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岩市 2023~2024 学年第二学期期末高二教学质量检查
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75 分钟 满分:100 分)
注意:请将试题的全部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选择题:本题共 16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8 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殷商卜辞中发现了“妇妌(武丁的王妇)受年(即农田丰收)”的记载,有史家据此推测殷代王妇必有
独立的封地,但目前尚未发现有其他王妇“受年”的卜辞。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 卜辞仅表达愿景,不能反映历史真实 B. 孤证不立,该推测存疑
C. 文献史料主观性强,该推测不成立 D. 实物史料价值高,该推测可靠
2. 秦初规定新统一地区的民众重新登记秦籍;汉初也规定所有无户籍者,须自行到官府核对并登记户籍,
且规定了登记户籍的时限与处罚措施。这些规定( )
A. 适应了大一统治理需要 B. 扩展了秦汉时期的疆域版图
C. 激起了各地民众的反抗 D. 确保了政府的赋役兵员来源
3. 汉武帝时期颁发《六条问事》明确刺史职权,规定“非条所问,即不省”,并不许其监察二千石以下的
官吏。这旨在( )
A. 加强对地方的财政监督 B. 强化君主的集权统治
C. 保证国家行政正常运作 D. 抑制地方势力的膨胀
4. 唐朝时期,有不少日本使节进国子监学习,唐政府为其提供衣食住行费用,还为前来寻师求法的日本僧
人颁发大唐通行证,这些僧人回国时携回了大量的佛教经典。这( )
A. 扩大了中华文化的影响 B. 加重了唐朝的财政负担
C. 导致了日本的社会转型 D. 促成了宗藩体系的建立
5. 南宋采用“钱会中半”的赋税征收方式,即要求在纳税时铜钱和会子(南宋的官方纸钞)各占一半;也
有“按亩征会”规定,即凡有田一亩者纳会子一贯。这些举措( )
A. 客观上抑制了富商大贾势力 B. 旨在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
C. 适应了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 D. 直接引发了恶性通货膨胀
6. 晚清时期,时人痛称“其士大夫鲜廉耻而日习于淫侈,其民蔑伦纪而日趋于邪僻,见异思迁,有必然者。
制书朔望宣讲圣谕,久已视为具文,今无听之人矣。”由此可见( )
A. 中央集权日益衰微 B. 传统教化面临挑战
C. 四民等级秩序瓦解 D. 社会风气新旧杂陈
7. 如表呈现了民国初期发生的重大政治事件。这反映了当时( )
年份 重大政治事件
1912年 中华民国建立
1912年 第一届国会召开
1913年 “宋教仁案”;袁世凯解散国民党
1914年 袁世凯解散国会
1915年 袁世凯宣布复辟帝制
1916年 袁世凯宣布撤销帝制;军阀割据混战局面形成
A. 北洋军阀统治瓦解 B. 民众民主意识增强
C. 权力监督机制缺失 D. 政治秩序亟需重构
8. 据《1921 年浙江社会经济调查》记载,在浙江与上海的内河运输中,“小轮船除运载旅客外,还拖带货
船,但运输的货物以上海过来的为多,从湖州到上海的极少,有时往往空船返航”。对该记载解读正确的
是( )
A. 技术进步推动农业生产繁荣 B. 内河航运加强东西部的联系
C. 城乡交流促进民族工业产生 D. 新式交通便利工业品的销售
9. 下图为 1972 年出版的年画《贫下中农的好医生》,描绘了一位女医生到社员家中出诊的场景。该画旨在
宣传( )
A. 社员卫生健康意识得到强化 B. 妇女积极投身精神文明建设
C. 社会主义医疗体系的优越性 D. 农业合作社的医疗保障完善
10. 如表是 1949-2008 年中国签订的多边条约分类表。由此可知,中国( )
科 劳 环
航运 国际 知识
政 经 教 人 工 境 法
年份 与海 邮政\ 产权
治 济 文 权 保 保 律
事 通讯 保护
卫 护 护
1949—1978 7 1 4 3 0 6 4 0 0 1
1979—2008 48 48 35 21 15 29 21 18 30 9
A. 坚持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B. 积极参与全球治理
C. 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战略 D. 坚决反对霸权主义
11. 下图最有可能呈现的是( )
A. 农业起源地及其农作物外传 B. 新航路开辟后全球资本流动
C. 工业革命后商品原料的交换 D. 经济全球化下劳动力的转移
12. 起源于古埃及的莎草纸传入希腊后很快成为地中海地区的通用书写材料;罗马帝国占领埃及后,从不列
颠到两河流域的广袤疆域都使用莎草纸。据此可知,莎草纸( )
A. 反映了古埃及科技领先世界 B. 成为罗马帝国对外扩张工具
C. 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传播 D. 体现了成熟完备的造纸技艺
13. 有学者认为,近代西方民族国家在崛起过程中,以自由、民主等标准嫁接“民族国家”的概念,一方面
以此标准肢解大规模的古文明国家,另一方面也以此干预“落伍国家”。该观点意在强调( )
A. 自由民主是民族国家的共性 B. 西方民族国家的崛起带有扩张性
C. 民族国家产生是历史的必然 D. 世界古文明毁于西方近代民族国家
14. 1932 年,一位英国女士在喝朋友买的啤酒时发现酒中有只蜗牛,遂以健康受损为由起诉生产商。在没有
先例的情况下,法官提出“邻人原则”新概念,判定了生产商的过失侵权责任。这体现出英美法系( )
A. 强调司法程序公正 B. 存在因人设法弊端
C. 具有法官造法特点 D. 受到成文法的困囿
15. 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美元在国际贸易支付中的份额从约 60%降至约 40%;美元在国际外汇储备中的占比
也从约 70%下降至约 60%左右。这主要是因为( )
A. 滞胀危机导致美元丧失了世界货币地位 B. 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制约国际贸易的发展
C. 逆全球化浪潮影响国际金融秩序的稳定 D. 多极化趋势的发展冲击美国的霸主地位
16. 二战以来,世界各国普遍在专门的行政管理机构之外设立专业的法定机构,以企业管理的方式代替政府
提供社会服务,成为行政部门的重要补充和延展。新加坡政府共有 14 个部门,而下属法定机构达到 63 个。
这种机构设置( )
A. 提高了社会治理效能 B. 增加了社会管理成本
C. 造成行政体制的臃肿 D. 促进公共管理民主化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4 小题,第 17 题 8 分,第 18 题 8 分,第 19题 24 分,第 20 题 12
分,共 52 分。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有别于其他重自然或超自然的文化类型,中国文化自成一种“敬鬼神而远之”的重人生、讲入
世的传统,人被推尊到很高地位。当然,中国的“重人”,并非尊重个人价值和个人的自由发展,而是将
个体融入类群,强调人对宗族和国家的义务。由氏族社会遗留下来,又在文明时代得到发展的宗法传统,
使中国一向高度重视伦常规范和道德教化,从而形成以“求善”为旨趣的“伦理型文化”。
——摘编自冯天瑜《中国文化史纲》
根据材料,概括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并结合所学内容谈谈你对中华传统文化当代价值的认识。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每州各取大历中一年科率钱谷数最多者,便为两税定额,此乃采非法之权令以为经制,总无
名之暴赋以立恒规。
——陆贽《翰范集》卷 22《中书奏议·均节赋税恤百姓第一条(792 年)》
材料二 国家定两税,本意在忧人。厥初防其淫,明敕内外臣:税外加一物皆以枉法论。奈何岁月久,
贪吏得因循。浚我以求宠,敛索无冬春。……夺我身上暖,买尔眼前恩。进入琼林库,岁久化为尘!
——《白居易集》卷 2《重赋》
材料三 建中初定两税时,贷重钱轻;是后货轻钱重,人之所出,固已倍其初征。
——《旧唐书》(后晋)
根据材料一、指出陆贽对两税法的态度,判断材料二、三能否用以支持其观点并说明理由。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 1832年霍乱肆虐以来,富人和中产阶级向西郊搬迁引发“潮汐式”通勤,大量国内外移民
涌入伦敦,“整座城市就像一个快要窒息的巨人”。政府采纳皮尔逊“让火车入地”方案,1863年世界上
首条地铁线开通,由六个独立运营商承包。1880年扩建时用圆形盾构替代深埋隧道,用电力机车取代蒸汽
机车,逐步形成了市区地下和郊区地面相结合的运行机制。目前伦敦已建成 12条线路,运营里程 460千米,
车站 275座,年客运总量突破 8.5亿人次。
——摘编自姜森《地下“大都会”》等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就指出“北京要搞地下铁道”,并寻求苏联援助,但受国际局势变
动和 3年经济困难的干扰,中苏地铁建设交流被迫中断。后在党和国家规划下,地铁建设指挥部开展集体
攻关,1969年自主建成北京地铁,实现了中国城市轨道交通“零”的突破,1976年由军方移交北京地铁公
司。改革开放后,北京地铁呈现“井喷式”发展,运营线路达到 27条,运营里程 836千米,车站 490座,
年客运量为 22.62亿人次。
——摘编自马晓雨《京城地铁往事》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内容,概括伦敦地铁建设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内容,指出与伦敦地铁建设相比,北京地铁建设的不同之处,并分析伦敦
和北京地铁建设的共同意义。
(3)综合上述材料,简析城市地铁修建的影响因素。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现代化过程的创新驱动模型
——据何传启《现代化强国建设的路径和模式分析》
根据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运用世界史相关内容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
述清晰)
参考答案
1. B
2. A
3. C
4. A
5. C
6. B
7. D
8. D
9. C
10. B
11. A
12. C
13. B
14. C
15. D
16. A
17. 内涵:重视以人为本;提倡爱国,追求家国情怀;崇德尚贤,崇尚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认识:从未中断的中华文化维护着中国团结统一的政治局面,维系着统一的多民族大家庭,有益于治国理
政;推动着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为道德建设提供了有益借鉴。
18. 态度:批评态度,陆贽认为两税法加重了百姓负担,有敛财的目的。
材料二、三能用以支持其观点。
理由:材料二、三属于文献史料,材料二写于两税法实施时期,对研究唐朝两税法具有一定参考价值;材
料三是后晋时期官方修订的史书,对研究两税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材料二通过白居易的诗歌揭示两税法
实施后官员贪污腐败、百姓负担加重的社会现象,这与陆贽批评两税法导致无名暴敛的观点相呼应;材料
三通过描述两税法实施后货币价值的变化,说明百姓实际负担加重,这也间接支持了陆贽对两税法的批评
态度。
19. (1)特点:起步早;政府主导;私人企业参与投资运营;技术创新;形成地铁网络;客运量大。
(2)不同之处:建设原因不同,北京地铁更多是基于政治和战略因素考虑;建设过程更为曲折,经历了多
次停工和复工;建设主体不同,北京地铁是由国家主导建设,而伦敦地铁则有私人企业的参与。
共同意义:都推动了城市交通的发展;都进行了技术创新,提高了地铁的效率和安全性;地铁建设促进相
关产业的发展,为城市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3)影响因素:城市经济发展水平;政府政策;资金投入;技术创新与发展;城市人口规模;交通状况。
20. 示例:创新是工业革命爆发的重要因素。
创新在工业革命的爆发中起到了关键作用。首先,技术创新是核心驱动力。蒸汽机的改良和广泛应用,极
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改变了传统的动力来源方式。其次,生产方式的创新也至关重要。工厂制度的出现
取代了家庭手工业,实现了生产的规模化和专业化,促进了分工的细化和协作的加强。 再者,交通领域的
创新,如铁路的修建,大大改善了运输条件,加快了物资和人员的流动,拓展了市场的范围。此外,科学
创新为工业革命提供了理论基础。新的科学发现和理论应用于实际生产,推动了技术的不断进步。总之,
正是一系列的创新使得工业革命得以爆发,并深刻地改变了人类社会的经济、社会和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