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版块综合测试(三大题型)(练习)(含答案) 2024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浙江专用)

文档属性

名称 古诗文版块综合测试(三大题型)(练习)(含答案) 2024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浙江专用)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7-16 10:05:32

文档简介

古诗文版块综合测试(三大题型)(练习)
一、名句名篇默写
1.(23-24九年级下·浙江温州·开学考试)点茶是沏茶方法之一,运用点茶技法,茶汤表面可显现雪沫乳花。人们在茶面上点染图案,颇具雅致。
点上一匹马,品味“(1) ?雪拥蓝关马不前”的失路之悲;点上一只青鸟,抒写“(2) ,青鸟殷勤为探看”的深情厚谊;点上一只蝴蝶,欣赏“(3) ,(4) ,蝶儿忙”的大好春光;点上一个樵夫看棋的场景,感悟“怀旧空吟闻笛赋,(5) ”的无限惆怅;点上一艘小船,体验“长风破浪会有时,(6) ”的豪情壮志;点上一轮明月,既可抒发“露从今夜白,(7) ”的思念之情;又可联想“(8) ,人迹板桥霜”的绮丽景色。
2.(23-24九年级下·浙江杭州·阶段练习)古诗文名句填空。
无数文人墨客都把“家国情怀”镌刻在诗词中。范仲淹在孤城落日中吟叹“浊酒一杯家万里, ”,思归与报国寓于其中; (作者)醉里挑灯,梦回连营,在“ ,五十弦翻塞外声”的豪壮想象中抒发报国之志;我将无我家为国,文天祥誓死报国,“人生自古谁无死, ”,直抒胸臆;苏轼直言“持节云中, ”,表达被重用的心愿;欧阳修宴饮山野,“酿泉为酒, ”,与民同乐,以民为本;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自叙“ , ”,临危受命,令人动容……
3.(23-24九年级下·浙江杭州·阶段练习)诗歌组设计了上下连句环节,请参与挑战。
古诗文 主题
(1)浊酒一杯家万里,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思乡
(2)不知何处吹芦管,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3) ?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4)沉舟侧畔千帆过,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8)
(5) ,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6)人生自古谁无死, 。(文天祥《过零丁洋》) 爱国
(7) ,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4.(23-24九年级下·浙江宁波·阶段练习)理解性默写。
诗词中有景:纳兰性德《浣溪沙》中“(1) ,(2) ”两句细腻地描写了晚烟飘过、斜阳返照、营垒荒凉、关城破败的萧索之景;诗词里传情:《满江红》中“(3) ?(4) ”用典故抒发了秋瑾知音难觅,不禁潸然泪下的苦闷心情;诗词以明志:我们从“(5) ?(6) ”中感受到文天祥宁死不降的爱国忠诚。古诗文中亦不乏文人之志:《送东阳马生序》中“(7) ,(8) ”两句表达宋学士不羡旁人,唯以求学为乐的高尚追求;《出师表》中“(9) ,(10) ”表明诸葛亮淡泊名利的人生志趣。
5.(2024九年级下·浙江·学业考试)填写诗歌名句。
天地有大美,山水遇知音。“所谓伊人,(1) ”(《兼葭》),水边的遍望是深情的相思; “(2) ,青乌殷勤为探看”(李商隐《无题》),心中的莲山是无限的牵挂;“(3) ,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登高望远,抒发的是凌云壮志;“山回路转不见君,(4)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路转山回,蕴含的是离别之情。“(5) ,(6) ”[《行路难》(其一)],李白借黄河、太行书写人生困境;“(7) ,(8) ”(《游山西村》),陆游告诉我们山重水复也能找到布望的转机。
6.(2024·浙江宁波·一模)文学社准备制作涉及各种旅行主题的古诗辑录卡。请根据提示,补全下面表格。
旅行主题 所见风貌 文人情思
山水之旅 气势磅礴:山随平野尽,(1) 。(李白《渡荆门送别》) (8)
民俗之旅 热闹淳朴:(2) ,衣冠简朴古风存。(陆游《游山西村》) 喜爱陶醉
想象之旅 辽阔壮美:(3) ,(4) 。(李清照《渔家傲》) 向往美好
时空之旅 (5) :(6) ,蝉鸣黄叶汉宫秋。(许浑《咸阳城东楼》) 伤感悲凉
谪迁之旅 生机活力:沉舟侧畔千帆过,(7)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理性乐观
7.(23-24九年级上·浙江杭州·阶段练习)活动中,同学们收集了相关诗文,请你完成填空。
意蕴 古诗文语句
人生失意 李白曾举步维艰:“欲渡黄河冰塞川, 。”(《行路难》) 孟浩然曾报国无门:“ ,端居耻圣明。”(《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杜甫曾弟兄分散:“有弟皆分散, ”(《月夜忆舍弟》) 刘长卿曾怀才不遇:“ ,湘水无情吊岂知?”(《长沙过贾谊宅》)
诗意人生 王勃送友入川,胸襟开阔:“海内存知己,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欧阳修被贬滁州,寄情山水:“醉翁之意不在酒, 。”(《醉翁亭记》) 范仲淹忧国忧民,一以贯之:“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 张岱雪夜登亭,痴心不改:“ ,更有痴似相公者。”(《湖心亭看雪》)
8.(23-24九年级下·浙江宁波·阶段练习)古诗文作者描写优美景物;留下无数名句。李清照的“① ,星河欲转千帆舞”(《渔家傲》)描写海天相接,晨雾如波涛翻滚的云,银河流转,千帆逐浪;郦道元的“② ,③ ”(《三峡》)写春冬季节急流中白色浪花回旋,清澈潭水中出现景物倒影;陶渊明的“④ ,⑤ ”(《桃花源记》)描写桃花林中芳草遍地,新鲜美好,落花繁多;刘禹锡的“沉舟侧畔千帆过,⑥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描写沉舟旁边千帆竞发,病树前头万千树木春意盎然;范仲淹的⑦ ,⑧ (《渔家傲·秋思》)描写层峦叠嶂,夕阳西下,暮霭沉沉,一座孤城紧闭城门。
⑨李商隐《无题》中的“ , ”与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中“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有异曲同工之妙,常用来形容无私奉献的精神。
9.(23-24九年级上·浙江·阶段练习)小锦草拟了以下主持串词,请你在横线上补充相关诗句。
同学们,古诗文中有很多画意。“浮光跃金,(1) ”为我们展现了洞庭湖醉人的月夜之景;欧阳修用“(2) ,(3) ”描摹了琅琊山霜色洁白,溪石裸露的秋冬之景;秦观则“正莺儿啼,(4) ,蝶儿忙”来描绘一幅醉人的田园风景。让我们跟随诗歌的步伐,感受诗歌之韵,用朗读迎接春天的来临。
10.(23-24九年级下·浙江杭州·阶段练习)乐器历来是古代文人的灵感源泉,请根据乐器名称填写对应的古诗词。
乐器 诗文 作者(出处) 象征
琴 (1) ,(2) 。 王维《竹里馆》 高雅的志趣和淡泊宁静的情怀。
笙 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欧阳修《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 (3)
丝竹 (4) ,无案牍之劳形。 刘禹锡《陋室铭》 官场世俗生活的喧嚣与污浊。
笛子 (5) ,散入春风满洛城。 (6) 《春夜洛城闻笛》 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弦 (7) ,沙场秋点兵。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边塞军营生活的豪迈与壮烈。
羌笛 (8)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边塞西域生活的苍凉与肃杀。
二、诗歌鉴赏
11.(23-24九年级上·浙江金华·期末)在建德研学时,大家发现了一首古诗,请一起来欣赏。
睦州①四韵
(唐)杜牧
州在钓台边,溪山实可怜。
有家皆掩映,无处不潺湲②。
好树鸣幽鸟,晴楼入野烟。
残春杜陵③客,中酒④落花前。
【注释】①睦州:今浙江建德一带。杜牧于会昌六年(846)至大中二年(848)外放任睦州刺史。②潺湲:指流水。③杜陵:地名,在今陕西西安东南。④中酒:醉酒
(1)根据颔联和颈联,选择“可怜”一词在诗中的正确含义( )
A.值得怜悯,哀怜 B.可爱 C.可惜 D.可怪
(2)古时睦州是一个远僻小郡,你觉得睦州的风光治愈了杜牧的心吗?请结合诗句,阐述理由。
12.(23-24九年级上·浙江宁波·期末)小海选择朗诵下面的古诗,发现诗歌的前两句“一泊”“一重”有重复,读来却别有韵味。请你告诉他这样用词的妙处。
杂曲歌辞·浪淘沙(节选)
唐·白居易
一泊沙来一泊去,一重浪灭一重生。
相搅相淘无歇日,会交山海一时平。
白浪茫茫与海连,平沙浩浩四无边。
暮去朝来淘不住,遂令东海变桑田。
13.(23-24九年级上·浙江绍兴·期末)阅读古诗文,完成小题。
次韵①柳子玉②见寄
〔宋〕苏轼
薄雷轻雨晓晴初,陌上春泥未溅裾。
行乐及时虽有酒,出门无侣漫看书。
遥知寒食催归骑,定把鸱夷③载后车。
他日见邀须强起,不应辞病似相如④。
【注释】①次韵,和诗的一种,按照原诗的韵和用韵的次序来相和,是赠诗。②柳子玉,即柳瑾,苏轼好友。二人同时反对“王安石变法”,志同道合。此时,柳子玉因受倾轧,被贬至寿春县任县令。③鸱(chī)夷:马皮或牛皮做的袋,用来装酒;一说装的是文学作品。④相如:即司马相如,“汉赋四大家”之一,曾称病辞官。
古人以诗传情。当柳子玉读完好友苏轼所写赠诗后,他的心情会怎样?请联系背景材料,结合诗歌内容分析揣摩。
14.(2024九年级下·浙江·学业考试)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
渔 翁
[唐]柳宗元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1)诗人是如何通过描写山水凸显“渔翁”形象的?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15.(2024·浙江宁波·一模)美术社准备制作手绘明信片,作为诗路之旅的纪念品。请你以下面这首诗为素材,提供设计创意。
耶溪①泛舟
[唐]孟浩然
落景余清辉,轻桡②弄溪渚。
泓澄③爱水物,临泛何容与°。
白首垂钓翁,新妆浣纱女。
相看似相识,脉脉不得语。
【注释】①耶溪:即若耶溪,今浙江绍兴南若耶山下。相传越国美女西施曾在这里洗衣、谈笑。②桡(ráo):船桨。③泓澄:水深澄澈。④容与:从容移动,徘徊动荡。
设计创意一:根据首联描绘(1) 的画面,展现江南独有景色。(结合首联,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具体描绘首联呈现的画面。)
设计创意二:根据颈联添加(2) 、浣纱等活动,展现若耶溪一带的风土人情,让人联想到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它们的相似之处在于(3) (结合颈联和《桃花源记》,从内容和情感角度分析。)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各题。
满江红(小住京华)
秋瑾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16.下面诗句与“四面歌残终破楚”包含的情感有相似点的一项是( )
A.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B.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C.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李贺《雁门太守行》)
D.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17.任选一个角度,赏析“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阅读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定风波·幕春漫兴①
辛弃疾
少日春怀似酒浓,插花走马醉千钟。老去逢春如病酒,唯有,茶瓯香篆小帘栊。
卷尽残花风未定,休恨;花开元自要春风。试问春归谁得见?飞燕,来时相遇夕阳中。
【注】①作者闲居带湖之作。
18.下列句中加点词与词中“插花”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玉米地里还插花着种豆子。
B.醉中插花归,花重压折轴。(苏轼《答王巩》)
C.邳州插花做鞋技艺享誉全国,游客们对这些绣花鞋赞不绝口,争相购买。
D.插花不可太繁,亦不可太瘦。多不过二种三种,高低疏密,如画苑布置方妙。(袁宏道《瓶史》)
19.对这首词的情感,主要有两种说法:一种是落寞失望,一种是心怀希望。请结合“飞燕,来时相遇夕阳中”两句,谈谈你的理解。
(23-24九年级上·浙江湖州·期末)读下面诗歌,完成学习任务。
游道场山何山①
[宋]苏轼
道场山顶何山麓,上彻云峰下幽谷。
我从山水窟②中来,尚爱此山看不足。
陂湖③行尽白漫漫,青山忽作龙蛇盘。
山高无风松自响,误认石齿④号惊湍。
山僧不放山泉出,屋底清池照瑶席⑤。
阶前合抱香入云,月里仙人亲手植。
出山回望翠云鬟⑥,碧瓦朱栏缥缈间。
白水田头问行路,小溪深处是何山。
高人读书夜达旦,至今山鹤鸣夜半。
我今废学不归山,山中对酒空三叹。
(选自《湖州乡土语文读本》)
【注释】①道场山何山:两山都在湖州城南。道场山因南朝梁时如讷禅师筑庵于山而得名,何山因东晋吴兴太守何楷曾在此筑读书堂而得名。②山水窟:风景佳胜之处。苏轼《将之湖州戏赠莘老》:“余杭自是山水窟,仄闻吴兴更清绝。”③陂湖:湖泊、湖泽。④石齿:这里指齿状的石头。元好问《少室南原》诗:“清溪鸣石齿,暖日长藤芽。”⑤瑶席:美称,指供坐卧之用的席子。⑥翠云鬟:这里指妇人美发般的翠色山峦。杜牧《山石榴》:“一朵佳人玉钗上,只疑烧却翠云鬟。”
20.结合诗歌内容,分别指出下列诗句中的加点字所表达的情感。
(1)出山回望翠云鬟
(2)山中对酒空三叹
21.有人建议将诗中“我从山水窟中来,尚爱此山看不足”一句作为道场山景区的广告宣传语。你是否赞同?请阐述理由。
(23-24九年级上·浙江宁波·期末)下面是活动组搜集的“在漂泊路上”的唐诗,请完成下面小题。
【甲】
商山早行
[唐]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乙】
暮过山村
[唐]贾岛
数里闻寒水,山家少四邻。
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
初月终未夕,边烽不过秦。
萧条桑柘外,烟火渐相亲。
22.两诗都写了行人赶路的场景。【甲】诗颔联中的鸡声扣住了诗题中的“(1) ”字,【乙】诗颔联中“(2) ”这一意象点明了赶路时间是在傍晚。
23.两诗都写到了“月”。结合诗歌内容,说说“月”这一意象中蕴含的共同情感。
(23-24九年级上·浙江绍兴·期末)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小题。
寓驿舍①
陆游
闲坊古驿掩朱扉,又憩空堂绽客衣。
九万里中鲲自化,一千年外鹤仍归②。
绕庭数竹饶新笋,解带量松长旧围。
惟有壁间诗句在,暗尘残墨两依依。
【注】①驿舍;作者题下自注云“予三至成都。皆馆于是”。②晋代陶潜《搜神后记》卷一:“丁令威,本辽东人,学道于灵虚山。后化鹤归辽,集城门华表柱。时有少年,举弓欲射之,鹤乃飞,徘徊空中而言曰:‘有鸟有鸟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归。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学仙冢垒垒。’”
2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用“闲坊”“古驿”“空堂”,对“驿舍”进行描写,营造了一种荒凉幽寂的气氛。
B.颔联用鲲化鹏和丁令威化鹤的故事,指出自己重来旧地,亦表明诗人不与世俗同流的归隐之志。
C.颈联中“数竹”“量松”指出了岁月如流,时光飞逝,间接抒发了“木犹如此,人何以堪”的感慨。
D.尾联回应首句,写壁间题诗旧迹,以“暗尘残墨”回应“闲坊古驿”,使得全诗感情沉郁而强烈。
25.本诗不含“情”字,却感情强烈。作者是如何做到的?请简要分析。
三、文言文阅读
26.(2024·浙江·模拟预测)同学们在书中搜集了如下的文言资料,请你阅读,随他们一起了解“劳动的必要性”
◇资料一:
敬姜①论劳逸 左丘明
公父文伯退朝,朝其母,其母方绩②。文伯曰:“以歜③之家而主犹绩,惧干季孙之怒也。其以歜为不能事主乎?”其母叹曰:“鲁其亡乎?使僮子④备官⑤而未之闻耶?居,吾语女。昔圣王之处民也择瘠土而处之劳其民而用之故长王天下。夫民劳则思,思则善心生;逸则淫,淫则忘善;忘善则恶心生。沃土之民不材,淫也。瘠土之民,莫不向义,劳也。君子劳心,小人劳力,先王之训也!自上以下,谁敢淫心舍力?今我寡也,尔又在下位⑥,朝夕处事,犹恐忘先人之业。况有怠惰,其何以避辟?吾冀而朝夕修我,曰:‘必无废先人。’尔今曰:‘胡不自安?’以是承君之官,余惧穆伯之绝祀也?”仲尼闻之曰:“弟子志之,季氏之妇不淫矣!”
(《国语 鲁语》节选)
◇资料二:
居乡,躬耕食力,弟子从游者甚众。陈白沙自广来学。晨光才辨,先生手自簸穀。白沙未起,先生大声曰:“秀才若为懒惰,即他日何从到伊川门下?又何从到孟子门下?”一日刈禾,镰伤厥指,先生负痛曰:“何可为物所胜?”⑦竟刈如初。省郡交荐之,不赴。太息曰:“宦官、释氏不除,而欲天下之治,难矣。吾庸出为!”
资料三:注释
①敬姜:公父文伯的母亲。②绩:指织布。③歜(chù):公父文伯,名歜。文伯自称其名。④僮子:即童子,未成年的男子,这里指公父文伯。⑤备官:充任官职。⑥下位:下大夫。⑦句子可翻译为: 。
(1)根据语境,完善注释
(2)梳理文意,理解文章
文言语句 方法借鉴 字词释义
朝其母,其母方绩。 查阅词典法:朝:①早晨;②朝拜;③拜见,拜访;④上朝。
余惧穆伯之绝祀也。 联系成语法:不绝如缕
弟子志之,季氏之妇不淫矣。 语境推断法:“惧干季孙之怒也”中的“干”,根据前文“惧”和后文“季孙之怒”可推断,“干”是“冒犯”的意思。
④给文中的划“ ”的句子断句(限断3处)
昔 圣 王 之 处 民 也 择 瘠 土 而 处 之 劳 其 民 而 用 之 故 长 王 天 下。
(3)精读文章,感悟内涵
敬姜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孟子的思想观点是否相似?请联系文本分析。
(4)拓展阅读,深刻体会
同学们搜集了材料,基于材料中所反映的问题,班级准备出一期以“热爱劳动,健康成长”为主题的黑板报,请你借助步骤后的资料夹,协助同学们完成以下任务:
【步骤一:解读材料】
①同学们对以上材料各自做了梳理解读,其中没有产生误解的一项是( )
A.小语:将劳动作为一门独立的必修课,体现了教育理念的进步,也是实现高质量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B.小文:劳动课程中的“农业生产劳动”贯穿了整个九年义务教育阶段。
C.小学:对于7至9年级的学生们来说,从事服务性劳动是更为重要的。
D.小习:劳动教育并没有被纳入中高考,所以家长们无需担心劳动课成绩的问题。
【步骤二:模拟互动】
②在“模拟互动”板块,同学们提出了以下问题,请你结合材料内容,帮忙解答。
A为何要将劳动设立为独立课程?
B.对于劳动课,家长普遍的顾虑是什么?如何才能解决此顾虑?
【步骤三:设计漫画】
③同学们想为黑板报搭配一幅漫画,于是小语和小文各设计了一幅,你觉得谁设计得更合适?为什么?
④为了倡导低碳生活,你们班在校园里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决定借用录播室向同学们宣扬此次活动的心得体会。
任务Ⅰ:撰写研究结论
上面是活动小组绘制的统计图,请根据此图写一条结论。
任务Ⅱ:书写心得体会
艾青的诗有对劳动者命运的关注与探索,请你仿照艾青对“大堰河”这位劳动者的赞美诗句,为劳动者写一首简短的颂歌。(提示:劳动者可以是袁隆平、钟南山、张桂梅等劳动模范,也可以是身边的普通劳动者)(100字左右)
资料夹
材料一:
你2022版新课标发布,劳动课程“独立门户”,关于劳动教育怎么做,也有了更规范、更具体的教学活动指导意见。
(选自“腾讯网”2022年9月13日)
材料二:
新劳动课带来的新忧虑
①“炒菜先放油还是先放菜,盐要放几勺……这些会不会成为新学期的背诵作业?”石家庄初二学生家长王勇海说,劳动课列入新课表,孩子的课业负担会不会因此增加,是他最担忧的。
②“孩子除学习之外,还要参加劳动课,而布置给孩子的劳动作业极有可能变成家长作业。”采访中,一位家长说出了她的担忧,比如,教学生学养鱼,会让家长去买鱼苗、养鱼设备,转变为家长养鱼;教孩子学煮饭炒菜,由家长配合“拍照”上传,这也容易让劳动作业变为走过场和形式主义。
③实际上,家长不应对孩子的劳动实践进行包办代替,更不能停留在“拍照打卡”阶段,如果这样,反而违背了劳动教育的初衷。家长应化这种“心理负担”为培养孩子的“人生乐趣”,在与学校协同指导孩子劳动实践中敢于放手,也能放手,见证孩子成长。
④家长要鼓励孩子自觉参与、自己动手,同时指导孩子规范地完成劳动任务,与孩子交流劳动的经验心得,通过以身作则形成良好的劳动示范,促使孩子真正形成劳动习惯和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⑤其实,家长种种担忧的背后,是劳动课“怎么教”“怎么考”的现实问题。
⑥对此,教育部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研制组组长顾建军向媒体表示,劳动课将以学校为主导,家庭为基础。也就是说,学校在课程实施中发挥主导作用,家庭发挥基础作用。
⑦顾建军介绍,劳动作为一门必修课程,不主张考试,但一定有“考核”“评价”。劳动素养评价结果将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参考,全面客观记录课内外劳动过程和结果,加强实际劳动技能和价值体认情况的考核,并且要建立公示审核制度。一方面,强调综合评价,注重评价内容多维、评价主体多元、评价方式多样;另一方面要求将劳动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⑧王勇海告诉记者,他家孩子秋季开学后就是初三中考生了,他担心劳动课成绩会不会与升学挂钩?
⑨“目前的政策标准和相应的一些要求当中,没有把劳动教育纳入中高考。”河北大学教育学院教授薛国凤指出,对于孩子而言,劳动教育既是身体教育,也是生存教育,还是社会教育,具有长远的人生价值。中高考本身作为人生中某一阶段的评价标准,有特定的人才选拔范围和标准,但不能把什么都纳入中高考,政府、学校、家长和社会都应看到劳动教育的长远价值和意义。
(选自“人民网”2022年5月19日)
材料三:
大堰河,为了生活,
在她流尽了她的乳汁之后,
她就开始用抱过我的两臂劳动了;
她含着笑,洗着我们的衣服,
她含着笑,
提着菜篮到村边的结冰的池塘去,
她含着笑,切着冰屑窸索的萝卜,
她含着笑,用手掏着猪吃的麦糟,
她含着笑,扇着炖肉的炉子的火,
她含着笑,背了团箕到广场上去,
晒好那些大豆和小麦……
(艾青《大堰河——我的保姆》)
27.(23-24九年级下·浙江温州·开学考试)《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甲】
范文正公仲淹贫悴,依睢阳朱氏家①,常与一术者游。会术者病笃,使人呼文正而告曰:“吾善炼水银为白金,吾儿幼,不足以付,今以付子。”即以其方与所成白金一斤封志②,内文正怀中。文正方辞避,而术者气已绝。后十余年,文正为谏官,术者之子长,呼而告之曰:“尔父有神术,昔之死也,以汝尚幼,故俾③我收之。今汝成立,当以还汝。”出其方并白金授之,封识宛然。
(选自《范文正正直》有删改)
【乙】
范仲淹内刚外和,性至孝,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能自充。而好施予,置义庄里中,以赡族人。泛爱乐善,士多出其门下,虽里巷之人,皆能道其名字。死之日,四方闻者,皆为叹息。为政尚忠厚,所至有恩,邠、庆二州之民与属羌,皆画像立生祠事之。及其卒也,羌酋以数百人,哭之如父,斋三日而去。
(选自《宋史 范仲淹传》有删改)
【丙】
江上渔者④
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注释】①依睢阳朱氏家:范仲淹幼年丧父,母改嫁朱氏。②封志:封存并加标识。③俾:使。④此诗是范仲淹于北宋景祐元年(1034)主政苏州时,为治理水患,在苏州一带察看水情时所作。
(1)下面是关于文言字词学习方法梳理。请根据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
文言词语 释义方法 解释
①会术者病笃 【查阅词典】A忠实。B(病势)沉重。C很;甚。
②内文正怀中 【课内迁移】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③非宾客不重肉 【语境推断法】
(2)观点交锋。根据你的理解,完成下面的对话。
小语:读了两篇文言短文,我明白了司马光评价他“前不愧于古人,后可师于来哲”了,王安石赞誉其为“名节无疵”,真可谓“君子”。
小文:我不太同意你的观点。如你所言,【甲】文中的范仲淹为何要“后十余年”才将炼金术和白金归还?而且【乙】文中的范仲淹“泛爱乐善”,可对自己和妻儿太过吝啬了。
小语:如果你能再仔推敲前后文字,你就会对范仲淹的做法有更深刻的理解了。理由如下,
小文:听你这么一说,我就明白了,范仲淹无论对朋友还是对陌生人都能够做到“大爱”,怪不得被称为是“名节无疵”的君子了。
(3)当时,东京一带流传着“朝廷无忧有范君,京师无事有希文”,请根据【乙】文与《岳阳楼记》,简要阐述范仲淹从政的思想。
(4)“渔夫”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常被赋予隐士的形象,但范仲淹《江上渔者》里的“渔夫”却别有内涵。请根据提示,补充下列表格。
诗句 创作背景 渔夫形象 探究结果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 驾舟访友,即兴唱和 从容自适,悠然脱俗 ④不同的内涵源于不同的关注点。张志和、柳宗元笔下的“渔夫”都是隐者形象。而从范仲淹对渔夫的关注点来看,体现了范仲淹有怎样的君子胸怀?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永《江雪》) 谪居永州,寄情山水 ①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范仲淹《江上渔者》) ② ③
(23-24九年级下·浙江杭州·阶段练习)对比阅读,完成下列练习题。

小桃红江岸水灯
【元】盍西村
万家灯火闹春桥,十里光相照。舞凤翔鸾①势绝妙,可怜宵,波间涌出蓬莱岛②。香烟乱飘,笙歌喧闹,飞上玉楼腰。
【注释】①舞凤翔鸾:指元宵灯会中用纸扎的凤凰和鸾鸟灯笼。②蓬莱岛:神话传说中的神山。诗文中借以比喻仙境。

春江水灯记
【清】王义祖
①富春四围俱山,而一江介乎其中。七月之晦,天光向暮,明星莹莹,江无刚风,水波澄澈。有小灯若紫金盏者百余,从苋浦出,浮于江。顷之,鹿山之湾,光熊熊然,蜿蜒而来者,其势若游龙。又顷之,而上下水门,红焰一派,竟出至江心,回环映射,无虑百千万万。沿沙岸,列洲溆,光照数十里,明如昼焉。
②邑之人扶老携幼,相聚而观之,乐何如乎?而不但此也,其时,江气沸腾,人声甚嚣,舴艋驰逐如飞,率以绛灯标于桅以为识。江上有护灯者,有吹画角巡逻者,有爆竹助喧者,有束蒿草而焚之者,有奏箫管、击钲铙者,有燃灯如球自能矗霄汉而起者,有结灯棚为塔而涌出江上者,有以小筏叠九叶莲灯百十架往来其中者,忽离忽合,忽东忽西,终宵未已。是胡为者?邑之人曰:“是为水灯,春江故事也。”呜呼,盛哉!
③邑有良吏,民皆长寿;时和岁美,年丰谷多。而能乐其乐以垂久远,使世世子孙习焉而弗替,谓非太平风俗也耶?
28.下列诗句中加点词,与散曲《小桃红:江岸水灯》中“可怜”一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贾生》李商隐)
B.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破阵子》辛弃疾)
C.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暮江吟》白居易)
29.有人说散曲《小桃红江岸水灯》“以虚托实,以幻写真”,请加以赏析。
30.参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乙文中的加点词。
文言词句 方法 解释
竟出至江心 查阅字典法:①完毕;②最终;③竟然。 (填序号)
人声甚嚣 字源推测法:篆体。中间部分指“头部”。
终宵未已 参考成语法: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而能乐其乐以垂久远 课内迁移法: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翁亭记》)
31.赏析乙文划线句,角度自选。
32.《春江水灯记》一文从多个角度描写水灯的盛况,请你完成下面的思维导图。
33.“言在笔先,意在笔后。”乙文作者观水灯,赏风俗,以期“乐其乐以垂久远”,请分析“乐”之含义,并说说它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各题。
【甲】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曹刿论战》)
【乙】
故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是故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以治待乱,以静待哗,此治心者也。以近待远,以逸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无邀正正之旗,勿击堂堂之阵,此治变者也。
(节选自《孙子·军争篇》)
34.根据语境,参考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文言语句 方法提示 解释
(1)小大之狱 词语类推法:决狱断刑
(2)此治气者也 查阅词典法:①管理。②办理;治理③太平;安定。④控制,掌握。⑤治疗。⑥消灭(害虫)。 (填序号)
(3)故善用兵者 课内迁移法:故虽有名马(《马说》)
35.把语段【甲】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36.曹刿说“肉食者鄙”,文中鲁庄公的“鄙”可以概括为哪两个方面?
37.【甲】【乙】两个语段在军事方面所持有的相同观点是什么?对于我们今天的学习和生活,这些观点有怎样的借鉴作用?
(2024·浙江金华·一模)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小题。
【甲】

天公翦水①,宇宙飘花,品之,有四美焉:落地无声,静也;沾衣不染,洁也;高下平均,匀也;洞窗掩映,明也。宜长松修竹,老梅片石;怪石崚嶒②,深林窈窕③;寒江远浦,断岸小桥;古刹层峦,疏篱幽径;老叟披蓑垂钓骚人跨蹇寻诗小酌清谈高楼长啸;船头茶灶飘烟,座上黛眉④把盏,老僧对坐,韵士闲评;披鹤氅⑤,纵步园林,御貂裘,登临山水。如此景况,何必峨眉⑥千尺?
(选自《明文精选》,国际文化出版社)
【注】①翦水:指下雪。②峻嶒:高耸突兀,形容山势高峻。③窈窕:深远,幽深。④黛眉:杳黑色的眉,代指女子。⑤鹤氅:鸟羽制成的外套。⑥峨眉:即峨眉山。
【乙】
采桑子·塞上咏雪花
[清]纳兰性德
非关癖爱轻模样①,冷处偏佳。别有根芽②,不是人间富贵花。
谢娘③别后谁能惜,飘泊天涯。寒月悲笳④,万里西风瀚海沙。
【注】①癖爱:癖好,特别喜爱。轻模样:雪花轻轻飞扬的样子。②根芽:比喻事物的根源、根由。③谢娘:指晋王凝之妻谢道韫。④悲笳:悲凉的笳声。笳,古代军中号角,其声悲壮。
38.用“/”为【甲】文画线部分断句。(限断3处)
老 叟 披 蓑 垂 钓 骚 人 跨 蹇 寻 诗 小 酌 清 谈 高 楼 长 啸
39.【甲】文中“御貂裘”的“御”一字传神,请结合上下文,联系链接加以赏析。
链接: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郦道元《三峡》
40.【乙】词用对比手法表达情感,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分析。
41.请梳理诗文和名著中有关“雪”的句子,补全下表。
诗文中的“雪” 名著中的“雪”
①欲渡黄河冰塞川, 。(李白《行路难》) ⑦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陆虞候火烧草料场(施耐庵《水浒传》)
②山回路转不见君,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③ ,受降城外月如霜。(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④ ,晓驾炭车辗冰辙。(白居易《卖炭翁》) ⑧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艾青诗选》)
⑤ ?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⑥北国风光, , 。(毛泽东《沁园春·雪》)
探究:文人墨客热衷写雪,同样的“雪”,却有不同的文化意蕴。有时象征人物经历的艰辛,如①⑤⑦;有时传达壮志豪情,如(1) ;有时象征(2) ,如④;还有时……
42.请写一首有关“雪”的小诗,要求:①能传达出一定的意蕴;②可仿造《雪花的快乐》,也可自创;③3~5行即可。
示例:
假如我是一朵雪花,
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
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
飞扬,飞扬,飞扬——
(节选自徐志摩《雪花的快乐》)
(23-24九年级下·浙江宁波·阶段练习)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
魏文侯①使乐羊伐中山②,克之,以封其子击③。文侯问于群臣曰:“我何如主?”皆曰:“仁君。”任座曰:“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何谓仁君?”文侯怒,任座趋出。次问翟璜,对曰:“仁君。”文侯曰:“何以知之?”对曰:“臣闻君仁则臣直。向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文侯悦,使翟璜召任座而反之,亲下堂迎之,以为上客。
(选自《资治通鉴·周纪一》)
【注释】①魏文侯:战国时魏国国君;②中山:中山国,战国时小国;③击:魏击,魏文侯之子,后继承为君,即魏武侯。
43.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1)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2)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3)克之:
(4)任座趋出:
44.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 )
A.向者任座之言直/便扶向路(《桃花源记》)
B.何以知之/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C.臣诚知不如徐公美/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
D.皆以美于徐公/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鱼我所欲也》)
45.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2)文侯悦,使翟璜召任座而反之。
46.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君 得 中 山 不 以 封 君 之 弟 而 以 封 君 之 子 何 谓 仁 君
47.同是为了达到说服他人的目的,【甲】文中的邹忌和【乙】文中的任座、翟璜三人所采取的方法各有不同,请你任选两位结合选文加以分析。
(2024九年级下·浙江·学业考试)班级开展“君子之风”主题学习,请你阅读下面的内容,参与完成相关任务。
【甲】
①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②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③子曰:“君子周①而不比中,小人比②而不周。”
(均选自《论语》)
【乙】
欧阳修传
①范仲淹以言事贬,在廷多论救,司谏高若讷独以为当黜,修贻书责之,谓其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若讷上其书,坐贬爽陵令。仲淹使陕西,辟掌书记。修笑而辞曰:“昔者之举,岂以为已利战?同其退不同其进可也。”久之,复校勘,进集贤校理。
②初,范仲淹之贬饶州也,修与尹涞、余靖皆以直③仲淹见逐,目之曰“党人”。自是,朋党之论起,修乃为《朋党论》以进。其略曰:“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臣谓小人无朋,惟君子则有之。小人所好者利禄,所贪者财货,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者,伪也。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反相贼害,虽兄弟亲成不能相保,故日小人无朋。君子则不然,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终始如一,故曰惟君子则有朋。纣有臣亿万,惟亿万心,可谓无朋矣,而纣用以亡。武王有臣三千,惟一心,可谓大朋矣,而周用以兴。益君子之朋,虽多而不厌故也。故为君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
(选自《宋史》,有到改)
【注释】①周:结合。②比;勾结。③直;这里指歌阳修等人为范仲淹直盲上书。
48.为下列句中的加点词选择意思和用法相同的选项。
(1)修贻书责之( )
A.贻笑大方 B.尝贻余核舟一《核舟记》)
(2)小人所好者利禄( )
A.好鸟相鸣 B.知之者不如好之者(《《论语》十二章》)
(3)则同道而相益( )
A.欲益反损 B.曾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反相贼害,虽兄弟亲成不能相保,故曰小人无朋。
50.有同学认为欧阳修的“同其退不同其进”没有必要,请你结合【乙】文的内容及【甲】文中的句子来反驳他。
51.人们认为范仲淹与欧阳修的关系就是“君子之朋”。请结合【乙】文、《岳阳楼记》和《醉翁亭记》的相关内容简要分析。
(2024·浙江温州·一模)学校开展“中医药进校园”活动,班级将制作主题展板进行宣传,请你完成任务。
展板内容 任务
前言 中药入查坛,寻mì(1) 天地之律。此展如画卷,邀你 共赏草木诗行,领lüè(2) 本草生灵的曼妙。我们将献上 斑lán(3) 多姿的植物图谱,诠释《本草纲目》丰厚内涵 领你徜徉于中药文化的璀璨宝殿。 1.根据拼音写汉字,补写前言。
【展板一 诗草药韵】 ◎诗文中的草木(1)莲: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周敦颐《爱莲说》) (2)松: A ,瑟瑟谷中风。(刘桢《赠从弟(其二)》) (3)菊: , A(陶渊明《饮酒(其五)》) (4)薇:饿死真吾志, (文天祥《南安军》) (5)柳 , (许浑《咸阳城东楼》) 2.请将展板中的诗句补充完整。
◎药书中的草木 (1)莲产于淤泥,而不为泥染;居于水中,而不为水没。根、茎、花、实,凡品难同;清净济用,群美兼得。 (2)松叶、松实,服饵所须;松节、松心,耐久不朽。松脂则又树之津液之精华也。在土不朽,流脂日久,变为琥珀,宜其可以辟谷延龄。 (节选自《本草纲目》) 3.展板同时呈现诗文和药书中的草木,请以莲或松为例,简要说明其目的。
【展板二 药草诗语】 决明 [明]吴宽① 黄花隐绿叶,雨过仍离披②。 不为杜老③叹,未是凉风时。 服食治目眚④,吾将采掇之。 不须更买药,园丁是医师。【注释】①吴宽:明代弘治年间礼部尚书,负责礼仪、人才选拔等。②离披:张开,散开。③杜老:指杜甫。④眚(shěng):眼睛生翳。 4.阅读诗歌和注释,参考习贴士,为药草“决明”写一则 解说词。 小贴士:内容包含植物特征、 药用价值和咏物用意等。
【展板三草本华章】 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 ——达尔文 5.补全展板中的注释。 6.依据画线句,为本草“白菊”写一则解说词。 7. 《本草纲目》是我国古代药学名著,并具有一定的文学色彩。请以展板节选材料为例,阐述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提示:可从体例(编写格式), 语言等角度进行阐述。
白菊〔气味〕苦、辛,平,无毒。 〔主治〕风眩,能令头不白(弘景)。染髭发令黑。和巨胜、茯苓蜜丸服之,去风眩,变白不老,益颜色(藏器)。 〔发明〕菊春生夏茂,秋花冬实,备受四气,饱经露霜,叶枯不落,花槁不零②,味兼甘苦,性秉平和。昔人谓其能除风热,益肝补阴……用治诸风头目,其旨深微。其苗可蔬,叶可啜,花可饵,根实可药,囊③之可枕,酿之可饮,自本至末,罔不④有功。宜乎前贤比之君子,神农列之上品,隐士采入酒犟⑤,骚人餐其落英。费长房言:九日饮菊酒,可以辟不祥。《神仙传》言:康风子、朱孺子皆以服菊花成仙。《荆州记》言:胡广久病风羸,饮菊潭水多寿。菊之贵重如此,是岂群芳可伍哉 (选自《本草纲目》,有删减)【注释】①弘景:与下文的藏器均为古代医家。②零: ③ 囊: ④罔不 : ⑤犟(jiǎ):古代盛酒的器具。
结语:中医药与语文 8.关联任务完成的过程,结合相关材料,写一则结语,概述中医药与语文的关系。
52.根据拼音写汉字。
53.请将展板中的诗句补充完整。
54.展板同时呈现诗文和药书中的草木,请以莲或松为例,简要说明其目的。
55.阅读诗歌和注释,参考小贴士,为药草“决明”写一则解说词。
小贴士:内容包含植物特征、药用价值和咏物用意等。
56.补全展板中的注释。
57.依据画线句,为本草“白菊”写一则解说词。
58.《本草纲目》是我国古代药学名著,并具有一定的文学色彩。请以展板节选材料为例,阐述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提示:可从体例(编写格式),语言等角度进行阐述。
59.关联任务完成的过程,结合相关材料,写一则结语,概述中医药与语文的关系。
(2024·浙江宁波·一模)“跟着诗文去旅行”,我们会见识到奇人奇技及其背后支撑的匠人精神。请阅读下列材料,探究“匠人精神”的内涵。
【甲】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唯手熟尔。”
(欧阳修《卖油翁》节选)
【乙】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A】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魏学洢《核舟记》节选)
【丙】
颜渊问仲尼曰:“吾尝济乎觞深①之渊,津人②操舟若神。吾问焉,曰:‘操舟可学邪?’曰:‘可。【B】善游者数能。若乃夫没人,则未尝见舟而便操之也。’吾问焉而不吾告,敢问何谓也?”
仲尼曰:“善游者数能,忘水也。若乃夫没人之未尝见舟而便操之也,【C】彼视渊若陵,视舟之覆犹其车却也。覆却万方③陈乎前而不得入其舍③,恶往而不暇!”
(《庄子·达生·津人操舟》节选)
【注释】①觞深:渊名,水深而形似酒杯,故名。地在宋国。②津人:在渡口上撑船之人。③万方:万端。指变化无穷的各种事端。③舍:指心。
60.参考表格中提供的方法,解释加点词语。
文言词句 方法策略 释义
吾尝济乎觞深之渊 成语推断法:同舟共济 (1)
善游者数能 课内迁移法:陈康肃公善射 (2)
视舟之覆 语境推测法 (3)
恶往而不暇 查阅词典法:①(è)罪过:②(wù)憎恶,讨厌;③(wū)哪里。 (4)
61.部分同学在阅读【丙】文时,对“没”字的读音有疑惑。请你结合语境,帮助他们确认画线句B中的“没”字读音,并联系句子意思说明理由。
“没”字在划线句中的读音: ,因为
62.下面是“匠人精神”探究单,请你结合材料内容,根据要求补充完整。
识匠人匠艺请你参照示例,根据选文【乙】【丙】概括匠人们擅长的技艺。 示例:卖油翁酌油入钱孔,但钱不湿。 【乙】文:(1) 【丙】文:(2) 析匠艺成因请你参照示例,联系选文A、C两个画线句,分析各项技艺的成因。 示例:“我亦无他,唯手熟尔”表现了卖油翁谦虚平和的心态,也说明他平时在反复酌油,达到了熟能生巧的地步。 【乙】文:(3) 【丙】文:(4) 探究小结: (5)通过上述探究,请你提炼出“匠人精神”的内涵。
(23-24九年级下·浙江杭州·阶段练习)【甲】
张养浩传
①张养浩,字希孟,济南人。幼有行义,尝出,遇人有遗币于途者,其人已去,追而还之。年方十岁,读书不辍,父母忧其过勤而止之。养浩昼则默诵,夜则闭户,张灯窃读。山东按察使焦遂闻之,荐为东平学正。
②游京师,献书于平章不忽木①,大奇之,乃荐入御史台。一日病,不忽木亲至其家问疾,四顾壁立,叹曰:“此真台掾②也。”
③及为堂邑县尹,罢旧盗之朔望参者③,曰:“彼皆良民,饥寒所迫,不得已而为盗耳;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众盗感泣,互相戒曰:“毋负张公。”有李虎者,尝杀人,其党暴戾为害,民不堪命,旧尹莫敢诘问。养浩至,尽置诸法,民甚快之。去官十年,犹为立碑颂德。
④天历二年,关中大旱,饥民相食,特拜养浩为陕西行台中丞。既闻命,即散其家之所有与乡里贫乏者,登车就道,遇饿者则赈之,死者则葬之。到官四月未尝家居止宿公署终日无少怠。遂得疾不起,卒年六十。关中之人,哀之如失父母。
(节选自《元史·张养浩传》,有删改)
【注释】①平章不忽木:元朝政治人物,历仕元世祖、元成宗两朝。平章,官职名。②台掾(yuàn):御史台属官,副职,助手。③罢旧盗之朔望参者:废除了有盗窃前科的人每月初一、十五例行到官府受审讯的规定。
【乙】
山坡羊·未央①怀古
[元]张养浩
三杰②当日,俱曾此地,殷勤纳谏论兴废。见遗基,怎不伤悲!
山河犹带英雄气,试上最高处闲坐地。东,也在图画里;西,也在图画里。
【注释】①未央:汉朝宫殿名,本曲于天历二年在陕西救灾期间所写。②三杰:指汉代张良、萧何、韩信三人,他们帮助刘邦统一中国。
63.同学概括分析了张养浩的人生经历,请协助将下表填写完整。
人生阶段 文本依据 人物经历 学习批注
幼年 遇人有遗币于途者,其人已去,追而还之。 归还遗金 可见其人拾金不昧。
年方十岁 昼则默诵,夜则闭户,张灯窃读。 勤学苦读 “窃”解释为(1) 。
游京师 一日病,不忽木亲至其家问疾,四顾壁立。 平章问疾 可见其人(2) 。
为堂邑县尹 (3) 放还盗贼 张养浩认为不能断送他人改过自新的机会。
有李虎者……尽置诸法,民甚快之。 (4) 加点词意指将所有的事情都按照法律条文去处理和安排。
天历二年 即散其家之所有与乡里贫乏者。 (5) 可见其人慷慨大方。
到官四月未尝家居止宿公署终日无少怠。 勤于公务 (6)给甲文画线句断句,限断三处。到官四月未尝家居止宿公署终日无少怠
64.甲乙文中都有记叙天历二年张养浩在陕西的经历,但所见所感有所不同,请结合材料分析。
65.张养浩去世后“关中之人,哀之如失父母”。请结合甲文和他的《山坡羊·潼关怀古》,分析他为人敬仰的原因。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66.如出一期“古代贤臣”主题板报,下面哪位最适合与张养浩一起放入?请结合作品说明理由。
A.诸葛亮(《出师表》) B.唐雎(《唐雎不辱使命》) C.欧阳修(《醉翁亭记》)古诗文版块综合测试(三大题型)(练习)
一、名句名篇默写
1.(23-24九年级下·浙江温州·开学考试)点茶是沏茶方法之一,运用点茶技法,茶汤表面可显现雪沫乳花。人们在茶面上点染图案,颇具雅致。
点上一匹马,品味“(1) ?雪拥蓝关马不前”的失路之悲;点上一只青鸟,抒写“(2) ,青鸟殷勤为探看”的深情厚谊;点上一只蝴蝶,欣赏“(3) ,(4) ,蝶儿忙”的大好春光;点上一个樵夫看棋的场景,感悟“怀旧空吟闻笛赋,(5) ”的无限惆怅;点上一艘小船,体验“长风破浪会有时,(6) ”的豪情壮志;点上一轮明月,既可抒发“露从今夜白,(7) ”的思念之情;又可联想“(8) ,人迹板桥霜”的绮丽景色。
【答案】 云横秦岭家何在 蓬山此去无多路 正莺儿啼 燕儿舞 到乡翻似烂柯人 直挂云帆济沧海 月是故乡明 鸡声茅店月
【详解】本题考查默写诗文。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秦岭、蓬、翻、茅”等字词容易写错。
2.(23-24九年级下·浙江杭州·阶段练习)古诗文名句填空。
无数文人墨客都把“家国情怀”镌刻在诗词中。范仲淹在孤城落日中吟叹“浊酒一杯家万里, ”,思归与报国寓于其中; (作者)醉里挑灯,梦回连营,在“ ,五十弦翻塞外声”的豪壮想象中抒发报国之志;我将无我家为国,文天祥誓死报国,“人生自古谁无死, ”,直抒胸臆;苏轼直言“持节云中, ”,表达被重用的心愿;欧阳修宴饮山野,“酿泉为酒, ”,与民同乐,以民为本;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自叙“ , ”,临危受命,令人动容……
【答案】 燕然未勒归无计 辛弃疾 八百里分麾下炙 留取丹心照汗青 何日遣冯唐 泉香而酒洌 受任于败军之际 奉命于危难之间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默写。课文原句填空作答时,一是要深刻理解诗文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的语句;三是作答内容要准确,做到不加字、不少字、不写错字。注意易错字词“燕然、勒、麾、炙、汗青、遣、洌”。
3.(23-24九年级下·浙江杭州·阶段练习)诗歌组设计了上下连句环节,请参与挑战。
古诗文 主题
(1)浊酒一杯家万里,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思乡
(2)不知何处吹芦管,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3) ?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4)沉舟侧畔千帆过,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8)
(5) ,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6)人生自古谁无死, 。(文天祥《过零丁洋》) 爱国
(7) ,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答案】 燕然未勒归无计 一夜征人尽望乡 乡书何处达 病树前头万木春 乐观(豁达、积极) 长风破浪会有时 留取丹心照汗青 夜阑卧听风吹雨
【详解】本题考查古诗文背诵默写能力。
其中①——④、⑥——⑧小题属于直接背诵默写。注意“勒”“汗”“阑”字形正确书写。
⑤小题,“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意思是:翻覆的船只旁仍有千千万万的帆船经过;枯萎树木的前面也有万千林木欣欣向荣。刘禹锡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固然感到惆怅,却又相当达观。“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意为:相信总有一天,能乘长风破万里浪;高高挂起云帆,在沧海中勇往直前。据此可知,这两处诗句都能体现出作者的乐观(豁达、积极)的情怀。
4.(23-24九年级下·浙江宁波·阶段练习)理解性默写。
诗词中有景:纳兰性德《浣溪沙》中“(1) ,(2) ”两句细腻地描写了晚烟飘过、斜阳返照、营垒荒凉、关城破败的萧索之景;诗词里传情:《满江红》中“(3) ?(4) ”用典故抒发了秋瑾知音难觅,不禁潸然泪下的苦闷心情;诗词以明志:我们从“(5) ?(6) ”中感受到文天祥宁死不降的爱国忠诚。古诗文中亦不乏文人之志:《送东阳马生序》中“(7) ,(8) ”两句表达宋学士不羡旁人,唯以求学为乐的高尚追求;《出师表》中“(9) ,(10) ”表明诸葛亮淡泊名利的人生志趣。
【答案】 一抹晚烟荒戍垒 半竿斜日旧关城 莽红尘何处觅知音 青衫湿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以中有足乐者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苟全性命于乱世 不求闻达于诸侯
【详解】本题考查名篇背诵。课文原句填空作答时,一是要深刻理解诗文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的语句;三是作答内容要准确,做到不加字、不少字、不写错字。注意易错字词:荒、戍、垒、莽、觅、衫、汗青、诸侯。
5.(2024九年级下·浙江·学业考试)填写诗歌名句。
天地有大美,山水遇知音。“所谓伊人,(1) ”(《兼葭》),水边的遍望是深情的相思; “(2) ,青乌殷勤为探看”(李商隐《无题》),心中的莲山是无限的牵挂;“(3) ,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登高望远,抒发的是凌云壮志;“山回路转不见君,(4)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路转山回,蕴含的是离别之情。“(5) ,(6) ”[《行路难》(其一)],李白借黄河、太行书写人生困境;“(7) ,(8) ”(《游山西村》),陆游告诉我们山重水复也能找到布望的转机。
【答案】 在水一方 蓬山此去无多路 会当凌绝顶 雪上空留马行处 欲渡黄河冰塞川 将登太行雪满山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详解】本题考查古诗文背诵默写能力。注意“蓬”“凌”“塞”“满”“疑”字形正确书写。
6.(2024·浙江宁波·一模)文学社准备制作涉及各种旅行主题的古诗辑录卡。请根据提示,补全下面表格。
旅行主题 所见风貌 文人情思
山水之旅 气势磅礴:山随平野尽,(1) 。(李白《渡荆门送别》) (8)
民俗之旅 热闹淳朴:(2) ,衣冠简朴古风存。(陆游《游山西村》) 喜爱陶醉
想象之旅 辽阔壮美:(3) ,(4) 。(李清照《渔家傲》) 向往美好
时空之旅 (5) :(6) ,蝉鸣黄叶汉宫秋。(许浑《咸阳城东楼》) 伤感悲凉
谪迁之旅 生机活力:沉舟侧畔千帆过,(7)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理性乐观
【答案】 江入大荒流 积极豪迈/喜悦开朗 箫鼓追随春社近 天接云涛连晓雾 星河欲转千帆舞 荒芜苍凉 鸟下绿芜秦苑夕 病树前头万木春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箫鼓、云涛、绿芜、苑”等字词容易写错。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此句描写了渡过荆门进入楚地的壮阔景色,用流动的视角写景物的变化,绘出了一幅气势磅礴的万里长江图,给人一种开阔、壮观的感觉,诗人内心激荡着开朗奋进的喜悦心情;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此句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眼前山雨将到,鸟雀仓惶逃入遍地绿芜、秋蝉悲鸣躲在黄叶高林,这些是诗人眼前的实景,诗人又联想到早已荡然无存的“秦苑”、“汉宫”,历史的演进,王朝的更替,世事的变化沧桑,把诗人的愁怨从“万里”推向“千古”,吊古之情油然而生,渲染荒芜苍凉的氛围。
7.(23-24九年级上·浙江杭州·阶段练习)活动中,同学们收集了相关诗文,请你完成填空。
意蕴 古诗文语句
人生失意 李白曾举步维艰:“欲渡黄河冰塞川, 。”(《行路难》) 孟浩然曾报国无门:“ ,端居耻圣明。”(《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杜甫曾弟兄分散:“有弟皆分散, ”(《月夜忆舍弟》) 刘长卿曾怀才不遇:“ ,湘水无情吊岂知?”(《长沙过贾谊宅》)
诗意人生 王勃送友入川,胸襟开阔:“海内存知己,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欧阳修被贬滁州,寄情山水:“醉翁之意不在酒, 。”(《醉翁亭记》) 范仲淹忧国忧民,一以贯之:“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 张岱雪夜登亭,痴心不改:“ ,更有痴似相公者。”(《湖心亭看雪》)
【答案】 将登太行雪满山 欲济无舟楫 无家问死生 汉文有道恩犹薄 天涯若比邻 在乎山水之间也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莫说相公痴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要透彻理解诗文内容;二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
本题中注意“楫、薄、涯、邻、痴”等字的正确书写。
8.(23-24九年级下·浙江宁波·阶段练习)古诗文作者描写优美景物;留下无数名句。李清照的“① ,星河欲转千帆舞”(《渔家傲》)描写海天相接,晨雾如波涛翻滚的云,银河流转,千帆逐浪;郦道元的“② ,③ ”(《三峡》)写春冬季节急流中白色浪花回旋,清澈潭水中出现景物倒影;陶渊明的“④ ,⑤ ”(《桃花源记》)描写桃花林中芳草遍地,新鲜美好,落花繁多;刘禹锡的“沉舟侧畔千帆过,⑥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描写沉舟旁边千帆竞发,病树前头万千树木春意盎然;范仲淹的⑦ ,⑧ (《渔家傲·秋思》)描写层峦叠嶂,夕阳西下,暮霭沉沉,一座孤城紧闭城门。
⑨李商隐《无题》中的“ , ”与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中“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有异曲同工之妙,常用来形容无私奉献的精神。
【答案】 天接云涛连晓雾 则素湍绿潭 回清倒影 芳草鲜美 落英缤纷 病树前头万木春 千嶂里 长烟落日孤城闭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详解】本题考查诗词默写。注意:缤、嶂、蚕、蜡炬。
9.(23-24九年级上·浙江·阶段练习)小锦草拟了以下主持串词,请你在横线上补充相关诗句。
同学们,古诗文中有很多画意。“浮光跃金,(1) ”为我们展现了洞庭湖醉人的月夜之景;欧阳修用“(2) ,(3) ”描摹了琅琊山霜色洁白,溪石裸露的秋冬之景;秦观则“正莺儿啼,(4) ,蝶儿忙”来描绘一幅醉人的田园风景。让我们跟随诗歌的步伐,感受诗歌之韵,用朗读迎接春天的来临。
【答案】 静影沉璧 风霜高洁 水落而石出(者) 燕儿舞
【详解】本题考查古诗文名句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要透彻理解诗文内容;二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注意“沉、璧、洁、燕、舞”等字的正确书写。
10.(23-24九年级下·浙江杭州·阶段练习)乐器历来是古代文人的灵感源泉,请根据乐器名称填写对应的古诗词。
乐器 诗文 作者(出处) 象征
琴 (1) ,(2) 。 王维《竹里馆》 高雅的志趣和淡泊宁静的情怀。
笙 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欧阳修《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 (3)
丝竹 (4) ,无案牍之劳形。 刘禹锡《陋室铭》 官场世俗生活的喧嚣与污浊。
笛子 (5) ,散入春风满洛城。 (6) 《春夜洛城闻笛》 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弦 (7) ,沙场秋点兵。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边塞军营生活的豪迈与壮烈。
羌笛 (8)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边塞西域生活的苍凉与肃杀。
【答案】 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春日出游赏景的悠闲自在、轻松愉快 无丝竹之乱耳 谁家玉笛暗飞声 李白 五十弦翻塞外声 羌管悠悠霜满地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篁”“啸”“羌”等字词容易写错。第三空,“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长堤芳草青青,从听觉的角度将西湖的欢乐情调刻画了出来,“隐隐”和“处处”都凸显出轻舟的流动感,写出了春日出游赏景的悠闲自在、轻松愉快;第六空,《春夜洛城闻笛》作者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二、诗歌鉴赏
11.(23-24九年级上·浙江金华·期末)在建德研学时,大家发现了一首古诗,请一起来欣赏。
睦州①四韵
(唐)杜牧
州在钓台边,溪山实可怜。
有家皆掩映,无处不潺湲②。
好树鸣幽鸟,晴楼入野烟。
残春杜陵③客,中酒④落花前。
【注释】①睦州:今浙江建德一带。杜牧于会昌六年(846)至大中二年(848)外放任睦州刺史。②潺湲:指流水。③杜陵:地名,在今陕西西安东南。④中酒:醉酒
(1)根据颔联和颈联,选择“可怜”一词在诗中的正确含义( )
A.值得怜悯,哀怜 B.可爱 C.可惜 D.可怪
(2)古时睦州是一个远僻小郡,你觉得睦州的风光治愈了杜牧的心吗?请结合诗句,阐述理由。
【答案】(1)B
(2)示例一:没有治愈。杜牧见到睦州可爱的山水,着实心生欢喜,但是毕竟离家遥远,诗中尾联“残春”“落花”,透露出伤春之感,“杜陵客”更是反映出诗人的思乡之情。结合诗人此时外迁的经历,诗人内心苦闷,对仕途坎坷无奈之情溢于言表。睦州的山水短暂地治愈了杜牧,但并没有让诗人忘却烦恼。
示例二:治愈了。“可怜”是可爱的意思。颔联、颈联作者细说睦州的山山水水,鸟树风光。睦州山水在诗人的眼中是秀丽的、可爱的、令人陶醉的,不禁让他开怀畅饮,醉倒在花丛前,可见睦州美景治愈了杜牧的心。
【详解】(1)本题考查赏析重点词语。
“州在钓台边,溪山实可怜”的意思是:睦州郡坐落在距离严子陵钓台不远的地方,这儿的山水着实惹人怜爱,此句概括了作者观景的总体感受,领起了下文具体的景物描写。结合“有家皆掩映,无处不潺湲。好树鸣幽鸟,晴楼入野烟”可知:这里远处的人家掩映在绿树中若隐若现,溪水遍布山石之间潺潺流淌,给人以自然清新之感。小鸟在茂林中时而啼叫,晴光中的小楼上萦绕着缕缕野烟,四周环境的幽静迷蒙。由此可见:“溪山实可怜”中的“可怜”应为“可爱”之意,表现睦州山水的宜人着实为诗人单调的仕宦生活平添了几分乐趣。
故选B。
(2)本题考查内容拓展。
作答时首先表明态度,然后再结合诗句阐述理由。
示例1:我觉得睦州的风光治愈了杜牧的心。结合“州在钓台边,溪山实可怜”,可知:睦州郡坐落在距离严子陵钓台不远的地方,这儿的山水着实惹人怜爱。此句概括了作者观景的总体感受,领起了下文具体的景物描写。结合“有家皆掩映,无处不潺湲。好树鸣幽鸟,晴楼入野烟”可知:这里远处的人家掩映在绿树中若隐若现,溪水遍布山石之间潺潺流淌,给人以自然清新之感。小鸟在茂林中时而啼叫,晴光中的小楼上萦绕着缕缕野烟,四周环境的幽静迷蒙。由此可知,睦州虽然是一个远僻小郡,但其山水的宜人,风光秀丽,这着实为诗人单调的仕宦生活平添了几分乐趣。其美丽的风光治愈了杜牧的心。
示例2:我觉得睦州的风光没有治愈了杜牧的心。结合“有家皆掩映,无处不潺湲。好树鸣幽鸟,晴楼入野烟”可知:这里远处的人家掩映在绿树中若隐若现,溪水遍布山石之间潺潺流淌,给人以自然清新之感。小鸟在茂林中时而啼叫,晴光中的小楼上萦绕着缕缕野烟,四周环境的幽静迷蒙。结合“残春杜陵客,中酒落花前”,可知:此诗句中的“残春”“落花”,透露出伤春之感;“杜陵客”反映出诗人的思乡之情。表现诗人离家愈来愈远,思乡之情愈来愈浓,“酒”表明诗人因长期迁官外放,仕途不顺,只能借酒消愁,排遣内心的失意落寞。由此可见,睦州的风光虽然很宜人,但无法排解诗人内心的忧愁。
12.(23-24九年级上·浙江宁波·期末)小海选择朗诵下面的古诗,发现诗歌的前两句“一泊”“一重”有重复,读来却别有韵味。请你告诉他这样用词的妙处。
杂曲歌辞·浪淘沙(节选)
唐·白居易
一泊沙来一泊去,一重浪灭一重生。
相搅相淘无歇日,会交山海一时平。
白浪茫茫与海连,平沙浩浩四无边。
暮去朝来淘不住,遂令东海变桑田。
【答案】运用了反复的手法,多次使用“一泊”、“一浪”这类数量词,表现浪和沙一波接一波,不断冲击的画面,读来朗朗上口,节奏感强,富含音乐美。
【详解】本题考查赏析词语的能力。
“一泊沙来一泊去,一重浪灭一重生”句意是沙滩上的沙粒不断地被海浪带走又被冲回,每一朵浪花都在海滩上留下短暂的存在后又消失,新的浪花随后而来。依据句中的“一泊”“一重”均两次出现可知,诗句运用了反复的手法,细致描绘了描述了沙子被海浪席卷的过程和浪花的消亡和新生的循环往复。读起来富有节奏感,朗朗上口。
13.(23-24九年级上·浙江绍兴·期末)阅读古诗文,完成小题。
次韵①柳子玉②见寄
〔宋〕苏轼
薄雷轻雨晓晴初,陌上春泥未溅裾。
行乐及时虽有酒,出门无侣漫看书。
遥知寒食催归骑,定把鸱夷③载后车。
他日见邀须强起,不应辞病似相如④。
【注释】①次韵,和诗的一种,按照原诗的韵和用韵的次序来相和,是赠诗。②柳子玉,即柳瑾,苏轼好友。二人同时反对“王安石变法”,志同道合。此时,柳子玉因受倾轧,被贬至寿春县任县令。③鸱(chī)夷:马皮或牛皮做的袋,用来装酒;一说装的是文学作品。④相如:即司马相如,“汉赋四大家”之一,曾称病辞官。
古人以诗传情。当柳子玉读完好友苏轼所写赠诗后,他的心情会怎样?请联系背景材料,结合诗歌内容分析揣摩。
【答案】柳子玉内心应是愉悦、释然与豁达的。本诗前两联描绘雨后初晴之景,诗人闲走小道,自在闲适,尽情享受美酒诗书相伴的轻松自由。乐景乐情让柳子玉也心生愉悦、欣喜之情。后两联诗人坚持自己的喜好,借司马相如的典故表达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必定会感染正遭贬谪中的柳子玉,也能让他释怀,变得乐观豁达。
【详解】本题考查分析诗歌情感。
第一联,“薄雷轻雨晓晴初,陌上春泥未溅裾”,以描写春日清晨的景色为开篇,通过细腻的描写表现出初春的清新和宁静。作者在描写自然景色的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的心境。第二联“行乐及时虽有酒,出门无侣漫看书”,提到了行乐的时刻,虽然有美酒相伴,但他却独自出门,心无旁骛地享受孤独的阅读时光。这种孤独的愉悦与他对自由的追求和对独立思考的重视有关。
第三联,“遥知寒食催归骑,定把鸱夷载后车”,苏轼以鸱夷的传说为比喻,暗示自己将把自己的作品载入回家的车中,意味着他将坚持自己的文学创作,不会因外界的干扰而放弃。最后两句“他日见邀须强起,不应辞病似相如”,运用司马相如称病的贼,表达了作者的坚决态度,他表示将来若有人邀请他,即使身体不适,也会勉力应邀,不推辞,表现出他对文学事业的执着和对人生的积极态度。
苏轼赠给柳子玉的这首诗,展现了苏轼内心的独立自主和坚韧不拔的品质,同时也表达了对人生的热爱和积极乐观的态度,这种心态和精神必定会让柳子厚读后心情感到愉悦,变得开朗起来,也会从遭受贬谪的抑郁中变得豁达乐观起来。
14.(2024九年级下·浙江·学业考试)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
渔 翁
[唐]柳宗元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1)诗人是如何通过描写山水凸显“渔翁”形象的?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1)渔翁夜宿山岩,晓汲湘水,隐没在一方碧绿的幽境之中,只有山水相映,白云悠悠。通过描写山水凸显出一个孤独而自在的渔翁形象。
(2)表达了诗人对自由人生的渴求
【详解】(1)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
这首诗的意思是:夜晚时分,渔翁船靠西山停宿。清晨起来,取水燃竹烧火做饭。旭日初升,晓雾渐散,四周悄然既无人声。渔翁摇橹,欸乃一声,青山绿水映入眼帘。回望天边,江水滚滚东流。山上白云,悠然自在舒卷。显出一个孤独而自在的渔翁形象。
(2)本题考查诗人情感。
结合关键句子回答。“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日出以后,画面更为开阔。此时渔船已进入中流,而回首骋目,只见山巅上正浮动着片片白云,好似无心无虑地前后相逐,诗境极是悠逸恬淡。柳宗元在诗文中,曾多次言及他被贬后沉重压抑的心绪,他并非以一颗平静恬淡的心徜徉于山水之间,而是强求宽解,以图寻得慰藉。可见,诗人自始至终表现渔翁和大自然的相契之情,不仅出于艺术表现的需要,同样体现着他对自由人生的渴求。
15.(2024·浙江宁波·一模)美术社准备制作手绘明信片,作为诗路之旅的纪念品。请你以下面这首诗为素材,提供设计创意。
耶溪①泛舟
[唐]孟浩然
落景余清辉,轻桡②弄溪渚。
泓澄③爱水物,临泛何容与°。
白首垂钓翁,新妆浣纱女。
相看似相识,脉脉不得语。
【注释】①耶溪:即若耶溪,今浙江绍兴南若耶山下。相传越国美女西施曾在这里洗衣、谈笑。②桡(ráo):船桨。③泓澄:水深澄澈。④容与:从容移动,徘徊动荡。
设计创意一:根据首联描绘(1) 的画面,展现江南独有景色。(结合首联,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具体描绘首联呈现的画面。)
设计创意二:根据颈联添加(2) 、浣纱等活动,展现若耶溪一带的风土人情,让人联想到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它们的相似之处在于(3) (结合颈联和《桃花源记》,从内容和情感角度分析。)
【答案】 示例:夕阳泛着金色的浅光,一只小舟在溪水上漂浮,舟人轻轻摆动着船桨,在落日余晖中自由自在地欣赏着大自然的美景。 垂钓 示例:老翁垂钓悠然自得,少女溪边洗衣欢声笑语,营造的是一种恬静和乐,无忧无虑的生活。类似《桃花源记》中的村庄宁静祥和,人们安适愉快。两者都抒发了诗人对从容美好的隐居生活的向往喜爱之情。
【详解】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和赏析。
①本小题考查描绘画面。用自己的话描述某句诗中的画面,一定要在正确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适当添加自己合理的想象与联想,用生动的语言具体描述画面即可。句意是:落日散发着它剩余的光线,轻摇船桨在若耶溪中划船。据此,展开合理的想象描写即可。
示例:溪水上一只小舟漂浮,舟人轻轻摆动着船桨,在落日余辉中欣赏着大自然的美景。一片斜阳照到水面,浮现出烟雨空濛的景象,水面上一层一层的细浪,受了残阳的反照,一时光辉起来,那夕阳金色的浅光,映着洲渚的小草、两岸的绿野,镶出西边天际的一抹绛红、深紫。
②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
颈联意思是:白头老翁端坐于岸边垂钓,新妆的少女临水清洗衣衫。据此可知还可添加垂钓的活动。
③本题考查比较阅读。
颈联概括地表现了江南生活的恬静安谧。蓑衣箬笠的老翁,在夕阳中垂钓却悠然自得;梳妆整齐、淡雅的村姑少女,在传说中曾是西施浣的耶溪水边洗衣、谈笑,欢声笑语更衬托出山村的幽静安宁。从中可以看出营造的是一种恬静和乐,无忧无虑的生活;
《桃花源记》中“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意思是: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叫到处可以听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意思是:老人和小孩们个个都安适愉快,自得其乐。据此可知《桃花源记》中的村庄宁静祥和,人们安适愉快;
两者都抒发了诗人对从容美好的隐居生活的向往喜爱之情。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各题。
满江红(小住京华)
秋瑾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16.下面诗句与“四面歌残终破楚”包含的情感有相似点的一项是( )
A.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B.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C.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李贺《雁门太守行》)
D.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17.任选一个角度,赏析“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答案】16.C 17.示例一:展现词人的自我形象,通过“身与心、列与烈”四字谐音和意义上的显著变化,表达抱负、志向和思想感情的转变。示例二:是作者的自我写照,也是她对当时社会现状和个人处境的真实反映,表现了她坚定不移的个性和对理想的不懈追求。示例三:今生我虽不能加入男子的行列,但我的心要比男子还刚烈。抒发作者决心比超男子,渴望投身革命、匡国济世之情。
【解析】16.本题考查体会诗句的情感。例句比喻列强逼近,中国前途危殆,表达作者冲出家庭牢笼的喜悦之情和投身革命、报效祖国的豪情。
A.抒发思乡之情;
B.写对早春的喜爱;
C.写报国之志,和例句都包含报国之情;
D.写勇往直前的决心和勇气;
故选C。
17.本题考查赏析句子。这四句是深入浅出的鉴湖女侠的自我写照,一幅巾帼英雄的形象,生动地在我们眼前展开,她运用“身与心、列与烈”两句四字谐音和意义不同的显著变化,来表达她的抱负、志向和思想感情的转变。
示例一:运用“身”与“心”“列”与“烈”四字谐音和意义不同的显著变化来表达词人的抱负、志向和思想感情的转变,凸显了一个巾帼英雄的形象。
示例二:这一组三字短句斩截有力,通过身与心的对比与反衬,写出了词人不是男儿胜似男儿的豪迈气概,表现出“鉴湖女侠”的“竞雄”精神。
阅读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定风波·幕春漫兴①
辛弃疾
少日春怀似酒浓,插花走马醉千钟。老去逢春如病酒,唯有,茶瓯香篆小帘栊。
卷尽残花风未定,休恨;花开元自要春风。试问春归谁得见?飞燕,来时相遇夕阳中。
【注】①作者闲居带湖之作。
18.下列句中加点词与词中“插花”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玉米地里还插花着种豆子。
B.醉中插花归,花重压折轴。(苏轼《答王巩》)
C.邳州插花做鞋技艺享誉全国,游客们对这些绣花鞋赞不绝口,争相购买。
D.插花不可太繁,亦不可太瘦。多不过二种三种,高低疏密,如画苑布置方妙。(袁宏道《瓶史》)
19.对这首词的情感,主要有两种说法:一种是落寞失望,一种是心怀希望。请结合“飞燕,来时相遇夕阳中”两句,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18.B 19.示例一:我同意第一种说法。日暮萧瑟之景,燕子归去,青春不再,更让人感到老去的凄凉,国事日衰,让他心生落寞失望之情。
示例二:我同意第二种说法。日薄西山萧瑟之景,燕子的一声呢喃,带来了春的希望,暗示词人虽免官闲居,但报国之心犹在,希望被再次重用。
【解析】18.本题考查古诗词中实词的意思。
本词中“插花”是指“戴花”。
A.“插花”意思是“夹杂、交错”;
B.“插花”指“戴花”;
C.“插花”是“绣花”的意思;
D.“插花”指“把各种供观赏的花适当地搭配着插进花瓶、花篮里”;
故选B。
19.本题考查词人的思想情感。此词为辛弃疾被罢官之后闲居带湖时所作。这时的诗人正值悲伤之际,闲居带湖的生活以及被罢官后的落寞心情让他更加觉得悲凉,以至于看到春风吹掉了花瓣,燕子飞于春风之中这样的春景,在诗人眼里也满是萧条,而这也从侧面反映了诗人对于自己被罢官的愤懑之情,然而尾句写到燕子于夕阳中遇到春天的景象,也反映了诗人对前途抱有信心。“飞燕,来时相遇夕阳中”意为“是那飞来的燕子,在金色的夕阳中与春相遇”,作者运用拟人手法,想象离此而去的春天,与飞来的燕子在金色的夕阳中相遇,巧妙地回答了上句的疑问,想象奇特,生动形象,引人联想。两种说法都可以,结合自己对词句的理解,分析词人要表达的情感,言之有理即可。
(23-24九年级上·浙江湖州·期末)读下面诗歌,完成学习任务。
游道场山何山①
[宋]苏轼
道场山顶何山麓,上彻云峰下幽谷。
我从山水窟②中来,尚爱此山看不足。
陂湖③行尽白漫漫,青山忽作龙蛇盘。
山高无风松自响,误认石齿④号惊湍。
山僧不放山泉出,屋底清池照瑶席⑤。
阶前合抱香入云,月里仙人亲手植。
出山回望翠云鬟⑥,碧瓦朱栏缥缈间。
白水田头问行路,小溪深处是何山。
高人读书夜达旦,至今山鹤鸣夜半。
我今废学不归山,山中对酒空三叹。
(选自《湖州乡土语文读本》)
【注释】①道场山何山:两山都在湖州城南。道场山因南朝梁时如讷禅师筑庵于山而得名,何山因东晋吴兴太守何楷曾在此筑读书堂而得名。②山水窟:风景佳胜之处。苏轼《将之湖州戏赠莘老》:“余杭自是山水窟,仄闻吴兴更清绝。”③陂湖:湖泊、湖泽。④石齿:这里指齿状的石头。元好问《少室南原》诗:“清溪鸣石齿,暖日长藤芽。”⑤瑶席:美称,指供坐卧之用的席子。⑥翠云鬟:这里指妇人美发般的翠色山峦。杜牧《山石榴》:“一朵佳人玉钗上,只疑烧却翠云鬟。”
20.结合诗歌内容,分别指出下列诗句中的加点字所表达的情感。
(1)出山回望翠云鬟
(2)山中对酒空三叹
21.有人建议将诗中“我从山水窟中来,尚爱此山看不足”一句作为道场山景区的广告宣传语。你是否赞同?请阐述理由。
【答案】20.(1)示例:“回”字写诗人出道场山时回望山上美景,既是赞美道场山美景,也表现诗人的依依不舍之情。
(2)示例:“空”写诗人自己不能山居读书,只能对酒感慨的无奈,也从侧面突出山美。 21.示例1:我认为合适。诗人来自山水窟里却对此山看不足,突显道场山的风光独特的魅力;苏轼是宋代著名诗人,历代备受尊崇,选用他的诗句有号召力,便于宣传道场山。
示例2:我认为不合适。虽然苏轼的这句诗赞美了道场山,但写得较为笼统,并没有具体写出此山的风光。
【解析】20.本题考查词语赏析。
①“出山回望翠云鬟”句意是:走出道场山后深情回望,美人秀发般的翠色山峦仍在眼前。回,回头。通过“翠云鬟”的美景和“回”这一动词,生动地表现了诗人对山水美景的赞美,也抒发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留恋。
②结合“高人读书夜达旦,至今山鹤鸣夜半”和“我今废学不归山”,诗的结尾表达了诗人对高人夜读书的景象的羡慕,山中的鹤鸣声在夜半依然回荡。然而,诗人自己放弃了学业,没有回到山中,而是对着酒杯空空叹息。空,徒然;强调了时间的空虚和漫长,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寂寞和惆怅。这里表达了诗人对山的眷恋和对逝去时光的追忆,抒发了珍惜人生美好时光的感悟。
21.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广告宣传语。作答时可选择赞同或不赞同,理由可从诗句的内容和广告宣传语的要求来分析。
例如:我认为合适。“我从山水窟中来,尚爱此山看不足”的意思是:我从余杭那样的山水名胜中来,仍然对道场山的美景百游不厌,流连忘返。用余杭那样的山水名胜作比,更突出了道场山的风景秀美,吸引游人来登临观赏。所以,这两句诗作为景区的广告宣传语是合适的。
又如:我认为不合适。广告宣传语要求指向明确、语言凝练、有号召力。诗句“我从山水窟中来,尚爱此山看不足”没有突出道场山景区的特色风光,指向不够明确。
(23-24九年级上·浙江宁波·期末)下面是活动组搜集的“在漂泊路上”的唐诗,请完成下面小题。
【甲】
商山早行
[唐]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乙】
暮过山村
[唐]贾岛
数里闻寒水,山家少四邻。
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
初月终未夕,边烽不过秦。
萧条桑柘外,烟火渐相亲。
22.两诗都写了行人赶路的场景。【甲】诗颔联中的鸡声扣住了诗题中的“(1) ”字,【乙】诗颔联中“(2) ”这一意象点明了赶路时间是在傍晚。
23.两诗都写到了“月”。结合诗歌内容,说说“月”这一意象中蕴含的共同情感。
【答案】22. 早 落日 23.“鸡声茅店月”点出赶路时间之早、天气之寒,“初月终未夕”点出天色渐暗、赶路时间之长,“月”中蕴含了诗人的羁旅之愁、对家的思念。
【解析】22.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意思是鸡声嘹亮,茅草店沐浴着晓月的余晖;板桥弥漫清霜,先行客人足迹行行。整首诗正文虽然没有出现一个“早”字,但是通过霜、茅店、鸡声、人迹、板桥、月这六个意象,把初春山村黎明特有的景色,细腻而又精致地描绘出来。
“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意思是怪禽从野上传来声声鸣叫,昏惨的落日惊恐过路的行人。颔联,重点描摹山区萧瑟阴森的景象,怪禽在荒漠凄寂的旷野上鸣叫,本来就令人闻而惊惶不安;刚好又碰上夕阳下山,山区渐渐暗黑下来,孤单的行人此时此刻自然更加感到不寒而栗。由意象“落日”可知,点明了赶路的时间是在傍晚。
23.本题考查情感主旨的把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古时旅客为保证安全,一般都是“未晚先投宿,鸡鸣早看天”。而本诗写的是早行,那么鸡声和月,就是很有特征性的景物。茅店又是具有山区特征的景物。“鸡声茅店月”五个字,便把旅客住在茅店里,听见鸡鸣就爬起来看天色,看见天上有月亮,就收拾行囊,准备赶路等很多内容,都绘声绘色地表现了出来。同样板桥、霜和霜上的人迹也都是具有特征性的景物。雄鸡报晓,夜色朦胧时,诗人就起床出发,没想到此时外面已经到处都是人迹,自己已经不算早行了。这两句将旅人的早行之景、天气之寒写得有声有色,形象生动,历历在目。
“初月终未夕,边烽不过秦。”诗人从数里外的旷野走向山村,一路行来,时间不知不觉地过去,夜幕悄悄地拉开。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初升的月亮高悬天空,烽火点燃起来,没有越过秦地,表明这一地区平安无事,山区更显得安静,安谧,这时候诗人逐渐走近山庄,点明了天色渐晚、赶路时间之长。
二者的“月”字中都蕴含了诗人的羁旅之愁以及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23-24九年级上·浙江绍兴·期末)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小题。
寓驿舍①
陆游
闲坊古驿掩朱扉,又憩空堂绽客衣。
九万里中鲲自化,一千年外鹤仍归②。
绕庭数竹饶新笋,解带量松长旧围。
惟有壁间诗句在,暗尘残墨两依依。
【注】①驿舍;作者题下自注云“予三至成都。皆馆于是”。②晋代陶潜《搜神后记》卷一:“丁令威,本辽东人,学道于灵虚山。后化鹤归辽,集城门华表柱。时有少年,举弓欲射之,鹤乃飞,徘徊空中而言曰:‘有鸟有鸟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归。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学仙冢垒垒。’”
2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用“闲坊”“古驿”“空堂”,对“驿舍”进行描写,营造了一种荒凉幽寂的气氛。
B.颔联用鲲化鹏和丁令威化鹤的故事,指出自己重来旧地,亦表明诗人不与世俗同流的归隐之志。
C.颈联中“数竹”“量松”指出了岁月如流,时光飞逝,间接抒发了“木犹如此,人何以堪”的感慨。
D.尾联回应首句,写壁间题诗旧迹,以“暗尘残墨”回应“闲坊古驿”,使得全诗感情沉郁而强烈。
25.本诗不含“情”字,却感情强烈。作者是如何做到的?请简要分析。
【答案】24.B 25.①借景抒情。首联写地处僻静的“闲坊”,陈旧、荒凉的“古驿”经常掩着门,空荡荡的,表现了驿舍荒凉幽寂的特点,抒发了诗人孤寂凄冷的心境。②动作描写。诗人在细细数竹、量松时发现竹增松长,从而感慨时光飞逝,壮志难酬。③对比手法。尾联用今昔对比,通过曾经壮志豪情的诗句,而今蛛网尘封,字迹模糊,抚今追昔,抒发了诗人壮志难酬的沉痛抑郁之情。
【解析】24.本题考查诗词的理解和赏析。
B.有误,颔联的鲲化鹏和丁令威化鹤的典故主要是表达诗人对世事沧桑、物是人非的感慨,而非表达归隐之志。诗人通过这两个典故,表达的是对时光流逝、世事变迁的深沉感慨,而非表明自己的归隐之愿。因此,B项的赏析是不正确的。
故选B。
25.本题考查写作方法、情感主旨。
(1)作者通过借景抒情的手法,将情感融入环境描写之中。首联中,他描绘了驿舍所处的僻静“闲坊”和陈旧荒凉的“古驿”,这样的环境特点不仅生动地展现了驿舍的荒凉幽寂,更借此烘托出诗人孤寂凄冷的心境。这种将情感融入景色的手法,使得诗歌的情感表达更加含蓄而深沉。
(2)作者通过动作描写来细腻地表达情感。颈联中,诗人通过数竹、量松的动作,暗示了时光的流逝。这些动作不仅展现了诗人对环境的仔细观察,更透露出他对时光飞逝、壮志难酬的感慨。这种通过动作描写来抒发情感的手法,使得诗歌的情感表达更加具体而生动。
(3)作者运用了对比手法来强化情感表达。尾联中,他通过今昔对比,展现了曾经壮志豪情的诗句如今已经蛛网尘封、字迹模糊的情景。这种对比不仅突出了时间的无情和世事的变迁,更使诗人抚今追昔,抒发出壮志难酬的沉痛抑郁之情。这种对比手法的运用,使得诗歌的情感表达更加鲜明而强烈。
综上所述,作者通过借景抒情、动作描写和对比手法等多种表现手法,成功地在诗中表达出了强烈的情感。这些手法相互交织、相互映衬,使得整首诗虽不含“情”字,却情感丰富而强烈,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文言文阅读
26.(2024·浙江·模拟预测)同学们在书中搜集了如下的文言资料,请你阅读,随他们一起了解“劳动的必要性”
◇资料一:
敬姜①论劳逸 左丘明
公父文伯退朝,朝其母,其母方绩②。文伯曰:“以歜③之家而主犹绩,惧干季孙之怒也。其以歜为不能事主乎?”其母叹曰:“鲁其亡乎?使僮子④备官⑤而未之闻耶?居,吾语女。昔圣王之处民也择瘠土而处之劳其民而用之故长王天下。夫民劳则思,思则善心生;逸则淫,淫则忘善;忘善则恶心生。沃土之民不材,淫也。瘠土之民,莫不向义,劳也。君子劳心,小人劳力,先王之训也!自上以下,谁敢淫心舍力?今我寡也,尔又在下位⑥,朝夕处事,犹恐忘先人之业。况有怠惰,其何以避辟?吾冀而朝夕修我,曰:‘必无废先人。’尔今曰:‘胡不自安?’以是承君之官,余惧穆伯之绝祀也?”仲尼闻之曰:“弟子志之,季氏之妇不淫矣!”
(《国语 鲁语》节选)
◇资料二:
居乡,躬耕食力,弟子从游者甚众。陈白沙自广来学。晨光才辨,先生手自簸穀。白沙未起,先生大声曰:“秀才若为懒惰,即他日何从到伊川门下?又何从到孟子门下?”一日刈禾,镰伤厥指,先生负痛曰:“何可为物所胜?”⑦竟刈如初。省郡交荐之,不赴。太息曰:“宦官、释氏不除,而欲天下之治,难矣。吾庸出为!”
资料三:注释
①敬姜:公父文伯的母亲。②绩:指织布。③歜(chù):公父文伯,名歜。文伯自称其名。④僮子:即童子,未成年的男子,这里指公父文伯。⑤备官:充任官职。⑥下位:下大夫。⑦句子可翻译为: 。
(1)根据语境,完善注释
(2)梳理文意,理解文章
文言语句 方法借鉴 字词释义
朝其母,其母方绩。 查阅词典法:朝:①早晨;②朝拜;③拜见,拜访;④上朝。
余惧穆伯之绝祀也。 联系成语法:不绝如缕
弟子志之,季氏之妇不淫矣。 语境推断法:“惧干季孙之怒也”中的“干”,根据前文“惧”和后文“季孙之怒”可推断,“干”是“冒犯”的意思。
④给文中的划“ ”的句子断句(限断3处)
昔 圣 王 之 处 民 也 择 瘠 土 而 处 之 劳 其 民 而 用 之 故 长 王 天 下。
(3)精读文章,感悟内涵
敬姜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孟子的思想观点是否相似?请联系文本分析。
(4)拓展阅读,深刻体会
同学们搜集了材料,基于材料中所反映的问题,班级准备出一期以“热爱劳动,健康成长”为主题的黑板报,请你借助步骤后的资料夹,协助同学们完成以下任务:
【步骤一:解读材料】
①同学们对以上材料各自做了梳理解读,其中没有产生误解的一项是( )
A.小语:将劳动作为一门独立的必修课,体现了教育理念的进步,也是实现高质量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B.小文:劳动课程中的“农业生产劳动”贯穿了整个九年义务教育阶段。
C.小学:对于7至9年级的学生们来说,从事服务性劳动是更为重要的。
D.小习:劳动教育并没有被纳入中高考,所以家长们无需担心劳动课成绩的问题。
【步骤二:模拟互动】
②在“模拟互动”板块,同学们提出了以下问题,请你结合材料内容,帮忙解答。
A为何要将劳动设立为独立课程?
B.对于劳动课,家长普遍的顾虑是什么?如何才能解决此顾虑?
【步骤三:设计漫画】
③同学们想为黑板报搭配一幅漫画,于是小语和小文各设计了一幅,你觉得谁设计得更合适?为什么?
④为了倡导低碳生活,你们班在校园里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决定借用录播室向同学们宣扬此次活动的心得体会。
任务Ⅰ:撰写研究结论
上面是活动小组绘制的统计图,请根据此图写一条结论。
任务Ⅱ:书写心得体会
艾青的诗有对劳动者命运的关注与探索,请你仿照艾青对“大堰河”这位劳动者的赞美诗句,为劳动者写一首简短的颂歌。(提示:劳动者可以是袁隆平、钟南山、张桂梅等劳动模范,也可以是身边的普通劳动者)(100字左右)
资料夹
材料一:
你2022版新课标发布,劳动课程“独立门户”,关于劳动教育怎么做,也有了更规范、更具体的教学活动指导意见。
(选自“腾讯网”2022年9月13日)
材料二:
新劳动课带来的新忧虑
①“炒菜先放油还是先放菜,盐要放几勺……这些会不会成为新学期的背诵作业?”石家庄初二学生家长王勇海说,劳动课列入新课表,孩子的课业负担会不会因此增加,是他最担忧的。
②“孩子除学习之外,还要参加劳动课,而布置给孩子的劳动作业极有可能变成家长作业。”采访中,一位家长说出了她的担忧,比如,教学生学养鱼,会让家长去买鱼苗、养鱼设备,转变为家长养鱼;教孩子学煮饭炒菜,由家长配合“拍照”上传,这也容易让劳动作业变为走过场和形式主义。
③实际上,家长不应对孩子的劳动实践进行包办代替,更不能停留在“拍照打卡”阶段,如果这样,反而违背了劳动教育的初衷。家长应化这种“心理负担”为培养孩子的“人生乐趣”,在与学校协同指导孩子劳动实践中敢于放手,也能放手,见证孩子成长。
④家长要鼓励孩子自觉参与、自己动手,同时指导孩子规范地完成劳动任务,与孩子交流劳动的经验心得,通过以身作则形成良好的劳动示范,促使孩子真正形成劳动习惯和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⑤其实,家长种种担忧的背后,是劳动课“怎么教”“怎么考”的现实问题。
⑥对此,教育部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研制组组长顾建军向媒体表示,劳动课将以学校为主导,家庭为基础。也就是说,学校在课程实施中发挥主导作用,家庭发挥基础作用。
⑦顾建军介绍,劳动作为一门必修课程,不主张考试,但一定有“考核”“评价”。劳动素养评价结果将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参考,全面客观记录课内外劳动过程和结果,加强实际劳动技能和价值体认情况的考核,并且要建立公示审核制度。一方面,强调综合评价,注重评价内容多维、评价主体多元、评价方式多样;另一方面要求将劳动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⑧王勇海告诉记者,他家孩子秋季开学后就是初三中考生了,他担心劳动课成绩会不会与升学挂钩?
⑨“目前的政策标准和相应的一些要求当中,没有把劳动教育纳入中高考。”河北大学教育学院教授薛国凤指出,对于孩子而言,劳动教育既是身体教育,也是生存教育,还是社会教育,具有长远的人生价值。中高考本身作为人生中某一阶段的评价标准,有特定的人才选拔范围和标准,但不能把什么都纳入中高考,政府、学校、家长和社会都应看到劳动教育的长远价值和意义。
(选自“人民网”2022年5月19日)
材料三:
大堰河,为了生活,
在她流尽了她的乳汁之后,
她就开始用抱过我的两臂劳动了;
她含着笑,洗着我们的衣服,
她含着笑,
提着菜篮到村边的结冰的池塘去,
她含着笑,切着冰屑窸索的萝卜,
她含着笑,用手掏着猪吃的麦糟,
她含着笑,扇着炖肉的炉子的火,
她含着笑,背了团箕到广场上去,
晒好那些大豆和小麦……
(艾青《大堰河——我的保姆》)
【答案】(1)有一天割稻子,镰刀割伤了他的手指,先生忍痛说:“怎么可以被外物支配呢?”
(2) 拜见,拜访 断 记,记住 昔圣王之处民也/择瘠土而处之/劳其民而用之/故长王天下。
(3)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认为,不管国家还是个人都只有常处忧愁祸患中才可以生存,常处安逸快乐之中就容易导致灭亡,勉励人们直面困境。本文中敬姜认为,老百姓要劳作才会思考,要思考才能(找到)改善生活(的好办法),闲散安逸会导致人们过度享乐,人们过度享乐就会忘记美好的品行;忘记美好的品行就会产生邪念。她以身作则,即使儿子做了官,仍然坚持织布劳作,她希望儿子不要贪图安逸,以免最终葬送自己的前程乃至生命。所以他们的思想观点相似。
(4) B A.劳动技能可伴随一生、一生受用;劳动能让人生更加丰富多彩;劳动中充满着知识与智慧;将劳动设为独立课程能有效辅助其他学科的学习。
B.普遍的顾虑:劳动课列入新课表,孩子的课业负担会不会因此增加,以及劳动作业会不会流于形式,成为“家长作业”。解决方法:家长可根据目前有关于劳动课的政策和要求,相应制定计划;家长应深刻认识劳动教育对于人生的长远价值;家长不对孩子劳动实践进行包办代替,要敢放手。 小语设计得更合适。理由:黑板报的主题是“热爱劳动,健康成长”,所设计漫画的主题应与之相符。小文设计的漫画是一个孩子站在一个由隔离绳和父母围成的圈子里,圈子里有学科教育的书,而劳动课被排除在外,漫画中的父母并未认识到劳动教育的重要性,与主题不符。小语设计的漫画是有一只手将喷壶里“劳动教育”的水源灌溉给一个孩子,孩子手握着写有“热爱劳动”的喷壶在给果树浇水,能体现出经过劳动教育后,孩子热爱劳动,与主题相符。
随着年级的升高,七至九年级的学生越来越了解“低碳生活”,九年级了解“低碳生活”的学生已达八成。 [示例]
钟南山,为了人民,
在他临危受命之后,他就开始用医者的仁心仁术劳动了;
他满头银发,不顾高龄逆行武汉,
他满脸疲惫,苦思冥想抗击疫情的良方,
他满眼含泪,
深情赞叹武汉是一座英雄的城市,
他满心为民,不畏生死亲赴抗疫一线,
脱下“战袍”之后,依然坚守岗位。
【详解】(1)(1)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注意重点词语的含义及句式理解,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意顺即可。
本句重点词语:刈禾:割稻子;镰伤厥指:镰刀割伤了他的手指;负痛:忍痛;何可为物所胜:怎么可以被外物支配呢?
(2)(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①句意为:去看望他的母亲,他的母亲正在放线。运用课内迁移法:“朝其母,其母方绩”中的“朝”,根据《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的“朝”,可理解为“朝见,拜见”的意思。②句意为:我恐怕你父亲穆伯要绝后了啊。运用成语推断法:“余惧穆伯之绝祀也”中的“绝”,可根据成语“不绝如缕”中的“绝”推测为“断”的意思。
③句意为:弟子们记住,季家的老夫人真是不逾越礼法啊。运用语境推断法:“弟子志之,季氏之妇不淫矣”中的“志”,根据前文“况有怠惰,其何以避辟?吾冀而朝夕修我,曰:‘必无废先人。’尔今曰:‘胡不自安?’以是承君之官,余惧穆伯之绝祀也”可知,敬姜以身作则,希望儿子不要贪图安逸,由此可推断“志”是“记,记住”的意思,仲尼希望自己的弟子们记住敬姜的品质,并也能向其学习。
(2)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断句时注意:一、句首关联词和语气词(如:夫、盖、若、而等)之后要作停顿;二、几个特殊的古今异义词朗读时必须分开;三、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一般要作停顿,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四、需要着重强调的地方,一般要停顿;五、“也”用在句中时表停顿语气,朗读时应作停顿;六、省略句中句内省略的地方一般要作停顿;七、并列短语间要略作停顿;八、总领性词语后面要停顿。“昔圣王之处民也择瘠土而处之劳其民而用之故长王天下”句意为:过去圣贤的国王为老百姓安置居所,选择贫瘠之地让百姓定居下来,使百姓劳作,发挥他们的才能,因此(君主)就能够长久地统治天下。其中,“昔圣王之处民也”为一层意思,“也”为句末语气词,故“昔圣王之处民也”后面需要断;其次,“择瘠土而处之”“劳其民而用之”为两层意思,且句式对称,“择”与“劳”前省略主语,故“择瘠土而处之”与“劳其民而用之”之间需要断;最后,“故长王天下”为结果。综合以上可知,断句为:昔圣王之处民也/择瘠土而处之/劳其民而用之/故长王天下。
(3)本题考查对比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孟子围绕客观环境与个人和国家命运的关系,阐述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深刻道理。文中说一个人要成就大事,一定要经历许多艰难困苦的磨炼,只有经历艰难困苦,经风雨,见世面,才能锻炼意志,增长才干,担当大任。安逸享乐,在温室里成长,则不能养成克服困难,摆脱逆境的能力,会在困难面前束手无策,遇挫折、逆境则消沉绝望,往往导致灭亡。所以他得出结论:“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本文中“夫民劳则思,思则善心生;逸则淫,淫则忘善;忘善则恶心生。沃土之民不材,淫也。瘠土之民,莫不向义,劳也。君子劳心,小人劳力,先王之训也!自上以下,谁敢淫心舍力”可知,敬姜认为老百姓要劳作才会思考,要思考才能(找到)改善生活(的好办法);闲散安逸会导致人们过度享乐,人们过度享乐就会忘记美好的品行;忘记美好的品行就会产生邪念。她以身作则告诉自己的儿子,就算寡居仍要劳作,希望儿子不要安逸享乐,懈怠懒惰会使人走向灭亡,而要时刻警醒自己,要劳作,要思考。综合以上分析可知,选文中的敬姜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孟子的思想观点相似。
(4)①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辨析。
A.“也是实现高质量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误,劳动教育既是身体教育,也是生存教育,还是社会教育,具有长远的人生价值。并不是单纯为了“实现高质量生活”;
C.原文中并没有提到对于7至9年级的学生来说,从事服务性劳动是更为重要的。实际上,每个学段都有不同的学习任务和要求,而且劳动教育的内容是多方面的,不仅限于服务性劳动。
D.小习的解读也有误。虽然劳动教育并没有被纳入中高考,但家长们仍应关注劳动教育的长远价值和意义,而不是简单地认为无需担心劳动课成绩的问题。劳动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孩子的劳动习惯和价值观,而非仅仅为了考试。
故选B。
②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概括。
为何要将劳动设立为独立课程:结合①②段内容可知,劳动教育具有重要的育人价值,不仅是身体教育、生存教育,还是社会教育,对培养孩子的劳动习惯和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具有长远的人生价值。通过劳动实践,孩子们可以学习并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如烹饪、养鱼等,这些技能对于他们的日常生活和未来独立生活都至关重要。
结合④段中“家长要鼓励孩子自觉参与、自己动手,同时指导孩子规范地完成劳动任务,与孩子交流劳动的经验心得,通过以身作则形成良好的劳动示范,促使孩子真正形成劳动习惯和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可知,劳动教育有助于培养孩子们的自理能力和责任感。在参与劳动的过程中,孩子们需要自己动手、自觉参与,这不仅能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独立精神。此外,劳动课程作为一门必修课程,通过“考核”“评价”的方式,可以全面客观记录课内外劳动过程和结果,加强实际劳动技能和价值体认情况的考核。这种评价方式有助于推动孩子们积极参与劳动,提升他们的劳动素养。
家长普遍的顾虑:结合①段中“石家庄初二学生家长王勇海说,劳动课列入新课表,孩子的课业负担会不会因此增加,是他最担忧的”,②段中“‘孩子除学习之外,还要参加劳动课,而布置给孩子的劳动作业极有可能变成家长作业。’采访中,一位家长说出了她的担忧,比如,教学生学养鱼,会让家长去买鱼苗、养鱼设备,转变为家长养鱼;教孩子学煮饭炒菜,由家长配合‘拍照’上传,这也容易让劳动作业变为走过场和形式主义”可概括为:劳动课列入新课表,孩子的课业负担会不会因此增加,以及劳动作业会不会流于形式,成为“家长作业”。
解决办法:结合③段中“实际上,家长不应对孩子的劳动实践进行包办代替,更不能停留在‘拍照打卡’阶段,如果这样,反而违背了劳动教育的初衷。家长应化这种‘心理负担’为培养孩子的‘人生乐趣’,在与学校协同指导孩子劳动实践中敢于放手,也能放手,见证孩子成长”可概括为:家长长不对孩子劳动实践进行包办代替,要敢放手;结合④段中“家长要鼓励孩子自觉参与、自己动手,同时指导孩子规范地完成劳动任务,与孩子交流劳动的经验心得,通过以身作则形成良好的劳动示范,促使孩子真正形成劳动习惯和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可概括为:家长可根据目前有关于劳动课的政策和要求,相应制定计划
结合⑨段中“政府、学校、家长和社会都应看到劳动教育的长远价值和意义”可概括为:家长应深刻认识劳动教育对于人生的长远价值。
③本题考查图文转换。认真观察漫画上的内容,漫画上都显示了哪些内容,每一个图画都代表了什么,在此基础上理解漫画的寓意。
图一,画面中一个孩子站在一本“学科教育”的大书前,一个由隔离绳和爸爸妈妈组成的圈子将他围住,他无助的看着爸爸妈妈身后,铁锹上挂着的“劳动课”的牌子。由此可知,家长将过多注意力集中在孩子的学科教育上,日常劳动教育被淡化、弱化,渐成教育体系中的短板。与主题不符。
图二,漫画中,一个头顶长着小芽的孩子正在用写着“热爱劳动”的喷壶给树木浇水,与此同时画面右侧上方有一位大人正在用写着“劳动教育”的喷壶给这位学生“浇水”。根据学生在“劳动教育”的浇灌下,头脑中的幼芽正在成长,并且付诸“热爱劳动”的行动,去浇灌“大树”的画面可知,经过劳动教育,孩子们热爱劳动,突出了开设劳动课的意义。与主题相符合。
据此作答即可。
④本题考查图文转换。解答时,首先要认真读明题意,搞清各栏目所统计的具体内容,然后根据各组数据去寻找各自的特点,最后用简明的语言来概括即可。对于是否了解“低碳生活”,初一学生了解人数占60%,初二学生占70%,初三学生占80%,可见三个年级段的学生都较了解低碳生活,但初三学生对“低碳生活”的了解度远高于初一、初二的学生。据此概括作答即可。
⑤本题考查仿写。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结合对人物事迹和精神的理解,仿照艾青诗歌进行拟写即可。
示例:
劳动者,为梦前行,
在汗滴禾下的辛勤劳作中,
他开始了日复一日的奋斗;
他含着笑,耕耘着希望的田野,
他含着笑,
守护在医院的每一个角落,
他含着笑,点燃孩子们求知的火,
他含着笑,用双手筑起安全的屏障,
他含着笑,倾注智慧在创新的海洋,
他含着笑,肩负重担走在前行的路上,
播撒着辛勤与希望的光芒……
【点睛】参考译文:
资料一:
公父文伯退朝之后,去看望他的母亲,他的母亲正在织布,文伯说:“像我公父歜这样的人家还要主母亲自织布,这恐怕会让季孙恼怒。他会觉得我公父歜不愿意孝敬母亲吧?”他的母亲叹了一口气说:“鲁国要灭亡了吧?让你这样的顽童充数做官却不把做官之道讲给你听?坐下来,我讲给你听。过去圣贤的国王为老百姓安置居所,选择贫瘠之地让百姓定居下来,使百姓劳作,发挥他们的才能,因此(君主)就能够长久地统治天下。老百姓要劳作才会思考,要思考才能(找到)改善生活(的好办法);闲散安逸会导致人们过度享乐,人们过度享乐就会忘记美好的品行;忘记美好的品行就会产生邪念。居住在沃土之地的百姓劳动水平不高,是因为过度享乐啊。居住在贫瘠土地上的百姓,没有不讲道义的,是因为他们勤劳啊。君子操心,小人出力,这是古来的训导!自上而下,谁敢挖空心思偷懒呢?如今我守了寡,你职务又不高,早晚做事,尚且担心丢弃了祖宗的业绩。倘若懈怠懒惰,那怎么逃避刑法?我希望你早晚提醒我说:‘一定不要废弃先人的传统。’你今天却说:‘为什么不自己图安逸啊?’以你这样的态度承担君王的官职,我恐怕你父亲穆伯要绝后了啊。”仲尼听说这件事后说:“弟子们记住,季家的老夫人真是不贪图享乐啊!”
资料二:
住在乡里,他亲自耕种靠力气获取食物,跟从他学习的弟子很多。陈白沙从广州前来学习。晨光刚能辨清事物,先生就已经手拿着簸箕簸谷。陈白沙没有起床,先生大声说:“秀才如果懒惰,那么以后又怎么能跟从到伊川门下 又怎么能跟从到孟子门下?”直一天割稻子,镰刀割伤了他的手指,先生忍痛说:“怎么可以被外物支配呢?”最终依然像开始那样割稻。省都官员交互推荐他,吴与强不赴任。他叹息道:“宦官、佛教徒不铲除,却想要天下太平,这是很难做到的。我出仕有什么用呢!”
27.(23-24九年级下·浙江温州·开学考试)《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甲】
范文正公仲淹贫悴,依睢阳朱氏家①,常与一术者游。会术者病笃,使人呼文正而告曰:“吾善炼水银为白金,吾儿幼,不足以付,今以付子。”即以其方与所成白金一斤封志②,内文正怀中。文正方辞避,而术者气已绝。后十余年,文正为谏官,术者之子长,呼而告之曰:“尔父有神术,昔之死也,以汝尚幼,故俾③我收之。今汝成立,当以还汝。”出其方并白金授之,封识宛然。
(选自《范文正正直》有删改)
【乙】
范仲淹内刚外和,性至孝,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能自充。而好施予,置义庄里中,以赡族人。泛爱乐善,士多出其门下,虽里巷之人,皆能道其名字。死之日,四方闻者,皆为叹息。为政尚忠厚,所至有恩,邠、庆二州之民与属羌,皆画像立生祠事之。及其卒也,羌酋以数百人,哭之如父,斋三日而去。
(选自《宋史 范仲淹传》有删改)
【丙】
江上渔者④
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注释】①依睢阳朱氏家:范仲淹幼年丧父,母改嫁朱氏。②封志:封存并加标识。③俾:使。④此诗是范仲淹于北宋景祐元年(1034)主政苏州时,为治理水患,在苏州一带察看水情时所作。
(1)下面是关于文言字词学习方法梳理。请根据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
文言词语 释义方法 解释
①会术者病笃 【查阅词典】A忠实。B(病势)沉重。C很;甚。
②内文正怀中 【课内迁移】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③非宾客不重肉 【语境推断法】
(2)观点交锋。根据你的理解,完成下面的对话。
小语:读了两篇文言短文,我明白了司马光评价他“前不愧于古人,后可师于来哲”了,王安石赞誉其为“名节无疵”,真可谓“君子”。
小文:我不太同意你的观点。如你所言,【甲】文中的范仲淹为何要“后十余年”才将炼金术和白金归还?而且【乙】文中的范仲淹“泛爱乐善”,可对自己和妻儿太过吝啬了。
小语:如果你能再仔推敲前后文字,你就会对范仲淹的做法有更深刻的理解了。理由如下,
小文:听你这么一说,我就明白了,范仲淹无论对朋友还是对陌生人都能够做到“大爱”,怪不得被称为是“名节无疵”的君子了。
(3)当时,东京一带流传着“朝廷无忧有范君,京师无事有希文”,请根据【乙】文与《岳阳楼记》,简要阐述范仲淹从政的思想。
(4)“渔夫”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常被赋予隐士的形象,但范仲淹《江上渔者》里的“渔夫”却别有内涵。请根据提示,补充下列表格。
诗句 创作背景 渔夫形象 探究结果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 驾舟访友,即兴唱和 从容自适,悠然脱俗 ④不同的内涵源于不同的关注点。张志和、柳宗元笔下的“渔夫”都是隐者形象。而从范仲淹对渔夫的关注点来看,体现了范仲淹有怎样的君子胸怀?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永《江雪》) 谪居永州,寄情山水 ①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范仲淹《江上渔者》) ② ③
【答案】(1)①沉重。
②同“纳”,收入。
③接待宾客或以宾客之礼相待。
(2)[甲]文中范仲淹怀金十年是因为考虑到友人临终前遗言,担心孩子年幼,不能够把白金和炼金术托付,他在孩子成人后才完整无误地交付他,恰恰是他守诺言,体恤他人、考虑周全的体现,且十年时间并没有将金钱占为己有,从侧面体现了他的正直、不贪财的品质。[乙]文中范仲淹显贵之时,自己和妻儿衣食充足即可,不是接待宾客不吃两种以上的肉,看似吝啬,恰恰是他节俭的表现;同时他置办义庄,主要救济那些生活困难之人,通过对比更好地体现了他的博爱和乐善好施的高贵品质。
(3)范仲淹为政忠厚,所到之处有恩于百姓,百姓给他画像立生祠,同时他心系苍生,忧乐天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4)①清高孤傲,郁闷苦恼;②主政苏州,察看水情(察看水情,感慨民生);③迫于生计,辛劳艰险;④意思关注民生疾苦,心系天下百姓(对劳苦人民的同情)。
【详解】(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
①句意:正赶上那个术士病危了。笃:沉重。
②句意:放在范仲淹怀中。内:同“纳”,收入。
③句意:不是宾客到来不会有肉款待。宾客:接待宾客或以宾客之礼相待。
(2)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
结合“尔父有神术,昔之死也,以汝尚幼,故俾③我收之。今汝成立,当以还汝”,【甲】文中范仲淹怀金十年是因为考虑到友人临终前遗言,担心孩子年幼,不能够把白金和炼金术托付,他在孩子成人后才完整无误地交付他,恰恰是他守诺言,体恤他人、考虑周全的体现,且十年时间并没有将金钱占为己有,从侧面体现了他的正直、不贪财的品质。结合“仲淹内刚外和,性至孝,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能自充。而好施予,置义庄里中,以赡族人”,【乙】文中范仲淹显贵之时,自己和妻儿衣食充足即可,不是接待宾客不吃两种以上的肉,看似吝啬,恰恰是他节俭的表现;同时他置办义庄,主要救济那些生活困难之人,通过对比更好地体现了他的博爱和乐善好施的高贵品质。
(3)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
结合“妻子衣食,仅能自充。而好施予,置义庄里中,以赡族人。泛爱乐善,士多出其门下,虽里巷之人,皆能道其名字”,可见范仲淹为政忠厚,“为政尚忠厚,所至有恩,邠、庆二州之民与属羌,皆画像立生祠事之”,他所到之处有恩于百姓,百姓给他画像立生祠;同时他心系苍生,忧乐天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4)本题考查重点词的理解。
①依据诗句中的“孤”“独”二字刻画了一个寒江独钓的渔翁形象,在漫天大雪,几乎没有任何生命的地方,有一条孤单的小船,船上有位渔翁,身披蓑衣,独自在大雪纷飞的江面上垂钓。这个渔翁的形象显然是诗人自身的写照,曲折地表达出诗人在政治改革失败后虽处境孤独,但顽强不屈、凛然无畏、傲岸清高的精神面貌。再结合创作背景“谪居永州”看见,还有被贬后的郁闷苦恼。
②结合注释⑦可知,《江上渔者》约作于北宋景祐元年(1034年)。当时范仲淹四十六岁,主政苏州,为治水患,正在苏常一带察看水情。范仲淹目睹江中一叶扁舟,在风急浪高的水面忽浮忽沉,感慨赋诗。所以本诗创作背景是范仲淹主政苏州,察看水情时。
③“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描写一叶扁舟,出没在风波里。渔民们要冒这样的风险,完全是为生活所迫,鲈鱼之美是靠渔民之苦换来的。诗中饱含了诗人对那些驾着一叶扁舟,出没于风浪中的渔民迫于生计的关切与同情之心。④从《江上渔者》的创作背景来看,范仲淹在主政苏州时,苏州发生水患,为治水患范仲淹去苏常一带察看水情,可见他关注民生疾苦;而《江上渔者》也表达范仲淹对迫于生计在风浪中辛劳艰险捕鱼人的关切与同情。范仲淹具有关注民生疾苦的政治家胸怀。
【点睛】参考译文:
【甲】范仲淹年轻时贫穷潦倒,寄居在睢阳一户姓朱的人家里,经常和一个术士游乐。正赶上那个术士病危了,便请人叫来范仲淹,告诉他:“我善于把水银炼成白金,我的儿子年纪小,不能把这个秘方交托给他,现在我把它交给你。”于是把这秘方和炼成的一斤白金封好,放在范仲淹怀中,范仲淹刚想推辞,那个术士已经气绝而死。后来过了十几年,范仲淹当上了谏官,而当年那个术士的儿子长大了,范仲淹把他叫来说:“你的父亲会使用神术,当年他过世的时候,因为你年纪还小,所以就托我先保管秘方和一斤白金,如今你已经长大了,应当把这些东西还给你。”于是就拿出那个秘方还有白金一起交给术士的儿子,那个密封的标志依旧完好如初。
【乙】范仲淹刚柔并济,极其孝顺,因母亲在时家境贫穷,后来即使富贵,不是宾客到来不会有肉款待,妻子和孩子的吃穿,仅仅能维持,他却乐善好施,对人仗义,赡养族人。爱好施善,很多人在他的门下,即使是普通百姓,都能说出他的名字。死的那天,四面八方凡是听到这一消息的人,都替他叹息。范仲淹治理国家崇尚忠厚,他到过的地方都留下了他的恩德,邠州、庆州的老百姓和归属的羌族部族,都画上他的像在他生前就建立祠堂供奉他。等到他死了,羌族首领数百人,像(失去自己的)父亲一样为他痛哭,并斋戒三日以后才离开。
(23-24九年级下·浙江杭州·阶段练习)对比阅读,完成下列练习题。

小桃红江岸水灯
【元】盍西村
万家灯火闹春桥,十里光相照。舞凤翔鸾①势绝妙,可怜宵,波间涌出蓬莱岛②。香烟乱飘,笙歌喧闹,飞上玉楼腰。
【注释】①舞凤翔鸾:指元宵灯会中用纸扎的凤凰和鸾鸟灯笼。②蓬莱岛:神话传说中的神山。诗文中借以比喻仙境。

春江水灯记
【清】王义祖
①富春四围俱山,而一江介乎其中。七月之晦,天光向暮,明星莹莹,江无刚风,水波澄澈。有小灯若紫金盏者百余,从苋浦出,浮于江。顷之,鹿山之湾,光熊熊然,蜿蜒而来者,其势若游龙。又顷之,而上下水门,红焰一派,竟出至江心,回环映射,无虑百千万万。沿沙岸,列洲溆,光照数十里,明如昼焉。
②邑之人扶老携幼,相聚而观之,乐何如乎?而不但此也,其时,江气沸腾,人声甚嚣,舴艋驰逐如飞,率以绛灯标于桅以为识。江上有护灯者,有吹画角巡逻者,有爆竹助喧者,有束蒿草而焚之者,有奏箫管、击钲铙者,有燃灯如球自能矗霄汉而起者,有结灯棚为塔而涌出江上者,有以小筏叠九叶莲灯百十架往来其中者,忽离忽合,忽东忽西,终宵未已。是胡为者?邑之人曰:“是为水灯,春江故事也。”呜呼,盛哉!
③邑有良吏,民皆长寿;时和岁美,年丰谷多。而能乐其乐以垂久远,使世世子孙习焉而弗替,谓非太平风俗也耶?
28.下列诗句中加点词,与散曲《小桃红:江岸水灯》中“可怜”一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贾生》李商隐)
B.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破阵子》辛弃疾)
C.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暮江吟》白居易)
29.有人说散曲《小桃红江岸水灯》“以虚托实,以幻写真”,请加以赏析。
30.参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乙文中的加点词。
文言词句 方法 解释
竟出至江心 查阅字典法:①完毕;②最终;③竟然。 (填序号)
人声甚嚣 字源推测法:篆体。中间部分指“头部”。
终宵未已 参考成语法: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而能乐其乐以垂久远 课内迁移法: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翁亭记》)
31.赏析乙文划线句,角度自选。
32.《春江水灯记》一文从多个角度描写水灯的盛况,请你完成下面的思维导图。
33.“言在笔先,意在笔后。”乙文作者观水灯,赏风俗,以期“乐其乐以垂久远”,请分析“乐”之含义,并说说它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案】28.C 29.作者描绘了蓬莱仙境的虚幻夜景,又运用通感写出笙歌声、喧闹声飞上高楼的奇妙感受,传神表现出元宵夜万家灯火、喧闹热烈的实景,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 30. ② 喧哗吵闹 停止 以……为乐 31.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江水灯宛若游龙的壮观景象,表现了作者的在赞美之情,多用短句,句式整齐,节奏明快。 32.①连绵不断,明如白昼;②扶老携幼,相聚观看;③船只众多,各司其职。 33.“乐”在将这种赏水灯的风俗可以继续延续下去;“乐”在邑人“扶老携幼,相聚而观之”的淳朴、友爱;“乐”在当地政治清明,百姓生活安乐。表达作者“与民同乐”的悠闲,对关水灯这一风俗的喜爱以及对百姓的美好祝福。
【解析】28.本题考查词义理解能力。
例句:可怜宵,意思为可爱的夜晚。可怜:可爱。
A.“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句子意思是可惜文帝半夜移膝靠近贾谊听讲,不问百姓苍生之事,只问鬼神迷信之事。可怜:可惜。
B.“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句子意思是替君主完成了统一天下的大业,争取生前死后都留下为国立功的勋名。可惜的是而今我已白发斑斑不能报效朝廷。可怜:可惜。
C.“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句子意思是最可爱的是那九月初三之夜,露水像珍珠一样晶莹光亮,朗朗新月形如弯弓。可怜:可爱。
故选C。
29.本题考查写法赏析能力。
依据“可怜宵,波间涌出蓬莱岛”句意可知,作者虚构并描绘了一个了蓬莱仙境般的夜景,依据“笙歌喧闹,飞上玉楼腰”句意可知,这是作者运用通感写出笙歌声、喧闹声飞上高楼的奇妙感受,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元宵夜万家灯火、喧闹热烈的实景,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
30.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
①空,“竟出至江心”句意为:最终流到江的中心。依据查字典法,竟:最终。
故选②
②空,“人声甚嚣”意思是:极为喧哗扰攘。依据“嚣”的篆体字形可知,是喧哗吵闹的意思。
③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意思是”指勤勤恳恳,竭尽心力,到死为止。“已”是“停止”的意思。据此推测,“终宵未已”句意为:整夜也不停止。“已”是“停止”的意思。
④空,“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句意为: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乐”是“以……为乐”的意思。据此推断,“而能乐其乐以垂久远”句意为:能够以百姓的乐趣为快乐由来已久。“乐”是“以……为乐”的意思。
31.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
从修辞角度:依据句中的“蜿蜒而来者,其势若游龙”句意可知,这是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江水面上的灯众多,就像一条游龙,场面及其壮观景象,表现了作者的在赞美之情。
从句式上:依据句中的“鹿山之湾”“光熊熊然”“蜿蜒而来”“其势若游龙可知,全句多用短句,句式整齐,节奏明快。
32.本题考查分析概括能力。
①空,依据①段中的“蜿蜒而来者,其势若游龙”可知,具有连绵不断的特点,依据“沿沙岸,列洲溆,光照数十里,明如昼焉”可知,具有明亮白昼的特点;
②空,依据②段中“邑之人扶老携幼,相聚而观之”可概括为:扶老携幼,相聚观看。
③空,依据②段中“舴艋驰逐如飞,率以绛灯标于桅以为识”“江上有护灯者,有吹画角巡逻者,有爆竹助喧者,有束蒿草而焚之者,有奏箫管、击钲铙者,有燃灯如球自能矗霄汉而起者,有结灯棚为塔而涌出江上者,有以小筏叠九叶莲灯百十架往来其中者,忽离忽合,忽东忽西,终宵未已”可概括为:船只众多,各司其职。
33.本题考查分析概括能力。
依据②段中“邑之人扶老携幼,相聚而观之,乐何如乎?”可知,“乐”在邑人“扶老携幼,相聚而观之”,反映出百姓的的淳朴、友爱的特点;依据③段“邑有良吏,民皆长寿;时和岁美,年丰谷多”句意可知,“乐”在当地政治清明,百姓生活安乐。依据③段“使世世子孙习焉而弗替,谓非太平风俗也耶”句意可知,“乐”在表达作者“与民同乐”的悠闲。依据“能乐其乐以垂久远”可知“乐”在将这种赏水灯的风俗可以继续延续下去。依据上述场面描写,表现了作者对观水灯这一风俗的喜爱以及对百姓的美好祝福。
【点睛】参考译文:
甲:万家灯火照耀着热闹的春桥,沿江十余里灯火互相映照。凤灯飞舞,鸾灯腾翔,气势恢宏绝妙。多么可爱的元宵佳节,波浪中涌现出的灯火彩船好似蓬莱仙岛。浓香的烟火纷散着乱飘,笙歌声声喧响欢闹,一起飘飞,直飞上华丽的高楼,飞上云空。
乙:富春四围都是山,其中有一条江贯穿其中。七月最后一天,太阳的光渐渐西沉,太空中出现点点星光,江面上没有强劲的风,水波清澈透明,有一百多盏像紫金花一样的小灯,从支流苋浦飘来,在江面上漂移着。不一会,鹿山在河水弯曲处,火光明亮,随着流水蜿蜒曲折而来,它的气势就像一条游动的龙。又过了一会,上上下下的水面上,红彤彤一片。最终流到江的中心,光亮向四周照射,射出无数的光亮。
城里的人男女老幼互相搀扶着出来,有聚集在一起观看这壮观的景象,这是多么高兴的事情呀!不仅如此,那时候,江面上有水汽升腾起来,人的声音很嘈杂,江面上小船互相追逐着像飞一样,用绛灯标识在桅杆上作为识别,便于辨认。江面上有保护灯的人,有吹着画角巡逻的人,岸上有放爆竹助兴的人,有点燃一束蒿草的人,有吹奏箫管、击打钲铙的人,有点着灯,自认为能在空中飞舞的人,有把灯叠放在一起形成一座塔并且在江面上穿梭来往的人,有用小竹筏摆放一百多个九叶莲灯穿梭于其间的人,这些船有时候聚集在一起,有的是分散漂泊,或者向东移动,或者向西移动,整夜也不停止。为什么能这样呢?城里的人说:“这种在水面上放灯的情形,是富春江的一份风俗。”唉,多么盛大的场面呀!
县城有一个廉洁的官吏,百姓都长寿;每年生活美好,年景丰收谷物多,能够以百姓的乐趣为快乐由来已久,能使时代子孙享用这风俗却没有什么可以替代,难道说这不是太平盛世的风俗吗?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各题。
【甲】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曹刿论战》)
【乙】
故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是故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以治待乱,以静待哗,此治心者也。以近待远,以逸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无邀正正之旗,勿击堂堂之阵,此治变者也。
(节选自《孙子·军争篇》)
34.根据语境,参考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文言语句 方法提示 解释
(1)小大之狱 词语类推法:决狱断刑
(2)此治气者也 查阅词典法:①管理。②办理;治理③太平;安定。④控制,掌握。⑤治疗。⑥消灭(害虫)。 (填序号)
(3)故善用兵者 课内迁移法:故虽有名马(《马说》)
35.把语段【甲】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36.曹刿说“肉食者鄙”,文中鲁庄公的“鄙”可以概括为哪两个方面?
37.【甲】【乙】两个语段在军事方面所持有的相同观点是什么?对于我们今天的学习和生活,这些观点有怎样的借鉴作用?
【答案】34.(1)案件 (2)④ (3)所以 35.这是尽职分之类的事情,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36.政治上见识鄙陋:把战争胜利的希望寄托在施行“小惠”和祈求神灵的保佑上;军事上轻率:急于出战和追击。 37.①战争中要善于分析敌情,把握战机,军事上要后发制人。②做事要善于调查研究和分析;状态好时要一鼓作气把事情完成;善于听取并采纳正确意见;学习做事要运用正确的方法。
【解析】34.本题考查解释字义。结合词类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等,准确解释字义词义。
(1)句意为: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决狱断刑:受理诉讼,决断刑令。狱:古今异义词,案件。
(2)句意为:这是掌握士气的方法。治:控制,掌握。故选④。
(3)句意为:所以,善于用兵的人。故虽有名马:所以即使有名贵的马。故:所以。
35.本题考查翻译句子。准确把握关键词语意思,结合词类活用、句式特点准确翻译。
忠之属也:这是尽职分之类的事情。忠,尽力做好分内的事。属,种类。可以一战:就是“可以之一战”,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可,可以。以,凭借。
36.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准确理解文意,结合内容要点分条概括作答。
由甲文中“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可知,战前,鲁庄公把战争胜利的希望寄托在施行“小惠”、祈求神灵的保佑上,体现了其政治见识上的“鄙”;由“公将鼓之”“公将驰之”可知,战场上,鲁庄公急于求成、鲁莽冒进,并不能把握作战的最佳时机,体现了其在军事谋略上的“鄙”。
示例:鲁庄公的“鄙”指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表现在战前(或政治上),把战争取胜的希望寄托在施行“小惠”和神灵的保佑上,目光短浅。战中(军事上),急于求成,急躁冒进。
37.本题考查比较阅读。结合两文内容要点和主旨简要分析作答。两文都谈军事打仗,共同点都强调战争中要善于分析敌情,把握战机,军事上要后发制人。
甲文讲述了曹刿在长勺之战中对此次战争的一番评论,并在战时活用“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的原理击退强大的齐军的史实。说明了在战争中要善于分析敌情,注意士气,把握战机,军事上要采用“后发制人”,选择反攻和追击的有利时机,才能以小敌大,以弱胜强。
乙文,从“故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对于敌方三军要挫伤其锐气,对将领要动摇他的决心;从“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要注意士气;“以治待乱,以静待哗,此治心者也”--要抓住有力的时机;“以近待远,以逸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要以逸待劳;“勿击堂堂之阵,此治变者也”——要善于观察敌情。
据此,甲乙两文在阐述用兵方面相同的观点是:要注意士兵的士气;要深谋远虑,胸有成竹,从容不迫;要善于把握战机,军事上要后发制人。据此理解作答。给我们的启发是,冷静观察,深刻分析,把握机会,一鼓作气乘着状态好的时候把事情完成,善于调查研究和分析,听取采纳别人的意见,运用正确的方法等。
【点睛】参考译文:
【甲】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的军队攻打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鲁庄公接见自己。他的同乡说:“打仗的事位当权者自会谋划,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当权者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曹刿问:“您凭借什么作战?”鲁庄公说:“衣食这类安身的东西,不敢独自享有,一定把它分给别人。”曹刿回答说:“这些小恩惠不能遍及百姓,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鲁庄公说:“祭祀神灵的牛、羊、玉帛之类的用品,我(从来)不敢虚报数目,一定按照承诺的去做。”曹刿说:“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神是不会保佑你的。 ”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虽然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但一定要处理得合情合理。”曹刿回答说:“这才是尽了本职一类的事,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一同去。”
鲁庄公和曹刿共坐一辆战车,在长勺与齐军作战。鲁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军。曹刿说:“现在不行。”等到齐军三次击鼓之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齐国军队溃败。鲁庄公又要下令驾车马追逐齐军。曹刿说:“还不行。”说完就向下看,查看齐军车轮碾出的痕迹,又登上战车,扶着轼远望齐军的队形,这才说:“可以追击了。”于是追击齐军。
战胜齐军后,鲁庄公问他这样做的原因。曹刿回答说:“作战,靠的是勇气。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穷尽了。他们的士气已经消失而我军的士气正盛,所以才战胜了他们。像齐国这样的大国,他们的情况是难以推测的,怕他们设下埋伏。我看他们车轮碾过的痕迹散乱,望见他们的旗子倒下了,所以决定追击他们。”
【乙】对于敌人的军队,可以挫败它的士气;对于敌人将领,可以动摇他的意志。因此,初战时,部队士气高昂;经过一段时间后则逐渐懈怠;到战斗后期,士气就衰竭了。所以,善于用兵的人,要避开敌人士气旺盛的时候,而选择在对方士气低落、衰竭时进攻,这是掌握士气的方法。用我方的严整有序,对付敌方的混乱无序;以我方的沉着冷静,对付敌方的躁动不安,这是掌握军队心理的方法。用我方的靠近战地,等待敌人的远道而来;用我军的安逸从容,对付敌军的疲劳仓促;用我军的粮饷充足,对付敌军的饥饿不堪,这是把握军队战斗力的用兵方法。不要去截击旗帜严整、队列雄壮的敌军,不要去攻打阵容强大、实力雄厚的敌人,这是掌握机变的用兵方法。
(2024·浙江金华·一模)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小题。
【甲】

天公翦水①,宇宙飘花,品之,有四美焉:落地无声,静也;沾衣不染,洁也;高下平均,匀也;洞窗掩映,明也。宜长松修竹,老梅片石;怪石崚嶒②,深林窈窕③;寒江远浦,断岸小桥;古刹层峦,疏篱幽径;老叟披蓑垂钓骚人跨蹇寻诗小酌清谈高楼长啸;船头茶灶飘烟,座上黛眉④把盏,老僧对坐,韵士闲评;披鹤氅⑤,纵步园林,御貂裘,登临山水。如此景况,何必峨眉⑥千尺?
(选自《明文精选》,国际文化出版社)
【注】①翦水:指下雪。②峻嶒:高耸突兀,形容山势高峻。③窈窕:深远,幽深。④黛眉:杳黑色的眉,代指女子。⑤鹤氅:鸟羽制成的外套。⑥峨眉:即峨眉山。
【乙】
采桑子·塞上咏雪花
[清]纳兰性德
非关癖爱轻模样①,冷处偏佳。别有根芽②,不是人间富贵花。
谢娘③别后谁能惜,飘泊天涯。寒月悲笳④,万里西风瀚海沙。
【注】①癖爱:癖好,特别喜爱。轻模样:雪花轻轻飞扬的样子。②根芽:比喻事物的根源、根由。③谢娘:指晋王凝之妻谢道韫。④悲笳:悲凉的笳声。笳,古代军中号角,其声悲壮。
38.用“/”为【甲】文画线部分断句。(限断3处)
老 叟 披 蓑 垂 钓 骚 人 跨 蹇 寻 诗 小 酌 清 谈 高 楼 长 啸
39.【甲】文中“御貂裘”的“御”一字传神,请结合上下文,联系链接加以赏析。
链接: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郦道元《三峡》
40.【乙】词用对比手法表达情感,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分析。
41.请梳理诗文和名著中有关“雪”的句子,补全下表。
诗文中的“雪” 名著中的“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