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课时练
一、选择题
1.(2023七上·吴中期中)很多古籍文献中都有张骞引入“胡种”的记录,如《西京杂记》载:“苜蓿原出大宛,汉使张骞带归中国。”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描述胡瓜时也讲到:“张骞使西域得种,故名‘胡瓜’。”从材料可以看出张骞出使西域( )
A.建立了汉对西域的有效管辖 B.丰富了中原人物质生活
C.密切了汉与西域各民族关系 D.推动了丝绸之路的形成
2.(2023七上·月考)张华的《博物志》记载:“张骞使西域,得大蒜、胡荽。”据此可知,张骞出使西域( )
A.加强了边疆管理 B.促进了西域发展
C.推动了物种交流 D.完成了最初使命
3.(2023七上·承德期末)“丝绸之路”开通后,汉朝的丝绸、漆器等物品,以及开渠、凿井、铸铁等技术传到西域;西域的核桃、葡萄、石榴、苜蓿、良种马、香料、玻璃、宝石等传入中原。这反映出丝绸之路的开通( )
A.导致了物资匮乏 B.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
C.加剧了民族矛盾 D.瓦解了匈奴势力
4.“自古以来,中华民族……自信而又大度地开展同域外民族交往和文化交流,曾经谱写了万里驼铃万里波的浩浩丝路长歌”。为丝路开通作出重大贡献的人物是( )
A.张骞 B.班固 C.秦始皇 D.司马迁
5.(2023七上·腾冲期末)标志着今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开始归属中央政权管辖,成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事件是( )
A.班超出使西域 B.昭君出塞
C.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 D.东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
6.(2023七上·扶绥期末)2023年10月18日,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在北京举行。作为丝绸之路西方的终点,罗马帝国也通过丝绸之路不断尝试与中国的联系。西汉时期丝绸之路的起点位于( )
A.洛阳 B.长安 C.玉门关 D.楼兰
7.(2023七上·揭阳期末) 《携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讲到: “中国汉代,一支从长安出发的和平使团,开始打通东方通往西方的道路,完成了‘凿空之旅’。”与此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张骞通西域 B.班超经营西域
C.甘英出使大秦 D.班勇出使西域
8.(2024七上·期末)霍去病“匈奴未灭,无以为家”的壮志,张骞“凿空”西域的勇气,脍炙人口,广为流传。这反映出两汉时期( )
A.儒学尊崇地位确立 B.中外的交流日益密切
C.民族矛盾日益尖锐 D.责任与担当意识凸显
9.从汉唐到明清,丝路沉浮几春秋。张骞通西域后,西汉王朝加强了对西域的经营,设置( )
A.西域都护 B.安西都护府
C.北庭都元帅府 D.伊犁将军
10.(2022七上·龙岗期末)踏着串串悠长的铃声,一支支驼队驮着中原丝织品、服饰、铜器、瓷器、茶叶、桃、李、杏去了;穿过大漠茫茫的风沙,一支支驼队驮着皮毛、琥珀、苜蓿、蚕豆、石榴、黄瓜来了。材料说明丝绸之路是( )
A.外交之路 B.文化之路 C.科技之路 D.商贸之路
11.(2023七上·通道期末)“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符号,沟通历史与未来,连接中国与世界。以下关于古代丝绸之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丝绸之路向中原输入的主要是丝绸
B.张骞为丝绸之路的开辟作出了重大贡献
C.丝绸之路是联系中外的纽带,沟通东西方的桥梁
D.从长安出发,穿过河西走廊,经西域运往中亚.西亚,再转运 到欧洲
12.(2023七上·衡阳期末)“一次次地回望,回望长安城内的万家灯火。......你为干戈而来,为凿空西域而来,匈奴虏你十年,你......却收获了一条灿烂千年的丝路。”材料中的“你”指的是( )
A.甘英 B.张骞 C.班勇 D.班超
13.(2023七上·桑植月考)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西汉两次遣使西域,《汉书》称此为“凿空”之举。 此举( )
A.促进了汉朝与西域的往来 B.推动了北方民族的大交融
C.解除了匈奴对西域的威胁 D.建立了对新疆的有效管辖
14.(2023七上·邯郸冀南新月考) 汉朝的丝绸、漆器等物品,以及开渠、凿井、铸铁等技术传到西域;西域的核桃、葡萄、石榴等逐渐在中原栽培;龟兹的胡琴等乐器进入汉族的生活。上述现象的出现直接得益于( )
A.实行和亲政策 B.班超出使西域
C.张骞出使西域 D.设置西域都护
15.(2023七上·潮南期末)杰里·本特利在《新全球史》中讲道:“商路上交换的最主要商品是来自中国的高质量的丝绸。另外,商人、传教士和其他一些旅行者,带着他们的信仰、价值观念和宗教信念来到远方。”作者旨在说明丝绸之路( )
A.是一条完备的商业网络通道 B.推动了佛教向中国传播
C.起到沟通东西方文明的作用 D.加强中央对西域的管理
二、材料分析题
16.(2023七上·鹤城期末)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敦煌壁画为我们了解历史提供了重要的资料,右图是张骞拜别汉武帝出使西域图
材料二:下图为丝绸之路路线图
材料三: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 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 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1)结合材料一回答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目的是什么 张骞两次出使西域起到了 什么作用
(2)请写出材料二中的A (城市)名称,列举出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原的一种商品 或农作物。
(3)材料一和材料二之间有着怎样的内在联系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古代丝绸之路在中外交往中有何重要地位 今天中国重 提丝绸之路,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有什么意义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张骞的历史贡献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很多古籍文献中都有张骞引入‘胡种’的记录”“苜蓿原出大宛,汉使张骞带归中国”“张骞使西域得种,故名‘胡瓜’”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汉汉武帝时期,张骞通西域后,西域的葡萄、核桃、苜蓿、石榴、胡萝卜和良马、地毯等传入内地,汉族的铸铁、凿井等技术和丝织品、金属工具等,传到了西域,促进了西域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丰富了中原人民的生活,故B项正确;
结合所学可知,公元前60年,西域都护的设置,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西域都护对西域地区进行有效的管辖,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A项;
结合所学可知,张骞出使西域,促进了汉朝和西域各国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往来,材料没有体现张骞出使西域密切了汉与西域各民族关系,排除C项;
结合所学可知,汉武帝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打通了中国与中亚、西亚、南亚乃至通往欧洲的陆路交通,从此正式开启了中国与中亚、西亚、南亚、欧洲以丝绸为主要商品的贸易往来。材料体现不出张骞出使西域推动了丝绸之路的形成,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考查张骞通西域的影响,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2.【答案】C
【知识点】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张骞使西域,得大蒜、胡荽”,可知大蒜是张骞出使西域时从西域带回来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张骞出使西域推动了物种交流,C项正确;
边疆管理,与题干信息“张骞使西域,得大蒜、胡荽”不符,排除A项;
促进了西域发展,与题干信息“张骞使西域,得大蒜、胡荽”没有联系,排除B项;
完成了最初使命,与题干信息“张骞使西域,得大蒜、胡荽”没有联系,且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张骞出使西域,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答案】B
【知识点】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解析】【分析】A:题干未体现导致了物资匮乏,A项不符合题意;
B:根据题干“‘丝绸之路’开通后,汉朝的丝绸、漆器等物品,以及开渠、凿井、铸铁等技术传到西域;西域的核桃、葡萄、石榴、苜蓿、良种马、香料、玻璃、宝石等传入中原。”可知,丝绸之路的开通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B项符合题意;
C:题干未体现加剧了民族矛盾,C项不符合题意;
D:题干未体现瓦解了匈奴势力,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丝绸之路,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掌握丝绸之路开通的时间和影响。
4.【答案】A
【知识点】张骞的历史贡献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A项正确;
班固是东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排除B项;
秦始皇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排除C项;
司马迁著有《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能力,难度容易,考查学生对张骞通西域相关知识的掌握。
5.【答案】C
【知识点】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解析】【分析】A:东汉班超出使西域,重新建立汉朝与西域的联系,A项不符合题意;
B:昭君出塞是汉朝和匈奴之间的政治联姻,B项不符合题意;
C:根据所学可知,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其管辖范围包括今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C项符合题意;
D:东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与题干无关,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西域都护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中等。
6.【答案】B
【知识点】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解析】【分析】A:洛阳与题干无关,A项不符合题意;
B:根据所学可知,丝绸之路从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通往中亚、西亚,直到欧洲的大秦,B项符合题意;
C:玉门关与题干无关,C项不符合题意;
D:楼兰与题干无关,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丝绸之路,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掌握丝绸之路开通的时间和影响。
7.【答案】A
【知识点】张骞的历史贡献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张骞通西域是汉武帝派遣张骞从长安出发,探访西域各国的历史事件,它打通了内地与西域乃至地中海的联系,历史上称之为“凿空”。由材料“中国汉代,一支从长安出发的和平使团,开始打通东方通往西方的道路”“凿空之旅”,可知指张骞通西域,A项正确;
班超经营西域、甘英出使大秦和班勇出使西域发生在东汉,晚于张骞通西域,排除BC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张骞通西域的认识。
8.【答案】D
【知识点】张骞的历史贡献
【解析】【分析】A: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确立儒学尊崇地位,A项不符合题意;
B:中外的交流日益密切与题干无关,B项不符合题意;
C:民族矛盾日益尖锐与题干无关,C项不符合题意;
D:根据题干“霍去病‘匈奴未灭,无以为家’的壮志,张骞‘凿空’西域的勇气,脍炙人口,广为流传。”可知,反映了两汉时期责任与担当意识凸显,D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并识记霍去病北击匈奴、张骞通西域的相关知识。
9.【答案】A
【知识点】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张骞通西域后,西汉王朝加强了对西域的经营。公元前60年,西汉设置西域都护,作为管理西域的最高长官,A项正确;
安西都护府是在唐朝时期设置,排除B项;
北庭都元帅府是在元朝时期设置,排除C项;
清朝时期,设置伊犁将军,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西域都护府相关知识的掌握。
10.【答案】D
【知识点】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解析】【分析】根据提干,“一支支驼队驮着中原丝织品、服饰、铜器、瓷器、茶叶、桃、李、杏去了”,“一支支驼队驮着皮毛、琥珀、苜蓿、蚕豆、石榴、黄瓜来了。”表明物品在交换,说明丝绸之路属于商贸之路,D项正确;
题干没有涉及丝绸之路对于外交,文化和科技的内容,排除AB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丝绸之路的认识。
11.【答案】A
【知识点】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张骞通西域后,丝绸之路开通,丝绸之路 从长安出发,穿过河西走廊,经西域运往中亚.西亚,再转运到欧洲 ,中国的丝绸等物品,被运往欧洲等地,而西域的物品输入中国, 丝绸之路是联系中外的纽带,沟通东西方的桥梁 ,故丝绸之路向中原输入的主要是丝绸是错误的,故选项A符合题意;
B. 张骞为丝绸之路的开辟作出了重大贡献 ,符合事实,不符合题意;
C. 丝绸之路是联系中外的纽带,沟通东西方的桥梁 ,符合事实,不符合题意;
D. 从长安出发,穿过河西走廊,经西域运往中亚.西亚,再转运 到欧洲 ,符合事实,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课本丝绸之路相关知识的理解识记来分析备选项回答,注意题干中的“不正确”字样,细心辨别比对备选项回答。
12.【答案】B
【知识点】张骞的历史贡献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你为干戈而来,为凿空西域而来,匈奴虏你十年,你……却收获了一条灿烂千年的丝路”可知,此内容反映的是张骞出使西域。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加强了西域与内地的联系,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了基础,奠定了我国对西域管辖的基础,故B符合题意;
甘英出使大秦,排除;
班勇撰写的《西域记》是中国最早专门记述西域各族和中亚各国情况的重要文献 ,排除C项;
班超在西域三十一年,在内平定诸国内乱,对外抵御强敌,人心向附,威信很高。他在西域进行军事活动,主要依靠当地兵力。为政宽简,吏士团结,人心向附。自汉置西域都护以来,以班超功绩最为卓著 ,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张骞出使西域的认识。
13.【答案】A
【知识点】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张骞通西域促进了汉朝与西域各民族的友好关系,为汉朝对西域地区进行有效管辖创造了条件,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
A项促进了汉朝与西域的往来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B项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没有推动北方民族的大交融,题干体现的是联系往来,而不是民族交融,不符合题意;
C项解除了匈奴对西域的威胁题干没有体现,不符合题意;
D项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没有建立对西域有效的管辖,题干体现的是联系往来,而不是管辖,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张骞通西域以及历史影响,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14.【答案】C
【知识点】张骞的历史贡献
【解析】【分析】A:题干未体现实行和亲政策,A项不符合题意;
B:东汉班超出使西域,重新建立汉朝与西域的联系。班超还派甘英出使大秦,开辟了通往西亚的路线,B项不符合题意;
C:根据所学可知,自从张骞开辟通往西域的道路后,汉朝和西域的使者开始相互往来,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日趋频繁。通过丝绸之路,汉朝的丝绸、漆器等物品,以及开渠、凿井、铸铁等技术传到西域;西域的核桃、葡萄、石榴、苜蓿、良种马、香料、玻璃、宝石等,以及多种乐器和歌舞等传入中原,C项符合题意;
D: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立了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从此,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张骞通西域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中等。
15.【答案】C
【知识点】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解析】【分析】A:是一条完备的商业网络通道,与题干无关,A项不符合题意;
B:推动了佛教向中国传播,与题干无关,B项不符合题意;
C:根据题干“商路上交换的最主要商品是来自中国的高质量的丝绸。另外,商人、传教士和其他一些旅行者,带着他们的信仰、价值观念和宗教信念来到远方。”可知,丝绸之路加强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C项符合题意;
D:西域都护的设立加强中央对西域的管理,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丝绸之路,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掌握丝绸之路开通的时间和影响。
16.【答案】(1)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促进了汉朝和西域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往来。
(2)长安;葡萄(石榴;核桃;苜蓿;良种马;香料;玻璃等
(3)张骞通西域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了基础
(4)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或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或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实现中国与沿线国家间的合作共赢(促进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互利共赢)。
【知识点】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张骞的历史贡献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张骞拜别汉武帝出使西域图”和结合所学可知,汉武帝招募使者出使西域,联系大月氏人夹击匈奴,张骞于公元前138年出使西域。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拓展了汉朝的视野,促进了汉朝和西域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往来,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
(2)根据材料二“丝绸之路路线图”和结合所学可知,丝绸之路从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通往中亚、西亚,直到欧洲的大秦,再返回中原。通过丝绸之路,汉朝的丝绸、漆器等物品,以及开渠、凿井、铸铁等技术传到西域;西域的核桃、葡萄、石榴、苜蓿、良种马、香料、玻璃、宝石等,以及多种乐器和歌舞等传入中原。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可文化父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3)根据材料一“张骞拜别汉武帝出使西域图”、材料二“丝绸之路路线图”和结合所学可知,张骞通西域,促进了汉朝和西域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往来,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
(4)根据所学可知,丝绸之路是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或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或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今天中国重提丝绸之路,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有利于实现中国与沿线国家间的合作共赢(促进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互利共赢)。
故答案为:
(1)目的: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作用:促进了汉朝和西域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往来。
(2)名称:长安;举例:葡萄(石榴;核桃;苜蓿;良种马;香料;玻璃等)。
(3)内在联系:张骞通西域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了基础
(4)地位: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或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或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意义:实现中国与沿线国家间的合作共赢(促进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互利共赢)。
【点评】本题以三则材料为依托,考查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的开通,考查学生阅读史料、获取与解读信息、调动与运用知识等能力,解题时要注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从材料中找出关键句子,对这些语句进行分析,把它和课本所学结合回答。
1 / 1部编版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课时练
一、选择题
1.(2023七上·吴中期中)很多古籍文献中都有张骞引入“胡种”的记录,如《西京杂记》载:“苜蓿原出大宛,汉使张骞带归中国。”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描述胡瓜时也讲到:“张骞使西域得种,故名‘胡瓜’。”从材料可以看出张骞出使西域( )
A.建立了汉对西域的有效管辖 B.丰富了中原人物质生活
C.密切了汉与西域各民族关系 D.推动了丝绸之路的形成
【答案】B
【知识点】张骞的历史贡献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很多古籍文献中都有张骞引入‘胡种’的记录”“苜蓿原出大宛,汉使张骞带归中国”“张骞使西域得种,故名‘胡瓜’”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汉汉武帝时期,张骞通西域后,西域的葡萄、核桃、苜蓿、石榴、胡萝卜和良马、地毯等传入内地,汉族的铸铁、凿井等技术和丝织品、金属工具等,传到了西域,促进了西域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丰富了中原人民的生活,故B项正确;
结合所学可知,公元前60年,西域都护的设置,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西域都护对西域地区进行有效的管辖,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A项;
结合所学可知,张骞出使西域,促进了汉朝和西域各国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往来,材料没有体现张骞出使西域密切了汉与西域各民族关系,排除C项;
结合所学可知,汉武帝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打通了中国与中亚、西亚、南亚乃至通往欧洲的陆路交通,从此正式开启了中国与中亚、西亚、南亚、欧洲以丝绸为主要商品的贸易往来。材料体现不出张骞出使西域推动了丝绸之路的形成,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考查张骞通西域的影响,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2.(2023七上·月考)张华的《博物志》记载:“张骞使西域,得大蒜、胡荽。”据此可知,张骞出使西域( )
A.加强了边疆管理 B.促进了西域发展
C.推动了物种交流 D.完成了最初使命
【答案】C
【知识点】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张骞使西域,得大蒜、胡荽”,可知大蒜是张骞出使西域时从西域带回来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张骞出使西域推动了物种交流,C项正确;
边疆管理,与题干信息“张骞使西域,得大蒜、胡荽”不符,排除A项;
促进了西域发展,与题干信息“张骞使西域,得大蒜、胡荽”没有联系,排除B项;
完成了最初使命,与题干信息“张骞使西域,得大蒜、胡荽”没有联系,且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张骞出使西域,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2023七上·承德期末)“丝绸之路”开通后,汉朝的丝绸、漆器等物品,以及开渠、凿井、铸铁等技术传到西域;西域的核桃、葡萄、石榴、苜蓿、良种马、香料、玻璃、宝石等传入中原。这反映出丝绸之路的开通( )
A.导致了物资匮乏 B.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
C.加剧了民族矛盾 D.瓦解了匈奴势力
【答案】B
【知识点】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解析】【分析】A:题干未体现导致了物资匮乏,A项不符合题意;
B:根据题干“‘丝绸之路’开通后,汉朝的丝绸、漆器等物品,以及开渠、凿井、铸铁等技术传到西域;西域的核桃、葡萄、石榴、苜蓿、良种马、香料、玻璃、宝石等传入中原。”可知,丝绸之路的开通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B项符合题意;
C:题干未体现加剧了民族矛盾,C项不符合题意;
D:题干未体现瓦解了匈奴势力,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丝绸之路,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掌握丝绸之路开通的时间和影响。
4.“自古以来,中华民族……自信而又大度地开展同域外民族交往和文化交流,曾经谱写了万里驼铃万里波的浩浩丝路长歌”。为丝路开通作出重大贡献的人物是( )
A.张骞 B.班固 C.秦始皇 D.司马迁
【答案】A
【知识点】张骞的历史贡献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A项正确;
班固是东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排除B项;
秦始皇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排除C项;
司马迁著有《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能力,难度容易,考查学生对张骞通西域相关知识的掌握。
5.(2023七上·腾冲期末)标志着今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开始归属中央政权管辖,成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事件是( )
A.班超出使西域 B.昭君出塞
C.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 D.东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
【答案】C
【知识点】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解析】【分析】A:东汉班超出使西域,重新建立汉朝与西域的联系,A项不符合题意;
B:昭君出塞是汉朝和匈奴之间的政治联姻,B项不符合题意;
C:根据所学可知,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其管辖范围包括今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C项符合题意;
D:东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与题干无关,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西域都护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中等。
6.(2023七上·扶绥期末)2023年10月18日,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在北京举行。作为丝绸之路西方的终点,罗马帝国也通过丝绸之路不断尝试与中国的联系。西汉时期丝绸之路的起点位于( )
A.洛阳 B.长安 C.玉门关 D.楼兰
【答案】B
【知识点】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解析】【分析】A:洛阳与题干无关,A项不符合题意;
B:根据所学可知,丝绸之路从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通往中亚、西亚,直到欧洲的大秦,B项符合题意;
C:玉门关与题干无关,C项不符合题意;
D:楼兰与题干无关,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丝绸之路,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掌握丝绸之路开通的时间和影响。
7.(2023七上·揭阳期末) 《携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讲到: “中国汉代,一支从长安出发的和平使团,开始打通东方通往西方的道路,完成了‘凿空之旅’。”与此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张骞通西域 B.班超经营西域
C.甘英出使大秦 D.班勇出使西域
【答案】A
【知识点】张骞的历史贡献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张骞通西域是汉武帝派遣张骞从长安出发,探访西域各国的历史事件,它打通了内地与西域乃至地中海的联系,历史上称之为“凿空”。由材料“中国汉代,一支从长安出发的和平使团,开始打通东方通往西方的道路”“凿空之旅”,可知指张骞通西域,A项正确;
班超经营西域、甘英出使大秦和班勇出使西域发生在东汉,晚于张骞通西域,排除BC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张骞通西域的认识。
8.(2024七上·期末)霍去病“匈奴未灭,无以为家”的壮志,张骞“凿空”西域的勇气,脍炙人口,广为流传。这反映出两汉时期( )
A.儒学尊崇地位确立 B.中外的交流日益密切
C.民族矛盾日益尖锐 D.责任与担当意识凸显
【答案】D
【知识点】张骞的历史贡献
【解析】【分析】A: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确立儒学尊崇地位,A项不符合题意;
B:中外的交流日益密切与题干无关,B项不符合题意;
C:民族矛盾日益尖锐与题干无关,C项不符合题意;
D:根据题干“霍去病‘匈奴未灭,无以为家’的壮志,张骞‘凿空’西域的勇气,脍炙人口,广为流传。”可知,反映了两汉时期责任与担当意识凸显,D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并识记霍去病北击匈奴、张骞通西域的相关知识。
9.从汉唐到明清,丝路沉浮几春秋。张骞通西域后,西汉王朝加强了对西域的经营,设置( )
A.西域都护 B.安西都护府
C.北庭都元帅府 D.伊犁将军
【答案】A
【知识点】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张骞通西域后,西汉王朝加强了对西域的经营。公元前60年,西汉设置西域都护,作为管理西域的最高长官,A项正确;
安西都护府是在唐朝时期设置,排除B项;
北庭都元帅府是在元朝时期设置,排除C项;
清朝时期,设置伊犁将军,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西域都护府相关知识的掌握。
10.(2022七上·龙岗期末)踏着串串悠长的铃声,一支支驼队驮着中原丝织品、服饰、铜器、瓷器、茶叶、桃、李、杏去了;穿过大漠茫茫的风沙,一支支驼队驮着皮毛、琥珀、苜蓿、蚕豆、石榴、黄瓜来了。材料说明丝绸之路是( )
A.外交之路 B.文化之路 C.科技之路 D.商贸之路
【答案】D
【知识点】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解析】【分析】根据提干,“一支支驼队驮着中原丝织品、服饰、铜器、瓷器、茶叶、桃、李、杏去了”,“一支支驼队驮着皮毛、琥珀、苜蓿、蚕豆、石榴、黄瓜来了。”表明物品在交换,说明丝绸之路属于商贸之路,D项正确;
题干没有涉及丝绸之路对于外交,文化和科技的内容,排除AB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丝绸之路的认识。
11.(2023七上·通道期末)“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符号,沟通历史与未来,连接中国与世界。以下关于古代丝绸之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丝绸之路向中原输入的主要是丝绸
B.张骞为丝绸之路的开辟作出了重大贡献
C.丝绸之路是联系中外的纽带,沟通东西方的桥梁
D.从长安出发,穿过河西走廊,经西域运往中亚.西亚,再转运 到欧洲
【答案】A
【知识点】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张骞通西域后,丝绸之路开通,丝绸之路 从长安出发,穿过河西走廊,经西域运往中亚.西亚,再转运到欧洲 ,中国的丝绸等物品,被运往欧洲等地,而西域的物品输入中国, 丝绸之路是联系中外的纽带,沟通东西方的桥梁 ,故丝绸之路向中原输入的主要是丝绸是错误的,故选项A符合题意;
B. 张骞为丝绸之路的开辟作出了重大贡献 ,符合事实,不符合题意;
C. 丝绸之路是联系中外的纽带,沟通东西方的桥梁 ,符合事实,不符合题意;
D. 从长安出发,穿过河西走廊,经西域运往中亚.西亚,再转运 到欧洲 ,符合事实,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课本丝绸之路相关知识的理解识记来分析备选项回答,注意题干中的“不正确”字样,细心辨别比对备选项回答。
12.(2023七上·衡阳期末)“一次次地回望,回望长安城内的万家灯火。......你为干戈而来,为凿空西域而来,匈奴虏你十年,你......却收获了一条灿烂千年的丝路。”材料中的“你”指的是( )
A.甘英 B.张骞 C.班勇 D.班超
【答案】B
【知识点】张骞的历史贡献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你为干戈而来,为凿空西域而来,匈奴虏你十年,你……却收获了一条灿烂千年的丝路”可知,此内容反映的是张骞出使西域。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加强了西域与内地的联系,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了基础,奠定了我国对西域管辖的基础,故B符合题意;
甘英出使大秦,排除;
班勇撰写的《西域记》是中国最早专门记述西域各族和中亚各国情况的重要文献 ,排除C项;
班超在西域三十一年,在内平定诸国内乱,对外抵御强敌,人心向附,威信很高。他在西域进行军事活动,主要依靠当地兵力。为政宽简,吏士团结,人心向附。自汉置西域都护以来,以班超功绩最为卓著 ,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张骞出使西域的认识。
13.(2023七上·桑植月考)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西汉两次遣使西域,《汉书》称此为“凿空”之举。 此举( )
A.促进了汉朝与西域的往来 B.推动了北方民族的大交融
C.解除了匈奴对西域的威胁 D.建立了对新疆的有效管辖
【答案】A
【知识点】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张骞通西域促进了汉朝与西域各民族的友好关系,为汉朝对西域地区进行有效管辖创造了条件,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
A项促进了汉朝与西域的往来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B项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没有推动北方民族的大交融,题干体现的是联系往来,而不是民族交融,不符合题意;
C项解除了匈奴对西域的威胁题干没有体现,不符合题意;
D项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没有建立对西域有效的管辖,题干体现的是联系往来,而不是管辖,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张骞通西域以及历史影响,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14.(2023七上·邯郸冀南新月考) 汉朝的丝绸、漆器等物品,以及开渠、凿井、铸铁等技术传到西域;西域的核桃、葡萄、石榴等逐渐在中原栽培;龟兹的胡琴等乐器进入汉族的生活。上述现象的出现直接得益于( )
A.实行和亲政策 B.班超出使西域
C.张骞出使西域 D.设置西域都护
【答案】C
【知识点】张骞的历史贡献
【解析】【分析】A:题干未体现实行和亲政策,A项不符合题意;
B:东汉班超出使西域,重新建立汉朝与西域的联系。班超还派甘英出使大秦,开辟了通往西亚的路线,B项不符合题意;
C:根据所学可知,自从张骞开辟通往西域的道路后,汉朝和西域的使者开始相互往来,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日趋频繁。通过丝绸之路,汉朝的丝绸、漆器等物品,以及开渠、凿井、铸铁等技术传到西域;西域的核桃、葡萄、石榴、苜蓿、良种马、香料、玻璃、宝石等,以及多种乐器和歌舞等传入中原,C项符合题意;
D: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立了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从此,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张骞通西域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中等。
15.(2023七上·潮南期末)杰里·本特利在《新全球史》中讲道:“商路上交换的最主要商品是来自中国的高质量的丝绸。另外,商人、传教士和其他一些旅行者,带着他们的信仰、价值观念和宗教信念来到远方。”作者旨在说明丝绸之路( )
A.是一条完备的商业网络通道 B.推动了佛教向中国传播
C.起到沟通东西方文明的作用 D.加强中央对西域的管理
【答案】C
【知识点】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解析】【分析】A:是一条完备的商业网络通道,与题干无关,A项不符合题意;
B:推动了佛教向中国传播,与题干无关,B项不符合题意;
C:根据题干“商路上交换的最主要商品是来自中国的高质量的丝绸。另外,商人、传教士和其他一些旅行者,带着他们的信仰、价值观念和宗教信念来到远方。”可知,丝绸之路加强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C项符合题意;
D:西域都护的设立加强中央对西域的管理,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丝绸之路,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掌握丝绸之路开通的时间和影响。
二、材料分析题
16.(2023七上·鹤城期末)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敦煌壁画为我们了解历史提供了重要的资料,右图是张骞拜别汉武帝出使西域图
材料二:下图为丝绸之路路线图
材料三: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 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 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1)结合材料一回答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目的是什么 张骞两次出使西域起到了 什么作用
(2)请写出材料二中的A (城市)名称,列举出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原的一种商品 或农作物。
(3)材料一和材料二之间有着怎样的内在联系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古代丝绸之路在中外交往中有何重要地位 今天中国重 提丝绸之路,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有什么意义
【答案】(1)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促进了汉朝和西域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往来。
(2)长安;葡萄(石榴;核桃;苜蓿;良种马;香料;玻璃等
(3)张骞通西域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了基础
(4)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或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或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实现中国与沿线国家间的合作共赢(促进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互利共赢)。
【知识点】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张骞的历史贡献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张骞拜别汉武帝出使西域图”和结合所学可知,汉武帝招募使者出使西域,联系大月氏人夹击匈奴,张骞于公元前138年出使西域。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拓展了汉朝的视野,促进了汉朝和西域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往来,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
(2)根据材料二“丝绸之路路线图”和结合所学可知,丝绸之路从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通往中亚、西亚,直到欧洲的大秦,再返回中原。通过丝绸之路,汉朝的丝绸、漆器等物品,以及开渠、凿井、铸铁等技术传到西域;西域的核桃、葡萄、石榴、苜蓿、良种马、香料、玻璃、宝石等,以及多种乐器和歌舞等传入中原。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可文化父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3)根据材料一“张骞拜别汉武帝出使西域图”、材料二“丝绸之路路线图”和结合所学可知,张骞通西域,促进了汉朝和西域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往来,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
(4)根据所学可知,丝绸之路是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或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或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今天中国重提丝绸之路,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有利于实现中国与沿线国家间的合作共赢(促进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互利共赢)。
故答案为:
(1)目的: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作用:促进了汉朝和西域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往来。
(2)名称:长安;举例:葡萄(石榴;核桃;苜蓿;良种马;香料;玻璃等)。
(3)内在联系:张骞通西域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了基础
(4)地位: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或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或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意义:实现中国与沿线国家间的合作共赢(促进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互利共赢)。
【点评】本题以三则材料为依托,考查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的开通,考查学生阅读史料、获取与解读信息、调动与运用知识等能力,解题时要注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从材料中找出关键句子,对这些语句进行分析,把它和课本所学结合回答。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