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9课秦统一中国课时练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9课秦统一中国课时练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06.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5-24 23:40:39

文档简介

部编版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9课秦统一中国课时练
一、选择题
1.(2022七上·深圳期中)秦统一后建立起“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丹阴山至辽东”的幅员辽阔的国家。为了有效地管理地方,秦朝(  )
A.沿用禅让制 B.实行分封制 C.建立郡县制 D.实行行省制
【答案】C
【知识点】秦确立中央集权制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统一天下后,为了有效地管理地方,在全国范围内建立郡县制,C符合题意;
禅让制主要在原始社会末期使用,排除A;
分封制在西周时期实行,秦朝废除,排除B;
元朝实行行省制,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难度适中,理解材料,掌握秦朝管理地方的制度是郡县制即可作答。同时,对禅让制、分封制、行省制度的基本知识有所掌握。
2.(2021七上·常德期中)为加强对官员的监察,秦始皇时期设置了(  )
A.丞相 B.太尉 C.御史大夫 D.县令
【答案】C
【知识点】秦确立中央集权制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实现统一后,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称为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皇帝之下,设有中央政权结构,有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统领,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最后的决断权由皇帝掌控。因此,选项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秦始皇确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有关知识。理解和识记此种制度确立的目的、措施、影响等基础知识是解答相关问题的关键。
3.(2020七上·龙岗期中)《三字经》中有云:“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其中“五霸”中最早出现的霸主和“七雄”中最后胜出的诸侯国分别是(  )
A.齐桓公、齐国 B.晋文公、齐国
C.齐桓公、秦国 D.楚庄王、秦国
【答案】C
【知识点】秦灭六国;春秋争霸
【解析】【分析】A. 齐桓公、齐国 ,不符合题意;
B. 晋文公、齐国 ,不符合题意;
C.依据课本所学可知,春秋时期有众多的诸侯国,其中比较强大的有十几个。一些强大的诸侯为取得优势,进行征战,争夺霸权地位。齐桓公打着“尊天子,攘四夷”的旗号,号召诸侯,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秦国通过六国的战争,先后攻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故选项C符合题意;
D. 楚庄王、秦国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类知识点,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需要学生准确记忆回答。
4.(2023七上·微山期末)“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政治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尤其是儒家学者更是大惑不解,而且不久就大起恐慌,这简直就是打碎他们的饭碗了。”材料中描述“政治结构”指的是 (  )
A.尧舜禹时期实行的禅让制 B.西周实行的分封制
C.秦朝实行的中央集权制 D.西汉实行的刺史制度
【答案】C
【知识点】秦确立中央集权制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可知,材料一描述的是中国秦朝的历史状况。题干中的“政治结构”是指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秦朝建立后,为了适应新的统一形势,加强封建统治,秦始皇废除分封制,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上,推行郡县制,郡下设县。对后世影响深远,C符合题意;
尧舜禹时期实行的禅让制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A;
西周实行的分封制与题干“没有封国封爵”不符,排除B;
西汉实行的刺史制度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5.(2016七上·济源期中)《帝国的终结》是易中天迄今为止最看重的一部著作,该著作深刻探究了中国帝国制度形成和灭亡的原因。书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  )
A.统一度量衡、货币 B.焚书坑儒
C.统一文字 D.建立统一国家和中央集权制度
【答案】D
【知识点】秦灭六国
【解析】【分析】秦王嬴政从公元前230年到前221年秦始皇先后灭掉了六国,完成国家统一,并在政治、军事、经济、交通、文化及对外开拓诸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新的政策,大大加强了全国之一统,对后世亦产生颇大的影响。其中影响最大的是秦朝开创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和国家统一的观念,影响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及现在。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6.(2019七上·成武期末)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这种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思想来源于(  )
A.儒家思想 B.墨家思想 C.道家思想 D.法家思想
【答案】D
【知识点】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秦确立中央集权制
【解析】【分析】韩非是法家的代表人物,他主张改革,提倡法治。他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深受秦国国君的赏识。秦始皇为了加强统治,采取了丞相李斯的建议,焚书坑儒,用刑法加强统治,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ABC三项均与中央集权无关,不符合题意;
D项法家思想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思想来源,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法家思想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的应用能力。要注意法家思想韩非子的主张对后世的影响。
7.(2023七上·自贡期中)下图是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货币。两者所起的相同历史作用是(  )
A.加强国家对经济的管理 B.传承春秋战国造币技术
C.有利于货币种类多样化 D.有利于商人地位的提升
【答案】A
【知识点】秦巩固统一的措施;汉武帝的大一统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图片结合所学可知,图片中分别是秦朝的半两钱和汉武帝时期发行的五铢钱,秦始皇下令废除六国的货币,以秦国的圆形方孔半两钱为标准货币在全国流通,这样改变了以往币制混乱的状况,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促进各地经济的交流。为加强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两者所起的相同历史作用是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管理,A项正确;这两种货币风格与春秋战国时期有所不同,排除B项;
半两钱和五铢钱币外形相似,货币种类多样化不利于经济交流,统一货币是为了加强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促进各地区经济交流,排除C项;
题干的货币与商人地位的提升没有关系,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秦汉统一货币的认识。
8.(2020七上·龙湖期末)李克强总理曾经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大道至简,有权不可任性。”秦朝时,为了让官员“有权不可任性”而设立的官职是(  )
A.丞相 B.太尉 C.御史大夫 D.郡守
【答案】C
【知识点】秦确立中央集权制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了更好的适应新的统一形势,建立了中央集权制,皇帝是最高统治者,总揽全国的军政要务,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由此可知,在秦朝时负责监察百官的是御史大夫。选项C符合题意;
丞相分管行政,A排除;
太尉分管军事,B排除;
郡守是地方官员,D排除;
故答案为: C。
【点评】 本题考查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要把握御史大夫的职责。 皇帝是最高统治者,总揽全国的军政要务,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
9.(2023七上·农安期中)长城凝聚着我们祖先的血汗和智慧。秦长城的起止点分别是(  )
A.临洮一咸阳 B.临洮一辽东
C.陇西一辽东 D.临洮一函谷关
【答案】B
【知识点】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解析】【分析】为了抵御匈奴的进攻,安定北边,维护国家统一,秦始皇派蒙恬出击匈奴并修筑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城防,这就是闻名世界的“万里长城”,排除ACD,B项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秦长城的起止点等知识。
10.(2023七上·揭阳期末)有学者认为,自秦始皇以后,中国人明白了自己的国家应该是什么样子,虽有曲折,历史大势终归是要回到统一国家的正轨上来。他意在说明(· )
A.王室衰微的表现 B.商鞅变法的背景
C.秦灭六国的过程 D.秦朝统一的意义
【答案】D
【知识点】秦灭六国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自秦始皇以后,中国人明白了自己的国家应该是什么样子”并所学知识可知,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国长期征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D项正确;
王室衰微的表现是春秋时期,排除A项;
商靹变法的背景是战国时期,排除B项;
秦灭六国的过程材料未体现,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秦朝统一的认识。
11.(统编版2022-2023学年七年级历史寒假作业(6)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B卷)如图形象地展示了秦朝的疆域。图中方框内应填写的内容是(  )
A.海南岛 B.南海 C.台湾岛 D.黄海
【答案】B
【知识点】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的疆域,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之一,故选项B符合题意;
A.海南岛,不符合题意;
C.台湾岛,不符合题意;
D.黄海,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看懂示意图,注意要知道示意图的方向,结合对所学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
12.(2024·) 秦时,南郡郡守向所属各县重申朝廷律令,规定: 各县长官若不能及时发现民间的违法行为,就是“不胜任”,发现了不敢管就是“不廉”,都要受到严惩。这表明,当时(  )
A.南方土地开发 B.地方治理强化
C.社会矛盾缓和 D.中央机构完善
【答案】B
【知识点】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秦时,南郡郡守向所属各县重申朝廷律令,规定:各县长官若不能及时发现民间的违法行为,就是‘不胜任’,发现了不敢管就是‘不廉’,”可知秦朝对地方治理的强化,B项正确;
本题涉及的是政治,未涉及到土地开发,排除A项;
本题讲述的是对各县长官的管理,并未涉及社会矛盾,排除C项;
本题是对地方的治理,并没有涉及中央,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秦朝对地方的统治,考查学生理解分析能力和识记能力。
13.(2024·) 秦朝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对后世有深远影响。下列材料可以说明(  )
材料 出处
王初并天下,自以为德兼三皇,功过五帝,乃更号曰“皇帝” 《资治通鉴》
御史大夫,秦官,位上卿,银印青绶,掌副丞相 《汉书 百官公卿表》
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 《史记 秦始皇本纪》
A.地方管理,行政高效 B.法律严苛,赋税沉重
C.中央集权,创新制度 D.疆域辽阔,人口众多
【答案】C
【知识点】秦确立中央集权制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皇帝”“御史大夫,秦官,位上卿……掌副丞相”“郡置守、尉、监”可知,秦始皇创制了皇帝制,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在全国推行郡县制,C项正确;
材料无法得出行政高效的信息,排除A项;
材料未涉及秦朝严苛的法律,未涉及沉重的赋税,排除B项;
材料未涉及秦朝疆域辽阔、人口众多的信息,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识记秦朝的政治制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14.(2022七上·龙岗期末)有学者指出:“秦朝止住了乱世分裂的历史车轮,而使之转向天下一统。而在这次紧急转弯的同时,它往往只能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垫在历史的巨轮之下,以先驱者的角色不幸成为先烈,成为一个过渡王朝。……正是分裂的强大惯性突然受阻时所产生的巨大震荡,涌出了对新生统一政权的颠覆性力量。”材料强调秦朝(  )
A.建立了强大的中央集权制度 B.缺少行之有效的制度建设
C.面临着巩固统一的巨大阻力 D.暴政是其速亡的根本原因
【答案】C
【知识点】秦灭六国
【解析】【分析】由材料“秦朝止住了乱世分裂的历史车轮,而使之转向天下一统。而在这次紧急转弯的同时,它往往只能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垫在历史的巨轮之下,以先驱者的角色不幸成为先烈,成为一个过渡王朝。……正是分裂的强大惯性突然受阻时所产生的巨大震荡,涌出了对新生统一政权的颠覆性力量。”并结合所学可知,秦统一六国后,使分裂动荡的局面转向天下一统的格局,但仍然存在着威胁国家大一统的阻碍力量,C项正确;
秦实现统一后,原来各自为政的政治形态已不能适应新的社会发展,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秦朝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A项;
秦朝建立了有效的制度建设,如郡县制、三公九卿制等,排除B项;
秦朝的暴政是其速亡的根本原因,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秦朝的认识。
15.(2023七上·百色期中)历史课上,李明同学展示了他创作的历史漫画(如下)。据此推断,他正在学习的是(  )
A.汉初休养生息 B.秦国商鞅变法
C.秦朝巩固统一 D.汉武帝大一统
【答案】C
【知识点】秦灭六国
【解析】【分析】A:题干未涉及汉初休养生息,A项不符合题意;
B:题干未涉及秦国商鞅变法,B项不符合题意;
C:根据题干“统一度量衡、车同轨、书同文”和结合所学可知,秦始皇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统一车轨,促进各地文化、经济交流,有利于巩固统一,C项符合题意;
D:题干未涉及汉武帝大一统,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能力,理解并识记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二、材料分析题
16.(2023七上·衡山期末)秦始皇以其雄才大略,缔造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被称为“千古 一帝” 。秦朝虽然短暂,但它对中国历史的发展影响深远。根据所学知识,结合材料,回 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古风》
嬴政二十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一法
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货币一统。 ——《史记·秦始皇本纪》
(1) 材料一中“秦王”指谁,材料体现了“秦王”作出了哪一重大贡献?
(2) 材料二反映出秦始皇确立了什么制度?指出这种政治制度有何特点。
(3) 从材料三可以看出,为了巩固国家统一,秦始皇采取了哪些措施?
【答案】(1)“秦王:秦王嬴政(或秦始皇)贡献:统一中国
(2)中央集权制度;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皇权至高无上
(3)统一度量衡、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统一文字、统一货币。
【知识点】秦巩固统一的措施;秦确立中央集权制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和结合所学可知,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兼并关东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秦朝,材料体现了“秦王”的贡献是统一中国。
(2)根据材料二和结合所学可知,秦始皇建立了一整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他规定最高统治者称皇帝,国家一切大事,都由皇帝一人裁决,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在中央,皇帝之下,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最后的决断权由皇帝掌控;在地方,实行郡县制,郡下设县,郡县制为后来封建王朝长期沿用。这种政治制度的特点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皇权至高无上。
(3)根据材料三“嬴政二十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一法度衡石大尺,车同轨,书同文字,货币一统。”和结合所学可知,秦始皇统一度量衡、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统一文字、统一货币。
故答案为:
(1)“秦王:秦王嬴政(或秦始皇)。贡献:统一中国。
(2)制度:中央集权制度;特点: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皇权至高无上。
(3)措施:统一度量衡、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统一文字、统一货币。(或引用原文“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货币一统。”)
【点评】本题以三则材料为依托,考查秦始皇统一全国和巩固统治的措施,考查学生阅读史料、获取与解读信息、调动与运用知识等能力,解题时要注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从材料中找出关键句子,对这些语句进行分析,把它和课本所学结合回答。
1 / 1部编版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9课秦统一中国课时练
一、选择题
1.(2022七上·深圳期中)秦统一后建立起“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丹阴山至辽东”的幅员辽阔的国家。为了有效地管理地方,秦朝(  )
A.沿用禅让制 B.实行分封制 C.建立郡县制 D.实行行省制
2.(2021七上·常德期中)为加强对官员的监察,秦始皇时期设置了(  )
A.丞相 B.太尉 C.御史大夫 D.县令
3.(2020七上·龙岗期中)《三字经》中有云:“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其中“五霸”中最早出现的霸主和“七雄”中最后胜出的诸侯国分别是(  )
A.齐桓公、齐国 B.晋文公、齐国
C.齐桓公、秦国 D.楚庄王、秦国
4.(2023七上·微山期末)“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政治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尤其是儒家学者更是大惑不解,而且不久就大起恐慌,这简直就是打碎他们的饭碗了。”材料中描述“政治结构”指的是 (  )
A.尧舜禹时期实行的禅让制 B.西周实行的分封制
C.秦朝实行的中央集权制 D.西汉实行的刺史制度
5.(2016七上·济源期中)《帝国的终结》是易中天迄今为止最看重的一部著作,该著作深刻探究了中国帝国制度形成和灭亡的原因。书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  )
A.统一度量衡、货币 B.焚书坑儒
C.统一文字 D.建立统一国家和中央集权制度
6.(2019七上·成武期末)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这种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思想来源于(  )
A.儒家思想 B.墨家思想 C.道家思想 D.法家思想
7.(2023七上·自贡期中)下图是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货币。两者所起的相同历史作用是(  )
A.加强国家对经济的管理 B.传承春秋战国造币技术
C.有利于货币种类多样化 D.有利于商人地位的提升
8.(2020七上·龙湖期末)李克强总理曾经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大道至简,有权不可任性。”秦朝时,为了让官员“有权不可任性”而设立的官职是(  )
A.丞相 B.太尉 C.御史大夫 D.郡守
9.(2023七上·农安期中)长城凝聚着我们祖先的血汗和智慧。秦长城的起止点分别是(  )
A.临洮一咸阳 B.临洮一辽东
C.陇西一辽东 D.临洮一函谷关
10.(2023七上·揭阳期末)有学者认为,自秦始皇以后,中国人明白了自己的国家应该是什么样子,虽有曲折,历史大势终归是要回到统一国家的正轨上来。他意在说明(· )
A.王室衰微的表现 B.商鞅变法的背景
C.秦灭六国的过程 D.秦朝统一的意义
11.(统编版2022-2023学年七年级历史寒假作业(6)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B卷)如图形象地展示了秦朝的疆域。图中方框内应填写的内容是(  )
A.海南岛 B.南海 C.台湾岛 D.黄海
12.(2024·) 秦时,南郡郡守向所属各县重申朝廷律令,规定: 各县长官若不能及时发现民间的违法行为,就是“不胜任”,发现了不敢管就是“不廉”,都要受到严惩。这表明,当时(  )
A.南方土地开发 B.地方治理强化
C.社会矛盾缓和 D.中央机构完善
13.(2024·) 秦朝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对后世有深远影响。下列材料可以说明(  )
材料 出处
王初并天下,自以为德兼三皇,功过五帝,乃更号曰“皇帝” 《资治通鉴》
御史大夫,秦官,位上卿,银印青绶,掌副丞相 《汉书 百官公卿表》
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 《史记 秦始皇本纪》
A.地方管理,行政高效 B.法律严苛,赋税沉重
C.中央集权,创新制度 D.疆域辽阔,人口众多
14.(2022七上·龙岗期末)有学者指出:“秦朝止住了乱世分裂的历史车轮,而使之转向天下一统。而在这次紧急转弯的同时,它往往只能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垫在历史的巨轮之下,以先驱者的角色不幸成为先烈,成为一个过渡王朝。……正是分裂的强大惯性突然受阻时所产生的巨大震荡,涌出了对新生统一政权的颠覆性力量。”材料强调秦朝(  )
A.建立了强大的中央集权制度 B.缺少行之有效的制度建设
C.面临着巩固统一的巨大阻力 D.暴政是其速亡的根本原因
15.(2023七上·百色期中)历史课上,李明同学展示了他创作的历史漫画(如下)。据此推断,他正在学习的是(  )
A.汉初休养生息 B.秦国商鞅变法
C.秦朝巩固统一 D.汉武帝大一统
二、材料分析题
16.(2023七上·衡山期末)秦始皇以其雄才大略,缔造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被称为“千古 一帝” 。秦朝虽然短暂,但它对中国历史的发展影响深远。根据所学知识,结合材料,回 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古风》
嬴政二十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一法
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货币一统。 ——《史记·秦始皇本纪》
(1) 材料一中“秦王”指谁,材料体现了“秦王”作出了哪一重大贡献?
(2) 材料二反映出秦始皇确立了什么制度?指出这种政治制度有何特点。
(3) 从材料三可以看出,为了巩固国家统一,秦始皇采取了哪些措施?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秦确立中央集权制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统一天下后,为了有效地管理地方,在全国范围内建立郡县制,C符合题意;
禅让制主要在原始社会末期使用,排除A;
分封制在西周时期实行,秦朝废除,排除B;
元朝实行行省制,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难度适中,理解材料,掌握秦朝管理地方的制度是郡县制即可作答。同时,对禅让制、分封制、行省制度的基本知识有所掌握。
2.【答案】C
【知识点】秦确立中央集权制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实现统一后,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称为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皇帝之下,设有中央政权结构,有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统领,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最后的决断权由皇帝掌控。因此,选项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秦始皇确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有关知识。理解和识记此种制度确立的目的、措施、影响等基础知识是解答相关问题的关键。
3.【答案】C
【知识点】秦灭六国;春秋争霸
【解析】【分析】A. 齐桓公、齐国 ,不符合题意;
B. 晋文公、齐国 ,不符合题意;
C.依据课本所学可知,春秋时期有众多的诸侯国,其中比较强大的有十几个。一些强大的诸侯为取得优势,进行征战,争夺霸权地位。齐桓公打着“尊天子,攘四夷”的旗号,号召诸侯,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秦国通过六国的战争,先后攻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故选项C符合题意;
D. 楚庄王、秦国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类知识点,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需要学生准确记忆回答。
4.【答案】C
【知识点】秦确立中央集权制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可知,材料一描述的是中国秦朝的历史状况。题干中的“政治结构”是指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秦朝建立后,为了适应新的统一形势,加强封建统治,秦始皇废除分封制,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上,推行郡县制,郡下设县。对后世影响深远,C符合题意;
尧舜禹时期实行的禅让制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A;
西周实行的分封制与题干“没有封国封爵”不符,排除B;
西汉实行的刺史制度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5.【答案】D
【知识点】秦灭六国
【解析】【分析】秦王嬴政从公元前230年到前221年秦始皇先后灭掉了六国,完成国家统一,并在政治、军事、经济、交通、文化及对外开拓诸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新的政策,大大加强了全国之一统,对后世亦产生颇大的影响。其中影响最大的是秦朝开创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和国家统一的观念,影响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及现在。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6.【答案】D
【知识点】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秦确立中央集权制
【解析】【分析】韩非是法家的代表人物,他主张改革,提倡法治。他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深受秦国国君的赏识。秦始皇为了加强统治,采取了丞相李斯的建议,焚书坑儒,用刑法加强统治,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ABC三项均与中央集权无关,不符合题意;
D项法家思想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思想来源,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法家思想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的应用能力。要注意法家思想韩非子的主张对后世的影响。
7.【答案】A
【知识点】秦巩固统一的措施;汉武帝的大一统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图片结合所学可知,图片中分别是秦朝的半两钱和汉武帝时期发行的五铢钱,秦始皇下令废除六国的货币,以秦国的圆形方孔半两钱为标准货币在全国流通,这样改变了以往币制混乱的状况,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促进各地经济的交流。为加强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两者所起的相同历史作用是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管理,A项正确;这两种货币风格与春秋战国时期有所不同,排除B项;
半两钱和五铢钱币外形相似,货币种类多样化不利于经济交流,统一货币是为了加强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促进各地区经济交流,排除C项;
题干的货币与商人地位的提升没有关系,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秦汉统一货币的认识。
8.【答案】C
【知识点】秦确立中央集权制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了更好的适应新的统一形势,建立了中央集权制,皇帝是最高统治者,总揽全国的军政要务,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由此可知,在秦朝时负责监察百官的是御史大夫。选项C符合题意;
丞相分管行政,A排除;
太尉分管军事,B排除;
郡守是地方官员,D排除;
故答案为: C。
【点评】 本题考查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要把握御史大夫的职责。 皇帝是最高统治者,总揽全国的军政要务,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
9.【答案】B
【知识点】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解析】【分析】为了抵御匈奴的进攻,安定北边,维护国家统一,秦始皇派蒙恬出击匈奴并修筑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城防,这就是闻名世界的“万里长城”,排除ACD,B项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秦长城的起止点等知识。
10.【答案】D
【知识点】秦灭六国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自秦始皇以后,中国人明白了自己的国家应该是什么样子”并所学知识可知,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国长期征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D项正确;
王室衰微的表现是春秋时期,排除A项;
商靹变法的背景是战国时期,排除B项;
秦灭六国的过程材料未体现,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秦朝统一的认识。
11.【答案】B
【知识点】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的疆域,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之一,故选项B符合题意;
A.海南岛,不符合题意;
C.台湾岛,不符合题意;
D.黄海,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看懂示意图,注意要知道示意图的方向,结合对所学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
12.【答案】B
【知识点】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秦时,南郡郡守向所属各县重申朝廷律令,规定:各县长官若不能及时发现民间的违法行为,就是‘不胜任’,发现了不敢管就是‘不廉’,”可知秦朝对地方治理的强化,B项正确;
本题涉及的是政治,未涉及到土地开发,排除A项;
本题讲述的是对各县长官的管理,并未涉及社会矛盾,排除C项;
本题是对地方的治理,并没有涉及中央,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秦朝对地方的统治,考查学生理解分析能力和识记能力。
13.【答案】C
【知识点】秦确立中央集权制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皇帝”“御史大夫,秦官,位上卿……掌副丞相”“郡置守、尉、监”可知,秦始皇创制了皇帝制,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在全国推行郡县制,C项正确;
材料无法得出行政高效的信息,排除A项;
材料未涉及秦朝严苛的法律,未涉及沉重的赋税,排除B项;
材料未涉及秦朝疆域辽阔、人口众多的信息,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识记秦朝的政治制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14.【答案】C
【知识点】秦灭六国
【解析】【分析】由材料“秦朝止住了乱世分裂的历史车轮,而使之转向天下一统。而在这次紧急转弯的同时,它往往只能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垫在历史的巨轮之下,以先驱者的角色不幸成为先烈,成为一个过渡王朝。……正是分裂的强大惯性突然受阻时所产生的巨大震荡,涌出了对新生统一政权的颠覆性力量。”并结合所学可知,秦统一六国后,使分裂动荡的局面转向天下一统的格局,但仍然存在着威胁国家大一统的阻碍力量,C项正确;
秦实现统一后,原来各自为政的政治形态已不能适应新的社会发展,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秦朝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A项;
秦朝建立了有效的制度建设,如郡县制、三公九卿制等,排除B项;
秦朝的暴政是其速亡的根本原因,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秦朝的认识。
15.【答案】C
【知识点】秦灭六国
【解析】【分析】A:题干未涉及汉初休养生息,A项不符合题意;
B:题干未涉及秦国商鞅变法,B项不符合题意;
C:根据题干“统一度量衡、车同轨、书同文”和结合所学可知,秦始皇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统一车轨,促进各地文化、经济交流,有利于巩固统一,C项符合题意;
D:题干未涉及汉武帝大一统,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能力,理解并识记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16.【答案】(1)“秦王:秦王嬴政(或秦始皇)贡献:统一中国
(2)中央集权制度;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皇权至高无上
(3)统一度量衡、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统一文字、统一货币。
【知识点】秦巩固统一的措施;秦确立中央集权制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和结合所学可知,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兼并关东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秦朝,材料体现了“秦王”的贡献是统一中国。
(2)根据材料二和结合所学可知,秦始皇建立了一整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他规定最高统治者称皇帝,国家一切大事,都由皇帝一人裁决,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在中央,皇帝之下,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最后的决断权由皇帝掌控;在地方,实行郡县制,郡下设县,郡县制为后来封建王朝长期沿用。这种政治制度的特点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皇权至高无上。
(3)根据材料三“嬴政二十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一法度衡石大尺,车同轨,书同文字,货币一统。”和结合所学可知,秦始皇统一度量衡、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统一文字、统一货币。
故答案为:
(1)“秦王:秦王嬴政(或秦始皇)。贡献:统一中国。
(2)制度:中央集权制度;特点: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皇权至高无上。
(3)措施:统一度量衡、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统一文字、统一货币。(或引用原文“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货币一统。”)
【点评】本题以三则材料为依托,考查秦始皇统一全国和巩固统治的措施,考查学生阅读史料、获取与解读信息、调动与运用知识等能力,解题时要注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从材料中找出关键句子,对这些语句进行分析,把它和课本所学结合回答。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