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 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学写读后感》教学设计
【单元目标】
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课文,在此基础上反复诵读,把握诗文的丰富内涵,体味语言之美;
2、随文理解和积累文言常用词语,适当关注一些有规律的语言现象;
3、阅读古代诗文名篇,了解古人的思想、情趣,感受其智慧,体会其笔下的美好境界;
4、选择任意一篇诗文,结合文章内容,并适当引述诗文,表达自己对这篇诗文在文学艺术和思想情感表达方面的深入思考。
【核心任务】
请你结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文,撰写一篇读后感,表达你对其中一篇文章的理解与思考,不少于600字。
【课时目标】
1.了解读后感的基本知识,理解读后感的特点,学会写作读后感。
2.能够根据阅读内容提炼感点,完成读后感,做到感从读出,有深度,有新意,并能用阅读积累和生活经验印证。
3.培养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养成读思结合、经常写读后感的习惯。
【学习重难点】
能够根据阅读内容提炼感点,完成读后感,做到感从读出,有深度,有新意,并能用阅读积累和生活经验印证。
【学习策略】 圈点批注,写作
【学习过程】
导入新课
在生活中,我们早已不经意间写下自己的感想:看视频,弹幕相伴;遇奇事,微博同行;访美景,朋友圈相随。读书,亦有所感。今天,我们学习读后感。
一、了解特征,明确意义
读后感是读了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后,在深入领会原文精神实质的基础上,对作品的主题、人物、表现手法或某一感兴趣的问题等提出自己看法,表明自己见解的一类文章。(如果是看了某部影片或戏剧后所写的感想,叫“观后感”。)
读后感最突出的特点是“读”和“感”的紧密结合。“读”指读了何人、何文,文中有何事、何观点;“感”是指读后有何感受。“读”是“感”的基础,“感”是“读”的升华,“感”是重点。叙述是议论的基础,议论是叙述的深化。
我们自身的生活经历是有限的,但在阅读中,我们可以通过他人之生活,领略世间百态。加强阅读,联系生活,读中有思,读后有感,既有益于我们思维品质的提升,也是对我们精神世界的深厚滋养。
二、探究方法,明确思路
(一)阅读课本,整体感知
师:阅读课本相关内容,勾划重点,举手分享如何写读后感?
(1)理解原文抓要领(适当引入)。(2)突出重点谈感受。(3)联系实际深开掘。
(二)读懂文章,明确两点(触发点和感点)
师:读懂原文“分文体”
记叙类文体、议论类文体、说明类文体、小说、散文
师:读懂文章,确定触发点。触发点:人、物、事、景、情、理
师:结合感触点,提炼感点。
总:《说文解字》中释:“感,动人心也。”每篇文章都只能有一个中心,那么就意味着这么多感点我们只能选一个最动人心的感点。
感点标准:集中、深刻、新颖、健康、适合发挥。
(三)学习写法,明确结构
师:读后感包括哪些内容?
引述原文、亮出感点、议论分析、联想拓展、总结提升
师:引述原文要简洁、准确、有针对性,可直接引述,也可间接引述或两者兼用。
引述标准:围绕感点、简明扼要
师:适当引入,亮出感点。对寓意深的材料深入剖析,然后水到渠成地“亮”出自己的感点,也就是中心论点。
评价标准:
1.用简洁的句子,明确表述基本观点。
2.感点的提出,要有与之相关的引述材料。
3.观点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灵活选择。
师:以所引内容为基点生发展开,发表议论。对“感点”——中心论点进行论证。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或正面论证,或反面论证,证明感点的合理性。
师:联想拓展。联系自己的阅读积累和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社会现实。
师:总结提升。结感收束全文,既可以回应前文,强调感点;也可以提出希望,发出号召。要与前面的几个部分构成一个有机整体,顺理成章收束全篇。
结尾标准:首尾呼应,号召学习,升华感点,引人深思。
师:标题。
题目标准:一般题目,正标题和副标题兼用
总结:
(1)拟,拟定一个好的题目。
(2)引(亮),概括地引述原文观点或具体文字的内容,亮出自己的观点。
(3)议,以所引内容为基点生发展开,发表议论。
(4)联,在所引原文的基础上联系个人生活实际或现实生活中相关的现象或问题。
(5)结,提出看法,小结全文。
三、鉴赏佳作,明确思路
师:请思考这篇议论文引议联结部分分别是哪些语句,划分层次。
细察静赏美景多——读 《小石潭记》有感
四、凝练总结,学以致用
师:读后感写作评价量表。
【读后感顺口溜】
1.读懂文章,找准感点 2.主副标题,体现感点
3.简明引述,围绕感点 4.深入分析,提炼感点
5.广泛联想,印证感点 6.总结全文,升华感点
师:请你结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文,撰写一篇读后感,表达你对其中一篇文章的理解与思考,不少于600字。
【课后作业】
根据评价量表自评互评读后感并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