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学业质量阳光指标调研卷
高二历史
(本卷共20题,满分100分,调研时间为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学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调研序列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调研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满、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作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规定位置,写在本调研卷上无效。
3.调研结束后,将答题卡上交。
一、单项选择题:共16题,每题3分,共48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 研究表明,中国早期文明广泛吸收了外来文明的影响。源自西亚、中亚等地区的小麦栽培技术、黄牛和绵羊等家畜的饲养技术以及青铜冶炼技术逐步融入中华文明之中,并被改造生发出崭新的面貌。这表明中国早期文明( )
A. 是东西方交流的结果 B. 具有开放包容的特征
C. 发展程度领先于世界 D. 奠定华夏文明的基础
2. 下图为西汉到宋初人口数量变化折线图。图中③阶段人口的变化主要原因是( )
A. 统治政策调整 B. 经济重心南移
C. 大一统的推动 D. 土地资源危机
3. 宋朝建立后,士族辉煌不再,宗法制度没落。有感于世人血缘意识淡薄,人心涣散,程颐力主修谱:“谱之修所以明一本而浚其源,尊祖而敬宗也。究万派而清其流,别亲疏之远近也”。程颢说:“若三代不修其谱,诚为不孝,非人道也”。材料中二程的主张( )
A. 背离了先秦儒家思想观念 B. 突出了三纲五常的作用
C. 受官方推崇而失去了活力 D. 旨重建儒家宗族社会
4. 王阳明三十九岁时表示:“悔昔在贵阳,举知行合一之教,纷纷异同,罔知所入。”数年后,王阳明放弃知行合一说法而改说致良知。这说明( )
A. 致良知是对格物致知继承发展 B. 知行合一思想具有不成熟的地方
C. 王阳明放弃了对圣贤境界的追求 D. 个性自由导致知行合一无法实现
5. 1886年李鸿章上疏:轮船招商局之设以与外洋轮船相争衡,借以保中国之利权,故此呈请免北洋三口出口税二成。招商局属总理衙门管辖,关口免税是户部掌管。户部驳回呈请,进而提出招商局须将查明的前后八年借的官款77万余两缴还户部。这反映出( )
A. 官商关系制约着商业运营 B. 洋务官员图谋中饱私囊
C. 民族企业收回了国家利权 D. 清朝旧制与洋务的矛盾
6. 1896年孙中山曾对友人说:“心伤鞑虏苛残、生民憔悴,遂甘赴汤火,不让当仁,纠合英雄,建旗倡义”“于人则仰中华之汤武暨美国华盛顿焉”。据此可知,孙中山( )
A. 萌发出托古改制的思想 B. 展露出革命共和的理想
C. 丰富了三民主义的内涵 D. 张扬了美国革命的精神
7. 明清中国福建、广东等沿海地区兴起了“下南洋”移民潮。英国海峡殖民地总督瑞天咸曾说:“马来诸邦之维持,专赖锡矿之税入……锡矿之工作者,首推华侨。彼等之才能与劳力,造就今日之马来半岛。”由此可知,“下南洋”( )
A. 保留和传播了中华文化 B. 缓解了闽粤两省的人口压力
C. 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D. 改变了马来半岛的人口结构
8. 中国共产党某份文件指出:“凡军事行动已经结束,土地改革已经彻底实现 即应实行普选,召开大行政区的人民代表大会,正式选举大行政区人民政府委员会”。该文件( )
A. 有助于落实减租减息的政策 B. 目的是推进土地改革群众运动
C. 有利于建立和巩固人民政权 D. 表明第一届全国人大即将召开
9. 1955年中国越剧团在民主德国、苏联演出;古典歌舞剧团访问北欧五国。1959年广东粤剧院在朝鲜,越剧团在越南演出,川剧团在波兰、捷克斯洛伐克、民主德国、保加利亚四国巡演。这说明当时的文化交流( )
A. 体现出中国外交的灵活性 B. 切实贯彻了“双百方针”
C. 重在落实“一边倒”方针 D. 受到世界各国人民欢迎
10. 2022年9月27日,教育部举行发布会,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改革发展成效。教育部财务司司长郭鹏介绍,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比例连续10年保持在4%以上。由此可知我国( )
A. 不再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 教育水平已经领先世界
C. 持续保障教育优先发展 D. 不断加大扶贫扶智投入
11. 波斯崛起后迅速向两河流域发起进攻。公元前539年,居鲁士大军占领巴比伦城,发展了几千年的辉煌文明轰然倒塌。随着宗教信仰的改变,楔形文字逐渐失传,以文字为载体的两河流域文明逐渐被波斯文明覆盖消亡。该材料说明在两河流域( )
A. 战争造成文明断裂 B. 宗教信仰决定文明兴亡
C. 文明程度领先世界 D. 古巴比伦王国地跨欧亚
12. “古希腊遗产更多地滋养了东欧甚至是中东不间断的传统,而不是西方。但从为西方文明提供独特标记意义上来说,不能把古希腊看成是‘他们的’。以一条从希腊到西方的直线来思考是极大的误解,尽管希腊历史的作用是为西方食谱提供了关键的原料”。材料旨在说明( )
A. 西欧深度借用了古希腊文化 B. 俄罗斯直接继承了古希腊文明
C. 西方文明是希腊文明的延续 D. 阿拉伯文明滋养了古希腊文明
13. 在世界历史研究中,空间的区划层次十分丰富,如“国别”“区域”“文化”“海洋区”等,下列主要以文化的界限所区划的空间是( )
A. 法兰西 B. 巴尔干 C. 地中海 D. 拉丁美洲
14. 伏尔泰所著《老实人》中,一个苏里南奴隶控诉了美洲蔗糖种植园中奴隶的悲惨处境:“我们在糖厂里给磨子碾去一个手指,他们就砍掉我们的手;要是想逃,就割掉一条腿,这两桩我都碰上了。我们付了这代价,你们欧洲人才有糖吃。”材料描述意在( )
A. 呼吁欧洲人放弃对糖的消费 B. 构建更加人道的奴隶制度
C. 从经济效益角度批判奴隶制 D. 宣扬自由平等的启蒙思想
15. 下表是非洲国家更改国名情况(部分)。这些国家更改国名旨在( )
时间 原国名 现国名(简称)
1957年 黄金海岸 加纳
1960年 法属苏丹 马里
1977年 法属索马里 吉布提
A. 加强民族独立意识 B. 促进西非国家团结
C. 摧毁世界殖民体系 D. 支持了不结盟运动
16. 2022年,美国宣布启动“印太经济框架”(IPEF)。此前,已经有“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2018年生效)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2020年达成)。下面是三个组织的交叠关系图。由此可知( )
A. 同时参与三个协定的都是发达国家 B. 美国企图用IPEF遏制中国
C. 三个协定表明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化 D. 东盟主导了区域经济集团化
二、非选择题:共4题,其中第17题14分,18题13分,19题12分,20题13分,共52分。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们将夏和商分别定义为共主制下的族邦联盟与共主制下的邦国联盟。萌芽于夏而盛行于商的是册封制而非分封制。夏商时期王掌控的国土仅为王畿之地,无太片领土及民众可以分封,只是承认方国,给予封号而已。商代进一步明确了夏代萌芽的内外服制,商都为中心的王畿,即内服之地;而王畿之外,分布着众多封国和方国。封国是得到商王朝正式册封的邦国,完全臣服于商王朝。方国可分为两类。第一类是臣属于商王朝的盟国,与封国一样有为商王朝戍边、勤王、进贡的义务。第二类是与商王朝存在一定松散同盟关系的方国和敌对方国。
——摘编自徐昭峰赵心杨《夏商国家社会形态及其相关问题》
材料二 关于夏商西周国家结构,与三代之前的邦国联盟及三代之后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均有不同,是“多元一体的复合制国家结构”。《尚书·酒诰》记载商王朝国家由内服和外服组成,其内服属于百官系统;其外服属于诸侯邦国系统。位于中央的王国可视为王朝内的“国上之国”,外服的诸侯邦国视为王朝内的“国中之国”,整个王朝国家都以王为“天下共主”。无论是中央王国还是诸侯邦国,都是世卿世禄,各个诸侯邦国都具有不完整的主权,其王朝国家的构成是多元的,但整个王朝国家又是一体的。这种一体性就会产生与之相适应的大一统观念。
——摘编自王震中《商王朝的多元一体复合制结构特征》
(1)据材料一,概括作者认为夏商并不存在分封制的主要理由。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多元一体的复合制国家结构”与三代前后的不同。
(3)综上,指出上述两则材料作者立论的商朝制度基础及他们视角的差异。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图为1974年我国发行的邮票——赤脚医生,分别展示乡村赤脚医生为儿童打预防针、夜晚顶风涉水出诊、在崇山峻岭间采中草药、用针灸为劳动中突然发病的农民诊治的画面。1974年,我国九亿人口中农业人口达七亿五千多万。联合国高度肯定这一制度在落后的农村地区提供了免费的初级护理,为不发达国家提高医疗卫生水平提供了样本。
材料二 英国的国家医疗服务体系(NHS)建立于1948年,凭借全民免费医疗的名声享誉世界。该体系出台时,全英只有4000多万人口,到2021年约6800万。因为人口增加、老龄化加重等因素,医疗需求增速超过了全职医务人员数量的增速;同时,英国医务人员因连续减薪流失严重,导致看病等待时间漫长且不确定。2019年英国的医疗保健支出是70年前的12倍,财政负担沉重,又进一步转嫁成了普通公民的沉重税负。英国政府对免费医疗的盲目投入,正在摧毁经济的生命力。
——据贡水《英国医疗服务体系危机四伏》等材料整理
(1)据材料一,概括中国乡村赤脚医生制度的突出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重大意义。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建立的背景并概括其面临的主要问题。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马克思指出,欧洲古代是“城市乡村化”,即城市是“以土地所有制和农业为基础的”,依赖乡村而生存。依同一逻辑,“乡村城市化”可对应理解为乡村依附于城市而存在。现代乡村从属于城市、城市支配乡村这一特性,《共产党宣言》曾一再强调:“资产阶级使农村屈服于城市的统治”,“使农村从属于城市”。西欧乡村对城市的这种从属关系是从中世纪“城乡对立”关系逐步转变而来的。
——摘编自刘景华《工业化以来西欧的“乡村城市化”》
提取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历史短文(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成文)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20年末,一些资深科学家被派往国外采购科学文献和设备。随着战争和俄国科学的孤立状态在1921年结束,不依附于任何大学的新型的科学研究所建立起来。最受欢迎的形式是由国家资助、研究方向同时关注高级研究和实用型服务的研究所,通常必须是跨学科的。很多研究所都有实验工厂或生产部门。苏联社会对科学的狂热崇拜,在1960年左右原子弹和空间工程取得成功后达到了顶峰,俄国快速工业化和现代化为这种狂热提供了背景。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后来美国也发生了类似的变革,其非官方的称呼为“大科学”。他们大部分的特征相同,比如规模巨大、国家支持、社会对科学的狂热崇拜、科学和工程界限模糊、跨学科研究、团队协作、复杂的官僚机构以及军事化。他们都是20世纪科学发展趋向集中化的国际趋势的一部分。美国的科学规划者从人造卫星的打击中汲取了教训,不再对单纯的和应用型工作进行明确区分,而苏联科学家却利用增加的政治手段重新建立“基础”科学的合法性。
——摘编自阿列克谢·卡捷夫尼科夫《苏联时期的伟大科学》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建立科学研究所的背景与取得显著科技成就的条件。
(2)据材料,概括美苏在科技发展中相互借鉴的主要表现,并分析其原因。
参考答案
1. B
2. C
3. D
4. B
5. D
6. B
7. C
8. C
9. A
10. C
11. A
12. A
13. D
14. D
15. A
16. B
17. (1)理由:夏商王掌控的国土有限,不足以分封;夏商王朝对方国只是给予封号,并未进行土地和臣民的分封;王畿之外的一类方国与商王同盟关系松散,甚至处于敌对状态。
(2)不同:中央与地方政治体制相对完善;以王为“天下共主”,认同观念增强;以血缘关系为纽带,诸侯国并不具有完整主权。
(3)制度基础:商代的内外服制;
差异:材料一强调内外服制下商王朝与方国处于比较松散的状态;材料二认为商王朝的内外服制促进了多元一体观念的形成。
18. (1)突出特点: 服务于广大农村地区;医疗服务内容多样,包括预防、出诊、采药、诊治等。
重大意义: 为广大农村人口提供了基本的医疗保障,改善了农村的医疗卫生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农村地区疾病的发生,提高了农民的健康水平;为不发达国家提供了在农村地区开展医疗服务的成功范例。
(2)背景: 二战后英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具备了一定的物质基础;为应对战争带来的社会问题,提高国民的生活质量。
主要问题: 人口增长和老龄化加重,医疗需求快速增加,而医务人员数量相对不足;医务人员因待遇问题流失严重,导致医疗服务效率低下,看病等待时间长;医疗保健支出大幅增加,财政负担沉重,进而加重了公民的税负。
19. 西欧的城市化经历了从“城乡对立”到乡村从属城市的发展过程
在中世纪,西欧呈现出“城乡对立”的关系。城市作为封建领主经济的一部分,规模较小,经济实力有限。而乡村则是以土地所有制和农业为基础,有相对的独立性。 随着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尤其是工业革命的推动,西欧的城乡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工业生产迅速发展,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和市场。城市的经济实力和吸引力不断增强,吸引了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工业革命使得工厂纷纷建立在城市,城市成为了工业生产的中心,乡村逐渐从属于城市。城市的发展带动了基础设施的建设,交通、通信等条件不断改善,进一步加强了城市对乡村的影响力。乡村的经济也逐渐与城市的工业生产相联系,为城市提供原材料和农产品。
总之,西欧的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从“城乡对立”到“乡村从属于城市”的转变,反映了资本主义发展和工业化进程对社会结构的深刻影响。
20. (1)背景:俄国结束战争和科学孤立状态;苏联快速工业化和现代化的需求。
条件:国家资助,为科学研究提供了资金支持;建立了不依附于大学、关注高级研究和实用型服务且跨学科的研究所,为科研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和组织形式; 社会对科学的狂热崇拜,营造了有利于科学发展的社会氛围。
(2)主要表现:都呈现规模巨大、国家支持的特点; 都存在社会对科学的狂热崇拜;科学和工程界限模糊,注重跨学科研究和团队协作;都建立了复杂的官僚机构,且具有一定的军事化特征。
原因:科学技术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一些大型科研项目需要集中资源和力量; 美苏冷战的国际形势,双方在军事、航天等领域展开竞争,推动了科技的集中化发展;二战后国际经济和科技发展的趋势,促使美苏在科技发展模式上相互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