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8课百家争鸣课时练
一、选择题
1.(2020七上·德庆月考)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多次引经据典,寓意深邃,极具启迪意义。其中引用的经典“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体现了诸子百家中哪家学派思想?( )
A.墨家的兼爱 B.儒家的仁政 C.法家的法治 D.道家的辩证
【答案】C
【知识点】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A.墨家的兼爱,不符合题意;
B.儒家的仁政,不符合题意;
C.依据题干信息“ 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可以看出,这里说的是执行法度的人坚决,国家就会富强;执行法度的人软弱,国家就会贫弱,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体现的是法家的法治思想,故选项C符合题意;
D.道家的辩证,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紧贴题干信息进行理解回答,难点是理解题干含义,这是文言文,只有理解题干含义,才能进行理解回答。
2.(2023七上·和平期末)战国时期,诸子百家观点不同甚至相反,“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各派主张虽然不同,但是互相补充,互相制约。这体现了当时( )
A.文化兼收并蓄 B.官府垄断教育
C.思想严格控制 D.社会动荡不安
【答案】A
【知识点】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战国时期,诸子百家观点不同甚至相反,‘蜂出并作,各引-端’,各派主张虽然不同,但是互相补充,互相制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体现了当时文化兼收并蓄。
A项文化兼收并蓄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B项官府垄断教育题干内容没有涉及,不符合题意;
C项思想严格控制与战国时期史实不符,不符合题意;
D项社会动荡不安与题干信息没有联系,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百家争鸣及学生解读分析材料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正确识读题干材料。
3.(2024·) 老子主张“无为而治”, 孔子提倡“为政以德”, 墨子主张“兼爱”“非攻”, 韩非强调以法治国。他们提出这些主张的共同目的是( )
A.推崇西周制度 B.支持兼并战争
C.解决社会问题 D.追求精神自由
【答案】C
【知识点】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孔子、老子、墨子、孟子生活在春秋战国时期,社会长期动荡不安是他们的社会背景。根据材料“无为而治”、“兼爱”“非攻”可知强调顺应自然,减少战争;“为政以德”、“以法治国”可知强调治国理政的理念;诸子百家提出这些主张的共同目的都是为了解决社会问题,C项正确;
韩非子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不可能推崇西周制度,排除A项;
墨家并不是支持兼并战争的,排除B项;
“为政以德”、“以法治国”强调治国理政的理念,并不是追求精神自由,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百家争鸣的背景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理解的能力。
4.(2022七上·龙岗期中)孔子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及思想家。历史学家夏曾佑在《中国古代史》一书中说:“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三者皆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也。”其中,“中国之教”主要指的是孔子( )
A.提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B.推崇西周的宗法制,主张以德治国
C.创立的儒家思想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D.撰写《论语》,为后世留下了经典
【答案】C
【知识点】孔子的贡献及评价
【解析】【分析】“中国之教”主要指的是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对后世产生影响深远。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的精神支柱。从此,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C项正确;
提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属于孔子的教学方法,排除A项;
推崇西周的制度不符合“中国之教”的内涵,排除B项;
《论语》并非是孔子编写的,是孔门弟子集体智慧的结晶,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孔子的认识。
5.(2023七上·和平期末)孔子施教的首要内容是“子以四教:文、行、忠、信”。四教之中,文是文化历史知识的学习,行、忠、信都是思想品德的修养。据此可知,孔子在教学中( )
A.注重文化知识教育 B.主张“有教无类”
C.注重德育教育 D.教育弟子全面发展
【答案】C
【知识点】孔子的贡献及评价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文是文化历史知识的学习,行、忠、信都是思想品德的修养”可知,孔子在教学中,思想品德的修养占得比重大。
A项注重文化知识教育错误,孔子更注重德育教育,不符合题意;
B项主张“有教无类”材料没有体现,不符合题意;
C项注重德育教育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D项教育弟子全面发展错误,材料是对文化知识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对比,不涉及全面发展,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孔子的教育主张及学生的理解能力,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6.(2023七上·桑植月考)春秋战国时期,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认为“万物运行有其自然法则,人们应顺应自然”的思想流派是 ( )
A.道家学派 B.法家学派 C.墨家学派 D.儒家学派
【答案】A
【知识点】老子的主张
【解析】【分析】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道家学派认为万物运行有其自然的法则,人们应当顺应自然,主张“无为而治”,强调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
A项道家学派认为“万物运行有其自然法则,人们应顺应自然”,符合题意;
B项法家学派主张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不符合题意;
C项墨家学派反对相互攻伐兼并,不符合题意;
D项儒家学派主张以人为本,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道家的思想主张。掌握道家的思想主张,注意区分百家争鸣时各家的思想主张。
7.(2023七上·岳池期末)“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故事包含了对立事物能够互相转化的道理,包含这一观点的思想家是( )
A.老子 B.孔子 C.孟子 D.韩非
【答案】A
【知识点】老子的主张
【解析】【分析】A:根据题干“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和结合所学可知,老子主张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互相转化。“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体现了老子的这一思想老子,A项符合题意;
B: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提出“仁者爱人”。主张“以德治国”,反对苛政,B项不符合题意;
C:孟子主张实行“仁政”,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C项不符合题意;
D:韩非是法家学派集大成者,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以法治国,设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老子的思想主张,考查学生对史料的分析和解读能力,难度一般,答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
8.(2023七上·满城期末)制作知识结构图是学习历史的一种方法。下图“ ”处应该填写( )
A.百家争鸣 B.变法改革 C.兼并战争 D.诸侯争霸
【答案】A
【知识点】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A:根据题干“道家”“儒家”“墨家”“法家”和结合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待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互相辩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A项符合题意;
B:变法改革与题干无关,B项不符合题意;
C:兼并战争与题干无关,C项不符合题意;
D:诸侯争霸与题干无关,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百家争鸣,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准确识记并理解百家争鸣的相关知识。
9.(2023七上·河西期中)“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 格。 ”这些思想主张属于( )
A.道家学派 B.儒家学派 C.法家学派 D.兵家学派
【答案】B
【知识点】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孔子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主张以德治国,反对苛政。题干中“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强调以德治国,B项正确;
道家学派主张,无为而治,强调人与自然之间,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排除A项;
法家学派提出以法治国的思想,排除C项;
兵家学派战略思想中心为“上兵伐谋”,“知己知彼”,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考查儒家,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题干中的思想主张属于儒家学派。
10.(2023七上·期末)习近平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春秋时期大教育家孔子的教育实践中,体现了这一主题思想的是( )
A.主张以德治国和以法治国相结合
B.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
C.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教育相结合
D.创立儒家思想
【答案】B
【知识点】孔子的贡献及评价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促进教育公平”结合所学知识,孔子不仅是大思想家,而且还是大教育家。他创办私学,打破了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主张“有教无类”,招收不同出身的学生,先后培养了三千弟子,促进了教育在民间的发展,B项正确;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在政治上主张以德治国,与以法治国无关,排除A项;
注重道德教育是孔子的教育思想,但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促进教育公平”主旨不符,排除C项;
孔子创立儒家思想是思想贡献,不是教育贡献,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孔子的教育贡献,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1.(2024七上·期末)胡适说:“孔子是一个了不得的教育家。他提出的教育哲学可以说是民主、自由的教育哲学,将人看作是平等的。”下列选项属于孔子的“教育哲学”的是( )
A.“有教无类” B.为政以德
C.仁者爱人 D.“无为而治”
【答案】A
【知识点】孔子的贡献及评价
【解析】【分析】A:根据题干“孔子是一个了不得的教育家。他提出的教育哲学可以说是民主、自由的教育哲学,将人看作是平等的。”和结合所学可知,孔子创办私学,打破了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主张“有教无类”,招收不同出身的学生,促进了教育在民间的发展,A项符合题意;
B:为政以德是政治思想,B项不符合题意;
C:仁者爱人是政治思想,C项不符合题意;
D:老子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孔子在教育上的贡献,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识记并准确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12.(2023七上·伊犁哈萨克期末)欧洲伟大思想家伏尔泰曾说:“东方人闪烁出智慧之光,而孔子就是集大成者!”孔子的“智慧”核心是( )
A.“仁” B.“无为”
C.“兼爱非攻” D.“以法治国”
【答案】A
【知识点】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孔子是伟大的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主要是“仁”和“礼”两部分;孔子还是伟大的教育家,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积累许多有用的教学方法和经验等。故A符合题意;
“无为”是道家的思想主张,排除B;
“兼爱非攻”是墨家的思想主张,排除C;
“以法治国”是法家的主张,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熟练掌握课本知识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13.(2023七上·忻州期末)绘制思维导图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图反映的内容为( )
A.私学兴起 B.百家争鸣 C.变法改革 D.道教诞生
【答案】B
【知识点】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互相辩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各个学派争论的共同问题是如何治理国家。B符合题意;
题干信息未出现私学的相关知识,排除A;
变法改革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C;
道教产生于我国的东汉时期,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百家争鸣的知识。难度适中,分析图片信息,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14.(2023七上·会同期末) 郭沫若说:“由秦到现在两千多年了,我们依然感觉春秋战国在学术思想史上是中国的黄金时代。”这是因为春秋战国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其中主张“以德治国”、“依法治国”的理念仍然影响我们当代,有这两种思想的思想家分别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答案】D
【知识点】孔子的贡献及评价;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主张“以德治国”、“依法治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以德治国是儒家思想,是孔子提出的;依法治国是法家韩非子的思想主张,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所学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就是要准确记忆课本基础知识,诸子百家思想主张较多,要注意区别识记。
15.(2023七上·期末)2022年北京冬奥会会徽(下图)以汉字“冬”为灵感来源,图案中间舞动的线条,体现了与会徽图形的整体感和统一性,浑然一体,自然天成。它的整体设计理念与下列思想最一致的是( )
A.为政以德 B.选贤任能 C.依法治国 D.顺应自然
【答案】D
【知识点】老子的主张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 体现了与会徽图形的整体感和统一性,浑然一体,自然天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自然天成体现了古代顺应自然的思想,故选项D符合题意;
A.为政以德,体现儒家思想,不符合题意;
B.选贤任能,选拔贤德之人,不符合题意;
C.依法治国,体现法治思想,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抓住其中的关键词“自然天成”,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理解识记回答。
二、材料分析题
16.(2023七上·满城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国时期,强大的诸侯已不再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而是各自为政,扩充军队,力图拓展疆域。七国都拥有强大的军队,相互之间展开战争……七雄之间的兼并战争连绵不断,越来越激烈。
材料二 战国时期,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新兴地主阶级的势力增强。为适应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各诸侯国统治者实行变法改革,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程序,以求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
材料三 战国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瓦解,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此时的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各陈其说,史称“诸子百家”。其中,墨家、儒家、道家、法家等学派的影响最大。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1) 材料一中“尊王攘夷”的旗号产生的背景是什么?
(2)材料二中“各诸侯国统治者实行变法改革”,其中,成效最大的改革发生在哪个诸侯国?
(3)在材料三的“墨家、儒家、道家、法家”中,请任选两家写出其代表人物。
(4)据以上三则材料,分别概括战国时期的主要社会特征。
【答案】(1)周王室地位下降,大的诸侯势力崛起。
(2)秦国
(3)墨家:墨子;儒家:孟子。
(4)兼并战争、制度变革和思想学术的繁荣。
【知识点】春秋争霸;商鞅变法;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战国时期,强大的诸侯已不再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而是各自为政,扩充军队,力图拓展疆域。”和结合所学可知,周王室衰微,诸侯国势力崛起,不再听从王命,也不再定期向天子纳贡,各自为政,以尊王攘夷的名义进行征战。
(2)根据所学可知,战国时期,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新兴地主阶级的势力增强。为适应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各诸侯国统治者实行变法改革,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以求富国强兵。在各国变法中,秦国的商鞅变法成效最大。
(3)根据所学可知,战国时期,墨家的代表人物是墨子;儒家的代表人物是孟子和荀子;道家的代表人物是庄子;法家的代表人物是韩非子。
(4)根据材料一可知,战国时期的社会特征是兼并战争;根据材料二可知,战国时期的社会特征是制度变革;根据材料三可知,战国时期的社会特征是思想学术的繁荣。
故答案为:
(1)背景:周王室地位下降,大的诸侯势力崛起。
(2)诸侯国:秦国。
(3)墨家:墨子;儒家:孟子。
(4)社会特征:兼并战争、制度变革和思想学术的繁荣。
【点评】本题以三则材料为依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考查学生阅读史料、获取与解读信息、调动与运用知识等能力,解题时要注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从材料中找出关键句子,对这些语句进行分析,把它和课本所学结合回答。
1 / 1部编版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8课百家争鸣课时练
一、选择题
1.(2020七上·德庆月考)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多次引经据典,寓意深邃,极具启迪意义。其中引用的经典“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体现了诸子百家中哪家学派思想?( )
A.墨家的兼爱 B.儒家的仁政 C.法家的法治 D.道家的辩证
2.(2023七上·和平期末)战国时期,诸子百家观点不同甚至相反,“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各派主张虽然不同,但是互相补充,互相制约。这体现了当时( )
A.文化兼收并蓄 B.官府垄断教育
C.思想严格控制 D.社会动荡不安
3.(2024·) 老子主张“无为而治”, 孔子提倡“为政以德”, 墨子主张“兼爱”“非攻”, 韩非强调以法治国。他们提出这些主张的共同目的是( )
A.推崇西周制度 B.支持兼并战争
C.解决社会问题 D.追求精神自由
4.(2022七上·龙岗期中)孔子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及思想家。历史学家夏曾佑在《中国古代史》一书中说:“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三者皆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也。”其中,“中国之教”主要指的是孔子( )
A.提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B.推崇西周的宗法制,主张以德治国
C.创立的儒家思想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D.撰写《论语》,为后世留下了经典
5.(2023七上·和平期末)孔子施教的首要内容是“子以四教:文、行、忠、信”。四教之中,文是文化历史知识的学习,行、忠、信都是思想品德的修养。据此可知,孔子在教学中( )
A.注重文化知识教育 B.主张“有教无类”
C.注重德育教育 D.教育弟子全面发展
6.(2023七上·桑植月考)春秋战国时期,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认为“万物运行有其自然法则,人们应顺应自然”的思想流派是 ( )
A.道家学派 B.法家学派 C.墨家学派 D.儒家学派
7.(2023七上·岳池期末)“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故事包含了对立事物能够互相转化的道理,包含这一观点的思想家是( )
A.老子 B.孔子 C.孟子 D.韩非
8.(2023七上·满城期末)制作知识结构图是学习历史的一种方法。下图“ ”处应该填写( )
A.百家争鸣 B.变法改革 C.兼并战争 D.诸侯争霸
9.(2023七上·河西期中)“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 格。 ”这些思想主张属于( )
A.道家学派 B.儒家学派 C.法家学派 D.兵家学派
10.(2023七上·期末)习近平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春秋时期大教育家孔子的教育实践中,体现了这一主题思想的是( )
A.主张以德治国和以法治国相结合
B.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
C.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教育相结合
D.创立儒家思想
11.(2024七上·期末)胡适说:“孔子是一个了不得的教育家。他提出的教育哲学可以说是民主、自由的教育哲学,将人看作是平等的。”下列选项属于孔子的“教育哲学”的是( )
A.“有教无类” B.为政以德
C.仁者爱人 D.“无为而治”
12.(2023七上·伊犁哈萨克期末)欧洲伟大思想家伏尔泰曾说:“东方人闪烁出智慧之光,而孔子就是集大成者!”孔子的“智慧”核心是( )
A.“仁” B.“无为”
C.“兼爱非攻” D.“以法治国”
13.(2023七上·忻州期末)绘制思维导图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图反映的内容为( )
A.私学兴起 B.百家争鸣 C.变法改革 D.道教诞生
14.(2023七上·会同期末) 郭沫若说:“由秦到现在两千多年了,我们依然感觉春秋战国在学术思想史上是中国的黄金时代。”这是因为春秋战国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其中主张“以德治国”、“依法治国”的理念仍然影响我们当代,有这两种思想的思想家分别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15.(2023七上·期末)2022年北京冬奥会会徽(下图)以汉字“冬”为灵感来源,图案中间舞动的线条,体现了与会徽图形的整体感和统一性,浑然一体,自然天成。它的整体设计理念与下列思想最一致的是( )
A.为政以德 B.选贤任能 C.依法治国 D.顺应自然
二、材料分析题
16.(2023七上·满城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国时期,强大的诸侯已不再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而是各自为政,扩充军队,力图拓展疆域。七国都拥有强大的军队,相互之间展开战争……七雄之间的兼并战争连绵不断,越来越激烈。
材料二 战国时期,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新兴地主阶级的势力增强。为适应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各诸侯国统治者实行变法改革,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程序,以求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
材料三 战国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瓦解,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此时的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各陈其说,史称“诸子百家”。其中,墨家、儒家、道家、法家等学派的影响最大。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1) 材料一中“尊王攘夷”的旗号产生的背景是什么?
(2)材料二中“各诸侯国统治者实行变法改革”,其中,成效最大的改革发生在哪个诸侯国?
(3)在材料三的“墨家、儒家、道家、法家”中,请任选两家写出其代表人物。
(4)据以上三则材料,分别概括战国时期的主要社会特征。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A.墨家的兼爱,不符合题意;
B.儒家的仁政,不符合题意;
C.依据题干信息“ 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可以看出,这里说的是执行法度的人坚决,国家就会富强;执行法度的人软弱,国家就会贫弱,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体现的是法家的法治思想,故选项C符合题意;
D.道家的辩证,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紧贴题干信息进行理解回答,难点是理解题干含义,这是文言文,只有理解题干含义,才能进行理解回答。
2.【答案】A
【知识点】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战国时期,诸子百家观点不同甚至相反,‘蜂出并作,各引-端’,各派主张虽然不同,但是互相补充,互相制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体现了当时文化兼收并蓄。
A项文化兼收并蓄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B项官府垄断教育题干内容没有涉及,不符合题意;
C项思想严格控制与战国时期史实不符,不符合题意;
D项社会动荡不安与题干信息没有联系,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百家争鸣及学生解读分析材料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正确识读题干材料。
3.【答案】C
【知识点】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孔子、老子、墨子、孟子生活在春秋战国时期,社会长期动荡不安是他们的社会背景。根据材料“无为而治”、“兼爱”“非攻”可知强调顺应自然,减少战争;“为政以德”、“以法治国”可知强调治国理政的理念;诸子百家提出这些主张的共同目的都是为了解决社会问题,C项正确;
韩非子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不可能推崇西周制度,排除A项;
墨家并不是支持兼并战争的,排除B项;
“为政以德”、“以法治国”强调治国理政的理念,并不是追求精神自由,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百家争鸣的背景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理解的能力。
4.【答案】C
【知识点】孔子的贡献及评价
【解析】【分析】“中国之教”主要指的是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对后世产生影响深远。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的精神支柱。从此,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C项正确;
提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属于孔子的教学方法,排除A项;
推崇西周的制度不符合“中国之教”的内涵,排除B项;
《论语》并非是孔子编写的,是孔门弟子集体智慧的结晶,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孔子的认识。
5.【答案】C
【知识点】孔子的贡献及评价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文是文化历史知识的学习,行、忠、信都是思想品德的修养”可知,孔子在教学中,思想品德的修养占得比重大。
A项注重文化知识教育错误,孔子更注重德育教育,不符合题意;
B项主张“有教无类”材料没有体现,不符合题意;
C项注重德育教育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D项教育弟子全面发展错误,材料是对文化知识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对比,不涉及全面发展,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孔子的教育主张及学生的理解能力,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6.【答案】A
【知识点】老子的主张
【解析】【分析】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道家学派认为万物运行有其自然的法则,人们应当顺应自然,主张“无为而治”,强调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
A项道家学派认为“万物运行有其自然法则,人们应顺应自然”,符合题意;
B项法家学派主张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不符合题意;
C项墨家学派反对相互攻伐兼并,不符合题意;
D项儒家学派主张以人为本,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道家的思想主张。掌握道家的思想主张,注意区分百家争鸣时各家的思想主张。
7.【答案】A
【知识点】老子的主张
【解析】【分析】A:根据题干“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和结合所学可知,老子主张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互相转化。“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体现了老子的这一思想老子,A项符合题意;
B: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提出“仁者爱人”。主张“以德治国”,反对苛政,B项不符合题意;
C:孟子主张实行“仁政”,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C项不符合题意;
D:韩非是法家学派集大成者,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以法治国,设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老子的思想主张,考查学生对史料的分析和解读能力,难度一般,答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
8.【答案】A
【知识点】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A:根据题干“道家”“儒家”“墨家”“法家”和结合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待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互相辩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A项符合题意;
B:变法改革与题干无关,B项不符合题意;
C:兼并战争与题干无关,C项不符合题意;
D:诸侯争霸与题干无关,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百家争鸣,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准确识记并理解百家争鸣的相关知识。
9.【答案】B
【知识点】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孔子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主张以德治国,反对苛政。题干中“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强调以德治国,B项正确;
道家学派主张,无为而治,强调人与自然之间,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排除A项;
法家学派提出以法治国的思想,排除C项;
兵家学派战略思想中心为“上兵伐谋”,“知己知彼”,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考查儒家,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题干中的思想主张属于儒家学派。
10.【答案】B
【知识点】孔子的贡献及评价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促进教育公平”结合所学知识,孔子不仅是大思想家,而且还是大教育家。他创办私学,打破了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主张“有教无类”,招收不同出身的学生,先后培养了三千弟子,促进了教育在民间的发展,B项正确;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在政治上主张以德治国,与以法治国无关,排除A项;
注重道德教育是孔子的教育思想,但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促进教育公平”主旨不符,排除C项;
孔子创立儒家思想是思想贡献,不是教育贡献,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孔子的教育贡献,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1.【答案】A
【知识点】孔子的贡献及评价
【解析】【分析】A:根据题干“孔子是一个了不得的教育家。他提出的教育哲学可以说是民主、自由的教育哲学,将人看作是平等的。”和结合所学可知,孔子创办私学,打破了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主张“有教无类”,招收不同出身的学生,促进了教育在民间的发展,A项符合题意;
B:为政以德是政治思想,B项不符合题意;
C:仁者爱人是政治思想,C项不符合题意;
D:老子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孔子在教育上的贡献,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识记并准确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12.【答案】A
【知识点】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孔子是伟大的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主要是“仁”和“礼”两部分;孔子还是伟大的教育家,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积累许多有用的教学方法和经验等。故A符合题意;
“无为”是道家的思想主张,排除B;
“兼爱非攻”是墨家的思想主张,排除C;
“以法治国”是法家的主张,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熟练掌握课本知识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13.【答案】B
【知识点】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互相辩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各个学派争论的共同问题是如何治理国家。B符合题意;
题干信息未出现私学的相关知识,排除A;
变法改革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C;
道教产生于我国的东汉时期,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百家争鸣的知识。难度适中,分析图片信息,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14.【答案】D
【知识点】孔子的贡献及评价;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主张“以德治国”、“依法治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以德治国是儒家思想,是孔子提出的;依法治国是法家韩非子的思想主张,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所学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就是要准确记忆课本基础知识,诸子百家思想主张较多,要注意区别识记。
15.【答案】D
【知识点】老子的主张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 体现了与会徽图形的整体感和统一性,浑然一体,自然天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自然天成体现了古代顺应自然的思想,故选项D符合题意;
A.为政以德,体现儒家思想,不符合题意;
B.选贤任能,选拔贤德之人,不符合题意;
C.依法治国,体现法治思想,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抓住其中的关键词“自然天成”,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理解识记回答。
16.【答案】(1)周王室地位下降,大的诸侯势力崛起。
(2)秦国
(3)墨家:墨子;儒家:孟子。
(4)兼并战争、制度变革和思想学术的繁荣。
【知识点】春秋争霸;商鞅变法;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战国时期,强大的诸侯已不再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而是各自为政,扩充军队,力图拓展疆域。”和结合所学可知,周王室衰微,诸侯国势力崛起,不再听从王命,也不再定期向天子纳贡,各自为政,以尊王攘夷的名义进行征战。
(2)根据所学可知,战国时期,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新兴地主阶级的势力增强。为适应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各诸侯国统治者实行变法改革,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以求富国强兵。在各国变法中,秦国的商鞅变法成效最大。
(3)根据所学可知,战国时期,墨家的代表人物是墨子;儒家的代表人物是孟子和荀子;道家的代表人物是庄子;法家的代表人物是韩非子。
(4)根据材料一可知,战国时期的社会特征是兼并战争;根据材料二可知,战国时期的社会特征是制度变革;根据材料三可知,战国时期的社会特征是思想学术的繁荣。
故答案为:
(1)背景:周王室地位下降,大的诸侯势力崛起。
(2)诸侯国:秦国。
(3)墨家:墨子;儒家:孟子。
(4)社会特征:兼并战争、制度变革和思想学术的繁荣。
【点评】本题以三则材料为依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考查学生阅读史料、获取与解读信息、调动与运用知识等能力,解题时要注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从材料中找出关键句子,对这些语句进行分析,把它和课本所学结合回答。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