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岳麓版必修三第22课《孙中山的民主追求》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15-2016学年岳麓版必修三第22课《孙中山的民主追求》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71.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12-28 12:30: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5-2016学年岳麓版必修三:第22课《孙中山的民主追求》学案
[课标要求] 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
一、三民主义的思想渊源
1.吸取教训:孙中山认识到只在原有框架下修补改良,根本不能抵御侵略、挽救危机。
2.学习吸收:学习西方资产阶级政治理论,丰富民主革命思想。
3.发展特色:民生主义是孙中山民主革命思想中最富特色、最具创意的部分。
4.融铸创新:信奉进化论,欣赏美国亨利·乔治的“单税社会主义”思想,盛赞马克思的《资本论》。
二、三民主义
1.提出: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提 ( http: / / www.21cnjy.com )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纲领;同年在《民报》发刊词上,将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作为革命的指导思想。
2.内容
(1)“民族主义”即反对民族压迫,反对满洲贵族对中国的专制统治。
(2)“民权主义”即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3)“民生主义”即解决以土地为中心的财富重新分配问题,平均地权。
3.作用:三民主义思想集中代表资产阶级政治 ( http: / / www.21cnjy.com )、经济利益,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民主权利和发展经济的共同愿望,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政府。孙中山还以三民主义思想为指导,制定颁发了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对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起到了重大推动作用。
[温馨提示] 中国同盟会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中的“鞑虏”不是指帝国主义,而是指满洲贵族。到了新三民主义才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
三、从旧三民主义到新三民主义
1.形成:在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 ( http: / / www.21cnjy.com )1924年中国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改组了国民党,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使国民党明确了反帝反军阀的政治方向。
2.内容
(1)民族主义是对外反对帝 ( http: / / www.21cnjy.com )国主义,谋求中华民族与世界其他民族的独立和平等,对内反对民族压迫,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强调各民族的平等和自决。
(2)民权主义是授予一切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个人与团体一切自由和权利。
(3)民生主义是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改善农民和工人的生活状况。
3.思想核心:“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4.评价
(1)新三民主义是三民主义在新时期的发 ( http: / / www.21cnjy.com )展,是指导新时期国民革命的思想理论体系,具有鲜明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政治纲领、是国共两党和各革命阶级的统一战线的政治基础。
(2)有力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发展。
(3)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核心,成为当时中国先进政治思想的主流和近代中国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及救亡图存革命斗争的纲领。
[易错警示] 新三民主义不等于三大 ( http: / / www.21cnjy.com )政策,它们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新三民主义仍然是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只是孙中山重新进行了解释,加进了反帝反封建的内容。
主题一 新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的关系
1.孙中山重新解释三民主义是为了适应三大政策的需要,同时也为三大政策的实施提供了思想理论上的依据。
2.“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是孙中山新三民主义的核心,是这一理论体系确立的重要依据和体现。
3.孙中山实行新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实现国共合作,有力地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发展。
4.新三民主义是纲领,是奋斗目标,而三大政策则是实现纲领和目标的方法与手段,两者紧密联系。
新三民主义或真三民主义,是联俄、联 ( http: / / www.21cnjy.com )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三民主义,没有三大政策,或三大政策缺一,在新时期中,就都是伪三民主义或半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之间有何内在联系?
答案 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是孙中山新 ( http: / / www.21cnjy.com )三民主义的核心;新三民主义是纲领,是奋斗目标;三大政策是实现纲领和目标的方法和手段,两者紧密联系。
图示法学习新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的关系
( http: / / www.21cnjy.com )
主题二 三民主义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程中的作用
1.三民主义集中反映了资产 ( http: / / www.21cnjy.com )阶级在政治上、经济上的要求,同时也反映了广大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民主权利和经济发展的共同愿望,因此它不但受到资产阶级的拥护,也受到了包括广大人民在内的一切民主派的拥护。
2.20世纪初期,三民主义成为中国革命党人战斗的口号和团结的旗帜,对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3.在三民主义思想的指导 ( http: / / www.21cnjy.com )和孙中山的领导下,广大革命志士团结一致,发动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建立中华民国,使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旧统治秩序再也不能稳定下来。
有学者认为:偌大的清帝国不亡于洪、杨,而亡于孙文,原因之一是下图中的三把利剑,三剑一击,清王朝就玩完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
材料中的三把利剑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程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答案 在三民主义思想的指导下,资产阶级 ( http: / / www.21cnjy.com )革命派发动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孙中山还以三民主义思想为指导,制定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大大推动了中国的民主化进程。
孙中山的民主追求可归纳为三个“三”
三民主义:民族主义即民族革命;民权主义即政治革命;民生主义即社会革命。
新三民主义:民族主义增加了反对帝国主义;民权主义为平民所有,建立各阶级联盟;民生主义增加了节制资本,耕者有其田。
三大政策: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1.孙中山认为,西方国家贫富不均,劳资矛盾尖锐,“社会革命其将不远”,中国应该防患于未然,因此他提出了(  )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民粹主义
答案 C
解析 孙中山在游历英美过程中看到了资本主义的一些弊端,提出“社会革命与政治革命毕其功于一役”,其社会革命的思想就是民生主义。
2.“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是中国同盟会的革命纲领。其中的“驱除鞑虏”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  )
A.发展资本主义 B.推翻专制统治
C.建立民主政治 D.实现民族独立
答案 B
解析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是要推翻满洲贵族的专制统治。
3.孙中山接受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主张,最主要体现在(  )
A.同意改组国民党
B.同意以党内合作的方式与中共合作
C.召开国民党一大
D.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
答案 D
解析 孙中山重新解释的三民主义,增加了对外反对帝国主义的内容。
4.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出现过两次国共合作,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是(  )
A.旧三民主义 B.新三民主义
C.马克思主义 D.布尔什维主义
答案 B
解析 1924年,国民党一大通过宣言, ( http: / / www.21cnjy.com )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提出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5.1918年孙中山著《孙文学说》 ( http: / / www.21cnjy.com )指出:“始知徒致国家富强、民权发达如欧洲列强者,犹未能登斯民于极乐之乡也。是以欧洲志士,犹有社会革命之运动也。余欲为一劳永逸之计……”材料中的“一劳永逸之计”应该是(  )
A.驱除鞑虏 B.创立民国
C.平均地权 D.扶助农工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三民主义。从题干中的“社会革命”“一劳永逸”,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应为平均地权。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05年,孙中山在为同盟会机关 ( http: / / www.21cnjy.com )报《民报》所写的发刊词中,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两项内容具体解释为:以革命暴力推翻清王朝的反动统治,争取实行民族的独立自主……——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Ⅲ》
材料二 第二条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四条 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第五条 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第十二条 人民有选举及被选举之权。
第十六条 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三 一切不平等条约,如外人租借地 ( http: / / www.21cnjy.com )、领事裁判权、外人适宜于关税及外人在中国境内行使一切政治的权力侵犯中国主权者,皆当取消,重订双方平等,互尊主权之重要条约。——1924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1)材料一中,孙中山的解释蕴涵了什么思想?依据这种思想,孙中山在领导辛亥革命时,取得的最突出成果是什么?
(2)材料二中强调“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具有什么进步意义?据材料二指出孙中山力图在中国实行哪些重要的政治制度?
(3)据材料一和材料三,指出孙中山对列强态度的变化。孙中山在1924年为推动民主革命发展采取了什么重大举措?
答案 (1)民族主义。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2)否定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民主共和制、三权分立制、责任内阁制。
(3)变化:由不明确反帝到明确反帝。举措:改组国民党,实现第一次国共合作。
解析 第(1)问应根据材料一概括孙中山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民族主义。第(2)问第一小问“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体现了对君主专制的否定,第二小问据《临时约法》内容分析。第(3)问应指出孙中山明确提出反帝主张,改组国民党等。
【课中思考】(教材P94)
提示 (1)相同之处:旧三民主义所提出的基本纲领,新三民主义基本上都继承了,因此旧三民主义是新三民主义的基础。
(2)不同之处:新三民主义突出 ( http: / / www.21cnjy.com )了对外反对帝国主义的内容,而旧三民主义主要强调反对满洲贵族统治,具有狭隘性;新三民主义强调普遍的、平等的民权,而旧三民主义只提出“国民一律平等”的空洞口号;新三民主义以“平均地权,节制资本”为两大原则,具体提出了农民的土地问题和工人生活问题,与“扶助农工”政策紧密相连;旧三民主义只空洞地提出“平均地权”。
【解析与探究】(教材P95)
提示 (1)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目标不包括材料中提出的彻底实现人民权利、八小时工作制、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2)原因: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中国共产党 ( http: / / www.21cnjy.com )领导的,代表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在阶级属性上与国民党或领导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其他政治力量有根本的不同。中国共产党以实现共产主义为奋斗的最终目标。
【自我测评】(教材P95)
提示 (1)三民主义是指民族主义、民权主义 ( http: / / www.21cnjy.com )、民生主义。其中民族主义是反对民族压迫,反对满洲贵族对中国的专制统治;民权主义是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国民一律平等;民生主义解决以土地为中心的财富重新分配问题,平均地权。新三民主义是三民主义在20世纪20年代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续和发展,其主要内容是:民族主义是对外反对帝国主义,谋求中华民族与世界其他民族的独立和平等,对内反对民族压迫,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强调各民族的平等和自由;民权主义是赋予一切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个人与团体一切自由和权利;民生主义是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改善农民和工人的生活状况。
(2)历史影响:三民主义是资 ( http: / / www.21cnjy.com )产阶级民主思想的核心,既具有鲜明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时代内容,又具有浓厚的爱国主义的民族特色,并迅速成为当时中国先进政治思想的主流和近代中国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及救亡图存革命斗争的纲领。新三民主义促成了国共第一次合作,掀起了国民革命运动高潮。
基础巩固
1.一百年前,孙中山提出的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成为革命党人奋斗的纲领。以下论述能够体现民权主义思想的是(  )
A.“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B.“驱逐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
C.“改良社会经济组织,核定天下地价”
D.“涤二百六十年之腥膻,复四千年之祖国”
答案 A
解析 “民权主义”是指推翻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在四个选项中,与推翻君主专制直接相关的仅有A项。
2.孙中山在新三民主义纲领中提出“平均地权”“节制资本”的主张。该主张(  )
A.满足了农民对土地的要求
B.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的内容一致
C.体现了对劳动阶级的关注
D.反映了发展资本主义的愿望
答案 C
解析 孙中山在新三民主义中加入了“节制资本”的内容,其目的在于联合劳动阶级进行革命。故C项最符合题意。
3.从理论上解决了当时革命派迫切需要解决的夺取政权与建立政权问题的是孙中山的(  )
A.民族主义思想 B.民主主义思想
C.民权主义思想 D.民生主义思想
答案 C
解析 民权主义是要推翻清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解决了夺取政权与建立政权问题。
4.历史学家杨天石在《帝制的终结——简 ( http: / / www.21cnjy.com )明辛亥革命史》一书中对孙中山的定性问题有一些新的思考。他认为,孙中山不是“资产阶级革命家”,可以把孙中山定性为“平民知识分子革命家”(简称“平民革命家”)。下面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
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B.“创立民国”
C.“平均地权”与“节制资本”
D.“天下为公”
答案 C
解析 把孙中山定性为“平民革命家”实际上强调孙中山在某种程度上重视下层民众利益,结合孙中山思想的内涵可知C项符合题意。
5.孙中山先生在《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阐述:“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众生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利,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利,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利,故要社会革命。”其中“民族革命”是指(  )
A.推翻帝国主义
B.推翻清王朝的反动统治
C.打倒北洋军阀
D.打倒蒋介石的反动统治
答案 B
解析 “民族革命”是指“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也就是推翻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因此,B项正确。
6.《三民主义歌》唱道:“三民主义,吾党所宗;以建民国,以立大同……”这里所说的“吾党所宗”的核心是(  )
A.驱除鞑虏 B.恢复中华
C.创立民国 D.平均地权
答案 C
解析 “吾党所宗”指的是三民主义,其核心是民权主义,即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民国。
能力提升
7.同盟会成立初期,孙中山指出:“现代文 ( http: / / www.21cnjy.com )明国家最难解决者,即为社会问题,实较种族政治两大问题同一重要。我国虽因工商业尚未发达,而社会纠纷不多,但为未雨绸缪计,不可不杜渐防微,以谋人民全体之福利。欲解决社会问题,则平均地权之方法,乃实行之第一步。”由此可见(  )
A.中国工商业不发达难以实现民生主义
B.民族民主革命比实现民生主义更重要
C.民生主义的目标是为人民全体谋福利
D.实现民生主义先要废除封建土地制度
答案 C
解析 A项表述错误,孙中山坚信能够解决民生问 ( http: / / www.21cnjy.com )题;B项表述不准确,它们都很重要;C项民生主义主要解决社会贫富不均问题,做到谋人民全体之福利,正确;D项民生主义主要是平均地权,建立起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但材料并没有提出如何解决民生问题。
8.与旧三民主义相比,新三民主义有了质的飞跃。“质的飞跃”主要表现在它(  )
A.超越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范畴
B.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
C.增加了社会主义革命的内容
D.坚决反对封建专制统治
答案 B
解析 新三民主义明确提出了反对帝国主 ( http: / / www.21cnjy.com )义的主张,是对旧三民主义的最大发展,故B项正确;新三民主义没有超越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范畴,也没有增加社会主义革命的内容,反对封建专制是其一贯的主张,不是增加的内容,故A、C、D三项错误。
9.阅读下列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 ( http: / / www.21cnjy.com )其用,货能畅其流。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试观日本一国,与西人通商后于我,仿效西方亦后于我,其维新之政为日几何,而今日成效已大有可观……——孙中山《上李鸿章书》1894年6月
材料二 “革命为唯一法门”“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孙中山《在檀香山正埠荷梯厘街
戏院的演说》1903年12月13日
材料三 这十三年来,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 ( http: / / www.21cnjy.com )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俄国虽迟我六年革命,而已成功;我虽早六年革命,而仍失败。——孙中山《中国之现状及国民党
改组问题》1924年1月
材料四 我已嘱咐国民党进行民族革命 ( http: / / www.21cnjy.com )运动之工作,俾中国可免帝国主义加诸中国的半殖民地状况之羁缚。为达到此目的起见,我已命国民党长此继续与你们提携。——孙中山《致苏俄遗书》1925年3月
根据以上材料,评述孙中山先生一直追求真理的历程。(要求表述成文)
答案 (1)19世纪末,民族危机不断,孙中山上书李鸿章,希望清政府变法维新,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
(2)上书的失败,促使孙中山先生放弃了对清政府的幻想,走上了民主革命的道路,主张用暴力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走上了民主共和的道路。
(3)孙中山先生为此进行了坚韧不拔的斗争,但却屡遭失败。
(4)在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 ( http: / / www.21cnjy.com ),孙中山先生接受了反帝的主张,提出了新三民主义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实现了他一生中的伟大转变。
(5)孙中山先生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他顺应时代潮流,不断追求真理和为真理而斗争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通过仔细阅读材 ( http: / / www.21cnjy.com )料来把握孙中山先生的思想由改良到革命,再到新三民主义思想的提出,实现他一生中最伟大的转变的过程,并且在这一过程中认识孙中山先生对于民主不懈的追求和与时俱进的精神。