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3张PPT)
情境设置
在浩瀚的世界文学星空中,闪耀着一颗璀璨的明珠,它以轻盈之姿,吟唱着自由与欢愉的赞歌,被无数心灵誉为“诗歌天空中最灵动的云雀”。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笔下的《致云雀》,不仅是一首对自然之灵、自由之魂的深情颂歌,更是文学史上不朽的经典。今天,就让我们携手步入这场精神的盛宴,通过《致云雀》那清脆悦耳、激情洋溢的诗句,一同追寻那份超越时代的自由与梦想。
致云雀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生平和经历以及诗歌的创作背景
2.把握云雀的象征意义,理解诗人对光明的向往和对理想的追求
3.分析文中比喻、对比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走近作者
珀西·比希·雪莱(1792—1822),英国浪漫主义女诗人。出身贵族。深受卢梭和葛德文等人思想影响。1811年因发表《无神论的必然性》一文被牛津大学开除。不久赴都柏林参加爱尔兰人民的民族独立运动。1818年被迫离开英国,侨居意大利,此后几年与拜伦过从甚密。1822年因出海覆舟溺死海中。
主要作品有长诗《麦布女王》、诗体悲剧《钦契》、诗歌《致英国人民》《1819年的英国》《专制魔王的化装游行》、著名抒情诗《西风颂》《云雀颂》等。还写有理论著作《诗辩》,强调艺术的教育作用。
浪漫主义
浪漫主义是一种文学艺术的基本方法和思潮。在文学艺术史上,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是两大主要思潮。作为一种基本方法,浪漫主义在反映客观现实上侧重从主观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塑造形象。
知识链接——浪漫主义
英国的浪漫主义文学开始于18 世纪中后期。18 世纪英国的伤感主义文学、哥特式小说以及德国狂飙突进文学,都推崇主观情感,为浪漫主义文学的出现提供了条件。而康德的“唯心主义哲学”、费希德的“唯我论” 也为浪漫主义文学的主观色彩和个人主义奠定了哲学基础。
英国的浪漫主义文学在发展历程中出现过两次高峰期。第一次是在1805年左右,这一时期最重要的代表是英国“湖畔派”诗人华兹华斯。第二次则从诗人拜伦开始,雪莱和济慈紧随其后。英国第二代浪漫主义诗人和“湖畔派”的思想倾向不同,他们虽也主张抒情主义、理想主义,但他们所表现的不是消极颓废之情而是积极向前、反抗暴力的革命之情。他们的理想不是返回自然,返回中世纪,而是要创造一个人人平等、没有暴政的新世界。
知识拓展——英国浪漫主义文学
在诗人创作之际,英国笼罩于黑暗与恐惧之中。圈地运动让百姓流离失所,经济危机致物价飞涨,工人工资暴跌,生活困苦。愤怒的工人罢工、捣毁机器、游行请愿,却遭遇统治阶级的血腥镇压。这黑暗暴政令人窒息,民众对光明与幸福生活的渴望愈发迫切。
另据雪莱的夫人回忆,《致云雀》是在1820年夏季的一个黄昏,雪莱在莱杭郊野散步时听到云雀鸣叫有感而作。雪莱的这首诗,正是这一时代心声的回响,反映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深切期盼。
写作背景
知识链接——英国圈地运动
指十五世纪末至十九世纪上半期英国贵族用暴力大规模剥夺农民土地的过程。是英国资本原始积累的基础。十五世纪末,英国的新兴贵族鉴于毛纺织工业的勃兴和羊毛价格的上涨,就用栅栏和沟渠圈占农民的土地,把耕地变为牧羊场。被圈地区的村舍全被毁掉。农民因此破产流离,或在血腥的法律压迫下成为雇佣劳动者。
农民曾多次暴动反对圈地,但均被镇压。随后粮价上涨,英国政府又制订一系列的圈地法令,使农民的土地和共耕的公地合并为大农场,为资本主义农业开创活动的领域。圈地运动是英国原始积累全部过程的基础,它消除了独立的农民,使土地合并于资本,为资本主义农业开辟了活动领域,并为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廉价劳动力和国内市场。
题目解说——致云雀
《致云雀》中,“致”寓含“献给”,颂扬对象为云雀——丹麦与法国的国鸟。
云雀以活泼悦耳的鸣声闻名,高空翱翔时高歌,随后壮观俯冲至地,以昆虫和种子为食。其高昂的鸣唱,不仅是自然的旋律,更是诗人对自由与美好的颂歌。
丹麦与法国的国鸟——云雀
百灵科、云雀属的鸟类。小型鸣禽,体型及羽色略似麻雀,雄性和雌性的相貌相似。背部花褐色和浅黄色,胸腹部白色至深棕色。外尾羽白色,尾巴棕色。后脑勺具羽冠,上体呈较暗的砂棕色,满布显著的黑色纵纹,有一短的羽冠,一般在竖起时才易见到;最外侧一对尾羽几纯白色。适应于地栖生活,腿、脚强健有力,后趾具1长而直的爪;跗跖后缘具盾状鳞
初读文本,整体感知
外在形态:喜悦明朗(第2~3节)
总体评价(第1节)——欢乐的精灵
致云雀
展开描绘
(第2~20节)
表达愿望(第21节)——渴望传递云雀的欢欣、希望与爱
优美歌声:欢乐强音(第4~6节)
云雀本质:高贵自由(第7~11节)
诗人观点:爱与生死(第12~17节)
人鸟对比:鄙弃污浊(第18~20节)
云雀是理想化的诗人
1.全诗共21节,从内容方面可以划分为几个层次 各个层次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任务驱动一:整体把握,厘清脉络
从内容方面可以划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1—2节):总体描写云雀高飞欢唱的特点,称赞云雀是“欢乐的精灵”。
第二层(3—7节):具体描写云雀高飞欢唱的特点,盛赞云雀叫声的美妙动听。
第三层(8—20节):用一连串具象的比喻,概括云雀的欢唱带给人的独特的审美体验及其如甘霖般的无私与普惠,并解读了云雀的欢乐在于“鄙弃尘土”。
第四层(21节):表达了诗人的心愿,他将学习云雀的欢欣与无畏,用自己和谐、炽热的激情唱出欢乐的歌,为全世界带来欢乐、自由和真理。
任务驱动二:品味意象,体悟情感
朗读诗歌,结合诗歌内容和对诗人、写作背景的了解,探究诗中“云雀”这一意象的深刻内涵和象征意义,在此基础上,体会诗人的情感。
启发点:
1、“云雀”这一意象在诗中的具体描写,理解其意象特点;
2、云雀与诗人的比较,探究其深刻内涵和象征意义;
3、体会诗人通过“云雀”表露出来的思想和情感。
项目 意象 意境
定义 意象,寄托着诗人情感的客观景物,像湖光山色、田园桑植、大漠孤烟之类,只要灌注了诗人的思想感情,均可叫意象。 意象有单个的,也有群组的。 意境,作品中所描绘的客观图景和所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方面,由景与景、景与人景与情构成,情景交融。
公式 意:诗人主观情感(情意) 象:诗中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物象) 情意+物象=意象 意:诗人主观情感(情意)
境:诗中所描绘的图景。(意象的集合)
意象+意象=意境
范围 意象往往用数量来统计,属于个体观念。如毛泽东《沁园春·长沙》:“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用了哪些意象 意境是一个整体观念。如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作为意境,却只有一项,诗人通过这些意象创造出了怎样的意境
——绚丽夺目、生机勃勃
获得 意象是直接从作品中获得的,诗人写了几个物或者景,完全可以直接“数”出来; 意境则需要“悟”才能获得。因为“境生象外”所以,“悟”的结果与读者个人的胸襟抱负、个性气质、知识修养、人生经历等有着密切的关系,甚至同一个人,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也可能“悟”出不同的意境来。
知识链接——意象、意境
诗歌常见意象举例:
“云雀”这一意象在诗中的具体描写,理解其意象特点
形象 内涵和象征意义
欢乐的形象 第1节,对云雀及其歌声总的评价和赞美。
第2节,云雀从地面一跃而起的姿态和边飞边唱的习性。
第3-4节,云雀升上晴空迎接朝阳或送走夕阳时的欢快明朗的形象。
第5-7节,以星光的利箭、明月的清辉、霓虹彩霞降下的美雨比喻云雀的歌唱。
传播爱与光明的形象 第8节,把云雀比作诗人。
第9-11节,把云雀鸣声比作高贵少女的甜美如爱的歌曲、飞萤与晶莹的流光、 玫瑰与醉人的芳香。
第12节,写云雀不只是单纯的明朗、清新、欢悦。
丰富明澈的形象 13-15节,探讨美的根源
16-17节,探寻欢乐的真正来源
18-20节,不能快乐的根由
和谐、炽热的理想形象 第21节,以感叹的口吻表达了他的愿望和抱负——拥有云雀的欢欣。
(1)云雀不纯然代表“向上又复向上,一直飞进穹苍”的自然界中的云雀的形象,更是诗人理想的自我形象及艺术理想的形象载体。
(2)云雀是诗人自我的化身。云雀的歌声清新飘逸,无忧无虑,散发着天然之美,没有任何刻意的雕饰。雪莱和云雀在许多方面都很相似:他们都追求光明,都向往理想的精神世界。然而,他却不能像云雀那样摆脱现实生活的羁绊,随心歌唱,超然物外。但从诗的整个调子中可以看出,雪莱虽然感到理想遥远的痛苦,但仍以不断飞升的积极心态去超越感伤
结合全诗,简析云雀这一意象的内涵及体现的诗人情感
(3)云雀是诗人艺术理想的象征。在赞叹云雀美妙歌声的同时,雪莱深切表达了对自由的向往,渴望能像云雀那样放飞云间,在艺术殿堂里毫无顾虑地挥笔创作,让情感随意倾洒笔端,达到云雀般天籁之音的效果。因此,云雀不但是自由的化身,也是雪莱艺术理想的体现。
(4)云雀是一种平等的制度的象征。诗人写这篇诗歌将自己的美好愿望寄托于其中,诗人揭露社会的贫富不均,抨击封建专制制度渴望人人平等。
云雀代表18世纪中期反神权的人士,而云雀的鸣叫代表他们无神论的精神。也诗人是这一思想的赞同者,愿意倾听,不断实践。
“云雀”与“诗人”
像一位诗人
隐身在思想的明辉之中
吟诵着即兴的诗韵
直到普天下的同情
都被未曾留意过的希望和忧虑唤醒。
宣扬了诗人的神圣使命。
思想在艺术创作中的地位。
好的艺术品应是真情实感的流露。
诗人比一般人敏感,应该有能力有责任揭示出常人未曾留意的真理。
拓展解读
任务驱动三:深入品读,感悟赏析
1、第4节中“淡淡的紫色黄昏”指什么?有什么作用?
“淡淡的紫色黄昏”象征着快要着到光明之前的黑夜,用这样的环境描写来反衬云雀不惧黑夜的精神,也象征着诗人自己不向黑暗的现实低头,不畏惧的抗争精神。
2、第12节中“晶莹闪烁的草地,春霖洒落的声息,雨后苏醒的花蕾”连用三个意象,如何理解?
这三句从不同的感官角度描写云雀的乐声:
“晶莹闪烁的草地”一片明朗,这是视觉;
“春霖洒落的声息”无比欢悦,这是听觉;
“雨后苏醒的花蕾”扑鼻清新,这是嗅觉。
三个密集的形象让读者用不同的感官去感受云雀的天籁之音。同时这三个意象带出后文三个概括而准确的形容词“明朗、欢悦、清新”,通过对比,在一个更高的层次对云雀的歌声作出审美判断,衬托出云雀乐音之美。
3、第14节中诗人为什么说“赞婚的合唱”“凯旋的欢歌”都“不过是空洞的浮夸”,“有着贫乏”?
诗人认为真正神圣的乐音(真正的美)应该是高尚的思想、情操。
“赞婚的合唱”本应美好幸福,但在诗人看来,这传统的婚姻不过是人压迫人制度的组成部分,带来的不是平等与自由;
而“凯旋的欢歌”豪迈雄壮,但带来“凯旋”的战争和暴力本身则是“一切罪恶的根源”。所以它们是空洞的,贫乏的。
任务驱动四:赏析修辞,明了手法
1、诗人是通过什么手法来塑造云雀这一形象的?
①比喻(8-11节):把云雀比作诗人,比作深闺中的少女,比作萤火虫,比作玫瑰,表现了云雀的美丽形象,也表明了诗人的艺术追求:真情流露、唤醒同情、不求闻达。
②对比(7、12、14、17-20节):诗人把云雀的歌声同春雨、婚礼上的合唱、胜利的歌声相比,突出云雀歌声的美妙神圣。诗人还将云雀与人类对比,表现云雀的鄙弃污浊,超越痛苦,追求自由的品格。
主旨归纳
诗人运用 的手法,热情地赞颂了云雀的善良、乐观、自信与友爱,反映了诗人向往美好未来的欢乐心情,也表达了诗人对 的渴望。
浪漫主义
自由
A
课堂巩固练习
一、阅读雪莱《致云雀》,回答1-3题。
1、下列对本诗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称云雀为“欢乐的精灵”,是对云雀及其歌声总的评价;说歌声来自“天堂或天堂的邻近”,是暗示它欢乐而神圣。
B.第二节是全诗写得最实的一节,也是一切联想和想象的依据,写出了云雀升上晴空迎接朝阳一系列欢快明朗的形象,还写到了把读者思绪引回到云雀的歌声。
C.诗歌最后对云雀歌声的美妙作进一步的概括描述,同时表明艺术作品之所以美妙而富饶,是因为作者有不凡的品质。
D.《致云雀》在赞颂云雀的同时,也写出了和这云雀时离时合的自我、诗人的美学理想和艺术抱负
C
2、下列对本诗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以星光的利箭、明月的清辉、彩霞降下的美雨之类的视觉形象,运用拟人手法描绘了云雀带来的优美的听觉感受。
B.诗人把云雀鸣叫比作怀春少女为了“排遣为爱所苦的情怀”,唱出了“甜美有如爱情的歌曲”。这正是诗人的自况。
C.诗歌以“晶莹闪烁的草地/春霖洒落的声息/雨后苏醒的花蕾”三个密集的形象带出三个概括性强而准确的形容词“明朗、欢悦、清新”,在一个更高的层次对云雀的歌声作出审美判断。
D.全诗共21节,从赞美开始,以感叹告终,层次分明,结构严谨。诗中使用了雪莱惯用的大量排比,精练而形象。
A
3、 本诗较长,其中有很多非常精彩的诗句,请选择一两句从诗歌语言鉴赏的角度谈谈其精妙之处。
本诗中有很多精彩的诗句,其中“你的歌声纯朴,像天使的心/歌唱着天真烂漫的赤诚”这句尤为出色。从诗歌语言鉴赏的角度来看,这句诗的精妙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比喻精妙:诗人将云雀的歌声比作“天使的心”,这一比喻既贴切又富有深意。天使常被视为纯洁、善良、美好的化身,而云雀的歌声同样具有这样的特质,纯真无邪,能够触动人心最柔软的部分。这样的比喻不仅形象生动,而且深刻揭示了云雀歌声的内在魅力。
(2)用词准确:诗人在描述云雀歌声时,选用了“纯朴”和“天真烂漫”这两个形容词,这两个词都准确地捕捉到了云雀歌声的精髓。纯朴意味着不加修饰、自然流露,与云雀歌声的清新自然相契合;而天真烂漫则强调了歌声中那份纯真无邪、无拘无束的特质,使人感受到一种来自心灵深处的美好与纯净。
(3)情感真挚:整句诗通过对云雀歌声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纯洁事物的向往与追求。这种情感是真挚而热烈的,它不仅仅是对云雀歌声的欣赏,更是对一种理想化生活状态的渴望与追求。这种情感的真挚性使得整句诗更加具有感染力和生命力。
致云雀
[英国]华兹华斯
云雀啊,带上我!带我上云霄!
凭你强健有力的歌声;
带上我,云雀啊,带我上云霄!
歌唱啊歌唱
在整个云天播撒你的银铃,
把我鼓舞引领,直到我找到
那似乎在你心目中最为合适的地方!
我已走过凄凉的茫茫荒野,
如今我的心已然疲惫;
假如我有一对仙子的翅膀,
现在就飞到你身旁。
愿如痴如醉地伴你左右,
在你的歌声里狂欢;
引领我,让我飞得越来越高,
飞到你在天空欢宴的地方。
二、阅读雪莱的《致云雀》和下面华兹华斯的这首《致云雀》,回答第4-5题。
当晨光悄然来临之时,
你快乐地发出嘲弄的笑声;
你有个为爱和安憩筑下的巢,
尽管这让你感到有一点烦累,
可沉醉的云雀啊!你将厌恶
成为像我这样一个漂泊者。
祝福你,快乐的精灵!
你的激情像山泉一样激荡,
请倾心赞美全能的上帝吧,
愿欢乐和高兴追随着我们!
唉!我的旅程崎岖不平,
穿过荆棘的荒野,一路风尘;
但是听到你或你同类的歌声,
如同在天堂获得自由和喜悦,
我安天乐命脚步沉重地前行,
只为生命结束时有更多快慰。
4、华兹华斯认为“所有的好诗都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请分析他《致云雀》中表达的情感。
华兹华斯的《致云雀》中,他表达了对云雀无拘无束、欢快歌唱的深深赞美与向往。诗中流露出的情感是强烈的喜悦、自由和对美好生活的热烈追求,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及心灵自由解放的渴望。
5、两首诗均以“云雀”为写作对象,试比较两首诗中“云雀”这一意象的异同。
两首诗中“云雀”意象的异同为:同在于都赋予了云雀以高亢歌声、欢快飞翔的特质,象征着自由与欢乐。异在于雪莱的《致云雀》中,云雀更侧重展现其精神向导的崇高地位,象征着诗人对理想世界的追求;而华兹华斯的云雀则更多地体现了自然之美与诗人内心情感的共鸣,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