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 九上第一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确定主题】
第一单元是“活动·探究”单元,与诗歌教学相适应,主要是学生自主欣赏诗歌作品,并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诵活动、诗歌写作,引导学生更好地感受诗歌的魅力,获得文学审美的熏陶。所以本单元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重在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欣赏诗歌,自主组织朗诵活动,自由创作小诗。
【学习目标】
1.独立阅读,注意重音、停连、节奏,把握感情基调,读出感情韵律,体会诗歌的艺术魅力。
2.了解诗歌的意象,涵泳品味,把握意蕴,体会诗歌的意境,理解诗人的情感。
3.研究诗歌借景或物抒情的手法,尝试创作诗歌,体验读诗写诗之乐,获得文学审美的熏陶。
【核心任务】
读写联动,能创作诗歌并有感情地诵读。
【任务分析】
初读诗歌,捕捉感受;体会意象,感悟意蕴;情感诵读,升华情感;尝试创作,手书我心。
【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经过八年级的过渡,已经具备了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他们对于诗歌的学习已经不再满足于简单的背诵和欣赏,而是希望深入探讨诗歌的深层含义,理解诗人的情感和表达方式。但是由于诗歌的语言表达较为抽象,学生可能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理解和领悟。其次,对于某些复杂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学生可能会感到困惑。此外,对于一些具有深刻社会背景和文化内涵的诗歌,学生可能缺乏足够的背景知识来理解其深层含义。
【学习系统】
第一课段:初读诗歌,捕捉感受
1.将六首诗歌朗读一遍,合上书本
(1)印象最深刻的是哪首诗?
(2)如果用一种颜色代表这首诗给你的感受,你会选用什么颜色?
2.再读诗歌,结合注释、旁批,在课文中圈画出饱含诗人情感的词句,体会这些词句的共同特点,并用合适的词语概括诗歌的感情基调。
参考词语:欢快、忧愁、寂寞、伤感、恬淡、闲适、激愤、坚定、凄婉、清新、明丽、豪迈、奔放、刚劲、低沉、幽怨、缠绵、积极、消极......
第二课段:体会意象,感悟意蕴
1.意象是高度凝练的、寄寓丰富含义的形象。请找出诗歌中的意象,并分析其意蕴。
比如《我爱这土地》中的“鸟”
对国家、民族有着深刻情感并情愿为此奋斗的志士形象
2.我发现了_________
通过诗歌意象分析,总结意象的分类或意象在诗歌中的作用
小结:自主鉴赏策略
温故知新,策略参考1.把握情感基调;2.读出节奏、韵律;3.揣摩语言;4.分析意象;5.关注修辞;6.想象画面;7.发现形式里的意味;8.联系创作背景;9.提炼关键词。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1.自主朗读设计;2.名家朗诵欣赏
举办朗诵大赛
第三课段:情感诵读,升华情感
设计参考:语气、语调、语速、重音、停连
诗歌
句子朗读设计
设计理由
朗读设计示例: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停连,突出意象的修饰语;重音,重读暴风雨、悲愤、激怒、无比温柔;语速,逐渐加快,又斗转温柔,收放自如;语气,悲愤的,沉重的。图片诗歌创作小会。
第四课段:尝试创作,手书我心
创新形式,写一首小诗表达情志。写作前后均可使用以下指导:
1.睁开诗眼,观察生活,与同学交流讨论。
2.捕捉诗意,选择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或一个人或一种物,写一段文字。
3.为意赋形,展开联想与想象,寻找一个意象。
4.修文饰词
(1)跨行或换行,体现建筑美。
(2)锤炼语言,运用修辞:比喻、排比、夸张、衬托、对比、反问、设问、呼告、通感、双关、谐音、互文、反复......
(3)创新语言,陌生化是语言创新的重要手段,使司空见惯的语法、规则具有新的形态、新的审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