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提纲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提纲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7-16 10:34: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一、帝国主义与世界大战的酝酿
1.背景
(1)19世纪晚期到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掀起了新的瓜分世界的狂潮。
(2)帝国主义各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实力对比发生重大变化,矛盾激化。
①德国开始寻求欧洲乃至世界的领导地位,英德矛盾逐渐激化。
②法国与德国因阿尔萨斯—洛林等领土争端积怨已久,对北非殖民地的争夺剑拔弩张。
③德国与俄国因不断的贸易摩擦而关系恶化。
④奥匈帝国与俄国的矛盾集中在巴尔干半岛,使这里成为欧洲的“火药桶”。
(3)20世纪初,欧洲形成两大敌对的军事集团。
①目的:重新瓜分殖民地,争夺世界霸权。
②两大集团
同盟国 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
协约国 英国、法国、俄国
③影响:它们竞相扩军备战,制订战争计划,制造政治危机和军事冲突,国际局势日益紧张。
(4)导火线: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储及夫人在萨拉热窝被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普枪杀。
2.爆发:1914年7月28日,德国支持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此后德、俄、法、英相继参战,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3.性质:这场战争是列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的帝国主义之战。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
1.战线
西线 英法军队对德军(决定性战场)
东线 德奥联军对俄军
南线 奥军对俄军及塞尔维亚军队
2.经过
阶段 时间 战况
第一 阶段 1914年 ①马恩河战役,德军失败,“速决战”破产 ②日本对德宣战,占领德国在中国的租借地,第二年便向中国提出企图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
第二 阶段 1915— 1916年 ①意大利在英法拉拢下,加入协约国一方作战 ②德奥在东线和南线取胜,但未能摆脱东西两线作战的困境 ③1916年,西线相继发生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双方伤亡惨重 ④1916年,英德日德兰海战,德国未能突破英国的海上封锁
第三 阶段 1917— 1918年 ①1917年,美国和中国参加协约国一方作战 ②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于1918年退出战争 ③1918年,大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结束
三、一战后的国际秩序
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建立:战争结束后,战胜国在1919年和1921-1922年分别召开了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与会各国缔结了以《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为代表的一系列国际条约,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帝国主义的国际新秩序。
(2)内容
①德国及其盟国承担战争罪责,战败国向战胜国割地赔款,裁减军备,德国的海外殖民地被战胜国瓜分。
②承认波兰复国,承认捷克斯洛伐克和南斯拉夫等国家独立。
③限制美国、英国、日本等国的海军军备。
④中国收回山东主权,但日本保留了诸多特权。
⑤列强同意将“门户开放”“机会均等”作为侵略中国的共同原则。
⑥成立国际联盟。
2.国际联盟
(1)性质:第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世界性国际组织。
(2)宗旨:促进国际合作和实现世界和平与安全。
(3)原则:“全体一致”的原则。
(4)实质:英法为维护自己的既得利益、操纵国际事务的工具。
(5)作用:在制裁侵略、保卫世界和平方面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3.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1)削弱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力量,动摇了欧洲的世界优势地位,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
(2)美国参战和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开始改变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
(3)惨烈的战争改变了人们的观念,反对战争、要求和平的运动日益高涨。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