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 中考 二轮专题 句式变换详解 课件(共1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中语文 中考 二轮专题 句式变换详解 课件(共1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87.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7-15 20:31: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5张PPT)
句式变换
单击输入您的封面副标题
(一)长句与短句
长句是指结构复杂、词语较多的句子,短句是指结构简单、词语较少的句子。
长句的特点一般有三:—是修饰语(定语、状语)多,二是并列成分多,三是某一成分的结构比较复杂。
短句可以是单句,也可以是复句;可以添加必要的成分和词语。
长句的修辞效果是表意严密、精确、细致,语意贯通,气势磅礴。政论文、科技文、文学评论及文学作品中描写自然景物或人物的心理状态多选用长句。短句的修辞效果是短小精悍、生动明快、活泼有力、节奏性强,能简明扼要地叙述事实,简洁生动地表现人物、事物的迅速变化,表达作者(人物)紧张、激越的情绪或果断、肯定的语气。
高明的作者往往是长句、短句兼用,错落有致,各尽其妙。
1,传统的现代派绘画——由毕加索、康定斯基、马蒂斯以不同的方式发展起来的抽象艺术是以高度发达的审视技能以及对其他绘画和艺术史的熟谙程度为先决条件的。
1,①传统的现代派绘画是抽象艺术。②它是由毕加索、慷定斯基、马蒂斯以不同方式发展起来的。③它是以高度发达的审视技能以及对其他绘画和艺术史的熟谙程度为先决条件的。
这次血腥事件,使越南战争变成了美国的一场使数十万美国士兵横渡太平洋前来参战并使其中数万人丧失性命的战争。
改为:这次血腥事件,使越南战争变成了美国的一场战争。这场战争使数十万美国士兵横渡太平洋前来参战,并使其中数万士兵丧失性命。
或:这次血腥事件,使越南战争变成了美国的一场战争,一场使数十万美国士兵横渡太平洋前来参战,并使其中万人丧失性命的战争。
二、散句与整句
结构相同或相似的一组句子叫整句;相反,结构不整齐、各式各样的句子交错运用的一组句子叫散句。
整句主要是排比、对偶句等;散句主要是长句短句交错、非排比句、非对偶句等。
整句改为散句是将整句中重复使用的提示词去掉,使相关内容变为细小成分。
散句改为整句则要加上重复使用的词语,使之和相关内容构成整齐句式;或将句中不太整齐的并列部分修整,分别组合,变为排比句或对偶句。
例1:花园里开满了红、黄、白三色鲜花。风儿一吹,犹如跳动的火焰、闪闪发光的金子和即将飘落到地上的雪花。(散句)
花园里开满了鲜花,风一吹,红的像火焰在跳动,黄的像金子在闪光,白的像雪花在飘落。(整句)
例2、度过了讨饭的童年生活和在财东马房里睡过觉的少年时代,青年时候又在深山远林里打过短工,他简直不知道世界上什么叫困难。
整句:他童年时候讨过饭,少年时候在财东马房里睡过觉,青年时候又在深山远林里打过短工,他简直不知道世界上什么叫困难。
[比较]散句形式,自由活泼,富有变化;
整句形式,结构整齐,音节和谐,能渲染气氛,加强语势。
三、形象句与平实句
现代著名散文家柯灵对微型小说的创作要领有如下形象的比喻:
  (微型小说)“关节处一着棋活,妙手成春;结穴处临去秋波那一转,令人低回不尽。”
  请你将柯灵的话用平易朴实的语言重新表述。(不超过40个字)(4分)
答案:关键的地方写得生动就满篇生辉;结尾点题处应委婉含蓄,意味深长。
四、书面语句式与口语句式
这两种句式的主要区别是:
口语句式的特点是比较短小,结构也简单,少用关联词语,它的修辞作用主要是活泼、自然;
书面句式的特点是多用长句,结构较复杂,关联词语用得较多,有时沿用一些文言句式,它的修辞作用主要是严谨、周密。
此外,口语句式和书面句式在所运用的词语方面,也具有明显的风格色彩上的区别:口语句式大都由通俗的口语词组成;书面句式大都由文雅的书面语词组成。
根据语言环境,用口语方式转述下面书面材料的内容。(4分)
  材料:①徐凡,男,江苏南京人,东方大学文学院教授。② 系我国红学界后起之秀, ③尤以考证作者身世见长。 ④专著《曹雪芹家世考》、《大观园人物论》、《<红楼梦>导读》(获优秀教育图书奖)在海内外享有盛誉。
  要求:①内容适当。②表达得体。③符合口语特点。④将转述的话写在相应的横线上。
  学校邀请徐凡与学生座谈时,你以文学社成员的身份向同学们介绍说:
   解析:转换的要点:①“徐凡”后应加称呼,不能介绍性别。 ②“系”、“后起之秀”必须转换,可以转换为“是”、“研究专家”等。 ③“作者身世”应转换为“曹雪芹的身世”或“《红楼梦》作者身世”,“尤以……见长”用“尤其在……方面有专长”一类句子来转换。 ④括号中的内容必须转换到句中表述。
五、常式句与变式句
①你怎么了 (常式句)
②怎么了?你 (主谓倒装)
③学生家长明天下午在会议室开会。(常式句)
④学生家长明天下午开会,在会议室。(状语后置)
⑤明天下午,学生家长在会议室开会。(状语前置)
⑥他吃了一个苹果,红的。(定语后置)
外还有复句中分句一般次序和特殊次序的变换。例如:
①因果倒置:
因为虫害严重,所以今年棉花减产了。(常式句)
今年棉花减产了,是因为虫害严重。(变式句)
②转折倒置:
他虽然有病,但还是坚持学习。(常式句)
他还坚持学习,虽然有病。(变式句)
②条件倒置:
无论天气多么恶劣,他总能按时到达岗位。(常式句)
他总能按时到达岗位,无论天气多么恶劣。(变式句)
修辞作用
从语法角度和用语习惯看,按常规模式安排语序的句子是常式句;不按常规模式安排的句子是变式句。
变式句在单句和复句中都大量存在着,且新颖活泼。变式句的常见类型有主谓易位、宾语前移、定语前后移、状语前后移、偏正复句正偏易位等。
变式句类型复杂,但其修辞作用基本是固定的,主要有以下几种: 强调语意的作用 .无论是单句的变式句,还是复句的变式句,因打破常规模式,将句子的一部分移位,所以这反常规部分容易引起人的注意,能起到强调作用。
六、主动句与被动句的选用和变换
主语是动作或行为的实施者的句子叫主动句。用“把”字将谓语动词支配的对象提到谓语动词前的特殊句式叫“把”字句。主语是动作行为的受事者的句子叫被动句。它们三者之间根据表达的重点可以互相转换。例如:
①他打扫了房间。(主动句,一般陈述。)
②他把房间打扫了。(“把”字句,强调“房间”。)
③房间被他打扫了。(被动句,强调“他”。)
七、肯定句与否定句的选用和变换
一般肯定句和单重否定句的互相转换比较容易,但要特别注意的是由肯定句变成双重否定句或否定的反问句时,千万不要把意思说反了。
例如:
①科学发展至今天,谁也不会否认地球不是围绕太阳转这个简单的事实。(三重否定表否定,与原意相反,应去掉“不是”。)
②老一辈革命家无时无刻都在关心青年一代的成长。(“无时无刻”是把“无”字嵌进“时刻”一词中的,只能算一重否定,把“都”改成“不”才能构成双重否定,表达肯定意思。)
③难道能否认《红楼梦》不是一部很好的古典小说吗 (反问等于一重否定,三重否定还是否定,与原意相反,应去掉“不”。)
九、陈述句与反问句
陈述句变疑问句必须变成反问句才能与原意相等。反之,去掉加强反问的副词、助词,变问号为句号即可。如:
陈述句:这种主观主义的作风,还在许多同志中间存在着。
反问句:这种主观主义的作风,不是还在许多同志中间存在着吗
陈述句:你一定会想到白杨树的质朴、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
反问句:难道你就不会想到白杨树的质朴、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
[简析]选用陈述句,表意平和,不带感彩;选用反问句,则肯定有力,表达了比较强烈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