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1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了解作者白居易及文体序
2.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翻译课文,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3.把握本文简洁生动、条理清楚的写作特点
4.领略荔枝的鲜美和自然景观的美妙。
2学情分析
综合前期的学习情况,发现学生普遍喜欢故事情节性较强的文章,对于此类摹物的文章兴致明显不高。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将采用图片和故事导入,一开始就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便于后面的学习。
3重点难点
掌握本文的说明顺序及说明方法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荔枝图序
1.课前,老师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想不想听?
一个北方人到南方做县官,下属送来一筐荔枝,县官拿起一个连皮带核吃了下去。送荔枝的说,这皮和核是不能吃的。县官知道自己犯了傻,但又不好意思承认,便说:“这——你有所不知,《本草纲目》上说,荔枝连皮、核一起吃是清火的”。那人问:“北方也有荔枝吗?”“有有有,漫山遍野都是。”“那为什么杨贵妃吃荔枝要用驿马从南方运去呢?”“哦——,这个……唐代时还没有,就是因为贵妃娘娘爱吃,后来才到处引种。”
2、咱们都是南方人,对荔枝都很熟悉,今天就请同学们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来介绍一下荔枝。板题——《荔枝图序》
活动2【讲授】揭示题目,简介作者
1.揭题,介绍“序”
序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一般写在著作正文之前的文章。有作者自己写的,多说明写书宗旨和经过,也有别人写的,多介绍或评论文章内容。本文是作者为他身边画工所绘的荔枝图写的一篇序。
2.简介作者作品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祖籍太原,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贞元十六年进士,历任秘书省校书郎,翰林学士,左拾遗。因直言极谏,贬江州司马,移忠州刺史。后被召为主客郎中,知制诰。太和年间,任太子宾客及太子少傅。会昌六年,以刑部尚书致仕,死时年75岁。
活动3【练习】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峡帷盖枇杷壳
紫绡缯绡瓤
醴酪华
活动4【练习】再读课文,读准节奏
荔枝/生巴、峡间南宾守/乐天/命工吏图/而书之盖为/不识者/与识/而不及一二三日者云
活动5【练习】翻译全文,尝试背诵
1.朗读课文,疏通文句。
(共同体中一起完成,可读译结合)
2.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
(1)华如橘(2)实如丹
(3)其实过之(4)色香味尽去矣
(5)乐天命工吏图而书之
3.结合图片,尝试背诵
树形团团如帷盖。叶如桂,冬青;华如橘,春荣;实如丹,夏熟。朵如葡萄,核如枇杷,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大略如彼,其实过之。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
活动6【练习】合作探究,赏析品味
1.作者在介绍荔枝的时候,是从哪些方面介绍荔枝的?请根据屏幕上的提示,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或句子回答。
2.作者写序的目的是什么?(用文中原话回答)
3.本文的说明顺序是怎样的?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试举例说明。
活动7【作业】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通假字
华如橘
2.一词多义
实如丹其实过之
一日而色变识而不及一二三日者云
其实过之南宾守乐天命工吏图而书之
3.古今异义词
色香味尽去矣
4.词类活用
南宾守乐天命工吏图而书之
1教学目标
了解关于天才的话题。
明确天才出现的原因。
2学情分析3重点难点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2 第二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3 第三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3 页 (共 3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