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4张PPT。 林黛玉进贾府 《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约1715—1763)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圃、芹溪。
他写《红楼梦》,“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 。
曹雪芹一生经历了曹家由盛而衰的过程,他也由贵公子跌落为“寒士”。这种天壤之别的生活变化让他产生思想上的矛盾:一方面,少年时代贵族家庭生活在他身上留下的烙印,使他对本阶级怀有温情的眷念,思想上带有空幻的色彩;另一方面,社会的腐败,统治阶级的丑恶,使他对本阶级的面目有了认识,性格上具有叛逆的特征。这些都为他写出《红楼梦》这部伟大的作品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红楼梦》原名《石头记》,是我国古代小说中最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品。 它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真实而艺术地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趋势。
《红楼梦》以它丰富的生活内容、深刻的思想意义和高度的艺术成就达到了中国古典文学发展史上的高峰。
著名红学家冯其庸先生说:《红楼梦》是一首无韵的《离骚》,也是一部“说”家之绝唱。自从《红楼梦》问世以后,中国的古典小说再也没有超越它的作品出现了。《红楼梦》是一部“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千古绝唱!
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女 娲 补 天
木 石 前 盟 女娲氏炼石补天之时,于大荒山无稽崖练成高经十二丈,方经二十四丈顽石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 娲皇氏只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只单单剩了一块未用,便弃在此山青埂峰下。谁知此石自经煅炼之后,灵性已通,因见众石俱得补天,独自己无材不堪入选,遂自怨自叹,日夜悲号惭愧 … …
无材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 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
… … 从此空空道人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遂易名为情僧,改<<石头记>>为<<情僧录>>。东鲁孔梅溪则题曰<<风月宝鉴>>。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则题曰<<金陵十二钗>>。并题一绝云: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有绛珠草一株,时有赤瑕宫神瑛侍者,日以甘露灌溉,这绛珠草始得久延岁月。
后来既受天地精华,复得雨露滋养,遂得脱却草胎木质,得换人形,仅修成个女体,终日游于离恨天外。饥则食蜜青果为膳,渴则饮灌愁海水为汤。只因尚未酬报灌溉之德,故其五内便郁结着一段缠绵不尽之意。
恰近日这神瑛侍者凡心偶炽,乘此昌明太平朝世,意欲下凡造历幻缘,已在警幻仙子案前挂了号。
警幻亦曾问及,灌溉之情未偿,趁此倒可了结的。
那绛珠仙子道:“他是甘露之惠,我并无此水可还。他既下世为人,我也去下世为人,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也偿还得过他了。” 枉凝眉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 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 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 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 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 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
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第二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
《红楼梦》人物关系图
贾 敷
宁国公:贾演——贾代化 贾 珍 贾 蓉
贾 敬 (尤氏) (秦可卿)
贾惜春
贾 琏
贾 赦 巧姐
(邢夫人) (王熙凤)
贾迎春
贾 珠
荣国公:贾源——贾代善 贾 政 贾 兰
(贾母) (王夫人) (李纨)
贾元春
贾宝玉
贾探春 (赵姨娘所生)
贾 敏
林黛玉
(林如海) 第三回: 林黛玉抛父进京都
以黛玉进贾府为中心事件,以她当天的行
踪为线索,第一次介绍了贾府的一批主要人
物,第一次展现了全书的典型环境——贾府
的概貌。 第四回:葫芦僧判断葫芦案
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
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
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
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
第五回:游幻境迷指十二钗
林黛玉
薛宝钗
王熙凤:哭向金陵事更哀贾迎春:金闺花柳质,
一载赴黄粱。
贾探春:才自精明志自高,
生于末世运偏消。
贾惜春:可怜绣户侯门女,
独卧青灯古佛旁。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钗雪里埋。金陵十二钗开辟鸿蒙,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趁着这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试遣愚衷。因此上演出这怀金悼玉的《红楼梦》。
--引子《终身误》 薛宝钗
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枉凝眉》 林黛玉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禁(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 聪明累【王熙凤】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家富人宁,终有个家亡人散各奔腾。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梦。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呀!一场欢喜忽悲辛。叹人世,终难定! 为官的,家业凋零;富贵的,金银散尽;有恩的,死里逃生;无情的,分明报应;欠命的,命已还;欠泪的,泪已尽。冤冤相报实非轻,分离聚合皆前定。欲知命短问前生,老来富贵也真侥幸。看破的,遁入空门;痴迷的,枉送了性命。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收尾曲《飞鸟各投林》黛
玉
进
贾
府 转垂花门,过穿堂,绕插屏,经三间过厅
五间上房,皆雕梁画栋,穿山游廊厢房
仆役、婆子、丫环轮番更换
等级分明、侯门深似海
贾母处 兽头大门、大石狮子
贾府大门
“敕造”的匾额、“华冠丽服”的侍役
宏伟气派、威严显赫
赤金九龙青地大匾
大紫檀雕螭案
三尺来高青绿古铜鼎
待漏随朝墨龙大画、金蜼彝
乌木联牌,镶着錾银的对联:
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
显赫的地位
豪门贵族的气派
贵族生活的奢侈豪华 贾政处:刘姥姥一进荣国府
上了正房台矶,小丫头打起猩红毡帘,才入堂屋,只闻一阵香扑了脸来,竟不辨是何气味,身子如在云端里一般。满屋中之物都耀眼争光的,使人头晕目眩。刘姥姥此时惟点头咂嘴念佛而已。于是来至东边这间屋内,乃是贾琏的女儿大姐儿睡觉之所。平儿站在炕沿边,打量了刘姥姥两眼,只得问个好让坐。刘姥姥见平儿遍身绫罗,插金带银,花容玉貌的,便当是凤姐儿了。才要称姑奶奶,忽见周瑞家的称他是平姑娘,又见平儿赶着周瑞家的称周大娘,方知不过是个有些体面的丫头了。于是让刘姥姥和板儿上了炕,平儿和周瑞家的对面坐在炕沿上,小丫头子斟了茶来吃茶。
刘姥姥只听见咯当咯当的响声,大有似乎打箩柜筛面的一般,不免东瞧西望的。忽见堂屋中柱子上挂着一个匣子,底下又坠着一个秤砣般一物,却不住的乱幌。刘姥姥心中想着:“这是什么爱物儿?有甚用呢?”正呆时,只听得当的一声,又若金钟铜磬一般,不防倒唬的一展眼。接着又是一连八九下,方欲问时,只见小丫头子们齐乱跑,说:“奶奶下来了。”周瑞家的与平儿忙起身,命刘姥姥“只管等着,是时候我们来请你。”说着,都迎出去了。比较:详 写:王熙凤、贾宝玉、林黛玉
略 写:贾母、邢夫人、王夫人
李纨和贾氏三姊妹
实 写:贾母、王熙凤等出场人物
虚 写:贾赦、贾政等未出场的人物
单独介绍:王熙凤、贾宝玉的出场
集体介绍:邢夫人、王夫人、李纨、
迎春、探春、惜春的出场 人 物 描 写 笔法富于变化,重点突出王熙凤出场 王熙凤:
“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放诞无礼” 众人:
“敛声屏气,恭肃严整”
对 比 在贾府的特殊身份和地位 贾母:
“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你只管叫他‘凤辣子’就是了。” 性格泼辣
是深得贾母宠爱的特殊人物 铺陈服饰:
“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项上的饰物放着珠光宝气,全身上下衣裙华贵而绚丽。
——显示她的华贵、得势,也暗示她的贪婪俗气。 描绘容貌:
“丹凤三角眼”、“柳叶吊梢眉”,苗条的身量,“风骚”的体格,不露的威风。
——貌似可喜实则可畏,美丽的容貌隐藏着刁钻和狡黠。 肖像描写:
不但具体细腻地刻画了人物外部特征,而且透露出人物性格特征和精神世界。 先是恭维
(因为黛玉是贾母最疼爱的外孙女儿 ) 继而拭泪
(想到老祖宗见到黛玉会因女儿亡故而伤心,抢先“以巾拭泪” ) 忙又转悲为喜
(因为见贾母笑了,便匆忙完成这个感情的转变) 一切都忖度着贾母的心思行事, 一切为了讨得贾母的欢心。
善解人意、巧于逢迎
回王夫人话
表明了她在荣国府中的地位、权势以及管家的才干。
她不仅深得贾母的欢心,也受到王夫人的赞许。
她是贾府中的实际掌权人。
天上掉下个林妹妹
宝玉:天上掉下个林妹妹,
似一朵轻云刚出岫。
黛玉:只道他腹内草莽人轻浮,
却原来骨格清奇非俗流。宝玉:娴静犹如花照水,
行动好比风扶柳。黛玉:眉梢眼角藏秀气,
声音笑貌露温柔。
宝玉:眼前分明外来客,
心底却似旧时友。宝玉眼里的黛玉
与众各别 :
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
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
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
弱不禁风、多愁善感
美貌聪慧王熙凤眼里的黛玉: “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谅了一回,……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 ——描写进了一层,突出黛玉容貌的标致和气派的不凡众人眼里的黛玉: “众人见黛玉年貌虽小,……便知他有不足之症。” ——初步勾画,
注意点是体质的病弱和不足。 “步步留心,时时在意 ” 行 礼 让 座 回 话改习惯 寄人篱下的处境
谨小慎微的态度
应对有度,举止有礼的教养
细心、多虑、自尊的性格
贾宝玉
出场前——侧面勾勒:
王夫人:“孽根祸胎”、“混世魔王”、“有天 无日,疯疯傻傻”
黛玉母亲 :“顽劣异常,极恶读书,最喜在内帏厮混”
——造成悬念:
“这个宝 玉,不知是怎生个惫懒人物,懵懂顽童?”
出场时
肖像描写——黛玉眼中的宝玉:
“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瞋视而有情。……倒像在那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
——眉清目秀、英俊多情
出场后
语言、行动描写(一):
黛玉一见,便吃一大惊,心下想道:“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
宝玉看罢,因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宝玉笑道:“虽然未曾见过他,然我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亦未为不可。”
(“一存于中,一发于外,可见文于下笔必推敲的准稳,方才用字。”
——脂砚斋评)
——用浪漫主义手法写宝玉与黛玉的心灵相通 出场后
语言、行动描写(二):
宝玉笑道: “除《四书》外,杜撰的太多,偏只我是杜撰不成?”
宝玉听了,登时发作起痴狂病来,摘下那玉,就狠命摔去,骂道:“什么罕物,连人之高低不择,还说‘通灵’不‘通灵’呢!我也不要这劳什子了!”
——极力表现宝玉的叛逆不羁
“不通世务 ”、“怕读文章”
——不愿受封建传统的束缚,厌弃功名利禄的追求。
“偏僻、乖张”
—--只求独立不羁,个性解放。蔑视世俗、卓然独立 。“寻愁觅恨”
——要求摆脱“世务”“文章”而不可得的苦闷心情的表现;
“似傻如狂”
——是专制压迫和禁锢的结果,是他在痛苦中寻求新的生活和理想而不得,因而陷于失望和迷惘的一种精神状态。 似贬实褒
巧妙地歌颂了宝玉反封建的叛逆性格,暗示了小说为宝玉安排的悲剧结局。
正文反作贾宝玉的形象
贾宝玉是封建贵族家庭的叛逆者,他具有反对封建束缚、要求自由平等的思想。他蔑视世俗、卓然独立的种种表现,是他反抗封建礼教和封建道德的精神的体现。作业:
1.运用本课所学的人物描写方法,描写一个自己熟悉的人。
2.课外阅读《红楼梦》原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