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笔算除法(验算)(北京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笔算除法(验算)(北京版)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京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09-09-16 19:29: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笔算除法(验算)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通过“新生分班”的问题,学习一位数除法的验算方法;同时学习解决一些与一位数除法有关的实际问题,渗透一些估算的思想和方法。
2. 能力目标:
增强估算的意识,提高估算的精确度,进一步渗透区间套思想。
3. 情感目标:
提高学生的概括、迁移能力。
教学重点
学习检验笔算除法正确与否的方法(估算与笔算有机结合)。
教学难点
加强估算的应用意识,提高检验笔算除法的正确率。
教学过程
一、口算练习,证明自己是否正确。
240÷4 1800÷3 2500÷5 240÷6 3500÷7
160÷8 24000÷3 320÷4 2100÷7 5400÷9
二、学习除法的检验方法:
(一)估算方法:
1. 出示例题:今年招收新生150人,要分成4个班。算一算平均每班大约多少人?
2. 学生独立审题思考解答方法,列式表示。150÷4
3. 估计一下计算结果,说明自己的方法:(学生展示方法,教师适时指导)
150÷4 150÷4
120÷4=30 (下限) 160÷4=40(上限)
也就是说:150除以4的商在30与40之间。
(百位上不够商1的笔算除法教学中,以“十”为单位进行估算,渗透区间套思想。)
(二)笔算的验算方法:
1. 试着用竖式计算150÷4:学生自己叙述分法,独立列式计算,指名板演。
2. 学生汇报讲解做法。
3. 观察最后的计算结果:把150平均分成4份,每班分到37人,还多2人。
根据你分得的结果,算一算你一共分走了多少人?能用算式表示更好。
4. 激发学生自己解决“余数怎么办”的问题?(学生思考、讨论)
5. 汇报讨论的结果,学生口述,教师板书:
37×4+2=150,也就是用商乘除数再加上余数,结果应该得到要分的150。
没有余数时: 商×除数=被除数
有余数时: 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6. 说明:根据我们分得的结果来证明分的是否正确,这就是验算。
7. 处理答题的问题,指导答题的方法:
用估计数答题:平均每班大约分到37人。
准确答题:4个班的人数分别是37人、37人、38人、38人。
或: 4个班的人数分别是37人、37人、37人、39人。
8. 小结:你可以用哪些方法来检验?
(三)试一试:
1. 先估计一下结果大约是多少,再用竖式计算。
126÷6 358÷7 842÷2 705÷5 456÷3
2. 解决实际问题:少年宫组织160人参加暑期夏令营活动。每顶帐篷限住6人。至少需要准备多少顶帐篷?(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采用进一法是比较合理的。)
三、巩固练习:
38页第1、2、3、4题。
重点:(1)在题目的训练中指导方法,渗透数学思想。
(2)在应用题的训练中渗透如何提出问题的方法。指导学生分析句子的方法,使学生知道如何选择相关的已知条件解决所给的问题,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的正确率。
第3题:6筐水果共168千克,平均每筐有多少千克?(指导提出问题的方法)
第4题:看图提出问题:
大拼图9元,小拼图7元。 100元。
四、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学生对于竖式的掌握比较好,所以对于乘除法的验算学生能够很容易就发现,学生的估算意识还要在平时多练习。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