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课时练
一、选择题
1.(2020七上·金塔期末)他撰写了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鲁迅先生将此著作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他”是( )
A.孔子 B.司马谈 C.班固 D.司马迁
【答案】D
【知识点】《史记》与司马迁
【解析】【分析】A.孔子,不符合题意;
B.司马谈,不符合题意;
C.班固,不符合题意;
D.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生活在西汉汉武帝时期的史学家司马迁所写的《史记》,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实,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鲁迅称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2.(2023七上·承德期末)东汉末年,名医张仲景提出“治未病”理论,华佗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活动姿态创编出“五禽戏”。这反映出他们主张( )
A.针灸疗法,辨证施治 B.预防疾病,强身健体
C.诊断疾病,望闻问切 D.药食同源,用药简易
【答案】B
【知识点】张仲景、华佗及其医学成就
【解析】【分析】A:题干未体现针灸疗法,辨证施治,A项不符合题意;
B:根据题干“东汉末年,名医张仲景提出‘治未病’理论,华佗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活动姿态创编出‘五禽戏’。”可知,他们主张预防疾病,强身健体,B项符合题意;
C:题干未体现诊断疾病,望闻问切,C项不符合题意;
D:题干未体现药食同源,用药简易,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张仲景和华佗的医学成就的相关史实,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相关史实。
3.“自古以来,中华民族……自信而又大度地开展同域外民族交往和文化交流,曾经谱写了万里驼铃万里波的浩浩丝路长歌”。为丝路开通作出重大贡献的人物是( )
A.张骞 B.班固 C.秦始皇 D.司马迁
【答案】A
【知识点】张骞的历史贡献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A项正确;
班固是东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排除B项;
秦始皇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排除C项;
司马迁著有《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能力,难度容易,考查学生对张骞通西域相关知识的掌握。
4.(2020七上·高州月考)日本有蔡伦宫,法国有蔡伦博物馆……。蔡伦受到世界如此尊敬,是因为( )
A.发明了印刷术 B.改进了造纸术
C.发明了火药 D.制成了罗盘针
【答案】B
【知识点】造纸术的发明及影响
【解析】【分析】东汉的蔡伦改进了造纸术,所以选择B项,ACD错误。
故答案为: B。
【点评】本题考查造纸术的发明及影响。试题较为简单,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识记能力。
5.(2017七上·启东月考)蔡伦被当今世人誉为“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人类有史以来最佳发明家之一”,是因为他( )
A.修筑都江堰 B.改进造纸术
C.发明活字印刷术 D.发明火药
【答案】B
【知识点】造纸术的发明及影响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东汉时期的蔡伦改进了造纸术,是中国的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A项是李冰父子修建的;
C项发明活字印刷术的是毕昇;
D项火药的发明是在战国时期,不是蔡伦发明的。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知识的能力,难度不大。学生要牢记最早的纸出现于我国西汉早期,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
6.(2023七上·鹤城期末) 中医诞生于原始社会,春秋战国时期中医理论已基本形成,之后历代均有总结发展,现在中医已经迈出国门,走向世界。要了解中医,可以阅读以下哪部书籍( )
A.《论语》 B.《史记》
C.《齐民要求》 D.《伤寒杂病论》
【答案】D
【知识点】张仲景、华佗及其医学成就
【解析】【分析】A:《论语》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A项不符合题意;
B:《史记》是西汉著名的史学家司马迁编写的,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约3000年的史事,B项不符合题意;
C:北朝贾思勰著《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C项不符合题意;
D:根据所学可知,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是后世中医的重要经典,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因此张仲景被后人称为“医圣”,D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伤寒杂病论》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相关基础知识是解题关键。
7.(2023七上·衡阳期末) 司马迁的《史记》体例完备、史料斗真实、叙事简洁、文笔生动,成为后世编写史书的典范。这部史书可以作为我们了解历史的重要参考资料,下列历史事实能在《史记》中查到的是( )
A.武王伐纣 B.蔡伦改进造纸术
C.华佗发明“麻沸散” D.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答案】A
【知识点】《史记》与司马迁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史记》记载的是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事,武王伐纣在这一段历史时期内,可以查阅,A符合题意;
蔡伦改进了造纸术是东汉时期,排除B;
华佗发明"麻沸散"在东汉时期,排除C;
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的标志是公元前60年西域都护的设置,公元前60年是在汉武帝之后,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史记》的知识。难度适中,掌握《史记》记载的内容,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8.下面是汉代某项工艺的流程图,该工艺是 ( )
A.造纸术 B.印刷术 C.制药术 D.制瓷工艺
【答案】A
【知识点】造纸术的发明及影响
【解析】【分析】根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反映的是造纸术,有切麻、洗涤、浸灰水、蒸煮、舂捣、打浆、抄纸、晒纸、揭纸等环节。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纸的国家,西汉早期用麻做纸,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纸。东汉时候,宦官蔡伦总结劳动人民经验,于 105 年,改进了造纸术。
A项造纸术和题干流程图相符,符合题意;
BCD三项和题干流程图不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国古代的造纸术,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注意图片的识读。
9.(2023七上·内江期末)佛教是对中国影响巨大的宗教。它发源于( )
A.古埃及 B.古巴比伦 C.古印度 D.中国东汉
【答案】C
【知识点】佛教与道教
【解析】【分析】A:古埃及与题干无关,A项不符合题意;
B:古巴比伦与题干无关,B项不符合题意;
C:根据所学可知,佛教起源于古印度,在西汉末年传入我国中原地区,C项符合题意;
D:中国东汉与题干无关,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佛教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难度不大。
10.(2023七上·南明期末)下列组图展示了我国一项伟大发明的部分工艺流程。这项发明( )
A.改变了欧洲社会传统作战方式
B.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
C.推动了世界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D.加强了中原与西域的了解与往来
【答案】C
【知识点】造纸术的发明及影响
【解析】【分析】A:火药的发明和传播改变了欧洲社会传统作战方式,A项不符合题意;
B:指南针的发明与外传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B项不符合题意;
C:根据题干组图和结合所学可知,西汉时期,人们已经懂得了造纸的基本方法,东汉时,宦官蔡伦总结前人经验,改进造纸工艺,用树皮、麻头、破布、旧鱼网等植物纤维为原料造纸。造纸术促进了文化交流和教育的普及,推动了世界文化的交流与发展,C项符合题意;
D:张骞通西域加强了中原与西域的了解与往来,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蔡伦改进造纸术的相关史实。
11.(2023七上·南明期末)抓关键词是历史学习的有效方法之一。与“外科手术”、“麻沸散”、“五禽戏”等信息有关的历史人物是( )
A.扁鹊 B.华佗 C.郦道元 D.张仲景
【答案】B
【知识点】张仲景、华佗及其医学成就
【解析】【分析】A:战国时期名医扁鹊开创了中医望、闻、问、切的诊断方法,A项不符合题意;
B:根据题干“外科手术”、“麻沸散”、“五禽戏”和结合所学可知,东汉末年的名医华佗,发明了“麻沸散”,创造出了“五禽戏”,善长实施外科手术,B项符合题意;
C:郦道元的《水经注》是古代中国的一部地理名著,成书于北魏晚期,C项不符合题意;
D:张仲景写成《伤寒杂病论》一书。这部著作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总结了各种疾病的症候,提出在诊断上要辨证分析病情,然后对症治疗。他还发展了“治未病”的思想,提倡预防疾病,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华佗的成就,考查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识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学成就。
12.(2023七上·都昌月考)下图为我国考古发现的秦汉时期的书写材料。它印证了在蔡伦改进造纸术前,秦汉时期使用的书写材料主要是( )
A.甲骨 B.铜器 C.简帛 D.纸张
【答案】C
【知识点】造纸术的发明及影响
【解析】【分析】A:题干未体现甲骨,A项不符合题意;
B:题干未体现铜器,B项不符合题意;
C:根据题干“马王堆汉墓帛书、居延汉简”可知,在蔡伦改进造纸术前,秦汉时期使用的书写材料主要是简帛,C项符合题意;
D:题干未体现纸张,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题干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书写材料的变迁。
13.(2023七上·满城期末)蔡伦改进的造纸术,原料易寻,生产的纸价格便宜,易于推广。材料主要表述了造纸术的
A.背景 B.经过 C.特征 D.意义
【答案】C
【知识点】造纸术的发明及影响
【解析】【分析】A:题干未体现背景,A项不符合题意;
B:题干未体现经过,B项不符合题意;
C:根据题干“蔡伦改进的造纸术,原料易寻,生产的纸价格便宜,易于推广。”可知,造纸术具有原料易寻、价格便宜、易于推广等特征,C项符合题意;
D:题干未体现意义,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造纸术的发明,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很容易回答。
14.(2023七上·峡江期末)下列史实与图示中①相对应的是( )
A.确立分封制 B.创立中央集权制度
C.张骞通西域 D.蔡伦改进造纸工艺
【答案】D
【知识点】造纸术的发明及影响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图示,结合所学可知,秦朝灭亡,西汉建立,王莽篡汉,东汉建立,所以图示中①是东汉王朝,据此分析:
A:西周建立,确立分封制度,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
B:秦朝统一,创立中央集权制度,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
C:西汉时期,张骞通西域,开辟丝绸之路,不合题意,排除C项。
D:东汉时期,宦官蔡伦总结前人经验,改进造纸术,故选D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蔡伦改进造纸术。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蔡伦改进造纸术的相关史实。
15.(2023七上·成华期末)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写道:“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为此,司马迁发愤著述,写出了不朽的历史著作( )
A.《齐民要术》 B.《史记》
C.《伤寒杂病论》 D.《论语》
【答案】B
【知识点】《史记》与司马迁
【解析】【分析】司马迁“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为此,司马迁发愤著述,写出了不朽的历史著作《史记》,《史记》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约3000年的史事,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A项《齐民要术》的作者是贾思勰,不符合题意;
B项《史记》是司马迁所著,符合题意;
C项《伤寒杂病论》的作者是东汉末年的医学家张仲景,不符合题意;
D项《论语》是孔子的弟子记录孔子言行的书籍,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司马迁及其《史记》的相关史实。理解并识记司马迁及其《史记》的相关史实。
二、材料分析题
16.(2023七上·都昌月考)两汉时期政治统一,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科技发达,对中华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作用,让我们一起探究两汉在科技和文化方面的成就。
材料一关于造纸术的起源,过去多沿用历史学家范晔在《后汉书·蔡伦传》中的说法,认为纸是东汉时期的蔡伦于汉和帝元兴元年(公元105 年)发明的。20世纪以来……蔡伦发明纸的说法开始动摇,继而被否定。
材料二如下图。
(1) 材料一中的“蔡伦发明纸的说法开始动摇,继而被否定”的观点正确吗,请说明理由。 请举例说明,如今人们提倡使用“再生纸”有何重要意义
(2) “医圣祠”是纪念谁的 人们纪念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 “五禽戏”反映了我国古代哪位医学家的成就 他还有哪些成就
(4)以上材料中的成就具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针对以上成就,谈一谈你的感受。
【答案】(1)正确,早在西汉时,人们已经能够用麻和丝絮造纸。重要意义: 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减少污染:有利于推进循环经济:有利于塑造具有时代特征的城市精神等。
(2)张仲景:原因:@著有《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诊疗学的基础,对中医学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他的理论、经验、医方等至今对治疗传染病、内科杂病仍有指导意义;医德高尚,被后世称为“医圣”。
(3))华佗,成就:精通针灸和外科手术,创制麻醉药剂“麻沸散”,是世界上最早用全身麻醉方法做手术的医生。
(4)都与生活密切相关,感受:我国古代人民用勒劳与智慧为人类造福。
【知识点】造纸术的发明及影响;张仲景、华佗及其医学成就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和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一中的“蔡伦发明纸的说法开始动摇,继而被否定”的观点正确。因为早在西汉时,人们已经能够用麻和丝絮造纸。提倡使用“再生纸”可以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减少污染;有利于推进循环经济;有利于塑造具有时代特征的城市精神等。
(2)根据材料二图片和结合所学可知,东汉张仲景广泛收集民间药方,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写成了《伤寒杂病论》一书。这部著作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总结了各种疾病的症候,提出在诊断上要辨证分析病情,然后对症治疗。他还发展了“治未病”的思想,提倡预防疾病。张仲景是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被后世称为“医圣”。
(3)根据材料二图片和结合所学可知,东汉末年的名医华佗,不仅擅长用针灸、汤药为人治病,而且能实施外科手术。他发明了“麻沸散”,让病人和酒服下,失去知觉,然后进行各种手术。华佗还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的活动姿态,创编出了“五禽戏”,帮助人们强身健体。
(4)根据所学可知,以上材料中的成就都与生活密切相关。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如:我国古代人民用勤劳与智慧为人类造福。
故答案为:
(1)正确;早在西汉时,人们已经能够用麻和丝絮造纸。重要意义: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减少污染;有利于推进循环经济;有利于塑造具有时代特征的城市精神等。
(2)张仲景;原因:①著有《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诊疗学的基础,对中医学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②他的理论、经验、医方等至今对治疗传染病、内科杂病仍有指导意义;③医德高尚,被后世称为“医圣”。
(3)华佗:成就:精通针灸和外科手术,创制麻醉药剂“麻沸散”,是世界上最早用全身麻醉方法做手术的医生。
(4)共同的特点:都与生活密切相关。感受:我国古代人民用勤劳与智慧为人类造福。
【点评】本题以两则材料为依托,考查造纸术的发明和东汉的医学成就,考查学生阅读史料、获取与解读信息、调动与运用知识等能力,解题时要注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从材料中找出关键句子,对这些语句进行分析,把它和课本所学结合回答。
1 / 1部编版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课时练
一、选择题
1.(2020七上·金塔期末)他撰写了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鲁迅先生将此著作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他”是( )
A.孔子 B.司马谈 C.班固 D.司马迁
2.(2023七上·承德期末)东汉末年,名医张仲景提出“治未病”理论,华佗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活动姿态创编出“五禽戏”。这反映出他们主张( )
A.针灸疗法,辨证施治 B.预防疾病,强身健体
C.诊断疾病,望闻问切 D.药食同源,用药简易
3.“自古以来,中华民族……自信而又大度地开展同域外民族交往和文化交流,曾经谱写了万里驼铃万里波的浩浩丝路长歌”。为丝路开通作出重大贡献的人物是( )
A.张骞 B.班固 C.秦始皇 D.司马迁
4.(2020七上·高州月考)日本有蔡伦宫,法国有蔡伦博物馆……。蔡伦受到世界如此尊敬,是因为( )
A.发明了印刷术 B.改进了造纸术
C.发明了火药 D.制成了罗盘针
5.(2017七上·启东月考)蔡伦被当今世人誉为“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人类有史以来最佳发明家之一”,是因为他( )
A.修筑都江堰 B.改进造纸术
C.发明活字印刷术 D.发明火药
6.(2023七上·鹤城期末) 中医诞生于原始社会,春秋战国时期中医理论已基本形成,之后历代均有总结发展,现在中医已经迈出国门,走向世界。要了解中医,可以阅读以下哪部书籍( )
A.《论语》 B.《史记》
C.《齐民要求》 D.《伤寒杂病论》
7.(2023七上·衡阳期末) 司马迁的《史记》体例完备、史料斗真实、叙事简洁、文笔生动,成为后世编写史书的典范。这部史书可以作为我们了解历史的重要参考资料,下列历史事实能在《史记》中查到的是( )
A.武王伐纣 B.蔡伦改进造纸术
C.华佗发明“麻沸散” D.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8.下面是汉代某项工艺的流程图,该工艺是 ( )
A.造纸术 B.印刷术 C.制药术 D.制瓷工艺
9.(2023七上·内江期末)佛教是对中国影响巨大的宗教。它发源于( )
A.古埃及 B.古巴比伦 C.古印度 D.中国东汉
10.(2023七上·南明期末)下列组图展示了我国一项伟大发明的部分工艺流程。这项发明( )
A.改变了欧洲社会传统作战方式
B.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
C.推动了世界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D.加强了中原与西域的了解与往来
11.(2023七上·南明期末)抓关键词是历史学习的有效方法之一。与“外科手术”、“麻沸散”、“五禽戏”等信息有关的历史人物是( )
A.扁鹊 B.华佗 C.郦道元 D.张仲景
12.(2023七上·都昌月考)下图为我国考古发现的秦汉时期的书写材料。它印证了在蔡伦改进造纸术前,秦汉时期使用的书写材料主要是( )
A.甲骨 B.铜器 C.简帛 D.纸张
13.(2023七上·满城期末)蔡伦改进的造纸术,原料易寻,生产的纸价格便宜,易于推广。材料主要表述了造纸术的
A.背景 B.经过 C.特征 D.意义
14.(2023七上·峡江期末)下列史实与图示中①相对应的是( )
A.确立分封制 B.创立中央集权制度
C.张骞通西域 D.蔡伦改进造纸工艺
15.(2023七上·成华期末)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写道:“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为此,司马迁发愤著述,写出了不朽的历史著作( )
A.《齐民要术》 B.《史记》
C.《伤寒杂病论》 D.《论语》
二、材料分析题
16.(2023七上·都昌月考)两汉时期政治统一,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科技发达,对中华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作用,让我们一起探究两汉在科技和文化方面的成就。
材料一关于造纸术的起源,过去多沿用历史学家范晔在《后汉书·蔡伦传》中的说法,认为纸是东汉时期的蔡伦于汉和帝元兴元年(公元105 年)发明的。20世纪以来……蔡伦发明纸的说法开始动摇,继而被否定。
材料二如下图。
(1) 材料一中的“蔡伦发明纸的说法开始动摇,继而被否定”的观点正确吗,请说明理由。 请举例说明,如今人们提倡使用“再生纸”有何重要意义
(2) “医圣祠”是纪念谁的 人们纪念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 “五禽戏”反映了我国古代哪位医学家的成就 他还有哪些成就
(4)以上材料中的成就具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针对以上成就,谈一谈你的感受。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史记》与司马迁
【解析】【分析】A.孔子,不符合题意;
B.司马谈,不符合题意;
C.班固,不符合题意;
D.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生活在西汉汉武帝时期的史学家司马迁所写的《史记》,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实,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鲁迅称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2.【答案】B
【知识点】张仲景、华佗及其医学成就
【解析】【分析】A:题干未体现针灸疗法,辨证施治,A项不符合题意;
B:根据题干“东汉末年,名医张仲景提出‘治未病’理论,华佗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活动姿态创编出‘五禽戏’。”可知,他们主张预防疾病,强身健体,B项符合题意;
C:题干未体现诊断疾病,望闻问切,C项不符合题意;
D:题干未体现药食同源,用药简易,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张仲景和华佗的医学成就的相关史实,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相关史实。
3.【答案】A
【知识点】张骞的历史贡献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A项正确;
班固是东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排除B项;
秦始皇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排除C项;
司马迁著有《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能力,难度容易,考查学生对张骞通西域相关知识的掌握。
4.【答案】B
【知识点】造纸术的发明及影响
【解析】【分析】东汉的蔡伦改进了造纸术,所以选择B项,ACD错误。
故答案为: B。
【点评】本题考查造纸术的发明及影响。试题较为简单,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识记能力。
5.【答案】B
【知识点】造纸术的发明及影响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东汉时期的蔡伦改进了造纸术,是中国的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A项是李冰父子修建的;
C项发明活字印刷术的是毕昇;
D项火药的发明是在战国时期,不是蔡伦发明的。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知识的能力,难度不大。学生要牢记最早的纸出现于我国西汉早期,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
6.【答案】D
【知识点】张仲景、华佗及其医学成就
【解析】【分析】A:《论语》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A项不符合题意;
B:《史记》是西汉著名的史学家司马迁编写的,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约3000年的史事,B项不符合题意;
C:北朝贾思勰著《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C项不符合题意;
D:根据所学可知,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是后世中医的重要经典,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因此张仲景被后人称为“医圣”,D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伤寒杂病论》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相关基础知识是解题关键。
7.【答案】A
【知识点】《史记》与司马迁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史记》记载的是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事,武王伐纣在这一段历史时期内,可以查阅,A符合题意;
蔡伦改进了造纸术是东汉时期,排除B;
华佗发明"麻沸散"在东汉时期,排除C;
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的标志是公元前60年西域都护的设置,公元前60年是在汉武帝之后,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史记》的知识。难度适中,掌握《史记》记载的内容,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8.【答案】A
【知识点】造纸术的发明及影响
【解析】【分析】根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反映的是造纸术,有切麻、洗涤、浸灰水、蒸煮、舂捣、打浆、抄纸、晒纸、揭纸等环节。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纸的国家,西汉早期用麻做纸,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纸。东汉时候,宦官蔡伦总结劳动人民经验,于 105 年,改进了造纸术。
A项造纸术和题干流程图相符,符合题意;
BCD三项和题干流程图不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国古代的造纸术,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注意图片的识读。
9.【答案】C
【知识点】佛教与道教
【解析】【分析】A:古埃及与题干无关,A项不符合题意;
B:古巴比伦与题干无关,B项不符合题意;
C:根据所学可知,佛教起源于古印度,在西汉末年传入我国中原地区,C项符合题意;
D:中国东汉与题干无关,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佛教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难度不大。
10.【答案】C
【知识点】造纸术的发明及影响
【解析】【分析】A:火药的发明和传播改变了欧洲社会传统作战方式,A项不符合题意;
B:指南针的发明与外传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B项不符合题意;
C:根据题干组图和结合所学可知,西汉时期,人们已经懂得了造纸的基本方法,东汉时,宦官蔡伦总结前人经验,改进造纸工艺,用树皮、麻头、破布、旧鱼网等植物纤维为原料造纸。造纸术促进了文化交流和教育的普及,推动了世界文化的交流与发展,C项符合题意;
D:张骞通西域加强了中原与西域的了解与往来,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蔡伦改进造纸术的相关史实。
11.【答案】B
【知识点】张仲景、华佗及其医学成就
【解析】【分析】A:战国时期名医扁鹊开创了中医望、闻、问、切的诊断方法,A项不符合题意;
B:根据题干“外科手术”、“麻沸散”、“五禽戏”和结合所学可知,东汉末年的名医华佗,发明了“麻沸散”,创造出了“五禽戏”,善长实施外科手术,B项符合题意;
C:郦道元的《水经注》是古代中国的一部地理名著,成书于北魏晚期,C项不符合题意;
D:张仲景写成《伤寒杂病论》一书。这部著作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总结了各种疾病的症候,提出在诊断上要辨证分析病情,然后对症治疗。他还发展了“治未病”的思想,提倡预防疾病,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华佗的成就,考查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识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学成就。
12.【答案】C
【知识点】造纸术的发明及影响
【解析】【分析】A:题干未体现甲骨,A项不符合题意;
B:题干未体现铜器,B项不符合题意;
C:根据题干“马王堆汉墓帛书、居延汉简”可知,在蔡伦改进造纸术前,秦汉时期使用的书写材料主要是简帛,C项符合题意;
D:题干未体现纸张,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题干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书写材料的变迁。
13.【答案】C
【知识点】造纸术的发明及影响
【解析】【分析】A:题干未体现背景,A项不符合题意;
B:题干未体现经过,B项不符合题意;
C:根据题干“蔡伦改进的造纸术,原料易寻,生产的纸价格便宜,易于推广。”可知,造纸术具有原料易寻、价格便宜、易于推广等特征,C项符合题意;
D:题干未体现意义,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造纸术的发明,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很容易回答。
14.【答案】D
【知识点】造纸术的发明及影响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图示,结合所学可知,秦朝灭亡,西汉建立,王莽篡汉,东汉建立,所以图示中①是东汉王朝,据此分析:
A:西周建立,确立分封制度,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
B:秦朝统一,创立中央集权制度,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
C:西汉时期,张骞通西域,开辟丝绸之路,不合题意,排除C项。
D:东汉时期,宦官蔡伦总结前人经验,改进造纸术,故选D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蔡伦改进造纸术。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蔡伦改进造纸术的相关史实。
15.【答案】B
【知识点】《史记》与司马迁
【解析】【分析】司马迁“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为此,司马迁发愤著述,写出了不朽的历史著作《史记》,《史记》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约3000年的史事,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A项《齐民要术》的作者是贾思勰,不符合题意;
B项《史记》是司马迁所著,符合题意;
C项《伤寒杂病论》的作者是东汉末年的医学家张仲景,不符合题意;
D项《论语》是孔子的弟子记录孔子言行的书籍,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司马迁及其《史记》的相关史实。理解并识记司马迁及其《史记》的相关史实。
16.【答案】(1)正确,早在西汉时,人们已经能够用麻和丝絮造纸。重要意义: 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减少污染:有利于推进循环经济:有利于塑造具有时代特征的城市精神等。
(2)张仲景:原因:@著有《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诊疗学的基础,对中医学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他的理论、经验、医方等至今对治疗传染病、内科杂病仍有指导意义;医德高尚,被后世称为“医圣”。
(3))华佗,成就:精通针灸和外科手术,创制麻醉药剂“麻沸散”,是世界上最早用全身麻醉方法做手术的医生。
(4)都与生活密切相关,感受:我国古代人民用勒劳与智慧为人类造福。
【知识点】造纸术的发明及影响;张仲景、华佗及其医学成就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和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一中的“蔡伦发明纸的说法开始动摇,继而被否定”的观点正确。因为早在西汉时,人们已经能够用麻和丝絮造纸。提倡使用“再生纸”可以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减少污染;有利于推进循环经济;有利于塑造具有时代特征的城市精神等。
(2)根据材料二图片和结合所学可知,东汉张仲景广泛收集民间药方,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写成了《伤寒杂病论》一书。这部著作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总结了各种疾病的症候,提出在诊断上要辨证分析病情,然后对症治疗。他还发展了“治未病”的思想,提倡预防疾病。张仲景是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被后世称为“医圣”。
(3)根据材料二图片和结合所学可知,东汉末年的名医华佗,不仅擅长用针灸、汤药为人治病,而且能实施外科手术。他发明了“麻沸散”,让病人和酒服下,失去知觉,然后进行各种手术。华佗还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的活动姿态,创编出了“五禽戏”,帮助人们强身健体。
(4)根据所学可知,以上材料中的成就都与生活密切相关。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如:我国古代人民用勤劳与智慧为人类造福。
故答案为:
(1)正确;早在西汉时,人们已经能够用麻和丝絮造纸。重要意义: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减少污染;有利于推进循环经济;有利于塑造具有时代特征的城市精神等。
(2)张仲景;原因:①著有《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诊疗学的基础,对中医学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②他的理论、经验、医方等至今对治疗传染病、内科杂病仍有指导意义;③医德高尚,被后世称为“医圣”。
(3)华佗:成就:精通针灸和外科手术,创制麻醉药剂“麻沸散”,是世界上最早用全身麻醉方法做手术的医生。
(4)共同的特点:都与生活密切相关。感受:我国古代人民用勤劳与智慧为人类造福。
【点评】本题以两则材料为依托,考查造纸术的发明和东汉的医学成就,考查学生阅读史料、获取与解读信息、调动与运用知识等能力,解题时要注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从材料中找出关键句子,对这些语句进行分析,把它和课本所学结合回答。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