬松棉、活性炭等自制简易净水器,不符合题意;
B、把冷碟子放在蜡烛火焰的上方,碳不完全燃烧会生成炭黑,不符合题意;
C、“叶脉书签”是用氢氧化钠等碱性物质除去叶片的表皮和叶肉组织,而留下叶脉,而浓硫酸腐蚀性较强,能溶解纤维素,能除去叶脉,符合题意;
D、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称,碳酸氢钠能与柠檬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故可用食用小苏打、柠檬酸等自制汽水,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7.规范的实验操作技能是进行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下列实验操作中,不合理的是
A.进行过滤实验操作时,用玻璃棒引流
B.手心对着标签拿试剂瓶倾倒液体
C.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内验满
D.用酒精灯的外焰给试管中的物质加热
【答案】C
【详解】A、过滤时用玻璃棒引流是为了防止液体溅出来,实验操作合理;
B、手心对着标签拿试剂瓶倾倒液体是为了防止液体流下腐蚀标签,实验操作合理;
C、检验收集氧气的瓶是否满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的瓶口,观察木条是否复燃,实验操作不合理;
D、用酒精灯的外焰给试管中的物质加热是因为酒精灯的外焰温度最高,实验操作合理。
故选C。
48.化学学科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关系密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化学与安全:为了方便学习,可将实验室剩余的药品带回家做实验
B.化学与社会发展:使用乙醇汽油可以节约石油资源
C.化学与材料:合金属于合成材料
D.化学与环境:将废弃塑料集中焚烧,以减少“白色污染”
【答案】B
【详解】A、实验室剩余的药品不可以带回家,故错误;
B、乙醇汽油中乙醇可以再生,可以节药石油资源,故正确;
C、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合金,因此合金属于金属材料,故错误;
D、废弃塑料集中焚烧会污染环境,应进行回收或多次使用,以减少“白色污染”,故错误。
故选B。
49.下列装置常用于实验室制取气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仪器①的名称 。
(2)小明同学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选择B装置作为发生装置,长颈漏斗下端管口应 ,应选择的收集装置是 (填字母代号)。
(3)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发现木条 ,说明二氧化碳已收集满。
【答案】(1)试管
(2) 反应物液面以下 D
(3)熄灭
【详解】(1)仪器①的名称是试管;
(2)小明同学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选择B装置作为发生装置,长颈漏斗下端管口应伸入反应物液面以下形成“液封”,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应选择的收集装置是D;
(3)二氧化碳不可燃也不支持燃烧,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发现木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已收集满。
50.某小组用只含难溶性杂质的粗盐配制NaCl溶液,设计了两步实验。
第一步:去除粗盐中的难溶性杂质得到NaCl固体。
第二步:利用该固体配制50g质量分数为5%的NaCl溶液。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仪器C的名称 。
(2)两步实验均用到的玻璃仪器是玻璃棒、量筒和 (填序号)。
(3)第一步实验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
(4)第二步实验量取水时应选择 (填 “10”“50”或“100”) mL量筒。量取水时若俯视读数(其它操作均正确)。所配溶液的质量分数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答案】(1)酒精灯
(2)D
(3)引流
(4) 50 偏大
【详解】(1)由图示可知仪器C是酒精灯;
(2)第一步实验是溶解、过滤、蒸发结晶,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玻璃棒、量筒,第二步实验是用固体配置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量筒、玻璃棒,所以部两步均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是、玻璃棒、烧杯、量筒,故填D;
(3)玻璃棒在过滤操作中起到的作用是引流;
(4)配置溶液50g质量分数为5%的NaCl溶液,水的密度是1g/mL,则需要用到的水为50mL×(1-5%)=47.5mL,应选择与之最接近的量筒,所以应选50mL量筒,俯视读数会使量取的水偏少,氯化钠质量不变,溶剂质量偏小,则所配溶液的质量分数偏大。
51.加热是最常见的反应条件,这一基本实验操作常要使用酒精灯。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为了使酒精灯燃烧更旺,将灯内酒精添满,以增加可燃物
B.酒精灯里的酒精洒到桌面上燃烧起来,可用湿抹布盖灭
C.用完酒精灯后用灯帽盖灭,其灭火原理是隔绝氧气
D.用燃着的木条点燃酒精灯,燃着的木条的作用是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答案】A
【详解】A、酒精不能装得太满,以不超过灯壶容积的2/3为宜,若酒精量太多易受热膨胀,易使酒精溢出,发生实验安全事故,符合题意;
B、酒精灯里的酒精洒到桌面上燃烧起来,可用湿抹布盖灭,不能使用浇水的方法灭火,尤其是大量酒精着火时,不符合题意;
C、用完酒精灯后用灯帽盖灭,灯帽使得酒精灯与空气隔绝,当灯帽内氧气完全耗尽后,酒精灯因为缺氧而熄灭,其灭火原理是隔绝氧气,不符合题意;
D、用燃着的木条点燃酒精灯,燃着的木条的作用是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物品燃烧三要素:氧气、可燃物、着火点,酒精灯具备氧气、可燃物两大要素,燃着的木条则可以使酒精达到着火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2.在化学实验中,实验操作要保证人身安全和仪器、试剂的安全,试剂安全是指操作应避免造成试剂的污染或变质。下列操作要求中不是从试剂安全角度考虑的是
A.不能用未经清洗的非专用胶头滴管吸取另一种试剂
B.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得品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C.从试剂瓶倒完试液后,应立即盖紧瓶塞
D.用药匙取用一种药品后,取另一种药品前必须擦拭干净
【答案】B
【详解】A、不能用未经清洗的非专用胶头滴管吸取另一种试剂,否则会污染试剂,此选项符合题意;
B、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得品尝任何药品的味道,否则会对人体造成危害,属于人身安全,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C、试剂瓶倒完试液后,应立即盖紧瓶塞,否则试剂会挥发或吸收空气中的成分而变质,此选项符合题意;
D、用药匙取用一种药品后,取另一种药品前必须擦拭干净,否则会污染试剂,此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B。
53.规范的实验操作是进行科学实验的重要保障。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说法中,不合理的是
A.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不可对着自己或他人
B.实验室用CO还原Fe2O3,应先通入CO气体,然后用酒精喷灯加热
C.测定某溶液的pH,应先用蒸馏水将pH试纸润湿,再进行测定
D.稀释浓硫酸时,把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
【答案】C
【详解】A.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不可对着自己或他人,以免液体溅出伤人,选项A正确;
B.实验室用CO还原Fe2O3,应先通入CO气体,排出装置内的空气,然后用酒精喷灯加热,防止加热时发生爆炸,选项B正确;
C.测定某溶液的pH,不能用蒸馏水将pH试纸润湿,否则稀释了待测液,测量不准,选项C错;
D.稀释浓硫酸时,把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选项D正确;
故选C。
54.下面是某同学记录的部分实验现象,其中正确的是
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C.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答案】C
【详解】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雾,故选项说法错误。
C、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55.实验室里区分下列物质的两种实验方法都正确的是
物质 方法1 方法2
A 甲烷和一氧化碳 将气体点燃观察现象 分别通入灼热的氧化铜,观察现象
B 碳酸钠和硫酸铵 取样,溶解后分别滴入无色酚酞溶液,观察现象 取样,分别加Ca(OH)2固体,研磨后闻气味
C 酒精和白醋 取样,品尝二者的味道 取样后分别点燃,观察现象
D 木炭粉和氧化铜 取样,分别加入稀H2SO4,观察现象 观察物质的颜色
A.A B.B C.C D.D
【答案】B
【详解】A、甲烷和一氧化碳燃烧,都发出蓝色火焰,将气体点燃,观察无法区分,分别通入灼热的氧化铜,甲烷和一氧化碳都能与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铜,黑色固体变红,现象相同,无法区分,不符合题意;
B、碳酸钠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硫酸铵溶液显酸性,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现象不同,可以区分;硫酸铵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氨气,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碳酸钠与氢氧化钙混合研磨不能产生刺激性气味,现象不同,可以区分,符合题意;
C、实验室禁止品尝任何药品的味道,防止发生危险,错误;取样后,分别点燃,酒精能燃烧,白醋含水较多,无法燃烧,现象不同,可以区分,不符合题意;
D、取样,分别加入稀硫酸,木炭和稀硫酸不反应,无明显现象,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黑色固体逐渐溶解,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现象不同,可以区分;木炭粉和氧化铜都是黑色的,观察颜色无色区分,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6.在粗盐提纯的分组实验中,小民同学在计算产率时发现产率明显偏高,他进行了深刻的反思,造成产率偏高的原因可能是
A.操作①中粗盐没有充分溶解
B.操作④中有液体溅出
C.操作⑤中水分没有完全蒸干
D.操作⑤中没有使用玻璃棒搅拌
【答案】C
【详解】A.操作①中粗盐没有充分溶解,会导致蒸发得到的精盐质量偏小,导致产率偏低,故选项错误;
B.操作④中有液体溅出,会导致获得的精盐的质量偏小,而使精盐的产率偏低,故选项错误;
C.操作⑤中水分没有完全蒸干,会导致蒸发得到的精盐中含有水分,质量偏大,导致产率偏高,故选项正确;
D.操作⑤中没有使用玻璃棒搅拌,会造成液滴飞溅,会导致获得的精盐的质量偏小,而使精盐的产率偏低,故选项错误;
故选:C。
57.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并回收产物。
(1)氯酸钾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收集气体时,待集气瓶里的水排完后, (填操作),把集气瓶移出水槽,正放在桌上。
(3)将完全反应后的固体溶解、过滤、洗涤、蒸发,以上操作都用到的仪器名称是 。蒸发时需铁架台和 (填序号),当 时停止加热。
(4)产物KCl可作化肥,对植物的主要作用是 (填序号)。
a促进叶色浓绿 b增强抗寒抗旱能力 c增强抗倒伏能力
【答案】 2KClO32KCl+3O2↑ 在水下用玻璃片磨砂一面盖住瓶口 玻璃棒 AHG 出现较多固体 c
【详解】(1)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和加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ClO32KCl+3O2↑,故填:2KClO32KCl+3O2↑;
(2)排水法收集氧气,待集气瓶里的水排完后,在水下用玻璃片磨砂一面盖住瓶口,把集气瓶移出水槽,正放在桌上,故填:在水下用玻璃片磨砂一面盖住瓶口;
(3)溶解、过滤、洗涤、蒸发,以上操作都用到的仪器名称是玻璃棒,蒸发时需铁架台和 酒精灯、蒸发皿、玻璃棒,当较多固体析出时停止加热,利用蒸发皿的余热将滤液蒸干,故填:玻璃棒;AHG;出现较多固体;
(4)产物KCl可作钾肥,对植物的主要作用是增强抗倒伏能力,故选c。
58.请结合如图回答问题。
(1)仪器名称:① ,② 。
(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可选用装置A和 (填字母)组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试管中棉花团的作用是 。
(3)实验室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为 ,选用装置C相对B的优点是 。
(4)已知CaCl2的水溶液呈中性。用图1装置探究制取CO2的实验。实验开始时,向锥形瓶中加入一定量的盐酸图2表示实验过程中装置G和Ⅰ中的溶液pH变化曲线。
①装置H的作用为 。
②t1时,锥形瓶中石灰石有剩余,无气泡产生。请判断t2时,锥形瓶中 (填“有”或“无”)盐酸剩余。
③t1后,显示器B中曲线几乎无变化,其原因是 。
【答案】(1) 酒精灯 长颈漏斗
(2) D或E
防止试管内粉末状物质进入导管
(3) CaCO3+2HCl=CaCl2+H2O+CO2↑ 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4) 除去氯化氢气体,防止影响装置Ⅰ中pH测定 有 二氧化碳的溶解已经达到饱和
【详解】(1)①是加热仪器酒精灯,②是添加液体药品时使用的长颈漏斗;
(2)氧气不易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密度比空气略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选D或E收集;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试管口要加一团棉花,防止试管内粉末状物质进入导管;
(3)实验室用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石灰石、大理石主要成分碳酸钙,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C装置可以通过控制旋塞调节装置内气压来实现反应物的分离与接触,从而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4)①盐酸具有挥发性,因此制取的CO2中含有HCl气体,碳酸氢钠作用是除去氯化氢气体,防止影响装置Ⅰ中pH测定;
②t2时,显示器A显示的数值约为2,显酸性,说明锥形瓶中有盐酸剩余;
③随着二氧化碳的溶解生成碳酸,溶液的pH从7逐渐减小,当溶解达到饱和时,pH保持不变。
59.下列物质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冒出浓烈的黑烟,放出热量,生成黑色粉末
B.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溅,放出热量,生成四氧化三铁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产生没有气味的气体
【答案】C
【详解】A、镁在空气中燃烧时冒出浓烈的白烟,生成白色粉末,选项A错误;
B、描述实验现象时,只需要客观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因此不能说生成四氧化三铁,出现生成物的名称就是实验结论,应改为生成黑色固体,选项B错误;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的二氧化碳会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选项C正确;
D、硫在氧气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的二氧化硫具有刺激性气味,选项D错误。故选C。
6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木炭燃烧后生成黑色固体 B.硫燃烧后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白雾 D.铁丝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
【答案】B
【详解】A、木炭燃烧生成无色气体二氧化碳,没有黑色固体,说法错误;
B、硫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硫有刺激性气味,说法正确;
C、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为五氧化二磷,而不是白雾,说法错误;
D、铁丝引燃后在氧气瓶中剧烈燃烧,若不引燃放入氧气瓶中不会燃烧,说法错误;
故选:B。
61.某同学需要配制50g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步骤如下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配制过程中出现了两处操作错误
B.实验操作步骤为:计算、称量、量取、蒸发
C.若所有操作都正确,完全溶解后有液滴溅出,会导致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小
D.配制时应称量氯化钠固体质量为7.0g
【答案】A
【详解】A、配制过程的错误是:①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砝码与药品位置放反了;②量筒量取液体读数时,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仰视读数;符合题意。
B、配制50g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首先计算配制溶液所需氯化钠和水的质量,再称量所需的氯化钠和量取水,最后进行溶解,无需进行蒸发;不符合题意。
C、若所有操作都正确,完全溶解后有液滴溅出,溶液具有均一性,溶质质量分数不变;不符合题意。
D、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配制50g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需氯化钠的质量=50g×15%=7.5g;不符合题意。
故选A。
62.下列是实验室制取气体常用的几种装置。
(1)仪器①的名称是 。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固体制取并收集一瓶干燥的氧气,应选用的发生和收集装置组合是 (填序号),检验收集到的气体是否为氧气的操作为 。
(3)实验室用E装置收集气体时,待观察到 时,开始收集气体。
(4)某同学设计了F装置来制取二氧化碳并验证其相关性质。
①转动Y型管,稀盐酸流动,与石灰石接触,反应开始。Y型管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F装置中出现 现象时,证明二氧化碳已集满;该实验验证了二氧化碳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
【答案】(1)试管
(2) AC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若木条复燃,说明收集到的是氧气
(3)集气瓶瓶口有气泡连续、均匀冒出
(4) CaCO3+2HCl=CaCl2+H2O+CO2↑ 蜡烛熄灭 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详解】(1)由图可知,仪器①是试管。
(2)加热高锰酸钾固体制取氧气,应选用固固加热型发生装置A,要收集干燥的氧气,应采用向上排空气法,则收集装置应选C装置;
检验收集到的气体是否为氧气的操作是: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若木条复燃,说明收集到的气体是氧气。
(3)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待观察到集气瓶瓶口有连续、均匀的气泡冒出时,开始收集气体,以免收集到开始排出的空气。
(4)①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其和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产生的二氧化碳会进入软塑料瓶中,待软塑料瓶中二氧化碳集满后,二氧化碳会从软塑料瓶中的短导管进入烧杯内,因此能观察到蜡烛熄灭,该实验还能证明二氧化碳具有的化学性质是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63.在实验室中,我们常用下图所示装置制取和收集某些气体。
(1)写出a、b两种仪器的名称。a为 ,b为 。
(2)实验室若用KMnO4制取O2,写出其化学方程式 。相应的发生装置为 (填字母代号)。
(3)若选用装置C制备CO2,则可以选择 (填字母代号)。
a 块状碳酸钙和稀盐酸 b 块状碳酸钙和稀硫酸
(4)经查阅资料,Na2O2(过氧化钠)也能与水迅速反应产生O2。补全下列反应方程式2Na2O2+2H2O= +O2↑。
(5)收集O2适合选用 装置(填字母代号)。
a 仅D b 仅E c D和E
【答案】 分液漏斗 集气瓶 A a 4NaOH c
【详解】(1)a、b两种仪器的名称为:a为分液漏斗,b为集气瓶。
(2)实验室若用KMnO4制取O2,加热高锰酸钾反应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其化学方程式为,属于固体加热型,相应的发生装置为 A。
(3)若选用装置C制备二氧化碳,则可以选择块状碳酸钙和稀盐酸。
故填:a。
(4)经查阅资料,Na2O2(过氧化钠)也能与水迅速反应产生O2,反应前:4个钠原子、6个氧原子、4个氢原子,反应后:2个氧原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空白处含4个钠原子、4个氧原子、4个氢原子,补全下列反应方程式为 2Na2O2+2H2O=4NaOH+O2↑。
(5)氧气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可以用排水法、向上排空法收集,收集氧气适合选用D和E装置。
故填:c。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考解密】2020-2024五年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全国版)
专题20 基础实验
1.(2024·黑龙江牡丹江·中考真题)下列实验方案设计不合理的是
A.灼烧闻气味鉴别羊毛线和棉线 B.用肥皂水鉴别软水和硬水
C.用火柴梗比较蜡烛火焰各层的温度 D.用带火星木条鉴别空气和呼出气体
2.(2024·黑龙江绥化·中考真题)正确的实验操作是化学实验成功的重要保证,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A.倾倒液体 B.过滤
C.稀释浓硫酸 D.氧气的验满
3.(2024·河北·中考真题)对如图所示实验的分析错误的是
A.甲:试管口略向下倾斜,可防止冷凝水回流使试管炸裂
B.乙:把活塞迅速压下去,棉花燃烧,说明对气体做功,气体内能减少
C.丙:左侧铜片生锈,右侧铜片不生锈,说明铜生锈的条件之一是与接触
D.丁:用橡胶棒连接两个验电器,验电器的金属箔张角不变,说明橡胶棒是绝缘体
4.(2024·江苏扬州·中考真题)实验室用制取并用排水集气法收集较纯净的。下列实验操作的先后顺序合理的是
A.检查装置气密性时,先用手握住试管,再将导管的一端伸入水中
B.先向试管中加入固体,再检查装置气密性
C.实验时,先将导管伸入集气瓶中,再点燃酒精灯
D.气体收集完毕后,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
5.(2024·山西·中考真题)液体药品通常盛放在细口瓶中,常用倾倒的方法取用。如图所示,关于实验用品的使用正确的是
A.试管内液体的体积 B.试剂瓶标签的位置
C.试剂瓶瓶塞的放置 D.试管口倾斜的方向
6.(2024·广西·中考真题)下列行为不符合实验室安全常识的是
A.在实验室嬉戏打闹,吃零食
B.远离火源存放易燃易爆药品
C.酒精灯不慎被碰倒着火,立即用湿抹布盖灭
D.眼里溅入药品,立即用水冲洗,必要时送医治疗
7.(2024·山东滨州·中考真题)试管是实验中常用仪器,试管口朝向可能因实验的不同而不同。下列实验中试管口的朝向错误的是
A.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 B.向试管中加入块状固体
C.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 D.向试管中滴加液体药品
8.(2024·山东烟台·中考真题)今年5月12日是第16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是“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着力提升基层防灾避险能力”,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电动车不能在居民楼内充电,以免发生火灾
B.厨房天然气泄漏,要立即打开抽油烟机排气
C.加热液体时,试管口不能朝着自己或他人
D.氢氧化钠不慎沾到皮肤上,要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然后涂上硼酸溶液
9.(2024·山东临沂·中考真题)学习化学知识,提高安全意识。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绝对不能食用霉变食物
B.实验剩余药品要放入指定的容器内
C.禁止用亚硝酸钠代替食盐烹饪食物
D.在煤炉上放一壶水就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10.(2024·重庆·中考真题)中国应用的湿法炼铜技术,是对世界化学史的一个贡献。现将一根光亮的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里充分反应。下列说法的组合中正确的是
①反应能证明两种金属的活动性
②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增加
③反应生成的溶质为硫酸铁
④反应后固体表面附着一层红色物质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11.(2024·黑龙江·中考真题)化学实验要严格按照实验步骤操作,下列实验操作先后顺序错误的是
A.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实验,先加热氧化铜,再通入一氧化碳
B.检查装置气密性,先将导管放入水中,再用手紧握容器外壁
C.用排水法收集气体结束时,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
D.实验室制取氢气,先将锌粒加入锥形瓶中,再滴加稀硫酸
12.(2024·广西·中考真题)实验室要配制50g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计算:配制该溶液所需氯化钠固体的质量为8.0g
B.称量:用托盘天平称量所需的氯化钠固体
C.溶解:将称量好的氯化钠固体倒入量筒中溶解
D.装瓶:将配制好的溶液装入贴好标签的试剂瓶并盖好瓶塞
13.(2024·河南·中考真题)给某液体加热的操作如图所示。
(1)图中有一处操作错误,请纠正。
(2)请从以下所给问题中任选一个回答。
①酒精灯被点燃,说明可燃物燃烧需满足什么条件 ?
②加热完毕,要用灯帽盖灭酒精灯,其灭火原理是什么 ?
14.(2024·吉林长春·中考真题)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部分装置。
(1)仪器a的名称是 。
(2)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CO2。
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用该方法制取CO2的发生装置应选择 (填序号)。
(3)用装置C收集CO2,验满的操作为 。
15.(2024·甘肃兰州·中考真题)请结合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是 。
(2)若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还应对A装置做出的改进是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若实验室采用C装置代替B装置制取,突出优点是 。
(4)既不能收集,也不能收集的装置是 (填字母序号)。
(5)如果用G装置测量生成的体积,则在虚线框内还需添加的仪器是 。
16.(2024·黑龙江齐齐哈尔·中考真题)实验室制取气体的部分装置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图A中标号仪器的名称:a 。
(2)实验室采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可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可以用D装置收集氧气的原因是 。
(3)实验室制取并收集干燥的二氧化碳,可将装置B与装置 (按连接顺序填字母序号)组合,其中起到干燥作用的装置中所盛放的药品名称是 。若将装置B改为装置C,优点是 。
17.(2024·安徽·中考真题)甲烷是一种较清洁的能源。小彦同学在实验室制取甲烷并验证其组成。
(1)装置甲可用于制取甲烷,还可以制取氧气,用该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实验前,用图乙所示方法检查装置气密性时,如果气密性良好,很快会出现的现象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 B. C.
(3)甲烷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小,实验室收集甲烷的方法是 (写1种即可)。
(4)用装置丙验证甲烷的组成时,为保证安全,点燃前应先验纯。下列能证明甲烷中含有碳、氢元素的现象有______(填字母序号)。
A.火焰呈淡蓝色
B.干燥的烧杯壁出现水雾
C.倒转烧杯,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后溶液变浑浊
18.(2023·广东深圳·中考真题)有关NaOH说法错误的是
A.NaOH固体溶解时放出热量 B.NaOH包装箱上张贴的标识是
C.NaOH是所有气体的干燥剂 D.NaOH应密封保存
19.(2023·福建·中考真题)下列是某同学整理实验室的做法,不正确的是
A.实验后的废液直接倒入下水道 B.洗涤后的试管倒放在试管架上晾干
C.实验剩余药品放入指定容器 D.归类整理试剂瓶并使标签朝外
20.(2023·山东临沂·中考真题)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A. 取用固体粉末 B. 倾倒液体
C. 滴加液体 D. 加热液体
21.(2023·江苏苏州·中考真题)安全离不开化学知识。下列有关做法不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A.油锅着火后立即用锅盖盖灭 B.向燃着的酒精炉中直接添加酒精
C.面粉加工厂等场所严禁烟火 D.煤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2023·广东·中考真题)项目学习小组在实验室将树叶放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中煮沸,叶肉变黄时取出,洗刷干净后制成叶脉书签,如图甲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22.实验要有安全意识。下列行为正确的是
A.在实验室吃零食
B.在实验室追打闹
C.穿实验服和护目镜
D.将药品带出实验室
23.配制 NaOH 溶液不需用到的仪器是
A.烧杯 B.量筒 C.漏斗 D.玻璃棒
24.下列与制作叶脉书签项目有关的说法错误的是
A.NaOH溶液可以腐蚀叶肉
B.制作过程涉及化学变化
C.制作完成后废液需回收处理
D.NaOH固体存放处应张贴如图乙所示标志
25.(2023·江苏扬州·中考真题)实验室量取40.0mLNaCl溶液时,可供选用的仪器如图所示,应选择的仪器及原因均正确的是
A.50mL烧杯,因为烧杯放置于桌面时更稳定,不易翻倒
B.50mL烧杯,因为烧杯的杯口较大,便于加入溶液
C.50mL量筒,因为量筒量取液体体积更精准
D.50mL量筒,因为量筒操作时便于手握
26.(2023·湖南衡阳·中考真题)关注实验安全,规范实验操作。下列做法符合实验规范的是
A.酒精洒落桌面着火,用水浇灭
B.实验室加热液体时,试管口对着他人
C.用实验室的蔗糖泡水喝
D.实验室中将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放在不同药品柜中保存
27.(2023·河南·中考真题)实验室用蔗糖配制50g质量分数为6%的蔗糖溶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所需蔗糖的质量为3g
B.蔗糖放在托盘天平的左盘称量
C.量水时仰视读数会使溶液浓度偏大
D.所需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量筒等
28.(2023·湖南怀化·中考真题)在怀化市初中学业水平实验操作考试中,小明同学抽到的化学考题是“配制50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他的以下实验操作步骤中不正确的是
A.计算出配制该溶液需要3g氯化钠固体和47mL水
B.称量时发现托盘天平指针偏向左边,于是向右移动游码
C.量取水读数时,视线与量筒内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D.将称得的氯化钠和量取的水倒入同一烧杯中,并用玻璃棒轻轻搅拌
29.(2023·山东济南·中考真题)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进行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下列实验操作中,合理的是
A.用量筒量取液体读数时,视线与液体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
B.稀释浓硫酸时,将水注入盛有浓硫酸的烧杯中
C.向试管内滴加液体时,将胶头滴管伸入试管内
D.用润湿的pH试纸,直接伸入待测溶液中测定其酸碱性强弱
30.(2023·山东泰安·中考真题)实验室用固体氯化钠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所需固体氧化钠的质量是
B.固体氯化钠可以直接放在托盘天平的左盘上称量
C.溶解固体氯化钠时,用玻璃棒搅拌能增大氯化钠的溶解度
D.用量筒量取所需水时仰视读数,会导致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大
31.(2023·山东菏泽·中考真题)某化学兴趣小组按如图操作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③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加速溶解
B.⑥读数时视线与凹液面最低点保持水平
C.①~⑥项实验操作均正确
D.实验操作顺序为④②①⑥⑤③
32.(2023·山西·中考真题)同学们学习了燃烧与灭火后,在实验室设计并完成了如下实验,以探究灭火的原理。
实验方法:点燃3支蜡烛,在其中一支蜡烛上扣一个烧杯;将另两支蜡烛分别放在两个烧杯中,然后向一个烧杯中加入适量碳酸钠和盐酸。
(1)实验原理:Ⅲ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实验现象:Ⅱ中蜡烛正常燃烧,Ⅰ和Ⅲ中蜡烛熄灭,Ⅲ中的现象还有 。
(3)实验后,接下来必须要做的事情是 ,完善实验报告,离开实验室。
(4)问题与交流:Ⅲ中的操作,可能造成的结果是 。
33.(2023·山东淄博·中考真题)气体的实验室制备是学生必备的实验技能,以下是实验室用于制取气体的部分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为 。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使用装置C收集二氧化碳,将燃着的木条放在导管口 (填“a”或“b”)处,观察到 则证明气体已经收集满。
(4)实验室制取少量氢气时,可选用装置D或E收集。由此推断,氢气具有的物理性质是 。
34.(2023·黑龙江·中考真题)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根据下图所示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A实验中,打开活塞,用 分别接近a、b玻璃尖嘴处,检验产生的气体。
(2)B实验中,小卵石和石英砂的作用是 。
(3)C实验 (填“能”或“不能”)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4)在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时,量取水的操作如D图所示,其它操作作均正确,所配制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5)E实验中,小气球的作用是 。
35.(2022·河北·中考真题)关于托盘天平的使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游码应放在标尺的最大刻度线处
B.测量物体质量时,向右盘中加减砝码应使用镊子
C.被测物体的质量总等于右盘中砝码的总质量
D.称粉状物体质量时,可以将其直接放在盘中
36.(2022·江西·中考真题)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展现了化学课程对学生发展的重要价值,下列示例说法错误的是
A.化学观念:酸溶液中都含有H+,所以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B.科学思维:碱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的一定是碱
C.科学探究与实践:将火柴梗迅速平放入蜡烛的火焰中约1s后取出,探究火焰哪层温度最高
D.科学态度与责任:可燃性气体遇明火易发生爆炸,加油站要严禁烟火
37.(2022·湖南湘潭·中考真题)下列实验操作或对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错误的
A.取液后的胶头滴管平放于实验台上
B.实验时,应穿好实验服,戴好防护眼镜
C.点燃氢气等可燃性气体前一定要检验其纯度
D.若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
38.(2022·四川自贡·中考真题)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配制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配制该溶液的顺序为:乙→甲→丙→丁
B.甲中氯化钠和砝码的位置放反了
C.丙步骤必须是先倒入水再放入氯化钠固体
D.丁中玻璃棒起搅拌作用,加速固体溶解
39.(2022·湖南株洲·中考真题)加热是最常见的反应条件,这一基本实验操作常要使用酒精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若没有火柴或打火机,可用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
B.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以免失火
C.用酒精灯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时,要用酒精灯的内焰加热
D.用完酒精灯后,既可用嘴吹灭,又可用灯帽盖灭
40.(2022·湖南郴州·中考真题)下列实验现象或操作描述正确的是
A.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
B.用酒精灯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时,试管口不要对着自己或他人
C.过滤液体时,将烧杯中的液体直接倾倒入漏斗中
D.氢气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黄色火焰
41.(2022·山东烟台·中考真题)实验室用固体氯化钠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所需固体氯化钠的质量是8.0g
B.固体氯化钠可以直接放在托盘天平的左盘上称量
C.溶解固体氯化钠时,用玻璃棒搅拌能增大氯化钠的溶解度
D.用量筒量取42mL水时,若仰视读数,会导致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大
42.(2022·四川雅安·中考真题)实验室常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实验前应先检查装置气密性 B.MnO2在反应前后质量和性质不变
C.收集氧气可用向上排空气法 D.将带火星的木条置于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证明氧气已收集满
43.(2022·湖南怀化·中考真题)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将明矾加入浑浊的井水中,静置,井水变澄清
B.碳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
C.一氧化碳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火焰呈黄色
D.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溶液不变色
44.(2022·江苏徐州·中考真题)在化学实验中要特别注意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下列实验现象的记录正确的是
A.硫粉燃烧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
B.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黑色氧化镁
C.干冰放置在空气中有白雾出现
D.铜片加入稀硫酸中有大量气泡出现
45.(2022·宁夏·中考真题)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实验涉及到称量、溶解、过滤、蒸发等操作。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蒸发时,将滤液蒸干后停止加热
B.溶解时,振荡烧杯加速粗盐的溶解
C.过滤时,将玻璃棒靠在三层滤纸一边
D.称量时,将粗盐直接放在天平的左盘上
46.(2022·湖南岳阳·中考真题)某化学兴趣小组对教材部分“课外实验”做了以下方案设计,不合理的是
A.可用蓬松棉、活性炭等自制简易净水器 B.把冷碟子放在蜡烛火焰的上方自制炭黑
C.可用浓硫酸浸泡树叶自制“叶脉书签” D.可用食用小苏打、柠檬酸等自制汽水
47.(2022·山东济南·中考真题)规范的实验操作技能是进行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下列实验操作中,不合理的是
A.进行过滤实验操作时,用玻璃棒引流
B.手心对着标签拿试剂瓶倾倒液体
C.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内验满
D.用酒精灯的外焰给试管中的物质加热
48.(2022·辽宁营口·中考真题)化学学科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关系密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化学与安全:为了方便学习,可将实验室剩余的药品带回家做实验
B.化学与社会发展:使用乙醇汽油可以节约石油资源
C.化学与材料:合金属于合成材料
D.化学与环境:将废弃塑料集中焚烧,以减少“白色污染”
49.(2022·湖南长沙·中考真题)下列装置常用于实验室制取气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仪器①的名称 。
(2)小明同学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选择B装置作为发生装置,长颈漏斗下端管口应 ,应选择的收集装置是 (填字母代号)。
(3)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发现木条 ,说明二氧化碳已收集满。
50.(2022·重庆·中考真题)某小组用只含难溶性杂质的粗盐配制NaCl溶液,设计了两步实验。
第一步:去除粗盐中的难溶性杂质得到NaCl固体。
第二步:利用该固体配制50g质量分数为5%的NaCl溶液。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仪器C的名称 。
(2)两步实验均用到的玻璃仪器是玻璃棒、量筒和 (填序号)。
(3)第一步实验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
(4)第二步实验量取水时应选择 (填 “10”“50”或“100”) mL量筒。量取水时若俯视读数(其它操作均正确)。所配溶液的质量分数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51.(2021·云南昆明·中考真题)加热是最常见的反应条件,这一基本实验操作常要使用酒精灯。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为了使酒精灯燃烧更旺,将灯内酒精添满,以增加可燃物
B.酒精灯里的酒精洒到桌面上燃烧起来,可用湿抹布盖灭
C.用完酒精灯后用灯帽盖灭,其灭火原理是隔绝氧气
D.用燃着的木条点燃酒精灯,燃着的木条的作用是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52.(2021·山东泰安·中考真题)在化学实验中,实验操作要保证人身安全和仪器、试剂的安全,试剂安全是指操作应避免造成试剂的污染或变质。下列操作要求中不是从试剂安全角度考虑的是
A.不能用未经清洗的非专用胶头滴管吸取另一种试剂
B.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得品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C.从试剂瓶倒完试液后,应立即盖紧瓶塞
D.用药匙取用一种药品后,取另一种药品前必须擦拭干净
53.(2021·山东济南·中考真题)规范的实验操作是进行科学实验的重要保障。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说法中,不合理的是
A.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不可对着自己或他人
B.实验室用CO还原Fe2O3,应先通入CO气体,然后用酒精喷灯加热
C.测定某溶液的pH,应先用蒸馏水将pH试纸润湿,再进行测定
D.稀释浓硫酸时,把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
54.(2021·辽宁鞍山·中考真题)下面是某同学记录的部分实验现象,其中正确的是
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C.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55.(2021·新疆·中考真题)实验室里区分下列物质的两种实验方法都正确的是
物质 方法1 方法2
A 甲烷和一氧化碳 将气体点燃观察现象 分别通入灼热的氧化铜,观察现象
B 碳酸钠和硫酸铵 取样,溶解后分别滴入无色酚酞溶液,观察现象 取样,分别加Ca(OH)2固体,研磨后闻气味
C 酒精和白醋 取样,品尝二者的味道 取样后分别点燃,观察现象
D 木炭粉和氧化铜 取样,分别加入稀H2SO4,观察现象 观察物质的颜色
A.A B.B C.C D.D
56.(2021·湖南娄底·中考真题)在粗盐提纯的分组实验中,小民同学在计算产率时发现产率明显偏高,他进行了深刻的反思,造成产率偏高的原因可能是
A.操作①中粗盐没有充分溶解
B.操作④中有液体溅出
C.操作⑤中水分没有完全蒸干
D.操作⑤中没有使用玻璃棒搅拌
57.(2021·四川成都·中考真题)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并回收产物。
(1)氯酸钾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收集气体时,待集气瓶里的水排完后, (填操作),把集气瓶移出水槽,正放在桌上。
(3)将完全反应后的固体溶解、过滤、洗涤、蒸发,以上操作都用到的仪器名称是 。蒸发时需铁架台和 (填序号),当 时停止加热。
(4)产物KCl可作化肥,对植物的主要作用是 (填序号)。
a促进叶色浓绿 b增强抗寒抗旱能力 c增强抗倒伏能力
58.(2021·江苏镇江·中考真题)请结合如图回答问题。
(1)仪器名称:① ,② 。
(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可选用装置A和 (填字母)组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试管中棉花团的作用是 。
(3)实验室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为 ,选用装置C相对B的优点是 。
(4)已知CaCl2的水溶液呈中性。用图1装置探究制取CO2的实验。实验开始时,向锥形瓶中加入一定量的盐酸图2表示实验过程中装置G和Ⅰ中的溶液pH变化曲线。
①装置H的作用为 。
②t1时,锥形瓶中石灰石有剩余,无气泡产生。请判断t2时,锥形瓶中 (填“有”或“无”)盐酸剩余。
③t1后,显示器B中曲线几乎无变化,其原因是 。
59.(2020·辽宁营口·中考真题)下列物质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冒出浓烈的黑烟,放出热量,生成黑色粉末
B.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溅,放出热量,生成四氧化三铁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产生没有气味的气体
60.(2020·天津·中考真题)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木炭燃烧后生成黑色固体 B.硫燃烧后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白雾 D.铁丝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
61.(2020·湖南岳阳·中考真题)某同学需要配制50g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步骤如下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配制过程中出现了两处操作错误
B.实验操作步骤为:计算、称量、量取、蒸发
C.若所有操作都正确,完全溶解后有液滴溅出,会导致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小
D.配制时应称量氯化钠固体质量为7.0g
62.(2020·广西·中考真题)下列是实验室制取气体常用的几种装置。
(1)仪器①的名称是 。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固体制取并收集一瓶干燥的氧气,应选用的发生和收集装置组合是 (填序号),检验收集到的气体是否为氧气的操作为 。
(3)实验室用E装置收集气体时,待观察到 时,开始收集气体。
(4)某同学设计了F装置来制取二氧化碳并验证其相关性质。
①转动Y型管,稀盐酸流动,与石灰石接触,反应开始。Y型管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F装置中出现 现象时,证明二氧化碳已集满;该实验验证了二氧化碳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
63.(2020·湖南株洲·中考真题)在实验室中,我们常用下图所示装置制取和收集某些气体。
(1)写出a、b两种仪器的名称。a为 ,b为 。
(2)实验室若用KMnO4制取O2,写出其化学方程式 。相应的发生装置为 (填字母代号)。
(3)若选用装置C制备CO2,则可以选择 (填字母代号)。
a 块状碳酸钙和稀盐酸 b 块状碳酸钙和稀硫酸
(4)经查阅资料,Na2O2(过氧化钠)也能与水迅速反应产生O2。补全下列反应方程式2Na2O2+2H2O= +O2↑。
(5)收集O2适合选用 装置(填字母代号)。
a 仅D b 仅E c D和E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