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单元测试(一)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单元测试(一)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52.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5-25 21:32:50

文档简介

部编版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单元测试(一)
一、选择题
1.(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曹操能够统一北方的原因有(  )
①挟天子以令诸侯 ②招贤纳士 ③曹操联合孙权 ④实行屯田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答案】C
【知识点】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归纳总结:1、政治上,曹操把汉献帝劫持到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取得政治优势;广招人才。 2、经济上,实行屯田,奖励农耕,解决军粮问题,还使北方的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3、军事上,200年,在官渡之战打败袁绍,为统一北方奠定基础。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历史总结历史知识的能力,掌握曹操统一北方的多种原因。
2.割圆术是具有“极限”思维的圆周率计算方法。用此方法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七位的科学家是(  )
A.刘徽 B.宋应星 C.贾思勰 D.祖冲之
【答案】D
【知识点】魏晋南北朝的科技成就——齐民要术、圆周率、水经注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七位的科学家是南朝科学家祖冲之,故选项D符合题意;
A.刘徽,最早提出圆周率计算方法,不符合题意;
B.宋应星,著有《天工开物》,不符合题意;
C.贾思勰,著有《齐民要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类知识点,就是要准确记忆,没有什么技巧。
3.(2023七上·潮南期末)“鲜卑族在汉化、融合的过程中失去的只是落后的格局,迎来的则是它融于中华民族大家庭而在隋唐的新生和大放异彩。”这说明鲜卑族的改革(  )
A.为后世发展注入了活力 B.加强了其对中原的统治
C.消除了民族之间的隔阂 D.促进了北魏经济的发展
【答案】A
【知识点】北魏孝文帝的改革
【解析】【分析】A:根据题干“鲜卑族在汉化、融合的过程中失去的只是落后的格局,迎来的则是它融于中华民族大家庭而在隋唐的新生和大放异彩。”可知,鲜卑族的改革为后世发展注入了活力,A项符合题意;
B:题干未体现加强了其对中原的统治,B项不符合题意;
C:消除了民族之间的隔阂,说法错误,C项不符合题意;
D:题干未体现促进了北魏经济的发展,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鲜卑族改革的影响,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相关史实。
4.(2016七上·福州期末)小明同学为某单元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示意图,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该单元的主题是(  )
A.中国境内的人类活动 B.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D.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答案】D
【知识点】三国鼎立;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
【解析】【分析】根据示意图可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除了西晋有过短暂的统一中国的历程,其余时间都是政权分立的局面。这一时期的社会动荡加速了不同民族的迁徙,各民族人民生活相互影响促进了民族融合,北魏孝文帝改革更是加快了北方的民族融合。由此可以判断这一单元的主题是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特点。
5.(2024七上·五华期末)顾恺之是魏晋南北朝时期著名的画家,他擅长人物画,线条优美活泼、人物传神、富有个 性。他的代表作是(  )
A.《宣示表》 B.《洛神赋图》
C.《帝后礼佛图》 D.《水经注》
【答案】B
【知识点】魏晋南北朝的文化——书法、绘画与雕塑
【解析】【分析】A:曹魏时期钟繇的楷书《宣示表》刚柔兼备,点画之间,多有异趣,A项不符合题意;
B:根据所学可知,东晋最著名的画家顾恺之的绘画人物线条优美活泼,人物传神,富有个性,代表作有《女史箴图》《洛神赋图》,B项符合题意;
C:《帝后礼佛图》是洛阳龙门石窟宾阳中洞的浮雕,表现了鲜卑皇室和贵族礼佛的盛大场面,C项不符合题意;
D:郦道元的《水经注》是古代中国的一部地理名著,成书于北魏晚期,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顾恺之的代表作的相关史实。
6.(2023七上·腾冲期末)圆周率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当代科学家利用巨型电子计算机已计算到小数点后约100万兆位。而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第7位数字的数学家是(  )
A.贾思勰 B.张衡 C.祖冲之 D.王羲之
【答案】C
【知识点】魏晋南北朝的科技成就——齐民要术、圆周率、水经注
【解析】【分析】A:北朝贾思勰撰写《齐民要术》一书,总结了农、林、牧、副、渔等方面的生产技术,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A项不符合题意;
B:张衡为我国天文学、机械技术、地震学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B项不符合题意;
C:根据所学可知,祖冲之运用刘徽的方法,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即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千年,C项符合题意;
D:东晋王羲之集书法之大成,写出的字或端秀清新或“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他的代表作《兰亭集序》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王羲之被后人称为“书圣”,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祖冲之的成就,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比较简单。
7.(2023七上·腾冲期末)北魏杰出的地理学家郦道元撰写的地理学专著是(  )
A.《兰亭序》 B.《水经》
C.《水经注》 D.《齐民要术》
【答案】C
【知识点】魏晋南北朝的科技成就——齐民要术、圆周率、水经注
【解析】【分析】A:东晋王羲之集书法之大成,写出的字或端秀清新或“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他的代表作《兰亭集序》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A项不符合题意;
B:《水经》是中国第一部记载水系的专著,郦道元在创作《水经注》时,为《水经》这部书做了注,B项不符合题意;
C:根据所学可知,北魏著名的地理学家郦道元的《水经注》是古代中国的一部地理名著,记述了许多前人没有记载过的河流,全书以水道系统为纲,详细介绍了江河流经地区的山川城镇、地形物产、风土人情、历史古迹等,C项符合题意;
D:北朝贾思勰撰写《齐民要术》一书,总结了农、林、牧、副、渔等方面的生产技术,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水经注》,考查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识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学成就。
8.(2023七上·昭阳期末)如果我们要学习农作物种植、瓜果蔬菜栽培、家禽家畜饲养等知识,可以参考北魏时期的农学著作(  )
A.《史记》 B.《九章算数》
C.《伤寒杂病论》 D.《齐民要术》
【答案】D
【知识点】魏晋南北朝的科技成就——齐民要术、圆周率、水经注
【解析】【分析】A:西汉史学家司马迁编写的《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约3000年的史事,A项不符合题意;
B:《九章算数》是中国古代张苍、耿寿昌所撰写的一部数学专著,B项不符合题意;
C:张仲景写成《伤寒杂病论》一书。这部著作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总结了各种疾病的症候,提出在诊断上要辨证分析病情,然后对症治疗,C项不符合题意;
D:根据所学可知,北朝贾思勰撰写《齐民要术》一书,总结了农、林、牧、副、渔等方面的生产技术,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D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是对我国古代科技著作的考查,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比较简单。
9.(2015七上·昆明期末)成语典故“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与下列哪次战役有关(  )
A.巨鹿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答案】D
【知识点】江南地区的开发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淝水之战,发生于公元383年,当时中国北方的前秦欲灭南方的东晋,并于淝水(今安徽省寿县的东南方)交战,最终东晋仅以八万军力大胜八十余万前秦军。所以答案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考查的是淝水之战的知识。
10.(2020七上·来宾期末)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写道:“公元383年,这流亡政府的弱势军队出人意外地打败了前秦领袖苻坚所统率的绝对优势的北方联军。”这个“流亡政府”是(  )
A.东晋 B.西晋 C.东汉 D.北魏
【答案】A
【知识点】淝水之战
【解析】【分析】A.依据题干信息“公元383年”“流亡政府打败前秦苻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发生在383年的淝水之战,交战的双方是东晋和前秦,故选项A符合题意;
B.西晋,不符合题意;
C.东汉,不符合题意;
D.北魏,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抓住题干中的时间“383年”,依据所学知识知道这是淝水之战,之后依据对基础知识的识记来回答。
11.(2023七上·期末)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继春秋战国后我国历史上又一个大分裂的时期,其间曾经短暂统一过全国的政权是 (  )
A.曹魏 B.西晋 C.东晋 D.北魏
【答案】B
【知识点】西晋的兴衰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继春秋战国后我国历史上又一个大分裂的时期,其间西晋曾在280年统一全国,但是316年就灭亡了,故选项B符合题意;
A.曹魏,没有统一全国,不符合题意;
C.东晋,没有统一全国,不符合题意;
D.北魏,没有统一全国,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所学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就是要求学生准确记忆课本基础知识,没有什么技巧。
12.(2024七上·期末)《后汉书·汉献帝本纪》记载:“曹操以舟师伐孙权,权将周瑜败之于乌林、赤壁。”该战役(  )
A.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B.以少胜多,歼灭秦军主力
C.使北方地区重新陷入了分裂 D.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答案】D
【知识点】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
【解析】【分析】A:官渡之战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A项不符合题意;
B:巨鹿之战以少胜多,歼灭秦军主力,B项不符合题意;
C:淝水之战以后前秦很快土崩瓦解,使北方地区重新陷入了分裂,C项不符合题意;
D:根据题干“曹操以舟师伐孙权,权将周瑜败之于乌林、赤壁。”和结合所学可知,208年,周瑜指挥孙刘联军在赤壁用火攻的办法大败曹操,曹操带领少数人马逃回北方,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的形成奠定了基础,D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赤壁之战,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赤壁之战的时间、交战双方、结果。
13.(2020七上·沙依巴克期末)“王与马,共天下”是对哪一历史时期政治局面的描述(  )
A.三国 B.西晋 C.东晋 D.东汉
【答案】C
【知识点】东晋的兴亡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司马睿和南下的北方,山东大贵族王导交往密切,他当皇帝得益于王导为首的南北大贵族的拥戴。司马睿政治上依靠王导,军事上依靠王导的堂兄王敦。司马睿举行即位大典时,邀请王导共坐御床,时人称之为王与马、共天下。选项C正确;
选项ABD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东晋的相关史实。
14.(2023七上·扶绥期末)诸葛亮的超凡智慧和军事谋略在下列哪场战役中得以施展?(  )
A.巨鹿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答案】C
【知识点】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
【解析】【分析】A:公元前207年,项羽在巨鹿以少胜多,将秦军的主力歼灭,A项不符合题意;
B:公元200年,曹操军与袁绍军相持于官渡,在此展开战略决战。曹操奇袭袁军在乌巢的粮仓,继而击溃袁军主力,官渡之战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B项不符合题意;
C:根据所学可知,在曹操南下时,诸葛亮建议刘备联合孙权,最终在赤壁之战中周瑜指挥孙刘联军用火攻大败曹操,C项符合题意;
D:公元383年,东晋在淝水之战中以少胜多,战胜前秦。淝水之战以后前秦很快土崩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的状态,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诸葛亮的超凡智慧和军事谋略的战役,考查学生的识记及理解能力,难度中等。
15.(2023七上·光明期末)公元485年,拓跋宏采纳汉人大臣的建议,规定凡15岁以上,不分男女,都可以得到国家授予的土地,同时还限制土豪劣绅兼并土地,使农业迅速发展起来。这体现了(  )
A.国家实现男女平等 B.地主阶级受到打压
C.改革促进经济发展 D.北方各族融为一体
【答案】C
【知识点】北魏孝文帝的改革
【解析】【分析】A:题干未体现国家实现男女平等,A项不符合题意;
B:题干未体现地主阶级受到打压,B项不符合题意;
C:根据题干“公元485年,拓跋宏采纳汉人大臣的建议,规定凡15岁以上,不分男女,都可以得到国家授予的土地,同时还限制土豪劣绅兼并土地,使农业迅速发展起来。”可知,改革促进经济发展,C项符合题意;
D:题干未体现北方各族融为一体,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题干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相关史实。
16.(2022七上·龙岗期末)佛教传入中国后,相关的雕塑和绘画作品大量涌现,龙门石窟、敦煌壁画成为中国艺术的瑰宝,文学中也出现了大批以佛教为题材的作品。这说明佛教的传入(  )
A.附会中国本土的文化 B.迎合了民众的道德观念
C.推动哲学思想的发展 D.丰富了艺术内容和形式
【答案】D
【知识点】魏晋南北朝的文化——书法、绘画与雕塑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佛教传入中国后,相关的雕塑和绘画作品大量涌现”“文学中也出现了大批以佛教为题材的作品”可知,佛教的传入,对中国的雕塑、绘画和文学创作产生深远影响,丰富了中国艺术内容和形式,D项正确;
材料强调的是佛教文化对中国艺术的影响,没有涉及佛教附会中国本土文化、迎合民众道德观念以及对中国哲学思想的影响,排除ABC三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佛教传人的认识。
17.(2023七上·和平期末)三国鼎立时,曹魏重视农业开发,兴修水利;孙吴开发江东,造船业发达;蜀汉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它们的共同作用是(  )
A.逐步缩小南北方经济差距 B.加速了西南地区开发
C.加强了大陆与台湾的联系 D.为全国统一创造条件
【答案】D
【知识点】三国鼎立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题干体现了三国都重视发展生产,这为全国的再次统一奠定了基础。
A项逐步缩小南北方经济差距不是题干措施的共同作用,江南地区的开发逐步缩小了南北方经济差距,不符合题意;
B项加速了西南地区开发不是题干措施的共同作用,曹魏重视农业开发,兴修水利、孙吴开发江东,造船业发达与加速了西南地区开发无关,不符合题意;
C项加强了大陆与台湾的联系不是题干措施的共同作用,曹魏重视农业开发,兴修水利、蜀汉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与加强了大陆与台湾的联系无关,不符合题意;
D项为全国统一创造条件是题干措施的共同作用,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三国时期地区经济的发展及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8.(2023七上·衡山期末)420﹣589 年,中国南方政权更迭频繁,相继出现宋、齐、梁、陈四个王朝,历史上统 称为(  )
A.五代十国 B.南朝 C.北朝 D.十六国
【答案】B
【知识点】南朝的政治
【解析】【分析】A:唐朝灭亡后,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政权,南方出现了吴、南唐、吴越、前蜀、后蜀、楚、闽、南汉、南平九个政权,在加上北方割据太原的北汉,史称“五代十国”,A项不符合题意;
B:根据所学可知,420—589年的170年里,中国南方政权更替频繁,相继出现了宋、齐、梁、陈四个王朝,这些朝代在建康定都,历史上统称为“南朝”。420年,刘裕建宋,标志南朝开始,B项符合题意;
C:北朝指中国南北朝时期存在于北方五个朝代的总称,北朝包括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五朝,C项不符合题意;
D:东晋时期,北方和西南地区先后出现几个少数民族政权割据政权,统称十六国,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南朝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9.(2023七上·衡山期末)三国鼎立局面最终形成的标志是(  )
A.赤壁之战 B.曹丕定都洛阳
C.刘备称帝 D.孙权建立吴国
【答案】D
【知识点】三国鼎立
【解析】【分析】A:208年周瑜指挥孙刘联军在赤壁用火攻的办法大败曹操,曹操带领少数人马逃回北方,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的形成奠定了基础,A项不符合题意;
B:220年曹操的儿子曹丕废掉汉献帝,在洛阳称帝,国号魏,B项不符合题意;
C: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C项不符合题意;
D:根据所学可知,229年孙权称帝,国号吴,定都建业,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D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三国鼎立,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列表格识记三国建立的时间、人物、都城所在地,学生更利于掌握相关知识点。
20.(2023七上·衡山期末)“这场绵延十六年之久的统治阶级之间争权夺利的大厮杀,是一场群兽狂斗,给社会带 来了严重的灾难,造成数十万人被杀,上百万人流亡,西晋王朝从此衰落。”材料描述 的是(  )
A.“ 国人暴动” B.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C.“八王之乱” D.“ 楚汉之争”
【答案】C
【知识点】八王之乱
【解析】【分析】A:周厉王与民争利,引发了“国人暴动”,A项不符合题意;
B:东汉中期以后,东汉政权内部,出现了外戚、宦官轮流把持国家最高权力的局面。皇帝年幼登基后,一般由皇太后主持朝政,太后依靠父兄辅政,久而久之形成了外戚专权。皇帝成年后,又结纳身边的宦官开始争夺大权,又导致了宦官专权,形成了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B项不符合题意;
C:根据题干“这场绵延十六年之久的统治阶级之间争权夺利的大厮杀,是一场群兽狂斗,给社会带来了严重的灾难,造成数十万人被杀,上百万人流亡,西晋王朝从此衰落。”和结合所学可知,晋惠帝在位时,手握重兵的八个封王为了争夺中央政权,先后起兵,在洛阳一带展开长达十几年的相互混战,史称“八王之乱”。这次动乱共历时十六年,西晋从此衰落,C项符合题意;
D: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项羽和刘邦为争夺帝位进行了长达四年的“楚汉之争”,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八王之乱,侧重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
二、材料分析题
21.(2022七上·龙岗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始皇开拓岭南,分置桂林、象、南海等郡,迁“治狱吏不直者”至南越地,又募15000名未婚女子至岭南。之后,多次迁刑徒和内地民众至岭南屯田。
——摘编自易宁《秦汉的统一与罗马的征服》
材料二:汉晋时期经常“水旱为灾”,“郡国大旱蝗”,民多流亡。《三国志》记载“黄巾起,避难南方”、“遭天下乱,避难交州”。江南地区气候条件的变迁,使得中原士民不再视之为暑湿、瘴热之地,加之地多人少,因而比较容易获得土地。……“八王之乱”后,又出现“永嘉南渡”。“永嘉南渡”及其之后的移民运动,进一步把中原文化传统的精华传向南方,从而使南方逐渐继承了中原文化的正统。
一一摘编自王子今《“铜驼”象征与汉晋南迁的移民运动》
材料三:见下图
材料四:中国历史上人口迁徙的七种类型
第一种 自北向南的离心型迁移
第二种 政府强制性的内聚型(边疆向中原聚集)移民
第三种 东西向的渗透型移民
第四种 由内地向边疆地区的开发性迁移
第五种 东南沿海地区对海外的移民
第六种 北方少数民族的内徙与西迁
第七种 南方非汉族的退却性迁移
——摘编自蓝勇编著《中国历史地理学》
请回答:
(1) 根据材料一回答,秦朝在岭南地区采取了哪些管理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措施所起到的历史作用
(2)(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晋南迁的原因及影响。
(3) 依据材料三两幅图片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的民族关系有何特点?请用史实加以说明。
(4)材料一、二、三分别属于哪一种人口迁徙类型?如果用以上材料进行历史研究,你会确立怎样的研究主题?
【答案】(1)措施:设置郡县;迁入人口。 历史作用: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促进了华夏民族与周边民族的交融;加快了岭南地区的开发和经济的发展等。
(2)原因:北方自然灾害频发;北方战乱不断(社会动荡);南方相对安定;南方气候环境的改善;南方较易获得土地等。 影响:传播了北方先进的技术和文化;为南方带来了大量劳动力;推动了江南的开发;促进了民族融合等。
(3)特点:民族政权并立与文化交融并存(或答民族隔阂趋于消解,民族关系趋于缓和等)。 史实:出现南北朝分立和彼此攻伐现象;前秦苻坚汉化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少数民族政权提倡儒学、实行君主专制;内迁少数民族大多使用汉语;西北民族的乐器、歌舞等受到汉族人民的喜爱等。
(4)材料一、二、三分别属于第四种、第一种、第六种。
主题:人口迁徙与地区开发;人口迁徙与民族交融等
【知识点】江南地区的开发;秦巩固统一的措施;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秦始皇开拓岭南,分置桂林、象、南海等郡,迁'治狱吏不直者’至南越地,又募15000名夫婚女子至岭南。之后,多次迁刑徒和内地民众至岭南屯田。”可知,秦朝在岭南地区采取的管理措施是设置郡县;迁入人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措施所起到的历史作用是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促进了华夏民族与周边民族的交融;加快了岭南地区的开发和经济的发展等。
(2)根据材料“汉晋时期经常“水旱为灾”,“郡国大旱蝗”,民多流亡。《三国志》记载“黄巾起,避难南方”、“遭天下乱,避难交州”。江南地区气候条件的变迁,使得中原士民不再视之为暑湿、瘴热之地,加之地多人少,因而比较容易获得土地。……“八王之乱”后,又出现“永嘉南渡”。”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可知,汉晋南迁的原因是北方自然灾害频发;北方战乱不断(社会动荡);南方相对安定;南方气候环境的改善;南方较易获得土地等。人口南迁带来的影响是传播了北方先进的技术和文化;为南方带来了大量劳动力;推动了江南的开发;促进了民族融合等。
(3)依据材料三图片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的民族关系的特点是民族政权并立与文化交融并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出现南北朝分立和彼此攻伐现象;前秦苻坚汉化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少数民族政权提倡儒学、实行君主专制:内迁少数民族大多使用汉语;西北民族的乐器、歌舞等受到汉族人民的喜爱等。
(4)根据表格可知,材料一属于由内地向边疆地区的开发性迁移、材料二属于自北向南的离心型迁移、材料三属于北方少数民族的内徙与西迁,分别属于第四种、第一种、第六种;如果用以上材料进行历史研究,我会确立的研究主题是人口迁徙与地区开发;人口迁徙与民族交融等。
故答案为:
(1)措施:设置郡县;迁入人口。 历史作用: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促进了华夏民族与周边民族的交融;加快了岭南地区的开发和经济的发展等。
(2)原因:北方自然灾害频发;北方战乱不断(社会动荡);南方相对安定;南方气候环境的改善;南方较易获得土地等。
影响:传播了北方先进的技术和文化;为南方带来了大量劳动力;推动了江南的开发;促进了民族融合等。
(3)特点:民族政权并立与文化交融并存(或答民族隔阂趋于消解,民族关系趋于缓和等)。
史实:出现南北朝分立和彼此攻伐现象;前秦苻坚汉化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少数民族政权提倡儒学、实行君主专制;内迁少数民族大多使用汉语;西北民族的乐器、歌舞等受到汉族人民的喜爱等。
(4)材料一、二、三分别属于第四种、第一种、第六种。主题:人口迁徙与地区开发;人口迁徙与民族交融等。(言之有理即可)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秦朝巩固统一措施的认识。
(2)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汉晋南迁相关知识的掌握。
(3)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认识。
(4)本题考查学生对表格的解读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史料类型的认识。
22.(2023七上·雨花期末)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政权更替示意图
材料二 从永嘉南渡以来,中原百姓不断南下,带来了大量劳动力,也带来了先进生产工具和技术。南方政府先后采取一系列政策,使得南北农民彻底结合,从而使北方生产工具和技术同南方水田种植经验相结合,使得江南农业得到快速发展。
——摘编自《中国古代史新编》
材料三 齐,无贵贱。故谓之齐民者,若今言之平民也。……
卷一:耕田、收种、种谷……
卷二:大豆、大小麦、水稻……
卷三:种蒜、种韭、种首蓿……
卷四:栽树、种枣、种木瓜……
卷五:种桑、养蚕、种柳……
卷六:养牛、马,养羊……
——(北朝)贾思勰《齐民要术》
(1) 材料一中①②分别代表哪一政权?指出②取得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名称。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南北朝时期“江南农业得到快速发展”的原因。
(3)据材料三,贾思勰笔下的“齐民”是指谁?“要术”主要是什么?透过《齐民要术》的内容,可以读出当时怎样的时代背景?
【答案】(1)政权:①魏②东晋。战役:淝水之战
(2)原因:中原百姓南下,带来了大量劳动力;带来先进生产工具和技术;南方政府采取一系列政策,使得南北农民彻底结合;江南地区社会安定;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
(3)齐民:平民百姓;要术:农业生产技术。时代背景:民族交融。
【知识点】江南地区的开发;淝水之战;魏晋南北朝的科技成就——齐民要术、圆周率、水经注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朝代更替。结合所学知识,三国后期,魏国实力增强,吴、蜀两国日益衰落。263年,魏灭蜀。266年,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晋,以洛阳为都,史称西晋。司马炎就是晋武帝。280年,西晋灭吴,统一了全国。①是魏。316年,内迁的匈奴人灭掉西晋。随后,镇守长江下游的皇族司马睿于317年重建晋王朝,以建康为都城,史称东晋,②是东晋。战役:结合所学知识,公元383年,前秦军队与东晋军队在淝水发生战争,史称“淝水之战”,东晋军队以少胜多,打败前秦军队,前秦很快土崩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的状态。
(2)本题考查江南地区的开发。根据材料二“从永嘉南渡以来,中原百姓不断南下,带来了大量劳动力,也带来了先进生产工具和技术。南方政府先后采取一系列政策,使得南北农民彻底结合,从而使北方生产工具和技术同南方水田种植经验相结合,使得江南农业得到快速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得出,中原百姓南下,带来了大量劳动力;带来先进生产工具和技术;南方政府采取一系列政策,使得南北农民彻底结合;江南地区社会安定;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
(3)本题考查《齐民要术》的知识。根据材料三“齐,无贵贱。故谓之齐民者,若今言之平民也”可知,齐民的含义是平民百姓。要术: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要术”是指农业生产技术。结合所学知识,《齐民要术》总结了北方黄河流域的农牧业生产经验,材料中的农作物品种多样,体现了北魏时期民族交融的时代背景。
故答案为:
(1)政权:①魏②东晋。战役:淝水之战。
(2)原因:中原百姓南下,带来了大量劳动力;带来先进生产工具和技术;南方政府采取一系列政策,使得南北农民彻底结合;江南地区社会安定;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
(3)齐民:平民百姓;要术:农业生产技术。时代背景:民族交融。
【点评】本题考查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朝代更替、江南地区的开发、《齐民要术》等知识。难度较大,熟练掌握基础知识,能够将材料和所学知识相结合,分析、归纳材料信息,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方可作答。
1 / 1部编版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单元测试(一)
一、选择题
1.(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曹操能够统一北方的原因有(  )
①挟天子以令诸侯 ②招贤纳士 ③曹操联合孙权 ④实行屯田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割圆术是具有“极限”思维的圆周率计算方法。用此方法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七位的科学家是(  )
A.刘徽 B.宋应星 C.贾思勰 D.祖冲之
3.(2023七上·潮南期末)“鲜卑族在汉化、融合的过程中失去的只是落后的格局,迎来的则是它融于中华民族大家庭而在隋唐的新生和大放异彩。”这说明鲜卑族的改革(  )
A.为后世发展注入了活力 B.加强了其对中原的统治
C.消除了民族之间的隔阂 D.促进了北魏经济的发展
4.(2016七上·福州期末)小明同学为某单元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示意图,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该单元的主题是(  )
A.中国境内的人类活动 B.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D.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5.(2024七上·五华期末)顾恺之是魏晋南北朝时期著名的画家,他擅长人物画,线条优美活泼、人物传神、富有个 性。他的代表作是(  )
A.《宣示表》 B.《洛神赋图》
C.《帝后礼佛图》 D.《水经注》
6.(2023七上·腾冲期末)圆周率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当代科学家利用巨型电子计算机已计算到小数点后约100万兆位。而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第7位数字的数学家是(  )
A.贾思勰 B.张衡 C.祖冲之 D.王羲之
7.(2023七上·腾冲期末)北魏杰出的地理学家郦道元撰写的地理学专著是(  )
A.《兰亭序》 B.《水经》
C.《水经注》 D.《齐民要术》
8.(2023七上·昭阳期末)如果我们要学习农作物种植、瓜果蔬菜栽培、家禽家畜饲养等知识,可以参考北魏时期的农学著作(  )
A.《史记》 B.《九章算数》
C.《伤寒杂病论》 D.《齐民要术》
9.(2015七上·昆明期末)成语典故“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与下列哪次战役有关(  )
A.巨鹿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10.(2020七上·来宾期末)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写道:“公元383年,这流亡政府的弱势军队出人意外地打败了前秦领袖苻坚所统率的绝对优势的北方联军。”这个“流亡政府”是(  )
A.东晋 B.西晋 C.东汉 D.北魏
11.(2023七上·期末)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继春秋战国后我国历史上又一个大分裂的时期,其间曾经短暂统一过全国的政权是 (  )
A.曹魏 B.西晋 C.东晋 D.北魏
12.(2024七上·期末)《后汉书·汉献帝本纪》记载:“曹操以舟师伐孙权,权将周瑜败之于乌林、赤壁。”该战役(  )
A.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B.以少胜多,歼灭秦军主力
C.使北方地区重新陷入了分裂 D.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13.(2020七上·沙依巴克期末)“王与马,共天下”是对哪一历史时期政治局面的描述(  )
A.三国 B.西晋 C.东晋 D.东汉
14.(2023七上·扶绥期末)诸葛亮的超凡智慧和军事谋略在下列哪场战役中得以施展?(  )
A.巨鹿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15.(2023七上·光明期末)公元485年,拓跋宏采纳汉人大臣的建议,规定凡15岁以上,不分男女,都可以得到国家授予的土地,同时还限制土豪劣绅兼并土地,使农业迅速发展起来。这体现了(  )
A.国家实现男女平等 B.地主阶级受到打压
C.改革促进经济发展 D.北方各族融为一体
16.(2022七上·龙岗期末)佛教传入中国后,相关的雕塑和绘画作品大量涌现,龙门石窟、敦煌壁画成为中国艺术的瑰宝,文学中也出现了大批以佛教为题材的作品。这说明佛教的传入(  )
A.附会中国本土的文化 B.迎合了民众的道德观念
C.推动哲学思想的发展 D.丰富了艺术内容和形式
17.(2023七上·和平期末)三国鼎立时,曹魏重视农业开发,兴修水利;孙吴开发江东,造船业发达;蜀汉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它们的共同作用是(  )
A.逐步缩小南北方经济差距 B.加速了西南地区开发
C.加强了大陆与台湾的联系 D.为全国统一创造条件
18.(2023七上·衡山期末)420﹣589 年,中国南方政权更迭频繁,相继出现宋、齐、梁、陈四个王朝,历史上统 称为(  )
A.五代十国 B.南朝 C.北朝 D.十六国
19.(2023七上·衡山期末)三国鼎立局面最终形成的标志是(  )
A.赤壁之战 B.曹丕定都洛阳
C.刘备称帝 D.孙权建立吴国
20.(2023七上·衡山期末)“这场绵延十六年之久的统治阶级之间争权夺利的大厮杀,是一场群兽狂斗,给社会带 来了严重的灾难,造成数十万人被杀,上百万人流亡,西晋王朝从此衰落。”材料描述 的是(  )
A.“ 国人暴动” B.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C.“八王之乱” D.“ 楚汉之争”
二、材料分析题
21.(2022七上·龙岗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始皇开拓岭南,分置桂林、象、南海等郡,迁“治狱吏不直者”至南越地,又募15000名未婚女子至岭南。之后,多次迁刑徒和内地民众至岭南屯田。
——摘编自易宁《秦汉的统一与罗马的征服》
材料二:汉晋时期经常“水旱为灾”,“郡国大旱蝗”,民多流亡。《三国志》记载“黄巾起,避难南方”、“遭天下乱,避难交州”。江南地区气候条件的变迁,使得中原士民不再视之为暑湿、瘴热之地,加之地多人少,因而比较容易获得土地。……“八王之乱”后,又出现“永嘉南渡”。“永嘉南渡”及其之后的移民运动,进一步把中原文化传统的精华传向南方,从而使南方逐渐继承了中原文化的正统。
一一摘编自王子今《“铜驼”象征与汉晋南迁的移民运动》
材料三:见下图
材料四:中国历史上人口迁徙的七种类型
第一种 自北向南的离心型迁移
第二种 政府强制性的内聚型(边疆向中原聚集)移民
第三种 东西向的渗透型移民
第四种 由内地向边疆地区的开发性迁移
第五种 东南沿海地区对海外的移民
第六种 北方少数民族的内徙与西迁
第七种 南方非汉族的退却性迁移
——摘编自蓝勇编著《中国历史地理学》
请回答:
(1) 根据材料一回答,秦朝在岭南地区采取了哪些管理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措施所起到的历史作用
(2)(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晋南迁的原因及影响。
(3) 依据材料三两幅图片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的民族关系有何特点?请用史实加以说明。
(4)材料一、二、三分别属于哪一种人口迁徙类型?如果用以上材料进行历史研究,你会确立怎样的研究主题?
22.(2023七上·雨花期末)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政权更替示意图
材料二 从永嘉南渡以来,中原百姓不断南下,带来了大量劳动力,也带来了先进生产工具和技术。南方政府先后采取一系列政策,使得南北农民彻底结合,从而使北方生产工具和技术同南方水田种植经验相结合,使得江南农业得到快速发展。
——摘编自《中国古代史新编》
材料三 齐,无贵贱。故谓之齐民者,若今言之平民也。……
卷一:耕田、收种、种谷……
卷二:大豆、大小麦、水稻……
卷三:种蒜、种韭、种首蓿……
卷四:栽树、种枣、种木瓜……
卷五:种桑、养蚕、种柳……
卷六:养牛、马,养羊……
——(北朝)贾思勰《齐民要术》
(1) 材料一中①②分别代表哪一政权?指出②取得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名称。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南北朝时期“江南农业得到快速发展”的原因。
(3)据材料三,贾思勰笔下的“齐民”是指谁?“要术”主要是什么?透过《齐民要术》的内容,可以读出当时怎样的时代背景?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归纳总结:1、政治上,曹操把汉献帝劫持到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取得政治优势;广招人才。 2、经济上,实行屯田,奖励农耕,解决军粮问题,还使北方的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3、军事上,200年,在官渡之战打败袁绍,为统一北方奠定基础。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历史总结历史知识的能力,掌握曹操统一北方的多种原因。
2.【答案】D
【知识点】魏晋南北朝的科技成就——齐民要术、圆周率、水经注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七位的科学家是南朝科学家祖冲之,故选项D符合题意;
A.刘徽,最早提出圆周率计算方法,不符合题意;
B.宋应星,著有《天工开物》,不符合题意;
C.贾思勰,著有《齐民要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类知识点,就是要准确记忆,没有什么技巧。
3.【答案】A
【知识点】北魏孝文帝的改革
【解析】【分析】A:根据题干“鲜卑族在汉化、融合的过程中失去的只是落后的格局,迎来的则是它融于中华民族大家庭而在隋唐的新生和大放异彩。”可知,鲜卑族的改革为后世发展注入了活力,A项符合题意;
B:题干未体现加强了其对中原的统治,B项不符合题意;
C:消除了民族之间的隔阂,说法错误,C项不符合题意;
D:题干未体现促进了北魏经济的发展,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鲜卑族改革的影响,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相关史实。
4.【答案】D
【知识点】三国鼎立;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
【解析】【分析】根据示意图可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除了西晋有过短暂的统一中国的历程,其余时间都是政权分立的局面。这一时期的社会动荡加速了不同民族的迁徙,各民族人民生活相互影响促进了民族融合,北魏孝文帝改革更是加快了北方的民族融合。由此可以判断这一单元的主题是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特点。
5.【答案】B
【知识点】魏晋南北朝的文化——书法、绘画与雕塑
【解析】【分析】A:曹魏时期钟繇的楷书《宣示表》刚柔兼备,点画之间,多有异趣,A项不符合题意;
B:根据所学可知,东晋最著名的画家顾恺之的绘画人物线条优美活泼,人物传神,富有个性,代表作有《女史箴图》《洛神赋图》,B项符合题意;
C:《帝后礼佛图》是洛阳龙门石窟宾阳中洞的浮雕,表现了鲜卑皇室和贵族礼佛的盛大场面,C项不符合题意;
D:郦道元的《水经注》是古代中国的一部地理名著,成书于北魏晚期,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顾恺之的代表作的相关史实。
6.【答案】C
【知识点】魏晋南北朝的科技成就——齐民要术、圆周率、水经注
【解析】【分析】A:北朝贾思勰撰写《齐民要术》一书,总结了农、林、牧、副、渔等方面的生产技术,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A项不符合题意;
B:张衡为我国天文学、机械技术、地震学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B项不符合题意;
C:根据所学可知,祖冲之运用刘徽的方法,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即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千年,C项符合题意;
D:东晋王羲之集书法之大成,写出的字或端秀清新或“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他的代表作《兰亭集序》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王羲之被后人称为“书圣”,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祖冲之的成就,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比较简单。
7.【答案】C
【知识点】魏晋南北朝的科技成就——齐民要术、圆周率、水经注
【解析】【分析】A:东晋王羲之集书法之大成,写出的字或端秀清新或“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他的代表作《兰亭集序》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A项不符合题意;
B:《水经》是中国第一部记载水系的专著,郦道元在创作《水经注》时,为《水经》这部书做了注,B项不符合题意;
C:根据所学可知,北魏著名的地理学家郦道元的《水经注》是古代中国的一部地理名著,记述了许多前人没有记载过的河流,全书以水道系统为纲,详细介绍了江河流经地区的山川城镇、地形物产、风土人情、历史古迹等,C项符合题意;
D:北朝贾思勰撰写《齐民要术》一书,总结了农、林、牧、副、渔等方面的生产技术,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水经注》,考查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识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学成就。
8.【答案】D
【知识点】魏晋南北朝的科技成就——齐民要术、圆周率、水经注
【解析】【分析】A:西汉史学家司马迁编写的《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约3000年的史事,A项不符合题意;
B:《九章算数》是中国古代张苍、耿寿昌所撰写的一部数学专著,B项不符合题意;
C:张仲景写成《伤寒杂病论》一书。这部著作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总结了各种疾病的症候,提出在诊断上要辨证分析病情,然后对症治疗,C项不符合题意;
D:根据所学可知,北朝贾思勰撰写《齐民要术》一书,总结了农、林、牧、副、渔等方面的生产技术,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D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是对我国古代科技著作的考查,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比较简单。
9.【答案】D
【知识点】江南地区的开发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淝水之战,发生于公元383年,当时中国北方的前秦欲灭南方的东晋,并于淝水(今安徽省寿县的东南方)交战,最终东晋仅以八万军力大胜八十余万前秦军。所以答案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考查的是淝水之战的知识。
10.【答案】A
【知识点】淝水之战
【解析】【分析】A.依据题干信息“公元383年”“流亡政府打败前秦苻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发生在383年的淝水之战,交战的双方是东晋和前秦,故选项A符合题意;
B.西晋,不符合题意;
C.东汉,不符合题意;
D.北魏,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抓住题干中的时间“383年”,依据所学知识知道这是淝水之战,之后依据对基础知识的识记来回答。
11.【答案】B
【知识点】西晋的兴衰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继春秋战国后我国历史上又一个大分裂的时期,其间西晋曾在280年统一全国,但是316年就灭亡了,故选项B符合题意;
A.曹魏,没有统一全国,不符合题意;
C.东晋,没有统一全国,不符合题意;
D.北魏,没有统一全国,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所学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就是要求学生准确记忆课本基础知识,没有什么技巧。
12.【答案】D
【知识点】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
【解析】【分析】A:官渡之战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A项不符合题意;
B:巨鹿之战以少胜多,歼灭秦军主力,B项不符合题意;
C:淝水之战以后前秦很快土崩瓦解,使北方地区重新陷入了分裂,C项不符合题意;
D:根据题干“曹操以舟师伐孙权,权将周瑜败之于乌林、赤壁。”和结合所学可知,208年,周瑜指挥孙刘联军在赤壁用火攻的办法大败曹操,曹操带领少数人马逃回北方,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的形成奠定了基础,D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赤壁之战,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赤壁之战的时间、交战双方、结果。
13.【答案】C
【知识点】东晋的兴亡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司马睿和南下的北方,山东大贵族王导交往密切,他当皇帝得益于王导为首的南北大贵族的拥戴。司马睿政治上依靠王导,军事上依靠王导的堂兄王敦。司马睿举行即位大典时,邀请王导共坐御床,时人称之为王与马、共天下。选项C正确;
选项ABD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东晋的相关史实。
14.【答案】C
【知识点】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
【解析】【分析】A:公元前207年,项羽在巨鹿以少胜多,将秦军的主力歼灭,A项不符合题意;
B:公元200年,曹操军与袁绍军相持于官渡,在此展开战略决战。曹操奇袭袁军在乌巢的粮仓,继而击溃袁军主力,官渡之战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B项不符合题意;
C:根据所学可知,在曹操南下时,诸葛亮建议刘备联合孙权,最终在赤壁之战中周瑜指挥孙刘联军用火攻大败曹操,C项符合题意;
D:公元383年,东晋在淝水之战中以少胜多,战胜前秦。淝水之战以后前秦很快土崩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的状态,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诸葛亮的超凡智慧和军事谋略的战役,考查学生的识记及理解能力,难度中等。
15.【答案】C
【知识点】北魏孝文帝的改革
【解析】【分析】A:题干未体现国家实现男女平等,A项不符合题意;
B:题干未体现地主阶级受到打压,B项不符合题意;
C:根据题干“公元485年,拓跋宏采纳汉人大臣的建议,规定凡15岁以上,不分男女,都可以得到国家授予的土地,同时还限制土豪劣绅兼并土地,使农业迅速发展起来。”可知,改革促进经济发展,C项符合题意;
D:题干未体现北方各族融为一体,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题干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相关史实。
16.【答案】D
【知识点】魏晋南北朝的文化——书法、绘画与雕塑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佛教传入中国后,相关的雕塑和绘画作品大量涌现”“文学中也出现了大批以佛教为题材的作品”可知,佛教的传入,对中国的雕塑、绘画和文学创作产生深远影响,丰富了中国艺术内容和形式,D项正确;
材料强调的是佛教文化对中国艺术的影响,没有涉及佛教附会中国本土文化、迎合民众道德观念以及对中国哲学思想的影响,排除ABC三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佛教传人的认识。
17.【答案】D
【知识点】三国鼎立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题干体现了三国都重视发展生产,这为全国的再次统一奠定了基础。
A项逐步缩小南北方经济差距不是题干措施的共同作用,江南地区的开发逐步缩小了南北方经济差距,不符合题意;
B项加速了西南地区开发不是题干措施的共同作用,曹魏重视农业开发,兴修水利、孙吴开发江东,造船业发达与加速了西南地区开发无关,不符合题意;
C项加强了大陆与台湾的联系不是题干措施的共同作用,曹魏重视农业开发,兴修水利、蜀汉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与加强了大陆与台湾的联系无关,不符合题意;
D项为全国统一创造条件是题干措施的共同作用,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三国时期地区经济的发展及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8.【答案】B
【知识点】南朝的政治
【解析】【分析】A:唐朝灭亡后,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政权,南方出现了吴、南唐、吴越、前蜀、后蜀、楚、闽、南汉、南平九个政权,在加上北方割据太原的北汉,史称“五代十国”,A项不符合题意;
B:根据所学可知,420—589年的170年里,中国南方政权更替频繁,相继出现了宋、齐、梁、陈四个王朝,这些朝代在建康定都,历史上统称为“南朝”。420年,刘裕建宋,标志南朝开始,B项符合题意;
C:北朝指中国南北朝时期存在于北方五个朝代的总称,北朝包括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五朝,C项不符合题意;
D:东晋时期,北方和西南地区先后出现几个少数民族政权割据政权,统称十六国,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南朝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9.【答案】D
【知识点】三国鼎立
【解析】【分析】A:208年周瑜指挥孙刘联军在赤壁用火攻的办法大败曹操,曹操带领少数人马逃回北方,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的形成奠定了基础,A项不符合题意;
B:220年曹操的儿子曹丕废掉汉献帝,在洛阳称帝,国号魏,B项不符合题意;
C: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C项不符合题意;
D:根据所学可知,229年孙权称帝,国号吴,定都建业,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D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三国鼎立,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列表格识记三国建立的时间、人物、都城所在地,学生更利于掌握相关知识点。
20.【答案】C
【知识点】八王之乱
【解析】【分析】A:周厉王与民争利,引发了“国人暴动”,A项不符合题意;
B:东汉中期以后,东汉政权内部,出现了外戚、宦官轮流把持国家最高权力的局面。皇帝年幼登基后,一般由皇太后主持朝政,太后依靠父兄辅政,久而久之形成了外戚专权。皇帝成年后,又结纳身边的宦官开始争夺大权,又导致了宦官专权,形成了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B项不符合题意;
C:根据题干“这场绵延十六年之久的统治阶级之间争权夺利的大厮杀,是一场群兽狂斗,给社会带来了严重的灾难,造成数十万人被杀,上百万人流亡,西晋王朝从此衰落。”和结合所学可知,晋惠帝在位时,手握重兵的八个封王为了争夺中央政权,先后起兵,在洛阳一带展开长达十几年的相互混战,史称“八王之乱”。这次动乱共历时十六年,西晋从此衰落,C项符合题意;
D: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项羽和刘邦为争夺帝位进行了长达四年的“楚汉之争”,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八王之乱,侧重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
21.【答案】(1)措施:设置郡县;迁入人口。 历史作用: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促进了华夏民族与周边民族的交融;加快了岭南地区的开发和经济的发展等。
(2)原因:北方自然灾害频发;北方战乱不断(社会动荡);南方相对安定;南方气候环境的改善;南方较易获得土地等。 影响:传播了北方先进的技术和文化;为南方带来了大量劳动力;推动了江南的开发;促进了民族融合等。
(3)特点:民族政权并立与文化交融并存(或答民族隔阂趋于消解,民族关系趋于缓和等)。 史实:出现南北朝分立和彼此攻伐现象;前秦苻坚汉化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少数民族政权提倡儒学、实行君主专制;内迁少数民族大多使用汉语;西北民族的乐器、歌舞等受到汉族人民的喜爱等。
(4)材料一、二、三分别属于第四种、第一种、第六种。
主题:人口迁徙与地区开发;人口迁徙与民族交融等
【知识点】江南地区的开发;秦巩固统一的措施;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秦始皇开拓岭南,分置桂林、象、南海等郡,迁'治狱吏不直者’至南越地,又募15000名夫婚女子至岭南。之后,多次迁刑徒和内地民众至岭南屯田。”可知,秦朝在岭南地区采取的管理措施是设置郡县;迁入人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措施所起到的历史作用是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促进了华夏民族与周边民族的交融;加快了岭南地区的开发和经济的发展等。
(2)根据材料“汉晋时期经常“水旱为灾”,“郡国大旱蝗”,民多流亡。《三国志》记载“黄巾起,避难南方”、“遭天下乱,避难交州”。江南地区气候条件的变迁,使得中原士民不再视之为暑湿、瘴热之地,加之地多人少,因而比较容易获得土地。……“八王之乱”后,又出现“永嘉南渡”。”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可知,汉晋南迁的原因是北方自然灾害频发;北方战乱不断(社会动荡);南方相对安定;南方气候环境的改善;南方较易获得土地等。人口南迁带来的影响是传播了北方先进的技术和文化;为南方带来了大量劳动力;推动了江南的开发;促进了民族融合等。
(3)依据材料三图片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的民族关系的特点是民族政权并立与文化交融并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出现南北朝分立和彼此攻伐现象;前秦苻坚汉化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少数民族政权提倡儒学、实行君主专制:内迁少数民族大多使用汉语;西北民族的乐器、歌舞等受到汉族人民的喜爱等。
(4)根据表格可知,材料一属于由内地向边疆地区的开发性迁移、材料二属于自北向南的离心型迁移、材料三属于北方少数民族的内徙与西迁,分别属于第四种、第一种、第六种;如果用以上材料进行历史研究,我会确立的研究主题是人口迁徙与地区开发;人口迁徙与民族交融等。
故答案为:
(1)措施:设置郡县;迁入人口。 历史作用: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促进了华夏民族与周边民族的交融;加快了岭南地区的开发和经济的发展等。
(2)原因:北方自然灾害频发;北方战乱不断(社会动荡);南方相对安定;南方气候环境的改善;南方较易获得土地等。
影响:传播了北方先进的技术和文化;为南方带来了大量劳动力;推动了江南的开发;促进了民族融合等。
(3)特点:民族政权并立与文化交融并存(或答民族隔阂趋于消解,民族关系趋于缓和等)。
史实:出现南北朝分立和彼此攻伐现象;前秦苻坚汉化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少数民族政权提倡儒学、实行君主专制;内迁少数民族大多使用汉语;西北民族的乐器、歌舞等受到汉族人民的喜爱等。
(4)材料一、二、三分别属于第四种、第一种、第六种。主题:人口迁徙与地区开发;人口迁徙与民族交融等。(言之有理即可)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秦朝巩固统一措施的认识。
(2)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汉晋南迁相关知识的掌握。
(3)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认识。
(4)本题考查学生对表格的解读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史料类型的认识。
22.【答案】(1)政权:①魏②东晋。战役:淝水之战
(2)原因:中原百姓南下,带来了大量劳动力;带来先进生产工具和技术;南方政府采取一系列政策,使得南北农民彻底结合;江南地区社会安定;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
(3)齐民:平民百姓;要术:农业生产技术。时代背景:民族交融。
【知识点】江南地区的开发;淝水之战;魏晋南北朝的科技成就——齐民要术、圆周率、水经注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朝代更替。结合所学知识,三国后期,魏国实力增强,吴、蜀两国日益衰落。263年,魏灭蜀。266年,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晋,以洛阳为都,史称西晋。司马炎就是晋武帝。280年,西晋灭吴,统一了全国。①是魏。316年,内迁的匈奴人灭掉西晋。随后,镇守长江下游的皇族司马睿于317年重建晋王朝,以建康为都城,史称东晋,②是东晋。战役:结合所学知识,公元383年,前秦军队与东晋军队在淝水发生战争,史称“淝水之战”,东晋军队以少胜多,打败前秦军队,前秦很快土崩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的状态。
(2)本题考查江南地区的开发。根据材料二“从永嘉南渡以来,中原百姓不断南下,带来了大量劳动力,也带来了先进生产工具和技术。南方政府先后采取一系列政策,使得南北农民彻底结合,从而使北方生产工具和技术同南方水田种植经验相结合,使得江南农业得到快速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得出,中原百姓南下,带来了大量劳动力;带来先进生产工具和技术;南方政府采取一系列政策,使得南北农民彻底结合;江南地区社会安定;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
(3)本题考查《齐民要术》的知识。根据材料三“齐,无贵贱。故谓之齐民者,若今言之平民也”可知,齐民的含义是平民百姓。要术: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要术”是指农业生产技术。结合所学知识,《齐民要术》总结了北方黄河流域的农牧业生产经验,材料中的农作物品种多样,体现了北魏时期民族交融的时代背景。
故答案为:
(1)政权:①魏②东晋。战役:淝水之战。
(2)原因:中原百姓南下,带来了大量劳动力;带来先进生产工具和技术;南方政府采取一系列政策,使得南北农民彻底结合;江南地区社会安定;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
(3)齐民:平民百姓;要术:农业生产技术。时代背景:民族交融。
【点评】本题考查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朝代更替、江南地区的开发、《齐民要术》等知识。难度较大,熟练掌握基础知识,能够将材料和所学知识相结合,分析、归纳材料信息,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方可作答。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