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课时间 ____周星期_____ 主备人 审核人
授课时间 ___周星期___需 课时 第一单元 第2课 捅马蜂窝
阅读评价
组别 组长 组 员 班级评价 教师评价
1 2 3 4 5 6 7 8
展示次数 终结评价
展示质量
核心目标精读细嚼 明确目标:逐条铭记 摄取关键;聚焦要点 定向导航。
1.识记并解释“词语积累”中的词语并能在小组中开展实践运用评价。2.能清晰复述课文内容。3. 能用“目标链接”中介绍的方法理清课文思路。
二、目标链接梳理知识 吸纳积累:深度阅读 小组整合;建构知识 获取方法。
1.什么是文章的思路文章的思路就是作 ( http: / / www.21cnjy.com )者围绕一个中心,按照一定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顺序,连贯地有条理地由此及彼表达思想的路径和脉络。思路是文章结构的基础。阅读记叙文首先要注意理清作者的思路,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结构,这样有助于我们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思想,提高阅读理解能力。2.理清记叙文总体思路基本方法 (1)从划分层次来理清思路文体不同,划分层次的方法也有不同。记叙文可 ( http: / / www.21cnjy.com )以根据事件的发生发展、情感的变化、地点的转换等来划分。概括段意可以从以下着手:找中心句——抓关键词——合并相邻段——概括段意。 记叙类文段意的概括归纳: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从捕捉“线索”来理清思路有的文章靠划分层次还不能理清思路。由于内容 ( http: / / www.21cnjy.com )复杂,头绪众多,单知道先写什么,后写什么,还不能抓住复杂内容有机结合的内在机理和症结,因此,有必要在分析内容层次的基础上,捕捉串连复杂内容的“线索”。通常所讲的“线索”有这样几种:①以中心事件为线索;②以感情为线索;③以具体事物为线索;④以时空变化为线索。⑤以人物的活动为线索。(3)注意语言标志很多文章有明显的语言标志, ( http: / / www.21cnjy.com )如“第一”、“第二”等序数词。文章的段内层次,往往有一些衔接上下文的词语,如“首先……其次……”“一方面……另一方面”“不仅如此……”“此外”等。 (4)注意找出中心句一篇文章,找到了中心句,就意味着大致地把握了文章的中心,把握了文章的思路。一个段落,抓住了中心句,就意味着大致可以弄清这个段落的层次结构。文章中还有一些过渡句、提挈下文的句子,也是我们答题的重要依据,要充分利用。
三、阅读过程
1.走近冯骥才及其作品 冯骥才(1942~ ( http: / / www.21cnjy.com ))当代作家。原 ( http: / / www.21cnjy.com )籍浙江慈溪,生于天津。任天津市文联主席、国际笔会中国中心会员、《文学自由谈》和《艺术家》主编等职。著有长篇小说《义和拳》(与李定兴合写)、《神灯前传》,中篇小说集《铺花的歧路》、《啊!》,短篇小说集《雕花烟斗》、《意大利小提琴》,小说集《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系列报告文学《一百个人的十年》,电影文学剧本《神灯》。短篇小说《雕花烟斗》,中篇小说《啊!》、《神鞭》,分获全国优秀短篇、优秀中篇小说奖。2.导语设计与推荐如果人生是一本书,童年当属它的扉页 ( http: / / www.21cnjy.com );如果人生是一首诗,童年又是它的开头节;如果人生是一幅画,童年一定是颜色最鲜艳的那一笔!童年,是一首儿歌,在长大以后,仍被轻轻地哼起;童年,是一朵花儿,在阳光下,显得娇艳动人;童年,又是一份记忆,一份永不褪色的记忆。回忆童年,是一种美丽,是一种情感。追忆中,总带有一份留恋和一点儿执着。为了这份美丽和执着,冯骥才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捅马蜂窝》的故事,就让我们一起来分享吧!
(一)结合“十注” 带疑初读(25分钟) 环节要求:细读默想 用心十注 提要勾玄 卒章反刍 学习活动设计
1.探究下面的问题,形成小组解读结果。 ( http: / / www.21cnjy.com )找出自己寻找尚不明白读音、意义、用法的字词在小组中交流,最后整理出小组生字词解读成果。 2.结合语境理解文中的重要词语⑴我不禁想起那天它朝我猛扑过来的那副视死如归的架势。视死如归:把死看作像回家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样。形容不怕死。 ⑵第三年,风和日丽之时,爷爷忽然叫我抬头看,隔着窗玻璃看见窗檐下几只赤黄色的马蜂忙来忙去。风和日丽: 和风习习, ( http: / / www.21cnjy.com )阳光灿烂。形容晴朗暖和的天气。 ⑶于是,我和爷爷面对面开颜大笑,笑得十分舒心。开颜: 露出微笑。 3.课文整体感知探究根据课文内容填空。这是作者少年时代的故事。它真实而生动地描述了自己成长道路上的一次冒失行动:活泼好动、好奇心极强的“我”不顾爷爷的反对 捅了马蜂窝 ,结果遭到 马蜂的反击 ,差点儿丢了性命,通过这件事,“我”对马蜂有了新的认识,并获得了人生的启迪——要 关爱生命 ,不做任何伤害生命的事情。 1.把自己当作文章中的“我”,对文章进行角色体验式阅读,能复述故事情节和说出作者的思想感情。(课前独学预习)2.运用“十注法”对本文进行圈点勾画和批注,对文章进行探究式的质疑阅读,有批注成果。(课前独学预习)3.对学:检查自研成果,用红笔互相给出等级评定;对子间解决自学时遇到的问题。4. 群学:小组长主持,深入探讨左边问题,将形成的展示方案在黑板上进行板书规划。5. 展示单元一:全班展示,教师点评2、3题。
(二)小组合作 置疑探读(15分钟) 环节要求:我置我疑 疑义相析 解疑互进 献疑待诂
1.(1)各组按照“捅马蜂窝”的“原因――经过――结果――启迪”的思路,简要地复述课文?开篇交待地点是“爷爷的后院”,而后 ( http: / / www.21cnjy.com )听了奶奶爷爷对话后决定去捅于是顺理成章的点出时间是“爷爷午睡的当儿”,同时也交待了人物是“我”和“妹妹”。故事的展开:奶奶抱怨后院的马蜂窝影响了我们的生活,要摘掉它,爷爷却不让捅,激起了“我”的好奇心。“我”莽撞地捅了马蜂窝,遭到了马蜂的“报复”。后来,“我”在和爷爷的对话中了解到了马蜂蜇“我”的缘由,萌生了罪孽感,以致盼望能弥补自己的过失。第三年马蜂重来做窝,“我”才开颜大笑。 (2)各组阅读课文第1至8自然段,把“捅马蜂窝”根据下面的提示分为三个小层次,并概括三个层级的内容。 1.独学:含英咀华地对“置疑探读”文本进行探究式阅读,并结合“目标链接”完成左边的问题。2.对学:检查自研成果,用红笔互相给出等级评定;对
地点:爷爷窗檐下。时间:爷爷午睡的当儿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物:我和妹妹。事件的起因: 奶奶的叨念和好奇心。 ( http: / / www.21cnjy.com ) 事件的经过: “我”去捅马蜂窝,妹妹 ( http: / / www.21cnjy.com )由于害怕忘了事先的约定,把“我”关在门外,我被蜂蜇了。 事件的结果: “我”被马蜂蜇病了,并且因害怕马蜂而不敢去后院了。 2. 朗读品鉴运用多种形式朗读课文(自由读、领读、齐 ( http: / / www.21cnjy.com )读、组合读、情境读、角色读)分小组先独立朗读全文,再在小组内分角色朗读2-5自然段或10-14自然段进一步理清文章思路. 展示内容:自由朗读1或7自然段或分角色朗读2-5自然段或10-14自然段.其他小组自由矫正评价,教师作最后矫正评价并评选出最具有朗读才能的组(员).(1)评选的结果是 (2)我对这次评选的看法是 3.新语文实践活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烟民已超过3亿,占 ( http: / / www.21cnjy.com )全球吸烟者总数的1/3,二手烟民更高达7.4亿人。每年约有120万人死于烟草诱发的相关疾病。——世界卫生组织资料 材料二:全球大约每6秒就有一个吸烟 ( http: / / www.21cnjy.com )者死亡。一个十几岁就开始吸烟并连续吸烟20年或更长时间的人,要比从不吸烟的人平均少活20-25年。——CCTV新闻 材料三:吸烟有害健康——烟盒上的警示语(1)从材料一、二的数据中,你读出了哪些信息? 中国烟民队伍庞大;吸 ( http: / / www.21cnjy.com )烟导致死亡的人数很多;吸烟减短人的寿命。(写出两点,意对即可) (2)有人认为材料三的警示语缺乏力度,请你设计一条更有冲击力的警示语。 示例:吸烟导致致命肺部疾病;吸烟致癌;孕期吸烟危害胎儿健康;吸烟会要你的命。 子间解决自学时遇到的问题。3. 群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小组长主持,深入探讨左边问题,将形成的展示方案在黑板上进行板书规划。4. 展示单元二:全班展示,教师点评1、3题。5. 展示单元三: 朗读小百灵我是小小诵读家,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读,我能做到激情饱满、自信大方。(形式:竞读、范读、开火车读等)
(三)交流展示 释疑导读(15分钟) 环节要求:小组交流 陈述己见 组间论辩 教师点拨
学生学习后的认识与收获(或 ( http: / / www.21cnjy.com )教师对学案的修订意见) 2.学生学习后还存在的问题(或教师的教学反思与小结)
(四)紧扣目标 发展扩读(10分钟) 环节要求:对应目标 方法迁移 扩读增量 发展能力
海中救援①几年前,在荷兰一个渔 ( http: / / www.21cnjy.com )村里,一个年轻男孩教会全世界懂得无私奉献的报偿。 ②由于整个村庄都靠渔业维生,自愿紧急救援队 ( http: / / www.21cnjy.com )成为重要的组织。在一个月黑风高的晚上,海上的暴风吹翻了一条渔船,在紧要关头,船员们发出s·o·s的信号。救援队的船长听到了警讯,村民们也都聚集在小镇广场上望着海港。当救援的划艇与汹涌的海浪搏斗时,村民们也毫不懈怠地在海边举起灯笼,照亮他们回家的路。 ③过了一个小时,当救援船穿过迷雾出现时,欢欣 ( http: / / www.21cnjy.com )鼓舞的村民们跑上前去迎接。当他们精疲力尽地抵达沙滩后,自愿救援队的队长说,救援船无法载走所有的人,留下了一个,要是再多装一个,救援船就会翻覆,所有的人都活不了。 ④忙乱中,队长要另一队自愿救援者去搭救最后留 ( http: / / www.21cnjy.com )下的那个人。16岁的汉斯也应声而出。他的母亲抓着他的手臂说:“求求你不要去,你的父亲10年前在船难中丧生,你的哥哥保罗3个礼拜前就出海了,现在音讯全无。汉斯,你是我唯一的依靠呀!” ⑤汉斯回答:“妈,我必须去。 ( http: / / www.21cnjy.com )如果每个人都说:‘我不能去,总有别人去!’那会怎么样 妈,这是我的责任。当有人要求救援,我们就得轮流扮演我们的角色。”汉斯吻了他的母亲,加入队伍,消失在黑暗中。 ⑥又过了一个小时,对汉斯的母亲来说,比永久还久。最后,救援船驶过迷雾,汉斯正站在船头。队长把手围成筒状,向汉斯叫道:“你找到留下来的那个人了吗 ”汉斯高兴地大声回答:“有!我们找到他了。告诉我妈,他是我哥保罗!” 学生个性化解读“发展扩读”材料,可进行角色体验式阅读,也可进行探究式的质疑阅读,也可联系现实生活进行开放式的阅读,实现扩读增量,发展能力。
(五)矫正评价 能力测读(15分钟) 环节要求:自我作答 组内小结 准确表述 待师验证
目标测评与拓展延伸(50分)1. ( http: / / www.21cnjy.com )基础知识堂清检测(1)给下面加点注音,或者根据拼音写汉字。(5分)罪niè( 孽 ) xī戏( 嬉 ) 颤动( chàn ) 告诫( jiè ) 蜇人( zhē ) (2)挑出下列句子中的比喻句( BD )。(5分)A、那沉甸甸压弯枝条的海棠果,个个都比市场上买来的大。B、最壮观的要数爷爷窗檐下的马蜂窝了,好像倒垂的一只莲蓬。C、当我的竿头触到蜂窝的一刹那,好像听到爷爷在屋内呼叫。D、只见一只马蜂径直而凶猛地朝我扑来,好像一架燃料耗尽、决心直撞的战斗机。E、低头再瞧瞧这只马蜂,微风吹着它,轻轻颤动,好似活了一般。(3)“捅马蜂窝”这个词语,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常常用到,意思是什么呢?(5分) 比喻自己给自己招惹麻烦。 (4)“我甚至想用胶水把这只空空的蜂窝粘上去”一句表达了“我”什么感情?(5分) 愧疚与 ( http: / / www.21cnjy.com )“罪孽感” (5)“只见一只马蜂径直而凶猛地朝 ( http: / / www.21cnjy.com )我扑来,好像一架燃料耗尽、决心直撞的战斗机。”这句用了比喻的修辞,本体是 “马蜂” ,喻体是 “战斗机” ,其作用是 用“战斗机”来比喻“马蜂”,突出了马蜂复仇时的那种高速度,那种追击人时的凶猛,那种拼死一搏、决不后退的气势。 。(5分)2.细读《海中救援》一文,回答下列问题。(1)简要复述“海中救援”,要求写清楚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9分)起因:在一个月黑风高的晚上,海上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暴风吹翻了一条渔船,救援船无法载走所有的人,留下了一个。经过:汉斯母亲不同意他去搭救最后留下的那个人,但汉斯坚决加入了救援队伍。结果:汉斯参加的救援船成功解救了在沙滩最后留下的那个人——汉斯的哥哥保罗。 (2)第②段中“救援的划艇与汹涌的海浪搏斗”一句在文中的作用有:①突出汉斯的精神。 ②救援工作的困难。 ③反映母亲担心的原因。(8分) (3)对汉斯的行为谈谈你的见解,从中你得到什么启示?(8分) (略) 自我评价 小组评价
1.独学:独立完成“能力测读”问题。2. 组内小结。3. 抢答,展示问题。4. 待师应证,自我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