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物理考前必备知识2024年中考物理答题技巧与模板构建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年中考物理考前必备知识2024年中考物理答题技巧与模板构建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73.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4-07-16 11:38: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年中考考前必备
一、中考物理常考量估测 1
二、中考物理常考测量仪器读数 2
三、中考物理常考的物理公式及单位 7
【力学公式】 7
【电学公式】 8
四、中考常考物理学史 9
五、中考常用到的隐含条件 9
一、中考物理常考量估测
1.长度
(1)中学生一拃(zhǎ)约15cm(可据此做标尺,记住).
(2)中学生的身高约为160cm(可据此做标尺,记住).
(3)教室每层楼的高度约为3m,教室门的高度约为2m.
(4)一张书桌的高度约0.8m.
(5)九年级物理课本的长度约为25cm,宽度约为 18 cm.
(6)中学生走一步的距离是45cm~50 cm.
(7)一般分子的直径大约是0.1nm(即10-10 m).
(8)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 μm的固体颗粒.
2.时间
(1)正常人百米短跑时间约为14s.
(2)正常人脉搏跳动一次的时间约为0.8s.
(3)人眨眼一次的时间为0.3s~0.4 s.
(4)正常成年人呼吸一次所用时间约为3s.
(5)做一遍眼保健操的时间约5min.
(6)演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用时约50s.
3.速度
(1)人步行的速度约为1.1m/s.
(2)自行车的速度约5m/s.
(3)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的速度约340 m/s(记住).
(4)真空中光和电磁波的速度为3.0X108m/s(记住).
4. 质量
(1)一个中学生的质量约50kg(可据此做标尺,记住).
(2)一本物理教科书的质量约200g(0.2kg).
(3)一个篮球的质量约500g.
(4)一瓶矿泉水的质量约600g.
(5)一个鸡蛋的质量约50g.
5.重力(估算类,首先估算质量m,再由G=mg 计算得出)
(1)一个中学生的体重约为500N.
(2)2个鸡蛋的重量约1N.
(3)一本物理教科书的重量约2N.
6.压强(估算类,一般需要估测物体所受的压力和受力面积,由计算得出)
(1)中学生双脚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约104 Pa.
(2)物理课本平置时对桌面的压强约为60 Pa~80 Pa.
(3)标准大气压为1.013x105Pa(记住).
7.功
(1)初三学生从一楼步行到三楼做的功约为3 000 J.
(2)把一个鸡蛋举高2m所做的功约为1J.
(3)将地面上的物理课本捡起放到桌子上,人对课本做功约2J.
8.温度
(1)健康成年人的体温约为 37℃
(2)让人感觉舒适的温度约为25℃
(3)洗澡时的适宜水温约为40℃.
二、中考物理常考测量仪器读数
1. 刻度尺
(1)读数步骤:确定分度值→确定始末刻度→相减
①确定分度值:0.1cm;
②确定起始刻度:6.00cm;
③确定末端刻度:8.70cm;
④确定物体长度:8.70cm-6.00cm=2.70 cm.
(2)注意事项:
①视线与刻度尺垂直(如视线B);
②读数时必须估读到分度值下一位;
③刻度尺是初中物理唯一需要估读的测量工具.
2. 秒表
(1)读数步骤:确定分度值→确定分针的位置及读数→确定秒针的读数→相加
①分针的分度值:0.5min;
②秒针的分度值:0.ls;
③分钟:4min,过半格;
①秒针:由于分针过半格,读数从30开始,秒针读数为39.5s;
⑤确定时间:4min39.5s(或279.5s).
(2)注意事项:
大表盘读数时应注意小表盘中分针的指针是否过半格(半分钟),过半格大表盘的读数在30s之上,没有过半格读数在30s之下.
3.温度计
(1)读数步骤:
①温度计的示数由下至上变大,则可确定所读示数为零上温度;
②在 40℃~50℃之间共有 10 小格,则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
③温度计液柱的液面与示数40℃以上的第8小格相平,则温度计
的读数为40℃+8x1℃=48℃
(2)注意事项:
①读温度计示数时一定要注意是零上温度还是零下温度;
②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物体中;3)读数时视线与温度计垂直(如视线B)
4. 天平
(1)读数步骤:确定砝码的质量一确定标尺分度值→确定标尺示数→相加
①确定砝码质量:20g+10g+5g-35 g;
②确定标尺分度值:0.2g;
③确定标尺的示数:3g+1x0.2g=3.2g;
④确定物体的质量:35g+3.2g=38.2 g.
(2)注意事项:
①天平放水平,游码归至零,测量前“左偏右调、右偏左调”;
②标尺读数时应读游码左侧对应的刻度值;
(2)注意事项:
①天平放水平,游码归至零,测量前“左偏右调、右偏左调”;
②标尺读数时应读游码左侧对应的刻度值;
③测量过程中,平衡螺母是不能移动的.
5. 量筒
(1)读数步骤:确定分度值→确定示数
①确定分度值:1mL;
②确定量筒的示数:10mL+8x1mL=18 mL.
(2)注意事项:
读数时视线与凹液面底部相平
6.弹簧测力计
(1)读数步骤:确定分度值→确定弹簧测力计示数
①确定分度值:0.2N;
②确定弹簧测力计示数:2N+3×0.2N=2.6 N.
(2)注意事项:
使用前应对弹簧测力计进行调零
7.电流表
(1)读数步骤:观察电流表所选的量程→确定分度值→确定电流表示数
①确定所选的量程:0~0.6A;
②确定分度值:0.02A;
③确定电流表示数:0.4A+2X0.02 A=0.44 A.
(2)注意事项:
串联接入电路,“十”进“-”出.
8.电压表
(1)读数步骤:观察电压表所选的量程→确定分度值→确定电压表示数
①确定所选的量程:0~3V;
②确定分度值:0.1V;
③确定电压表示数:2V+5×0.1V=2.5 V.
(2)注意事项:并联接入电路,“十”进“一”出.
9.电能表
(1)读数:
①电能表上最后一位数字表示小数点后一位.如图所示电能表示数为248.6kW·h,即248.6度; ②1920r/(kW·h)表示转盘每转1920r电路消耗的电能为1kW·h.
(2)计算电能的方法:
①W=W末-W初;
②w= kw·h
三、中考物理常考的物理公式及单位
【力学公式】
序号 公式 应用 各物理量及单位
1 可求物体的速度、路程和时间 物理量 速度(v) 路程(S) 时间(t)
主单位 m/s m s
常用单位 km/h km h
2 可求物体的密度、质量和体积 物理量 密度(ρ) 质量(m) 体积(V)
主单位 Kg/m3 Kg m3
常用单位 g/cm3 g cm3
3 G=mg 可求物体的重力和质量 物理量 重力(G) 质量(m) 重力常量(g)
主单位 N Kg N/kg
4 方向相同 可求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 物理量 合力(F)、分力(F1、F2)
方向相反 主单位 N
5 可求物体受到的浮力、液体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 物理量 浮力(F浮) 排开液体的重力(G排) 液体的密度(ρ液) 排开液体的体积(V排)
主单位 N N Kg/m3 m3
6 可求液体压强、密度和深度 物理量 压强(P) 液体密度(ρ) 重力常数(g) 深度(h)
主单位 Pa Kg/m3 N/kg m
7 可求物体的压强、压力和受力面积 物理量 压强(P) 压力(F) 受力面积(S)
主单位 Pa N m2
8 可求作用在杠杆上的力和力臂 物理量 动力(F1)和阻力(F2) 动力臂(L1)、阻力臂(L2)
主单位 N m
9 可求做功的多少、力和沿力方向通过的距离 物理量 功(W) 作用在物体上的力(F) 在力方向通过的距离(S)
主单位 J N m
10 可求功率、功和做功的时间 物理量 功率(P) 功(W) 时间(t)
主单位 瓦特(W) 焦耳(J) 秒(s)
12 可求平均功率、力和速度 物理量 功率(P) 力(F) 速度(v)
主单位 W N m/s
13 可求机械效率、有用功和总功 物理量 机械效率(η) 有用功(W有用) 总功(W总)
主单位 无单位 焦耳(J) 焦耳(J)
14 可求总功、有用功和额外功 物理量 总功(W总) 有用功(W有) 额外功(W额)
主单位 焦(J) 焦(J) 焦(J)
【电学公式】
序号 公式 应用 各物理量及单位
1 可求导体中的电流、电荷量和时间 物理量 电流(I) 电荷量(Q) 时间(t)
主单位 安培(A) 库仑(C) 秒(s)
2 可求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和电阻 物理量 电流(I) 电压(U) 电阻(R)
主单位 安培(A) 伏特(V) 欧姆(Ω)
3 ++……+ 可求串联电路的总电阻和各部分电阻 物理量 电阻(R)
主单位 欧姆(Ω)
4 ++…… (两电阻并联) 可求并联电路的总电阻和各支路电阻 物理量 电阻(R)
主单位 欧姆(Ω)
5 可求电功、电压、电流和时间 物理量 电功(W) 电压(U) 电流(I) 时间(t)
主单位 焦耳(J) 伏特(V) 安培(A) 秒(s)
6 可求电功、电压电阻和时间 物理量 电功(W) 电压(U) 电阻(R) 时间(t)
主单位 焦耳(J) 伏特(V) 欧姆(Ω) 秒(s)
7
8 2个电阻并联的总电阻和这两个电阻 物理量 电阻(R)
主单位 欧姆(Ω)
9 可求电功、电流、电压、和时间 物理量 电功(W) 电压(U) 电流(I) 时间(t)
主单位 焦耳(J) 伏特(V) 安培(A) 秒(s)
10 W=Pt 可求功(或电功)、功率(或电功率)、时间 物理量 电功(W) 电功率(P) 时间(t)
主单位 J(或KW.h或度) 瓦特(W)或KW 秒(s)
11 可求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和电阻 物理量 电功率(P) 电压(U) 电流(I)
主单位 瓦特(W) 伏特(V) 安培(A)
12 可求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和电阻 物理量 热量(Q) 电流(I) 电阻(R) 时间(t)
主单位 焦耳(J) 安培(A) 欧姆(Ω) 秒(s)
四、中考常考物理学史
物理学家 贡献 物理学家 贡献
牛顿 ①牛顿第一定律 ②通过三棱镜分解太阳光实验,证明光的色散 ③万有引力定律 伽利略 ①提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观点,推翻了亚里士多德“运动需要力来维持”的观点 ②发现了单摆的等时性
托里拆利 利用实验首先测出一个标准大气压的值约等于760mm高水银柱产生的压强,为 1.013×103Pa 阿基米德 ①阿基米德原理 ②杠杆平衡条件
欧姆 欧姆定律 焦耳 焦耳定律
奥斯特 电流的磁效应,最早揭示了电与磁之间的联系 法拉第 电磁感应现象
安培 安培定则(右手螺旋定则) 卢瑟福 提出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帕斯卡 帕斯卡裂桶实验 沈括 最早发现地理的两极和地磁场的两极并不重合,并论述了磁偏角
五、中考常用到的隐含条件
1. 光学
(1)最小最亮的光斑→焦点(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为凸透镜的焦距).
(2)实像→倒立的像(小孔成像、投影仪、照相机),光线相交,实线.
(3)虚像→正立的像(平面镜、放大镜、凹透镜),光线或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虚线.
(4)近视眼→凹透镜
(5)远视眼→凸透镜.
(6)入射角为30°→反射角也为30°.
(7)物距大于像距→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2. 力学
(1)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不变,受平衡力或不受力,动能不变(同一物体质量不变)
(2)一切外力同时消失→物体不受任何力的作用.
(3)光滑斜面→不考虑摩擦力的影响.
(4)漂浮→浮力等于重力,ρ物<ρ液·
(5)悬浮→浮力等于重力,ρ物=ρ液·
(6)下沉→浮力小于重力,ρ物>ρ液·
(7)上浮→浮力大于重力,ρ物<ρ液·
(8)浸没→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等于物体自身的体积.
(9)排水量→物体排开水的质量.
(10)减速上升→速度减小,高度增大.
(11)加速下降→速度增大,高度减小.
(12)机械能不变→机械能守恒,动能与势能相互转化.
(13)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14)滑轮组忽略绳重及摩擦→计算机械效率时只考虑动滑轮重力.
(15)杠杆保持平衡→.
(16)使杠杆平衡的最小力→所用动力最小或动力臂最长.
(17)忽略绳重及靡擦→不考虑绳子的重力和绳子受到的摩擦力;不考虑克服绳子重力和摩擦做的功.
3.电学
(1)并联→电压相等
(2)串联→电流相等
(3)小灯泡正常工作(或发光)→小灯泡在额定电压下工作,实际功率等于额定功率.
(4)家庭电路→用电器两端的电压是220V.
(5)灯泡的电阻不随温度变化→灯泡电阻的阻值恒定
(6)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
(7)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
4. 热学
(1)标准大气压下把水加热到沸腾→水的沸点为100℃
(2)白气→液化现象.
(3)升高到、加热到→物体的末温
(4)温度升高了X℃→X表示温度的变化量.
(5)完全燃烧→不考虑能量损耗,燃料的化学能全部转化为内能
(6)高温蒸汽→小水珠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