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课时练
一、选择题
1. 《六朝经济史》载:“适合南方水田生产的犁、耙等工具日臻完善……火耕已不是唯一的杀虫施肥的方法,绿肥日益普及。”这表明江南地区( )
A.百姓辛勤劳作 B.农业发展进步
C.政府鼓励耕种 D.生态环境改善
【答案】B
【知识点】江南地区的开发
【解析】【分析】 根据材料“适合南方水田生产的犁、耙等工具日臻完善……火耕已不是唯一的杀虫施肥的方法,绿肥日益普及”可知,此时适合水田的生产工具犁耙已经完善,有了新的杀虫法,绿肥普及,这些都说明农业发展获得较大进步,B符合题意;
题干信息并未强调百姓辛勤劳作,排除A;
题干信息未强调政府鼓励耕种,排除C;
生态环境改善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江南地区的开发。难度适中,理解材料是解答该类试题的关键。需要着重培养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
2.(2015七上·昆明期末)成语典故“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与下列哪次战役有关( )
A.巨鹿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答案】D
【知识点】江南地区的开发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淝水之战,发生于公元383年,当时中国北方的前秦欲灭南方的东晋,并于淝水(今安徽省寿县的东南方)交战,最终东晋仅以八万军力大胜八十余万前秦军。所以答案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考查的是淝水之战的知识。
3.(2020七上·沙依巴克期末)“王与马,共天下”是对哪一历史时期政治局面的描述( )
A.三国 B.西晋 C.东晋 D.东汉
【答案】C
【知识点】东晋的兴亡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司马睿和南下的北方,山东大贵族王导交往密切,他当皇帝得益于王导为首的南北大贵族的拥戴。司马睿政治上依靠王导,军事上依靠王导的堂兄王敦。司马睿举行即位大典时,邀请王导共坐御床,时人称之为王与马、共天下。选项C正确;
选项ABD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东晋的相关史实。
4.(2023七上·通道期末)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对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基本阶段及其特征的归纳描述,正确的是( )
A.夏商周时期——中华文明的起源
B.春秋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C.秦汉时期——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D.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答案】D
【知识点】三国鼎立;南朝的政治;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分裂是主体,这一时期,出现了政权分立局面,同时战乱也带来了民族之间的交融,出现了我国历史上又一次大规模的民族交融,故选项D符合题意;
A. 夏商周时期——中华文明的起源 ,夏商周时期是早期国家建立和社会变革,不符合题意;
B. 春秋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春秋时期诸侯争霸,不符合题意;
C. 秦汉时期——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我国古代历史发展阶段特征的理解识记来分析备选项,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回答。
5.(2023七上·衡山期末)420﹣589 年,中国南方政权更迭频繁,相继出现宋、齐、梁、陈四个王朝,历史上统 称为( )
A.五代十国 B.南朝 C.北朝 D.十六国
【答案】B
【知识点】南朝的政治
【解析】【分析】A:唐朝灭亡后,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政权,南方出现了吴、南唐、吴越、前蜀、后蜀、楚、闽、南汉、南平九个政权,在加上北方割据太原的北汉,史称“五代十国”,A项不符合题意;
B:根据所学可知,420—589年的170年里,中国南方政权更替频繁,相继出现了宋、齐、梁、陈四个王朝,这些朝代在建康定都,历史上统称为“南朝”。420年,刘裕建宋,标志南朝开始,B项符合题意;
C:北朝指中国南北朝时期存在于北方五个朝代的总称,北朝包括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五朝,C项不符合题意;
D:东晋时期,北方和西南地区先后出现几个少数民族政权割据政权,统称十六国,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南朝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6.(2021七上·铁锋期末)“西晋末年以来,大批北方人民为躲避战祸南下,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材料反映的是江南地区开发的( )
A.重要原因 B.主要表现 C.基本特点 D.积极影响
【答案】A
【知识点】江南地区的开发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北方人口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这是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主要原因,题干中所述的内容与之相符,A符合题意;
主要表现,题干中未体现,排除B;
基本特点,题干中未体现,排除C;
积极影响,题干中未体现,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江南地区的开发。难度适中,理解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7.(2023七上·衡阳期末)某同学在学习中发现以下两则学习材料,从材料甲到材料乙,可推出的正确结论是( )
材料甲 材料乙
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无积聚而多贫。——[汉]司马迁《史记》 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南朝]沈约《宋书》
A.南方经济发展超过北方 B.江南地区经济得到发展
C.南方是当时的政治中心 D.江南地区人地矛盾突出
【答案】B
【知识点】江南地区的开发
【解析】【分析】据材料“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无积聚而多贫。——[汉]司马迁《史记》”可知,江南地区人口稀少、生产方式原始落后、物资贫乏;据材料“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南朝]沈约《宋书》”可知,江南变为人丁兴旺、农业发达、物资富足甚至可对外供应;整体来看,江南地区由荒凉落后变为富庶;据材料主旨可知,自汉代到南朝江南地区逐渐得到开发。B项正确;
A项违背史实,南方经济发展超过北方是在南宋,排除A项;
据所学可知,汉代政治中心在关中地区,排除C项;
材料未涉及“人地矛盾问题”,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江南地区开发的认识。
8.(2023七上·雨花期末) 长沙走马楼发掘的古井群中,出土了三国吴简14万余片。从其记载的户籍、书信等信息中发现,当时吏民姓名中使用“客”“思”(“客”外来者的意思,“思”思念的意思)两字作名字的比例很大。针对这种现象,最合理的解释是( )
A.这两个字寓意吉祥
B.少数民族迁居中原,学习汉族文化
C.受外来的佛教影响
D.中原人口迁居湖南思念北方家乡
【答案】D
【知识点】江南地区的开发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可知,长沙走马楼发掘出土的三国吴简。当时吏民姓名中使用“客”“思”两字作名字的比例很大的原因是由于中原人口迁居湖南,客籍成分增加,之所以使用“客”“思”两字,是为了表达对故土的思念之情,D符合题意;
这两个字寓意吉祥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A;
少数民族迁居中原,学习汉族文化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B;
受外来的佛教影响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江南地区开发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9.(2017-2018学年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综合测试)李白的诗句“三川北掳乱如麻,四海南渡似永嘉”中提到了永嘉五年(311年),西晋都城洛阳被攻破,中原人民纷纷南迁江南的情况。从中可以看出,北方人民南迁的主要原因是( )
A.南方气候温暖湿润,优于北方 B.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安定
C.北方统治者实行强制移民政策 D.南方经济发展需要北方劳动力
【答案】B
【知识点】江南地区的开发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从东汉末年,北方社会动荡不安,南方比较安定。西晋后期,西北少数民族不断向中原推进。南方战乱较少,社会相对安定。北方人口大量南迁,不仅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而且还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B项符合题意;
A项不是主要原因;
CD两项说法不符合史实。
故答案为B。
【点评】东汉末年,北方社会动荡不安,南方比较安定,这是北方人民南迁的主要原因;西晋后期,形成南迁的浪潮。
10.(2023七上·和平期末)东晋时与西方的大秦、波斯和中南半岛上的国家有往来贸易。南朝时,对日本和朝鲜半岛的贸易增多,与东南亚地区的交往更加频繁。这体现了东晋南朝时( )
A.海外贸易发展 B.江南地区得到开发
C.社会比较安定 D.积极进取开疆拓土
【答案】A
【知识点】东晋的兴亡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东晋时与西方的大秦、波斯和中南半岛上的国家有往来贸易。南朝时,对日本和朝鲜半岛的贸易增多,与东南亚地区的交往更加频繁”可知,东晋南朝时期我国的海外贸易有所发展。
A项海外贸易发展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B项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理解错误,题干材料体现了东晋南朝时海外贸易发展情况,没有提及江南地区的情况,不符合题意;
C项社会比较安定理解错误,题干材料体现了东晋南朝时海外贸易发展情况,没有涉及社会安定的情况,不符合题意;
D项积极进取开疆拓土理解错误,题干材料体现了东晋南朝时海外贸易发展情况,没有涉及积极进取,开疆拓土,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东晋时海外贸易的发展,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11.(2023七上·内江期末)在东晋,社会出现了“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的历史现象。这说明( )
A.北方人口南迁 B.南方社会动荡
C.北方长期战乱 D.南方经济开发
【答案】D
【知识点】江南地区的开发
【解析】【分析】A:北方人口南迁与题干无关,A项不符合题意;
B:南方社会动荡与题干无关,B项不符合题意;
C:北方长期战乱与题干无关,C项不符合题意;
D:根据题干“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可知,东晋后期江南人民安居乐业、家给人足,说明南方地区得到开发,经济发展,D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江南地区开发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12.(2023七上·内江期末)宋、齐、梁、陈四个王朝都在建康定都,历史上统称为“南朝”。建康是今天( )
A.陕西西安 B.河南洛阳 C.江苏南京 D.湖北荆州
【答案】C
【知识点】南朝的政治
【解析】【分析】A:陕西西安与题干无关,A项不符合题意;
B:河南洛阳与题干无关,B项不符合题意;
C:根据所学可知,建康是今天江苏南京,C项符合题意;
D:湖北荆州与题干无关,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南京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比较简单。
13.(2023七上·巴中期末)《晋书·食货志》记载东晋后期南方的情形是:“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由此,我们可以得出( )
A.江南自然条件优越
B.我国江南地区得到开发
C.人口南迁是南方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
D.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答案】B
【知识点】江南地区的开发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 东晋后期南方 ”“ 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 ”,可以看出,东晋后期,南方地区和平无事,百姓安居乐业,几乎家家生活富足,这表明此时 我国江南地区得到开发 ,经济发展,故选项B符合题意;
A. 江南自然条件优越 ,题干中没有提及,不符合题意;
C. 人口南迁是南方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 ,题干中没有提及,不符合题意;
D. 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是在南宋时期,不符合史实;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读懂其含义,紧贴这些信息进行分析理解回答,不要向外延伸。
14.(2023七上·邯郸冀南新月考) 东晋初年,帝(司马睿)初慎江东,威名未著,(王)敦,与从弟导等同心翼戴,以隆中兴,时人为之语日“王与马,共天下”。这段材料说明的最主要问题是( )
A.王敦王导有谋反之心
B.王敦和司马睿同为皇帝共有天下
C.东晋皇权被相权左右
D.东晋政权得到了贵族的大力支持
【答案】D
【知识点】东晋的兴亡
【解析】【分析】A:题干未体现王敦王导有谋反之心,A项不符合题意;
B:题干未体现王敦和司马睿同为皇帝共有天下,B项不符合题意;
C:题干未体现东晋皇权被相权左右,C项不符合题意;
D:根据题干“王与马、共天下”和结合所学可知,316年,内迁的匈奴人灭掉西晋。随后,镇守长江下游的皇族司马睿于317年重建晋王朝,以建康为都城,史称东晋。司马睿和南下的北方山东大贵族王导交往密切,他当皇帝,得益于王导为首的南北大贵族的拥戴。司马睿政治上依靠王导,军事上依靠王导的堂兄王敦。王氏其他子弟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重用。司马睿举行即位大典时,居然邀请王导共坐御床,时人称之为“王与马,共天下”。这段材料说明的最主要问题是东晋政权得到了贵族的大力支持,D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东晋“王与马,共天下”的相关史实。
15.(2023七上·满城期末)西晋末年以来,大批北方人民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从而使自然条件优越的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经济迅速发展。材料体现的主题是( )
A.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 B.北方游牧民族内迁的经过
C.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D.北方地区民族交融的影响
【答案】A
【知识点】江南地区的开发
【解析】【分析】A:根据题干可知,北民南迁为南方带去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从而使自然条件优越的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经济迅速发展,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题干体现的是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A项符合题意;
B:北方游牧民族内迁的经过不是题干主旨,B项不符合题意;
C: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与题干无关,C项不符合题意;
D:北方地区民族交融的影响与题干无关,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江南的开发的原因,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江南开发的相关史实。
二、材料分析题
16.(2023七上·潮南月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东汉末年,黄巾起义爆发,群雄并起,逐鹿中原。西晋末年,又发生了“八王之乱”,加上北方少数民族大量内迁,北方再度陷入动荡之中。十六国时期,内迁各族的割据政权彼此征战,北方长期不得安宁。
材料二 东晋建立之初,为了抵御北方少数民族的进攻,巩固在江南的统治,统治阶级内部注意加强团结,调整统治政策,江南地区出现了“户口般实”的景象。南朝宋武帝刘裕当政时,革除弊政,减轻赋役,重视发展生产。在宋初的30多年里,南方出现了少有的安定与繁荣局面。
(1)材料一,概括指出从东汉末年到十六国时期北方地区总的社会特点。你认为这一时期北方地区的农业会有怎样的发展?
(2)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总的社会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这一时期江南地区的农业有怎样的发展。
(3)材料一反映的内容和材料二反映的内容有联系吗?请说明理由。
(4)根据上述两则材料并联系实际,你认为当前国家全力维护社会稳定有什么重要意义?
【答案】(1)社会特点:战乱频繁。农业发展:农业发展缓慢(或停滞不前)。
(2)社会特点:社会安定,经济繁荣。农业发展:大量荒地被开垦、兴修很多水利工程、改进农业生产技术、实行农业多种经营,农业得到了较大发展。
(3)有联系。理由:北方的动荡不安导致大量北方人南迁。北方人的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去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作生产技术,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
(4)有联系。理由:北方的动荡不安导致大量北方人南迁。北方人的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去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作生产技术,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
【知识点】江南地区的开发;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东晋的兴亡
【解析】【分析】(1)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北方长期不得安定可知,从东汉末年到十六国时期北方地区战乱频繁,民族矛盾尖锐;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因为动乱,北方农业发展缓慢;
(2)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江南地区出现了“户口殷实”的繁荣景象可知,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农业发展:大量荒地开垦、兴修很多水利工程、改进农业生产技术、实行农业多种经营,农业得到了较大发展;
(3)依据所学可知,两则材料有联系,因为北方人的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
(4)开放性题目,依据所学可知,只有社会安定,人民才能安居乐业,社会才能和谐发展。
故答案为:
(1)社会特点:战乱频繁,民族矛盾尖锐。农业发展:农业发展缓慢(或停滞不前)。
(2)社会特点:社会安定,经济繁荣。农业发展:大量荒地开垦、兴修很多水利工程、改进农业生产技术、实行农业多种经营,农业得到了较大发展。
(3)有联系。理由:北方人的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
(4)只有社会安定,人民才能安居乐业,社会才能和谐发展。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江南地区开发的认识。
1 / 1部编版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课时练
一、选择题
1. 《六朝经济史》载:“适合南方水田生产的犁、耙等工具日臻完善……火耕已不是唯一的杀虫施肥的方法,绿肥日益普及。”这表明江南地区( )
A.百姓辛勤劳作 B.农业发展进步
C.政府鼓励耕种 D.生态环境改善
2.(2015七上·昆明期末)成语典故“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与下列哪次战役有关( )
A.巨鹿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3.(2020七上·沙依巴克期末)“王与马,共天下”是对哪一历史时期政治局面的描述( )
A.三国 B.西晋 C.东晋 D.东汉
4.(2023七上·通道期末)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对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基本阶段及其特征的归纳描述,正确的是( )
A.夏商周时期——中华文明的起源
B.春秋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C.秦汉时期——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D.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5.(2023七上·衡山期末)420﹣589 年,中国南方政权更迭频繁,相继出现宋、齐、梁、陈四个王朝,历史上统 称为( )
A.五代十国 B.南朝 C.北朝 D.十六国
6.(2021七上·铁锋期末)“西晋末年以来,大批北方人民为躲避战祸南下,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材料反映的是江南地区开发的( )
A.重要原因 B.主要表现 C.基本特点 D.积极影响
7.(2023七上·衡阳期末)某同学在学习中发现以下两则学习材料,从材料甲到材料乙,可推出的正确结论是( )
材料甲 材料乙
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无积聚而多贫。——[汉]司马迁《史记》 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南朝]沈约《宋书》
A.南方经济发展超过北方 B.江南地区经济得到发展
C.南方是当时的政治中心 D.江南地区人地矛盾突出
8.(2023七上·雨花期末) 长沙走马楼发掘的古井群中,出土了三国吴简14万余片。从其记载的户籍、书信等信息中发现,当时吏民姓名中使用“客”“思”(“客”外来者的意思,“思”思念的意思)两字作名字的比例很大。针对这种现象,最合理的解释是( )
A.这两个字寓意吉祥
B.少数民族迁居中原,学习汉族文化
C.受外来的佛教影响
D.中原人口迁居湖南思念北方家乡
9.(2017-2018学年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综合测试)李白的诗句“三川北掳乱如麻,四海南渡似永嘉”中提到了永嘉五年(311年),西晋都城洛阳被攻破,中原人民纷纷南迁江南的情况。从中可以看出,北方人民南迁的主要原因是( )
A.南方气候温暖湿润,优于北方 B.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安定
C.北方统治者实行强制移民政策 D.南方经济发展需要北方劳动力
10.(2023七上·和平期末)东晋时与西方的大秦、波斯和中南半岛上的国家有往来贸易。南朝时,对日本和朝鲜半岛的贸易增多,与东南亚地区的交往更加频繁。这体现了东晋南朝时( )
A.海外贸易发展 B.江南地区得到开发
C.社会比较安定 D.积极进取开疆拓土
11.(2023七上·内江期末)在东晋,社会出现了“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的历史现象。这说明( )
A.北方人口南迁 B.南方社会动荡
C.北方长期战乱 D.南方经济开发
12.(2023七上·内江期末)宋、齐、梁、陈四个王朝都在建康定都,历史上统称为“南朝”。建康是今天( )
A.陕西西安 B.河南洛阳 C.江苏南京 D.湖北荆州
13.(2023七上·巴中期末)《晋书·食货志》记载东晋后期南方的情形是:“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由此,我们可以得出( )
A.江南自然条件优越
B.我国江南地区得到开发
C.人口南迁是南方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
D.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14.(2023七上·邯郸冀南新月考) 东晋初年,帝(司马睿)初慎江东,威名未著,(王)敦,与从弟导等同心翼戴,以隆中兴,时人为之语日“王与马,共天下”。这段材料说明的最主要问题是( )
A.王敦王导有谋反之心
B.王敦和司马睿同为皇帝共有天下
C.东晋皇权被相权左右
D.东晋政权得到了贵族的大力支持
15.(2023七上·满城期末)西晋末年以来,大批北方人民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从而使自然条件优越的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经济迅速发展。材料体现的主题是( )
A.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 B.北方游牧民族内迁的经过
C.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D.北方地区民族交融的影响
二、材料分析题
16.(2023七上·潮南月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东汉末年,黄巾起义爆发,群雄并起,逐鹿中原。西晋末年,又发生了“八王之乱”,加上北方少数民族大量内迁,北方再度陷入动荡之中。十六国时期,内迁各族的割据政权彼此征战,北方长期不得安宁。
材料二 东晋建立之初,为了抵御北方少数民族的进攻,巩固在江南的统治,统治阶级内部注意加强团结,调整统治政策,江南地区出现了“户口般实”的景象。南朝宋武帝刘裕当政时,革除弊政,减轻赋役,重视发展生产。在宋初的30多年里,南方出现了少有的安定与繁荣局面。
(1)材料一,概括指出从东汉末年到十六国时期北方地区总的社会特点。你认为这一时期北方地区的农业会有怎样的发展?
(2)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总的社会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这一时期江南地区的农业有怎样的发展。
(3)材料一反映的内容和材料二反映的内容有联系吗?请说明理由。
(4)根据上述两则材料并联系实际,你认为当前国家全力维护社会稳定有什么重要意义?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江南地区的开发
【解析】【分析】 根据材料“适合南方水田生产的犁、耙等工具日臻完善……火耕已不是唯一的杀虫施肥的方法,绿肥日益普及”可知,此时适合水田的生产工具犁耙已经完善,有了新的杀虫法,绿肥普及,这些都说明农业发展获得较大进步,B符合题意;
题干信息并未强调百姓辛勤劳作,排除A;
题干信息未强调政府鼓励耕种,排除C;
生态环境改善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江南地区的开发。难度适中,理解材料是解答该类试题的关键。需要着重培养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
2.【答案】D
【知识点】江南地区的开发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淝水之战,发生于公元383年,当时中国北方的前秦欲灭南方的东晋,并于淝水(今安徽省寿县的东南方)交战,最终东晋仅以八万军力大胜八十余万前秦军。所以答案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考查的是淝水之战的知识。
3.【答案】C
【知识点】东晋的兴亡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司马睿和南下的北方,山东大贵族王导交往密切,他当皇帝得益于王导为首的南北大贵族的拥戴。司马睿政治上依靠王导,军事上依靠王导的堂兄王敦。司马睿举行即位大典时,邀请王导共坐御床,时人称之为王与马、共天下。选项C正确;
选项ABD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东晋的相关史实。
4.【答案】D
【知识点】三国鼎立;南朝的政治;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分裂是主体,这一时期,出现了政权分立局面,同时战乱也带来了民族之间的交融,出现了我国历史上又一次大规模的民族交融,故选项D符合题意;
A. 夏商周时期——中华文明的起源 ,夏商周时期是早期国家建立和社会变革,不符合题意;
B. 春秋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春秋时期诸侯争霸,不符合题意;
C. 秦汉时期——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我国古代历史发展阶段特征的理解识记来分析备选项,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回答。
5.【答案】B
【知识点】南朝的政治
【解析】【分析】A:唐朝灭亡后,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政权,南方出现了吴、南唐、吴越、前蜀、后蜀、楚、闽、南汉、南平九个政权,在加上北方割据太原的北汉,史称“五代十国”,A项不符合题意;
B:根据所学可知,420—589年的170年里,中国南方政权更替频繁,相继出现了宋、齐、梁、陈四个王朝,这些朝代在建康定都,历史上统称为“南朝”。420年,刘裕建宋,标志南朝开始,B项符合题意;
C:北朝指中国南北朝时期存在于北方五个朝代的总称,北朝包括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五朝,C项不符合题意;
D:东晋时期,北方和西南地区先后出现几个少数民族政权割据政权,统称十六国,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南朝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6.【答案】A
【知识点】江南地区的开发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北方人口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这是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主要原因,题干中所述的内容与之相符,A符合题意;
主要表现,题干中未体现,排除B;
基本特点,题干中未体现,排除C;
积极影响,题干中未体现,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江南地区的开发。难度适中,理解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7.【答案】B
【知识点】江南地区的开发
【解析】【分析】据材料“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无积聚而多贫。——[汉]司马迁《史记》”可知,江南地区人口稀少、生产方式原始落后、物资贫乏;据材料“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南朝]沈约《宋书》”可知,江南变为人丁兴旺、农业发达、物资富足甚至可对外供应;整体来看,江南地区由荒凉落后变为富庶;据材料主旨可知,自汉代到南朝江南地区逐渐得到开发。B项正确;
A项违背史实,南方经济发展超过北方是在南宋,排除A项;
据所学可知,汉代政治中心在关中地区,排除C项;
材料未涉及“人地矛盾问题”,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江南地区开发的认识。
8.【答案】D
【知识点】江南地区的开发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可知,长沙走马楼发掘出土的三国吴简。当时吏民姓名中使用“客”“思”两字作名字的比例很大的原因是由于中原人口迁居湖南,客籍成分增加,之所以使用“客”“思”两字,是为了表达对故土的思念之情,D符合题意;
这两个字寓意吉祥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A;
少数民族迁居中原,学习汉族文化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B;
受外来的佛教影响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江南地区开发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9.【答案】B
【知识点】江南地区的开发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从东汉末年,北方社会动荡不安,南方比较安定。西晋后期,西北少数民族不断向中原推进。南方战乱较少,社会相对安定。北方人口大量南迁,不仅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而且还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B项符合题意;
A项不是主要原因;
CD两项说法不符合史实。
故答案为B。
【点评】东汉末年,北方社会动荡不安,南方比较安定,这是北方人民南迁的主要原因;西晋后期,形成南迁的浪潮。
10.【答案】A
【知识点】东晋的兴亡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东晋时与西方的大秦、波斯和中南半岛上的国家有往来贸易。南朝时,对日本和朝鲜半岛的贸易增多,与东南亚地区的交往更加频繁”可知,东晋南朝时期我国的海外贸易有所发展。
A项海外贸易发展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B项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理解错误,题干材料体现了东晋南朝时海外贸易发展情况,没有提及江南地区的情况,不符合题意;
C项社会比较安定理解错误,题干材料体现了东晋南朝时海外贸易发展情况,没有涉及社会安定的情况,不符合题意;
D项积极进取开疆拓土理解错误,题干材料体现了东晋南朝时海外贸易发展情况,没有涉及积极进取,开疆拓土,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东晋时海外贸易的发展,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11.【答案】D
【知识点】江南地区的开发
【解析】【分析】A:北方人口南迁与题干无关,A项不符合题意;
B:南方社会动荡与题干无关,B项不符合题意;
C:北方长期战乱与题干无关,C项不符合题意;
D:根据题干“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可知,东晋后期江南人民安居乐业、家给人足,说明南方地区得到开发,经济发展,D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江南地区开发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12.【答案】C
【知识点】南朝的政治
【解析】【分析】A:陕西西安与题干无关,A项不符合题意;
B:河南洛阳与题干无关,B项不符合题意;
C:根据所学可知,建康是今天江苏南京,C项符合题意;
D:湖北荆州与题干无关,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南京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比较简单。
13.【答案】B
【知识点】江南地区的开发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 东晋后期南方 ”“ 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 ”,可以看出,东晋后期,南方地区和平无事,百姓安居乐业,几乎家家生活富足,这表明此时 我国江南地区得到开发 ,经济发展,故选项B符合题意;
A. 江南自然条件优越 ,题干中没有提及,不符合题意;
C. 人口南迁是南方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 ,题干中没有提及,不符合题意;
D. 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是在南宋时期,不符合史实;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读懂其含义,紧贴这些信息进行分析理解回答,不要向外延伸。
14.【答案】D
【知识点】东晋的兴亡
【解析】【分析】A:题干未体现王敦王导有谋反之心,A项不符合题意;
B:题干未体现王敦和司马睿同为皇帝共有天下,B项不符合题意;
C:题干未体现东晋皇权被相权左右,C项不符合题意;
D:根据题干“王与马、共天下”和结合所学可知,316年,内迁的匈奴人灭掉西晋。随后,镇守长江下游的皇族司马睿于317年重建晋王朝,以建康为都城,史称东晋。司马睿和南下的北方山东大贵族王导交往密切,他当皇帝,得益于王导为首的南北大贵族的拥戴。司马睿政治上依靠王导,军事上依靠王导的堂兄王敦。王氏其他子弟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重用。司马睿举行即位大典时,居然邀请王导共坐御床,时人称之为“王与马,共天下”。这段材料说明的最主要问题是东晋政权得到了贵族的大力支持,D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东晋“王与马,共天下”的相关史实。
15.【答案】A
【知识点】江南地区的开发
【解析】【分析】A:根据题干可知,北民南迁为南方带去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从而使自然条件优越的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经济迅速发展,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题干体现的是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A项符合题意;
B:北方游牧民族内迁的经过不是题干主旨,B项不符合题意;
C: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与题干无关,C项不符合题意;
D:北方地区民族交融的影响与题干无关,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江南的开发的原因,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江南开发的相关史实。
16.【答案】(1)社会特点:战乱频繁。农业发展:农业发展缓慢(或停滞不前)。
(2)社会特点:社会安定,经济繁荣。农业发展:大量荒地被开垦、兴修很多水利工程、改进农业生产技术、实行农业多种经营,农业得到了较大发展。
(3)有联系。理由:北方的动荡不安导致大量北方人南迁。北方人的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去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作生产技术,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
(4)有联系。理由:北方的动荡不安导致大量北方人南迁。北方人的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去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作生产技术,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
【知识点】江南地区的开发;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东晋的兴亡
【解析】【分析】(1)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北方长期不得安定可知,从东汉末年到十六国时期北方地区战乱频繁,民族矛盾尖锐;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因为动乱,北方农业发展缓慢;
(2)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江南地区出现了“户口殷实”的繁荣景象可知,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农业发展:大量荒地开垦、兴修很多水利工程、改进农业生产技术、实行农业多种经营,农业得到了较大发展;
(3)依据所学可知,两则材料有联系,因为北方人的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
(4)开放性题目,依据所学可知,只有社会安定,人民才能安居乐业,社会才能和谐发展。
故答案为:
(1)社会特点:战乱频繁,民族矛盾尖锐。农业发展:农业发展缓慢(或停滞不前)。
(2)社会特点:社会安定,经济繁荣。农业发展:大量荒地开垦、兴修很多水利工程、改进农业生产技术、实行农业多种经营,农业得到了较大发展。
(3)有联系。理由:北方人的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
(4)只有社会安定,人民才能安居乐业,社会才能和谐发展。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江南地区开发的认识。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